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21 望月(推荐13篇)

2023-03-21 22:36:02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21望月(推荐13篇)

21望月 篇1

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 联系课文内容,感受文中描写月光的语句;通过朗读,激发学生积累有关月亮诗文的兴趣。

3、 通过学生自主阅读,师生互动探究,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鼓励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引导学生感受月下江景的美丽,领会作者的写作顺序。

难点: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

教学准备:ppt课件

一、 导入

1、 齐读课题。

2、 师述:清幽的夜空,明月深情地凝视着大地,静静地吐洒着它皎洁的光辉。(演示明月图,轻音乐)

3、 夜深人静的时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也看到了一幅月下美景图。(演示明月图,轻音乐)

二、 学习第一段(1-2)

*出示:“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1、学生读文,画词,品读。

2、交流。

(1)这段文字美吗?我急着要分享你的感受。(学生自由交流,师适时小结,朦胧美,动态美,色彩美。)并指导读这段话。

(2)作者真是写景的高手啊。看,作者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月亮、江面、江两岸)

(3)让我们在音乐声中,循着作者观景的顺序,用你们纯纯的声音将月下美仑美奂的夜景勾勒出来。

3、过渡:沐浴在这宁静静的月下,感觉的确妙不可言,难怪作者晚上睡不着觉,一个人到甲板上静静欣赏。其实睡不着的不只是我,还有我的小外甥。这都是明月惹的祸啊。 板书:赏

三、学习第三段

(一)学习3-12小节

*映示:“我们来背诗好吗?你一句我一句。”……“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1、我和小外甥开始了有趣的对话,谁来读读这些话。

2、评议。

3、谁来背所引诗句的全诗。

4、映示这六首诗,师述:这些诗句中都镶嵌着一轮明月,然而每一轮明月包含 情与意都不一样,大家一起来说说。(学生自由说)

5、指名表演读,师生分角色读。

6、古往今来,有月的诗句多如繁星,你还知道哪些带有月亮的诗句吗?(生说)

7、小结过渡:月下吟诵诗文,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啊! 板书:诵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让我们再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外甥的眼里,月亮是什么样的呢?

(二)学习13-20小节

1、生快速读13-20小节,找出相关句子。

2、学生说,映示小外甥说的两句话,指导用“不假思索”“绘声绘色”的语气读好这两句话。

3、小外甥的话让我——惊讶不已,这是为什么呀?(想象奇特,充满幻想)

4、再读小外甥的话,师述:多么纯真的童心,多么神奇的话语,小外甥的话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也打动了沈老师的心。因为我发现,我无需多改动什么,只要将小外甥的话重新排列一下,就是一首充满情趣味小诗,题目叫《月亮像什么》。 逐行映示小诗,师深情朗诵。

5、让学生自由地充分地读小诗,再在音乐声中齐读。

6、学到这儿,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么样的孩子?(聪明 调皮 好学 爱幻想)

7、在我眼里,你们和他一样聪明,一样对生活充满情趣,那么月亮在你们眼中像什么呢?板书:喻

并学着刚才小诗的样也来写一写,或者不写小诗,自由地说一说。

8、小结:哦,这真是童话般的语言啊!这真是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朋月啊!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啊!

四、学习第三段(21小节)

1、(音乐轻轻的)夜深了,月儿躲进云层了,小外甥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甲板上——引读最后一节。

2、让我们在音乐声中,静静地幻想吧!板书:想 (安静保持二三十秒)

五、总结

师深情叙述:清脆的铃声已响起,让我们轻轻收起幻想的翅膀,同学们,很高兴,我们在皎洁的月光下渡过了一个美好而愉快的夜晚。但愿月夜的美景定格在你的心中,但愿以后的你在生活中能时常扇动幻想的翅膀!

板书:明月美好 外甥聪慧

六、作业

1、将文末幻想的内容用自己认为最美的文字写下来。

2、品读美文《荷塘月色》和古诗《月下独酌》,仔细品味其中的明月有何情趣。

3、推荐材料:诗中月。 要求背诵其中的八句。

明月美好

24 望月

外甥聪慧

21望月 篇2

24、望月

执教:南京信息工程学院附属实小 林春曹

时间:2007年5月9日日上午 地点:六合区马鞍中心小学

记录人:小语脱产班学员

师:是哪个班的?

生:五(1)班

师:早上好!这里既有熟悉的一面,也有陌生的一面,熟悉的是……陌生的是……今天老师没带礼物,只带来了一轮明月,一篇美文,两节课

上课,师生问好。

师:谁来读课题,把手举得高高的。

生1读

师:你读得特别好!请再读一遍

生1再读

师:你仿佛看到了议一轮怎样的明月?

生答

师:你预习课文,书读了几遍?

生:5遍

师:读了五遍的举手

大多数学生举手

师:那能告诉我,望月这篇课文写的是谁在哪儿望月?

生1:作者和小外甥在船上望月

师:再响亮些,声音的高低是自信的表现

生1再说

师:很好

生2:望月这篇课文写的是小外甥和作者……

师:(板书“我”)我有时是作者,有时又不是作者,用“我”来说

生用“我”来说

师:再考你们,不看书,不看拼音,读词语

出示:镀上 比喻 舱里

生读,指导“舱”后鼻音,齐读

出示:小外甥 峨眉 瞳仁

生读

师:你读的非常好,很好,你把一个音读的特别准“甥”

师:这篇课文一共多少小节?

生1:20小节

师:一定还有不同的回答

生2:21小节

师:你回答的很响亮。我们是五年级的同学了,难道数小节还不会数?来告诉我们哪里大家可能忽视了?

生2:忽视了省略号

师板书…………

师:几个省略号

生:两个

师:是啊,读课文连标点符号都不能忽视。要是朗读应该请多少个同学?

师:文字小节20小节

师:放开声自由朗读课文

师:在这间教室里,琅琅的书声最动听。老师来请人来读文章,你猜是多少人?

剩:20人

师:我请3个人,是有名堂的……

请三个学生

师:要求:读的同学声音响亮,读正确,读流利;听的同学认真听。

生1读1~2小节

师:你读的非常投入!他读的这一部分讲的什么内容?

生答

师:不错(板书“江景”)五(1)班同学的概括能力很强。

生2读3~13小节

师:读到“突然”要停了,是有原因的,谁说这一部分讲的什么内容?

生;我和小外甥对诗

师:是对诗吗?

生:背诗

师:咱们五(1)班的同学的确不简单。(板书:背诗)

生3读14~21小节

师:恩,你读的真棒!但是有一个字读错了,一定不能读错

纠正“呵欠”,对比《爱如茉莉》中”的哈欠

师:你再把这一句读一遍

生读

师:你读的尽管有一点点小问题,但很棒。谁说这一部分讲的什么内容?

生:月亮像天的眼睛

……

师:有一个词没注意到

生:幻想

师板书 :幻想

师:这里有两条成语,先把它画下来

生:不假思索 绘声绘色

师;读读句子,你有什么发现?

师:都是在讲一个方面的意思

生:说话

师:都是说话,但又不同,有什么不同

生1:不假思索是说说话没有考虑

生2:不假思索是说说话很快

生3:绘声绘色讲童话故事

师:绘声绘色讲说故事怎么样?

生插嘴

师:你插的很有水平,就你来说

生:说得很生动

再读两个成语

师:三幅画面:讲景 背诗 幻想

过度:带我们去看江景

生读

师:你们来评价评价

生1:流利

师:肯定否定

生1;肯定

生2;快

师:肯定否定

生2;肯定

生3:否定她,没有感情

师:怎么没有感情?

生:快了,就让我们看布道那幅美景了

师问生2:你书哟她快上肯定还是否定,不要被我一问就改变了自己的观点。

师:回读书的人一只眼看到文字,一只眼看到文字背后的景色。闭上洋井听

生读第2小节

师再读第2 小节

师:睁开眼睛,你脑海中浮现了画面了吗?是怎样的画面?最清楚的是什么?

生1:光斑

生2:月亮吐洒着它的清辉

生3:黑色剪影

生4:银色的花边

师:这也没逃出你的眼睛

生5:我仿佛看到月亮在给江两岸的东西换衣服

师:我要为你的话双举拇指

师:两只眼睛一起来看景色

出示图片

师:嘴巴还没合上,你看见了什么?

生:我看到了平静的江面

生:我看到了……黑色剪影

生:我看到了月亮就像一位慈祥的母亲

……

师:结合这幅图自由读这一节

生配乐读

师:你感受到这幅画面了吗?

生齐读

师:这幅画中有江有月,你给这扶画面起个名字

生说,师板书:江中月

下课

21望月 篇3

一、教学目标:

1、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 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 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句子的意思。

4、 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二、教学时间:3课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9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理清文章脉络。

二、教学过程:

(一)导入,板书课题。

1、 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一背,一人一句。

2、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写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二)初读课文,除字词障碍。

1、自学课文和生字词。

2、检查自学效果。

(1)生字词正音。

闪烁 光斑 沐浴 瞳仁 比喻 云絮 封锁 呵欠 外甥

(2)释词。

晶莹 不假思索 绘声绘色

(3)指名朗读课文。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

1、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呢?除了写月亮还写了什么?

2、 指名回答,明确:还写了"比赛背诵诗歌小外甥对月亮的奇特想像"。

3、 如何给课文分段?

第一段(1、2);第二段(3---13);第三段(14-20);第四段(21)。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读题

2、谈话导入: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

板书:(月色美、诗句美)这节课,我们就来欣赏美丽的月色和优美诗文。

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月色美。

1、师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展开想象,浮现画面。

学生同座交流,谈谈刚才仿佛看到了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第二自然段,把认为写得最美的一句话标出来,读好它,准备读给大家听。

3、交流:你认为哪一句写得最美?

学生交流时相机提示:

第一句中的"安详"不仅包含了静和安宁的意思,作者还把月亮当人来写,给人以亲切和亲近感。(齐读)

第二句中读好"千点万点"、"晶莹闪烁"、"跳动"等词,这句话写出了月光下江面的动态美。(个别读)

第三句要读好"隐隐约约",它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和神秘美。

第四句可请喜欢的同学一起读。

三、赏读经典美文,感受语言美。

1、过渡:月光着水,水波映月,这是一幅恬静的"月下美景图"。皎洁的月亮,晶莹明净,清柔如水,曾给了人们多少梦幻,多少遐想。朱自清、冰心、巴金等大作家都曾描绘过它,赞美过它。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几个片段。

出示三个片段,学生可读事前发下的讲义。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微波粼粼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来。--《月光曲》

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冰心:寄小读者

2、学生挑选自己喜欢的片段自由朗读(形式自由一些,可默读、高声读、同座读,找好朋友读)

3、欣赏。请学生先说说为什么喜欢它再有感情地朗读。

(1)师先做指导:

老师最喜欢的是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在他的笔下,月光如水,静影沉璧,荷塘像笼着轻纱的梦。特别是"静静的"、"薄薄的"、"淡淡的"这一连串叠词的运用,使月色中的荷塘如梦如幻,朦胧而恬静,我们读起来,特别有韵味。

师朗读这个片段。

生自由朗读后,配乐齐读。

(2)学生根据老师的方法自由选择赏读片段。

(3)再欣赏几篇学生课前收集的关于月亮的片段,请他们读给大家听听。

第三课时

一、学习第三段。

1、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2、 提问:这一段写什么?小外甥是怎样想像月亮的?画出有关句子,连起来说一说。

你觉得小外甥的想像怎么样?请联系你的生活经验去感受一下。

自由读句子,指名读。

3、 讨论交流。

4、 继续读课文,找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指名读句子。

圈画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味。

学生交流感受。

5、 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二、学习第四段。

1、 齐读课文。

2、 提问:这一段写什么?

3、 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请先闭上眼睛。

三、听录音,展开幻想。

1、 播放课文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蕴美。

2、 引导学生幻想。

3、 引导学生把幻想到的东西说出来。

21望月 篇4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20

让学生感受语文的魅力

徐州市鼓楼区教研室 于永正

语文是有魅力的。首先,编者选的都是美文。就是说明文,也是很典范的。美文美在哪里?美在意境,美在思想,美在情感,美在语言,等等。凡是美的东西都具有魅力。任何美都需要人去发现,美文亦如此。美文的诸多美,靠什么去发现?靠读。备课时我是认真读了课文的,不但默读,还反复地朗读。美文中的美,要引导学生读出来,要让学生知道,必要时,要告诉学生,学生感受不到,语文的魅力就失去了。知道美在哪里还要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这是更为重要的。所以我要求自己把课文朗读好,也要求学生朗读好。朗读是赋予作品以生命。美文的美,要通过朗读再现出来。因此我认为,语文的魅力首先来自于朗读(包括老师的)。

语文的魅力还在于他使我们开智并产生无尽的想象。想象是美丽的,开智是十分重要的。看了学生写的文章,谁能不说语文、语文教学(写字、朗读、作文)充满魅力?

语文的魅力来自语文本身。语文教学呢?语文教学的魅力除了来自语文以外,还来自于教师。一个具有魅力的老师,他的语文教学必定是有魅力的。但,语文教师的魅力决不只是指人格魅力。

望月(教学实录)

师:今天我们学习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

(板书:望月)和我一起写课题,注意“望”的第三笔是竖提。齐读课题。(生齐读)

师:课文预习了吗?读了几遍?

生:七遍。

生:五遍。

师:这篇文章写谁在哪儿望月?

生:写作者和小外甥在江轮上望月。

师:一定是作者吗?

生:写课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在长江江轮的甲板上望月。

生:还写了他们一起背古诗,一起谈论月亮的事。

师:课文读了五六遍,能有这么多收获,就很可以了。

[自评:学生预习了,对课文内容已经有了大概的了解。通过交谈是为了了解学生掌握得怎么样。这也是让学生初步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老师出示生字:甥、瞳、烁、斑、沐、仁、喻、絮、锁、呵、欠)

师:这课的生字比较多,同位互相读读听听,看谁预习得好,读得准,都认得。

(同位的同学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纠正。)

师:请班长读一读。(师指生字,班长读。读得很正确。)不愧是班长。——谁再读?(接着又对班长耳语一番,由他指定几位同学读,无一错误。)预习得真好,每课都能这样预习吗?

[自评:因为是借班上课,对学生不了解,所以只能请班长指定部分学困生来读。他们认得了,其他学生问题就不大了。我经常说,教学一定关注学困生。]

生:老师说,您要给我们上课,所以要求我们好好预习。

师:下了死命令的,是不是?(笑)因为你把“好好”说得特别实在,特别重。(笑声)

生:我们平时也是这样的预习的,都是“好好预习”的,当然这次更认真一点。(笑声)

师:实话实说。如果我是你们中的一员,我也会像你们一样比平常多读几遍。为什么?为了给班级争光,为了让于老师满意呀!养成预习这个习惯非常好。课文读得怎么样?

生:我能流利地读下来了。(该生是男同学)

师:那我就请你,你再邀请两位同学一起读课文,好吗?(该生邀请了两位男同学)

师:你不能都请男生,也要给女同学一次机会嘛。再换一位女同学——咱们不换了,再增加一位女同学好吗?

[自评:当时我想,不能换!否则被换下的男同学也会不好受的。于是决定再增加一位。善待学生应体现在方方面面,尤其是小的方面。小的方面,学生感受更真切。]

(该生又请了一位女生。老师为他们做了分工,四人一起把全文从头至尾读了一遍。个别读得不好的地方,做了纠正,有些句子还领读了一下。初读课文很实在。)

[自评:著名教育专家张庆、高万同老师常说,阅读教学要“强化初读,延迟开讲”;还说,“课文不读熟不开讲”。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是基础,是“保底工程”。书面语言是怎么学来的?是读。语感是怎么培养的?还是读。在这方面花时间是值得的。在初读中,我不放过任何一点错误,不达到正确、流利的目标,决不罢休。做到这一点不容易。但只要我们严格要求,严格训练,多多鼓励,人人都可做到。]

师:听我读一遍行吗?——请听好。看看哪些地方你认为读得好,值得你学习,哪些地方读得不好,你认为不可取。(老师把课文范读了一遍,老师读得绘声绘色,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如诗如画的境界。读完,掌声雷动。)

[自评:范读我都是选择在学生“尝试”过之后。美文要美读。我体会到,教师读好了,就会使自己的语文教学富有生气。不但使教学有成就,而且省力气。]

师:我备课时,至少读了五六遍,但我今天读得还不太好,有两个地方读得不连贯。大家为我鼓掌是鼓励我。同学们,课文读好了,真是一种享受。大家再读读看。(学生读书的兴致十分高涨。)

[自评:学生是很爱自己的老师的。我对学生表达的对我的爱,一定向学生发出“我知道,而且领情”的信息。此外,还是表示感谢,因为师生是平等的。我范读过之后,学生的读书热情总是很高涨的。声情并茂的范读有激情激趣的作用,有使学生顿悟的作用。]

师:下面还有点时间,请全班同学把生字写一写。先在书上,把生字描红一遍。然后拿出写字本来仿影、临帖。

(学生按要求写字,最后,老师强调了“甥、瞳、锁”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的左右各占的比例,并作了示范。)

(下课休息)

第二课时

师:下面我找同学读课文1、2两段。

(一学生起来后开始读,读完课题后被叫停。)

师:读完课题以后要注意停顿,读课题声音要响亮一些,你再读一下。(该生按要求读了,然后请那位学生继续读课文。)

师:读得正确、流利。——你读了几遍?

生:二三遍。

师:“二三遍”不顺嘴,改为“两三遍”,把课文读得正确流利不容易。文中的这段文字,写出了月色下景物的宁静,你能不能试着把这种宁静的感觉读出来。不要快,要体会“宁静”。全班同学都练一练。

(学生练读,人人声音很轻。)

师:(指着一个练读时表情特别好的男同学)你的表情特别好,能到讲台前读一下吗?

(该生动情朗读,众鼓掌。)

师:这两个自然段中又不懂的词语吗?

生:“芦荡”

师:谁知道?

生:江边长了很多芦苇。

师:应当再加三个字——江边长了很多芦苇的地方。

生:什么叫“剪影”?

师:刚开始我也不太明白,后来看了几幅照片,特别是到了雁荡山看夜景,才真正理解了。请同学们看几幅雁荡山的照片。(投影出示群山剪影的画面,两幅是日落以后山和树的剪影,一幅是月色下“犀牛望月”的剪影。)什么叫“剪影”懂了吗?月光下,那山、林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自评:“剪影”是个实词,对于类似的词语,最好的理解方法是把它所表达的客观事物战士在学生面前,或者通过叙述,激活学生头脑中的图象。]

师:词语理解了,我想你们会读得更好。刚才读书的那位女同学再读一下好吗?(指第一位学生)

(该生有感情朗读,读得比第一次更好。)

师:大有进步。于老师读读可以吗?谢谢大家给我这次机会。

(师配古筝音乐朗读。生热烈鼓掌。)

师: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是(板书:?月)什么月?请你思考。看谁能把这两个自然段读成几个字。

生:明月。

生:亮月。

师:你们怎么知道月是明的,月是亮的?

生:用眼睛看到的。

师:对,这两节写的都是作者用眼睛看到的月,是什么月呢?——是“眼中月”。

(擦掉问号,在横线上板书:“眼中”,形成眼中月。)

[自评:一次,我和高林生先生一起听一位老师执教这一课。评课时,我们把这一部分概括为“眼中月”。老师们觉得有点道理。于是我在执教这一课时,就引导学生这样去概括。概括是一种很重要的能力,我很重视这种能力的培养。但不是课课都这样训练,要因文而异。]

师:这部分写的是看到的月。你接下去读3-12自然段,思考一下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月。

(学生朗读)

师:读懂了吗?

生:懂了。

师:我们暂不讨论这个问题。先找同学来读读这一部分,找两个人分角色读。

(找同学分角色读“对诗”那一部分。)

[自评:概括能力虽然很重要,但较之朗读,还是次要的。所以我还是让学生朗读。]

师:接下去,齐读第12段。

(学生齐读。读完,老师又动情地复述了一遍:“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自评:语文的“人文性”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一个“情”字上。读要有情,说也要有情。]

师:多好的境界啊!下面我来当文中的“我”,谁来当我的外甥?这可是千载难逢的机会啊。(众笑)

师:谁能做我的外甥,请你(师指一名男同学)推荐一下。

(学生推荐一位男同学到前边和于老师分角色读。师生读得都有感情。同学鼓掌。)

[自评:我之所以充当文中的“我”,一是从年龄上考虑的,二是从情趣上考虑的。师生融为一体的境界是很美妙的。]

师:(对“外甥”)今天月色这么好,我们来对诗好吗?可以用书上的,也可以不用。但必须是写月亮的诗句。

生:好。

师:你先说。

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众笑)

师:你们笑什么?

生:你们背的是一首诗里的句子。

师:可以吗?

生:可以,都有月。

生: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师: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师:梨花园落溶溶夜,柳絮池塘淡淡风。

生:老师背的句子中没有月!不能算。

师:没有?“溶溶夜”,说的就是月色溶溶!有吗?

生:有!

师:你再接下去背。

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师:月儿弯弯照楼台,楼高又怕摔下来。

(生大笑,说不是古诗,是老师胡编的!)

师:是古诗!这是京剧《望江亭》中的杨衙内做的诗!后面两句是:“今天遇见张二嫂,给我送条大鱼来。“杨衙内也是古人嘛!——你再背。(生笑声不止)

[自评:我是故意背杨衙内的歪诗的,不是为了别的,为了让学生感到有意思。这种调侃,相信老师们也会接受。——至于学生,是肯定接受的,而且会长时间不忘的。课后,他们围着我,说上我的课真有意思(我不是第一次在这个班上课了。)俗而不伤大雅,这是我“幽默“的底线。一旦学生喜欢老师,喜欢上我的课了,就成功了一大半。]

生:、

师:他被我的歪理邪说搞得有些晕头转向,背不出了。刚才我也有点晕头转向,所以才憋出一首歪诗来的。说实话,这位同学很不简单,大庭广众之下,应对得这么好。下面我们同学分两部分,这一半当“舅舅”,那一半当“外甥”。来个比赛好吗?(师把全班学生分成两部分,比赛背诗。)

(学生背诵踊跃。因为太快,记不下来。)

师:第一轮,“舅舅”败了,因为没接上茬儿。再给一分钟时间准备,然后再比。

生:能不能背山水类的?

师:可以。

(两部分学生争相背山水诗,气氛更活跃。因速度更快,也没记下来。)

师:(发现一个学生背诗吐字不清。)请你到前面来,你虽然刚才吐字不太清晰,但是你会的诗很多,很活跃,你能不能认真背一首?

(学生认真地、有感情地背一着杜甫的《望岳》,博得大家的掌声。)

师:这一轮比赛,不分上下,棋逢对手,平起平坐。同学们,如果说1、2两段写的是“眼中”的月,那么这一部分写的是什么月?(板书:?月)

生:(异口同声)诗中月!(师擦掉问号,在横线上写上“诗中”。)

师:如果眼中月只是看到的月亮的样子,那么诗中月就融入了人的感情。眼中月是美的的,诗中月更美。

[自评:这两句话是对一、二部分的概括。课后有老师说,于老师,您的语言很美,应了一句话:“腹有诗书气自华。”我说,有些关键的话,比如对一、二部分概括的话,我是备课时就想好了的。]

下面请同学读课文后一部分,看看这一段又写的什么。

(学生读课文,然后进行交流。)

生:想中月。

生:幻中月。

师“为自己鼓掌吧。但是不要为了和上边的一致,非说成三个字不可。这是写的幻想中的月,或者说想象中的月。(板书:幻想中的月)

[自评: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都是我和高林生琢磨出来的。]

师:这一部分能读好吗?

生:能。

(学生练读。)

师:先找个男同学来读。

(学生朗读,教师相机指导,尤其强调人说话时的语气。)

师:同学们注意,“不假思索”为什么用“假”而不用“加”?

生:“假”是借用的意思,是不用大脑思考的意思。

师:对的。注意不要写错这个字。大家把这个词书空一下。“假”和“加”读音就不一样,只要读准了,就不会写错。再齐读一下。(生齐读“不假思索”。)

[自评:中学语文老师常常对我说:于老师,您教的学生进了中学,作文错别字较少,字写得较端正,我们就感谢不尽了。是啊,小学语文老师干什么?不就是教学生认字、写字、读书、作文吗?这些基本功扎实了,真是功莫在焉!]

师:小外甥的话该怎么读,他说月亮困了,实际是表示什么呢?该用什么语调呢?大家练一下。

(学生用心练读。练读过之后再请那位男生读,读得有昏昏欲睡的感觉。)

师:我们一听就知道小外甥也困了,他想睡觉了。再找一位女同学与前面的男同学比赛。(一女生读第三部分。)

[自评:指导朗读也应该而且能让学生感到有情有趣的。就看我们读没读好,会不会启发。]

师:(读到“又冒出了一个问题”打断读书女同学)为什么说“又”冒出一个问题,为什么用“又”呢?

生:因为他前面提过问题了。

师:那为什么用“冒”?

生:他突然又提出了一个问题。

师:有道理。除了“突然”外,第二问题比第一个问题提得怎么样?

生:更有价值,更让人没想到。

师:对了,所以说“冒出了一个问题”。——接着读。

(该生读完。)

[自评:实际上我是告诉学生读书要思考,要注意前后照应。但我没直说。有时候,直说反而不如不说。]

师:读得真好,把我们带到了童话的境界中去了。

(又找一名同学把最后一节读完。)

师:读得真是有梦幻的感觉。你们也幻想一下,闭上眼眼想象一下月亮。(学生闭目想。片刻之后——)你们想象中的月肯定也很美。这篇文章与了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幻想中的月十分奇特,孩子们幻想中的月是最美的。(指三名同学分角色读第三部分。)

师:文章写得美不美?

生:美!

师:写得美,读得也美。大作家罗丹曾经说过一句话:“美是到处都有的,对我们的眼睛来说缺少的不是美,而是发现。比如月亮吧,“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从古至今都是这一个月亮,但是那么多作家、诗人笔下的月亮为什么都不一样,都那么美呢?今天作业就是:在有月亮的晚上,同学们观察一下月亮,再观察一下周围的景物:山、树、人、房屋都是什么样。你仔细观察,用心幻想,你的笔下一定会有一篇篇优美的文章诞生。于老师期待着。

[自评:有句谚语叫“灯不拨不亮”(过去点油灯)。学生们潜能很大,但需要点拨、需要激发。]

(下课)

21望月 篇5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自仪征漫网点击数:189

望月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21课)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感情朗读课文第二段,以各种形式诵读文中写月的诗句,感受诗、月交融的意境,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并练习对诗,积累描写月亮的诗句。2、感情朗读课文三、四两段,感受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体会小外甥爱幻想的特点,激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感受和反映世界。重难点:1、通过朗读、理解文中写月的诗句,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积累写月的诗句。2、能够围绕月亮展开丰富的幻想。课前预习:1、搜集写月亮的古诗、美文,并读、背、欣赏。课后作业;1、 同桌练习背诵写有关山(或水)的古诗,你一首我一首,看谁背得多。2、举行“飞向月球”语文综合活动。教学过程:一、有感情地配乐背诵第二小节: “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光如银,水波映月,那幽静旷远的气氛使人为之沉醉。 让我们一起来描述一下优美的江下月景。(《春江花月夜》音乐起) 二、读悟第二段(3--13节)1、对诗、赛诗:过渡:其实,喜爱这美好景色的又何止作者一人呢?月亮将作者的小外甥给叫醒了。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小外甥出了神。过了一会儿,他向我挑战,要跟我干什么呢?自由朗读3——13小节。2、 讨论。(板书:赛诗)3、 他俩赛了哪些诗句?谁来读读这段话?4、 出示这六句诗、指名读: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你看这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善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5、 教师适时点拔:生:我从“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看出诗人望月思念着故乡。师:“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望着他乡的月,离乡的游子怎能不想起故乡的月,故乡的人!生: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生:“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我看出诗人特别的愁,诗中有“对愁眠”。师:忧愁的夜晚,忧愁的诗人,这漫漫长夜该怎样的熬到天明呀!生:“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我看出诗人思念着他的弟弟。师:思念却不能见,诗人把酒问青天,青天能回答诗人吗?生:不会。师:寒夜无语空凄切,而举杯消愁愁更愁!生:“野旷天底树,江清月近人”我看到诗人望着水中的明月,也在默默品味着孤独与忧愁。6、 指导 齐读 :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你看,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来一起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7、 美好的明月令多少文人墨客、乐坛大师为之挥毫、为之吟唱啊!作者和小外甥仅仅赛了这几句吗?你怎么知道的?8、 有月的诗多如繁星,我们也来学着比赛背有月的诗,好吗?9、 (音乐起)我们小组之间来赛一赛。制成小红旗,各小组展开竞赛。10、 引读:此时,诗,和月光一起(齐读13节)三、读悟第三段(14--20节):1、 过渡:夜深人静,我和小外甥在幽美的月色中,赏景、赛诗,久久地沉醉。突然,小外甥对着月亮展开了幻想。(板书:幻想) 请大家自由朗读14——20节。2、 此时的月亮在小外甥的眼里又变成了什么?(眼睛,天的眼睛)出示:小外甥想了一会儿,说:“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的睁大一次……”师述:就像小外甥想象的,月亮是天的眼睛,它睁大了眼睛,我们就看到了白玉盘似的圆月,难怪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到—— 生:“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它若是眯上眼睛,我们就看见了一弯新月,诗人白居易在《暮江吟》中对它作了描写——生:“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它半睁半闭,就成了李白笔下的——“峨眉山月半轮秋”了。3、 指导朗读:这可是小外甥绘声绘色的说的,谁也来绘声绘色地读一读。4、 月亮是那么安详,月光下的景色是那么柔美,小男孩的幻想又赋予了月儿以生命、情感,使它更加迷人。下面请四人小组合作,一人读叙述语,一人读小外甥的话,一人读作者的话,还有一人做裁判,听听你们组谁读得最棒。5、 指一小组分角色朗读14——20节。四、读21节,引导幻想,激发探究兴趣:1、 引读第21节。2、 小男孩聪明好学,天真可爱,而且富于幻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跟着小男孩一起展开幻想的翅膀,去尽情地想象吧!(音乐起)3、 生认真幻想,师深情描述:(1)浩瀚夜空,明月高悬,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学生交流:像小嘴,像甜饼,像妈妈,像调皮的孩子……)(2)儿时,我们聆听了多少关于月亮的传说、故事,此时你想到了哪一个? (3)明月寄相思,明月捎祝福,此时你又想起了谁?你想对他说什么?4、 指名说话。5、 月亮给我们留下了无限遐想,也给我们留下许多思索,你想了解关于月亮的哪些内容?6、 看来,关于月亮的问号还真不少,老师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网站,,这里有有有关月亮和古诗,散文,有有关月亮的习俗等,感兴趣的同学课后可以去看一看。

21望月 篇6

24、望月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会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并把它抄下来。

4、能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6、实践活动:开展古诗文诵读比赛或组织学生自办古诗文专题的手抄报。

二、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的句子。

三、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组织学生收集写有月光、山或水的古诗。

四、教学时间:3课时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中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找出描写月光的句子,并品读;

3、能分角色正确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考考你:(检查学生课前收集写有月光的诗句的情况)

1、师:同学们,我国许多文人墨客面对皎洁的月光,都会情不自禁地赞叹一番,为后人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每每读到这些优美的诗篇,我们都会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现在,请同学们将你在课前收集到的描写月光的句子与同学交流交流。

2、同学自由交流课前收集到的描写月光的句子,教师巡视学生的交流、合作情况,并及时提出优缺点。

3、指名交流描写月光的句子,并要求学生诵出语感来。

4、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与月亮有关的课文,它的题目叫:望月

二、检查学生预习课文的情况。

1、生字新词关:出示文中的生字新词。检查形式:小组合作学习。任务:小组内成员相互检查各自的认读情况(正音);把生字组成词语再读(正音、扩词),把含着生字的句子从文中找出来朗读(读正确、读通顺、体会体会生字新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2、课文段落关: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边听边想:每个自然段主要各写了什么。

3、指名学生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注意训练学生抓住要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三、找出文中描写月光的句子,朗读、品味。

四、分角色正确朗读课文。

五、生字教学。

1、出示生字。小老师相互帮助自学生字,交流学习生字的方法。

2、教师相机指导,推荐好的识记生字的方法。

3、学生练写生字。

4、及时表扬书写认真、规范的学生。

六、布置回家作业:

1、课外继续搜集有关写有月光、山或水的古诗,并学会与同学交流交流。

2、收集、整理自己喜欢的描写月光的句子,并把它抄下来。

3、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品读课文,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诵读文中描写月光的诗句。

教学过程:

一、学习课文1~2自然段。

1、默读课文,边读边想像眼前这幅画面。

2、用自己的话描绘一下所看到的月光下的美丽的江景。(尽可能地让学生运用书本上的规范性的语言。)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3~13自然段。

1、自由诵读划出的描写月光的诗句。

2、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这些描写月光的诗句。

3、小组同学之间自由交流一下这些诗句的意思。

4、指名说说这些诗句的意思。相机体会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和天真活泼。

5、小组与小组之间开展比赛,背诵这些诗句。

三、学习课文14~20自然段。

1、速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外甥对着月亮展开想像的句子。

2、交流画出的句子。品读、赏析这些句子。从而理解小外甥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像。

3、默读课文,画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

4、交流画出的句子。品读、赏析这些句子。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说话的内容,体会小外甥爱幻想的特点。

5、小组同学间自由合作,自挑角色朗读课文。

6、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学习课文21自然段。

1、齐读课文。

2、师:同学们,假如是你来到了此情此景中,你来展开想像的翅膀,你会想到些什么?

(引发学生尽情地想像,关于月亮的、星星的、雨的、雾的、太阳的……)

3、指名交流。

五、布置回家作业:

1、课外继续搜集有关写有月光、山或水的古诗,准备参加古诗文诵读比赛。

2、试着背诵课文。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背诵课文;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古诗文诵读比赛。

教学过程:

一、质疑问难,背诵课文。

1、师:同学们,在朗读课文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地方读不懂啊?现在提出来。

2、师生共同解答学生提出的疑惑,教师及时表扬会提问题的学生,鼓励学生大胆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3、师:同学们,在背诵课文的过程中,你觉得哪些地方最难背?现在也请你提出来,看我们能不能帮你。

4、教师引导学生多读背不出来的句、段,相互之间交流好的记忆的方法,指导学生克服背诵的心理障碍,轻松背完全文。

二、开展实践活动,进行古诗文诵读比赛。

主持人:学生自荐。

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参赛。

内容:课前学生广泛收集、积累的古诗。(如:写山的、写水的、写雨的、写雪的、写花草树木的、写一年四季景色的等等。)

目的:比一比,哪个小组收集、积累的古诗多,鼓励学生勤积累,会收集,进一步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附板书设计:

24 望月

小外甥

聪明好学 比背诗句

爱幻想 想象月亮

赵丽宏

月下江景 如诗如画

交谈愉快 沉醉幻想

独坐甲板 浮想联翩

21望月 篇7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 ) 凝望( )惊奇( )封闭( )

聚集( ) 幻想( )清幽( )闪耀( )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 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课后小记: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诗,就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以及进行有关山水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

21望月 篇8

24 望 月

《望月》现代散文家赵丽宏的一篇散文,也是一篇老课文了。写的是“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亮时,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现了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文中的对话很多,很适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同时也可以帮助学生积累写月亮的词语和诗句。

本文结构还是比较清楚的,紧扣“望月”,写了月下江景,比背诗句,想象月亮。可以按照于永正老师“眼中月、诗中月、幻想中的月”的思路展开教学。

一开始,可谈话激趣,由月亮为话题导入新课。那么这篇文章中谁在望月?我们随着作者和小外甥一起去江边赏月。

眼中月:江边赏月,你看到了什么美景?月亮、长江里、江两岸三个方面写了月下江景。从哪里可以感觉到月色的美丽?(清辉、晶莹闪烁、光斑在跳动、黑色剪影、隐隐约约、银色的花边)色彩美、动静相生的美,只可意会,可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这种静谧的美。“剪影”学生也能联系下文的“隐隐约约”来理解,找近义词就可以解释为“轮廓”,拆词法理解为剪下来的影子,联系皮影戏来理解,我觉得都可以。学完此段可让学生用一些四字词语来赞美一下这美景。

诗中月:可以让学生以各种方式诵读背诵这些诗句,甚至可以拓展延伸到课外。力求自然理解“清幽旷远”。眼中月美,诗中月更美。

幻想中的月:小外甥把月亮幻想成什么?(眼睛,天的眼睛)为什么这么想?重点是第二个问题。抓住“闭上了”“睁开”“睁大一次”,联系月相变化来理解。我是借助简笔画让学生来理解一个月月亮的变化的,这也为习作7作了一个铺垫。让学生体会小外甥想象的奇特。

小外甥的性格特点:“聪明好学,爱幻想”,学生理解起来并不算太困难。当然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善于观察也是有的。

当然归根结底,本文的教学要通过各种形式的诵读体现一个“美”字。望月的结果是什么,就是望到了美。月下江景的美,诗中月亮的美,想象中月亮的美,而这一切又是基于我和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否则是体会不到这种美的。

21望月 篇9

谈话导入

1.当当当当当

(听到这个开场白,我就想笑,想到了唐僧对待悟空,老师仿佛在说:“悟空,你知不知道什么叫‘当当当当当当当’?”当时忍住了,但是事后想想,挺有意思的。)

2.舞台和我们的教室是一样的一样的啊

一、谈话导入

1.今天我们要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文章《望月》,齐读课题

2.这样读是不是让月光太亮了,看看这幅图,想想月亮停留自爱空中的那种感觉,看看,月光究竟是怎么一回事。

3.课前大家都读了课文,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的读书情况,谁先来读一读呢?

(1)指名读

(2)老师还在不断地交流

二、新授

1.“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是谁眼中的月亮,那作者心目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自己读读这段话

(1)屏幕出示,学生读

声音这么嘈杂怎么能读出这种感觉呢?让我们再读读这段文字,如果有让你心动的词语,让我们划下来,细细地品味,可能让你知道更多藏在文字的情思。

(这个问题设计得非常好,非常符合新课程标准和语文课堂教学要求问题要整的精神,一个问题就带动了学生全文的朗读,很用心的设计。)

(2)师生交流

(3)指名读(配乐)

美文、美读、有没有同学自己推荐自己来读读这首诗篇的呢?学生自己推荐读

教师点评:如果让我们沐浴在这宁静的月下,那一定是非常美好的感觉,难怪作者晚上不睡觉,到甲板上欣赏美丽的夜色,其实谁不着的不断有作者,还有我的小外甥,这都是月亮惹的祸

2.谁愿意读,我和小外甥对诗的那一段话

指名读

出示:诗文

这些诗都镶嵌着一轮明月,在诗人的诗文中都有哪些内容,你看到了什么?

师生交流

3.月亮还是那一轮月亮,月在诗人的眼里是非常善于变化的。

(1)有……作用,有……作用等等

(2)齐读文中带有月的诗句

(3)有月的诗歌多如繁星,你们还知道哪些带有月亮的诗歌呢

(4)师生交流

“秦时明月汉时关,……”

指导学生朗读这首诗,

(5)教师范背:《春江花月夜》配乐,让我们在这样动情的音乐声中好好地颂颂有月的古诗

(6)学生吟诵

3.让我们在回到甲板上,看看在小外甥的眼睛里,月亮是怎么样的呢?

(1)学生说:……

(2)表情要是在动人一些就更加绘声绘色了

(3)小外甥眼中的月亮令人惊讶

(4)老师不改一个字,同样是一首诗。(把小外甥的文字改成了诗的排列方式)

出示:

月亮像什么

月亮像什么

像眼睛

这是

明亮的眼睛

它很喜欢

看我们的大地

所以

每一次闭上

又忍不住

睁开

每个月

都要圆圆地

睁大一次

(这里又是老师的一大创新,合理地使用教材,不管是否恰当,但是我觉得处理得很好,诗一样的语言,加上诗一样的课文,美,真的很美!)

我们都和小外甥一样,一样地对生活充满情趣,月亮在你的心目中像什么呢?

(1)像少女、魔术师、摇篮、

(2)载大家的眼里月亮是多趣的,在作家的眼里,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多愁的。为什么同样一轮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为什么就不同了呢?

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颗怎样的月。这就是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老师讲了一段让人听不懂的话,让学生难以明白。)

用南京市著名特级教师刘智春老师的话说,听一位语文和口语功底非常深厚的教师上课,听课的老师是一种享受不谈,对于学生来说,所受到的熏陶也是非常令人难以忘怀的。试想,如果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具备这样的素质,用诗一样的语言,带领的学生读书、感悟,是一件多么美好的事情啊,即使有的学生感到疑惑,时间一长,熏陶的作用肯定要在其中显现。语文教师的魅力就在这里了。老师的评语和点拨似乎都没有离开过“月”字,一“月”何美,一“师”何能?都体现在浓浓的月色中了。

江苏省第六届苏教版语文青年教师课堂教学观摩课

21望月 篇10

教材认识:这是苏教版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写的是舅甥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的情形。重点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表达了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本文是一篇散文,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全文虽有21个自然段,但却紧扣“望月”拓展思路,因月生情,文脉清晰可见。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理解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美景的句子。

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味——感悟

情感态度价值观:

感受望月的乐趣及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感受美、欣赏美的情趣。

教学重难点:以理解词语为抓手,借助朗读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感受人们喜爱月亮,追求美好事物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题激趣。

1、谈“月”导入。同学们喜欢月亮吗?说说你看到月亮时的感受。学生畅谈。

小结:同学们的知识面真广,想像力很丰富。月亮总能带给我们美丽的遐想与憧憬。出示课文插图,观察并说图,引导学生走进文本,走近舅甥俩,和他们共享快乐。

2、板书:望月 齐读课题;教师设问;读着课题,你又会联想到什么呢?

问题预设:

(1)板书;何时,何地,何人,何事

(2)试着按照黑板上的提示说一说课文的内容。

二、初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

2、交流了解课文大意:读了课文,知道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吗?指名回答。

3、检查生字新词自学情况。

晶莹闪烁光斑沐浴瞳仁

不假思索云絮封锁呵欠

清幽旷远外甥剪影气氛

(1)指名读生字,正音。齐读。同时相机辨析三组形近字:镀、渡;喻、愉、偷、愈;舱、枪、抢。相机解释“外甥”一词。

(2)指名读课文,教师注意指导朗读和培养学生良好的朗读习惯。

4、理清课文脉络,概括段落大意。

(1)提示:课文首尾重点写谁?中间部分重点写谁?请根据文章各部分内容的侧重点把课文分成三个部分,并概括段落大意。

(2)学生回答,教师进一步归纳。

板书:

月下江景 第1-2自然段

舅甥谈月 第3-19自然段

月下幻想 第20自然段

三、精读课文第一部分。

1、学生默读第一部分,看看几句话?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美景?

2、学生默读,教师巡视指导。

3、指名回答:一共四句话。

第一句写月亮出来了;

第二句写江面;

第三句写江两岸;

第四句写月光为它们镀上花边。

4、自由读每一句话,想象每处的美景,哪些词语用的好,画下来,为什么用的好?

5、学生自由读、画,教师巡视指导。

6、学生回答,全班交流。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描写月亮出来的句子“安详”、“吐洒”、“清辉”用的好。“安详”和“吐洒”写的月亮仿佛有了生命,有了温情,就像母亲一样端坐在那里。“清辉”写出了月亮光的特点,它不像太阳光那么刺眼,而是很柔和,很皎洁。

出示图片帮助学生理解“剪影”一词,结合句子理解“镀”字在句中的意思。

7、听配乐朗读,再一次感受月下江景之美。

8、感情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9、小结:月下江景给你的总体的印象是什么?一个字--美!教师板书

四、总结:

今天,我们主要欣赏了作者眼中的美丽月色。下节课,我们一起欣赏小外甥眼中的月亮。

板书设计:

24、望月

月下江景 (1-2) 美

舅甥谈月 (3-19)

月下幻想 (20)

教学反思:《望月》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作品。课文是一篇散文,写的是舅甥俩在望月中愉快交谈。背景是“夜深人静”的月夜在行进的江轮甲板上,静谧的月色,颇增几分童话色彩。因此,在教学中要深钻深读课文,在研读中磨出感情,抓住文章思路,明确文旨,达到有思想,有思路,这样导读时才能主线明朗,深入理解课文。在课文教学中,我重视指导学生理清文章脉络,注重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在读中抓住关键词理解赏析月下江景的美,从而让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引发对月亮的喜爱,对美好事物的向往。我原想利用更多的图片引导学生欣赏进而理解、感受月夜的美景,在品析完第二自然段后让学生配乐朗读,在音乐中进一步感受月下江景的美,还让学生在预习时摘抄了描写月景之美的片段,但在教学中我没有很好的利用到这些资源,是一种浪费。

21望月 篇11

《望 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读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说

3,今天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欣赏月下的江景吧

二,学习第一部分:"赏月"

4,听课文录音,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5,交流: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6,想不想看看这一幅月下江景图 (映示画面)美吗 让我们来品味品味这种美吧

指导学生看看画面,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节,挑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品味品味,你喜欢的句子中,哪些词写得特别美.在这些词下面加点.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

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交流要点:

一,"安详"和"吐洒"两个词把月亮当作人来写,给人一种亲近感.

二,"……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这句话写出了月亮下的

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

三,"……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

层银色的花边……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动态美,"黑色剪影"和"银色的花边"写出了色彩美.(逐句交流,逐句指导朗读)

7,美丽的月下江景图,多么令人神往!谁愿意读读这一节,让大家尽情地享受这种美.(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节)

8,这段文字实在太美了,想记住它吗 我们来背一背吧!指名背

三,学习第二部分:"诵月"

看到这幅美景,高明的画家会挥动画笔,欣然作画;高明的摄影师,会按动快门,留下美好的瞬间;歌唱家会激情昂扬,引吭高歌;诗人会诗兴大发,大声吟诵……

古往今来,留下了多少吟诵月亮的诗篇啊!就让我们借用古人留下的诗句来吟诵吟诵美丽的月下美景吧!

1,自由读读第二部分课文,划出诗句,反复读读,同桌交流交流诗句的意思.

2,就诗意质疑问难

3,指名读诗句.

4,读读第二段,你还喜欢哪些句子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你觉得小外甥的眼里,月亮象谁 )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沐浴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

分角色体会朗读(教师读旁白,男同学读赵丽宏,女同学读外甥(配乐:春江花月夜)

四,学习第三部分:"论月"

刚才,我们借用诗篇来诵月,小外甥的好学,爱幻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外甥对月亮还有哪些独特的幻想呢 我们来学习第三部分"论月"

1,快速读课文,思考:"我"和小外甥在谈论什么问题

2,(月亮像什么 )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自由交流)

3,交流,映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指名读句子,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 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4,了小外甥的话,我觉得怎么样 (惊讶)映示句子:他的比喻使我惊讶.为什么我

会觉得惊讶

5,小外甥的眼里,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双眼睛 自由读读第19,20节,画出有关的句

子."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6,同桌一起读读,结合这些句子想想,小外甥的这个比喻新奇在什么地方 (指导学

生体会小外甥眼里,月缺,是天在闭眼,月圆,是天睁大眼睛,他的想象和月亮变化紧密联系,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月光被云絮遮住,小外甥说月亮困了,睁不开眼了,其实是他自己想睡了.小外甥的想象确实新奇)

7,多么新奇的比喻,谁来学学小外甥,读读这些句子.指导朗读这些句子

8,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学习第四部分:"想象"

a) 小外甥回舱了,我的心却难以平静,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体会体会我此时的心境.

b) 齐读.

c) 同一个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古往今来,诗人留下了许多吟诵月亮的诗句,其实,细细品味,这些诗句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些诗.

d) 映示文中诗句的原诗,齐读.

e) 你还搜集了哪些写月亮的诗,交流,领读.

六,作业

背诗

板书设计:

望月

赏月 美

诵月 多

论月 奇

21望月 篇12

作者::张艳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56

《望月》教学设计一

作者:张艳萍

教材简析

本文是一篇散文,记叙了“我”在甲板上赏月时,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作者文笔生动活泼,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跃然纸上。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出示自学要求:

(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

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

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

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

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重点指导:斑、絮、呵欠

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

聚集()幻想()清幽()闪耀()

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过程:

一、检查词语掌握情况

1、学生练习。

2、读词语。

二、学习第一段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段,注意朗读时的感受。

2、学生交流。引导学生说出:作者描写的月光下江景太美,在我们面前展示了一幅动人的图画。板书:月下江景美丽如画

3、同学们,想不想把这幅图画画出来?学生思考:作者描绘的图画上有那些景物以及这些景物是什么样子的?

4、出示图画,请同学们看看,是不是你们脑海中浮现的画面。

播放课文第一段录音,学生边看图,边听录音,感受图画的整体意蕴。

5、让学生回忆课文,尝试背诵。

三、学习课文第二到三段

(一)自读课文,思考: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学生交流后板书:聪明好学爱幻想

(二)学习第二段

1、学生自由读课文。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

学生自由读后交流。

2、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教师质疑:月亮怎么会把小外甥叫醒呢?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很愉快的事情。

4、分角色朗读课文。

5、了解诗句的意思。

(1)学生解释。

(2)教师点拨理解。

6、指导读诗,背诵。(出示整首诗读读、背背)

7、你还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吗?(学生自由背诗后指名回答,师出示搜集的有关诗句进行补充,学生选择其中的感兴趣的1、2句读读、背背)

8、教师口述,引入情境:

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我们的心田,使得我们无比畅快,沉醉在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9、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10、学生反复朗读,体会句意,体会意境。

11、小结谈话,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学习了第二段课文,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什么?

正是由于小外甥聪明好学,才积累了数不清的美妙诗句,也因为这美妙诗句的熏陶,小外甥变得更加聪明,爱幻想。我国古代优美的诗句多如天上的星星,只要勤于积累,必有丰厚的回报。

四、学习第三段

1、过渡:

他的聪明好学还体现在哪里?爱幻想又体现在哪里?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2、学生自由读课文。

3、讨论交流。

出示句子1:“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4、继续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句子。

出示句子:

⑴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一个问题来……

⑵他瞪大眼睛等我的回答,两个乌黑的瞳仁里,个又一个亮晶晶的小月亮闪闪发光。

⑶……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⑷他绘声绘色地说着,仿佛在讲一个现成的童话故事。

⑸小外甥打了哈欠,摇摇晃晃走回舱里去了。

圈出你认为应该重读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细细品读。

学生交流感受。引导学生说出: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爱幻想,而且善于幻想,头脑里装满了奇妙有趣的东西。

5、分角色朗读这一段。

三、布置作业

1、摘抄描写月亮的诗句。

2、背诵课文。

3、收集有关山水的诗文,举行赛诗会。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第四段。

2、指导背诵课文。

3、举行山水诗歌朗诵会。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

他的爱幻想的特点深深地影响了我,此时我站在甲板上也展开了想象的翅膀,让我们一起来读读第四段。

二、学习第四段

1、齐读课文。

2、启发谈话: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你们想不想随着作者一起去幻想一下?先请你闭上眼睛。

四、播放录音,展开想象

1、播放课文完整的录音,学生闭目静听,感受文章的整体意韵美。

2、启发学生幻想。

现在,你就是作者,甲板上只留下你一个人。你久久地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你想到了星星,想到了太阳,想到了彩虹,想到了风雨……请你展开幻想的翅膀,在广大的天空中尽情地飞呀,飞……

(学生闭目遐思、幻想。)

3、引导学生把幻想的东西说出来。(出示“讨论区”)

三、指导背诵课文。

1、根据课文的思路理清叙述顺序。

2、逐段进行指导背诵,学生选择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四、举行山水赛诗会。

1、四人小组内先背诵,推荐一位在班级里比赛。

2、每组一位代表上台朗诵。

(推荐学生代表四位作为评委。)

3、总结赛诗情况,宣布优秀选手。

五、作业(见“测试区”)

课后小记:

本文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想象的能力。月亮如诗,就要学生在《春江花月夜》的乐曲声中展开无尽的遐想,进行拓展。同时让学生打开记忆的大门,回忆以往学过的有关月亮的古诗,以及进行有关山水的诗句进行朗读、背诵,增加学生古诗方面的积累。

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网页底端输入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搜索!

21望月 篇13

一、导入

1.看板书“月”,你们想到了什么?

【运用学生自身存在的知识进行开始,这样较为容易亲近学生,也容易让学生接受本次的教学活动。】

2.你们知道哪些关于月亮的古诗?

【一是起到复习,二则检查积累,三则过渡】

3.除了古诗你们还能想到什么?

(1)师生交流

(2)我想到了关于月亮的嫦娥的故事……

4.无论是带有月字的古诗,或者是传说故事,月亮总是能够给人们带来无数的遐想。

【教师渲染的气氛是清幽的,但此处最好能够出示课件的演示,因为要给学生以明确的感知,效果上可能会更棒。】

二、新授

1.指名读课文,看看每个部分向大家介绍了什么?

(1)学生读课文

【读通,带着问题读课文,是朗读教学中的基本要求。教师在这个其中还让学生明了了自己教授知识的准确方向。】

(2)师:你们读得正好,请告诉老师每个部分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学生:第一部分写了作者在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见了月亮和江面上的美景(教师板书:赏月)

(3)3—13小节写了什么呢?

学生:小外甥向我挑战背诗。(教师板书:挑战背诗)

(4)14-21小节呢?

学生说:是小外甥和作者在谈论月亮的话题。(教师板书:谈论月亮)

【通读课文,这是让学生整体感知,同时也是为了对文本有一个初步的印象,为下文的理解做出铺垫。这里是一个暗示。】

2.宁静夜晚我们在欣赏月亮,……出示第二自然段,自己读读这段话,看看这样的月景给你怎样的感受?

【直奔重点,不牵牵扯扯,这里突现文本的难点。】

(1)学生自读

(2)学生:很美丽和和谐

(3)教师引导朗读这一段。

【这个环节让学生在内心达到初步的认知,让“美”悄无声息地融入到学生的心田。】

(4)多美的情景啊,如果你带了一个照相机,你最想照下哪里的景色?

【让学生“流动”地去阅读,让文字成为画面,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

(5)首先自读,划出相关语句――同桌交流一下

(6)师生交流

学生:我想拍摄江面被照亮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老师说:请你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好吗?(学生读-教师点评,还有谁也想拍摄这副景色的?)

学生说:长江被月亮照得真美。

【让学生有自我的个性化的语言呈现,这是阅读的一个最终目的。】

师:同学们,请大家听我读这一句,感受一下,这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生:像一颗颗星星;

生:像被撕破的丝绸;

生:像一颗颗珍珠;

生:像一颗颗璀璨的钻石

师:请大家带着你的想像把这句话读读。(学生读)

【用多种形式去想象。教师在此处作为引导者起到了恰当的作用,是学生、文本互动的“朋友”。】

师:同学们这千点万点闪烁的光斑像……,多美的情景啊!像读这段的同学站起来,一起把这句话读读。(学生读)

【这是激发学生内心对文本的自发情感,这是一种无形的赞赏。】

师:你们还像拍摄哪处景色呢?

学生:江两岸,芦荡……美丽的江面在月光的照耀下显得非常美。在月亮的照耀下显得朦朦胧胧的,隐隐约约的。

师:理解“隐隐约约”(学生说:看起来感觉不明显,)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生答)

【换词练习是理解词语的一种方式,也是拓展知识的一种形式。】

师:在江天交界处都是十分朦胧,只能看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时“黑色的剪影”。还有同学像说吗?(黑与白的经典搭配,真是太美了)想拍摄这里景色的同学请站起来。(学生读)

师:刚才有的同学把镜头对着江面,对着江两岸,有人把镜头对着填空的吗?

学生:我想把月亮的安详的感觉照下来。

师:安详一般是形容人的,这里形容月亮,你觉得此时的月亮给你什么样的感觉呢?

学生:月亮给我幽静的感觉;很美丽。

师:带着这样的感觉读一读

(学生读,教师指导。)

【教师抓住关键字词来体会月光下的“诗意”,体会月光下景物的特点,让学生用自身去体会“美”。】

师:同学们,此时的月亮就像一位安详的母亲……想去欣赏那幅美丽的画面吗?(看录像)想看着图,和着音乐读读这段文字吗?

(指名学生读、点评――再指名读、点评――齐读)

【图片、音乐、文字、情感……让文字流动起来,流入学生心间,同时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朗读也得到了更递一层的水平。】

3.美好的月色陶醉了我,也陶醉了我的小外甥,他们动情地吟诵起了和月亮有关的古诗,3—13小节就描写了那幅情景,他们都吟诵了哪些古诗呢?

(1)学生自读

(2)学生说,我觉得应该不止这些,12小节还有两个省略号呢。

(3)迷人的月亮不仅陶醉了我们,还陶醉了古代诗人的情丝,读读这些古诗,体会一下这些诗人当时的心境、怎样的感受,待会儿我们来交流交流。

(4)电脑出示文中的带有月亮的古诗

(5)学生自读、体会――谈自己的感受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儿时的梦想)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想念自己的兄弟)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想念故乡)

每首古诗都带着作者浓浓的情丝,带着我们的理解和感受一起来吟诵一下这些古诗,齐读之(学生齐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了思维的拓展,这是知识的延伸,也让学生了解到“月”的各种情丝、各种感受。】

【探究:我们是要了解古诗、诗人?还是要了解“望月”中的“望”?】

(6)文章的3—13小节都是描写这个场面的,分角色读读课文。(三个人)

请同学推荐班级中读书最好的男女生(学生读)

(7)从12节中能够看出他们背诵了不止这些古诗,还从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呢?学生说:“多如繁星”

师:你觉得他们还会吟诵哪些带有“月亮”的古诗呢?

学生背,教师点评。

【教师让学生学会去阅读,也就是要仔细阅读,挖掘内心所包含的内容,这同样是拓展、延伸。】

4.师:只要你留心搜集,写月亮的古诗

(1)电脑出示:

出自王维的《竹里馆》、张九龄《望月怀远》、

(2)望着这美丽的月光,吟诵着幽静的古诗,你们有什么感觉呢?

(学生说)

(3)难怪作者在13小节中这样写到……让我们再来读读这样的文字,感受这似水的月光,感受那美妙的境界。如果你觉得站起来更能表达自己的情感,请你站起来读。

(4)学生齐读第2自然段。学生再读文中带有“月”的古诗

【主题在此处得到了提高】

三、下课

【教师始终注意了学生的内心的感受,同时也注意了气氛的渲染。她走进了学生的心里,走进了文本。在课堂上,教师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自主性。】

【所有的意见仅仅是本人的一点感受,仅供参考!时间匆促没有来得及细细品味,如有不妥之处,还请大家多多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