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蜡烛》教学后记(推荐16篇)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1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薛元荣
《半截蜡烛》生动地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片段一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伯诺德夫人一家也的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沉思片刻)母亲的贡献最大。是母亲想出了这个绝妙的注意,是母亲巧妙地吹熄半截蜡烛,尽管危机没有过去,是母亲的镇定、机智影响了孩子,才有了杰克和杰奎琳的第二、第三次的化解危机。
生:我觉得是杰奎琳起到了关键作用。
似乎很少有学生说到杰克,我出示这样一段文字:
“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
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师:读读这段文字,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我体会到了厄运即将到来,我为他们一家担心、害怕、难过。
生:我体会到了灾难即将降临。
生:杰克真了不起。他“默默地坐待着”,等待的可是生命危险!他还那么从容,我真佩服他。
师:看来,是一家三口共同化解了危机。
正当我想结束这一片段时,有学生提出来,说,给予杰奎琳机会的是德军少校,因为他说:“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你这么大的小女儿。”怎么理解德军少校的“仁慈”。
师:德军到伯诺德夫人家干什么?
生:搜查。
师:显然不是来看望杰奎琳的。他们是怎么进来的?进来以后做了些什么?找出有关词句读一读,体会体会。
(学生圈圈划划)
生:“一天晚上,屋里闯进了三个德国军官。”“闯进”足以说明他们的本质——强盗。
生:“中尉快步赶上前,厉声喝道……”对一个孩子是这样的态度,少校也没有制止部下的野蛮言行,少校为什么从容部下肆无忌惮,少校本人不会“仁慈”。
生:“……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恶狼的眼睛有一双是少校的。
师:那么少校为什么会“仁慈”呢?
生:是假仁慈,因为他绝不会想到杰奎琳在保护绝密情报。
生:一旦少校发现了半截蜡烛的秘密,是绝对不会放过和他的小女儿一样大的杰奎琳的。
生:也许,就在这一刹那,少校动了恻隐之心。一来,或许他也是被迫侵略法国的;二来,看到了杰奎琳,自然想起了自己的女儿。战争使得自己和女儿无法见面,战争使得杰奎琳生活在恐惧之中。
反思:战争给德国、法国人民都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是德、法两国人民都不希望发生的。和平是世界人民的愿望。可战争这架机器迫使很多人陷入了流血、逃亡和死亡的泥沼中。少校是“德国强盗”中的一员,是执行者,是战争的奴隶和炮灰,他的“仁慈”未必全部是假仁慈,他也有像杰奎琳这样的一个小女儿,这是他的“父亲情结”闪现,“少校”角色退隐。但是,一旦发现杰奎琳的半截蜡烛的秘密,他的“少校”意识马上复苏,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厄运难免。战争使得人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
片段二:
(总结课文)
师;课文学完了,你想对伯诺德夫人或者杰克或者杰奎琳想说些什么?
生:伯诺德夫人,我想对你说,你真了不起!机智勇敢,并且,您的儿女在您的培养教育下也是勇敢、镇静。您的心里装着法国。
生;我想对杰奎琳说,你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你保住了情报,保住了情报站,你那么镇定,那么聪明,你用你的幼小、合理的要求——上楼睡觉、有“礼貌”地道晚安机智地保住了秘密。
生:杰克,你是男子汉,我佩服你。当我读到“孩子是懂事的,他知道,厄运即将到来了。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时,我快哭出来了。杰克你真勇敢、机智,你的机智还表现在危机没有化解后的从容。
生:法国人民真伟大,伯诺德夫人一家真伟大。这是了不起的一家,这是了不起的民族。因为你们深深地爱着自己的国家,所以你们面对厄运即将到来表现得镇定自若。
这时有学生提出,“战争让女人走开”,伯诺德夫人参加情报工作还情有可原,虽然她是家庭妇女,可是让两个幼小的儿女也参加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是不是有些残忍,因为太危险了。至少“战争让儿童走开”。我让学生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体会体会: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有一位家庭妇女,人称伯诺德夫人。她身边只有两个幼小的儿女,为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母子三人都参加了秘密情报的传递工作。”
生:她们是为了把德国强盗赶出自己的祖国,她们的行为是正义的。
生:伯诺德夫人教育孩子要爱自己的祖国。在战争年代怎么爱国,那就是为把德国强盗赶出去做些可以做的事情,比如情报的传递工作。
生:德国法西斯是不会放过任何人的,包括孩子。他们的集中营里也关着很多孩子,他们惨无人道地杀害了很多孩子。
生:今天和平年代的爱国是好好读书,身陷战争泥潭的法国孩子的爱国是为把德国强盗赶出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战争,无法让爱国的孩子走开。
反思:战争与孩子是一个问题。《半截蜡烛》里的战争是真实的战争,孩子是真实的孩子。而我们有些反映抗战的影视里的孩子简直是在玩敌人、玩游戏。过去渲染、激发仇恨,今天暗示孩子的是战争真好玩,侵略者真愚蠢。当侵略者踏上法国的土地时,意味着法国人民的尊严面临挑战;面对侵略,除了拿起武器别无选择,要么做亡国奴。伯诺德夫人和她的孩子都知道这一点:她们别无选择。
片段三:
危机过去了吗?我抛出了一个问题。大多数学生说,危机当然过去了。可是,作者为什么不写下去呢?
生:我们能看懂了,可以不写了。
生:文章要留空白,让读者去回味、思考。
师:我们把空白来填满好吗?
(学生思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
生: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杰奎琳不敢惊呆了,随即恢复了镇定,摸黑走进了卧室,点燃了另一枝蜡烛,悬着的心才放了下来。德军看看搜查不到什么,灰溜溜地走了。当大门关紧时,伯诺德夫人和杰克冲上楼去,三个人紧紧地拥在了一起,眼里满是泪花。二次大战结束后,半截蜡烛的故事传遍了全法国。
生: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
“怎么回事?”德国少校狐疑地问。
杰奎琳娇声地说:“可能我走得太快了,不小心弄灭了。没关系,还有两步就到卧室了。我能找得着火柴。”危机化解了。
过了一会儿,杰奎琳举着一枝蜡烛问:“先生们,要再亮一点吗?”
生: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伯诺德夫人的心又提到了嗓子眼上,幸好,他们围着杰克生的火正在烤火呢。
反思:虽然也有个别学生认为,熄灭了蜡烛被狡猾的少校发现了问题,伯诺德夫人一家惨遭杀害,但大多数的学生以为不合文章的逻辑,应该不会引起德军的注意。但是,在二战期间,像这样的家庭遭到逮捕乃至杀害的很多。法国人民永远纪念他们。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2
教学要求
1.学会12个生率,绿线中的3个生率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怕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怕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难点·关键
通过朗读训练,体会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
课时划分:2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学习本课生宇新词,理解词语意思。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
3.学习第一段,理解课文语言文字所表达的思想内容。
4.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
3.带着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学习生率新词
l.自读课文,要求:(l)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划出生字新词,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3)思考刚才提出的问题。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
(1)出示生率新词。
zho du6 wo xi
蜡烛伯诺德夫人屋里熄灭
zdo占dthg kuilfn
遭到厄运盯着杰奎琳
行xin y全
楼梯灯芯摇曳
(2)指读、正音后齐读。
(3)说说生字新词的意思。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通过读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附对开始提出的三个问题进行解答)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分节读课文,其余学生边听边思考:
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提供句式:当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
2.给课文分段,并归纳段意。
第一段(l~2节):写伯诺德夫人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第3节):写一名德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节):写大儿子杰克想借搬柴生火之机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怕一7节):写小女儿杰奎琳在万分紧急关头,借口上楼睡觉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四、学习第一段
1.自由读第一段后,字词质疑。
区别理解“绝密、绝妙”两词。
2.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3.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方法来收藏,她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儿?
指导朗读第2节第3句,并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什么?
(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办法巧妙。)
4.齐读第一段。
五、指导写字
1.观察生率表,注意每个生率的笔画与结构。
2.重点指导“厄”与“遭”两字。
3.钢笔描红、临写。
4.反馈。
六、作业练习
1.抄写生率新调。
2.读课文。
第一课时作业设计
一、看拼音写词语。
ydo y0 mxml…6 mbo…6 m1
qidng d6o叁you wei ru6 zh怠n ding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3
《半截蜡烛》教学杂谈
【江苏省邳州市教研室魏星】
〖“悟读”教学的策略·还原情境〗
当前的阅读教学“读风”很盛,有人用“读”占鳌头来描述。虽然读得充分,但是不少课读得质量不高,是不求甚解的读,多次重复的读,是失去悟性、智慧和人文底蕴的读。细心研读课程标准不难发现,新课程十分强调“感悟”,强调“悟性”的培养,强调在读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悟读”,是阅读教学的理想状态。
以形象感悟内涵,是“悟读”教学的重要策略。文学作品是以生动、活泼、感人的形象说话的。创造与课文内容相和谐的情境,化枯燥的符号为形象鲜活的画面,可以获得超越时空的心灵对白和审美感悟。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多种手法,如,单独或综合运用语言、音乐、绘画、具体事物、多媒体等等,都能创设出逼真的情境,使学生产生新颖感、惊奇感,从而调动他们多种感官乃至全部心灵,悟出文章的真情和真意。
又如一位教师教学《半截蜡烛》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是什么?”学生的感悟是个性化的:“是那半截蜡烛。蜡烛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蜡烛牵动大家的心。”“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嘀嗒嘀嗒’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越来越紧张。”“我眼前总是闪过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阅读活动强调“寻言以明像”,学生一边读一边在脑中“过电影”,通过还原语境,探寻到了文本的意义。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县高良涧镇中心小学潘爱梅】
〖让儿童感受阅读的乐趣──新理念指导下的阅读教学有感·珍视感受,倾听阅读意见〗
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应培养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阅读教学是一种心灵的交流,精神的对话,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英国著名作家毛姆认为“阅读应该是一种享受。”阅读优秀的作品能帮助我们克服个人生命的局限,感受人生的博大,触摸人世间的哀乐、悲苦与伤痛,从而使生活变得丰富、充实,由此领悟到人生的美好,形成良好的语言感悟、应用能力。那么如何让儿童感受阅读的乐趣呢?
语文教学应以学生的阅读为中国,以学生的发展为归宿。教学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让每个学生都获得个性健康的、充分的发展。然而,学生对统一的文本、统一的问题体悟可能是不同的,学法是各异的,表达也是有差别的,教师应为学生提供展示的平台,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自由地思考,充分展示个性和生命智慧,能动地谋求自身发展,课堂上允许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努力实现“思想与思想的碰撞,情感与情感的交融,心灵与心灵的接触。”启发学生尽可能多维、多向、多层面地揣摩感受作品的内涵,去发现作品中新的意义,使教材在促进学生的发展中发挥出更大的价值。
如:教学《半截蜡烛》一课时,教师出示伯诺德夫人的语言,“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让学生再三读,并说说自己体会到什么?有的学生说,从“先生们”这个词体会到伯诺德夫人对德军很有礼貌;有的同学说,从“瞧”、“亮”这些词体会到伯诺德夫人想转移德军对那半截蜡烛的注意力。其实,不管学生怎么读都表达了一个意思,伯诺德夫人想转移德军的注意力,从学生的回答中,不难看出学生已经读出了自己的感受与理解。教学描写杰克表现的那段话,让学生默读,抓住人物的神态、动作、语言来揣摩人物的内心,让学生在本子上写一写:你想对杰克说些什么?继而小组交流自己的感受。大家交流时,同学们各抒已见,畅所欲言,走进了杰克的心中。杰克的懂事、镇静、机智、勇敢你是从哪些句子体会出来的?在老师层层深入的指导点拨下,同学们边读边思,边读边体会,已经入其境,通其心,感其情,通过抑扬顿挫的声音表身临其境之意,抒深切真挚之情。
【江苏省昆山市张浦中心小学校陈燕萍】
〖让学生主动参与语文学习·重情趣,角色扮演指导学生主动参与〗
古人曾说过:“鸳鸯绣取从君看,不把金针度与人。”如果在课堂上教师只注重自己的津津乐道,而不给学生有训练尝试的机会,要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是一句空话。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育中,我们要充分尊重和发扬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动精神,指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语文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增长智能、提高素质。
在课堂中让学生扮演角色参加表演,活泼生动,富有情趣,它还符合小学生爱动好玩的特点、富于想象的年龄特征,能够激发学生的创造意识,使个性充分发挥,如学习《半截蜡烛》一课让学生表演,学生为了演得逼真、到位,必须读好课文,揣摩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心理活动,体会伯诺德一家三口机智、勇敢、沉着、镇定的性格特点。反复练习,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参加、积极活动的状态,入情入景地通过表演将内容表演出来。
学生多动眼看,多动脑想,多动手操作,多动口说与问,有了更多的自主学习空间和学习主动权,就会受到熏陶,形成能力。
【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区坂上小学朱成】
〖透视阅读教学中的“秀”·阅读教学中的“表演秀”〗
实施课程改革三年来,教师在新课程的理念下,在课堂上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或质疑,或朗读,或合作,或实验,或表演……然而在这些令人欣喜的语文实践中,我们不难发现有的课堂学生为活动而动,表面上“热热闹闹”,实际上效果“平平常常”,实质上纯属“作秀”。
爱活动,爱表演,好胜性强是小学生的天性。为此,我们教师将表演引进了课堂,可是事实上表演效果并尽如人意,在课堂上出现了以下现象:
1、学生成了“专业演员”:
在阅读教学中,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人物形象,确实能够拉近学生与文本间的距离,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文本世界,在表演中获得真切体验,同时锻炼语言表达能力与创造能力。但有的教师把"表演"看作是一种时髦。于是不看课文内容,不考虑学生的年龄结构,不顾表演难度,把学生当作专业演员,在教室这样的 “舞台”让学生登台献艺,这种表演往往生硬呆板,引来哈哈的笑声。有的课文虽然适合学生去表演,但必须在学生充分理解语言文字的基础上表演,才能入境入情。
2、轻语言训练的表演:
小学语文课文中有一定数量的课文适合学生表演。在教学过程中通过表演来让学生理解课文,本应无可指责,而且也是必要的。但我们身边少量语文教师为了培养学生的表演能力,课堂上又是教师示范性表演,又是学生尝试表演,小组合作表演,整整一节语文课就在表演中结束了。课文中的故事情节学生可能明白了,但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了吗?答案不言自明。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半截蜡烛》时,就在“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是如何巧妙地和德军周旋的?”的问题中导入了新课,接着便组织学生表演故事。整个表演中师生忙得不可开交,哪有时间顾及文本,更谈不上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江苏省淮安市洪泽外国语实验学校朱学军】
〖操作上力求简易〗
张庆老师说过:“简简单单地上语文,应当具备这样几个特征:头绪简化,目标单纯;多一些‘语文’,少一些‘关于语文’的东西;课堂情境相对稳定,而不是像走马灯那样频频转换;作业当堂完成,把课外时间还给学生。”
然而在当前的阅读教学中,很多教师为提高教学效果,想方设法地运用多种手段。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多媒体类:
如录音机,展示台,投影,计算机等。
2、实物类:
主要是为了教学需要,课前准备的一些物件。
3、活动类:
为了教学需要,教师安排的活动。有的课堂上,往往是多种手段一齐上,那场面真是“锣鼓喧天”。课上完了,教师,学生累的够呛,却不一定能达到预期的效果。笔者以为,一堂课上,教学辅助手段运用太多,首先会占用宝贵的课堂时间,有时甚至会转移学生注意力,影响到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长此下去,不利于学生语文能力的培养。只有简化教学手段,让阅读主宰学生的学习过程,主宰教师的教学过程,加强语言文字的锤炼,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我们在运用教学手段时应尽量做到一个“简”字。
在选用教学手段时,还应注意操作上要力求简易。笔者以为简易就是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能力相适应。如有的教师在让学生分角色表演课文时,不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喜欢让学生在课堂上表演课本剧,但往往却事与愿违。如一位教师在执教《半截蜡烛》时,找来一位学生扮演军官,想让学生把当时紧张的气氛再现出来。由于学生的表演不到位,没有把紧张的气氛呈现出来,反而逗得下面的同学哄堂大笑,反而破坏了之前好不容易创设的课堂情境。显然这位老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能力和操作自身的难度,结果注定是失败。因此,我们在课堂上安排学生活动一定要慎之又慎,一定要先问问自已:这些活动有没有必要开展,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和能力是否能达到活动要求前面那位教师完全可以播放一小段相关的影视资料,没有必要安排学生去表演。
【江苏省常州市青龙中心小学朱一萍】
〖让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活力·合作前指导学生明确目标,规则〗
“课程标准”中积极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可见在小学生语文中培养其合作能力多么重要与紧迫。走进当今的课堂,合作学习似乎已成为一种“时尚”,随处可见。
可是我们经常会看到或遇到这样的情况:一些学生缺乏合作意识,而且也不会合作;经常会出现“搭车现象”,即个别同学积极参与,其他同学袖手旁观;教师指导抓不住重点,师生间不能有效地互动;课堂讨论形式过于单一,学生渐渐地对讨论产生厌烦情绪……形式上是合作,而效果并不理想。如何使合作学习落到实处,让合作学习焕发出生命力。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没有规则的合作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嘈杂无序,学生难以受益。在合作学习开始前,教师要使学生明确合作学习的目的和任务,并对操作程序给予说明。我在教《半截蜡烛》这一课时,把全文分成三个片段,以组成导演团研读剧本的形式进行合作学习。一开始便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1、导演团确定选择研读哪个片段。
2、各个小导演各自先研读课本,找出剧本中描写人物语言,动作,神态等句子,想想该怎么演,为什么。如有需要,可适当增加内容。
3、导演团交流各自意见,达成小组意见。
4、导演团派代表“执导”,并交代了合作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接下来的合作学习也顺利,有序了。
【江苏省姜堰市梁徐中心小学蒋华】
〖浅谈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妙用反问语言,拨正思维方向〗
语言是一门艺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巧妙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引导学生自发、自主、自觉、自由地走进教材,融入生活,往往会使课堂更加充满活力,充满个性,充满灵性。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有意地训练自己的语言,形成富有个性的课堂语言艺术。就课堂教学中如何合理运用教师的语言,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
《新课标》指出: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诚然,在了解课文内容,感悟文章内涵的时候,学生往往会运用自己富有个性的思维方式,从而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并且有些见解极具创造性。但不能否认,由于学生知识水平、认知能力的限制,有时的想法难免会出现偏差。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语言稍有不当,就可能会打击学生的积极性,挫伤学生的自尊。这时,教师如果能巧妙地运用自己的语言艺术,把尴尬消于无形,把思维方向拨正,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教学《半截蜡烛》的时候,我问:“伯诺德夫人一家得救,你们认为应该感谢谁呢?”其他的学生都说得有理有据,但有一个学生站起来大声说:“应该感谢那个德国少校。”并且阐述了自己的理由。这样的答案肯定是错的,可应该怎么办呢?我反问了一句:“照这样说,法西斯发动侵略战争是对的了?”那个学生立刻明白了老师的意思,重新埋下头研读起课文来,并且很快形成了正确的认识。
【江苏省昆山市玉山镇第一中心小学钟美琴】?
〖优化语文课堂教学促学生全面发展──课堂教学中的几点尝试·培养想象力,点燃学生创新的思维火花,展开想象,引导求异思维〗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学习语文要注意知识、能力、情感之间的内在联系,注重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生自主的语文实践活动,获取知识,
形成能力。语文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必须优化课堂教学。为此,在《语文课程标准》的指引下,我开始以下尝试。下面谈谈我的做法。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可见,想象力对学生智力的发展,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教学中,注意因文而异,凭借课文中某一重点,同时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设计的想象训练点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以得到提升的目的。例如《半截蜡烛》一课,文章围绕对母子三人的动作、语言、神情的刻画来展示人物的内心世界。在教学时,我启发学生想象母子三人的内心活动,启发学生想象:面对中尉重新点燃蜡烛,儿子杰克在慢慢站起来之前是怎么想的?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有了这样的铺垫在结束课文时,再让学生填空。
在这样的氛围中,同学们通过回答、交流、对人物的内心世界有了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培养学生善于提出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迸发思维的火花。
【上海市闵行区浦江第一小学乔建军】
〖新基础教育中动态生成性语文课堂教学实践·巧借错误,因势利导〗
“新基础教育”认为:教学过程是一个极具变化,发展的动态过程,具有不可预见性的特点。“动态生成”这种课堂教学形式,是课堂充满生命活力的重要标志。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从而不断生成新的高质量的教学资源。教学资源的“动态生成”,既是由教学活动所固有的全部生动性和丰富性所决定,又是在教师的教学艺术驾驭下而产生的结果。在教学实践中,我们是从如下四个方面去实践、研究的:
我们强调教学过程中要有动态生成,强调过程的生成和资源的生成。但由于受知识、经验、思维能力的限制,学生在阅读活动中,必然会遭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障碍,进而产生一些偏差甚至错误的信息,如果直接纠正或否决,也许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也许会给全体学生带来负面效应。因此,我们应该抓住这些错误信息,作巧妙的引导和利用,使学生在无形中感悟到自己的错误所在,真正达到纠误匡谬之目的。现摘引两个教学片段如下:
案例2:五年级新教材《半截蜡烛》教学片段。
师:自由读课文,课文给你的感觉是什么?你的心情是怎样的?请你用一个词语来概括。
生1:读了课文,课文给我的感觉是:紧张
生2:读了课文,课文给我的感觉是:心惊肉跳
生3:读了课文,课文给我的感觉是:有惊无险
生4:读了课文,课文给我的感觉是:化险为夷
师:随机板书,说:“有惊无险和化险为夷包含着两个不同的观点,让我们再来读读课文,联系课文中的有关语句谈谈感受。”
生:读句谈感受。
师小结:所有这些语句是通过环境描写和心理描写来体现险、来渲染紧张的感觉,所以,这个故事不是有惊无险,而是──
生5:有惊有险。
师:不仅是有惊有险,也是又惊又险
上面的教学片段中,学生在师生互动中出现了信息反馈的偏差:把“妙计”说成“诡计”;把惊心动魄的场面说成“有惊无险”。但是教师没有马上否定这些错误的资源,而是恰如其分地利用错误资源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议一议,读一读中让学生自己取体验,从而发现更深层次的内涵。所以,在课堂上面对学生的出错,我们要更仔细地去听,去思考,去沉着应对,哪怕是一个可笑的错误。这样的错误资源也许蕴涵着又一个新的知识点,也许又是一个激励学生的兴奋点,也许是一个将学习推向高潮的中国。
让我们好好去把握课堂中出现的每一个的资源吧。让我们的课堂教学不再是“演教案剧”,不再是守着预定的计划不放,而是随时去捕捉学生的资源,努力把每一个学生的资源发掘出来,变成全班的资源,真正形成“师—生”“生—生”的交互式活动。让生命之花在课堂开放。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4
教学目标:
1. 品读人物的一系列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感悟他们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沉着、勇敢和机敏。
2. 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 学习点线结合表达思想感情的方法,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主线,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等点,点面结合,表达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体会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机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机智勇敢和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一、抓住重点,感悟形象
1.快速浏览课文第1~2自然段,说说这半截蜡烛特殊在什么地方,要求用上课文中的词语“绝妙”。
2.伯诺德夫人这个“绝妙”的方法是否就万无一失呢?如果半截蜡烛保不住,结果会如何呢?读第3自然段。
3.投影出示:“伯诺德夫人知道,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讨论:如果蜡烛出现意外,一家三口人可能会怎么做?(多元解答)
设计意图:阅读要善于取舍,先昭示后果的严重性,便于学生理解后面一家三口为什么要想尽一切办法来保护蜡烛,促使学生尽快“入境”。
4.感知伯诺德夫人。
(1)(投影出示)“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熄。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你从伯诺德夫人的言行中感悟到了什么?是从哪些词句感悟到的。
(2)圈出伯诺德夫人说的话,你认为这句话中应该强调哪个词语?说说你的理解。
(3)请按照自己的理解有感情地读这句话。
设计意图:有感情地朗读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此举意在使学生读出内心真实的感受,让朗读体现出个性。
(4)蜡烛熄灭了,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危机真的过去了吗?讨论:“似乎”是什么意思?还可以用哪些词语来替换?
(5)句子比较:“一场危机过去了。”能否用这句话替代课文中的原句,为什么?
设计意图:语文素养的提高,不仅需要通过感悟,更需要通过一定的语言文字来进行扎实的语文训练,从而感受文字运用的恰当、精准。
5.感知大儿子杰克。
(1)可一家人轻松的心情并没有持续多久,德军中尉又点燃了蜡烛,大家刚放下的心又悬了起来。此时,大儿子杰克站了起来,他是怎么做的呢?
(2)(投影出示)“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你从这段文字中感受到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句中得到这种感受的?
(3)杰克端走蜡烛的理由已经被否决,他还需要不需要搬回木柴生火,为什么?(引发争辩)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并交流是阅读教学的一个重要训练手段,能让人人动口、动手、动脑表达真情实感。抛出一个争辩的话题,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争辩中擦出火花,改变阅读蜻蜓点水、浅尝辄止的局面。
(4)母亲与儿子的努力都失败了。他们坐待着,他们在等待什么?此时此刻,一家人的心情又如何呢?
6.感知小女儿杰奎琳。
(1)(投影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从这段话中你读出了什么?这里的“似乎”能不能去掉,为什么?
(2)难道一家三口就这样坐以待毙吗?请快速阅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在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写下自己的感悟。
(3)指名读课文第6自然段。你认为应该突出什么?为什么?“娇声”是否可以去掉?“道过晚安”是否有必要?“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能否改成“我要拿一盏灯上楼睡觉。”为什么?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句式,使学生感受到不同句式的表达作用,从而体悟语言的奇妙,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回归整体,深化感知
1.是什么支撑着一家三口这样与敌人周旋的呢?
2.在这场生死斗争中,一家三口是那么机智和勇敢,但这种勇敢机智又各有不同的表现方式。请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人物,模仿中央电视台“20xx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为他颁发“勇敢机智奖”,并请你写一段“颁奖词”。
设计意图:阅读必须“读进去,走出来”,就是要把文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读写结合是一种有效的途径。苏教版小语教材提供了“长线结合”和“短线结合”的两种方式。课堂教学中亦可采用“短线结合”。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母 亲 智慧 沉着
二战期间 大儿子 从容 懂事
小女儿 机智 镇定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5
学习目标
1.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和一般记叙文比较写法上的不同。
2.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提示,理解人物的行为和心理,体会伯诺德一家对德国鬼子的仇恨。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演一演。
课时安排
1课时
A案
课前准备
课前查阅资料、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及法西斯对德国人的残酷*。
教学过程
一、揭题,了解故事内容
1.导语:同学们,晏子的能言善辩,使我们体会到了机智应对的语言魅力。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种新的文学形式──剧本。(板书:半截蜡烛),从中去感悟文中人物语言的机智巧妙。(学生齐读课题。)
师: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课文,想想讲了一件什么事。
2.了解故事内容。
(1)学生默读,了解故事内容。
(2)指名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位家庭妇女伯诺德夫人把情报藏在半截蜡烛中。一天晚上,德*官闯进她家,点燃了蜡烛。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德军巧妙周旋,保住了蜡烛,保住了蜡烛中的情报,也保住了一家三口的生命。)
二、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人物语言
1.过渡:同学们,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那么,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在他们一家与德军的巧妙周旋中,你认为谁的贡献?你最欣赏谁的语言,为什么?
2.学生自读感悟,做批注。
3.同座之间进行交流,说说自己的想法。
4.在交流贡献的过程中引导感悟人物语言。
(1)预设一:认为伯诺德大人贡献。(因为当她看到德军点燃蜡烛时,急忙取出油灯,还说这灯亮些,准备把蜡烛换下来,从这里看出伯诺德夫人十分勇敢和机智……)
师: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你们认为伯诺德夫人当时说话应该是怎样的神情、语气?(轻松自然、镇定、不露马脚)。谁来试着读一读?(指名读、评读、齐读。)
师:读到这里,我们不禁感到伯诺德夫人多么机智勇敢,想演一演吗?那你可要好好地准备准备了,仔细揣摩一下她的动作、心理和表情。(学生准备──指名演。)
老师做旁白,一名学生演。
表演得怎么样?同学们评价一下。(“急忙”取油灯,吹蜡烛,但是在德军面前却是非常从容的。)
再演一次。学生读伯诺德夫人的心理活动,教师旁白,学生演。评价。
(2)预设二:杰克也有贡献。(因为他想出了抱柴火这个办法,虽然没有实现,但一定是他这种勇敢的做法感染、带动了妹妹杰奎林,她也才会勇敢地和德军战斗。)
师:杰克的表现怎么样,请大家自己读读课文。
学生交流:(从他说的话“天真冷,……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看出杰克很聪明,他这么说德军不会怀疑他。从“若无其事地走到桌前,端起烛台”看出他十分镇定。)
师:让我们带着镇定的语气来读读这段话。(学生读)
(3)预设三:认为杰奎琳的贡献。(因为是她将蜡烛拿走,保住了情报的。而且她很勇敢,很聪明。她说“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还打了个懒懒的哈欠,让人觉得她真的很困的样子。杰奎琳选择了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因为从上文看出两个中尉都是很粗暴的人。说明她很聪明。她说“我觉得她一定非常想您”和“和您聊天真有趣”这样的话可以得到德军司令的喜爱,就不会刁难她。说明她很机智。)
师:你们觉得杰奎琳的话该怎样读呢?
学生交流看法。(天真、纯洁。)
师:大家试着读一读。(自读、指名读、评读、再读。)
师小结:保住情报站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杰奎琳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师小结:是啊,机智巧妙的语言,能帮助我们摆脱困境,甚至可以挽救一个家庭,拯救一个国家。(电脑出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局。)
师:学完了课文,你想说什么?
三、初步体会剧本这种文学形式的特点
1.导语:跟你读过的写人记事的文章比较比较,这篇课文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
2.学生默读思考。
同桌同学交流着法。
3.全班交流。(主要以人物的对话为主要内容。对话之前一般有个括号,提示这个人说话时的动作或神情,或者说明他们当时正在干什么或当时的情景。)
师:是啊,剧本就是通过人物对话和提示语来推进情节,刻画人物的。这样不仅让我们感受到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而且领略到人物语言的独特魅力。希望大家回家后找些剧本来读一读。(为学生推荐《日出》《雷雨》等经典之作。)
四、作业
1.讲述《半截蜡烛》的故事。
2.小组合作进行课本剧的表演。
3.阅读其他剧本,感悟人物语言。
B案
课前准备
1.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欧洲战场的基本情况。
2.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畅谈感受
1.出示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写法上很特殊的课文──《半截蜡烛》,请大家读读课文,看看有哪些特别的地方?
2.学生读课文,自由交换意见。
3.课堂交流每个人自己的看法。
学生的意见会主要集中在这样几个方面:
(1)课文开头列出了时间、地点和人物。
(2)整篇课文是对话的形式。
(3)课文的中间用括号的形式提示当时的情景、人物的动作、神态等。
4.教师随机引导学生概括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一种新的文体──剧本。
二、再读课文,了解大意
1.我们今天读的是剧本,读剧本和读课文有点不一样,你能读懂这个剧本吗?轻声地读一读。想想这个剧本讲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
2.课堂交流,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故事的大意。具体的说法可以有很多种,不要过于强调概括和简练,只要能用自己的话把故事转述出来,并能说清楚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经过,都应该得到鼓励。
3.说说读剧本和读课文有什么不同?你是怎么从剧本里读懂这个故事的?
学生可能会有各种回答,教学重要尊重学生自己的阅读感觉和体验,重要的是要让学生认识到(不一定能明确的说出)读剧本更要联系上下文,联系具体的情景。
三、深入阅读,感受形象
1.自由朗读课文,想想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保护半截蜡烛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2.想象体验:半截蜡烛被点燃了,正在一点一点的熔化,如果秘密被德国鬼子发现,那会怎样呢?
想象的空间很大,大致包括这样几个方面:
(1)德国鬼子对伯诺德一家的*;
(2)德国鬼子对地下活动的破坏等。
对学生的想象要有引导,要求用具体形象的语言而不是用概念化的语言来描述自己的想象。
3.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
尝试朗读“太对不起了,先生们,忘了点灯。瞧,这灯亮些,可以把这个昏暗的小蜡烛熄了。”
4.在这样的情况下,杰克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天真冷。先生们,我去柴房抱些柴来生火吧。”
5.在这样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怎么做,怎么说?她当时的神情会是怎么样?心情又是怎么样?尝试朗读“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
6.自由组合成小组,尝试表演这段故事。
四、内化形象,感悟语言
1.闭上眼睛,想象故事中的每一个人物,谁给你留下了最深的印象?试着用自己的话来描述你脑中的这个人物形象,写一写。
2.交流每个人印象最深的人物形象,并说一说,你的印象来自于课文中的那些词句,有感情的朗读。
五、拓展延伸,比较阅读
1.阅读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
2.说说课文和记叙文《生死攸关的烛光》各有什么特点。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6
23半截蜡烛 12半截蜡烛(a、b案) 12半截蜡烛 课本剧《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 教案
半截蜡烛 教案 《半截蜡烛》教后反思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第二课时) 《半截蜡烛》教案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之一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3 《半截蜡烛》片断赏析之一 12、半截蜡烛
在“对话”中生成语文素养——特级教师周益民《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半截蜡烛》评课稿
《半截蜡烛》教学设计及反思 《半截蜡烛》第一课时 半截蜡烛 教案2
周益民诗化语文《半截蜡烛》教学片段评析 《半截蜡烛》走进人物的内心
在涅磐中重生——我的《半截蜡烛》课堂教学成长纪实 <半截蜡烛>中的人物形象分析引起的争议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6、半截蜡烛 《半截蜡烛》练习 半截蜡烛练习设计
苏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半截蜡烛》练习题
【说教材】
〖教材简析〗
《半截蜡烛》是九年义务教育小语第十册第12课。课文生动地记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课文可分为四段。描绘了一场紧张激烈而又没有硝烟的战斗,人物的心理活动刻画地相当细腻。情节一波三折,跌宕起伏,扣人心玄。
〖教学目标〗
目标句有激励,导向功能,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以及本课的特点和五年级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教学目标如下: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5~8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厄运”、“摇曳”、“镇定”等词语。
3、能联系课文内容,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4、通过合作的形式,续编故事,培养孩子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这些教学目标是在课堂中综合渗透完成的。
〖教学重点、难点〗
从不脱离教材本身和学生的接受能力考虑,围绕课后练习题,确定教学重点,也是教学难点。
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阅读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和镇静,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课时安排〗
计划3课时完成。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说教法、学法】
1、教法:
“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我在教学过程中将主要采用质疑点拨法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教学。根据本课教材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特点,遵循“积极指导自学、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教学理念,运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创造学习、前后联系、读中感悟、角色体验,多渠道接受信息。
2、学法: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掌握从读到思的学习方法。在读中抓关键词,体会人物心理,进一步思考理解,教师适时点拨,学生细细揣摩,突破难点。
【说教学程序】
一、揭示课题
1、激趣直接板书课题──半截蜡烛,学生质疑,你会想到什么?是不是会想: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然后学生带着问题自读。简炼地概括出时间、地点、人物、事情或含结果。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一家人沉着地和德国军官一次又一次地周旋,保护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的事。)
2、简单介绍二次大战:
1939~1945年,是人类历史上至今为止规模最大、伤亡最重、破坏最大的全球性战争。
我认为,任何语文教学的改革都必须遵循母语教学的规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从小了解善恶,了解历史。适当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
二、自学课文,及时反馈
这是第一课时的重点,培养学生自学能力,读思结合的良好习惯。《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十分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及应用。
1、检查生字词。
2、检查朗读。
指名学生逐段朗读,扫除字词障碍,帮助学生理清文章思路,中间采用学生自评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方法,鼓励学生体会课文语言的简练和准确。
指导学生抓住人物活动的主要情节,围绕中心来归纳段落大意。
三、紧扣中心,重点体味
教师先提出一个思考题提纲挈领,伯诺德夫人一家人为了保护这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他们都想了哪些办法在跟敌人周旋?让学生用心地读读课文,画一画,说一说,也可以同桌相互交流。
采用“以述促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深入研读课文语言材料,在主动、积极的思维中,感知思想内容。
教师相机板书:
一吹二端、外静内急
“外静内急”,这不仅是伯诺德夫人一家人跟三个德国军官的斗争方式,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整个法国人民的一种特有的斗争方式。
“外静内急”,着急什么?
(“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他们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文章2、3、4自然段是重点段落,要着重让学生反复朗读,教师要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来领悟伯诺德夫人一家人的机智和勇敢。例如:从哪看出伯诺德夫人的机智沉着?学生通过浏览、默读找出“许多、始终放心不下、绝妙”等词语读出人物当时紧张却不慌乱的心理。
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与敌人的周旋以学生的学为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还是通过学生找出表现任务机智和勇敢的关键词来体会心理活动。圈画出动作、神情、语言的有关语句。通过指名读,赛读,齐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读来加深感受。
板书:
镇定、勇敢、机智
在情况万分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人却一次又一次地与三个德国军官周旋,最后终于保住了那装有绝密情报的半截蜡烛。这三个人你最佩服谁?为什么?请再次用心地读读课文,同桌相互交流。
学会合作,提高课堂实效,交流升华。
四、回归文章,课外延伸
1、小节全文:
本文仅仅是法国人民抗击德国强盗的一个缩影,其实当时的整个法国天天都在发生着像伯诺德夫人一家人所进行的斗争,最终将德国强盗赶出了法国的土地。
师要追问、生疑。引导孩子再读。
学生对人物的体验超出其对人物的原有认识,更丰满了,更深入了;孩子对整个二战期间的法国人民的斗争也有了总体的了解,更重要的是孩子的个性得到了张扬。当然孩子也悟到了一些体验的方法,比如联系上下文,结合自己的生活,将自己放入故事的情境等。
2、第三课时可让学生表演课本剧,课前准备好,加深学生体会。
3、续编故事:
正当她踏上最后一级楼梯时,蜡烛熄灭了。下面的故事会怎样发展呢? 如果被发现会出现什么情景?如果没有被发现又会出现什么情景?
给学生自由思维的空间,说话的机会,提高学生的口语能力。
4、作业:
将续编的故事写下来。
写的过程,不仅仅是训练了孩子的写作能力,也是孩子对文本的再次深入解读的过程,也是孩子个性化体验得到充分张扬的过程,当然从孩子的写作中教师也能发现其对文本理解的程度。
【板书设计】
半截蜡烛
镇定
一吹二端
勇敢
外静内急
机智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7
片段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片段二:
师: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想想,根据在哪里?
生:在课文中。
师:还是逐字逐句读吗?(生摇头)学习得讲究方法。请大家快速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学生读书、思考、讨论)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片段三:
师:同学们,如果我们把这个故事改编成一部电影,你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闭起眼睛想想。
生1:是那半截蜡烛。蜡烛是贯穿整个故事的,蜡烛牵动着大家的心。
生2:我觉得是墙上的一面钟,“滴答滴答”的声音一直在耳边回响,伯诺德夫人和两个孩子的心越来越紧张。
生3:我眼前总是闪过的是德国军官的阴险的眼睛。伯诺德夫人总觉得他们似乎发现了蜡烛的秘密。
师:你们都是出色的导演。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
生1:我们都是为了渲染一种紧张的气氛。
生2:我们都是为了突出当时的危险,表现人物的紧张。
评析: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是“物我回响交流的过程”。由于各人经验、体验、思维方式等方面的差异,“对话”的结果必然也不会完全相同。那么这一过程中如何提升“对话”的质地?其间是否还需要教师的控制?尊重学生的主体体验是否就意味着可以任意解读文本?这些都是我们需要思考的命题。
综观周老师教学这课的三个片段,会察觉教者“对话”教学理念在行为操作中的有力跳动与良好把握。
片段一和片段三其实透视了多元解读的辨证性。“应该强调什么字眼”“觉得出现最多的镜头该是什么”,这样的问题意味着学生个体理解的丰富的非预期性与创造性,这正展示了他们各具风格的思维特征与阅读视野。然而,“哈姆雷特”再多样也决不会变成“林黛玉”。因此,这种多元解读又并非没有任何制约的纯个体主观心理的反应,而是主观心理与文本隐蔽信号等的一种契合,带有一定的客观性。周老师显然注意到了这一点,两个片段中,在学生交流各自的理解后,教师分别作了这样的引导:“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虽然镜头不一,风格有别,但我感觉你们的意图都是一样的,能说说吗”。显然,这是教者的有意之为,旨在通过一种价值的引领让学生领悟文本对话中“主观”与“客观”的辨证规律。
片段二中,教者选取了学生关注的一个对话切入点:到底是谁挽救了情报站?潜隐的两种观点被有效激活,引发了认知冲突,这就促使“对话”牢牢生长于学生内心的需要。这种“对话”表现出鲜明的 “多维度”“多层次”的丰富性。学生在“说服对方”的过程中,不断跟文本“亲密接触”,寻求根据。与此同时,生生之间的碰撞、师生之间的交流,也有力地推动着对话的不断深入。
“对话”中教师的角色如何定位?可以看出,周老师的实践是着力于学生思维的不断拓展、学习策略的适宜点拨以及学习状态的真诚激励,这些都伴随着“对话”进行的始终。
就在这种立体、丰富、多元、辨证的自主“对话”中,学生的智慧获得了开发,经验获得了共享,认识获得了提升,语言获得了发展,情感获得了陶冶。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了解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能通过朗读,体会人物心情的变化。
4、了解通过对环境,气氛的渲染能突出人物的形象,刻画人物的性格。
5、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细细体会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1、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背景介绍:
1939年,德国发动了侵略其他国家的战争,当时的法西斯用非常残暴的手段展开了血腥的屠杀……
看录像(教师解说)。
2、师──在这场正义与邪恶的斗争中,涌现了许许多多抗击侵略者的感人故事。
3、师──板书课题:
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半截蜡烛》就是发生在法国的一个真实而又感人的故事。
生──齐读课题。
二、读悟
1、了解故事梗概:
师──请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生──读课文,交流。
2、学习3~7节:
⑴师──在一番一波三折,惊心动魄,跌宕起伏之后,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
生──小女儿杰奎琳。
⑵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生──思考交流,母亲和杰克也有功劳。
3、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到底怎样说更令人信服呢。
请大家默读相关的部分,寻找到需要的内容后,再仔细琢磨,在文章中标注自己的想法,小组的同学间也可以商量商量。
生──读书、思考、讨论。
4、交流:(教师预设)
观点一:伯诺德夫人有很大的功劳。
出示:
她看着两个脸色苍白的孩子,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放在桌上。“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说着,轻轻把蜡烛吹灭。一场危机似乎过去了。
⑴从“急忙”你看出什么?她担心什么?
(情报暴露、孩子的命运、国家的命运。)
这样做及时舒缓了孩子们紧张的情绪。
你觉得伯诺德夫人怎样?(机智)
指导朗读。
⑵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
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尽管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为了保住那半截蜡烛。)
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⑶课文最后说正当小女儿“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⑷还有什么地方也表现了她的机智?“轻轻”这个词你体会到什么?
(不露声色、不引起注意、镇定。)
指名朗读。
观点二:杰克有很大的功劳。
⑴出示:
这时候,大儿子杰克慢慢地站起来,“天真冷。我到柴房去搬些柴来生个火吧。”说着伸手端起烛台朝门口走去,屋子顿时暗了许多。
从“慢慢地”你体会到什么?指名朗读。
⑵出示:
在斗争的最后时刻,他从容地搬回一捆木柴,生了火,默默地坐待着。
蜡烛已被夺回,搬木柴似乎已经没有必要,他为什么还要搬?体会“从容”。
⑶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在这样的声音中,你们感受到什么?
世界上没有什么时候事比等待死亡更可怕的,而这个小男孩却在镇定地等待着。
指导朗读:“在斗争的最后时刻……默默地坐着。”
过渡:时间正一分一秒地过去(听摆钟的声音),此时此刻,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观点三:小女儿杰奎琳。
⑴师引读部分文章,配着钟摆的声音,“这时杰奎琳站了出来……”你们感受到什么?
杰奎琳在“娇声”地说话,……请你用娇声的语气来读,娇声地说话可以让人感觉非常可爱。(读读)
⑵你还从这里看出什么?
(杰奎琳选择了一个司令官,而没有选择中尉,中尉是个什么人,选择对象很合理──机智。)
⑶天黑了,我要上楼睡觉,你们体会出什么?(选择了一个合适的理由──机智。)
⑷她镇定地向敌人道了声晚安。
随机指导朗读。
5、填空:
(情况) (怎么做) (结果怎样)
当半截蜡烛被点燃后,伯诺德夫人点燃油灯,吹熄了蜡烛,危机暂时过去。
当半截蜡烛重新被点燃后,大儿子杰克拿走蜡烛搬柴生火,却遭德军中尉呵斥。
当半截蜡烛越烧越短时,小女儿杰奎琳请求拿着蜡烛上楼睡觉,结果成功了。
三、小结
1、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的心情怎样?(如释重负)你想说什么?
2、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
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
3、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总结回顾,延伸拓展
1、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三人的胜利靠的是什么?
(靠的是机智、勇敢、镇定,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
2、再读第一自然段,他们这样做的背后有一种强烈的情感支撑,是怎样的一种情感?(爱国)
【板书】
半截蜡烛
点燃蜡烛重新点燃夺回蜡烛
轻轻吹熄端起烛台端起上楼
挺身而出千钧一发
(机智、镇定、勇敢)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9
《半截蜡烛》考点练兵——理解篇
1、如果蜡烛熄灭了,会怎么样?
2、在危急的时刻,小女儿杰奎琳解除了危机。你能说出杰奎琳为什么能成功地解除危机吗?
【参考答案】:
1、如果蜡烛熄灭了,秘密就会暴露,国家处于一个很危险的地步,同时,伯诺德夫人一家也会失去性命。
2、杰奎琳本身年龄很小,不容易引起怀疑,再加上她没有一点紧张的情绪,而是非常从容的做了一个请求,更容易得到德国军官的信任。因此,她能够成功的解除危机。
《半截蜡烛》考点练兵——阅读篇
阅读文章,回答下面问题
1、课文《半截蜡烛》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看了文章题目,你会想到什么?
3、面对秘密快要暴露的危险,伯诺德夫人一家是怎样做的呢?
【参考答案】
1、课文主要记叙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法国的一个普通家庭的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和敌人作斗争的事,赞扬了伯诺德夫人及其儿女的机智勇敢和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2、为什么会是半截蜡烛?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用呢?
3、首先,伯诺德夫人拿出一盏煤油灯,要取代蜡烛,被拒绝,接着,杰克借口去搬柴,想要拿走蜡烛,同样没有成功,最后是小女儿杰奎琳说要睡觉去,楼上很黑,想拿盏蜡烛上去,获得成功,保住了秘密。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1、 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2、 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3、 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4、 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揭题,质疑。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感知
1、生自由轻声朗读课文。
2、通过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检查生词的掌握情况
1、指名读生字词,要求读准确,特别强调“烛”、“诺”、“遭”“盯”“琳”等字的读音。
2、提醒字形:你认为哪些字需要我们在书写时特别留心?
3、描红、临写3个你认为易写错的生字。
四、理清课文脉络
1、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边听边思考: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提供句式:当__________________,(谁怎么做)_____________________,(结果怎样)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以上回答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五、学习第一段。
1、轻声读课文,画出不太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词义。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要这样做?
4、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词语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许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着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齐读。说说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到了什么?
讨论交流:
⑴伯诺德夫人机智沉着。
⑵伯诺德夫人对情报收藏工作十分负责任。
⑶办法巧妙。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10个生字,绿线中的2个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一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5、 通读课文,了解剧本的形式和特点。
6、 默读课文明白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能通过人物的语言和剧本的提示,理解人物的心理和行为。
教学准备:小黑板。
教学准备:
一、听写生词。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用向上的斜线表示危机出现,向下的斜线表示危机过去。
学生初画:
再教育适应的位置加上简单的文字,说明危机出现、过去的原因,可以吗?
学生补充文字:燃 吹 燃 端 回 拿
点 熄 重 走 夺 上 楼
图上好像还差点什么,再补上半截蜡烛就显得更清楚了,怎么画呢?(注意画出蜡烛长短、烛焰的变化。)
燃 吹 点燃 端 夺 拿
点 熄 重新 走 回 上楼
3、引入编排课本剧的程序
瞧!课文的故事情节一波三折,扣人心弦,很有戏剧性。正好,课文后面安排了编排课本剧的作业。(指名读题目)
“默读课文,圈出描写伯诺德夫人全家人的动作、神情、语言及心理活动的有关语句。先读一读,再和小组同学合作,将故事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
4、指导编排的程序
编排课本剧要抓好以下几个环节:编写剧本(现成的语文)、物色演员、准备道具。这里,对演员的要求特别高,不但要演好语言、动作,还要演好表情,以表现内心的活动,而这一切只有在“剧本“(课文)中细细地体会。
现在我们就按题目的要求来编排课本剧,为了编排的方便,我们把戏分为三场,分别对课文第二、三、四段。
三、第一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其他角色该样演?
4、继续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进入角色。
四、第二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又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学生讨论,逐一明确。
3、其他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边读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五、第三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交流所画的句子,反复品味。
2、如果你演杰奎琳,怎么演?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奎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一家三口怀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敌人展开了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最终凭着他们勇敢与机智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六、指名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七、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讲清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注意把人物的心理活动补充进去。
燃 吹 点燃 端 夺 拿
点 熄 重新 走 回 上楼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11
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说说泊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理解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教学难点:
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具准备:光盘、图片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3 半截蜡烛
2、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为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3、教师质疑:课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请同学们带着问题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自由读课文。
2、通过朗读课文,大家解决了哪些疑问?
3、学生交流。
4、本文围绕“半截蜡烛”写了一件什么事?要求讲清时间、地点、人物和事情的大致情况。
三、再次读课文,重点学习字词。
1、明确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读准生字字音,读顺语句,读通全文;边读边用圈画出不理解的生字新词,并通过联系上下问或查字典解决。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
(2)检查词义掌握情况。
3、讨论主要内容。
4、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
第一段(1- 2):伯诺德夫人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
第二段(3 ):一名德国军官点燃了藏有情报的蜡烛,伯诺德夫人取出一盏油灯,吹灭了蜡烛,暂时避免了一场危机。
第三段(4-5):大儿子杰克想结搬柴生火之际拿走装有情报的半截蜡烛,但没有成功。
第四段(6-7):小女儿杰奎林在万分危急关头借口上漏税缴拿走装有情报的蜡烛,避免了一场危机。
5、指名分段朗读课文。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
2、用钢笔描红、临写。
3、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学习第一段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词语。
2、学生质疑:绝密、绝妙。
3、教师质疑:伯诺德夫人是怎样对待绝密情报的收藏工作的?为什么这样做?
4、绝密的情报要用绝妙的办法来收藏。伯诺德夫人想到了什么“绝妙的主意”妙在哪里?
5、出示句子:在你认为重要的句子下面画上着重号。
为了情报的安全,她想了很多办法,但始终放心不下。最后,她终于想到了一个绝妙的主意——把装有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中,然后把它插在一个烛台上。由于蜡烛摆在显眼的桌子上,反而骗过了前来搜查的德军。
指名朗读,说说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
二、理清故事情节,引入编排课本剧程序。
1、学生深入读课文,弄清故事情节。
2、指导学生用图画和文字表现故事情节。
3、指导编排课本剧。
三、第一场的编排。
1、默读课文,思考:这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应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
2、找出反映中心人物的动作、语言、心理活动的句子,圈出关键词语,反复朗读。
3、学生交流怎样表演。
4、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四、布置准备工作。
五、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
2、默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第2场戏的编排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场戏的中心人物是谁?该怎样演好这一角色?找出表示中心人物动作、语言、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2、如果让你来演杰克,你打算怎样演?
3、其它角色怎么演?
4、继续读课文,圈出关键词语,一边读一边体会伯诺德夫人此时的心情。
5、齐读第三段课文。
二、第三场戏的指导。
1、默读课文,思考:这一常戏的中心人物是谁?怎样来演?找出表示中心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的句子,从中体会人物的心理活动。
学生交流体会。
3、理解“娇声”:甜美可爱的童声。
提问:杰桂琳为什么“娇声地”对司令官说话?
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4、学生练习杰奎琳的内心独白。
5、分角色朗读第四段。
6、教师小结。
三、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四、指名学生表演课本剧,同学评议。
五、作业。
回家给父母讲讲《半截蜡烛》的故事。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12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2、体验当时紧张的局面,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课文的训练,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与敌人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6课:(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谁能说说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要求:说的时候尽量用上“绝密”“绝妙”这两个词语。
2、交流:(1)这半截蜡烛藏有装着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这是伯诺德夫人想出的一个绝妙主意。(2)伯诺德夫人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她将装有绝密情报的小金属管藏在了半截蜡烛里。
师:将绝密情报通过小金属管放进蜡烛里,插在一个烛台上,放在显眼的桌子上,多么绝妙的办法。因为最危险的地方有时也是最安全的。伯诺德夫人真是聪明过人。那么,这个绝妙的主意就绝对保险、万无一失吗?(不是)快速浏览课文,看看它存在着什么隐患,画出有关句子(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教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暴露,情报站就会遭到破坏,同时也意味着一家三口生命的结束。”)
3、导入:是的,只要蜡烛被点燃,只要燃烧到金属管处(引读:就会自动熄灭,秘密就会……生命的结束)这情报也许是自己部队的作战计划,也许是敌人的又一个阴谋行动。现在,蜡烛已经被敌人点燃!这只是半截蜡烛,很快就会燃烧到金属管处。为了保住秘密,保住情报站,保住一家三口的生命,于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便围绕着这半截蜡烛打响了。
二、学习课文,感悟理解。
(一)感知内容
1、让我们走进课文,关注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命运。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3-7小节,思考:伯诺德一家三口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1)当时,伯纳德夫人 ,结果 。
(2)当时,大儿子杰克 , 结果 。
(3)当时,小女儿杰奎琳 ,结果 。
2、交流思考题。
(二)研析情节
1、在保护半截蜡烛、与德军周旋的过程中,伯诺德夫人一家都有着不同的表现。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一家之主伯诺德夫人的表现吧。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第3自然段,画出描写伯诺德夫人语言、动作以及心理描写的句子,好好加以体会。
2、集体交流:
伯诺德夫人有什么品质?(机智、临危不惧等)你从哪些方面感受到的?
◆语言:
师:请同学们各自轻声读读伯诺德夫人的话(“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想想应该强调什么字眼。(学生各自试读)
生1:(将“亮”字重读)我觉得应该突出“亮”字,因为只有强调油灯比蜡烛亮,才有可能巧妙地把蜡烛换下来。
生2:(将“灯”字重读)我觉得应该强调“灯”,因为只有突出了“灯”,才能吹熄蜡烛。
生3:(将“瞧”字重读)强调“瞧”字是为了吸引德国军官的注意。
生4:(将“先生”重读)我觉得也可以强调“先生”,这样做可以不使德国军官起疑心,似乎有礼貌的样子。
师:同学们的朗读处理都很有意思,都有各自的理由。不过,尽管咱们的处理方式不同,但有一点其实是相同的,想想是什么。
生:目的是相同的,都是为了不引起德军的怀疑,保住那半截蜡烛。
生:都是为了避免敌人的怀疑,巧妙地熄灭蜡烛。
师:说得对。只要我们的朗读处理都是围绕这一点的,那么就都是允许的。下面,请你们想着这个目标,按照自己的处理方式各自朗读这句话。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
◆心理活动: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看到少校点燃蜡烛时,心想:)
(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生命的结束。怎么办呢?不行,我得赶快想个好办法!)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是巧妙地化解了危机,真是了不起。同学们,危机是真的过去了吗?(相机理解“似乎”:危机的过去只是暂时的。因为(引读:轻松的心情没有持续多久,那位中尉又把冒着青烟的烛芯重新点燃)形势再一次变得严峻起来。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蜡烛越来越短。真令人担心哪!面对险情,大儿子杰克和小女儿杰奎琳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根据学习提示,自学下面的课文:
(1)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词句,写下自己的感受。
(2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3通过朗读表现人物的品质。
4、小组交流。
5、集中交流。
交流杰克。
◆语言:(“天真冷。”)指导朗读。平淡的语气,但让人觉得很有这个必要。
◆动作:慢慢站、端、(“疾步”还是“不急不慢”)走去、从容(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为什么能这么从容?提示母亲的教育影响)、生火、坐待读句子。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站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生命的结束)
过渡:
杰克仍然没有保住蜡烛,情况已经到了万分危急的关头。
出示: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子里最可怕的东西。
自由读句子,你从这句话中读出了什么?(情况紧急、危险、千钧一发等)伯诺德夫人一家的心都被揪紧了。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眼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这里的“似乎”可以去掉吗?为什么?此时真是“生命悬于一烛”(“似乎”表现了伯诺德夫人当时的紧张心情)
练习朗读。怎样读出这种紧张的心情和气氛呢?
在这迫在眉睫、十万火急的时刻,伯诺德夫人的小女儿——只有10岁杰奎琳心想:(出示:万一蜡烛燃烧到金属管处……生命的结束)于是,她勇敢地站了起来。她是怎么做的?
(提示:可以抓住“娇声”、“司令官先生”、“可以拿一盏灯上楼睡觉吗?”这些词语和句子去想一想,你就会找到答案了。)(恭维的话很多人都会感到很受用,又是这么一个可爱礼貌的小姑娘提出合情合理的一点不过份的小要求,让人实在无法拒绝,从而巧妙地化解了危机,可以感受到她的聪明、机智、善于观察)
三、升华中心,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绝密情报终于没有暴露,情报站没有遭到破坏,他们一家也得救了。同学们,是谁保住了秘密,保住了情报站,挽救了一家人?(请同学们快速浏览全文后回答)
生:(脱口而出)是小女儿杰奎琳。
师:有不同的观点吗?
(学生开始沉思)
生:我认为杰克也有功劳。
生:还有母亲呢。
师:现在出现了两种意见,一种意见认为是杰奎琳,还有一种意见认为杰克、母亲也功不可没。同学们,要说服对方,就必须占有充分的根据。能从课文中找出根据吗?
生1:我认为最后的成功应该是全家人的贡献。你想,儿子杰克在当时的情形下,如果不是那样“从容”,不就会引起敌人的怀疑吗?
生2:还有妈妈呢。她也是表现得那样镇定,一开始是“轻轻”把蜡烛吹灭。
生3:还有,一开始妈妈从厨房取出了一盏油灯,这样,后面小女儿杰奎琳才有可能取走蜡烛。
生4:我觉得还有一点不可忽视。课文最后说小女儿正当“踏上最后一级台阶时,蜡烛熄灭了”,多危险呀!那么是谁赢得了这一点时间呢?是妈妈。她在一开始就试图用油灯替换蜡烛,轻轻吹熄了蜡烛。
师:大家前后联系起来思考,非常好。我觉得我们还可以想得更远一点。
生:两个孩子都还小,在敌人面前为什么能这样镇静呢?我想,那是在母亲长期的影响形成的。伯诺德夫人应该知道传递秘密情报这项工作很有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她还让自己的孩子也参加了这项危险的工作,可以看出她不但热爱自己的祖国,不怕牺牲,还要求自己的孩子和她一样,这一点很了不起。
生:再说,把情报藏在蜡烛里这个绝妙的主意本来就是母亲想出来的。
师:同学们都说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如果没有最后杰奎琳的灵活应变,后果不还是不堪设想吗?能不能有一个恰当的说法,既提到全家人,又突出杰奎琳。
生:全家人都为保住情报站做出了贡献,小女儿杰奎琳起了关键作用。
生:情报站的保住是全家人齐心协力的结果,小女儿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学写颁奖词:
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一个普通的法国家庭,怀着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他们的屋子里,一家三口经历了一场没有硝烟而又紧张激烈的战斗,最终凭借他们的机智勇敢取得了胜利。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家庭。(板书:机智勇敢、热爱祖国)二战结束以后,为了表彰伯诺德夫人一家,法国政府决定为他们一家三口每人颁发一枚自由荣誉勋章。在颁发勋章时,要宣读颁奖词,你觉得颁奖词上会怎么写呢?(学生练习写颁奖词)
集体交流。
3、升华中心:其实,在那个年代有许多像伯诺德夫人那样的家庭,有许多像杰克、杰奎琳那样的孩子怀着一颗赤诚的爱国之心,在和敌人斗智斗勇,甚至不惜失去自己的生命。正是有了他们,才有了我们今天的美好生活。
(出示:爱国名言:热爱祖国,这是一种最纯洁、最敏锐、最高尚、最强烈、最温柔、最有情、最温存、最严酷的感情。一个真正热爱祖国的人,在各个方面都是一个真正的人。 —— 苏霍姆林斯基)
齐读名言。
你还知道哪些爱国名言或诗句?交流。
国耻未雪,何由成名?
英勇非无泪,不洒敌人前。男儿七尺躯,愿为祖国捐。
惟有民魂是值得宝贵的,惟有他发扬起来,中国才有真进步。
祖国如有难,汝应作前锋。
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伯诺德夫人一家,记住这个惊险而又令人感动的故事。齐读课题。
四、课后作业:
1、想象练习:当德国军官走后,母子三人也许会有一段精彩的对话,尝试写一写。(提示:可学习课文中人物不同提示语的对话方法,可根据课文中人物的不同提示语的说话形式,将母子三人怎么说的?怎么做的?具体生动地描写。)
听着德国军官的脚步渐渐远去的声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2、将课文改成课本剧,和同学排一排,演一演。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13
时间: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人物:伯诺德夫人、大儿子杰克、小女儿杰奎琳、德国军官三人、德国秘密警察五人
第一幕
【幕启。伯诺德夫人家。一张桌子,四把椅子,桌上放着烛台。伯诺德夫人坐在桌前,儿女依偎在她身旁。伯诺德夫人出神地看着手中的纸条,沉思着,摇了摇头。】
杰奎琳:妈妈,你拿的是什么呀?
伯诺德夫人:(摸着她的头)这是你伯克大叔送来的情报,(眼看前方)过几天,游击队的叔叔会来取走。我在想应该把它放在哪里,才能躲过德军的搜索。
杰克:(大嚷)妈妈,我们来帮你想吧!
杰奎琳:(摸摸头)我们把它藏在大衣柜里!
杰克:(摆手)不行、不行?那里不安全。噢,妈妈!我们把它藏在柴房里吧!
杰奎琳:不行,你忘了,上次他们就搜查过那里!
杰克:(皱眉头)那,放在哪里呢?
伯诺德夫人:(面带笑容)孩子们,不要着急,我们一定会想出办法的。杰克,天黑了,你把蜡烛点燃吧!
【杰克点燃蜡烛,伯诺德夫人看到蜡烛,眼前一亮。】
伯诺德夫人:(高兴地)我们把情报藏在蜡烛里吧!
杰奎琳:(疑惑地)但是,蜡烛放在这里行吗?
伯诺德夫人:最危险的地方往往是最安全的。来我们一起动手吧。
【母子三人一起动手将情报的金属管藏在半截蜡烛里,并把烛台放在桌子上。】
杰克:妈妈,我希望游击队的叔叔明天就来取情报。
伯诺德夫人:(拍拍杰克的头)放心吧,孩子,明天会来的。
【门外响起拍门声。杰克开门,闯进五个德国秘密警察,大声叫嚷着。】
警察甲:夫人,我们怀疑你这里藏有情报,奉命搜查,你们三人不许动,请你们合作!
警察甲:(恶狠狠地)夫人,我奉劝你们,如果你们谁要敢跟游击队勾结,小心你们的性命!
【德军下。杰克关门,向外啐了一口】
杰克:狗强盗,早晚让游击队的叔叔把你们都打死!
杰奎琳:(激动、高兴地)他们没有发现情报,我们成功了!
【三人互相拥抱,坐在一起庆祝成功。幕落。】
第二幕
【幕启:第二天傍晚。伯诺德夫人在收拾家务,杰克在做功课,杰奎琳玩着洋娃娃。外面响起敲门声。杰奎琳去开门,进来三个德国军官。杰奎琳跑回伯诺德夫人身后,恐惧地看着他们。】
伯诺德夫人:长官,有什么事吗?
中尉甲:我们走累了,到你们这儿坐会儿。去,给长官们倒点水来。
【杰克、杰奎琳看看妈妈,伯诺德夫人点点头,杰克走过去倒水。三人坐下后,少校从口袋里掏出一张揉皱了的纸吃力地阅读起来。】
中尉乙:(拿起蜡烛点了,放在少校面前)长官,这样能看清楚了吧!
少校:(点点头)嗯,好多了。
【三人一起谈论战局】
【伯诺德夫人一家三口,焦急地注视着蜡烛。蜡烛越来越短。】伯诺德夫人:(急忙从厨房取出一盏油灯 放在桌上)(少校抬头看了她一眼)瞧,先生们,这盏灯亮些!
【轻轻地吹灭蜡烛。】
中尉乙:(环顾房间四周)晚上这么黑,多点支小蜡烛也好嘛。(重新点燃蜡烛。)
杰克:(慢慢走到桌前)先生们,天真冷!我去到柴房搬些柴来生个火吧。
【拿起烛台朝门口走。】
中尉甲:(快步上前,厉声喝道)站住,小兔崽子,你不用蜡烛就不行吗?(伸手夺过蜡烛,许在桌上)
【杰克看也一眼中尉,下,搬来柴禾,坐下生火。】
(话外音)烛焰摇曳,发出微弱的光。此时此刻,它仿佛成了屋里电子对最可怕的东西。伯诺德夫人的心提到了嗓子儿上,她似乎感到德军那几双恶狼般的眼睛正盯在越来越短的蜡烛上。
杰奎琳:(抱着洋娃娃走到少校前,娇声地)司令官先生,天晚了,楼上黑,我可以拿盏灯上楼睡觉吗?
少校:(瞧了瞧她,一把拉到身边)当然可以。我家也有一个像你这样年纪的小女儿。把蜡烛熄灭了。
少校:(站起身)时间差不多了,我们走吧。
【三人站起向门外走去。】
伯诺德夫人:(关上门,长吁一口气)多亏了杰奎琳!走,咱们去看看她!
杰克:(边走边说)妈妈,明天游击队的叔叔会来吗?
伯诺德夫人:放心吧,会来的。
【两人走向楼梯。】
(话外音)第二天,游击队员取走了情报,根据情报歼灭了第厄普市的德军,解放了这座城市。杰克的父亲也回到了他们身边,一家人又一起为祖国的解放而英勇战斗着。
【幕落】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1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 )
23、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旁白。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主角演得怎样?(激趣: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 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其它同学演得好吗?(激励:甘当绿叶,演好配角从而反衬出主角的机智、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怎么没人表扬我呀?说明(老师读得旁白和分角色朗读时的旁白一样吗?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15
师: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半截蜡烛仍点燃着。下面故事的中心人物是谁?"
生:是大儿子杰克。
师:怎样演好这一角色呢?
生:演好杰克的动作、语言。
生:还要演出他的神情。
师:你们说得真好,知道怎样演戏了。谁来演一演?
(一生慢慢地站起来,露出紧张的样子,快速伸手端起蜡台,大步朝门口走去。)
师:有什么感受?
生:有的动作和神情演得不像。
生:他很紧张、,谎,忙,一下子让敌人看出了破绽。
生:他的神情引起敌人的怀疑。敌人会想,这个小男孩为什么紧张,抢了蜡烛就走,这蜡烛里难道有什么间题?
师:同学们,可见这时把杰克的神情演好,很重要。杰克是怎样的神情呢?
生:从容。
生:镇定。
生:尽管内心紧张,但不露声色。
师:谁再来演一下?
(一生上台演,把"杰克"的"从容"、"镇定"的神情表现出来。)
师:这位"杰克"如何?
生:没有露出破绽,不会引起敌人的怀疑。
师:同学们;杰克能有这么镇定自若的神情、动作、语言,你们能知道他沽起来前,心里想了些什么,
生:过不了多久,蜡烛就会烧到金属管的!妈妈已经做了努力,可是没有成功。我该怎么办,总不能坐着等……有了!
生,可恶的法西斯,又把蜡烛抢定7!怎么办?跟他们吵m·吗?不行!妈妈说过;越是危急的关头越耍镇定,不能慌。我要装着没事一样,把蜡烛拿走。
《半截蜡烛》教学后记 篇16
佚名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
3、能课文分段,归纳段意。能在理解课文内容基础上,说班次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4、通过朗读课文,感受伯诺德夫人母子三人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敏,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认真朗读,通过对伯诺德一家人从容镇静的动作、神情、语言、心理描写去体会一家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主要板书计划:
送情报 ( )
23、半截蜡烛 夫人快乐( ) (机智、勇敢)
儿子搬走( ) 爱国主义
为儿端走(成功)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表演课本剧朗读课文抄词
课外:练习册中P58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一、揭题:
1、板书课题:半截蜡烛
2、齐读课题,学生质疑:课文为什么用“半截蜡烛”作题目?这“半截蜡烛”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围绕“半截蜡烛”定了什么内容?……
3、请同学们围绕问题自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自由轻易朗读课文。
2、小组朗读检查,读通课文,解疑。
3、课堂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
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提示如下(顺便理清脉络)
课文先写……接着写……
然后写……最后……
4、再读课文,检查字词:
音:蜡烛许诺遭到盯住琳琅满目楼梯摇曳强盗秘密厄运
虽然绝妙微弱绝密镇定
义:厄运:厄,困苦,灾难。困苦的遭遇。
厉声:声音严厉
从容:不慌不忙
摇曳:摇荡
镇定:遇到紧急的情况不慌乱。
三、指导分段朗读。
四、课堂练习
1、抄写词语
2、朗读、思考课后练习4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神情、心理活动等的读读、悟悟,感受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与敌人作斗争时的机智、勇敢,学习他们热爱祖国的精神。
2、通过合作的形式,把故事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能力,深化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半截蜡烛》这篇课文。谁能根据屏幕提示说说伯诺德夫人一家在危急关头是怎样与德军周旋的?
当_____时,伯诺德夫人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大儿子杰克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当_____时,小女儿杰奎琳_____(怎么做)_____(结果怎样)
2、那么,伯诺德夫人一家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二、引入新课。
交代:这节课老师将和大家一起通过合作、探究把这个一波三折的故事分三场编成课本剧演一演好吗?
三、学习第一场戏。
1、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第一场戏(第三自然段),思考:你准备通过伯诺德夫人的哪些动作(。)、神态(~~~)、语言(——)及心理活动(……)来演出她的勇敢、机智。把重点词句用相应的符号圈画出来。
2、交流。
◆动作:(急忙)取、(轻轻)吹。
请一位同学做一个吹的动作。再做轻轻吹的动作。
重点提示:为什么要轻轻吹?大家一起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词?(亮)为什么?
要读得不引起德军的怀疑?指导朗读。
◆心理活动:个别读,从中体会到什么?
圈画重点词。引读。
假如你就是伯诺德夫人,你能把这段心理活动以你自己的口吻表达出来吗?。
指导这是你的心理独白,你这么大声说出来,不引起敌人的怀疑才怪呢。谁再来做一回伯诺德夫人。
3、小结。
尽管情况危急,伯诺德夫人内心十分焦虑,但她还能表现得这么从容、机智,真是了不起。如果让你演伯诺德夫人,你能通过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把伯诺德夫人机智、勇敢的形象表演出来吗?
4、除了伯诺德夫人,这场戏中还需要哪些角色?(三个德国军官。)演出他们怎样的特点?文中提示我们演好哪个动作?(闯)除了动作,你还能联系第一二节的内容想象一下他们进来会说些什么吗?
5、杰克、杰奎琳什么特点?
旁白。给老师一个机会好吗?
6、布置任务。为了确保演员发挥最好水平,给一点合作的时间,下面的同学以小组为单位,商量一下如何把文中提示我们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表演出来。
7、演员表演,观众注意看他们的动作,仔细听他们的语言,还要观察什么呢,自己动脑看吧。
简评:主角演得怎样?(激趣:假如我是当时的总统戴高乐,我一定会为你有这样的好公民而骄傲, 奖你一枚荣誉勋章。)
其它同学演得好吗?(激励:甘当绿叶,演好配角从而反衬出主角的机智、勇敢这种精神值得敬佩。)
怎么没人表扬我呀?说明(老师读得旁白和分角色朗读时的旁白一样吗?
是的,在课本剧中,有些描写人物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的内容完全可以由演员发挥自己的想象去演出来。旁白不必把所有的提示语都念出来。)
四、学习第二、第三场戏。
1、小结布置:刚才,我们通过共同合作、探究,非常成功地完成了第一场戏的演出。能采用刚才的方法自己合作完成后二场戏的演出吗?第二场戏的主角是——?第三场戏的主角是——?组长起立,代表小组选择其中一场戏。
2、同法默读一出戏,思考:你准备从人物的哪些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来演好机智、勇敢的杰克或杰奎琳?圈画关键词句。
3、交流杰克。
◆动作:(慢慢站、端、从容搬回、生火、坐待)重点提示:在什么情况下表现得这么从容的?读句。
◆语言:关键读好哪个地方?(真冷)指导朗读。
◆其它角色又要演好哪些表现呢?分角色朗读,边读边想该抓住哪些方面演出其它角色的特点。
4、交流杰奎琳。杰奎琳的机智、勇敢你认为关键是演好哪个地方。
◆重点提示:娇声。理解。(博得敌人的好感,这样一来,当她提出要求时才不会糟拒绝)
◆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在长期的对敌斗争中,小小年纪便懂事了,和妈妈哥哥一样机智、勇敢)
◆谁能当回杰奎琳,用娇声对德军说这句话。
◆联系当时情况的危急,联系她说的话,谁能猜出杰奎琳此时一定在想些什么?再读她说的话。
◆还有哪个地方表演时也该注意的?(镇定、道晚安)给你个机会,找一个你最信得过的朋友跟你合作读军官的话,其它同学一起读旁白。同学们继续想象一下怎样把杰奎琳的机智、勇敢给表演出来。
5、小结。
通过刚才的探讨,大家有信心把这二场戏演好吗?注意演员关键要演出文中提示的人物动作、语言、神情,有本领的还可增加一些你认为更能突出主角机智、勇敢的表现或心理活动。
旁白注意不要喧兵夺主。小组合作开始排练。
6、挑选两组表演。下面同学作评委,评出最佳主角奖和最佳配角奖。
7、简评。
◆结合评最佳主角奖。抓住动作、语言、神情、心理活动再次感受主角的机智、勇敢。
◆结合简评配角奖。感谢你们的演出,让我们看到了一群凶残的但又尚有些人性的德国鬼子。也更加让我们感受到了伯诺德一家的机智、勇敢。
◆结合品品文末句子。望着这盏在最后一级楼梯熄灭的蜡烛,你想说什么?引读两次描写情况危急的句子。(出示)
五、总结。
在这么危急的情况下,伯诺德夫人一家以国家利益为重。靠自己的机智、勇敢终于成功地保住了蜡烛中的机密,多么爱国的一家人啊!
六、总结延伸。
今天,我们通过合作、探究学会了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情及心理活动把课文编成简单的课本剧读读演演。其实,在第二次世界期间,发生过无数像这样感人的故事。同学们可回去拿些资料,并把今天的方法试着把他们编成课本剧来读读演演,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