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推荐5篇)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篇1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完本课后,现将谈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体会。
【基本理念】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口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法与学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画一画—一画出文不怕吃苦的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在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便请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画到了这个句子:1“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是过夜,比往在家里苦多了。”2“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小组在与李时珍的对话中,理解了“长年累月”、“奔波”“万民得福”、“为什么吃苦也值得”,结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是个的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人,学生还对李时珍说了很多充满敬佩的感人的话。最后,我出示了填空练习,让学生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并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给予,在交流学习互相吸取。体现了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均编写的十分巧妙,语言虽精练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动作虽有序但能感觉人物的干练、神态里含蓄但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内容并相机出示一组填空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填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再自创人物的对话。当学生经过演前准备后再站到台前进行表演时,学生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情绪十分高昂,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在模仿人物动作的基础上,将“端详”,“若有所悟”等描写神态的词尽情地表现出来,将自创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说出来、将文中人物的动作充分地演示出来。这一场面的创设,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李时珍的敬业精神,从而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李时珍的高大形象,使指导学生下一阶段有感情的朗读便可水到渠成。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故事内容朴素真实,故事情节无秩少宕,描写方法清淡白描,但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后使人激动不已,读后感觉意味深长、读后耐人发人深省,读后让人感人心肺。这时我让学生自主读学生最感动的段落,并说出因为什么感动,如何表现你的感动?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了朗读。这一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感情朗读后,升华学生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学生能将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将心中的敬爱说出来,将心中的崇敬喊出来,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和作者获得和谐共振,激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思维。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个环节刚一展开,学生十分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提出了许多问题来问教师,学生提出车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还问我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的药性是什么?我在设计教法时原意是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从没想到这些问题学生会要求我来回答,我只好按照学生的要求逐一回答,但学生仍不满意,不断地按照课文中的叙述来修正和修改我的回答。在“李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这个问题上,因我的回答不确定,学生可不满意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李时珍是为万民造福。有的认为不值得,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李时珍这样做不值得。针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我没有给出评判,在这个问题上我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还把课前收集的有关中草药的药性资料展现出来,满课堂进行游说,推销自己的中药。课堂在学生自主自创、师生互动、开放多元的气氛中接近尾声。
课后反思:本堂课能按照教学设计的五个环节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创设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中,过低的估计了学生的信息收集量,表现在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能运筹帷幄,从容解答,以至于让学生对教师的解答得不到满足。其实,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收集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所以,我们要做到备教材必须先备学生。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的那样,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更好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有限,在说课中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篇2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的意思。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学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教法学法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从而为理解文中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二、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三、抓住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其实这也是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习得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根据教材特点,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将本课分为两课时,第一课时学习生字,简介李时珍,初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接下来我重点说说第二课时的设计。
教学过程如下:
一、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课的一开始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二、通过阅读环境描写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
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 ”“到处是灰尘” “断垣残壁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
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让学生从我的导读转为自学体悟。
三、通过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
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读,交流感受最深的一句话,重点指导第二个重点句: “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体会。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长年累月”“苦多了”等词适当补充资料,引导重点理解这句话。
四、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由问题“当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指导学生抓住 “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体会李时珍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再通过想像如果吃到的是有毒的草药会怎么样,感悟他的甘于奉献的精神。
五、总结升华,感悟李时珍的高贵品质
生读最后一节,师补充: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他的脸上带着喜悦和满足的笑容……
李时珍就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严谨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 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板书:李时珍夜宿古寺
不怕吃苦
严谨认真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篇3
一、说教材。
(一)教材分析:
教材第五单元所选的文章,或是劝人们勤奋学习,或是教育他人要有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的。课文《李时珍夜宿古寺》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这篇课文的教学我准备用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的目标任务是整体把握课文,学习生字新词,初步感受李时珍的品格。第二课时,深入学习李时珍的精神品质,指导学生复述课文,合作探究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亲口品尝中药的献身精神。今天我说的是第一课时。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的生字词,读通读正确课文。本课的10个生字要求会读会写,两条绿线内的9个生字只认识,不要求会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2、情感目标:感受李时珍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作风。
3、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有两个重点:第一点,读熟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感知李时珍为写《本草》,甘愿吃苦的品质和严谨认真的作风。学习生字词语,教给孩子理解词语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理解“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词语。
(五)、教学准备
教师研究教材,制定教学方法,制作课件。学生预习课文,查阅有关资料。
二、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
本课教学过程,我力求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在兴趣老师的引导下完成学习目标。因为本课中有许多难理解的词语,教学中我将通过点拨、讲解等方法,教给学生一些认识生字、理解词语的方法,并针对课文第七小节(李时珍住古寺不觉得苦)和第十二小节(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的内容组织学生讨论李时珍为什么这么说、这么做,体会他为编写《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通过学生课后了解一些中药名称和药效,培养学生收集资料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16、李时珍夜宿古寺
我将由生字“宿”导入,先板书“宿”,问学生:(认识这个字吗?你能组哪些词?哪个词是“夜宿”这个词中“宿”的意思?)这个环节的设计是两个考虑,首先“宿”本身是生字,也是多音字,这样导入可加深学生对这个字的印象,其次,是要告诉学生组词也是理解词语的一个方法。接着我会继续说晚上住宿就是“夜宿”,问:“昨天你们夜宿在哪?外出旅游一般夜宿何处?”“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栈,有位古人出门在外不夜宿客栈,却夜宿古寺,这位古人就是—李时珍。”引出课题并板书。齐读课题。
然后让学生介绍李时珍。
师:预习课文的时候你知道了李时珍的哪些资料?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有关李时珍和《本草纲目》的有关知识,请看——
李时珍(1518—1593):明朝杰出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用毕生精力编著了《本草纲目》,为世界医药科学宝库奉献了一部经典著作。
《本草纲目》:全书200万字,52卷,记载1892味药,药方一万一千多个,形态图一千一百多幅,流传全世界。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大声的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把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直到读得熟练为止。
2、在讨论后,我为了进一步让学生把握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多读课文,展开和学生的读课文比赛。首先教师范读,让学生给老师指出读错的地方,然后启发学生读课文,在学生再次读课文的基础上,教师指名学习中下的同学起立,分段读课文,其他学生做评委,在读课文结束后评判读的情况。
师:下面,老师我和同学们进行读课文比赛,我们看谁会获得胜利。首先看老师来读,你们是我的评委。
老师读后请同学们评价。然后启发学生说,老师在上课前认真的读过5遍,你读了几遍?我觉得现在比赛你们不会胜利,请你再把课文读一遍,做好充分准备,好吗?
下面我们分段来指名读,其他人做好记录。
3、经过以上环节,学生对课文应该有比较完整的印象了。要求学生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以及写作顺序,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师:你觉得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三)、学习生字新词。
1、生字
首先,教师设计课件,展示生字。两会字用红色楷体,会读字用兰色楷体,使学生一看就明白生字教学的目标。
师:请大家现在对照生字表,先自己认识本课生字。
让学生自己认读生字后,发挥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请两个学生做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字。
师:下面请小老师带领大家读生字,谁愿意来带领大家读?
通过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方法非常有效,学生的学习兴趣很高。在领读后,全班同学齐读生字。
师:下面请大家坐好,我们一起来读生字。
教师认真倾听读的情况,在齐读结束后进行评价指导,纠正读的不对和不准确的地方。为了检查生字的认读,我安排随机读,学生随着鼠标的移动,集中精力的读,发挥了自己的主动性。
师:下面考验一下同学们对生字的认识情况。请随老师的鼠标来读生字,看谁读得又快又准。
在全体学生通过生字的认读关后,我让学生说说关于生字的个人看法。
师:请大家观察一下这些生字,你一定有些话要告诉大家,关于读音和字形方面的注意事项都可以。
有的学生会说“宿”的两个字音,有的学生会说“详”和“祥”容易混淆……
2、词语
反复读课文和学习生字的基础上,重点引导学生读准课文中难读、难理解的词语,学习生词。
教师根据课后词语制作课件,字体用红色楷体,课后八个词语分两行设计,第一行是写黄昏景色的“夜幕、降临、隐隐约约、飞鸟归林”,第二行设计“皎洁、轮廓、大好月色、晓行夜宿”。这样给学生以明确的认识,有助于词语的学习。运用和学习生字步骤类似的手段学习词语,在认读词语后讨论词语的意思和使用方法。指导原则依然是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学生质疑学生解释。
因为这篇课文较长,学习过程中,学生肯定有很多词语不容易理解,如“饥餐渴饮、断垣残壁、生嚼涎滑”等,我先用幻灯片展示这些词语——“饥餐渴饮、断垣残壁、呃逆、生嚼涎滑、生嚼无涎”让学生读熟这些词语。
师:请同学们来跟老师一起来读这些词语,注意发音要准确。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词语,读熟练。
师:找出这些不懂的词语所在的句子,边读边想,看自己能不能理解词语的意思。
师:在读课文句子后,你还有哪个词语不懂?
“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理解可结合课文内容,“生嚼涎滑、生嚼无涎”则可以教师点拨重点字的意思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理解。
(四)、重点内容学习。(学习课文中第7、12小节)
1、提问:读课文思考:这样的生活李时珍不觉得苦吗?李时珍亲自品尝草药会有什么后果?他为什么这样做?
2、在学生讨论的同时补充一些资料与故事,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进一步地认识李时珍的品质,引导学生们重点感悟李时珍为写《本草纲目》为民造福、以苦为乐、甘于奉献的精神及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教师在引导讨论的同时,板书——断垣残壁、饥餐渴饮、亲身尝药。
四、小结: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的生字和词语,对课文有了整体认识。重点学习了三种理解词语的方法:组词、结合具体语句、联系生活实际的方法。今后应该注意运用。
五、板书设计。
结合词语学习和对于重点课文内容的学习,以“断垣残壁、饥餐渴饮、亲身尝药”为内容。为以后的复述课文内容打好基础。
六、课后思考:
本课的教学中我力图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取得更好的效果,同时还想在课文的学习中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词语的方法,提高学习语文的能力,我想这样坚持教师的教学能力及学生的语文能力都会有一定的提高。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篇4
一、教材分析
(一)说教材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本文通过记叙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高龄寻访药材,与弟子庞宪住破庙、吃干粮、在月光下记录寻访所得,冒着生命危险品尝药材的事,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扎实的工作态度。
(二)说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词语、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能力目标:学习理解词语,阅读课文的方法。
3、情感目标:体会李时珍不怕吃苦,乐于奉献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词语,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掌握学习方法。
(四)教学难点:理解李时珍吃苦奉献的精神,理解文中出现的一些中药名称。
二、基本设计理念:根据县教研室所倡导的“合作——探究”教学模式的构建思路,在设计本课教学时,利用学生对课文大体的理解以及课文中“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词语的字面意思之间的差距,提出问题,让学生以此为核心,展开对文章的讨论和交流。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以学生的自学为主,课文内容及难点知识的理解采取学生小组学习和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来完成,力求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夜宿,就是夜晚住宿。同学们,外出旅游你们一般夜宿何处?旅馆、大酒店、宾馆……古时候把旅馆叫做客店,我国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夜里不住客店却住在古寺里,究竟怎么回事?我们一起来学习16课(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学生介绍李时珍。(李时珍,中国医药学家。他自幼爱好医学,24岁开始跟父正式行医。李时珍花了整整30年功夫,记下了几百万字的笔记,经过一遍又一遍修改,反复校订,著成举世闻名的中药巨著《本草纲目》。)
《本草》是李时珍花30多年的时间写成的,全书记载了1892种药物,其中374种是李时珍新增加的药物。李时珍对旧书上的错误记载加以纠正,如旧书上记载穿山甲是靠鳞甲来诱捕蚂蚁的,李时珍就去捉了一只穿山甲,仔细观察后,发现穿山甲是用舌头吃蚂蚁的。《本草》被翻译成十几种语言传到世界上各个国家,对达尔文的进化论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是一部“东方医学巨典”。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学生自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词。
2、检查生词认读情况。
师徒俩 饥餐渴饮 晓行夜宿 破庙 灰尘 断垣残壁 青苔
药材 呃逆 生嚼涎滑 生嚼无涎 庞宪 安徽 轮廓 舀水
3、检查课文朗读情况
a一人一段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句子。
b理解句子中的词语
(1)李时珍领着弟子庞宪,饥餐渴饮,晓行夜宿,在安徽、河南、湖北等地察访药材,已经走了好几个月了。
理解“饥餐渴饮”,在文中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理解“晓行夜宿”
这天,他们来到湖北西部山区,因为一心赶路,错过了客店。眼看太阳渐渐下山,飞鸟归林,师徒俩不免焦急起来。这地方前不见村,后不着店,晚上到哪里住宿呢?
(2)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表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理解“断垣残壁”。
小组讨论。可以查字典以及其他的资料。
(3)忍冬花初开时银白色,两三天后变成金黄色,所以又叫金银花,可以解暑消热。”
“胭脂草捣烂了,可以治虫咬伤。”
“刀豆子烧成渣子吃下去,能治呃逆。”
“鸡肠草,生嚼涎滑;鹅肠草,生嚼无涎……”
小组合作学习,理解文中这几类中药的性质,及难懂的词语。
胭脂草:浆果熟时呈深红紫色或黑色,民间常用之当作胭脂涂女孩子的额角,故而也有名之为胭脂草的。入药能泻水、利尿、消肿,但有毒,应慎用。
刀豆子:豆科植物刀豆的种子。性味甘温,功效:温胃止呃。
鸡肠草:鹅不食草味辛、性温,有通窍散寒、祛风利湿、散瘀消肿、止咳的功能。
鹅肠草:清血解毒,利尿,下乳汁,本品对阑尾炎有妙效,功用与白花蛇舌草相似。
呃逆:打嗝儿。
三、|熟读课文,试着复述课文。
1、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2、小组交流,复述课文。
四、学习生字
小组同学自学“我会写”。
练习写字。
《李时珍夜宿古寺》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复习导入。
复述课文:你们还记得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吗?谁来说一说?
说的真好,课文就是讲了李时珍四处察访药材,夜晚住宿在一座破古寺的事情。
从课文的叙述中你体会到他们的行程怎么样?(苦 累)相机板书
课文中有两个词语概括了他们的行程,能找出来吗?(饥餐渴饮、晓行夜宿)
来说说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是怎样的。(学生根据字面意思理解)
就像你们说的,他们饿了吃、渴了喝;白天赶路、夜晚住宿,这又什么苦、累的呢?说说你的理由。可以小组讨论、研究一下。
二、深入学习课文。
(一)学生汇报学习情况,体会“苦”。
(1) 住(学习课文2-4小节)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住得苦。
把你找到的相关的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表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
你们用几个词语来形容一下他们住的条件。(寺庙荒凉,脏,乱,不安全。)
说的真好,在这断垣残壁的古寺中住宿,确实看出他们非常苦,就让我们把体会到的读出来吧!
(2)吃(课文第5小节)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吃得苦。
说说你的理由。
课件出示:夜幕渐渐降临了,师徒俩找来些枯枝杂草,生起火来。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边,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教师小结:是啊,喝泉水,啃干粮。你们从这里也体会到了他们的苦。
指导朗读:把我们刚才体会到的读出来。
过渡:李时珍住的简陋,吃的简单,非常的苦,你们又怎么体会到他们非常累呢?
(二)学生汇报学习情况,体会“累”。 (8-12小节)
(1)工作累
生汇报:我们认为他们工作很累。
说说你们的理由
生:深夜用砖垒的桌子记录寻访所得,可以看出工作的累
课件出示相关句子;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些句子。
教师小结:同学们真会学习,能从他们的工作时间和地点体会出他们的累来,
有谁还能从这一部分内容中体会到别的?
(2)工作危险
生汇报:从李时珍冒着生命危险品尝鸡肠草和鹅肠草可以看出工作的危险。
教师小结:看,你们体会的多么深刻啊,又进一步体会到了他工作的危险。(板书 险)
资料补充:李时珍尝曼陀罗的故事。李时珍不仅品尝过鸡肠草,鹅肠草,还品尝过更危险的药草.有一次,为了验证曼佗罗的药性,他竟然喝下了浸泡曼佗罗的毒酒,结果由于麻醉性太强,几天昏迷不醒.他曾这样对儿子说:"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今后许多人再去冒一回险了."
李时珍是怎样区分鸡肠草与鹅肠草的?
(学生读12小节,汇报:通过端详、若有所悟等词语体会李时珍的认真)
指导朗读:让我们再来把李时珍认真区分药草的句子读一读,体会他工作的认真,负责。
你会不会品尝你不认识的东西?(不会,怕有生命危险)
小结:通过大家的讨论学习,我们充分体会到了李时珍工作的苦、累、险。那大家一定对“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两个词语有了更深的理解。让我们再来读一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一下词语所包含的深刻含义。
(三)升华感悟
引导:我们已经体会到李时珍在工作中很苦、很累,甚至冒着生命危险,但李时珍在与徒弟交流的时候脸上却带着笑,从“笑”字中你体会李时珍心里是怎样想的?
学生交流、汇报
课件出示:
这就是李时珍,对于生活的苦,生命的危险他们早已置之度外,他心中只有一个信念: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四)写作方法渗透
李时珍就是这样兢兢业业的工作着,看,夜已经深了。寺外,山风呼啸,猫头鹰在尖叫着。圆盘似的月亮,慢慢移到当空。课文结尾没有些人,而写寺外风啸鹰叫和皓月当空,小组讨论,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李时珍夜宿古寺说课稿 篇5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国标本第七册16课《李时珍夜宿古寺》。本文讲述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为修订好《本草》住破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踏实作风。
根据教材特点,我结合学生的特点,在设计教学时注意了以下几个方面:
一、处理好“小故事”与“大背景”的联系。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件事,相对于李时珍修订《本草》来说,只是其中的一个小故事。可是就是在这个小故事中,可以看到一个为了实现人生目标,造福人民的高大形象。所以,在处理教材时,我决定把这个“小故事”与修《本草》这个“大背景”紧密结合来进行教学。从而为理解文中李时珍“修好本草,万民得福”打下了基础。
二、突出重点、读中感悟。
本文的教学,我重点是引导学生体会李时珍修订《本草》时,历经的千难万险,以及他们面对艰辛时所表现的乐观态度。主要采取找重点句,抓关键词,感情朗读等方法来引导感悟。我引导学生精读课文中的三处内容:1、古寺的破败景象;2、李时珍师徒的对话。3、李时珍亲自尝草药;这些内容从不同的角度突出表现了李时珍的不怕困难、不怕危险的精神境界。
三、抓住环境描写以及人物的言行体会人物的特点。
其实这也是写人的文章的基本方法。我们学习语文的目的之一是习得方法。把学到的写作方法及时地迁移运用到自己的语言中,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技能的发展。
因此,我将本课第二课时的目标定位在
1、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了解李时珍为编写《本草纲目》,进行艰苦的察访药材的过程,体会李时珍为修订《本草》而不怕吃苦、不畏艰险、克服困难、坚持不懈,一心为病人着想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课文通过典型事例表现人物特点的写法。
具体教学过程如下:
一、 复习导入,作好铺垫
课的一开始出示一组词语,引导学生重温李时珍修订《本草》的艰辛,为下面的教学作好铺垫。接着引读课题紧扣课题中的“古寺”质疑“这是一座怎样的古寺?”,直奔文章重点段落。
二、通过阅读环境描写的句段,感悟李时珍察访药材中生活的“苦”
在这里重点指导朗读描写古寺的词和句,如“破败 ”“到处是灰尘” “断垣残壁等词语,体会环境的恶劣。板书:苦
之后让学生默读课文,找出其他描写环境恶劣的句子,让学生从我的导读转为自学体悟。板书:环境
这个环节设计,我以读为主,以感受古寺“破败”为主,这是因为文章篇幅比较长,在一堂课有限的时间内,不可能面面俱到,得精心剪裁课文,大胆舍弃,直奔重点段,腾出足够的时间、空间来让学生品读重点段。其次,这个环节突出朗读训练,目的是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使之见于书,入于目,出于口,明于心。
三、通过阅读文中的人物对话描写,感受李时珍的“不怕苦”“甘于吃苦”
板书:语言
出示对话,引导学生自读,交流感受最深的一句话,重点指导第二个重点句
“恩,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了过夜,比住在家里苦多了。但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
先让学生谈谈读后的体会。我进一步引导学生抓住“长年累月”“苦多了”等词适当补充资料,引导重点理解这句话,并尝试创设了四种情境,
借助教师的语言、音乐等手段创设情境,努力营造氛围,帮助学生与文本之间产生心灵的碰撞,使学生能感悟出语言文字背后的情感,使课堂上洋溢着浓浓的语文味,使言语间渗透着强烈的人文精神,达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自然结合、和谐统一。
四、品读12自然段,结合动作描写,感悟李时珍亲身品尝草药的严谨作风
由问题“当李时珍在无法识别‘鸡肠草’与‘鹅肠草’的时候他又是怎么做的”
指导学生抓住 “端详”“扯”“放在嘴里嚼嚼”等词体会李时珍做事非常的认真负责,一丝不苟。板书:严谨踏实
并补充 李时珍曾经对儿子说过的一句话“不通过亲自尝试,怎么能验证药性?你爹冒了一回险,就可以免去许多病人再冒一回险。” 感受李时珍的“为民得福”? 板书:为民得福
这个环节的设计由关注文本中细微的动作描写,进一步要求学生关注细节,哪怕是一个标点也是语文学习的一个突破口,它对感受语言文字的丰富内涵都有极大的帮助,不容忽视。
五、总结升华,感悟李时珍的高贵品质
生读最后一节,师补充:山风透过露天的屋顶吹起了他花白的头发,夜越来越深了,李时珍浑然不觉,依然在观察着、研究着、记载着,他的脸上带着喜悦和满足的笑容……
李时珍就是以这种不畏艰辛,严谨踏实的作风,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才发现了很多有用的中药, 创造出了举世闻名的医药著作——《本草纲目》。
这个环节我补充资料说明了《本草纲目》是一部医学巨著,通过资料中的数据让学生深刻认识《本草纲目》激发学生对李时珍的敬佩之情。这个环节基于课文,又高于课文,帮助学生深入理解 “夜宿古寺”只是李时珍修本草中的一件小事,但他不怕吃苦、严谨认真的品质贯穿于一生。
六、作业布置
1、复述课文。
目的是培养学生复述能力。
2、课外搜集
目的是把学生从课文引到更广阔的语文世界中,丰富学生知识,开阔学生眼界。
《李时珍夜宿古寺》是苏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一篇课文,教学完本课后,现将谈谈对本课的教学设计和体会。
【基本理念】
1.培养阅读能力,提高语文素养。
2.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3.营造开放而富有活力的课堂。
【教材分析】
本课记叙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李时珍不顾年岁大,因为赶路错过了客店,李时珍与弟子庞宪住在破败的古寺,吃干粮,以及在月光下认真记载寻访所得的收获,并且亲自冒险品尝草药,为了修订好《本草》不顾劳累的事迹,表现了李时珍不怕吃苦的可贵精神和严谨认真的科学态度。
【教学口标】
1、知识目标:对课文中的相关语句进行品析赏读,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技能目标:让学生学会运用一定的阅读方法学习课文,感悟课文内容。
3、情感目标:通过学习,体会李时珍为编写好《本草》而严谨认真的工作作风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能采用自创的阅读方法自学课文,对句子进行的品析赏读。
难点:体会李时珍为编好《本草》而不怕吃苦的可敬精神。
【教法与学法】
《李时珍夜宿古寺》贯穿一个“苦”字,体现“不怕吃苦”四个字,我围绕文中的“苦”和“不怕吃苦”展开教学。我先让学生感知文字,从字词到句,从句子到段落,从段落到全篇,逐步读懂。教法上我采用了以下形式:
一、找一找——找文中所有的苦。
二、画一画——画出文中“不怕吃苦”的句子。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样五个环节的设计,可以打破传统的半讲半问,串讲串问的教学方法,激发和鼓励学生去找、去画、去演、去说、去读、去提,实现一种新型的、自主的、开放的语文学习方式,这样的学习过程看似“散”其实阅读贯穿始终,整个过程都跳不出教师的这一系列设计中。
一、找一找——找出文中所有的苦。
《李时珍夜宿古寺》全文贯穿一个“苦”字,这个“苦”字就是本篇课文的“神”之所在,就是本文的核心,抓住它可使全文神聚,使一篇原本篇幅较长,内容较分散的课文有了向心力,达到了长文短上的目的。
首先我让学生初步感知课文,完成找一找的任务,学生开始认真读课文,用红笔记号找出文中的“苦”,在找一找的过程中学生找到了这样一些句子:l“近前一看,原来是一座破败的古寺。李时珍轻轻推开门,只见里面到处是灰尘,断垣残壁上长满了青苔,中间的神像蒙上了厚厚的蜘蛛网。”2“庞宪用陶碗舀来泉水,煮沸后,两人便坐在火过,一边喝水一边啃干粮。”
3“庞宪从行囊里拿出笔墨砚台,又搬来几块砖垒成桌子。”此后我相机紧问:你们如何来理解这些句子的?学生便说:“我们是通过找关键词来学习的”。如灰尘、青苔、断垣残壁、蜘蛛网“断垣残壁”“啃”“垒”等词,我让学生用找到的这些词再次来形容李时珍一行人食宿与工作环境恶劣,学生能用“破败”一词来形容古寺,进而描绘出住宿环境的简陋,用“饥餐渴饮”“啃干粮”来描绘生活的困苦,用“晓行夜宿”来描绘路途的艰辛,用“垒桌子”来描绘工作环境的艰苦。在这个环节中我主要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通过让学生“自由找”,“自己读”,“自觉读”,在读中培养阅读能力,在读中自我感悟和理解,将所想所悟再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达到一定的共识。在阅读实践中逐步掌握阅读方法,在读中发展思维,在读中陶冶情操,形成阅读能力并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画一画—一画出文不怕吃苦的句子。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乍一看是个苦字,深读精读字里行间跳跃出“不怕吃苦”四个字,但要让学生深刻理解这四个字,还需从全文的内容入手,从关键句人手,从中心句入手,为此我让学生以勾画文不怕吃苦的句子开始,来理解文中蕴含的“不怕吃苦”的精神。让学生开展了四人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画出不怕吃苦的句子,完成两个讨论题:1李时珍给你留下的印象。2我想对李时珍说。为了使这种学习方式不流于形式,我让每个学生承担着不同的学习任务:有的负责整理每个小伙伴的发言,并准备在全班交流时能谈出自己小组的见解;其余的当组员作勾画员。在经过几分钟的讨论后,我便请学生派小组代表进行全班交流,在画一画的过程中学生画到了这个句子:1“嗯,长年累月地奔波,在破庙是过夜,比往在家里苦多了。”2“我们修订好《本草》万民得福,吃点苦也是值得的。”各小组在与李时珍的对话中,理解了“长年累月”、“奔波”“万民得福”、“为什么吃苦也值得”,结合对这两句话的理解,感受到李时珍是个的以苦为乐,甘于付出的人,学生还对李时珍说了很多充满敬佩的感人的话。最后,我出示了填空练习,让学生将这句话补充完整,并有感情的朗读这句话。这样,学生在合作学习中互相给予,在交流学习互相吸取。体现了教学过程即是学习的过程,同时又是学生交往的过程,学生的合作意识得到较好的培养。
三、演一演:--演出文中人物动作和神态。
《李时珍夜宿古寺》中人物的语言、神态、动作均编写的十分巧妙,语言虽精练但能反映人物的性格、动作虽有序但能感觉人物的干练、神态里含蓄但触摸到人物的内心。为此我专门设计了让学生演一演的内容并相机出示一组填空题,要求学生参照课文内容进行填空,填出人物的动作、神态,再自创人物的对话。当学生经过演前准备后再站到台前进行表演时,学生们互相欣赏、互相评价,情绪十分高昂,学生在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在感受人物内心的基础上,在模仿人物动作的基础上,将“端详”,“若有所悟”等描写神态的词尽情地表现出来,将自创的对话淋漓尽致地说出来、将文中人物的动作充分地演示出来。这一场面的创设,学生既理解了词语的意思,也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李时珍的敬业精神,从而能在学生心目中树立李时珍的高大形象,使指导学生下一阶段有感情的朗读便可水到渠成。
四、读一读——读你感彻肺腑的段落。
《李时珍夜宿古寺》一文,故事内容朴素真实,故事情节无秩少宕,描写方法清淡白描,但文中许多感人的话语,感人的段落,读后使人激动不已,读后感觉意味深长、读后耐人发人深省,读后让人感人心肺。这时我让学生自主读学生最感动的段落,并说出因为什么感动,如何表现你的感动?学生采用自读,同桌读,小组读的形式,对自己喜欢的句子进行了朗读。这一教学的设计,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充分地感情朗读后,升华学生自己的情感,展现自己对李时珍的崇敬之情,学生能将心中的感受读出来,将心中的敬爱说出来,将心中的崇敬喊出来,让学生的情感活动和作者获得和谐共振,激活学生的语感和情感思维。
五、问一问:——问你最想知道的问题
这个环节刚一展开,学生十分感兴趣,七嘴八舌地议论开来,提出了许多问题来问教师,学生提出车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还问我金银花、胭脂草、刀豆子的药性是什么?我在设计教法时原意是让学生讨论后进行回答,从没想到这些问题学生会要求我来回答,我只好按照学生的要求逐一回答,但学生仍不满意,不断地按照课文中的叙述来修正和修改我的回答。在“李时珍冒险尝草值得吗”这个问题上,因我的回答不确定,学生可不满意了,学生在这个问题上各抒己见,有的学生认为这样做是值得的?因为李时珍是为万民造福。有的认为不值得,因为生命是最重要的,没有了生命就什么都没有了,李时珍这样做不值得。针对学生的各种意见,我没有给出评判,在这个问题上我鼓励学生争论,不追求统一、标准的答案。学生还把课前收集的有关中草药的药性资料展现出来,满课堂进行游说,推销自己的中药。课堂在学生自主自创、师生互动、开放多元的气氛中接近尾声。
课后反思:本堂课能按照教师设计的五个环节顺利的完成了教学目标,创设了符合新课程理念的新型的学生的学习方式。但在教学中,过低的估计了学生的信息收集量,表现在当学生向教师提出问题时,教师不能运筹帷幄,从容解答,以至于让学生对教师的解答得不到满足。其实,当今社会是信息社会,学生的信息收集量比我们想象的要多得多,所以,我们要做到备教材必须先备学生。
总之,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根据《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和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所昭示的那样,以“有指导的读书活动”为主线,融字词句训练于其中,强调朗读感悟以读为本,更好地使用教材,创造性地使用教材,顺利地完成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但是由于本人理论和实践水平的有限,在说课中许多地方还不尽如人意。恳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