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导学案(推荐12篇)
《诺贝尔》导学案 篇1
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体会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第一课时
[预习环节]
一、初步了解诺贝尔的生平事迹,了解他的辉煌业绩。
1、听了老师介绍后,你肯定想尽快去认识这位科学巨人——诺贝尔了。
2、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课文。
二、读完课文后,完成下列的预习习题。
1、给下列词语注音。
( )( )( )( )( )( )( )( )( )( )
瑞 锤 诺 摩 逝 颁 隧 械 砸 置
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所在的句子,读一读,结合句子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盛会:
逝世:
毫不气馁:
怦怦直跳:
遗嘱:
3、选词填空
发明 发现 发觉
(1)工人在这座山中( )了一个大煤矿。
(2)牛顿专心地做实验,竟然天色暗下来,他都没有( )到。
(3)诺贝尔( )了炸药,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
4、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诺贝尔出生于 年 月 日,逝世于 年 月 日,他一生在 方面有过许多发明,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 。
(2)诺贝尔临终时,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分别奖给 、 、 、 和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5、读完课文,将课文分成三段,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每段的意思。
第一段:
第二段:
第三段:
6、读完课文,你想用哪些四字词语来赞颂诺贝尔呢?
[交流与展示环节]
一、小组长组织小组学习活动。
二、小组内形成大致相同的意见。
三、小组代表展示小组学习所得。
[反馈与质疑环节]
1、教师及时点评,肯定优点,弥补不足。
2、对第6小题进行分析与质疑。
3、小结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第二课时
[预习环节]
一、细读课文,读后回答下列预习题。
二、预习习题。
1、诺贝尔奖有什么特殊性呢?
2、诺贝尔为什么会想到发明炸药呢?
3、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遭遇了哪些困难,付出了哪些代价,又是怎样克服的呢?
4、炸药的发明,对人类有什么作用?(用文中的一句话来概括)
5、课文第8、9两个自然段详细介绍了一试验性的大爆炸,当时人们是怎么说的?而诺贝尔又是怎样表现的?从这里,你认识到一个怎样的诺贝尔?
6、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他会有何感想呢?
[交流与展示环节]
1、小组长组织交流活动。
2、小组内形成大致相同的意见。
3、小组代表展示自己小组学习所得。
[反馈与质疑]
1、教师及时点评,肯定优点,指出不足。
2、总结本课的主要内容。
3、评价小组学习的过程表现。
[课外延伸]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结。
[资料篇]
诺贝尔奖知多少?
《诺贝尔》导学案 篇2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品味词句,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活动单
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品味词句,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活动方案】
活动一:品读人物
1.细读课文3-9自然段,思考:文中哪些地方令你深有感触?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读一读,画一画。
从这些词句中,我读出了一个
的诺贝尔。
2.小组活动:
a.交流填写的词语,写在展板上。
b.读好你画的句子。
c.练习读好8、9自然段。
3.全班交流。
活动二:想象采访
1.再次快速读3-10自然段,想一想:如果有机会采访诺贝尔,你会提出什么问题?诺贝尔会怎么回答?两人一组,合作练习。
2.组内交流
3. 汇报展示
【检测反馈】
利用课文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吧!
“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与突出贡献等。
一、复习导入
1、提问
a、诺贝尔颁奖仪式在哪举行?
b、诺贝尔颁奖仪式在什么时候举行?
c、为什么要在斯德哥尔摩举行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
d、为什么要在12月10日下午4点半颁奖?
e、为什么诺贝尔奖地点和时间的设置如此特殊?
2、揭示课题
3、诺贝尔一生发明无数,但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明了炸药。还记得他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吗?
二、实施活动
活动一:品读人物
1、导入:发明炸药的这段历程,应该是诺贝尔生命中最重要的部分。下面请大家对照活动一的要求进行学习。
2、教师巡视,了解学情,及时指导。
3、小组展示,汇报交流。
预设:善良、胸怀博大、说到做到、志向高远、舍生忘死、无私奉献、精益求精、不懈追求、毫不气馁、坚定不移、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百折不挠、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等。
相机小结学法并板书:
瞻前顾后读
相机出示: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诺贝尔
相机小结:没有这种伟大的 精神,就不可能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也正是如此,让他赢得了全人类的景仰和尊重!
活动二:想象采访
1、导入:下面请大家完成活动二,走进诺贝尔的内心世界!
2、教师巡视,了解小组学习情况,及时指导。
3、小组展示
相机小结学法并板书:
设身处地想
相机提升:老师这儿有一段诺贝尔临终遗言的录音,也许经过翻译的手,已不是那么精确,但我相信,听完了它,你一定能真正弄懂诺贝尔的心! 播放录音。
是的,现在看来,诺贝尔奖的奖金并不算多,但它依然是科学界的最高荣誉!因为它代表的不仅仅是一份物质奖励,更重要的,是传承了诺贝尔的一种精神和信念。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和信念呢?
现在,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名字——(手指板书的课题)
师: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他就是
——齐读:诺贝尔!
三、检测反馈
1、为了表达我们对诺贝尔的敬意,让我们根据课文提供的材料,完成检测反馈。
2、行间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21 诺贝尔
瞻前顾后读
设身处地想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11-11-29 9:55:57编辑过]
《诺贝尔》导学案 篇3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正确认识并掌握本课中的生字新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理解课文内容,知道诺贝尔奖的由来
能力发展目标:
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2、逐步养成学生预习课文的能力;
3、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能力。
思想感情目标:感悟并欣赏诺贝尔为了人类的幸福而顽强攀登科学高峰,历经磨难却毫不气馁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和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一)揭题导入,激发情感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诺贝尔》这一课。
2、提到诺贝尔,我们就会想到一个举世闻名的奖项——诺贝尔奖。
课文一开始就介绍了诺贝尔奖。读读课文的第一、二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时间、地点、世界性盛会)
3、一年一度的诺贝尔颁奖仪式又将拉开帷幕,想不想预先看看诺贝尔奖杯,感受一下典礼盛况?
颁奖典礼是一次盛大的晚会,参加的众多嘉宾中有杰出的科学家、文学家,瑞典的国王王后。参加典礼的人们必须穿正规的礼服,典礼使用的花朵全部是从意大利诺贝尔逝世的地方空运过来的。
觉得这个典礼怎么样?
这么隆重的典礼跟一个人联系起来,谁?——诺贝尔(齐读课题)
人们为什么这么隆重地举行颁奖典礼呢?(纪念诺贝尔)
4、诺贝尔有哪些成就,值得人们这么隆重的纪念他呢?我想听听大家读了课文之后的看法。
(二)初读感知,了解成就
1、学生轻声读课文,了解学生容易读错的生字,及时纠正。
2、说说诺贝尔的主要成就
3、对于诺贝尔的成就,课文中有这样一句句子: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
这“许多”是指多少呢?是355个发明。每一个发明都来之不易,每一个发明都是对人类的重大贡献。你觉得诺贝尔怎么样?
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从“最突出”这几个词语里你体会到什么?
(诺贝尔被称为炸药之父,为了发明炸药,他投入了他整个生命。)
再读句子。
4、具体描写诺贝尔发明炸药的是哪几个自然段?(第3至第9自然段)。请几位同学来读这一部分,看一看诺贝尔是怎么发明炸药的。
(学生朗读课文,相机了解发明过程中的关键步骤,了解诺贝尔的永不满足。)
发明液体炸药是实现理想的第一步,随后他又迈出了第二步,谁来读?
第二步的足迹看来很辉煌,是吗?
成功了,他停下脚步了吗?从哪句话看出来?看来诺贝尔又迈出了很多步。谁来读接下来的内容?
5、小结发明炸药的过程。(发明液体炸药——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从这个过程中大家体会到什么?
(三)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1、通过初读课文,我们已经感受到了诺贝尔对科学追求的永不满足。在永不满足的奋斗中,他付出了怎样的努力,怎样的代价,他究竟凭什么获得了成功?请大家默读课文第3——9自然段,画出让你感动的句子。
2、师:课文中哪些句子打动了你,找出来读一读。
交流感悟:简单的语言文字背后是感人的内容,下面我们来细细品读这些句子。
(1)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⑴指名读
⑵读了这段话,你感受到什么?
⑶这个片段中,哪个词语最令你感动?毫不气馁
你能体会到他当时的痛苦吗?
面对这一切,他也有悲痛、也有犹豫、但冷静下来后,他想的是——(交流)
所以,遭受这一切,他毫不气馁。学生齐读句子。
过渡: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政府不允许诺贝尔继续试验,怎么办?——租船——这也是毫不气馁。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谁来读?
(2)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你感受到什么
(2)失败、失败、再失败,他疲惫的身心经受了多少次失败?失败了就再来,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工作了多长时间?
(3)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屡败屡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4)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
(5)当1867年的秋天,诺贝尔的实验成功了。后来,他又发明了雷管,从此——学生读。
小结过渡: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有许多感人的镜头。课文8、9自然段就为我们介绍了其中一个镜头,读一读,你又有怎样的感悟?(出示8、9自然段)
(3)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
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1)诺贝尔的哪些举动令你敬佩:亲自、双眼紧紧盯着、仍然盯着
(2)两次写到诺贝尔“紧盯”什么叫紧盯?他在盯着什么。
他双眼紧盯着火星,火星怎样了?
从诺贝尔的“紧盯”中,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读句子)
(3)同学们读得真好,老师也想读一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老师范读)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
——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
——火星接近炸药也意味着(成功更近)所以他的心(怦怦直跳)
(4)怦怦直跳的心是为即将到来的危险而紧张,更是为可能到来的成功而激动,让我们一起来读这一段话。
(5)轰!巨大的爆炸声——(教师引读,感受当时的危险)人们为什么惊呼?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欣喜若狂)他为什么这么高兴?(学生说具体点:成功了,做了很多次,成功来之不易)
这一刻是值得疯狂的,因为他为之付出了太多。让我们把这个片段再来读一遍。
(4)小结:诺贝尔成功了,你觉得他的成功靠的是什么?(板书:锲而不舍)
三、总结全文。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
出示诺贝尔遗言:全世界爱好科学并愿意献身科学的朋友们,生命对于我来说已经快要走到尽头了。在科学这个神奇的世界里,我遨游了一辈子,发现里面的奥秘太多了。研究它,掌握它,将给人类带来巨大的恩惠。希望大家能够继续研究下去。区区200万英镑的利息,虽微不足道,但愿意为行走在物理学、化学、生理学或医学、文学、和平之路上的你助上一臂之力。诺贝尔在九泉之下感谢你们。
当听到这儿的时候,你心中一定有很多话要说,请将下面的句子补充完整。
我敬佩诺贝尔的,更敬佩他的。
板书:无私奉献。
四、拓展延伸。
诺贝尔逝世以后,大量的炸药也被用于战争,在给人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给人类带来了灾难,也请同学们来看一段影像资料。
如果诺贝尔在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五、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两百多字的小传。
板书设计:
锲而不舍
诺贝尔
无私奉献
教学简析:
本文详细介绍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以及诺贝尔奖的由来,高度赞扬了诺贝尔热爱人类而投身科学事业,虽历经失败与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课文共10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
第一段(第1——2自然段):简要介绍了诺贝尔奖颁奖的时间和地点。
第二段(第3——9自然段):重点介绍了诺贝尔位发明炸药而付出的巨大代价及取得的成就。
第三段(第10自然段):简要介绍了诺贝尔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与开头呼应。
设计理念: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用心去阅读,才是真正的阅读。本设计通过指导学生朗读和默读,让学生感悟诺贝尔献身科学的锲而不舍、无私奉献的精神,从而在与文本的对话中陶冶学生的心灵。
学生分析:
五年级学生完全有能力自学生字新词,但由于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观察不够细致,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要指导学生仔细观察“锤”“械”的笔顺。五年级学生已经对事物有自己的见解,在默读过程中,他们能在自主学习中有自己与众不同的阅读感受,并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做出自己的判断。
诺贝尔,以渊博的知识让后世为之叹服,以毕生的不懈努力让后世敬仰,以勇敢的探索让后世折服,更以高尚的人格让后世缅怀。学习诺贝尔,尤其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真切感知诺贝尔的感人事迹,引导学生畅谈收获,真正懂得,只有毕生孜孜以求,永不懈怠,才能有所成就。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最感动的部分,很多学生都认为“发明黄色炸药和雷管”这部分最使他们感动,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是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你最受感动”,用这一关键性的问题来引发他们思考。同时我让学生多次读书,在数次的朗读中,学生终于体会出诺贝尔身上“永不满足”“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等更为优秀的科学品质,诺贝尔那高大的形象已经矗立在孩子们心中,撞击着学生的心灵,从而使人物的形象闪耀出更为璀璨的光芒。
《诺贝尔》导学案 篇4
目标预设: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诺贝尔对社会作出的贡献,紧扣“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体会诺贝尔虽经历失败,但毫不气馁,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重点:体会诺贝尔虽经历失败,但毫不气馁,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准备:搜集相关资料(图片、影像),制作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引出话题
1.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2.课文依次向我们介绍诺贝尔发明了哪几种炸药?
板书:诺贝尔爆炸油、黄色炸药、威力更大的炸药
3.提出本节课重点研究的话题
上节课,有四个小组关注到这句话,并提出了研究的问题。这节课,我们再走进课文的字里行间,用心体会,细心揣摩,从哪些关键的词句感受到诺贝尔是投入了整个生命?
出示问题:从文章的哪些词语、句子感受到诺贝尔投入了整个生命?
二、自主学习,交流体会
(一)要求:
1.自读课文5-9小节,用心体会,做批注;
2.组内交流,分享自己的理解;
3.选择印象最深的一点,准备班级汇报交流。
(二)汇报交流
a 毫不气馁
1.哪个词引起了你的注意?你从中感受到什么?
板书:毫不气馁
2.“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
最疼爱的弟弟被炸死,一向敬重的父亲被炸成残废,此时诺贝尔的心情怎样?
——很多人因此一蹶不振,但诺贝尔能重新振作起来,这就是——“毫不气馁”
诺贝尔的母亲生过8个孩子,活下来,长大成人的只有3个,如今又失去了一个,可不想再失去一个,母亲会怎样劝阻他?
不仅母亲,邻居们从自身安全角度考虑,也千方百计阻挠,面对重重压力,诺贝尔能坚持下去,这就是——“毫不气馁”
诺贝尔有事外出才幸免于难,但他清楚地知道危险无时无刻不伴随着他,明知有危险,还能继续从事炸药的研究,这就是——“毫不气馁”
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付出了极大的代价,说是“投入了整个生命”,一点不为过!
b 黄色炸药
引导学生扣住“四个年头”、“几百次”、“终于”谈体会。
提升: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诺贝尔经历的失败又何止这几百次?面对千万次的失败而不放弃,这就是——“毫不气馁”
指导有感情朗读。
自小时候立志发明炸药,到1887年还发明了无烟炸药,何止是四个年头?而是他的——“整个生命”
c 威力更大的炸药
1.扣“紧盯着”、“仍然盯着”体会诺贝尔实验时的专注。
人物的神态描写多么细致呀!
2.扣三个“!”,体会诺贝尔内心的紧张(危险)和激动(成功)。
读书时不仅要关注关键的词语、句子,也应关注标点。小小标点也传递着情感呀!
3.抓“成功了”一句
想到邻居的不解、政府的阻挠,自己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成功了,他——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想到经历了几千次的失败,但自己毫不气馁,终于成功了,他——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想到弟弟为研究炸药付出生命的代价,自己也冒着生命危险,终于成功了,他——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
“成功了!成功了!”从人物的语言中我们感受到诺贝尔此时内心的激动。
小结:此时此刻,相信大家已经真正读懂了,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的确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三、总结写法,潜移默化
1.诺贝尔一生仅发明炸药的专利就有129项之多,作者只抓住了他发明“诺贝尔爆炸油” 、“黄色炸药”、“威力更大的炸药”这三件事来写,从选择材料的角度看,这就是——选择典型材料。
2.同样是典型材料,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这件事和其他两件事有什么不一样?
快速浏览5-9小节,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班级汇报(细节描写)
四、总结全文,升华情感
1.诺贝尔遇到再大的困难也毫不气馁,是什么力量在支撑着他?
出示:“ 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2.当时,有人不理解诺贝尔为什么立下那样的遗嘱。读了这句话,我们完全明白了,他是为了激励更多的人来造福人类!
板书:造福人类
3.诺贝尔奖的颁奖地点在——斯德哥尔摩,那是他出生的地方,颁奖的时间是——12月10日下午4点半,那是诺贝尔逝世的时间,也就是明天的下午,这是一个规模盛大的典礼。按照惯例,主持人首先要简要介绍诺贝尔,赞扬他面对困难毫不气馁的精神,表彰他为人类社会作出的巨大贡献,如果你就是主持人,你会怎么向大家介绍呢?
学生写在书上
指名说
总结:今天,我们认识了把自己的整个生命投入到发明炸药中的诺贝尔,遇到困难毫不气馁的诺贝尔,一心为人类造福的诺贝尔。要想更全面、更深入地了解他,课后阅读拓展阅读或《诺贝尔传》。
板书设计:
21 诺贝尔
典型材料
细节描写
诺贝尔爆炸油 造福人类
黄色炸药
威力更大的炸药 毫不气馁
《诺贝尔》导学案 篇5
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出于以上考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要点说明如下:
1、了解诺贝尔的成就。
诺贝尔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100多种发明,得专利费200万英镑。然而他最突出的贡献是发明了炸药。文章之所以在“发明炸药”上不惜笔墨,是因为诺贝尔为此投入的精力最多,遭受的危险最大,对人类的贡献也最为丰厚。“发明炸药”代表了诺贝尔最伟大的成就。
2、崇尚诺贝尔的人格。
诺贝尔,以渊博的知识让后世叹服,以毕生的不懈努力让后世敬仰,以勇敢的探索让后世折服,更以高尚的人格让后世缅怀。学习诺贝尔,尤其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要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真切感受诺贝尔的感人事迹;通过书后作业“请将本课第八至十自然段有声有色地读一读”的训练,引导学生畅谈收获,真正懂得,只有毕生孜孜以求,永不懈怠,才能有所成就。
3、理清文章的条理。
文章从诺贝尔奖颁发的时间和地点说起,娓娓道来,使人们对这位科学巨匠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接着,文章以“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一句统领全文,分别从“萌生欲望”、“发明液体炸药”、“发明固体炸药和雷管”、“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几方面进行叙述,最后写诺贝尔设立诺贝尔奖。重点突出,详略得当,可作学生学习写人的借鉴。
教学中,我紧紧围绕教学重难点展开教学,引导学生抓住第6、7、8、9自然段中的重点语句朗读、感悟诺贝尔的永不满足、追求不止的精神。尤其是第8、9自然段对动作、心理、声响、呼语的描写,可以说是对诺贝尔的一个特写,人物形象更加清晰。
一、成功之处
1、从课堂实践来看这样的课型有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主动发展。
以前听过我校查校长上过的《厄运打不垮的信念》一课,印象非常深刻。课堂上她引导着孩子们自主学习,“以读为主,读中感悟”,学生读得深入,感悟得深刻,教学效果相当的好。非常非常让我羡慕。这学期我在我的课堂上也努力尝试用这种课堂模式进行教学。但我又有所顾虑:学生自由发挥,耽误时间,完不成教学任务怎么办?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研究,课堂实践给了我肯定的答案。尤其是这节《诺贝尔》一课,我放手让学生读书,谈感受,学生谈得挺好的,预期目标都完成了。这更坚定了我的信念:要相信学生,给学生以自由,每节课都要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积极性。
(1)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高、参与面广。
在这节课上,举手发言的学生很多,学习环境非常轻松。这节课下课后还有些上课举手但没来得及发言的学生跑到我跟前和我交流读书收获,有的学生把《科学家的故事之诺贝尔》读给我听,甚至还有同学计算出200万英镑每年的利息,并列出算式给我看,由此可见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热情很高。
(2)学生对这种课型感兴趣。
这节课后我采访了几名学生,问问他们喜不喜欢老师用这种方法上课,没有一个说不喜欢的。我让他们说说喜欢的原因,他们说:“这样学,我的潜能被挖掘出来了。”“自己常动脑筋,思维就拓展了,语言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这样学能提高我预习的兴趣。”
2、这样的课型明确地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过去,我和大多数语文教师一样上课都是根据教案按部就班地进行逐段分析,一味地“讲深、讲透、讲全”,繁琐的分析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课堂教学效果不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相对较弱。而在“自主感悟”型课堂上,教师说的很少,大部分时间都是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学生自己读书,然后小组讨论读书感悟。这样处理,能使学生主体性突出的同时,增加了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的机会,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教学效率,能使我们语文教师从关注“我要讲什么”到关注“学生学到了什么”上来。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文的3到9节是文章的重点,尤其是8到10节有声有色的朗读感悟应是重点中的重点,而我把握的却不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时间观念,课后题应当堂解决。
2、毕竟是高年级了嘛,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孩子听、说、读、悟的能力,还要找找读写结合点。像《诺贝尔》课后“为诺贝尔写一百字的小传”就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点,而我却忽略了它。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本着这个理念,我会继续尝试用“自主感悟”型课堂模式指导教学实践,放手让学生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让这种扎实、朴实、平实的教学模式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1][2]下一页
我读孙老师教学反思:
读着孙老师的教学反思我感受着孙老师成功的喜悦,为孙老师的先进的理念,巧妙的设计,勇敢的放手感动。
孙老师的课删繁就简重点突出,看成就、明品质、学方法,以了解诺贝尔的成就为突破口,以感悟诺贝尔的崇高人格为目标,以学习文章写作顺序为训练点。
孙老师的课“读”占鳌头,抓重点句的朗读,让学生在反复朗读中感知内容,感受形象,感悟品质。
孙老师的课主体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真正落实,学生学得积极、主动,学得自由、轻松,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
读着孙老师的反思我在想这节课老师的引导是否少了,学生的读是否深入了,感悟是否真切了,当学生对诺贝尔如何克服困难缺少切身体验时老师有没有引领?如何引领?再说课后的读写结合点需要不需要在课堂落实,如果在学生自读感悟后,给学生静思默想的时间,让学生将感受积淀写一写诺贝尔的小传,写一写读后感,让感受转化为自然的倾吐,读写结合,那课堂就是语文的课堂了。
我曾经有过这么个设想,就是以诺贝尔的小传贯穿整个课堂,课前让学生写一写自己了解的诺贝尔,激发学生对诺贝尔的感知兴趣,引导读课文,学好课文后再让学生修改或重写诺贝尔,写下自己的新的感受,或写下读后感。
以上是一孔之见,没有看到孙老师课堂风采,只能瞎说。
上一页[1][2]
《诺贝尔》导学案 篇6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进生命的乐章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内容,现在就请同学们根据你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
诺贝尔,(国籍)化学家。他一生在和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他先后发明了、和的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
2、提问:整个生命意味着什么?(意味着一辈子;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所有的一切投入到这项事业中。
二、精读感悟,诠释生命的内涵
1、课文中那些地方让你感受到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他的整个生命?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画出来,还可以在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评议,适时点拨。
预设a:
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师:“毫不气馁”是什么意思?(一点儿也不放弃,不退缩)
(2)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为了研究炸药,诺贝尔不顾危险,还失去了亲人,但他还是矢志不移。
评价:是呀,炸死弟弟,炸残父亲,这对诺贝尔来说是何等惨重的代价啊。然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诺贝尔依然毫不气馁。是呀,此时此刻,你想对诺贝尔说什么?
是呀,因为诺贝尔心中一心想着的是什么?你是从文中哪儿你了解到的?
(3)提升:研究炸药是极其危险的,死亡时刻伴随着诺贝尔,他在死亡的边缘上徘徊。邻居也指责他是科学疯子,向政府抗议,要求他停止这样的实验,他被迫搬到郊外。可见他遇到重重困难,层层艰险。诺贝尔毫不气馁,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
(4)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百折不挠、矢志不移--------)
预设b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分别点击“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终于”从中你可以看出什么?
评价语:失败并不能摧垮他的信念!
一次、十次、上百次、甚至是几百次,面对这无数次失败的打击,他依然百折不回!
这需要多大的勇气啊!
(2)想象一下这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的实验,诺内尔是经历了些什么?
每当实验遭受失败之时,他心里总是想?
每当遭到别人误解之时,他总是对自己说?
(3)经历了无数次这样生与死的考验,无数次死里逃生!是什么支撑着他挺过来的?
预设c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1)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当时的情景。(千钧一发,惊心动魄)
这样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将怎样读,想一想,练一练。
评价:a紧张得让人窒息!
b仿佛真让人听到了那怦怦的心跳声。
(2)引导:“怦怦直跳”表明此时的诺贝尔的确非常紧张,你们认为他在紧张、担心些什么?(可能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更可能是在关心着这次实验究竟能不能成功。)
预设d
过渡:正在他的心怦怦直跳之时-----引读
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1)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
“巨大的爆炸声”、“滚滚浓烟”这些文字无不在告诉我们?(炸药爆炸的威力是惊人的,经行这样的研究是极其危险的,等于在死亡的边缘徘徊,诺贝尔真是舍生忘死啊!)
预设e
过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不能幸免于难了,但我们还在期待着幸运之神能再次眷顾诺贝尔,如人所愿,奇迹出现了--------
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虽然“满身鲜血”,但仍高举双手呼喊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听着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围观群众也被震撼了,他们会怎样说?
诺贝尔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想到的只是他的实验,,一心为的只是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襟啊!
三、揣摩表达方法
(1)同学们,诺贝尔的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许多发明,课文却只写了他最突出的发明-----炸药。如果从选材的角度来看,这就叫选取典型事例。(板书:典型事例)
(2)请同学们浏览一下课文3---9小节,写诺贝尔发明炸药分几个阶段来写?
(液体固体雷管爆炸力更大)
(3)细细比较一下,写哪一阶段,文章所用的篇幅最长,写的更为细腻
这叫:有详有略,详略得当
(4)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危险更大,我们更能看出诺贝尔的献身精神)
(5)小结:我们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不仅要弄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更要弄清楚文章是怎样写的,这样,我们才能从文章中获得更多的智慧。
四、总结全文
为他写一篇一百字以内的小传
《诺贝尔》导学案 篇7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0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诺贝尔的辉煌业绩,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4、掌握典型事例和细节描写两种写作手法。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准备:学生:预习(查、读、写、思)教师: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新词,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重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板书课题:
1、猜猜他是谁:
他,志存高远,热爱人类,他说:“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他,腰缠万贯,乐善好施,他说:“我更关心生者的肚皮,而不是以纪念碑的形式对死者的缅怀。”
他,淡泊名利,虚怀若谷,他说:“我看不出我应得到任何荣誉,我对此也没有兴趣。”
他,不仅把自己毕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科学事业,而且把自己全部的遗产捐献出来用以奖掖后人。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知道“他”是谁吗?
2、板书课题
3、齐读课题并交流资料
二、初读课文,理清文脉
1、扫除“拦路虎”:
(1)读准字音:
机械 盛会 鲜血 毫不气馁
遗嘱 爆炸 砸石头 怦怦直跳
(2)读好句子:
临终时,他立下遗嘱,把他100多种发明的奖金和专利共200万英镑,全部存入银行......
2、自由读课文,要求: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通读顺。
(2)想一想每个自然段讲的是什么,试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指名读课文,交流课文的主要内容。
4、浏览课文,交流汇报:
(1)根据课文内容说说诺贝尔的主要贡献,哪些段落分别写了这两个贡献?
一是发明炸药(第3-9自然段)
二是捐献遗产设立诺贝尔奖(第10自然段)
(2)课文的第1-2自然段写了什么?
简要介绍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人物形象
1、再读课文,要求:
(1)把感受深的语句多读几遍并将感受写一写。
(2)此时此刻你想用哪些词语形容文中的诺贝尔?
2、汇报交流: 采用男女生竞赛式 学生派代表板书重点词语
四、教师小结:
诺贝尔,不止是一个名字,更代表着这么多美好的精神品质!那么作者是如何刻画诺贝尔这一光辉形象,表现这些美好的精神品质的呢?请同学们课下思考一下,下堂课我们再继续品读探讨。
五、作业设计:
1、选择正确读音:
诺贝尔(ruò nuò) 机械(jiè xiè) 盛会(chénɡ shèɡ)
灰烬(jìn jìnɡ) 仍然(rènɡ rénɡ) 鲜血(xiě xuè)
2、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诺贝尔奖的颁奖仪式每年 月 日下午 时 分,在 首都 举行。
(2)诺贝尔一生在 与 方面有过许多发明,他最突出的发明是 。
(3)诺贝尔奖分别奖励 、 、 或 、
五个领域中成就最突出的人
3、读了课文,我口说我心:
我认为诺贝尔是个 的人,因为 。
板书设计: 21 诺贝尔
授奖仪式——发明炸药——设立诺贝尔奖
(学生板书的重点词)
教材分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 表现他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
《诺贝尔》导学案 篇8
一、比一比,再组词。
摩( ) 豪( ) 瀑( ) 械( ) 锤( )
磨( ) 毫( ) 爆( ) 戒( ) 捶( )
二、阅读课文片断,完成练习。
有一次 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 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
星 近了 近了 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 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轰 巨大的声震撼着大地 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 人们慌忙赶来 齐声惊呼 诺贝尔完了 诺贝尔完了
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
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给第一自然段加上合适的标点符号。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表面上写火星接近炸药的过程,实际上它还包含
3、这个片断中哪些词语最能体现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4、忘我地试验成为众多科学家成功的标志,读了这个片断,你想这样夸夸诺贝尔:
三、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1、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通常选择 作为盛会地点,时间是 。
2、诺贝尔最突出的发明是 。他与父亲、哥哥首先发明的是一种被称为“ ”的液体炸药,其优点是 ,缺点是
;后来诺贝尔发明了固体炸药— ,其优点是
, 。
3、诺贝尔奖奖金来自于 它每年奖给以下五个领域内成就最突出的人:
。
4、本文记叙了诺贝尔 的艰难过程,表现了他热爱
、热爱 的 。
四、拓展练习。
1、将下列人物和他们的发明用线连起来。
祖冲之 避雷针 张衡 “麻沸散”
富兰克林 万有引力 爱迪生 地动仪
牛顿 圆周率 华佗 白炽灯
2、选择一个合适的词填空。
温暖 清澈 坚贞 刚强 宽广 高洁 清白 勤奋 持续
(1)学习应像小溪一样( )。(5)心胸应像海洋一样( )。
(2)工作应像老牛一样( )。(6)品行应像松柏一样( )。
(3)心灵应像清泉一样( )。(7)意志应像钢铁一样( )。
(4)待人应像春天一样( )。
3、根据本课提供的材料,请你为诺贝尔写一篇100多字的小传。
《诺贝尔》导学案 篇9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3、学习抓住重点词阅读,体会人物思想感情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虽历经失败,痛苦,但他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到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激发情感
1、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诺贝尔奖的授奖仪式是一次世界性的盛会。地点定在诺贝尔的诞生地,时间为诺贝尔去世的日子。
2、那你知道为什么奖的颁奖地点和时间的设置如此特殊?
3、师述:是啊,后人用诺贝尔出生的地点作为颁奖地点,用诺贝尔逝世的时间作为颁奖仪式的时间,可见,诺贝尔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是多么崇高!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这位举世瞩目的大科学家——诺贝尔。(学生齐读课题)
二、品读课文,感悟精神
过渡:诺贝尔一生发明无数,其中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板书:发明炸药)
(一) 立志
1、他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看课文哪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了?(生答:第四自然段)
2、轻声读第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
3、学生交流
4、你能用“为了 ,诺贝尔立志发明炸药。”来说说吗?
板书:造福人类
5、小结:原来,发明炸药这一造福人类的伟大志向从小就在诺贝尔的心里扎下了根。
(二)液体炸药
1、诺贝尔发明炸药经历了哪几个阶段,请快速浏览课文5-9自然段并找一找,?(板书:液体炸药 → 固体炸药和雷管 →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2、诺贝尔最先发明的是液体炸药。我们一起看课文第五自然段,引读
(三)固体炸药
1、最初的理想已经实现,诺贝尔为什么还一定要继续研究并且发明固体炸药呢?(如果自己的发明不安全,怎么谈得上造福人类呢?)
2、诺贝尔不断探索,但他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请同学们自由轻声地来读一读第六、七自然段,找一找,他遇到哪些挫折、打击。
学生交流:
a、屏幕出示: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这句话告诉我们诺贝尔受到了什么挫折与打击?
诺贝尔心里是什么滋味?如果你是他的亲友你会怎么劝说他?
(2)那他退缩了吗?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理解“毫不气馁”)你有什么感受?
(3)指导朗读
b、面对沉重的打击,诺贝尔毫不气馁。诺贝尔决心继续实验,可由于危险太大,政府不允许诺贝尔继续实验,怎么办?(学生答:租船)。船上的工作怎么样呢?谁来读?
屏幕出示: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1)、你感受到什么
(2)、失败、失败、再失败,他疲惫的身心经受了多少次失败?失败了就再来,他拖着虚弱的身体工作了多长时间?
(3)、看着“四个年头几百次失败”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屡败屡战、坚持不懈、锲而不舍)
(4)、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失败,常人难以忍受,然而,诺贝尔却坚持不懈地努力,终于获得了成功。从“终于”你读出了什么?(读出了炸药发明成功的不容易。读出了发明的过程是充满艰辛的。)你能把你对这句话的感受读出来吗?
c、屏幕出示:
1864年6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在朋友的帮助下,诺贝尔租了一条大船,在瑞典首都附近的马拉伦湖上搞实验。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诺贝尔这种百折不挠、锲而不舍的精神多么令人赞叹啊!我们一齐把这段话读好。
d、工夫不负有心人。引读,“他终于制造出了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雷管。
出示:(齐读):从此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再也不要用人力去一锤一锤地砸了。
同学们,这是让天下人多么高兴的事啊。固体炸药发明成功了,终于可以真正造福人类。再次齐声朗读。
(四)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过渡:从液体炸药到固体炸药,再到发明雷管,尽管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但诺贝尔却从没被危险吓退过一步。科学的高峰是永无止尽的,他又一次向更高的峰顶进军了!他要发明(激情引读—— )爆炸力更大的炸药。
1、同学们,让我们把目光聚焦到这么一次实验,自己放声去读一读,看看他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并找出相关语句。
2、交流
(1)、诺贝尔是怎样做这个实验的,能把有关语句读读吗?指名读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a、为什么他要“亲自”点燃呢?由此你想到了什么?
b、 从“紧盯”中你又体会到了什么?
是啊,这是一次至关重要的实验,容不得一点马虎!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学生读句子“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
c、同学们读得真好,师引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这句话用了三个感叹号,你读懂了吗?
——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更近)
——火星接近炸药也意味着(成功更近)
此时此刻你们的心情怎么样?(紧张、害怕)这气氛让人大气都不敢喘!谁来读好这句话?指句反复读“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
d、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诺贝尔在干什么?
生读“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盯着炸药不放。”
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感觉到了吗?在这电光火石的瞬间,诺贝尔的心里转过了哪些念头呢?
师述:是的,在这样的境地里,谁都会紧张、害怕,但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是期待和憧憬。句中有一个字告诉我们——(学生答:“‘但’有转折的意思,说明诺贝尔的心中更多的不是害怕”
一个“但”字让我们知道,是更多的期待和憧憬驱走了他心头的恐惧和害怕,所以他的双眼(引读)——“仍然盯着炸药不放!”这眼神是如此的坚定不移!谁来把这一句读读!指名读,齐读。
(2)突然,轰!一声巨响,实验结束了!大声读下面的语段,告诉我你们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甚至闻到了什么?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
(3)让我们再来回顾这震撼人心的一幕!齐读第八自然段。
(4)突然,奇迹出现了!自己大声地读读第九自然段,你的眼前又出现了怎样的一幕?
a、生自由读
b、读后交流。
c、师述:天哪!一个浑身血淋淋的人却在举手欢呼!难道他不觉得疼吗?(是精神战胜了肉体)
d、如果此时你正面对着这位满身鲜血的科学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小结:课文学到这,我们可以说诺贝尔的一生都是为人类,为科学在不断地努力着。
e、引读: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五)设立奖项
诺贝尔的贡献还不仅仅如此,诺贝尔还为人类作出什么巨大的贡献呢?
1、齐读第十自然段
2、交流:诺贝尔为人类作出什么贡献?(临终前立下遗嘱,设立诺贝尔奖)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
3、从这,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诺贝尔?
三、总结全文
诺贝尔为造福人类发明炸药,虽历经艰难但他毫不气馁;虽身处险境,但他能舍生忘死。临终设立奖项,无私奉献他所拥有的一切。这是多么令人敬佩啊!让我们再来读读这个名字——(学生齐读)诺贝尔,向这位伟大的科学家致敬,他就是——(学生再次齐读)诺贝尔!
四、课后作业
为了表示我们对诺贝尔的敬意,课后请同学们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小传”就是简明扼要的人物传记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就与贡献等。)
板书设计:
发明炸药 毫不气馁、
(造福人类) 舍生忘死
诺贝尔
设立奖项 无私奉献
《诺贝尔》导学案 篇10
说教材
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坚持不懈,不屈不挠”的主旋律编排的几篇课文。单元训练的重点是: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感悟课文,把文中所蕴涵的道理与自身实际相结合,培养自己的这种精神。《诺贝尔》这篇文章以朴素的语言,感人的笔触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教学本文必须让学生真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精神,启发学生学习他虽历经失败、痛苦,但毫不气馁,决不放弃自己的追求,直至成功的锲而不舍的精神,深入体会文章步步深入表现人物个性的写作方法。出于以上考虑,结合学生实际,将教学要点说明如下:
教学目标:
1、能读通、读顺课文,理解“盛会”、“风行”等词语的意思。
2、了解诺贝尔发明炸药的经过,并能简要地复述。
3、练习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人物的精神品质,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4、感受诺贝尔身上的目标专一、持之以恒、不畏艰难、不断探索、造福人类的精神。
5、能整合全文内容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多字的小传。
教学重难点:抓住关键的词句体会诺贝尔身上的精神,能有声有色地朗读课文。
你觉得诺贝尔是一个怎样的人?你是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请结合课文中关键的词句说说理解。(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
(1)用笔勾出哪些自然段是具体写诺贝尔的。
(2)细细地读文章,在有感受的地方写一写,并圈出或者划出相关的词句。
(3)交流。鼓励同学们各抒己见,老师相机板书学生回答中揭示人物品质的词语以及学生口头表达中的好词。
(板书下揭示人物精神品质的词语,可为后面的总结服务;板书下学生表达中用的好词,一方面可帮助学生直观地积累,另一方面可激励学生积极地表达。交流中,我会安排学生结合理解相机地读书,练习有声有色地朗读,通过读好自己找到的关键词句突出人物品质。另外,我会利用板书展现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过程,以帮助学生将零散的理解整体化、条理化。对于学生的回答,说不定会有一些另外的想法,如:为什么诺贝尔的研究要牺牲家人?这个时候可引导学生关注第5自然段,其中有这么一句:“他与父亲、哥哥一起,发明了一种液体炸药。”从这里可以看出他的父亲、哥哥也作研究,那么后面他们发生意外也就在情理之中了。为什么诺贝尔做实验时不能离炸药远一点,而要以自己的生命作为代价?如果有学生提这样的问题,可先放手让其他同学帮忙解决,解决不了再老师引导:因为他要观察。而从这里,引导学生体会:也更能体现出他为科学的奉献精神。)
在这些目标中,重点是1、2两个目标的达成,难点是读懂课文,感受诺贝尔热爱科学、无私奉献的精神。
文本是语言的载体,是学生情感体验的途径,研读文本是课堂教学的本质任务。在朗读、理解文本的过程中,才能体会人物情感,感受文本所要表达的人文内涵。根据这个理念,我对本课时教学作如下设计:
一、情景导入,初知人物形象
课始,通过教师设疑提问:劈山筑路,打通隧道,开凿矿井最离不开什么?是谁发明了的?让学生说说他是谁,引出课文主要人物——诺贝尔,再通过课件图片认识诺贝尔,师板书,生齐声呼唤这位老人的名字,使情景交融,课伊始,情已生。
二、抓主线——研制炸药的过程,品文悟情。
1)课文5至9节集中表现了诺贝尔从事科学研究锲而不舍的精神。教学这一部分,可以放手让学生潜心自读,找出触动自己心灵的地方认真体会,然后再读读议议,力求读出自己对语言的感悟。从发明出“诺贝尔爆炸油”到“黄色炸药”的成功制造,其中诺贝尔历经的艰辛,要引领学生用心感受。
2)“毫不气馁”是文章中的一个重点词语,也是诺贝尔精神的最好诠释,。教学时,在词语朗读的基础上聚焦到“毫不气馁”上,说,谁毫不气馁?干什么毫不气馁?用上“毫不气馁”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使学生把诺贝尔和“毫不气馁”联系在了一起,奠定了初步的感情基础。然后,再读课文,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诺贝尔在研究炸药时有哪些感人的画面让你深深感受到了他的毫不气馁?请学生边读边用“——”找到相应的句子。此时,学生走进了文本所设的情景中,读读、划划、批批、注注,一个个感人的画面展现在学生面前,一个鲜活的、毫不气馁的诺贝尔走进了学生的视野,走进了他们的心灵。然后,抓住三个最感人的画面,通过读、悟、文本拓展、感情朗读等方法,具体、形象、生动地再现当时的情景,在多种教学手段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感受诺贝尔的精神,感受到他为了发明炸药,投入了“整个生命”
3)小组合作学习
在赏读完课文之后,我选择一下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合作探究,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所观点,如:诺贝尔发明炸药为人类的生产生活解决了哪些实际问题?诺贝尔死后,大量的炸药也用于战争,毁灭人类创造的文明,如果诺贝尔泉下有知,会作何感想?
由此进入最后一段的学习让学生读读议议:透过这份遗嘱,你明白了什么?进一步体会诺贝尔博大的胸怀,奉献的精神何对全人类的热爱,感受他伟大的人格力量。
4)拓展延伸
通过创设话题,让学生交流知道的象诺贝尔一样的科学家。教师也将搜集的人以大屏幕展现伟人的功绩。既锻炼了学生口语,也积累了知识。
小练笔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诺贝尔写一篇一百字的小传(主要写明人物的生卒年月,国籍、身份、主要成绩和贡献,目的在于熟悉课文,训练写的能力。
二、存在不足及改进措施
教学是一门缺憾的艺术。我这节课的教学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1、课文的3到9节是文章的重点,尤其是8到10节有声有色的朗读感悟应是重点中的重点,而我把握的却不突出。在以后的教学中,还要有时间观念,课后题应当堂解决。
2、毕竟是高年级了嘛,课堂教学除了要培养孩子听、说、读、悟的能力,还要找找读写结合点。像《诺贝尔》课后“为诺贝尔写一百字的小传”就是一个很好的读写结合点,我留有15分钟让学生写在下课前有两三个写出,但没时间展示。如果在这出示范文,是不是会更好。总之,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更加注重学生“写”的能力的培养,努力让学生的写作水平一年上一个台阶。
新《课标》中指出:“阅读应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本着这个理念,我会继续尝试用“自主感悟”型课堂模式指导教学实践,放手让学生自感自悟,互帮互学,取代老师的讲解,让这种扎实、朴实、平实的教学模式绽放出迷人的光彩。
《诺贝尔》导学案 篇11
一、复习导入,走进生命的乐章
1、生命是短暂的,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世上许多人的名字一一湮没在岁月的长河里,被后人遗忘,鲜为人知。但有一些人名字却和他们的不朽功绩一起被一代又一代人铭记,流芳百世。同学们,这节课让我们深入地去了解这位不被历史遗忘的人——诺贝尔。(齐读课题)
2、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已有了初步的解了。现在,老师想考考大家,看看谁能根据自己在学习中,所获得的信息完成下面的填空:
诺贝尔是____________的化学家。他一生在__________和__________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___________。他先后发明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的炸药。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________________。
二、精读感悟,诠释生命的内涵
1、课文中又是咋样讲到到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付出了他的整个生命?请同学们仔细默读课文3——9自然段,用心揣摩语言,把最能触动你心灵的语句画出来,并在文字旁边写下自己的感受。
2、交流评议,适时点拨。
通过对3——9自然段的阅读,我们知道诺贝尔在发明炸药的过程中,先后发明“诺贝尔爆炸油”,研制固体炸药和雷管,发明威力更大的炸药
同学们,那么你们知道吗?这三次发明的成功,是跟诺贝尔平时不断干什么是分不开的?(实验)
预设a:
那我们就跟随诺贝尔一起去亲身经历其中的一次实验吧!
出示:有一次,他在实验室里亲自点燃了导火线,双眼紧盯着缓缓移动的火星,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诺贝尔的心怦怦直跳,但双眼仍然紧盯着炸药不放。
(1) 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一下当时的情景。(千钧一发,惊心动魄)
这样千钧一发、惊心动魄的场面,如果请你来读,你将怎样读,想一想,练一练。然后指名读。
(2)、指导感悟和朗读:
a、文中的“亲自”和“紧盯”“仍然盯着”表现了诺贝尔的置危险于不顾,全身心投入、全神贯注的样子,说明他为了炸药研制的成功,不肯轻易放过实验过程的每一个细节。
b、“近了!近了!火星已经接近炸药了!”从火星离炸药的越来越近和三个感叹号,可以感受到危险在一步步靠近,死神随时都可能降临到诺贝尔的身上,所以要有层次地读,读得一次比一次惊险。
c、从“怦怦直跳”,我感受到了现场气氛的紧张,情况的惊险,让人喘不过气来。
师导:“怦怦直跳”表明此时的诺贝尔的确非常紧张,你们认为他在紧张、担心些什么呢?(可以是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但更可能是在关心着这次实验究竟能不能成功)
预设b
过渡:正在他的心怦怦直跳之时-----引读
出示:“轰!巨大的爆炸声震撼着大地,滚滚浓烟从实验室里涌出来。人们慌忙赶来,齐声惊呼:“诺贝尔完了!诺贝尔完了!”
师点拨:读了这段文字,你仿佛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
(因为“巨大的爆炸声”和“滚滚浓烟涌出来”无论是在听觉还是在视觉上,都给了人们无比的震撼,在这样的情况下,人们当然都认为诺贝尔必死无疑,于是人们惊呼道——引读)
(2)指导读好这段话,读出人们的震惊和担心。
预设c
过渡:我们的眼睛和耳朵告诉我们,诺贝尔不能幸免于难了,但我们还在期待着幸运之神能再次眷顾诺贝尔,如人所愿,奇迹出现了--------
出示:突然,一个满身鲜血的中年人冲出浓烟,高举双手呼喊着:“成功了!成功了!”他,就是诺贝尔。
(1)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2)虽然“满身鲜血”,但仍高举双手呼喊着,从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听着这样激动人心的话语,围观群众也被震撼了,此时他们会对诺贝尔说什么?
师:是啊!诺贝尔全然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想到的只是他的实验,,一心为的只是让人们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这是一种多么博大的胸襟啊!
过渡:这是一次成功的实验,虽然诺贝尔几乎为之付出生命的代价,但他仍然欣喜若狂。可是就在几年前的一天,一次实验却让诺贝尔刻骨铭心。
出示:1864年9月3日,诺贝尔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诺贝尔的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但诺贝尔毫不气馁。
(1)指名读。
(2)面对亲人的离去和伤残,此时的诺贝尔的心里是什么滋味呢?
(非常伤心,悲痛欲绝)品尝到了什么滋味,就怎么样地来读一读。
(3)可是他泄气了吗?失去勇气了吗?重点理解“毫不气馁”。如果他气馁了,就意味着什么?
(亲人的牺牲白费,液体炸药炸伤的人越来越多。他肩负着父兄的期望,以及他对劳动人民的爱和对科学的热爱,使得他必须义无反顾地走下去。)
人生百味,尽上心头,请同学们读出诺贝尔此时复杂的情感来。
5.像这样为研制炸药,诺贝尔亲自做的危险实验总共有多少次?我们已无从查考。但是仅仅为了把液体炸药研制成固体炸药,诺贝尔就做了多少次实验?请你去课文第七自然段找一找,用其中的一句话来告诉老师。
出示“经过四个年头几百次的失败,到1867年的秋天,终于制造出能够安全运输的固体炸药——黄色炸药。”
师:四个年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几百次的危险实验,加上前后做的实验,总共不下一千次,诺贝尔他为了什么要这样做呢?他发明炸药的动机是什么呢?
出示:“小时候,诺贝尔看到工人们在荒山野岭用铁锤砸石头,他想,为了开通一条铁路或公路,要付出多么艰苦的劳动啊!要是能够发明一种东西,一下子就把大山劈开,该有多好!”
(1)请大家好好读读这段话,你能用自己的话简单概括出诺贝尔为什么要发明炸药吗?
(2)指导朗读这一段话。
6.总之——为了发明炸药,为了劳动人民,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出示:“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师:(1)结合整篇课文,你觉得这里的“整个生命”具体指哪些东西?
(所有的精力,所有的热情,所有的时间,所有的普通人应有的悠闲的生活,包括享受他的亲情,他的爱情)
所以,我们可以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诺贝尔仅仅是为了发明炸药吗?
为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三、学习遗嘱,升华主题。
1896年,诺贝尔在意大利与世长辞。临终时,他把毕生发明所得的积蓄,全部奉献出来,以每年的利息作为诺贝尔奖的奖金。面对这一切,有人也许会问诺贝尔,你所做这一切值得么?想听听诺贝尔的回答吗?那就让我们来听一听诺贝尔临终前的遗言吧。
出示诺贝尔遗言。(略)
问:从中,你看到了一颗怎样的心?
(一颗热爱劳动人民的心,一颗献身科学的心,一颗无私奉献的心,一颗永不放弃、永不言败的心……)
师:课文学到这,我们都知道诺贝尔是多么热爱科学,多么热爱人民,多么无私奉献的啊!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对诺贝尔的敬仰之情一起的读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
四、拓展延伸
利用本课提供的材料,为他写一篇一百字以内的小传。
五、总结全文,诵读诗歌。
师:诺贝尔为了人类、为了科学,做出巨大的贡献,他是多么的无私啊!于是他的名字被人们永远铭记。出示诗歌《永远的名字》(略)
板书设计:
热爱科学
诺贝尔 热爱人类
无私奉献
《诺贝尔》导学案 篇12
《诺贝尔》教学反思
学习诺贝尔,尤其要学习他高尚的人格。所以,在教学中,我让学生通过反复的朗读,真切感知诺贝尔的感人事迹,通过书后作业:“请将本课第八至第十自然段有声有色地读一读的练习”,引导学生畅谈收获,真正懂得,只有毕生孜孜以求,永不懈怠,才能有所成就。
在教学这部分时,我让学生读后说说自己最感动的部分,很多学生都认为“发明黄色炸药和雷管”这部分最使他们感动,我没有做过多的讲解,只是让他们说说“为什么你最受感动”,用这一要害性的问题来引发他们思考。因为“勇敢!”许多学生脱口而出,这是显为易见的,但这样子的理解只是停留在表面的浅层次的,我让学生再次读书,在数次的朗读中,学生终于体会出诺贝尔身上“永不满足”“不畏艰难”“坚持不懈”等等更为优秀的科学品质,从而使人物的形象闪耀出更为璀璨的光芒。
《诺贝尔》教学反思
本文叙述了诺贝尔发明炸药的艰难过程,表现了诺贝尔热爱科学、热爱人类的无私奉献的精神。《新课标》中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与体验,有所感悟的思考,享受审美乐趣。”因而在教学中,我继续运用“引导自学”的方式,指导教学实践,让学生自学自悟。
复习导入课文后,我便抓住了总领全文的一句话“诺贝尔一生在机械和化学方面有过许多发明,而他最突出的发明是炸药。”让学生浏览课文的第二部分,理清诺贝尔发明炸药的几个阶段:“液体炸药”、“固体炸药”、“威力更大的固体炸药”,然后有所侧重的展开教学。从这几个阶段的学习中,引导学生逐步感受到“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感悟他热爱科学、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精神品质。
一、注重学生自学自悟
如在教学“发明固体炸药”这部分时,学生就从“弟弟被炸死”、“父亲被炸成残废”中体会到为了实验,诺贝尔所付出的代价多么惨重;从“毫不气馁”中感受到了诺贝尔锲而不舍、永不言弃的科学研究精神;从“终于”一词中又感受到了他经历的失败和痛苦,感受到成功的来之不易。 在学习第8、9自然段时,也是让学生找找感动自己的镜头,并交流感动的原因,学生交流得比较全面、到位,也逐步掌握了自学自悟的方法,学习积极性也更高了。
二、抓住关键处,培养想象力
文章写得很感人,很多细节处都折射出诺贝尔可贵的精神和高尚的人格,不禁令人深深折服。就如发明固体炸药这部分,实验室在一声巨响中化为灰烬,亲人也是伤的伤,死的死,面对这一切,如果你是诺贝尔的亲戚,你会说什么?如果你是旁人,会说什么?诺贝尔自己又会想些什么?从三个层次,三个角度,引导学生想象。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说了很多。亲戚们定会竭力劝阻;旁人定会指责诺贝尔,甚至远离他;而诺贝尔自己在悲痛之余,定会化悲痛为力量,执着地追求他的科学事业,这也正是他发明炸药的目的——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通过想象不仅充实了文本内容,更丰满了人物形象。诺贝尔对科学的热爱,以及一心为民的人品深深烙印在我们的心上。
再如亲自实验,研究威力更大的炸药这部分,引导学生抓住“怦怦直跳”来想象诺贝尔的内心。火星接近炸药意味着危险即将到来;火星接近炸药,还意味着有可能的成功也即将到来。在如此危险的情况下,诺贝尔紧盯导火线,是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这里,学生很自然地读出了一位为了科学可以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诺贝尔,难怪文中会说“为了发明炸药,诺贝尔投入了他的整个生命。”
另外,在体会诺贝尔无私奉献、为民造福方面,主要抓住最后一部分——设立诺贝尔奖。这里我让学生自读感悟后,学生已明确感受到了诺贝尔热爱人类的精神,我又找来了他的遗嘱与他的名言,从他的做法与说法中,学生更深入体会到了诺贝尔高尚的人品。正如他所说的“我的理想是为人类能过上更幸福的生活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这篇写人的文章,在我们的自读、自悟、交流、想象中学完了。诺贝尔的形象在学生心中越来越清晰,学生从他身上得到了巨大震撼。整堂课中,学生交流积极,思维活跃,学习十分投入。当然,课后想想也存在一些遗憾的地方。(1)在引导想象时,还可以放得开些,想得全面些。(2)对于“整个生命”的理解,只在课始谈到,比较浅显,如果在结束前再理解一次,会更加深入。(3)整堂课的设计上,基本上是按照课文内容逐步展开,也可以尝试重新整合,由发明炸药的过程引出发明炸药的原因,或许对诺贝尔为民造福、热爱人类精神的体会会更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