《猫》教案示例(推荐15篇)
《猫》教案示例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情趣。自觉陶冶爱美的情感。
2.通过对重点段的理解。着重了解内容真实具体是写好文章的根本,学习具体记叙和真实表达自己思想感情的方法。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一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真实、具体描写“我们家”的猫的,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真实、具体描写事物的方法。
教学准备
配乐朗读的磁带、幻灯片(语言训练的内容)。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从预习入手,明确本节教学目的
(一)读预习,想想有几项要求?
(1.了解作者怎样观察,又是怎样真实、具体地描写那只猫的。2.自学生字新词。3.想想哪些自然段是写大花猫的,哪些自然段是写小时候的。)
(二)明确本节目的,理清层次,学习概括段意方法。
这节课,在学习作者老舍先生真实、具体描写猫之前,首先初步了解一下课文内容,理清层次。
1.找几个同学读课文,每人读一个自然段,同时大家思考:哪几个自然段是写大花猫的?哪几自然段是写它小时候的?分几段?
(共分二大段。第一段是1~3自然段;第二段是第4自然段)。
2.读课文第一句,想想这句话与下文有什么关系?(不仅是第1自然段的概述,也是第一大段的概述)。
3.这样的段式叫什么段式?这总述句还有什么作用?(先总述后分述段式,总述句可作为段意。)谁能说说这段写什么?(我们家的大花猫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4.再读第4自然段第一句,想想这句话与上下文有什么关系?(总结上文,引出下文,承上启下。)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它还有什么作用?(过渡句,也可以作为段意。)谁说说第二段写什么?(写它小时候逗人喜爱。)
5.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刚才运用什么方法概括每段段意的?在什么情况下能用这种方法?(抓总述句的方法。凡是总分段式我们就可以运用这种方法。)
总结:本课两段都是典型的先总述后分述的段式,在教学中应抓住机会在课堂中训练学生分段、概括段意的能力。掌握这种特殊段式的概括段意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分析、理解、概括的能力。
二、再读课文,了解内容
第二课时
一、激情入境,明确目的
猫不仅是画家爱画、作家爱写的小动物,也是我们喜欢饲养的宠物。你们喜欢猫什么呢?(找学生说说:喜欢它好看;是捉鼠能手;喜欢它温柔……)
那么老舍先生喜欢猫的什么呢?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作者是怎样把大花猫真实、具体地描写得那么形象?表达了他什么思想感情?同时要以此为例学习观察,具体、真实描写事物的方法,看谁学的好。
二、逐段学习,悟出方法,运用方法
(一)找学生读第一句。思考:什么叫“古怪”?在古怪一词前面为什么又加上“实在”一词?
(古怪:与众不同;特别的;使人捉摸不透的;在古怪前加上“实在”一词起强调作用。)
谁能把“实在”换一个词再读读这句话?
(可换“真是”等。)
(二)大家出声读第一段。思考:作者从哪几方面写出猫的性格古怪?
1.读文后,小组先讨论。
2.找学生回答。再找学生把几个同学回答的综合起来,按先总述、后分述的句式回答。
(答:本段从三方面写猫的性格实在古怪。第一方面写它既老实、贪玩,又十分尽职。第二方面写它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不理不睬的样子。第三方面写它胆小可又十分勇猛。)
语文课上成语言训练课这是素质教育的需要,训练内容要紧密结合课文教学重难点,训练方式可多种多样。训练学生“说”的能力也是重要的一个方面。上面这个问题就是训练学生说话要言之有理,言之有序的能力。也是进一步认识什么叫总分段式。开头总述是对下文的总结,下文紧紧围绕总述句从几个方面展开描写,这才叫总分段式。
(三)再读“既老实贪玩,又十分尽职”的句子,理解作者如何真实、具体地描写的。
1.幻灯打出两句话,进行比较:
①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可它又很贪玩。说它贪玩吧,它又是那么尽职。
②说它老实吧,它有时候的确很乖,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可是它决定要出去玩玩,就会出走一天一夜,任凭谁怎么呼唤也不肯回来。说它贪玩吧,的确是呀,要不怎么会一天一夜不回家呢?可是当它听到老鼠的动静时,又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以上两段话,哪段写得好?为什么?
(第二段好。因为第二段写得具体、真实、生动……)
2.再读第二段话,看看写它的每一种表现都是怎样具体的?举例说明,为什么能写这么具体?
(作者写它的每种表现都是举实例,如:写它老实,举例是: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因为作者观察仔细,热爱生活。)
①什么叫无忧无虑?(没有忧愁,什么也不考虑。)
②这是什么写法?(拟人)
再如:写它贪玩,也是举实例:一天一夜不回家,任凭怎么呼唤也不肯回来。
①把“任凭……也不……”换个连词,再读读,体会这句话前后什么关系?(可换:“无论……也不……”,前后是条件关系。为以后学习“任凭……也不……”奠定基础。)
再如,写它尽职也是用实例:听到老鼠的动静就会屏息凝视,一连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①“尽职”是什么意思?(对工作尽心尽力。)这又是什么写法?(拟人)
②再比较“非把老鼠等出来”与“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这两句有什么不同?作用是什么?(非……是不……,第二句是不这样……不行,强调它尽职。)因此平时我们用这种句式时注意写全,运用正确。
3.谁能总结一下,作者是怎样把它这方面性格写具体的?(举实例,运用恰当的形容,拟人等写法)
4.体会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这样写真实、感人。)
5.刚才你们说这样写感人,那么这字里行间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情感呢?你从哪看出来的?(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可让学生结合课文句子说说自己的看法)。
6.谁能读出这种喜爱之情?
(教师先范读,学生再读)
7.谁能总结一下,我们刚才是怎么学习第一方面的性格古怪的?
①读句子,把它古怪的性格概括后与课文原句进行比较,体会哪种写得好?为什么?
②再读句子,分析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具体的?
③最后读课文,体会作者感情。
(四)学习它高兴与不高兴时的样子。
1.谁能用概括的语言说说它高兴时与不高兴时的样子?(它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它若是不高兴啊,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
2.教师用幻灯把学生说的概括句与书上原句打出,进行比较;哪句好?为什么?举例说明。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具体的。
(在学习这部分内容时,教师可引导学生自学,相互讨论,寻找答案。)
在学习中教师注意抓住一些重点词引导学生体会。如:“温柔可亲”;“蹭、伸、踩”几个动词,“丰富多彩、变化多端、解闷”等词语,从中体会作者仍是举实例,写出它具体的动作,运用拟人、恰当的形容等写法,把它的古怪写得栩栩如生。
3.通过感情读体会感情,并让学生说说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如:踩印几朵小梅花。“梅花”指什么?猫的脚印。一般人在这种情况下就会烦恼,把猫轰下去。本来干净的稿纸被它踩脏,影响写作,可在老舍先生眼里,这黑脚印却如梅花那么美,可见爱之切、爱之深。)
(五)放手用以上方法学习第三方面的古怪性格。
1.提示:先读原文,再把它既胆小又胆大的特点用概括语言总结出来,再与原文比较。
2.体会哪句好?为什么?举例说明。
3.再读。体会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得真实、具体?
4.最后读。体会作者感情。
(答案:胆子小,用“见了生人就藏起来”这一实例写得真实、具体;如果只写“它胆子小”没有说服力,不具体。写它又很勇猛也是举实例: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了,就是遇上蛇它也敢斗一斗。使学生体会什么叫写具体,写具体并不难,以及写具体的方法之一就是用事实说话。)
在练习感情朗读时,可先练习填空:
……可是它又很勇猛,()说对付小虫和老鼠,()遇上蛇它()敢斗一斗。
体会填进的词语在句子中的作用,要读出强调的语气。
总结:从以上几方面我们看到,本来是矛盾的性格却同时存在于猫身上,因此作者说它实在有些古怪;那么这猫的古怪性格与它小时候又有什么关系呢?下面我们学习第二大段。
(六)运用方法,学习第二大段。
1.用先总述后分述的句式回答:作者是从哪几方面写“它小时候逗人喜爱”的?(第一方面:在屋内,玩“鸡毛”、“线团”,没完没了;第二方面:在院里,“从这个花盆跳到那个花盆,还抱着花枝打秋千”的顽皮样子。作者是从以上两个方面写的。)
2.读第一句,体会这句话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你从哪看出来?(抒发作者对猫的喜爱,并且是从心底表达出来的。从“可逗人爱哩”及“!”可看出。)
3.运用我们讲的方法,学习、体会作者是怎样把它小时候淘气样子写具体、写真实的?
①先概括两方面表现,再与课文原句比较。
②总结出作者用什么方法写得真实、具体?
③带感情朗读,体会作者的喜爱之情。并举实例说说。(可体会什么叫“枝折花落”?花草遭了殃,被猫糟蹋得不成样子。本来是很令人生气的事,可作者也不责打它们,这是为什么?“生气勃勃”什么意思?充满朝气,充满生机,活泼可爱。最后一句是什么句式?有什么作用?谁用肯定句式说说。练习反问改陈述,从而体会反问句本身就是答案,在文中起到加强语气的作用。)
4.总结:由此看来,猫小时候淘气是它长大后性格古怪的基础。
三、最后再找同学说说,今天我们是怎样学懂这篇课文的
(共3点。略)
四、开始我们都说了,我们也很喜欢猫,我们也写过猫,但我们写的是它外表的样子,而老舍先生为什么要写猫的性格呢
(写它内在的美,内在的可爱。)
写它的性格与写外表哪个更难?为什么?
(外表一眼就能看明白,而对它性格的了解却要精心观察,深入了解,掌握特点才行。)
谁能说说老舍先生为什么能把这小动物写得这么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呢?
(热爱生活,仔细深入观察,分析掌握它的特点。)
用什么方法才能写得真实、具体?可边总结,边举例子说明。
五、再次有感情朗读一遍全文(可配乐)
第三课时
一、运用方法指导背诵
(一)简单讲讲背诵的意义。
(二)回忆全文结构。
1.分几段,每段有几个自然段?
2.每段写什么?
3.第一大段从哪三个方面描写猫的性格古怪的?
(三)在回顾结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熟读直至会背。
二、学会本课生字词
(一)运用形声字规律学会生字。
1.读生字,找出形声字。
2.用换偏旁的方法学:换→唤脖→勃负→责
3.用加部首的方法学:它→蛇
4.对难写的字注意指导。
(二)组词练习。
1.先组书中出现的词语。
2.再组学过的或课外见过的词语。(扩大词汇量)
(三)进行同音字,形近字组词练习。(减少错别字训练)
换()殃()脖()折()
唤()秧()勃()拆()
(四)重点理解“生气勃勃”一词的词义。
勃:
生气勃勃:
(五)对生字词及读读写写的词语,练习书写;要求笔画规范,工整干净。
(六)当堂默写进行反馈。
幻灯可打出体会课文内容真实、具体这一写法的学法:
1.初读,概括句子内容再与原文比较;
2.再读,悟出作者写真买、具体的方法;
3.感情读,体会作者喜爱之情。
《猫》教案示例 篇2
一位优秀教师在教学《猫》时有这样一个教学片段:
……
生:我最喜欢的句子是“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因为这句话写出了猫很可爱,特别是“蹭”字我觉得很好。
师:能说说“蹭”的意思吗?
生:是“摩擦”的意思。
师:请同学们把“摩擦”放入句中读一读,再与课文中的句子比较一下,看看有什么不同?
(朗读比较)
生:用“摩擦”,句子中就没有猫那种可爱的感觉了。
生:用“摩擦”,猫就没有温柔可亲的味道了。
师:看来“蹭”虽然有摩擦的意思,但不仅仅是摩擦那么简单,大家再联系上下文读一读,看看有什么新的发现?(学生自由品读)
生:我觉得是轻轻摩擦。因为很重的话,老舍爷爷肯定不高兴了。
生:我觉得这里“蹭”应该是一种温柔的“摩擦”,因为课文中说“猫高兴的时候,能比谁都温柔可亲。”它用身子擦老舍爷爷的腿,其实是在打招呼呢!
生:我觉得这个“蹭”很亲昵,因为老舍爷爷很喜欢猫,所以猫对他也很友好,他们两个就像好朋友一样,见了面很亲热。
师:理解得真深刻!猫这样轻轻、温柔、亲热地蹭老舍爷爷的腿,你觉得还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友谊!
生:蹭出了感情。
生:蹭出了一幅人爱猫、猫爱人的动人场面。
师:同学们,一个“蹭”字,就让我们感受到了猫爱人、人爱猫的动人场面,老舍爷爷不愧是语言大师。
点评:
汉语真的是极具灵性,可能谁也无法想到,一个“蹭”竟蕴涵着如此丰富的内涵。在研读活动中,由于教师巧妙调动学生已有经验和头脑中贮存的信息,使“蹭”成为了学生个性化解读文本的“打火石”,从而使文本进入了学生的内心世界,敲击出了妙悟的火花。
每一个学生具体的阅读,都有着各自注重的焦点,每一位学生的理解,都与原有的知识水平、认识能力、生活经验和阅读习惯等有关。他们对文本的理解感悟往往是带有个人经验色彩和想像性的,但这些理解却往往充满灵性、闪耀着创造的光芒和智慧的火花。上述学生对“蹭”的多元解读就体现了这一点。
英国教育家洛克说:“每一个人的心灵都像他们的脸一样各不相同。正是他们无时无刻地表现自己的个性,才使得今天这个世界如此多彩。”注重个性化的阅读实践活动,就是将丰富多彩的语言、崇尚个性的思维在不同的学生中沉淀下来,这样的阅读方式无疑具有很强的活性,犹如一个磁场,能不断摄取、融合新的语言信息,培育思维品质,从而改造学生自身的语言和思维。久而久之,便会成为学生语文能力的基础,成为文化底蕴的养料成为人格形成的萌芽。◆
《猫》教案示例 篇3
学习目标:
1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感受作者对母鸡由厌恶到喜爱的情感经历。
2 邻居母鸡的生活习性及伟大的母爱在母鸡身上的具体体现。
3 比较本文与《猫》在写法上的异同点。
第一课时
重点:
⑴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⑵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
⑶体会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
难点:
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
板书一:《猫》 郑振铎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郑振铎的一篇文章《猫》,这篇题为“猫”的文章,实际写的是“养猫”。这点从文章第一句话:“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和文章结尾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可以看出来。从“养了几次猫”到“永不养猫”,这中间肯定有许多曲折的故事。下面我们一起来听读这篇课文,看看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二)学习课文
⒈整体感知
⑴运用媒体播放范读课文录音。
要求:①学生在书上勾画生字及生词。
②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运用媒体播放应掌握的字、词的幻灯片。
显示第一屏(如下):
⒈利用工具书,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忧郁 怂恿 蜷伏 惩戒 污涩 怅然
⒉解释下列词语。
郁闷 怂恿 蜷伏 惩戒 断语
⑵学生完成正音、解词。
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明确:
写“我”家三次养猫的经历。
⑷学生默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一。
显示第二屏(如下):
思考题一:文章写“我”养猫的经历,可分为几部分?
②学生思考、讨论、发言。
③在讨论的基础上,明确思考题一:
文章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写养第一只猫的经过。
第二部分(3—14)写养第二只猫的经过。
第三部分(15—34)写养第三只猫的经过及感受。
2.精读课文。
⑴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进一步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⑵教师启发学生结合课文思考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二。
显示第三屏(如下):
思考题二:请从来历、外形、性情、结局几方面来分析三只猫的特点。
思考题三:作者为什么不单写第三只猫,而要在前面写第一、二只猫?
②同学思考、讨论、发言。
③明确思考题二: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二:
《猫》
郑振铎
来源 样子 性情 结局
第一只: 要来的 花白 活 泼 病死
第二只: 要来的 黄色 更活泼 亡失
第三只: 拾来的 花白 不活泼 亡失
④明确思考题三:
这样写使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
一是第三只猫是只野猫与前两只都是主人喜爱而要来形成鲜明对比;二是它毛色难看,性情忧郁,不喜欢玩游,而第一只猫像白雪球似的,在廊前太阳光里滚来滚去,第二只猫会乱跑、爬树、扑蝴蝶。三是它终日懒惰地伏着,而第二只猫“居然捉到一只很肥大的鼠”形成对比。因此,大家都不喜欢它,它是只“若有若无的动物”,连最爱猫的三妹“对于它也不加注意”,这与前两只猫的地位形成鲜明的对比。
由于有前两只猫作对比,后者的命运被衬托得更加悲惨,这就必然会引起人们更加深切的同情,就更加突出了“我”的过失之大,悔恨之深,因而更有力地突出了文章的中心。
⑶教师启发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①播放思考题幻灯片三。
显示第四屏(如下):
思考题四:“我”家三次养猫,我的感情有什么变化?
思考题五:文章围绕养猫的经过写了三个故事,三个故事各自的线索是什么?文章是按什么顺序把三个故事组织起来的?开头和结尾有什么特点?
②同学思考、讨论、发言。
③明确思考题四:
第一次养猫:当三妹追小猫玩时,“我”微笑着看,当她报告猫的死讯时,“我”感到“酸辛”。
第二次养猫:饭后的娱乐是看它爬树。随着猫亡失消息的证实,“我”也“怅然的,愤愤的”。
第三次养猫:感情波动幅度更大。先是“不大喜欢它”,听说芙蓉鸟被咬死后,“我”“很愤怒”,打了它之后“我心里还愤愤的,以为惩戒得还不够快意”。直到发现另一只黑猫衔着第二只黄鸟,“我开始觉得我是错了!”“我心里十分的难过”……文章的主题,正是通过“我”一系列复杂感情的变化的细节描写,不断地升华。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三:
感情 酸辛 怅然 难过、自责
教师点拨:
文章所记叙的,与其说是养猫的经过,不如说是“我”的心路历程,是心灵的反省,是人对于动物的自责。
④明确思考题五:
每个故事都以猫的遭遇为线索,从三个故事之间“有一次”,“隔了几天”,“冬天早晨”这些语句中可以看出,文章是按时间顺序把三个故事串起来的:得猫→养猫→亡失;再得猫→再养猫→再亡失;复得猫→复养猫→复亡失→永不养猫,情节三起三落,波澜起伏。文章开头先交代几次养猫的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总领全文,结尾又以“自此,我家永不养猫”收束全文,开拓深意,呼应篇首。
教师边明确、边板书:
板书四:
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
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⑷学生自由朗读课文,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小结。
通过这堂课的学习,我们整体感知了《猫》这篇文章的内容及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学习了文章学习文章叙事结构严谨、首尾呼应的组材方法;体会了文章细节描写和对比手法的运用的艺术特色,下节课我们将进行精段赏析。
(四)布置作业
1.从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几方面,来分析第三只猫与前两只猫的区别。
2.假如养第二只猫时也养了鸟,鸟也被咬死,“我”将怎样想,怎样做?
解题要点:
回答此题,要用“设身处地”的方法去体会、联想。要从课文内容出发。“我”之所以一口断定第三只猫咬死了芙蓉鸟,重要的原因是一直对这只猫没有好感。假如养第二只猫时发生鸟被咬的事,“我”大约会因喜爱这只猫而迁怒于别的原因。
(五)板书设计:
《猫》教案示例 篇4
[情景说明]
教学内容:
《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文章结构严谨,条理清晰,以风趣亲切,通俗晓畅的语言,表现了猫的性情,字里行间流露出作家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体会作者对猫的感情,从而爱护小动物
3.能正确、流利、有表情地朗读课文,并背诵第二段 。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如何生动具体地叙述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体会猫的性格有些古怪,满月小猫的淘气可爱,感受作者字里行间流露出来的对猫的喜爱之情。
[教学过程]
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中有许多文质兼美的文章,如何让学生悟得其中“道”?不妨通过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在一堂课的结语处顺水推舟,巧作安排。我曾看过一个老师在执教老舍先生的《猫》时,在课的结尾处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
师:老舍先生笔下的猫,充满了灵性,真是惹人喜爱。有个同学也想在家里养只猫,可是他妈妈不同意,说猫叫起来太难听,又会把家里踩得到处都是脏脚印-----大家能部能帮他一起来说服妈妈?为了使你的说服更有说服力,建议你用上课文中的语言。
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的神情激动极了,一只只小手举得高高的:
生:妈妈,你应该换个角度来看,猫在我的作业本上踩得不是脏脚印,而是漂亮的“小梅花”!
生:妈妈,你仔细地听听,猫在叫的时候,可是长短不同,粗细各异,真是变化多端,好好欣赏,像音乐一样。
生:妈妈,猫捉起老鼠来可尽职了,它闭息凝神,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生:我的好妈妈,猫比我还要温柔可亲,它会向你撒娇,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给抓痒,你说可爱不可爱?
生:妈妈,满月的小猫更可爱,一根鸡毛,一个线团,它们都会耍个没完没了,它们的头撞在门上,桌腿上,彼此的头上,就算撞疼了也不哭,多勇敢哪!
师:孩子们,怎么同样的话,在你们的嘴里说出来,怎么就那么美呢?
生:因为我们都非常喜爱猫,说出来的话当然就不一样了!(原执教者:章婷)
[教学反思]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让学生读懂领悟名家名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泛泛的讲述、分析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浮于浅表的被动接受。仍无法体会、领悟文章的经典之作,独到之处。
记得有位特级教师说过:“教学理念决定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决定课堂呈现。”我觉得这话很有道理,在课堂上建构一个情境,带领学生进入情境中,他们才会愉悦地感受,美妙地联想,从而获得知识,获得审美体验,才会出现“小眼发光,小脸通红,小手直举,小口常开”这样的教师梦寐以求的理想课堂状态。
兴趣是激活学生课内阅读的“导火索”,是使学生乐此不疲、主体飞扬的绝佳“兴奋剂”。学生的兴趣大多来自一定的情境。因此我们应该抓住一切机会,利用一切条件,创造一切可能,来营造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乐学、善学。像前面所举的章婷老师就是为孩子模拟了一个情境,让学生融入文本去阅读、去感受、去寻找,大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一旦进入这样的情境中,教师又何愁课堂不精彩呢?
[点评]
一堂好课的结尾不止是画上了一个句号,而是寻求一种延伸和开放。在结尾之处,通过创设情境进行了有效的口语交际活动,使得文章的主题得到升华,使学生的思维向更深处发展,以达到言已尽,意无穷的效果,这不仅仅是口语交际,更是阅读教学应追求的理想境界。
《猫》教案示例 篇5
《猫》是老舍先生的一篇文章,文章简短,写了大猫的性格古怪和小猫的淘气可爱两部分,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喜爱之情,表达了作者爱猫爱生活的情感,在教学中我注重对以下方面进行训练:
1、抓词语理解句子进而理解课文内容。在学习大猫性格古怪一段时,我抓住了“屏息凝视”这个词,先让学生说说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凝视”是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把这两个词连起来理解就是“有意识的抑制呼吸,眼睛专注的盯着一个地方看”,让学生明白,猫为了等老鼠的出现,怕自己的呼吸声吓跑了老鼠,所以有意识的抑住自己的呼吸,眼睛专注的看着老鼠洞,生怕老鼠跑了,让学生说,从这个词里你看出了什么?学生说,在这个词里看出了猫的尽职。理解了词语意思后,我让学生也屏息凝视盯着一个地方看几分钟,问学生有什么感觉,学生说,眼睛很累,觉得心里憋得慌,我继而启发道:“你们看几分钟就觉得很累了,那猫盯着老鼠洞一连就是几个小时,它累不累?它累了也不休息,还是依然闭息凝视盯着老鼠洞,从中你看出了什么?”经过理解和自身体验,学生明白了从“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这句话里看出,猫真的是非常尽职,难怪老舍那么喜爱它。
2、体会拟人句的作用,体会作者爱猫的感情。作者在写猫时,采用了拟人的写法,把猫当作人来写,突出了作者的喜爱之情。在理解“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时,我是这样处理的,先介绍老舍的生平:“老舍是个热爱生活的人,他酷爱写作,视写作为自己的生命;他也酷爱养花,他家里有几百盆花,每天除了写作就是摆弄花草,家里的花死了,他要难过好几天。”然后让学生看书理解,他这么爱写作,当猫把他的稿纸踩脏后,他不但不生气,反而当作梅花来欣赏;他那么爱花,当小猫在花盆里摔跤,抱着花枝打秋千,所过之处枝折花落时,他也不生气,反而觉得它们生机勃勃十分可爱。从这些语句里,看出作者把猫当作自己的孩子似的,看它干什么都觉得可爱。都舍不得责备,由此可以看出作者特别喜爱它们。
3、注重写法的渗透,读写结合。在学习小猫一段时时,先让学生找出作者从几方面来写小猫的淘气可爱的,然后说出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最后说说你喜欢哪句话。在此基础上,让学生也仿照课文的写法,写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可以借鉴书中的语言,因为渗透了写法,学生很顺利的写出了片断,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猫》教案示例 篇6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段,读课文,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
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思考)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
[1]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2]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不理不睬,一声不坑;
[3]猫即胆小,又勇猛。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 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的耳中会是“丰富多腔”的?(展开讨论,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1]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抓词语说理解,谈体会。方法:读句子,话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
猫
~~~ 老实、贪玩、尽职 ~~~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一 性格古怪 |胆小,勇猛 喜
――――――― ―――――― 爱
| 耍个没完 之
二 淘气―― |摔疼了也不哭 ――天真可爱 情
|摔交打秋千
作业:
一 组词
1 形近字组词
性( ) 忧( ) 职( ) 凝( )
姓( ) 优( ) 织( ) 疑( )
痒( ) 稿( ) 淘( ) 耍( )
样( ) 搞( ) 掏( ) 要( )
跌( ) 辟( ) 跤( ) 凭( )
秩( ) 僻( ) 校( ) 算( )
2 多音字组词:
的 折
二 填空组成词语
无( )无( ) 生气( )( ) 性格( )( ) 闭息( )( ) 变化( )( ) ( )( )可亲
三 造句
无忧无虑
四 背课文(第4自然段)
《猫》教案示例 篇7
案例:
《猫》是老舍先生的文章,他把猫写的惹人喜爱。文章谈到猫的性格十分古怪,说它贪玩吧,但是又非常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在教学这个部分时,我请一个学生来解释一下什么是“屏息凝视”,这个学生由于预习不够充分,一时语塞满脸通红,其实这个词从字面也可以了解大概意思,不必非按照字典的解释来说。于是我对这个学生说:“那就请你上来,给我们演一下吧,这猫是怎样屏息凝视的?”他摆脱了这一尴尬局面,也松了一口气,接着上台,摆出屏住气,眼神集中的样子。我让其他同学评议,有的同学说,他虽然屏住了气,但眼神太直了,表现不出精神集中的样子,在其他学生的提议示范下,他最终准确地表现出了小猫屏息凝视的样子,在学生的掌声中走下了台。这一小插曲,反而使学生对小猫尽职尽责这一特点理解的更为深刻了。
[反思]
看起来,这是一个很小的教学环节,但由于我处理的灵活富有创意,因而就有了特别的意义。首先,保护了学生的自尊心,相信学生会感谢老师给他解了围。其次,通过这次表演,不但这个学生,全班所有学生都对这个词语印象深刻。第三,调剂了单调的课堂氛围,用短短的几分钟的时间,让孩子表演一下词意对于活跃课堂气氛作用很大,可以较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保持课堂教学的高效率。
《猫》教案示例 篇8
5月18号,县教研室来我校视导听课,能得到张校长指点,心中甚感荣幸。我执教的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二十六课《猫》。
《猫》是郑振铎先生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语言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但文章篇幅较长,有34个自然段,四千多字,要想在45分钟内让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品味文章深情,并且达到超越作品进行感悟的教学目的,的确有一定的难度。我在反复阅读课文之后,决定以“我”养了几只猫,分别用恰当的词语来形容它作为切入点,依据“整体感知”“重点研读”“拓展感悟”三大板块由浅入深,层层推进,进而理解作品,品味感情,感悟人生。
一、整体感知。课上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朗读。并且思考作者是如何抓住小猫的特点进行语言描述的?划出三只猫不同的特点。以及“我”对于这只小猫有什么样的感情?进行小组交流,讨论。
二、重点研读。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文章的重点是写第三只猫,因为课文的第三部分才是本文的主旨。通过解答学生在自读时的疑问,和学案上提出的问题,加深了对第三部分的品味。
三、拓展感悟。通过“我”的教训,延伸到实际生活。让学生以说话的方式(对于————,我想说————。)感悟文章蕴含的人生哲理。对于作品中的“我”,使学生感悟出:不管对人对事一定要弄清事实的真相,不能妄下断语,并且知道要善待身边的小动物,要平等的对待它们,尊重他们,才会避免看到生命之悲等。对于作品中的猫,使学生感悟出:只有不断完善个性,才能避免不幸,以及弱小就要挨欺,只有提高自己的素质,不断完善自己,才能受到别人的欢迎等。
一堂课下来,我认为自己还要在如下方面下功夫:
1、在语言的品析上,不仅要点到,而且要点透。
2、在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要进一步明确责任并及时准确地作出评价。
为此,以后还要多加强业务学习,提高自身素质。不足之处,恳请老师们多多指教。
《猫》教案示例 篇9
教材特点: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运用对比的方法写猫的古怪性格。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洋溢在字里行间。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可爱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2.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
3.朗读课文,背诵第二段。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生动具体地叙述了小猫的淘气和大猫的古怪性格,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
教学难点:
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用串连各段段意的方法归纳课文中的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分段,读课文,了解内容,串连各段段意,归纳课文主要内容,背诵第二段。
读课文分段
第一段(1----3):介绍了猫的古怪性格。
第二段(4):写满月的小猫可爱。
请你用串连各段段意方法归纳主要内容:(猫的古怪性格和刚满月的小猫更可爱。)
二、学习第一段
读课文第一段,回忆课文内容。(要求边读边思考)
#1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里?
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古怪”是形容猫的性格特别,很难捉摸。课文从三方面描写的性格有些古怪:
[1]猫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
[2]猫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不理不睬,一声不坑;
[3]猫即胆小,又勇猛。
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2结合生活实际谈谈猫的叫声是否总是那么动听,为什么在作者的耳中会是“丰富多腔”的?(展开讨论,再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学习第二段:思考完成。
[1]用画出描写“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的句子。
[2]抓词语说理解,谈体会。方法:读句子,话词语。
(满月的小猫淘气又可爱,它腿脚还不稳就淘气。在它的眼里什么都是它的玩具,而且玩就没个完。摔跟头它不怕,摔疼了也不哭,而且肆无忌惮在花盆摔交,抱着画枝打秋千,致使枝折花落,尽管满月的小猫到处闯祸,毁坏东西,但作者却更加喜爱这生机勃勃,天真可爱的小猫。
[3]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抒发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4]再读课文,用串连各段段意义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主要内容:
(介绍了猫的性格古怪和满月的小猫淘气可爱。)
板书:
猫
~~~老实、贪玩、尽职~~~
|温柔可亲、一声不吭
一性格古怪|胆小,勇猛 喜
――――――― ―――――― 爱
|耍个没完 之
二 淘气―― |摔疼了也不哭 ――天真可爱 情
|摔交打秋千
作业:
一 组词
1 形近字组词
性( ) 忧( ) 职( ) 凝( )
姓( ) 优( ) 织( ) 疑( )
痒( ) 稿( ) 淘( ) 耍( )
样( ) 搞( ) 掏( ) 要( )
跌( ) 辟( ) 跤( ) 凭( )
秩( ) 僻( ) 校( ) 算( )
2多音字组词:
的 折
二填空组成词语
无()无() 生气()()性格()()闭息()() 变化()() ()()可亲
三造句
无忧无虑
四背课文(第4自然段)◆
《猫》教案示例 篇10
《猫》教学反思
《猫》一文是著名作家老舍的经典之作。作者通过观察猫的神态、动作,倾听猫的叫声,以及对猫的一片喜爱之情为主线,把猫的古怪性格及小猫的可爱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让学生读懂领悟名家名作有一定的难度,教师泛泛的讲述、分析对学生来说,只不过是浮于浅表的被动接受。仍无法体会、领悟文章的经典之作,独到之处。因而,在教学本文时,我实施了探究性研读的方法,学生的学习有不少的创意。具体作法如下:
一、整体感知,质疑探究
《猫》一文结构层次清晰、行文精悍,语言表达独特。我放手让学生反复朗读,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提出值得探讨,研究的问题。经过一番自由朗读学生提出了三对相互矛盾的问题:(一)猫既老实又贪玩(二)高兴又不高兴(三)胆小又勇猛,以及满月的小猫有什么可爱。教学中我发现,学生对在自由朗读中自行发现的问题绕有兴趣,必定有一种强烈的探究研读的愿望。我抓住学生的这一心理特征,开展全班性的探究性学习,在这一充满激情的基础上教学,自然是水到渠成。
二、合作探究,真切感悟。
在提出问题的同时,我安排了学生自由选择问题,小组合作共同探究。经过一番激烈地探讨学生们感悟深刻,发表了各自独到的见解,明白了三对矛盾的问题实际并不矛盾的。这样写,是更加能突出老舍爷爷对猫的喜爱。对于第一问题的探究,学生能感悟到老舍爷爷是把猫当作既任性又可爱的孩子。尤其是在研读第二自然段猫高兴时,同学们众说纷纭:有同学体会“用身子蹭你的腿把脖子伸出来要求抓痒”一句是写出了猫高兴时对主人的亲昵、要好、撒娇,主动讨好主人,对主人亲热的表现。这样写是作者把猫看作是母亲身边的一个撒娇的孩子,全然是一种拟人的写法。还有同学发表意见说:“稿子上踩几个梅花印”这句话是写出作者对猫喜爱之极,连上大作家的稿子踩脚印也不讨厌,反而当作一种美来赞赏。就是对猫的叫声一连用了四个词语的理解也较深刻。认为这不仅是词汇的丰富,更是有概括和分述之变。从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写出猫叫声的丰富多腔。在谴词上也进行了探究:“解闷“一词在整个句子中表达了作者笔下的猫乖巧,就连寂寞、空虚、无聊时也不会来烦人,而寻求自我解脱的方法——发出”咕噜咕噜“声”。文中接连用的几个动词能让学生体会到用得精妙之处:“蹭、伸、踩、跳、叫”词语理解到位。推敲‘蹭、伸”两词在文中的独到之处。课文为什么在这里一定用“蹭”而不用“擦、抓、碰”。因为只有“蹭”(轻轻地擦)能体现猫对主人的亲近、熟悉,没有距离,又有一钟依偎、撒娇之感。“伸”是体现主人喜欢猫而猫对主人也是十分依赖,无拘无束之情。探究满月的小猫抓住过渡句中的一个“更”字体会到小猫的淘气和可爱。
这样的探究,深刻地体会到猫、人,人、猫溶于一体,同时也把作者如何喜爱这古怪的猫淋漓尽致地挖掘出来。这种从“词、句、文”几方面来探究文本能真正达到学语文的效果。
<猫>教学反思
课讲完了,并没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原本就没把它当作负担。身为教师,站在讲台上讲课,是一件很自然的事,不会因为有人来听课而显得异样。
听课老师评价不错,有的说我显得轻松,“跟玩似的”,有的说我教学语言丰富,还有的说我“有内涵”,再多的褒奖之词也激不起我的骄傲,我发现自己变了,变得越来越淡然了。
反思这节平常心下的平常课,我发现有以下几点值得今后继续保持。
第一点:坦坦然然进课堂,干干净净上讲台。以前讲课,总会因为有人来听而“心旌摇荡”,要么担心自己状态不好影响发挥,要么担心学生配合不好讲砸了丢面子。这一次,我的心里只有教材,眼中只有学生,那些影响自己上课的所有负面情绪统统在我进教室前扔在外面,站在学生面前的,是拥有一颗平常心的平常女教师。
第二点:扎扎实实读教材,心平气和听发言。以前讲课,接受任务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忙着各处搜罗教学课件和教学设计,然后借鉴别人的东西来设计自己的教学程序。这一次,我也准备了课件,幸好没把它放在重要地位,今天上午多媒体教室刚好被县自然教研会给占用了,我做的课件没用上派场。这次我首先读教材。老舍先生的《猫》我教过三遍,记得以前这篇课文名叫《我们家的猫》,文中有一处跟过去教材不一样,就是把“脖儿”换成了“脖子”。为什么每次重编教材,它都没“ 落水”呢?我想,先生平实的语言文字以及蕴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足以使之成为一届又一届学生学习语言的典范。我一遍遍读课文,去掉语气助词读,加上语气助词读,带上儿化音读,不用儿化音读,读着读着,那种藏在文字背后的味道就出来了,你就感觉,老舍先生哪里是在写小动物猫,分明是在向旁人介绍他家的另一个性格古怪、可爱淘气的“孩子”嘛!教材读熟了,课堂上无论学生说到哪里,老师都不会被他们牵着鼻子走,因为我已经根据学情预设了相应的教学环节,比如当学生一开始关注到最后一段时,我在尊重学生发言的基础上,做了相机引导,然后把重心放到对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理解和品悟上来。学生是学习的主任,我们要尊重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但老师的主导作用也是不容忽视的,因势利导就是在认真倾听发言的基础上,把学生的思维巧妙地牵引过来,这一切源自教师“胸中有教材”,“目中有学生”。
第三点:找准教学的切入点和着力点。记得以前教这一课,我总是从猫的性格特点“古怪”入手,引导学生体会它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高兴时温柔可亲、不高兴时一声不出、既勇猛又胆小的古怪性格。这一次,我改从“作者对猫的情感”入手,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后,谈谈对猫的印象以及作者对它的感情,学生的直觉很敏锐,很容易就感知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在此基础上,再转到语文文字上来,以“情感”为基点,让学生自由选择语言材料,在读中品悟,在读中想像,在读中受到爱猫的情感熏陶。无独有偶。今天两个班学生同时上这一课,学生不约而同地知道到第二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这两段文字是最直白地表现人与猫之间深厚情谊的段落,与我的预设不谋而合。备课时,我打算从“蹭”字入手,引导学生把抽象的语言文字转化为形象的画面,再从四个成语入手,引导学生通过表演想像猫丰富多腔的叫唤,最后创设给猫说好话的情境,从而实现学生、老师和文本之间的平等对话。
课堂上,学生表现得很好。如:
师:哪位同学说说“蹭“字是什么意思?
生:蹭是摩擦的意思,课文中指猫摩擦老舍先生的腿。
师:那作者为何不用“摩擦“而要用”蹭“呢?(停顿片刻)请同学们想一想,一个”蹭“字,蹭出了什么?
生:蹭出了作者对猫的喜爱。
生:蹭出了老舍先生对猫的亲近。
生:蹭出了老舍先生和猫之间的亲密关系。
师:是呀,一个蹭字,传神地表达了作者对猫的喜爱、猫跟人的亲近,为我们展现了一副人爱猫、猫爱人的和谐画面。请同学们读读这句话。
(这个片断是从王崧舟老师的讲座〈语文呼唤感性教育〉中照搬过来的,想不到在课堂上效果这么好。昨晚听讲座到12点半,困得要死,看来功夫真没枉使的呀。)
师: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一声也不出。同学们,请你们想一想,会有谁对猫说好话,又会怎么说呢?
生:小猫咪,你别不理我呀,陪我玩玩吧。
师:呵,看老舍先生多富有童心!
生:小猫,你别不高兴了,我给你写一首诗吧:小猫咪,小猫咪,我最喜欢你,请你不要再生气。
师:嘿,这可是作者的强项啊,看来这只猫的脾气够古怪的。
生:小猫咪,我给你鱼吃好不好,求你别不高兴好吗?
师:把对这只猫说的好话说给你的同桌听听吧。(然后读课文)
(这个片断的生成效果不是很让我满意,因为时间关系,学生只以作者的身份对猫讲话,实际上,这里的“谁“还应该多变换几种角色,我相信假如这样引导的话学生的表达会更加丰富多彩。)
教学永远是遗憾的艺术。面对好评,我将继续保持一颗平常心。我渴望听到不同的声音,因为它能使我更冷静,更理性。
《猫》教案示例 篇11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7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正确读写“性格、任凭、贪玩、尽职、屏息凝视、稿纸、梅花、变化多端、跌倒、开辟、枝折花落”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二、过程与方法
1.认真阅读课文,揣摩重点词语、句子,体会猫性格古怪的特点及它的活泼可爱。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作者对猫(自然)的喜爱之情,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趣。
教学重点、难点:
1.体会大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2.品悟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以及作者表达情感的细致入微。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谁养过猫,能给大家说一说发生在你们之间的有趣的小故事吗?我也喜欢猫,给大家带来了几张猫的图片,请大家欣赏一下,看这些猫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同学们学学猫叫。听说过著名作家老舍吗,他也很喜欢猫,并且经过长期观察写出了一篇文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猫》
二、重点研读,感受猫性格古怪的特点
(一)读读课文,看看老舍先生家里养的是只什么样的猫,边读边画出有关的句子。板书:
老实贪玩尽职
可爱古怪温柔可亲一声不出的猫
(淘气)胆小勇猛
(二) 有同学谈到课文中的猫是只贪玩的猫,读出有关句子。理解:
①……无论谁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一想会有谁呼唤它。)
……无论怎么呼唤,它也不肯回来。(想象一下他们会怎么呼唤它。)
②朗读句子,读出猫的贪玩。
(三)读出表现猫尽职的句子,标画有关词句,说说从哪里看出猫的尽职。
(四)猫很贪玩,但却又很尽职,学到这里你对这只猫又有了什么新的认识(认为这是只怎样的猫)?
①你能从黑板上圈出一个词语吗?
②再读读这两段话,读出猫性格的古怪。
③在课文的1-3自然段中,你还能从哪些地方读出猫的性格古怪?
填空: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它既,又;既,又;既,又。
试着说说古怪的意思
三、再读课文,研读有关句段,感受猫的可爱,体会作者爱猫的思想感情。
(一) 哪里读出猫的可爱,请读出有关的内容。
(二)感受猫的可爱
①出示:小猫满月的时候很可爱……看看这句话和书上的有什么不同?
②读读描写小猫可爱的内容,边读边想象。想象出小猫淘气可爱的样子来了吗?播放视频,进一步感受小猫的淘气可爱。
③读读老舍先生的《养花》片段,再读课文中的相关内容,看有什么新的体会。读出老舍先生对猫的喜爱之情。
④小结:老舍先生爱花、更爱猫,是因为他非常热爱生活,不仅老舍先生爱猫,很多作家都很喜欢猫,如周而复、夏丏尊等,课下可以认真读一读阅读他们的文章。
四、拓展延伸
(一)观赏猫的图片,练习抓住特点表达对猫喜爱的情感。
投影猫的图片,学生观赏。通过刚才的朗读比赛,看出同学们都非常的喜欢猫。再请你欣赏几幅猫的图片,看你喜欢哪只小猫,用一两句话说一说,表达一下你对他的喜爱。其他同学猜一猜你喜欢的是哪只小猫?
(二)小结:同学们说的都非常的好,相信你只要用心去感受、用心去观察,你也一定会写出像老舍先生一样棒的文章。
《猫》教案示例 篇12
教学目标
1.品味“说它……吧”,“蹭”,“……踩印几朵小梅花”,“生机勃勃”等词句,学习精彩的语言。培养学生遣词造句的能力。
2.了解作者是怎样抓住猫的特点,真实具体地进行描写。借助课文内容与插图,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思维能力。
教具准备:课文插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教师:说说课文第四自然段讲了什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
2.指名回答。(讲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写出作者对猫的喜爱之情。)
3.教师:昨天,我们学了小时候的猫,现在大家来完成一项练习。
小时候的猫很(淘气),它是那样的(生气勃勃),(天真可爱),我非常(喜欢)它。
4.教师:你喜不喜欢老舍先生家的猫?为什么?同学们可能会觉得我们平时见过(或养过)的猫没有老舍先生家的可爱,那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仔细阅读课文,就会找到答案了。
二、自学课文
1.提出要求。
⑴自由读课文第一至第三自然段,说说这三个自然段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找一找,用横线画出来。
2.学生自学。
3.自学反馈。
⑴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⑵大花猫的古怪性格体现在哪里?
(说它老实可是又贪玩 说它贪玩可是又尽职 高兴时温柔可亲 不高兴时一声不吭 它什么都怕,可是很勇猛)
三、研读品味
㈠学习第一自然段。
1.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在我们眼前出现了老实的猫、贪玩的猫、尽职的猫,哪种给你留下的印象最深?为什么?
2.学生汇报。
3.教师过渡:作者通过细致地观察猫,才把猫的性格特点写得很具体。作者不但描写具体,写法也独到,请比较两组句子。
A句能换成B句吗?为什么? A.说它老实吧 B.它很老实
A.说它贪玩吧 B.它很贪玩
4.学生讨论。
(A句是通俗的说法,同时还包含着作者的喜爱之情。)
5.教师:你喜欢老实的猫、贪玩的猫、还是尽职的猫呢?选择一种你喜欢的读,请同学们听听他读得好不好?好在哪里?或者还有哪些地方没注意到?
㈡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名渎。
2.品味“蹭”字:“蹭”是什么意思?谁能表演“蹭”的动作?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心里可能在想什么?(“蹭”的意思是摩擦。大花猫在“蹭”主人时,就像孩子在向大人撒娇。)
3.A句和B句哪句更好?为什么?
A.……在稿纸上踩印几朵小梅花。
B.……在稿纸上踩印几个小黑点。
4.教师:那么,大花猫在主人写作时给主人“画”上几朵“小梅花”,它心里又是怎么想的呢?请你用大花猫的口气说说。
5.学生模仿猫的各种叫声,理解“丰富多腔”、“长短不同”、“粗细各异”、“变化多端”等词语。
6.指导学生进行表情朗读。
教师:这些都是大花猫高兴时的表现,它要是不高兴时就一声也不出。这只猫的性格可真是倔强呀。
㈢学习第三自然段。
1.教师:大花猫什么都怕,可是它却非常勇猛,不要说对付小虫和老鼠,就是遇上蛇也敢斗一斗。
2.以“我们家的大花猫的确(实在)勇猛”为中心句说一段话。
3.学生说。
四、领悟写作方法
1.默读全文,思考回答:作者为什么能抓住猫古怪的性格和淘气这两个特点?
2.追问:这篇文章作者为什么写得那么真实具体?
3.教师:学了这课后,你学到了哪些写作知识?
学生畅谈。
五、课堂小结
1.结合板书,要求学生用“说它……可是”的句式,说第一至第三自然段的内容。
2.教师:大花猫小时候逗人爱,长大了也一样讨人喜欢。从老舍的真实具体的描写中,我们可以看出他是多么喜爱自己家的猫呀!我想,不仅是猫,只要是小动物,他都会因为他有一颗爱动物的心。
六、作业设计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完成课后练习。
《猫》教案示例 篇13
《猫》教学设计
[设计说明]
?课型:品读课;教学创意表现在:让学生说话。
?《猫》是郑振铎小说的名篇,作者用朴实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意境深远、含蓄、沉郁。其文笔朴素精美,感情深沉真挚,有很高的人文价值。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善于观察生活、积累生活的习惯,教给学生客观公正、宽容仁爱、关爱弱小的待人处事原则、方法是课堂教学的旨意所在。
?教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是基础,品味文章深情是重点,激发学生超越作品的感悟是难点,这也正是文学作品教学的重要价值所在。所以,此课教学依“理解”“品味”“感悟”三大板块层层推进,且分别用三个句式“读,我看到了一只猫”“读,我体味到”“对于,我想说”贯连其间,以教师赠格言、学生拟格言的形式汲取作品人文内涵,升华作品美点精粹。由浅入深,逐块推递,让学生自由说话、主动说话、积极讨论,至而理清作品、品味感情、领会深意、感悟人生、学会做人。
?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紧扣精彩凝练的语言文字,让文学作品的韵味充盈课堂。
?此外,用精美的软件辅以教学,用震撼学生心灵的视听冲击渲染课堂教学氛围。讲究动画、音效与作品意境和谐相融,讲究文本、图像与环节同步支撑。
?[教学过程]
?课前30秒视频(漂亮、可爱的猫)欣赏,触发学生爱的情感。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让我们一起从郑振铎的小说《猫》中,来聆听一段生动感人的养猫的故事,来体验一种发人深省的养猫的快乐与伤悲——
?养猫诚然有乐,可是悲从何来呢?
?我们依照“理解”“品味”“感悟”三步来品读全篇。
?二、理解
?1?学生朗读,标记猫的来历、外形、性情、在家中的地位、结局的语句,理解作品内容。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看到了一只猫。”
?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
?a?“它便扑过来抢,又扑过去抢。”?——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猫。
?这一处猫的动作和描写可谓文笔的精华,它用朴素的言语创造了一只活泼可爱的猫的形象,更重要的是能够唤起我们的想象——小猫逗玩的动态、情态栩栩如生。
?b?“有时蝴蝶安详地飞过时,它也会扑过去捉。”
?——一只更活泼更有趣的小猫。
?这一个镜头,就是一幅美丽的图画,小黄猫圆圆的脑袋、转来转去的眼睛、伺机捕捉的形神跃然纸上,真是妙笔生辉。
?c?“冬天的早晨,门口蜷伏着一只很可怜的小猫。”
?——一只可怜的猫。
?来得可怜:在冬天的早晨它被人遗弃,无家可归,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
?活得可怜:不好看,大家都不大喜欢它,它不活泼,不像别的小猫那样喜欢顽游,对于它不加注意,仍不活泼,仍不改它的忧郁性,不去捉鼠。
?去得可怜:受了冤苦,遭我毒打而屈死。
?d?“我看见一只黑猫飞快地逃过露台,嘴里还衔着一只黄鸟。”
?——一只凶恶的黑猫。
?3?扣“我家养了好几次猫,结局总是失踪或死亡”归纳,引导学生探讨作品结构:设疑、讨论——删去写前两只猫的文字可以吗?
——三次养猫的故事层层推进,写花白猫、小黄猫是为详写第三只猫(可怜猫)作必要的铺垫,是为了与第三只猫形成鲜明的对比。这种布局,有利于更好地刻画形象、凸现中心。
?4?小结、板块过渡:
?文章用朴实无华的言辞将三次养猫的故事娓娓道来,几只各不相同而又活灵活现的猫跃然纸上。“文学作品的创作往往就是思想感情的宣泻”,本文在朴实的笔墨和平静的叙事中其实潜藏着一条深沉而真挚的感情之流。
?三、品味
?1?学生朗读,标记抒情议论的语句,体会“我”的感情。
2?学生按句式说话:“读,我体味到。”
?师范例:读“我坐在藤椅上看着他们,可以微笑着消耗过一二小时的光阴,那时太阳光暖暖地照着,心上感着生命的新鲜与快乐”,我体味到“我”的愉悦之情。
?学生朗读、评说,教师择要点引导深入、指导朗读:
?a?“我心里感着一缕的酸辛,可怜这两月来相伴的小侣!”
?——“我”为花白猫的病死而难过、酸辛。
?人一旦对自己喜爱的东西产生了感情,就会为它的不幸而难过。
?b?“我也怅然的,愤恨的,在诅骂着那个不知名的夺去我们所爱的东西的人。”
?——“我”失猫的怅然,对恶人的愤恨!
?这些损人利己的人实在可恨!
?c?“自此,我家好久不养猫。”
?——突然间失去了一个亲爱的同伴,一种失落感久久萦绕在心,缺德的人太气人了,叫人恨恨难消,养猫固然快乐,可是亡失的痛苦更让人难受,干脆不养了。
?朗读指导:重读“好久不”,读得低沉、余味无穷。
?学生朗读。
?d?“自此,我家永不养猫。”
?——一种负罪感永远不能消除,一见到猫就触发了自己灵魂的伤痛,觉得永远愧对这类生命。
?朗读指导:重读“永不”,读得沉郁、果决,读出伤痛。
?学生朗读。
?3?重点品读“我心里十分难过……”一段。
?(1)指名读。
?(2)朗读指导:为了读出“我”的难过、后悔、自责之情,本段的朗读在语速语调上要有讲究;语速由舒缓而稍微加快,语调由低沉到略有升高。
?(3)生齐读。
?(4)品味语言。
?扣“十分难过”“良心受伤”深入到“妄下断语”(没有事实根据地作出判定);设疑、讨论。
a?“我”为什么暴怒,挥舞大棒虐待可怜猫?
?b?我根据什么迹象断定它咬死了“我”的芙蓉鸟?
?——“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到桌子上对鸟笼凝望着。”
?c?“凝望”是何意?(目不转睛地看)“我”的证据确凿吗?
?d?可怜猫究竟为什么要“凝望”鸟笼呢?
?想当初,那只可怜猫就像一个孩子,被人抛弃,无家可归,在冬天的早晨,几乎为冬寒与饥饿所杀。它忧郁,它不活泼——
?可能是由于生活上什么不幸,或许是失去了亲爱的父母吧,它常常对鸟笼凝望着,也许是在羡慕鸟儿的美丽、天伦之乐,而悲叹自己的悲惨经历和孤苦伶仃的生活吧……
?e?谁是咬死“我”的芙蓉鸟的真凶?证据何在?
?凶恶的黑猫。“逃”:作贼心虚;“衔着”:铁证如山。
?4?小结、板块过渡。
?一种丰富的情感在娓娓道来的叙事中无声无形地流淌着,不断积淀,直至喷发。通过我们的朗读、理解、品味,我相信你们一定有许许多多的感想,一定有对作品更深层次的感受甚至有超越作品的感悟。
?四、感悟
?学生讨论、交流,按句式说话:“对于,我想说:。”
?1?对于作品中的“我”,对于“我”妄下断语打死可怜猫的事件,我想说:
?凡事不能单凭印象,主观臆断,更重要的是弄清事实;对人对事不存偏见私心,要宽容、要仁爱,要同情弱小者。
?教师赠格言: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2?对于作品中的猫,我想说:
?在不合理的社会中,弱小者总是饱尝着生活的不幸,不受欢迎的人往往会成为冤案的牺牲品;人的个性需要自我完善,才能避免不幸。?
?学生自拟格言:
?a?努力完善自我!
?b?弱小就要挨打!
?c?努力拼搏,奋发向上。
?d?你想得到幸福吗?唯一的方法就是努力。
?小结:这些对作品深层次的感悟,其实就是作品的主题。有许多作品,从不同角度看,对主题会有不同的理解,这就是所谓主题的多义性。
?五、升华
?课堂结语:同学们,有时候我们读郑振铎的《猫》
会有这样的感慨:这哪里是在写猫呢?分明是一幕世态人情的写真!那渗透在字里行间的一种真情,一种感人肺腑的力量,就是文学作品艺术上的美的体现。(播放美丽可爱的猫的视频)请欣赏这些可爱而又可怜的猫,请关爱生活中的“可怜猫”!
《猫》教案示例 篇14
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一段,体会猫的古怪和可爱。
2学习“可是”的写法,仿写一段话。
3用“摘录法”概括第一段段落大意。
二、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悟课文
1导入:
很多同学都觉得猫实在很可爱,老舍爷爷这篇《猫》就写得特别好,那他到底怎么写的呢?大家读读第一大段,多读几遍,选一个最喜欢的自然段,待会儿准备读给大家听。我们还要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2反馈:
第一自然段:通过说为什么喜欢这个自然段的理由,体会到猫的可爱,产生对猫的喜爱。
第二自然段:你为什么喜欢第2自然段?(学生边说理由,教师边指导朗读)
第三自然段:喜欢这一自然段的人站起来读一遍
(二)感悟写作规律
摘录词语
1学生把描写猫性格的词语找出来,写在纸上。
2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3(实物投影)反馈
4齐读一遍词语
规律感悟
咱们来看看这些词语,它们之间好象有什么联系,把它们放到课文中再去读一读,你发现了什么?(学生读完后,小组讨论)
(出示课件:第三自然段内容)
1、学生回答,得出结论:描写性格的词语是一对对写的,前后表现的性格完全不同。
2、指名读(要求读出前后完全不同的感觉)
3、还有什么发现?(两种性格之间是用“可是”连接的)[课件中“可是”两字变红]
4、找出相同写法的自然段,也读出前后不同的感觉。(学生读一对性格,教师随机出现相应的板书)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总结规律:
是呀,老舍爷爷就是把一对对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起来了。看来,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学生接说:古怪)
老实——贪玩
贪玩——尽职
古怪
高兴——不高兴
什么都怕——勇猛(可是)
摘录段落大意:
用摘录法来摘录这一段的段落大意(找到的学生站起来齐读一遍: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三)仿写一段话
(展示课件:出示三组图片,每组图片表现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
1看图,明图意
2要求:我们学习老舍爷爷的写法,也来写写猫,愿意试试吗?写的时候要注意写出猫的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用上“可是”连接。
3学生写,教师巡回指导。
4(实物投影)评价
(评价时注意:①有没有写出两种完全不同的性格②句子是否通顺,有没有错别字)
(四)总结
今天,我们通过反复朗读,既找到了段落大意,又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了写作中去。同学们的收获都很大。◆
《猫》教案示例 篇15
【教学设计说明】
《猫》是著名作家老舍的作品,是一篇状物抒情散文。文章短小,通篇不过71个单句,478个字,但内容具体,描述生动,剪裁得当,构思精巧,是一篇令人百读不厌的优秀范文。
作者通过长期细致的观察,对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及刚满月的小猫的淘气可爱作了细腻、生动而又逼真的描述,字里行间流露出对猫的十分喜爱的感情。
这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的一个主要特点就是每段都紧紧围绕总起句进行具体描述,语言精当,层次分明,上下连贯,结构严谨。因此,教学这篇课文就要根据其自身的特点,抓住总起句,层层深入,环环紧扣,如同剥竹笋一样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在学习课文的同时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方面的扎实训练,以期达到“加强基础,培养能力”的目的。
教学这篇课文,主要抓住以下三个环节:(1)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2)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写这些内容的;(3)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这样教学,符合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即从整体入手,再到部分,使学生不仅理解课文内容,而且学到了阅读此类课文的方法。
根据课文特点,拟定四方面的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是怎样具体生动地描述成年猫的古怪性格和小猫的淘气可爱,激发学生仔细观察事物的兴趣,初步培养学生抓住特点观察事物的能力。
2.学习按不同内容给课文分段的方法,用课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段意,并归纳主要内容;学习围绕总起句具体描述的方法。
3.分析判断句子的正确性,训练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学会本课生字,掌握多音字:和、折;理解课后词语的意思,会用“彼此”、“无忧无虑”造句。
本课建议安排两教时。第一教时检查预习,初读课文,感知内容,划分段落,重点讲读第一段。第二教时讲读第二段,指导背诵第四节,总结课文,有感情朗读,小练笔(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
【教学主要步骤】
一、课前预习,提出要求。
1.借助字典,自学生字新词。
2.想想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3.想想从作者对猫的描述中,表现了怎样的感情?哪些词语和句子表现了这种感情?
二、揭示课题,读通课文,初步感知全文内容,并分清段落。
1.指名读课文,思考并讨论预习题。
2.课文写了有关“猫”的哪些内容?
(让学生明确:课文写了有关“猫”的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成年猫的古怪性格;二是小猫的活泼可爱。)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习课文是如何围绕总起句具体生动描述的,并通过理解重点词句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1.讲读第一段。
(1)默读课文,找出本段的重点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讨论后明确:本段的重点句是:“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这也是本段的总起句。)2.轻声读课文,思考: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哪些地方?(讨论后明确:猫的古怪性格表现在:猫既“老实”,又“贪玩”,虽“贪玩”却“尽职”;以及“高兴”时,比谁都“温柔可亲”,“不高兴”时,“无论谁说多少好话”,它都一声不吭;既“勇敢”又“胆小”。)(3)提问:猫的“老实”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乖、睡大觉、不过问。结合理解“无忧无虑”,并口头造句。)
(4)接问:课文中是怎样描写猫的“贪玩”的?(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一天一夜、任凭……也。)
(5)再问:猫的尽职又表现在什么地方?(找出并板书重点词语:闭息凝视、非……不可。)
(6)追问:为什么从“闭息凝视”、“非……不可”这些词句中可以看出猫是“尽职”的?(讨论后明确:从“闭息凝视”可以看出猫捕捉老鼠时的专注的精神;从“非……不可”可以看出猫等不到老鼠决不罢休的决心。)
(7)提问:课文在写猫的“老实”与“贪玩”之间,“贪玩”与“尽职”之间是用一个什么词连起来的?(讨论后明确:连接“老实”、“贪玩”和“尽职”这三个内容的词是“可是”,懂得“可是”这个词在文中的作用:意思上是起转折作用,语句上是起连贯作用。)
(8)轻读课文,思考:猫的“老实”、“贪玩”、“尽职”的性格与“古怪”有什么关系?(讨论后明确:“老实”与“贪玩”是一对矛盾,“贪玩”与“尽职”也是一对矛盾,而这些矛盾性格都集中在猫的身上,因此,猫的性格是古怪的。)
(9)集体有感情地朗读第一节。
(10)指名读第二节,思考并讨论:猫高兴时给人的感觉是什么?(结合解释:温柔可亲。)课文是怎样从猫的动作和叫声两方面写猫的“温柔可亲”的?(板书:蹭、跳、叫唤、咕噜。)
(11)提问:这里的“几条小梅花”指的是什么?为什么将脚印比作小梅花?这个比喻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情?对猫的叫唤用了“丰富多腔”、“变化多端”来形容,可以看出什么?(讨论后明确:作者把猫的脚印比作“小梅花”,把猫的叫声说成“丰富多腔”、“变化多端”,可见作者是多么喜爱猫。)
(12)再问:课文又是怎样写猫不高兴时的表现的?(板书:无论……也)
(13)默读第三节,想想猫的古怪性格还表现在什么地方?(明确“胆小”与“勇猛”。)哪些词语反映了猫的“胆小”和“勇猛”?(讨论后板书:藏起来、不要说……就是……)
(14)小结第一段:①课文围绕“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写了哪几方面的内容?作者写猫的古怪性格,可以看出作者的什么感情?②想想刚才我们是怎样一步一步学习第一段的?(归纳出:首先找出总起句并理解句意;接着弄清课文围绕总起句写了哪些内容,是如何写这些内容的;最后找出并理解重点词、句,看看这些词句是如何表现中心的。)
2.讲读第二段。
(1)轻声读课文,找出本段的总起句,并想想句子的意思。
(2)提问:第二段与第一段是怎么连接的?哪一个词最重要?为什么?(明确:“满月的小猫更可爱”这一句承上启下,“更”这个词是把小猫与成年猫的性格相比,说明成年猫可爱,而小猫格外可爱。表现了作者爱猫,更爱小猫的感情。)
(3)默读课文,看看课文围绕小猫的“可爱”写了哪些内容?是怎么具体写这些内容的?划出重点词句。(讨论后明确:围绕小猫的“可爱”,主要写了小猫玩鸡毛、线团,摔交,打秋千。板书重点词语:耍个没完没了、再跑再跌、撞疼了也不哭、摔交、打秋千。)
(4)提问:作者对小猫怀有什么感情?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明确:作者喜爱小猫,表现在“绝不会责打它们”等词语。因为作者从小猫的淘气可爱中看出它们的“生气勃勃”。结合理解“生气勃勃”。)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6)在讲清内容,理清层次,弄清句序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背诵课文。也可引背,引语如下:小猫怎样的可爱?它们是怎么玩耍的?它们的胆子大到什么程度?作者为什么不会责打它们?
四、反复诵读,体会感情;总结全篇,练习仿写。
1.师述:课文通篇洋溢着作者喜爱猫的感情,想一想,应怎样朗读,才能充分体现作者的感情?(明确:作者的感情基调是亲切,因此朗读时语调要轻,感情要充沛。)
2.教师指板书,进一步帮助学生梳理课文,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
3.学生浏览课文,想想本文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明确:本文围绕总起句写,内容具体,描写生动。)
师述:你能学习课文的写法,围绕总起句写一段具体的话吗?
出示总起句(任选一题):
(1)猫真老实。
(2)猫很尽职。
(3)课间活动丰富多彩。
(4)这堂自习课真静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