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教案(推荐12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1
(2003-05-24 15:35:14)
教学目标:
1.掌握7个字的音、形、义:鄚 桓 腠 应 悦 熨 焐;掌握三个通假字:还同旋 汤同烫 齐同剂;掌握9个词:寡人 腠理 汤烫 肌肤 针石 肠胃 火齐 骨髓 司命。
2.了解作者韩非。
3.朗读课文,复述课文,做课后习题,翻译课文,背诵课文。
4.要懂得人应该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定向
同学们升中学以来学习第二篇文言文。请大家想一想,学《扁鹊见蔡桓公》这篇文章,应做哪几件实实在在的事情呢?
教师边启发同学们谈自己的看法,边整理,边板书学习重点:
1.7个字,9个词,3个通假字。
2.作者
3.朗读、复述、翻译、背诵课文、做课后习题。
4.理解 道理
(二)自学
1.找一位中等水平学生在黑板上写。其他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先看7个生字:鄚、桓、腠、应、悦、熨、焐的字形和字义,看一分钟后,听写并注音。
2.检查预习效果,解词:寡人,腠理,汤烫;肌肤,针石;肠胃,火齐;骨髓,司命。同学们先七嘴八舌地解释一遍,然后男女同学各推选一位代表,口头解释这9个词。
3.全班同学都用练习本听写并填空:《扁鹊见蔡桓公》选自《 》作者 是 末年 国的公子,是 时代重要的 家。
4.同学们七嘴八舌地读课文。
5.找一位朗读好的同学读课文。
6.男同学齐读课文。
7.女同学齐读课文。
8.找一位中等水平学生复述课文,其余同学补充。
(三)讨论
1.找出课文中的三个通假字。
2.讨论课后练习题。
第一题:
引导学生用课文中的语句回答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文言语感,从整体把握句意、文意,即使有些词语不懂,也不影响内容的大致理解。
1.扁鹊: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2.君有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3.望桓侯而还走。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这些话用现代汉语该这样说:您的病已经到了皮肤的纹理,如不治,将会加重。桓公说:医生总喜欢给没大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当作自己的功劳。您的病已经到了肌肉里,还不治,将会更严重。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重上加重的。
第二题:
设计这道题是为了引导学生理清叙事层次,从而更深入理解文章内容。
第一层
开头……桓侯又不悦。
第二层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
第三层
居五日……至结尾。
第三题:
复述是检查学生是否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好形式,本题要求复述“故事”,重点是把叙事脉络复述清楚。在复述基础上概括本文阐明的哲理。
因前面自学时已复述过,倘学生复述较好,研究此题时可不再复述,倘复述脉络不清晰,则应再找同学复述。
本文阐明的哲理: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讳疾忌医,害处极大,一定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第四题:
这道题强调的首先是正确理解句子含义,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理解重要词语含义,要防止死记硬背词语注释的倾向。
1.扁鹊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阵子。有间:有一会儿工夫。
2.过了十天,扁鹊又一次见(蔡桓公)。居:经过,过了。复:又,再一次。
3.“您的病(已经)在肌肉里,不治将会更加严重。”桓侯不理睬(他)。益:更加。应:理睬。
4.(病)在肠胃,火剂的药力能达到。齐:剂。
5.现在(病)在骨髓,我因此不再问了,是以:因此。
6.桓侯全身疼痛,派人找扁鹊。索:寻找。
(四)答疑
找学生翻译全文,遇到疑难问题,教师给予解答。
也可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翻译,教师到学生座位上,解答个别学生提出的问题。倘发现普遍性难点,则提醒全班同学注意。译文如下:
扁鹊进见蔡桓公,站着(看了)一阵子,说道:“您的皮肤纹理间有点小病,不医治恐怕要加重,”桓公说:“我没有病”。扁鹊离开后,桓侯(对左右的人)说:“医生总喜欢给没有病的人治病,把(治好病)作为(自己的)功劳!”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肌肉里,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过了十天,扁鹊又进见,他(对桓侯)说:“您的病已到了肠胃,再不医治,会更加严重的。”桓侯还是不理睬。扁鹊(只好)走了,桓侯又很不高兴,(又)过了十天,扁鹊(再进见时)远远看了一眼,转身就跑。桓侯特意派人去问他(为什么跑),扁鹊说:“皮肤纹理间的病,用热水焐,用药热敷,可以治好;肌肉里的病,可以用针灸治好;肠胃的病,可以用火剂汤治好;骨髓里的病,那是司命神的事情了,(医生)是没有办法的。桓侯的病现在已到了骨髓,所以我不再过问了。”过了五天,桓侯浑身剧痛,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桓侯就死了。
倘学生学习文言文困难大,学习进度慢,这篇课文也可安排两课时,如果那样,学生翻译课文的任务就安排在第二课时来完成。
(五)自测
1.搞一次一分钟记忆力比赛,用一分钟时间,全神贯注地背课文,看谁背得多。一分钟后,全班同学齐背。一般说来,一分钟全班能背到课文的中间部分。
再来背一分钟,看能不能背下全文。一旦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赛气氛,会有将近半数的同学两分钟内背下全文。(因为已有了前面的朗读、复述、翻译做基础)
2.写出本文的三个通假字,解释“汤熨、针石、火齐、司命、还走”五个词。
3.听写并填空:本文选自 作者 是 代重要的 家。
(六)自结
语文科代表总结本节课学习步骤,学生或教师补充。找一位先进同学和一位后进同学分别谈本文阐明了什么哲理,对自己有什么启示。
布置作业
1.课上没译完的同学课后在练习本上译完。
2.课后练习题尚未掌握的再做一遍,巩固背诵。
3.倘上述任务已在课上完成,则可预习《诗词五首》。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2
第一课时教案
扁鹊教学目的
扁鹊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扁鹊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扁鹊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扁鹊重点难点
扁鹊1.重点:目标3
扁鹊2.难点:目标2
扁鹊课前预习:
扁鹊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扁鹊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扁鹊教学过程
扁鹊一、课前分钟演讲
扁鹊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扁鹊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是嫉妒,猜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扁鹊三、作者简介:
扁鹊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 ,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扁鹊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扁鹊1.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
扁鹊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
扁鹊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
扁鹊五、串译课文。
扁鹊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扁鹊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扁鹊3.抽几对学生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评价。
扁鹊4.教师做小结。
扁鹊投影提示:几个词的古今义差别:
扁鹊(1)同义有别
扁鹊疾:小病 病:大病
扁鹊(2)古今异义
扁鹊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复 古义:再一次 今义:重复
扁鹊益 古义:更加 今义:有好处 索 古义:寻找 今义:绳索
扁鹊5.学生自由作评: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
扁鹊引导理解讳忌疾的害处。
扁鹊六 、布置作业:
扁鹊A:课后练习二三
扁鹊B:默写本文。
扁鹊扁鹊扁鹊扁鹊扁鹊扁鹊扁鹊扁第二课时教案
扁鹊教学目的
扁鹊1.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扁鹊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扁鹊3.练笔。
扁鹊重点难点
扁鹊1.重点:目标1 2。
扁鹊2.难点:目标2
扁鹊教学过程
扁鹊一、课前分钟演讲
扁鹊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扁鹊请一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另一优生表演,以激起兴趣。
扁鹊三、学习新课。
扁鹊1.学生朗读课文。
扁鹊2.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
扁鹊学习方法: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抽查二位学生
扁鹊归纳:按时间顺序。
扁鹊3.提问: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扁鹊独立思考,抽查回答:
扁鹊(l)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将恐深。
扁鹊(2)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扁鹊(3)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扁鹊(4)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扁鹊4.提问: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他的讳疾忌医?
扁鹊讨论并归纳:
扁鹊(l)“寡人无疾”表现蔡桓公固执、自信。
扁鹊(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表现对医生猜忌、反感。
扁鹊(3)不应“又不悦”说明对医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扁鹊5.提问:蔡桓公讳疾忌医的结果是什么?
扁鹊讨论并归纳:桓侯遂死。
扁鹊提问: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扁鹊讨论并归纳: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扁鹊6.请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扁鹊三、小结
扁鹊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
扁鹊四、练笔
扁鹊根据课文的中心,自己写一篇体会,谈谈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
扁鹊抽几分班上交流。
扁鹊五、板书
扁鹊扁鹊见蔡桓公疾在腠理寡人无疾
扁鹊居十日,扁鹊复见病在肌肤不应,又不悦
扁鹊居十日,扁鹊复见病在肠胃不应,又不悦
扁鹊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今在骨髓故使人问之
扁鹊居五日,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使人索扁鹊
扁鹊六、作业
扁鹊A类 1.课后练习第一、四题。 2.预习《狼》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3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字词
(l)辨形注音 蔡桓公 腠理 骨髓 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
汤(同“烫”)熨 还(同“旋”)走 火齐(同“剂”)
2.了解结构基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叙事简练、刻画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叙事所蕴涵的立意美。
二.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是用文言写的。可以先通过朗读全文,培养自己的文言语感,了解放事的梗概,从整体上把握句意、文意。然后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含义,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语,如文中出现的“有间”“居”“复”“益”“应”“索”“是以”“请”“齐”“汤”“还”等词,进而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
2.在大体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仔细阅读全文,深入钻研课文。想想故事的线索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扁鹊和蔡桓公的几次见面的,共分几个层次,阐明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
3.教学本文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会句意,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点背诵的方法,如按叙事的线索记住内容等,让学生熟练背诵,正确默写。
4.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教学中要防止另生枝节,如分析扁鹊医术高明之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作为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是学习难点。
针对重点、难点拟采用诵读法来解决,做法如下:
(1)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结合课文注释大体理解文意。将疑问、生字作标记,查字典给生字注音。然后再朗读全文一遍。
(2)确保朗读时间。①简化教学内容,凡与诵读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和文章出处,作者生平等都用寥寥数语带过②注重领悟的作用,不搞“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3)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浅易文言文的兴趣。
(4)指导文言文的学法,在初一以指导正确划分句中停顿为主。
(5)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重点文言实词和成语“病人膏肓”“讳疾忌医”的词语卡片,课堂交流。
3.投影仪和作者作品介绍的胶片,以及补充资料。
教案示例
一.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
1.字词
(l)辨形注音 蔡桓公 腠理 骨髓 遂死
(2)辨析多音字
③能指出通假字的意义
汤(同“烫”)熨 还(同“旋”)走 火齐(同“剂”)
2.了解结构基本相同句式的表达作用。
3.了解本文以时间为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逐层深入进行记叙的特点以及简洁、传神的描写。
(二)能力训练点
继续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能够根据注释和工具书熟读文言文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并在此基础上复述课文。
(三)德育渗透点
以察桓公为鉴,凡事要防微杜渐,不要麻痹拖延,甚至讳疾忌医,以致不可救药,使学生认识到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可盲目自信,不要拒绝批评帮助。
(四)美育渗透点
本文叙事简练、刻画传神,要引导学生体会本文叙事所蕴涵的立意美。
二.学法引导
1.这则故事是用文言写的。可以先通过朗读全文,培养自己的文言语感,了解放事的梗概,从整体上把握句意、文意。然后对照注释,查字典、词典,弄懂生字、生词的含义,特别是课文中出现的与现代汉语用法不同的词语,如文中出现的“有间”“居”“复”“益”“应”“索”“是以”“请”“齐”“汤”“还”等词,进而弄懂每句话的意思及至全文的意思。
2.在大体了解文意的基础上,再仔细阅读全文,深入钻研课文。想想故事的线索是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扁鹊和蔡桓公的几次见面的,共分几个层次,阐明了什么哲理,对我们有什么启示,从而更深入地理解课文的内容,真正理解成语“讳疾忌医”的含义。
3.教学本文过程中务必让学生多读,在读中领会句意,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指点背诵的方法,如按叙事的线索记住内容等,让学生熟练背诵,正确默写。
4.本文写人叙事都是为了阐明道理,教学中要防止另生枝节,如分析扁鹊医术高明之类。
三.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
学习诵读文言文的方法,根据注释和工具书读懂课文,理清文章层次作为学习重点。体会本文叙事简洁、生动、准确的语言特点是学习难点。
针对重点、难点拟采用诵读法来解决,做法如下:
(1)布置学生做好课前预习,并结合课文注释大体理解文意。将疑问、生字作标记,查字典给生字注音。然后再朗读全文一遍。
(2)确保朗读时间。①简化教学内容,凡与诵读关系不密切的内容和文章出处,作者生平等都用寥寥数语带过②注重领悟的作用,不搞“句句落实”“字字落实”。
(3)采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激发学习浅易文言文的兴趣。
(4)指导文言文的学法,在初一以指导正确划分句中停顿为主。
(5)通过诵读,培养学生的语感,进而体会本文的语言特点。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具学具准备
1.课文朗读录音磁带及录音机。
2.学生制作重点文言实词和成语“病人膏肓”“讳疾忌医”的词语卡片,课堂交流。
3.投影仪和作者作品介绍的胶片,以及补充资料。
六.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1.课前作好预习,结合课文注释大体理解文章,将疑问、生字作标记,查字典给生字注音,并朗读课文。
2.课上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语感,领悟语言。
3.就课后练习一展开讨论,进而分析两个人物形象。
4.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课文,提倡创造性复述,可想像蔡桓公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看谁复述得传神。
5.进而练习背诵,争取当堂背过。
6.学生体会并总结写作特点(不求多,只要能说出一两点心得体会就好)
七.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
1.导语
同学们,当我们受到病毒的侵袭而害病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什么?(找医生看病)这是个妇孺皆知的道理,可是在韩非笔下的蔡桓公却有病不承认,不医治,最终怎么样了呢?(病死了)今天我们学习《扁鹊见蔡桓公》一文,就是写蔡桓公讳疾忌医,贻误了治疗时机,落得个身败名裂的下场的故事。
2.板书课题《扁鹊见察桓公》
3.解题
本课文书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是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重要的思想家。
“扁鹊”是什么人?(秦越人)为什么人们用上古名医扁鹊来称呼他?(医术高明)蔡桓公是什么人?(蔡国国君)“见”在这里是什么意思?(“会见”“拜见”的意思)
(-)明确目标
用幻灯打出或小黑板出示(略)
(二)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课文,请学生注意预习中划出的生字注音是否正确。
2.出示幻灯片或小黑板,给知识目标点中的多音字注音组词,给群形注音的字加拼音并辨别字形。
3.学生结合注释,默读一遍课文。然后结合练习三概括主要内容,并用一两句话概括课文阐明的哲理。
4.教师订正并小结。
本文通过蔡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1.诵读课文,了解课文所刻画的两个人物形象。
学生试读课文,要求出声读,教师指导,读文言文一定要正确划分句中停顿,才能确切了解句意。教师示例,辨析下面各句中的停顿是否划得正确,不正确的要改正过来。
君有疾/腠在理(√)
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不病/以为功)
扁鹊望桓侯而旋走(×)(望桓侯/而旋走)
臣/是以无请也(√)
在正确朗读的基础上,四人小组结合练习一展开讨论。
教师点拨,本文简洁、传神的描写,刻画了扁鹊和蔡桓公两个人物。“扁鹊”是个医术高明的医生,蔡桓公是个盲目自信、傲慢顽固、讳疾忌医的国君,故事围绕着“有疾”“无疾”这一尖锐的矛盾展开争论。
学生讨论
第1题 扁鹊第一次见蔡桓公,说了哪些话劝他应及时治疗?对扁鹊的忠告,桓公是怎样评价的?
(学生答后归纳)扁鹊,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教师小结,“立有间”,“立”动词,站立,“有间”,时间副词,有一会儿。“立有间”,说明扁鹊站着仔细地作了观察(中医称为“望诊”)之后,才下断言,“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的诊断是准确的,而并非信口开河,也为下文蔡桓公的自以为是、讳疾忌医、病情恶化、扁鹊拒医作了铺垫。而桓公的评论:“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则形象地刻画了讳疾忌医的无知和偏见,同时提醒学生注意现代汉语中“疾病”是一个词,而在古代汉语中“疾病’是两个词,其含义不同,小病为“疾”,大病为“病”。“以为功”是“以之为功”的省略。
第2题 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病情正日益严重?这些话用现代汉语该怎么说?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学生口译。
订正学生口译,指出这是扁鹊第二、三次见蔡桓公。“居十日”——待了十天,经历了十天。“复见”——再一次见。“益深”——更加严重,更加厉害。“不应”——不理睬。这两次会见,在短短20天内,蔡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腠理”到“肌肤”到“肠胃”。
第3题 “还走”该怎样解释?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还走”?(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还(xuán)走”,还,同“旋”,回转,掉转,走,古代汉语为“跑”义,不同于现代汉语的“走”。“扁鹊”望桓而“还走”,“望”是从远处看的意思,扁鹊从远处看了桓侯一眼,并不说话就赶紧转身跑了。第四次见蔡桓公,扁鹊为什么“还走”?这是情节中的一个转折点,在情节的发展上给读者造成了“悬念”,由此而引出桓公派人去问扁鹊,以及点出“还走”的原因。指出蔡桓公的病已在“骨髓”,“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扁鹊对蔡桓公的病已无力无法挽救了。扁鹊的“还走”,既给上文作了补充,又给下文蔡桓公的死,扁鹊的逃,埋下伏笔。
2.划分层次及综合概括层意,复述课文训练。
根据以上讨论以及以下提示,默读一遍课文,将文章划分为三个层次,并概括层意。
提示
①桓公不听扁鹊的忠告。
②扁鹊指出桓公的病已不可救药。
③桓公病死。
学生回答
第一层,开头……桓侯又不悦
第二层,居十日,扁鹊望桓候而还走……臣是以无请也
第三层,居五日……结尾
本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时间顺序)
学生根据“扁鹊见蔡桓公——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复见。——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居五日,桓侯遂死。”复述课文。注意,汤(同烫)、齐(同剂),复述提倡创造性,而不仅仅将古汉语翻译为现代汉语。可以加上扁鹊、蔡桓公两人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
3.复述后评论文章结尾,也是复述的升华。
教师提问,自“居五日”到结尾是文章的第三层次。前面四次见蔡桓公,扁鹊都是“居十日”,为什么这里却用“居五日”,日期骤然缩短意味着什么?其中“索”——“逃”,各表明了蔡桓公与扁鹊什么样的心清?
鼓励学生七嘴八舌评论、教师小结。日期骤然缩短,表明蔡桓公病情急剧恶化,扁鹊“望诊”判断准确,说明上文扁鹊而“还走”,实在是事出有因。而一“索”一“逃”,极简练准确地揭示了蔡桓公病重心急如焚和扁鹊无奈恐惧的心情,最后的“桓侯遂死”,是故事发展的必然结果,是桓公讳疾忌医的必然恶果。
4.学生试背课文,不要求全部能背诵,在于调动学生认真读课文的兴趣,并将以上分析融入练习背诵中,指导背诵课文。
(四)总结、扩展
在学生以浓厚的兴趣背诵课文后,过渡到主题思想的分析。
教师提问,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重,为什么短短30余天就出现无法医治,以至“遂死”的结果?用一个成语概括应是哪个成语?
学生回答成语“讳疾忌医”后,结合教学目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写作方法,本文按什么顺序,以什么线索,层层深入地记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本文在语言运用上有什么特点?
教师订正学生回答并总结。按时间的顺序,以蔡桓公病情的发展为线索来组织安排材料。写扁鹊四次拜见桓公,没有一个具体日期,作者动用了三个“居十日”,又用了一个“居五日”,简明清楚地交代了桓公由小疾到大病,由大病到病重,由病重到死亡的发展过程,层层相连,逐层深入,条理十分清楚,同时使故事情节发展的内在逻辑更加密切,增强了说服力。叙事简练、生动、准确,是本文语言运用方面的特点。本文主要写了扁鹊和桓公两个人物,写扁鹊用了“君有疾在腠理”“君之病在肌肤”“君有病在肠胃”“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等一些结构基本相同的句式,来说明他对桓公病情的精确判断和高明医术。同时,也写了扁鹊的动作,如“立有间”,说明他观察快而准,“望桓侯而还走”、“说明他已看到桓公的病“今在骨髓”,已无法挽救。写桓公的态度,用语也非常简练准确,开始用“寡人无疾”“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来说明他盲目自信和对医生的偏见;接着又以“不应”“不悦”的神情,进一步表现他的顽固不化。而扁鹊答桓公使者问,几句话言简意赅,哲理隽永,深刻地总结了医治疾病必须“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的道理。
(五)布置作业
1.背诵全文。
2.完成课后练习四。
(六)板书设计
(随堂统习)
一、给下列画线的字注音。
扁鹊( ) 腠理( ) 汤熨( ) 桓公( ) 骨髓( )
寡人( ) 火齐( ) 用热水焐( ) 立有间( ) 还走( )
二、解释下列画线的字词。
1.不治将恐深( ) 6.使人索扁鹊( )
2.不治将益深( ) 7.桓侯故使人问之( )
3.桓侯不应( ) 8.火齐之所及也( )
4.疾在腠理( ) 9.扁鹊复见( )
5.臣是以无请也( ) 10.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
三、找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通
2.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 通
3.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 通
4.望桓侯而还走 通
四、选择题。
1.“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一句的正确译文是( )
a.派人去搜索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
b.派人去搜索扁鹊,(扁鹊)已逃出秦国去了。
c.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到秦国去了。
d.派人去寻找扁鹊,(扁鹊)已逃出秦国去了。
2.下列划分停顿不正确的一句是
a.君有疾/在腠理 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扁鹊望桓候/而还走 d.臣/是以无请也
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选自《韩非子•喻老》,在《史记•扁鹊列传》中也有这个故事。
b.《韩非子》作者是春秋时期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我国古代重要的思想家。
c.这篇故事的内容带有动谕性,可以当做寓言来看。
d.现代汉语中“疾’和“病”是同义词,在古代有病情轻重之分,“病”比“疾”重。
五、用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扁鹊指出桓公有病后,桓公认为扁鹊是 。
此句话用现代白话文译成: 。
桓公派人去问扁鹊转身就跑的原因,扁鹊说的一番话是 。
〔参考答案〕
一.què còu tàng suǐ guǎ jì wù jiān xuán 二、1.厉害2.更加3.答应、理睬4.皮肤的纹理 5.问 6.寻找 7.特意 8.达到 9.再一次,又10.跑 三、l.说 悦 2.开 剂 3.汤 烫 4.还 旋 四、l.c 2.b 3.b五、略。
教案点评:
指导学生反复诵读,培养语感,领悟语言。就课后练习一展开讨论,进而分析两个人物形象。在理解的基础上复述课文,提倡创造性复述,可想像蔡桓公的动作、神态、心理活动等,看谁复述得传神。进而练习背诵,争取当堂背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4
第一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重点难点
1.重点:目标3
2.难点:目标2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是嫉妒,猜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1.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读)
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
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
五、串译课文。
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3.抽几对学生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做小结。
投影提示:几个词的古今义差别:
(1)同义有别
疾:小病病:大病
(2)古今异义
走古义:跑今义:行走复古义:再一次今义:重复
益古义:更加今义:有好处索古义:寻找今义:绳索
5.学生自由作评: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
引导理解讳忌疾的害处。
六、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二三
b:默写本文。
扁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的
1.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3.练笔。
重点难点
1.重点:目标12。
2.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课前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请一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另一优生表演,以激起兴趣。
三、学习新课。
1.学生朗读课文。
2.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
学习方法: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抽查二位学生
归纳:按时间顺序。
3.提问: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独立思考,抽查回答:
(l)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将恐深。
(2)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3)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4)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4.提问: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他的讳疾忌医?
讨论并归纳:
(l)“寡人无疾”表现蔡桓公固执、自信。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表现对医生猜忌、反感。
(3)不应“又不悦”说明对医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5.提问:蔡桓公讳疾忌医的结果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桓侯遂死。
提问: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6.请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三、小结
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
四、练笔
根据课文的中心,自己写一篇体会,谈谈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
抽几分班上交流。
五、板书
见蔡桓公疾在腠理寡人无疾
居十日,扁鹊复见病在肌肤不应,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病在肠胃不应,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今在骨髓故使人问之
居五日,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使人索扁鹊
六、作业
a类1.课后练习第一、四题。2.预习《狼》
1.开头两句写景,描会了哪些景物?有何特点?
明确:茅舍、小溪、青草,这些农村中司空见惯的小景,将它们组合成一个画面。显得格外清新优美,富于田园特色,
2.后六句写人,写了哪些人物的哪些活动?为什么这样构思?
明确:通过翁媪打趣闲淡,大儿锄草,中儿编织鸡笼.小儿卧剥莲蓬的简单情节,安排,寥寥几笔描画出一幅富于田园特色的生活景象,表现了农村和平安宁、自然朴素的生活,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小结:这首词在表现手法上,不事雕琢而纯用白描,写人物的活动富于变化,写白发翁媪,先闻其声:写大、中、小儿.后见其人。寥寥几笔,如实描摹,写出—家两老三少的活动,全词只摄取了一个很平常的生活画面,如同一幅素描,却写得生趣盎然。
五、学生朗读、背诵。
六、布置作业。
1.默写《相见欢》《观书有感》《清平乐》。
2.展开合理的想象,将《清平乐》扩写成300字的短文。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5
七年级下册第25课教学设计
扁鹊见蔡桓公
教材分析:
《扁鹊见蔡桓公》是一篇篇幅短小,内容浅显的寓言故事。通过叙述扁鹊为蔡桓公“四诊病”而蔡桓公却“四忌医”的情节,着重塑造了扁鹊这个古代神医的形象,在轻松的叙述中渗透了生活哲理。根据教材特点及单元教学目标,特制定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 掌握常用实词的读音和意义,积累文言词语。
2. 多角度发掘寓言文本的寓意,进行个性化解读。
3. 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背诵课文。
学生分析:
学生学习过《〈论语〉八则》、《寓言三则》等文言文,已具备了必要的文言文基础知识,掌握了基本的文言文分析方法,培养了翻译文言文的能力。此外,初一学生性格活跃,表现欲强,有很强的自主意识。如果仍然沿用传统的文言讲析方法,势必会磨灭他们学习的兴趣,无法收到教学实效。所以根据学生特点,我采取了“主体参与式”语文学习活动设计,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合作探究,去相互质疑,相互解惑。
设计理念:
1.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学”的观点。
2.《语文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拟采用“主体参与式”语文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开展4个活动——“我会说”;“我能读”;“我会译”;“我能析”。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学会熟练诵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读文本。第二课时进行3个活动——“我会演”;“我能背”;“我来写”。意在让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充分展示自我;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当堂成诵;锻炼想象与联想能力,续写与仿写的能力。
课前准备:
学生:查阅关于扁鹊、《韩非子》、蔡桓公的相关资料;准备《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
教师: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复印相关资料。
教学流程:
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
师: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教师板书:“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希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积极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相信大家一定行﹗
(以激励性语句作为开场白,容易激活兴奋点,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学习者情绪高涨之际,及时抛出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 活动一:“我会说”(时间:5分钟)
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
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
(此设计意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既锻炼了口头表达,又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
三、 活动二:“我能读”(时间:10分钟)
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
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
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
(“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悟。)
四、 活动三:“我会译”(时间:15分钟)
1.明确目标。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
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
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将、居、益、索”等的含义。)
4.开展集体评议,总结。
(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积累文言词语为重点。但假如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未必佳。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整体提高。)
五、 活动四:“我会析”(时间:20分钟)
1.教师发放学习资料(一)如下:
论题一:本文是如何记叙扁鹊和蔡桓公见面的情形?填写下表:
见面次数及时间
扁 鹊
蔡 桓 公
第一次
第二次(居十日)
第三次(居十日)
第四次(居五日)
结果(居五日)
论题二: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
论题三: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
论题四: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
2.小组合作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材料上。
3.各小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集体评议总结。
答案参考如下:论题一答案略。论题二: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不可救药。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迫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论题三: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论题三:启示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等等。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明确古人运用故事意在说理的写作目的,在对文章寓意的理解上,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
六、 活动五:“我会演”(20分钟)
1.小组分工合作,改编剧本,分配角色,进行排练。
2.即兴表演。各组推选代表分别扮演扁鹊、蔡桓公及旁白到讲台前表演。
3.集体评议,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予以表彰。
(课本剧从改编到排练,在到演出到评价,整个过程放手让学生组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体现了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改编剧本时可鼓励学生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创新。)
七、活动六:“我会背”(时间:10分钟)
1.准备:各小组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
2.各组开展背诵比赛。
3.集体评议,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小组予以表彰。
(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指点背诵方法,如可按照叙事层次来背,可抓住关键词语的变化来背等等。)
八、活动七:“我会写”(时间:15分钟,可适当延伸到课外)
1.印发学习材料(二),各小组组织阅读。
阅读材料《扁鹊见蔡桓公之网络版》:
2002年蔡桓公初学上网,甚喜网聊QQ,曰:“网上MM乃真佳丽也,远胜后宫诸妃。”2003年SARS来临,蔡桓公曰:“网聊真好,网上办公更好,不过那是臣子的事,我只管聊天,足不出宫,瘟疫远矣。”2004年雅典奥运会亚洲区预选赛前夕,蔡桓公网聊不忘加油蹴鞠,废寝忘食,朝政荒废。
时光飞逝,公已网聊两年,并已学发会手机短信约mm。某日。扁鹊拜见蔡桓公曰:“君有疾,不治将深!”公曰:“吾有病?你丫才有病!君不见吾牙口好,身体特棒,吃嘛嘛香?!”蔡桓公满脸不屑,心里很不痛快。 “此为表象,君之疾在于骨髓,实乃顽症,不治将恐深!”公曰:“你认为吾相信么?给吾个相信的理由?”“不信拉倒!”扁鹊掉头即走。
不日,扁鹊复见蔡桓公。扁鹊曰:“君有疾,不治将深!“蔡桓公不悦曰:“吾都说过N遍了,吾本无疾,你丫聒噪什么?是不是欠揍?”扁鹊曰:“那为何颈歪手颤?”公曰:“实乃偶然!昨夜着凉矣!”扁鹊:“错!看似偶然,实乃必然!你天天网聊,病已入肌肤!不治将深!”“你丫即便说的天花乱坠吾亦自岿然不动!嘿嘿,吾就不信,吾气死你!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蔡桓公洋洋得意道。扁鹊晕倒。
不几日,蔡桓公就要召见网上mm了,恰逢扁鹊复见蔡桓公。扁鹊曰:“君病已入肌肉,不治将深!”蔡桓公冷笑不答,扁鹊曰:“君病在结蒂组织,缺少血气和劳损过渡!”蔡桓公冷笑依然。
过几日,蔡桓公双肩肌肉微酸,扁鹊复见蔡桓公。远远见蔡桓公神采飞扬,眉飞色舞。扁鹊曰:“君病即入骨髓,不治将深!”蔡桓公不悦道:“做人要厚道,吾已在线约到mm,快上手了,你厮休泼冷水!”扁鹊叹曰:“此乃颈椎病前短暂的回光返照,有何狂喜?可怜呀!”蔡桓公大怒。令侍从将扁鹊乱棍击出。网上应招MM如愿入宫,不似今日之“恐龙”,确是貌似貂蝉,妩媚百态,公喜极曰:谁说网上无美女,遂册之为Q妃,宠爱有加。
数日后,扁鹊复见蔡桓公,蔡桓公正痛苦万分,豆大的汗珠如雨般落下,扭脖昂头,甩手不停。扁鹊立即转头就走,但在蔡桓公有气无力地叫喊中停了下来。
“吾真的有病,可能不久就要辞世,你能不能让吾死个明白?”扁鹊:“真想知道?”“愿闻其详!”公郑重道。“其实,最可悲的是人之有病却不察,自欺欺人沾沾自喜无疑于掩耳盗铃,惟有欺骗自己而已!首先你没有正视你有病的现实,其次,你没有充分估计电脑、电视及手机的危害,相反你疯狂消耗自己的体力,可悲之极!其实,你最根本的病灶在于现代文明,这样的新玩意和你的猎奇好色从一开始就决定了你的下场!……” 桓公大惊,顿觉全身有如蚁啮。曰“至此,该当如何?”
扁鹊曰:“随我到太医院来。” 检查、化验、中药、西药……几千两银子随手去矣。
居十日,桓公体痛未除,更觉心虚头痛矣,乃复见扁鹊。扁鹊曰:“君之病似在脏腑……” 检查、化验、中药、西药……几千两银子又去矣。
居十日,桓公又添肚病矣。桓侯乃复见。扁鹊曰:“君之病或在肌肤……” 检查、化验、中药、西药……几千两银子再去矣。
居十日,体痛如故,桓侯大惑,乃复见。扁鹊曰:“君之病在腠理,取正宗砭(Bian)石(箴石,针石也),俗称'扁鹊石',每日摩擦于痛处可矣。”公每日令Q妃以扁鹊石为朕摩颈烫手,公手不离扁鹊石,颈不离扁鹊石。居五十日,桓公病愈。
居十日,桓公悔死矣:“几两银子之"扁鹊石"(砭石),奈何费我万金?产于何地?鲁国!泗水?传令泗水候,普天之下,莫非王土,把“扁鹊石”都给我收到宫里。“ 扁鹊暗曰“你能上网,我们医院当然早就现代化了”。又曰:“你想把扁鹊石具为己有,没门,我早以备足百吨藏入孔庙以便传世了!”
2.分层布置写作训练。
A层:仿照本文及阅读材料(二)写一篇《扁鹊见蔡桓公之现代版》
B层:写一篇读后感
C层:展开想象,以《假如我是 (扁鹊或蔡桓公)》为题写篇文章
(从网络上下载了一篇文章给学生阅读,意在沟通课堂内外,开发资源,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同时针对部分学生沉迷网吧的现象进行教育,有助于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健康的娱乐观。)
教学后记:
文言文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其深厚的文化积淀,独特的审美底蕴,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它的重要功能是现代文教学所不能代替的。
但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总是以教师串讲为主,以学生生吞活剥,死记硬背为主,导致课堂气氛沉闷枯燥。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不是作为知识的探索者,而是被动的接受者,时间长了,逐渐丧失了学习古文化的兴趣,生动鲜活的文言文变成了呆板生涩的文字材料。
为了打破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模式,贯彻课程标准新理念,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采用了“主体参与式”活动设计,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只作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中的伙伴,学生才是主动的学习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解决者,是创造过程及创造乐趣的享受者,是发展的主体因素。
在教学组织形式上,我以小组教学为主,小组成员分配上兼顾好,中,差三类学生,教育面向了全体学生,从客观上实现了教育公平,既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又保证了学生的整体提高。在教学方法上,以讨论,表演,展示,竞赛等便于学生自主参与,协同工作的活动为主要方法,符合学生年龄及认知特点,极大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创造意识。
为了避免活动教学沦于“热闹”的表象,在每一个环节中精心设计了要求及论题,教师随时注意点拨评价,引导学生积累知识点,将学生思维引向纵深处,鼓励学生在已有的生活体验的基础上,个性化的解读文本。
当然,回顾本课设计,也有一些不尽人意之处。如:活动环节是否过于繁琐?能否加以整合?时间分配上是否合理?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如何更多更好地实现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与交流?这都是值得反思和改进的。
(武汉市常青第一学校 赵云燕)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6
扁鹊见蔡桓公
天山二中:赵佟青
[教学目标]:
1.掌握文言文中一些常用实词的词义。
2.了解本文叙事层次分明的特点,体会人物的鲜明个性。
3.理解这个故事的寓意。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对一系列数字的含义的讨论,加深对文章的理解。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的寓意以及在日常生活中的指导作用。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成语“起死回生”——扁鹊(秦越人)——《扁鹊见蔡桓公》
二.复习巩固:解释下列加点字的意义
间疾益故索还火齐汤熨
三.朗读课文:
读前可提示学生,一要注意句中停顿,二要注意人物说话的语气。
四.提出“突破口”,组织学生分组讨论:
“35,5,4,3,2,1”这几个数字在文中分别表示什么?
五.解决“突破口”:
35——蔡桓公由病到死经历35天(故事持续的天数)
5——故事发生的5个场景
4——蔡桓公病情加重的4个过程
3——扁鹊提出的3种治疗方法
2——故事中有2个主要人物
1——意料之中的1种结局
六.延伸“突破口”:
这是一个悲剧故事,根据扁鹊的性格特征,发挥想象,为逃秦后的扁鹊续一个圆满的大结局。
七.小结:
与《史记·扁鹊仓公列传》作比,作者韩非的目的是什么?
(注意:这只是一个虚构的寓言故事。)
我们能从中受到什么启发?
这对于指导我们中学生的学习生活有什么作用?
八.布置作业:
根据课文给你的启发写一篇读后感,题目自拟。
(天山二中:赵佟青)
作者邮箱: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7
第一部分:
1.本文选自,作者韩非是战国时期家学说的集大成者。(2分)
2.课文中“”这句话,说明了蔡桓公的病得不到治疗的根本原因。(2分)
3.给下列加点字注音:(2分)
腠理()立有间()汤熨()骨髓()
4.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语:(6分)
⑴不治将恐深(将:)
⑵居十日(居:)
⑶桓侯不应(应:)
⑷桓侯又不悦(悦:)
⑸故使人问之(故:)
⑹司命之所属(属:)
5.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并释义:(3分)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通,义为
⑵火齐之所及也通,义为
⑶汤熨之所及也通,义为
6.请用原文回答:(2分)
⑴蔡桓公评价医生的话是。
⑵扁鹊望见桓侯还走的原因是。
7.概括以下两个人的性格:(4分)
扁鹊:
蔡桓公:
8.指出下列词语的古义和今义:(3分)
⑴扁鹊望桓侯而还走。
走:古义:,今义:。
⑵臣是以无请也。
请:古义:,今义:。
⑶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以为:古义:,今义:。
9.对本文说明的道理,有下面四种理解,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说明扁鹊医术高明,是我国古代的神医。
b、说明扁鹊治病救人,有高尚的职业道德。
c、告诫人们,过分自信而不相信群众,是极其错误的。
d、告诉人们,不要盲目相信自己,不能讳疾忌医。
10.扁鹊第一次进见时,“立有间”,最后进见时,“望桓侯而还走”,两次的表现有所不同,为什么?(3分)
第二部分:
(一)
扁鹊见蔡桓公,立有间,扁鹊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将恐深。”桓侯曰:“寡人无疾。”扁鹊出,桓候曰:“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桓侯不应。扁鹊出,桓侯又不悦。居十日,扁鹊复见,曰:“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桓侯又不应。扁鹊出,桓候又不悦。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扁鹊曰:“疾在腠理,汤熨之所及也;在肌肤,针石之所及也;在肠胃,火齐之所及也;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居五日,桓侯体痛,使人索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
11、蔡桓公为什么多次拒绝扁鹊给他治病?(3分)
12.文中几个分号对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有什么作用?(3分)
13.朗读停顿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b.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c.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d.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
14.选出和“寡人无疾”中“疾”的意愿相同的一项()(2分)
a.深恶痛疾b.积劳成疾c.大声疾呼d.手疾眼快
15.学了这则故事,你认为应该怎样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3分)
16.扁鹊先说“君之疾”,后说“君之病”,如果把这种用法看成是文言文中规律性的东西,那么古文中“疾”和“病”有什么区别?(3分)
17.用下列成语各写一句话:(2分)
病入膏肓:
讳疾忌医:
18.文中蔡桓公自称为“寡人”,扁鹊称蔡桓公为“君”,你还知道过去对皇上有哪些称呼?(无论中国还是外国均可)(2分)
(二)
孟母三迁
孟子幼时,其舍近墓,常嬉为墓间之事,其母曰:“非吾所以处子①也。”遂迁居市旁,孟子嬉为贾人②炫卖③之事,母曰:“此又非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孟子乃嬉为设俎豆④揖让⑤进退⑥之事,其母曰:“此可以处吾子矣。”遂居焉。
[注]①处子:安顿我儿子。②贾(gu)人:商人。③炫卖:沿街叫卖。④俎豆:祭祀器皿。⑤揖让:打拱作揖礼节。⑥进退:进退朝堂的礼仪。
19.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常嬉为墓间之事。
译文:
(2)此可以处吾子矣。
译文:
20.本文谈环境与青少年成长的关系,有一句成语与“孟母三迁”的故事非常接近,这个成语是什么?(2分)
21.读了《孟母三迁》以后,你是怎样看待环境与人成才的关系的?(3分)
第三部分:片断写作练习(40分)
以《我身边的“蔡桓公”》为题,写一个作文片断,要突出人物的性格。300字左右。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8
韩非(前280—前233),战国末期思想家,法家学说的集大成者。他是韩国贵族,屡谏韩王变法图强,不被采纳。著书十余万言。秦王嬴政看见他的著述想用他,便攻打韩国。韩国派韩非出使。韩非到秦国后,遭李斯、姚贾谗毁,服毒死于狱中。
韩非总结了前期法家的理论和实践,建立了“法、术、势”相结合的完整的法家思想体系。他的文章长于推论事理,词锋犀利,剖析入微,文风峻刻峭拔。他与孟子、庄子和荀子,并称战国散文四大家。
韩非的代表作品有《说难》《孤愤》《五蠹》《显学》《六反》《八说》《八奸》《亡征》等篇。本篇选自《韩非子》中的《喻老》篇。韩非用《扁鹊见蔡桓公》这个故事,形象地阐明了“图难于其易”的道理。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9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初步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理解古今词义的差别。
3.理解积累文言词语,理解句意、文意。
重点难点
1.重点:目标3。
2.难点:目标2
课前预习:
1.熟读课文,做到基本成诵。
2.查字典,看课文注释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你们知道成语“讳疾忌医”吗?“讳”的意思是:有顾忌不敢说或不愿说。“忌”:是嫉妒,猜忌。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怕人知道有病而不肯医治,比喻掩饰缺点,不思改正。这则故事中的蔡桓公就是这样一个人。他的结果如何呢?我们一齐来看看课文。
三、作者简介: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韩非,战国末年韩国的公子,喜欢研究刑名法术的学问 ,是战国时代重要的思想家。他所著的书,集先秦法家学说的大成。
四、朗读课文,感知内容大意。
1.朗读课文。(可教师范读、学生齐读、轮读或听课文录音模仿朗
A.抽查几个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评论
B.教师就关键处纠正,并示范朗读。
五、串译课文。
1.教师讲解几个难句。
2.学生提出问题由教师解答。
3.抽几对学生一人读一人译,其他同学评价。
4.教师做小结。
投影提示:几个词的古今义差别:
( 1)同义有别
疾:小病 病:大病
(2)古今异义
走 古义:跑 今义:行走 复 古义:再一次 今义:重复
益 古义:更加 今义:有好处 索 古义:寻找 今义:绳索
5.学生自由作评:蔡桓公为什么会病死?
引导理解讳忌疾的害处。
六 、布置作业:
A:课后练习二三
B:默写本文。
22.扁鹊见蔡桓公(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理解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的人生哲理。
2.学习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事情的写法。
3.练笔。
重点难点
1.重点:目标1 2。
2.难点:目标2
教学过程
一、课前三分钟演讲
二、创设情境,导人新课。
请一学生复述课文内容,另一优生表演,以激起兴趣。
三、学习新课。
1.学生朗读课文。
2.提问:课文按什么顺序记叙了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的?
学习方法:个人思考----小组讨论---抽查二位学生
归纳:按时间顺序。
3.提问:扁鹊说了哪些话指出蔡桓公的病情正日益严重?
独立思考,抽查回答:
(l)君有疾在膝理,不治将恐深。 (2)君之病在肌肤,不治将益深。
(3)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益深。 (4)今在骨髓,臣是以无请也。
4.提问:课文描写蔡桓公的哪些言行,表现他的讳疾忌医?
讨论并归纳:
(l)“寡人无疾”表现蔡桓公固执、自信。
(2)“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表现对医生猜忌、反感。
(3)不应“又不悦”说明对医生冷淡、反感,拒之千里之外。
5.提问:蔡桓公讳疾忌医的结果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桓侯遂死。
5提问:这则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讨论并归纳: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批评帮助。
6.请根据板书提示背诵课文。
三、小结
桓公因讳疾忌医致死的故事具有明显的劝喻色彩,它告诫人们:要正视自己的缺点错误,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
四、练笔
根据课文的中心,自己写一篇体会,谈谈如何对待缺点和错误
抽几分班上交流。
五、板书
扁鹊见蔡桓公疾在腠理寡人无疾
居十日,扁鹊复见病在肌肤不应,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复见病在肠胃不应,又不悦
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今在骨髓故使人问之
居五日,扁鹊已逃秦矣桓侯遂死使人索扁鹊
六、作业
A类 1.课后练习第一、四题。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10
师:今天,老师要跟大家一起学习一篇文言文《扁鹊见蔡桓公》(板书)。本文选自《韩非子》。故事中的扁鹊,(课件展示)原名秦越人,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民间医生,因为医术高明,人们就用上古时代名医扁鹊的名字称呼他。有一次,扁鹊行医到了虢国,虢国的太子病死了,正准备下葬。扁鹊问明了太子的病情后,断定太子并没有死,还能救治。扁鹊先用针刺疗法给太子治病,一会儿,太子就苏醒了;接着扁鹊又把药物敷在太子肋下,一会儿,太子就站了起来;最后他又配汤药给太子喝,仅服了三十多天,太子就完全康复了。看来,扁鹊真不愧是神医啊!可是,也有人对这位神医的医术不那么相信,这个人就是——
生:蔡桓公。
师:对,蔡国的国君蔡桓公。“见”,是什么意思?
生:进见。
师:下面请同学们自由地大声朗读课文,生字生词可以参考注释,也可以查字典。(生自由诵读)
请同学们齐读课文。
(生齐读)
师:大家读得很好,声音宏亮,节奏把握也很好。可是还有几个小地方读得不是那么准确。109页第一行“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有的同学把“好(hao)”读成了“好(h90)”,在这里“好(hao)”是什么意思?
生:喜欢。
师:这是一个动词,如果读成“好(hao)”就成了形容词,这儿应读做“好(hao)”。还有109页倒数第三行“在肠胃火齐(ji)之所及也”,有的同学读成了——
生:齐(qi)。
师:有的同学可能纳闷:老师,这个字明明是“齐(qi)”,怎么能读成“齐(ji)”呢?
生:是一个通假字吧!
师:对,它确实是通假字,这是文言文所特有的一种现象。(课件展示)通假字的产生,是由于古代文字比较少,文字常常不够用,当作者谛鹗鲆患?碌氖焙颍?绻?挥姓飧鲎郑?陀枚烈粝嗤?蛳嗨频淖掷创?妫?庋?筒??送?僮帧g氪蠹野迅詹诺耐?僮只?隼矗?09页注解⑩,“齐”通“剂”。大家还能找出课文中其他的通假字吗?
生1:109页注解⑨,“汤熨之所及也”中的“汤”通“烫”,用热水焐(wb)。
生2:“居十日,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还”同“旋”足“回转、调转”的意思。
师:这位同学回答得很完整。课文中一共有三个通假字,一起说:(课件展示)“齐”通“剂”,“汤”通“烫”,“还”通“旋”。刚才我们通过朗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了文章的大体内容。下面老师请大家再看课文,对照注释,复述课文。复述的要求是这样的:语言要准确,故事情节要完整,在此基础上可以再生动一些。请同学们先在小组内复述,四名同学为一组。如果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就举手,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准备好了吗?开始。
师:有不会解释的词语吗?
生1:“立有间”的“间”怎么讲?
生2:“间”是“一会儿”的意思。
生3:“桓侯遂死”的“遂”怎样解释?
生4:“于是,就”,桓侯于是就病死了。
生5:“臣是以无请也”我不会翻译。
生6:“无请”,就是不再问,不再说话,意思是“我因此就不说话
了”。
生7:“疾在腠理”的“疾”怎么解释?
生8:“疾”就是“小疾”的意思。
师:古汉语中“疾”是“小病”的意思,而“病”就是“大病”、“比较
厉害的病”,词义是有差别的。
生1:还有“扁鹊望桓侯而还走”的“望”怎么讲?
生2:“望”就是“看”。
师:怎样看?对,是“远远的看”。“转身就走”中的“走”怎么
讲?
生:跑。
师:这是一个古今异义词,在古汉语“走”中就是“跑”的意思。
这篇文章写于战国末年,距今2200多年了,古今词义差别比较大。
下面,请一位同学复述课文。
(生复述故事)
师:复述得真不错!不过,还有几个小地方不够准确,谁能补
充?
生1:应该是“医生喜欢给没病的人治病”,他说的是“爱好”。
生2:“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应该是“那是司命所管的,医药
已经没有办法了”。
生3:还有一个小地方。109页第三行“君之病在肠胃,不治将
益深”,那位同学说“不治将会更加深下去”,应译成“更加严重”、
“更加厉害”。
师:这样更准确。刚才通过同学们复述课文,我们了解了文章
的内容。下面老师有个问题要问大家:故事的结局是桓侯死了,那
么是谁断送了桓侯的性命呢?也就是说:(课件展示)桓侯之死谁
之过?请大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谈谈你的看法,不求观点一致,
但求自圆其说。大家先在小组内交流观点,然后请同学发言。(学
生小组讨论彳艮热烈)
生:我认为是桓侯自己,因为他不听别人的意见,耽误了病情。
师:扁鹊给他提了几次建议?
生:三次。
师:当扁鹊第一次指出他有病的时候,桓侯怎么说?
生:桓侯说:“寡人无疾。”
师:如果你是桓侯,请想像一下,你说这话时会有怎样的语气、
动作、神情?
生1:他会一边摇头,一边摆手说:“寡—人一无一疾。”(作摆手
状)
生2:我想桓侯应该是非常生气,满脸怒色,使劲地拍一下桌
子,说:“寡人无疾!”(作拍案状,师生大笑)
生3:他当时可能正在看奏折,会把奏折使劲一摔,说:“寡人无
疾!”
师:当时的奏折是写在竹片或木片上,然后用麻绳或皮条串起
来,叫“策(册)”。这一摔,声音很大,群臣俱惊。
生4:他还会说:“我没有病。不信咱们就比试比试。”(双手作
格斗状,众生大笑)
师:(笑)这样做未免有失一国之君的风度吧!
生5:还会把正在批奏折的笔一扔,说“寡人无疾!”(作掷笔状)
生6:他当时正坐在桌子边,一生气,把桌子掀了。
师:噢,很有可能,他还可能把长袍的大袖子一拂,说:“寡人无
疾!”还可能扭过脸不看扁鹊,一点也不客气。(板书:一见无疾)
第二次进见时,桓侯有什么反映?
生:桓侯不应,桓侯又不悦。(板书:不应不悦)
师:第三次呢?
生:桓候又不应,桓候又不悦。(板书:不应不悦)
师:至此扁鹊已给他提了三次建议,当他第四次进见时,桓侯
又有什么反映呢?
生:当扁鹊第四次进见时,桓侯见到他就像见了冤家似的掉头
就跑。(生笑)
师:(笑)是桓侯掉头就跑吗?跑的是谁呀?
生:扁鹊。
师:对,扁鹊望桓侯而还走,桓侯故使人问之。(板书:四见
使人问之)
师:那么是他幡然悔悟,想请扁鹊回来为他治病吗?
生:不是,他是好奇。
师:仅仅是好奇,那么他派去的这名使者会怎样问扁鹊呢?
生:你为什么见了我的君主转身就跑呢?
师:根据当时的情形,使者确实可能会这样问。下面听清老师
的要求,我的问题难度要加大了:你能用文言文把这层意思表达出
来吗?
生:你为何望桓侯而还走?
师:可以,不过还要改一改,最好不要说“你”,改成——
生:“君”,“君为何望桓侯而还走?”
师:很好,还可以怎样表达?
生:他还可能会说:“你为什么三番五次来打扰我的君主?”
师:用文言文怎么说?
生:君为何多次扰我主?
师:很好。他还可能会说:“君见我主而还走,何故?”还会说:
‘前者君三度见桓侯必言有疾,今望桓侯而还走,何也?”都有可能。
可是,扁鹊已经无回天之力了,桓侯最后还是死了。(板书:死)
以上观点认为桓侯之死是桓侯之过,是他咎由自取。还有其
他观点吗?
生:我认为是扁鹊的过错,他当时可以找多个人来劝说桓侯
这样桓侯作为一国之君就能不死,国家就会安定。
生:扁鹊没有强谏桓侯,没有尽到一个医生的责任。
师:咱们这儿南边就是桓台中心医院,我们知道救死扶伤是一
个医生的职责。扁鹊的医术非常高明,而当桓侯的病情进一步恶
化时,他却逃到了秦国,这样做太不负责任了。大家同意这一观点
吗?
生:不同意。他这样做是为了避免被杀头。
师:对,他如果不逃秦,很有可能被杀掉。他逃到秦国的举动,
反映出扁鹊——
生:《艮机灵。因为他要不逃走就会被杀掉,天下还有许多疾病
需要他去医治。
师:“机灵”一词一般都是说孩子,这儿形容扁鹊,用“机警”或
“机智”比较好。当然,扁鹊最终也没有逃脱被杀的命运。他后来
在秦国行医,秦国有个太医非常嫉妒扁鹊的医术高明,就派人把扁
鹊刺死了,这是后话。扁鹊的逃秦一方面反映他的机智,也从另一
个侧面反映了桓侯为人的——
生:残暴、蛮横。
师:桓侯的傲慢、固执、不听劝告,最终断送了自己的性命
么,我们从桓侯之死可以得出哪些教训呢?
生1: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如果掩饰自己的缺点、错误,不听
从别人的劝告,这样其实是自己害自己。
生2:只有正确对待自己的缺点、错误,及时克服。防患于未然,
才能不断进步。
师:这位同学说得非常深刻!(鼓掌)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
评和忠告,特别是那些不太好听,有些刺耳的忠告。中国有句老话
怎么说?
生:不听老人言,吃亏在眼前。(生笑)
生:忠言逆耳利于行。
师:“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这是《史记》里的一句
话,说得非常好。桓侯明明有病,可是他却偏偏不肯承认,更不愿
意接受治疗,大家能用一个成语来概括这个意思吗?
生:(齐答)讳疾忌医。
师:有了病,又不愿治疗,结果怎样了?
生:死了。
师: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
生:(齐答)不可救药。
师:课文学到这儿,我们来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要在疏通文
意的基础上重点学会一句话的翻译:“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记住
两个成语;讳疾忌医、不可救药;记住三个通假字:“齐”通“剂”,
“汤”通“烫”,“还”通“旋”。
这是一篇寓言(板书),“寓”是“寄托”的意思,“寓言”就是有所
寄托的话。《扁鹊见蔡桓公》这则寓言正是通过一则小故事阐述了
一个人生的哲理。请大家看下面这则小寓言《北人啖菱》,它寄托
了什么意思呢?
生:(自己阅读、翻译,教师个别指点)
师:(手执菱角)大家见过菱角吗?吃过吗?怎么吃?
生:剥了皮吃。
师:剥了皮,吃里面的果肉。最后一个小问题:菱角是长在山
上,还是长在水里呢?
生:水里。
师:可是,有个北方人却不这样认为。请一位同学把故事讲一
讲。
生:有个北方人,从来没见过菱角,他在南方做官。一次宴席
上吃菱角,这个北方人连壳一起吃到嘴里了。有人说:“吃菱角要
去壳。”这个北方人却掩饰说:“我并不是不知道,把壳一起吃进去,
为的是想清火解热呀厂问话的人又说:“你们北方也有这种东西
吗广这个北方人说:“前山后山,哪个地方没有呢?”
师:这个同学翻译得非常好!(鼓掌)这则寓言有什么含义呢?
生:用孔子的话说就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也
就是说,对一件事,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否则就会闹
出笑话的。
师:这位同学说得真是太好了!(鼓掌)这是孔子在两个多年
前说过的至理名言。
生:做人要诚实。
生:对于自己不懂的东西,不能装懂,要敢于承认,要接受别人
的帮助。
师:他说得多好啊!那么现实生活中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呢?
生:有吧!有时上课老师问我们这个问题懂不懂,有些同学明
明不会,也说会。
师:你这样做过吗?
生:做过。
师:为了你的诚实,老师把这枚菱角送给你,让我们共勉。(稍停)
课文中的桓侯掩饰的是自己的病,故事中的北方人掩饰的是
自己的无知,而我们很多同学掩饰的是自己的缺点、错误,古今一
理。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对于成长中的中学生有这样
或那样的缺点是很正常的,问题是我们怎样对待这些缺点、错误。
我们不能拒绝别人的批评、帮助,这样我们就会在学习中不断成
熟,在老师、家长、朋友的帮助下健康成长。大家说是吗?
今天的作业:(课件展示)你还读过其他的寓言故事吗?明天
上课讲给同学们听。这节课就上到这儿,下课。谢谢大家!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11
本文节选自《韩非子·喻老》,前后都有省略,省略部分摘录如下:
“……有形之类,大必起于小;行久之物,族必起于少。故曰:天下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欲制物者于其细也。故曰:图难于其易也,为大于其细也。千丈之堤以蝼蚁之穴溃,百尺之室以突隙之烟焚。故曰:白圭之行堤也塞其穴,丈人之慎火也涂其隙。是以白圭无水难,丈人无火患。此皆慎易以辟难,敬细以远大者也。(下接课文部分)故良医之治病也,功之于腠理,此皆争之于小者也。夫事之祸福亦有腠理之地,故曰:圣人早从事焉……”
“喻老”,意思是用比喻来说明老子的观点。作者叙述扁鹊见蔡桓公的故事,本意是说明老子“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这一观点的。
《扁鹊见蔡桓公》教案 篇12
设计理念:1、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在做中学”的观点。2、《语文课程标准》所积极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思路: 本课教学计划两课时,教学过程拟采用“主体参与式”语文活动设计。第一课时开展4个活动——“我会说”;“我能读”;“我会译”;“我能析”。旨在培养学生收集信息、整理信息的能力;锻炼口头表达;学会熟练诵读文言文;积累文言实词,理解故事大意;多角度解读文本。第二课时进行3个活动——“我会演”;“我能背”;“我能做”。意在让学生通过编演课本剧进一步把握人物形象,充分展示自我;在理解全文的基础上能当堂成诵。课前准备:学生:查阅关于扁鹊、《韩非子》、蔡桓公的相关资料;准备《新华字典》、《古汉语字典》等工具书。教师:划分学习小组并确定组长;复印相关资料。教学流程:一、激情入境:“我能行﹗我一定能行﹗”师:同学们,自信是成功的第一秘诀。下面老师在黑板上板书一句话,请大家随着老师的板书大声读出来。(教师板书:“我能行﹗我一定能行﹗”板书完后,要求全班同学齐读两遍。)今天我们学习一篇古文《扁鹊见蔡桓公》,希望各组同学在组长的带领下团结协作,积极探究,圆满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相信大家一定行﹗(以激励性语句作为开场白,容易激活兴奋点,增强学生自信心。在学习者情绪高涨之际,及时抛出学习任务,明确要求,可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二、 活动一:“我会说”(时间:5分钟)1、各小组同学将课前收集的有关扁鹊,《韩非子》的资料进行整理,归纳,并注明资料来源。2、小组长指定一名成员宣读整理结果,其他成员可进行相关补充。(此设计意在锻炼学生收集信息及整合信息的能力,同时,既锻炼了口头表达,又便于学生进一步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知识。)三、 活动二:“我能读”(时间:10分钟)1、小组合作,初读课文,并借助注释和工具书标注“腠、桓、还、汤熨、齐、遂”等字音。2、学生听教师范读,进一步纠正字音,体会朗读节奏及语气。3、各小组自由采用多种形式反复朗读课文,如齐读、指名读、分角色读、男女生配合读、小组之间赛读等等。读完后展开自评与互评。(“古书不厌百回读”,“书读百遍,其义自见”。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学生与文本亲密接触,走进文本,走进人物的思想感情世界里去,加深了对文章内容的领悟。)四、 活动三:“我会译”(时间:15分钟)1、明确目标。各组从文中挑出2—3个较难理解的句子,写在白纸上。2、邻近两组交换“目标”,利用工具书,理解句子含义。3、各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其他同学进行订正及补充。(教师引导学生注意关键实词如“间、将、居、益、索”等的含义。)4、开展集体评议,总结。(初中生学习文言文仍应以正确理解文意﹑句意,积累文言词语为重点。但假如还是以传统的教师串讲为主,学生就会丧失学习的主动性,效果未必佳。不如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既调动了他们的积极性,又培养了合作探究的精神,促进学生的整体提高。)五、 活动四:“我会析”(时间:20分钟)1、教师发放学习资料(一)如下:论题一:本文是如何记叙扁鹊和蔡桓公见面的情形?填写下表:见面次数及时间扁 鹊 蔡 桓 公第一次第二次(居十日)第三次(居十日)第四次(居五日)结果(居五日)论题二:扁鹊在第四次见到桓侯时,为什么“还走”?最后,扁鹊为什么要离开蔡国,逃到秦国去?论题三:以头脑风暴的形式说说扁鹊和蔡桓公各自的性格特征。论题四:蔡桓公的病开始并不严重,为什么后来会变得无法医治?从中你得到了怎样的启示?2、小组合作讨论,将讨论结果写在材料上。3、各小组代表宣读讨论结果,集体评议总结。答案参考如下:论题一答案略。论题二:扁鹊“还走”是因为桓侯的病由轻而重,终至不可救药。扁鹊逃到秦国去是为了避免惨遭迫害,这体现了他的机警果断,也从侧面反映出蔡桓公为人的蛮横与残暴。论题三:扁鹊——医术高超,尽职尽责,机警果断;蔡桓公——刚愎自用,讳疾忌医,蛮横残暴。论题三:启示如有病须早治,切勿讳疾忌医;对待缺点错误,应该防微杜渐;不可主观猜忌,切勿拒绝忠告;要避免祸患,必须见微知著,及早加以提防等等。(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深入思考,积极探究的习惯,引导学生透过现象分析本质,明确古人运用故事意在说理的写作目的,在对文章寓意的理解上,要尊重学生个性化感悟,鼓励学生多角度解读文本。)六、 活动五:“我会演”(25分钟)小组分工合作,改编剧本,分配角色,进行排练。即兴表演。各组推选代表分别扮演扁鹊、蔡桓公及旁白到讲台前表演。集体评议,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编剧奖”。予以表彰。(课本剧从改编到排练,在到演出到评价,整个过程放手让学生组织,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激发了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进取精神,体现了主动探究、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改编剧本时可鼓励学生在忠实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创新。)七、活动六:“我会背”(时间:15分钟)准备:各小组同学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诵读课文。各组开展背诵比赛。集体评议,对背得又快又好的小组予以表彰。(在学生背诵的过程中,教师要随时注意指点背诵方法,如可按照叙事层次来背,可抓住关键词语的变化来背等等。)八、活动七:“我会做”(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完成课后练习二,然后相互评改。教学后记: 为了打破传统文言文的教学模式,贯彻课程标准新理念,在这篇课文的教学上我采用了“主体参与式”活动设计,确定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放手让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活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作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合作者,只作为教学情境的创设者,学生活动中的伙伴,学生才是主动的学习参与者,是问题的发现者,思考者,解决者,是创造过程及创造乐趣的享受者,是发展的主体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