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推荐12篇)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
教学目标 :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2、3、4自然段。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阅读赏析,理解和感悟含义较为深刻的字、词、句。
3、学习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4、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1、教学ppt
2、课前播放视频《为了谁》。
一 导入新课:
1 课前同学们听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曾唱遍了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流下了感动的泪水。
2 歌中唱到:“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3 师感情朗诵第一自然段,揭示课题。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过渡:7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形势万分危急,在这千钧一发的时刻,战士们誓死保卫着大堤。(板书:保卫大堤)
1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第2自然段,画出让你心灵受到震撼的句子,写出你的感悟,多读几次体会一下。
2 交流:
哪些句子让你的心灵受到震撼感动?为什么?
学生补充,教师随时指导朗读。相机出示图片、文字资料,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
生活中手不小心被划破,哪怕是一个很小的伤口都会钻到心里疼,我们的战士们被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这种疼,这种痛可想而知是多么的大啊,可我们的战士们却——(全然不顾)。这是一种什么精神?(奋不顾身)
他们不顾的仅仅是片石割破了脚趾吗?想象一下,他们还会受到怎样的伤痛?
战士们对这种疼痛为什么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保住大堤就是保住了(人民的生命财产),这个念头在他们心中深深扎根了。让我们一起读读他们的心声。
齐读:大堤,保住大堤!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a 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b 那呼啸的狂风随时会把人墙吹散,那滔天的巨浪随时会把战士们吞没?但我们的子弟兵并没有害怕,把他们看作是在呐喊、加油、助威,把他们作为了前进的动力,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声喊到:……。
狂风卷着巨浪,猛烈地撕扯着堤岸。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
a 从这句话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
b 那呼啸的狂风随时会把人墙吹散,那滔天的巨浪随时会把战士们吞没?但我们的子弟兵并没有害怕,把他们看作是在呐喊、加油、助威,把他们作为了前进的动力,多么乐观的子弟兵啊!让我们一起高声喊到:……。
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读出来?
c 战士们不仅喊出了革命的口号,还立下了革命的誓言。
ppt出示:
倒下是袋拦洪的沙!
水不退、人不撤,誓与大堤共存亡!
流血流汗不流泪,掉皮掉肉不掉队!
ppt出示图片:
这就是我们的子弟兵,他们身上的皮被晒掉了,没有流泪,继续奔跑在抗洪的最前线!誓死保卫大堤!
经过几小时的鏖战,大堤保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
ppt出示:“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这就是人民子弟兵在这场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现在你们感受到了吗?
三 学习3、4自然段
1、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在这场可歌可泣的战斗中,涌现了许多英雄事迹,黄晓文就是其中一个,请同学们默读第4自然段,思考:为什么称黄晓文是一个铮铮铁汉?
2、交流:从文中觉出黄晓文是个什么样的人?(意志坚强)从哪里看出来了?
3、ppt出示句子:
谁来读一读?我们来看黄晓文的动作,找一找?
从这些动词我们体会到什么?(黄晓文压根没把自己的伤放在心上。)
4、谁再来读一读。
5、指名一生上前演一演。一起读。
6、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这样感人的事迹呀?
相机ppt出示:高建成 李向群照片
四 比较2、4自然段的写法,指导写话。
1 请同学们默读2、4自然段,看看这两自然段在写法上有什么不同。
2 学生观察比较交流。
3 师小结:
第2自然段描写的是人物众多的群体场面,这是一种面的描写。
第4自然段描写的是黄晓文一个人的行动,这是点的描写。
这种点面结合的写法,既表现了全体解放军官兵奋力抢险的感人场面,又展示了典型形象奋勇拼搏的动人场景,全面而深刻地表现了人民子弟兵无所畏惧,勇往直前的英雄气概。
4 下面我们来看那场战斗中的另一个英雄人物的事迹,注意观察他的动作。
播放视频:胡指导员拖麻包堵管涌的镜头。
(先播放一遍,让学生感知,后再播放一遍,引导学生注意动作,师适当解说)
五、总结课文。
总结: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人与自然的搏斗。这里没有泪水,只有汗水。这里没有柔躯,只有铁骨。在这场战斗中,我人民子弟兵除了保卫大堤还担负着抢救灾区群众的重要任务,我们下节课学习。
六、布置作业。
1、选择课文中让你感动的句段,尽情地朗读并摘抄,
2、给在抗洪中牺牲的解放军叔叔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2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4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从课文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与人民群众的鱼水深情。
三、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组织学生上网查阅98年抗洪救灾的背景材料,以及抗洪救灾中涌现的可歌可泣感人故事。
四、主要板书:
大堤抢险铮铮铁汉铭记大江保卫战↓勇救群众鱼水情深英雄
五、教学过程:
(一)复习课文,回顾整体
1、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仍旧和时光老人回到那难忘的1998年,和人民子弟兵一起深入抗洪第一线,打响这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请你们用朗读来表达你们的参与热情。学生齐读课题。
2、说说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围绕这个“战”字,哪位同学来概括一下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
(二)教师创设情境,引入学习内容
师:同学们,是的,98年那年夏天接连不断地大暴雨使滚滚长江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沿江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让我们一起来亲身感受一下那场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吧!
1、观看录像——洪涝灾害记录片。看完学生谈感受。(这段录像就在战马凄厉地嘶叫中结束了,同学们,你看到了些什么。(提示:你可以用哪些成语或句子形容这一场面,)
2、出示对联上半部分:老师想用一副对联的上联来形容这紧张的时刻。这真是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齐读就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这场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中涌现了多少感人的英勇事迹啊!通过上一节的学习,课文中介绍的感人事迹有(相机板书)
(三)用心灵去体会――体会英雄壮举
1、师:第2到5自然段就是具体描写了这些场面,请同学们认真读读这部分内容,把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几遍,并且可以在旁边写写自己的阅读感受。学生自读句子,体会情感。
2、教师评价好的学习方法。3同学们,现在老师只想问一个问题,你读了这部分的内容,心里怎样。总结:说的多好啊,所以,我说,同学们会读书。
(四)组织交流,体会情感,读好课文
A、学习画面之一:大堤抢险
B、过渡: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具体交流交流在大堤抢险这个画面中让你感动的句子。哪位同学先来。
1、交流体会朗读根据学生的回答随即处理。(始终以抓住重点词句,指导朗读为主,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体验情感。)
(五)重点句子:
1、“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来回穿梭。有的为了行走快捷,索性赤脚奔跑起来。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全然不顾,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大堤,保住大堤!”(体会到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精神。)学生读这个句子,师设问:读了这个句子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说的真好,老师从你的发言中感受到了你在用心体会。同学们,读这句话的时候,你最想强调是哪个词?请大家自由读读,体会体会。“全然不顾”他们不顾什么,想想在扛沙包的时候他们会遇到什么困难,但他们顾的是什么。是啊,我们的战士们,当恣意的洪水在把他们一次又一次猛烈冲击,甚至将要吞噬他们的时候,子弟兵只有一个念头:保住大堤,保卫人民。此时此刻,在你的心里这是一批怎样的战士?当你深深领悟到这一点的时候,你的心中升腾起一种怎样的情感?你的心灵真丰富,感情更细腻。战士们奋不顾身的精神令我们感动,更令我们敬佩,让我们通过朗读,把对他们的敬佩之情表达出来,先自己练练。指名读,相互评价。(学生评价)齐读这句话。
2、“战士们高声喊道:‘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加油!”一个个奋然跳入水中,用自己的血肉之躯筑起了一道人墙。”(体会子弟兵大无畏的乐观主义精神,与人民心连心的本质。)读了这段话,你能把你的感受告诉大家吗?最让你感动的是哪句话?人墙,就是指什么。在你的眼里这长城好像什么。(一道洪魔击不倒、摧不垮的钢铁长城。)总结:洪水肆虐的时候,我们的子弟兵就是每一根坚桩,每一袋沙土,同时筑起了一道道钢铁长堤。此时,战士们是怎么想的?此情此景,你想对人民子弟兵说些什么?是啊,这不仅仅是人墙,这是生命之墙。战士们的话语铿锵有力,战士们的壮举惊天动地,谁来把这种豪壮之情朗读出来?指导朗读,相互评价。(师评价:在狂风暴雨中,在滚滚的怒涛中,这种声音早已被淹没掉了,怎能鼓舞人心。谁再来大声喊一下。好,我们一起来朗读一下。
3、“经过几个……伤痕累累”学生读完,师设问:当你读到哪个词语的时候,你的心轻轻为之一颤。伤痕累累,看到这个词语,你仿佛看到了什么?同学们,老师把这感人的画面带来了,请看(出示画面)看到这一双双伤痕累累的双手,有没有鼻子一酸,眼眶一热?此时,你最想说什么?千言万语无法表达我们的心情,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心中的感受吧。学完了这几处感人的句子,同学们你们想用什么词语或句子来形容大堤抢险这悲壮场面。引出对联下半部分。老师想说的是这真是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齐读这副对联。这副对联就是在文章的最后一段,这也是作者发出的赞叹。谁来把最后一段话读好。过渡:在这场战斗中,让我们感受到了人民子弟兵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同学们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下他们的战斗场面。
4、看媒体播放战士们抢险的场面,身临其境地感受战士们的英雄之举。看完这抢险的场面,在你的心中涌动了哪些话语,跟大家交流一下。师总结:此时此刻,老师的心情跟你们完全一样,我们怎能不感动,不崇敬,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来抒发自己的情感。让这次战斗响彻云霄,回荡天地之间。
六、教学结束:
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摘录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写一段你最想说的话。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3
佚名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地6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地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地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难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理解,感受人民子弟兵的伟大,激发学生立志报效祖国和人民的宏伟志向。
【教学准备】
投影
【拟定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本课生字词,并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1、同学们,自古以来我们中国就是一个团结的民族,尤其在各种困难面前,更是“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还记得1998年的夏天,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长堤。就在万分危急的时刻,长江堤上出现了一幕幕感人的画面。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画面,亲自去看一看。
2、教师板书课题,学生书空:大江保卫战。
3、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看到了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想问?
(为什么叫“战”?战斗的经过怎样?)
2、带着问题读课文。
要求:⑴标出自然段,划出生字词。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⑶标出难读的地方。
三、学习本课生字
1、根据课后生字表的注音,学生自学生字读音。
投影出示:
日夜兼程 肩膀 肆虐 闪烁
摇摇欲坠 嶙峋 铁钉
2、指名读,随读随纠。
注意:虐n< 嶙l n
3、学生自由练习,同位互相检查。
4、再指名读。
5、全班齐读。
四、指导朗读
1、自由朗读。
2、生提出难读的地方,师指导朗读,学生反复练读。
A、暴雨,大暴雨,一场接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B、战士们高声喊到:“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巨浪为我们
加油!”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这是人民子弟兵再这场惊心动魄的大决战中的真实写照。
C、再安造垸,他们救出了被洪水围困了三天三夜的幼儿园老师周运兰;在蒎洲弯,他们给攀上树梢等待了近九个小时的小江珊以生的希望……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五、感知课文大意
1、整体通读课文。
2、思考:从文中你知道了什么?
六、指导书写生字
1、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
2、提出难写的字。
3、指导书写。
4、学生描红、临写。
七、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搜集有关抗洪抢险地光荣事迹,读一读。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品位,理解文中含义比较深刻的句子。
2、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 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勇于帮助别人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了解了1998年那次抗洪抢险的激烈与危险。这节课我们就与战士们一起,参加到这惊心动魄的大江保卫战中。
二、精读指导
第一部分(1节)
1、学生自由朗读第1节。
思考: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从哪句看出来?
⑴ 1998年的夏天,长江发大水,很多地方受害了。
①投影出示,全班齐读。
②自读,找出体现水大、猛的词,并划下来。
(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暴怒,疯狂,撕咬)
③通过划下的词语,想象长江洪水泛滥的场面,练习朗读。
⑵ 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他们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气壮山河的大江保卫战。
① 学生齐读。
② 学生自由读,找出体现“气壮山河”的词语,并划下来。
(万分危急,几十万,几百万,日夜兼程)
③指名读。
第二部分(2--5节)
1、导入:在这场激烈的战斗中,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自由朗读课文2--5节,想想,每节都讲了什么?
2、学生自由读,思考。
3、具体分析
第一层(2节)
⑴ 提示语:2月27日凌晨两点,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怎么办呢?
⑵ 指名读本节。。
⑶ 重点片段练习。
⑷ 如果当时你就是其中一员,你会怎么想,怎么做?
第二层(3、4节)
⑴ 导语:面对当时肆虐得洪水,更显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得本色。尤其是解放军某部四连连长黄晓文更是令人佩服。
⑵ 学生自学第3、4节,划出体现黄晓文不怕苦得精神的句子,标出黄晓文动作的词。
⑶ 检查自学情况。
⑷ 根据课文内容,自由组合,练习表演这段。
⑸ 指名表演。
⑹ 齐读最后一句。
第三 层(5节)
⑴ 导语:是呀,I在抗洪抢险的日日夜夜里,像黄晓文这样不顾个人安危的战士数也数不清,激流中,到处是战士们勇救群众的情景。
⑵ 指名读本节。
思考:本节表现了什么?重点写了哪些事例?
⑶ 教师详细介绍解救周运兰老师的过程,激发学生的感情。
⑷ 学生自由练读,注意声调变化。
⑸ 学生赛读,可试背。
第三部分(6节)
1、齐读本节。
2、自读,思考:说说这节的意思。
3、交流:1998年夏天的那场灾难,已印在了人民的心中,为抗洪而牺牲的人民子弟兵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4、再齐读,将自己的感情完全释放出来。
三、片段欣赏
1、文中多处使人感动流泪,找处最使你感动的地方。练习朗读。
2、指名读。
四、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最使你感动的地方。
第三课时
【授课时间】第6周4
【教学要点】
1、指导学生熟练、有感情地背诵第5节。
2、学会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3、交流会:介绍自己了解的抗洪英雄的光荣事迹。
【教学过程】
一、指导背诵第5节
1、学生自渎,思考:怎样将本节分为三层?
2、指名回答(总——分——总)
3、按照所分层次自由背诵。
4、指名试背。
5、全班齐背。
6、再指名背。
二、学习用“闪烁”、“惊心动魄”造句。
1、体会词语的意思(闪烁:一亮一闪;惊心动魄:场面宏大,让人担心,心惊胆战)
2、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一读,体会词语的用法。
3、说说这两个词语能用再什么方面?(闪烁:星星、泪水、露珠、灯光;惊心动魄:战斗、电影)
4、自由造句,教师相机指导。
5、指名读,修改。
三、交流会
1、课外,大家也收集了不少有关抗洪战士的光荣事迹,有的不顾个人安危,受了伤,还有的为了别人牺牲了自己。请将你所收集的事迹讲给大家听。
2、到台前介绍。
3、谈感受:听了这么多英雄的故事,你有什么感想?
四、布置作业
课文中,“哪里有……哪里就有……;哪里有……哪里就有……”请根据这句话仿造一句。
【板书】
大江保卫战
1998年夏天 长江
赤脚
洪水 赛城湖 惊心动魄
人墙
扛、奔、说、咬、拔、扯、捆
大江保卫战 黄晓文
转、背、跑、爬……
飞向……飞向……飞向……
激流中 在安造垸……在蒎洲湾……
哪里……哪里……哪里……哪里……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4
作者:王小明转贴自:江苏姜堰市南苑学校点击数:217
以说促读扣中心,读中感受悟真情——《大江保卫战》教学谈
江苏姜堰市南苑学校 王小明
苏教版小语第十二册中的《大江保卫战》一文,是一篇洋溢着浓浓的时代气息的通讯,真实地记叙了1998年我国长江流域遭受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水这一史实,用饱满的笔墨讴歌了人民子弟兵为了人民的生命和财产与洪水展开一场殊死搏斗的顽强精神。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多媒体作用,抓住文中的重点句段,化为理解全文的突破口。通过研读、品味,感悟文章的真情实感,使学生受到一次情操的感化,心灵的洗礼。
一、创设情境,扣住中心
1998年长江流域发生的特大洪水,这一情景在学生的头脑中是一幅空白的图画,孩子们对人民子弟兵英勇奋战的动人故事,知道得更少。因此,教学中,为了使学生们内心受到震憾,情感得到濡染,课始,我运用多媒体这一教学手段,展现当年抗洪救灾的壮丽画面。同学们看了投影后,心情非常激动,我抓住这一契机,组织学生进行讨论,谈谈自己的感想,再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而“战”?是怎样“战”的?“战”的结果如何?从中体会对人民子弟兵的敬佩之情。
二、引导研读、围绕中心
读懂课文是感悟文章内涵的前提。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找出被感动的句子或段落读一读,读后再谈谈自己为什么被感动了。在这基础上,我紧扣文章的“战”字展开讨论,发生在九江赛城湖的这场战斗是怎样惊心动魄?在这场战斗中涌现出哪些感人的故事?人民子弟兵表现出一种怎样的精神?……同时再次播放投影片,学生边看画面边读课文,细心品味在这场特殊战斗中,人民子弟兵表现出来的与天斗,与地斗,为了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德。在解读的过程中,围绕“战”字进行理解,感悟体会这场战斗“惊心动魄”的情景。
三、深入细读,突出中心
新的课程理念倡导“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
在教学本文时,为了能使学生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启迪,我让学生以说促读,仔细品味。教学第一段时,让学生画出反映灾情危急和子弟兵奔赴战场的词语、标点反复朗读,体会子弟兵大战洪水的英雄气概。第二部分是课文的重点,展现了三幅扣人心弦的画面。教学中我引导学生认认真真地默读并组织大家认真探究,用心品味,这些画面所表现出的精神风貌。为了让学生感受人民子弟兵奋不顾身勇救群众的献身精神,我还穿插讲叙了周运兰和小江珊获救的经过,同学们听了介绍,个个都很激动,一些同学眼里还闪动着泪花。
总之,在教学时,我紧扣文章的中心,让学生认真地读,细心地读,用心地读,在品读感悟、用心揣摩的过程中,学生们感触很多,感受很深。不仅获得了启迪,更主要的是情感得到了熏陶。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5
《大江保卫战》一文主要赞颂了英勇的人民子弟兵们在到处肆虐的洪水前,是怎样忘我地保卫大江、救助人民群众的事,讴歌了新一代人民子弟兵在危险和困难面前毫不畏惧、全然不顾的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再现了他们光辉的形象。在教学此文时,我主要从审题入手,引导学生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围绕研读的主题,开展一种全新的阅读方式,即让学生进行批注式的阅读,取得了较好的阅读效果。
要进行批注式的阅读,需先确立课文的研读主题,从研读主题入手开展有针对性的、有重点的批注阅读,避免出现学生不着要领,在课文的“外围”上转圈圈,不能深入地把握文本主旨,从而导致阅读效率的减低。《大江保卫战》一文的研读主题在师生的共同讨论下得以确立,即“人民子弟兵们是怎样保卫战的?表现了人民子弟兵们的一种什么精神?”学生根据研读的主题开展批注式阅读。
教师根据学生批注阅读的进展情况,安排学生先进行同桌间的相互交流或小组内的相互交流,以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在相互交流中碰撞智慧的火花,交流彼此的收获,探求别人独到的见解等。
最后,学生就研读主题进行批注阅读的情况进行全班汇报,在汇报中引导学生感悟文本,阅读文本并指导朗读,促进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进一步地深入。如在汇报“在这危急关头,几十万……”时,学生分别说出了自己的批注情况,有的说“说明解放军叔叔不畏艰险,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有的说“解放军叔叔为了人民群众的安危,白天黑夜地忙着赶路,日夜兼程,多么伟大呀!而我们呢,只要是略微晚了点睡觉,第二天早上就起不来,白天上课的时候甚至还打瞌睡。”……通过班级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的目的。
可见,批注式阅读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其学习是高效的,课堂是充实的,活跃的。同时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资料,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6
在上《大江保卫战》前夕,我试着在网上去找有关解放军战士与洪水作战的录像,没想到,居然被我找到了别的老师剪辑好的《大江保卫战》的录像。
点下了“播放”,我便看到了一组组令人感动的镜头,再配上《为了谁》这首曲子,我的眼中当时就噙满泪花。好啊!真好的视频!我不能错过这次让学生感动的机会!我要让这段视频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于是我就思考,究竟在什么时候插入这个视频起到的效果最显著呢?这篇文章中的第五自然段是要求背诵的,而且是描述了战士们如何拯救群众的,与视频的内容较符合,就放这里吧,感情到位的同时还可以帮助到学生对这一段文字的记忆呢。
课堂上,我从战士们抢险保堤过渡到拯救群众,在让他们自由读完第五自然段后,我对他们说:“读完了这一段,战士们的身影一定浮现在你的脑海里了,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个夏天。”接着,我放出了那段视频。孩子们望着片中的解放军战士,沉默了,被他们大无畏的精神所震撼。视频结束后,在我一句“片中,哪一个镜头感动了你?”之后,孩子们各抒己见起来。他们看到了组成人墙的战士们浸泡在水中,他们看到了肩头抗着麻袋的战士们,身上泥泞不堪,他们看到了为了让群众脱险,战士们冒着生命危险跳入水中……其中有个孩子的发言我极其欣赏,她说:“每个解放军都有他自己的爸爸妈妈,说不定他的家乡也在遭受着洪水的袭击,可是他并没有选择回去照顾自己的父母双亲,而是选择留在了这里,因为在这些战士心中,国家的财产,老百姓的生命是比什么都重要的。”带着这样的感情,孩子连读了两遍第五自然段,感情一遍比一遍到位,有的女孩子甚至用纸巾拭擦着眼角。这一课就在孩子们的朗读中结束了。
1998年的夏天确实是个难忘的夏天,在那个时候,班上的孩子也就四、五岁大,还是个不懂事的小娃娃。今天的这一课,我希望他们能明白,课文中的这些战士们才是这世界上最可爱的人。哪里有洪水,哪里就有军旗飘扬;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军徽闪烁。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7
时代周刊引用金黑奇的话说“电脑网络空间是知识的领地,而且还是心灵和意识的空间。它还必将作为信息社会的生活空间与社会中的每个人休戚相关。”网络的出现真正实现了资源共享,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认知领域,也作为全新的教与学的工具、手段,走进了课堂。下面以我开设的一堂小学语文网络课《大江保卫战》为例谈谈网络环境下的教学设计以及“教”与“学”的点滴体会。
《大江保卫战》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教学重点是围绕“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遣词造句的生动形象,同时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1998年长江特大洪涝灾害发生时,这些学生才三四岁,对特大洪水灾害没有足够的认识,因此了解课文的背景对达到教学目标将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此,在上课之前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启发,引导学生搜集相关资料:1、你了解长江吗?2、你听说过长江泛滥的危害?3、特大洪水形成原因。4、如何治理长江等等。随后将学生带到网络教室,利用互联网强大的搜索功能,指导学生键入关键词“长江特大洪水”,搜索到了很多有关长江特大洪水的网页,然后让学生自主选择网页进行浏览。之后,学生对长江特大洪水的历史、成因、危害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学生各抒己见,对大江保卫战的起因有了比较广泛深入的了解,还有两个学生通过1931年长江洪涝灾害长江暴发特大洪水淹死十四万余人,与今年的伤亡人数2140进行了对比,一下子就感受到人民子弟兵的不朽功绩,为下一步学习课文做好了情感上和知识上的准备。
在上课前准备阶段我播放了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锁定学生感情的基调,对人民子弟兵产生了敬重之情。然后播放《大江滚滚》的录像。学生看完后我让学生说一说对长江特大洪水的理解。在这样的情境中学生感受到这场战争的残酷与重大。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随即学生打开我制作的网络课件,对有关网站进行浏览,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和图片、视频、文字一下子扣住学生的心弦。接着和学生讨论哪个故事让你最感动?为什么?课文中又是如何描绘的呢?再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像)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学生被眼前长江肆虐的情景震惊了,被战士们的勇敢折服了,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接着播放1998年8月29日在全国抗洪抢险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从而对抗洪精神有更深的领悟。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教学超越了课堂,超越了教材,超越了教师,超越了自我。当然,所有的经典学科都包含适合与不适合进行网络教学的内容。我们可以充分利用网上丰富的资源来优化教学,来引导学生更好地学,在语文学习中逐步培养并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灌南县实验小学 王蓉蓉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8
作者:毛亚红转贴自:转载点击数:252
《大江保卫战》教学设计二
作者:毛亚红
教材分析
《大江保卫战》是苏教版第12册的课文,这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扬了解放军战士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本文遣词造句生动形象,叙事后适时的议论抒情,使全篇情思飞扬。
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中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第1、2两个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日夜兼程”、“鏖战”等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教学准备
歌曲《为了谁》的录音带、解放军官兵抢险的录像
教学过程
一、揭题
(上课前播放《为了谁》,声音渐低)
1、大家听到的这首歌,歌名是《为了谁》,这首歌唱遍了祖国大江南北,许多人为之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歌中唱道:“你是谁?为了谁?”你们听懂了吗?
2、是呀,1998年夏天,人民子弟兵和人民群众一起打响了:大江保卫战(出示课题)
3、通过预习,你知道这是怎样的大江保卫战?(气壮山河、惊心动魄、震撼人心、扣人心弦……)
让我们一起读好课题
4、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百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大家一起看!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1、播放(大江滚滚)的录象
谁能说说你看到的情景。
看着这波涛滚滚的洪水,你想到了哪些成语?(汹涌澎湃、一泻千里、惊涛骇浪、惊涛拍岸、排山倒海、万马奔腾、浊浪排空……)
[精炼、深刻的成语如颗颗珍珠熠熠闪光。学生多读、多记、多说,对他们的语言发展大有好处。我们应鼓励学生多积累。]
书上怎么写洪水的呢?请大家读读课文第1自然段,找一找
2、交流:暴雨,大暴雨,一场接着一场,奔腾不息的长江,转瞬间变成了一条暴怒的巨龙,疯狂地撕咬着千里江堤。荆江告急!武汉告急!九江告急……
(1)请大家再读读这段话,看看你能读懂些什么?
(雨大、千里江堤危在旦夕、许多地方出现了灾情)
(2)你能通过朗读来告诉大家灾情的危急吗?试一试
指名读、评价(紧张吗?再紧张些!)
(3)现在,假如你是一位播音员,你该怎样向全国观众播送长江险情呢?指名再读(先跟观众打招呼)
(4)齐读(让我们一起读出这紧张的气氛来)
[教学不仅仅是一种“告诉”,更是一种理解、鉴赏。这儿,教师充分让学生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以形成良好的语感。]
3、引读:
(1)是呀,灾情就是(命令)。灾区就是(战场)
出示: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朝着大江挺进。
读准:日夜兼程
(2)你能想象一下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的情景吗?先说给同桌听听,再说给大家听
(3)指导读:子弟兵为了战胜洪水,保卫长江,他们日夜兼程,让我们读出子弟兵迎战洪水的英雄气概。(齐读: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大江保卫战)
(4)过渡:在这场保卫战中发生了许多动人事迹,请大家读读2—5自然段,看看文中写了哪几个典型事例?
学生读课文,概括: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三、学习第2自然段
1、让我们先回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看抢险录象)
看了录象,你最想说什么?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特点,创设了与教学内容紧密相关的情境,让学生欣赏具体、形象、可感的录像,他们仿佛身临其境,走进了九江大堤。学生思维被激活了,话匣子打开了。]
2、是呀,子弟兵为了抗洪将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那么课文是怎么具体描写的呢?
(1)请大家读读课文第2自然段,画出你最感动的句子,多读一读体会一下
(2)与小小组同学交流一下你感动的原因
[课堂上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也是必不可少的,教师积极地给学生创造交流与合作的机会,使他们学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增强合作意识。]
(3)全班交流
[通过班内交流,使他们共享学习成果,让他们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合作学习中达到学习目的。]
*官兵们肩扛沉重的沙包……来回穿梭……全然不顾……保住大堤
你能谈谈你的感受吗?
从“穿梭”“奔跑”“全然不顾”等词中,你又能体会出些什么?(战士们意志坚强、奋不顾身的可贵精神)
引读:子弟兵为了保住大堤,将自己的安危置之度外,他们肩扛沉重的沙包在泥水中……为了行走快捷,索性……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他们也……因为他们心中只有一个念头……
你能读好这句话吗?试读、指名读
[先谈感受,再读课文,释放情感,符合“以人为本、以情感人、强化语感”的语文学科个性]
*四百多名官兵问讯赶到……顿时……出现了
(加点)从这儿可看出什么?
部队官兵一听到九江赛城湖的大堤塌陷了,立即赶到,救援速度多快呀!让我们一起读!
*狂风为我们呐喊!暴雨为我们助威!……人墙。
子弟兵面临的困难是狂风、暴雨、巨浪,但这又算得了什么!多乐观的子弟兵呀!让我们一起高喊……
引读: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官兵们……
这场激烈地战斗就叫“鏖战”(出示、读准)
3、学到这儿,我相信大家一定读懂了这句话的意思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雨水汗水血水,水水相融。
读读这句话联系上文,与小组中的同学交流一下
指名回答
风声雨声涛声,声声震耳,就是讲的“暴雨,大暴雨……撕咬着千里江堤”(引导学生回到上文齐读)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中,子弟兵们为了保住大堤,流汗流血,不顾个人的安危。(齐读句子)
4、刚才我们领略了九江赛城湖大堤上动人的一幕,那么就让我们通过朗读来表达对子弟兵的敬佩之情吧!(齐读)
5、此时此刻,你们面对可敬可爱的子弟兵,想说些什么?
面对肆虐的洪水,又想说些什么呢?我们可以借助课文插图,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学生写后交流)
6、最后再让我们回到那首动听的歌(播放《为了谁》)一起跟着唱起来。
四、作业
发生在九江大堤上的动人故事有很多,课后请大家搜集一下有关的动人故事和图片,我们下节课再交流。
[放手让学生在生活中搜集,促进了语言的积累,开阔了视野,提高了学生的文化素养]
教学点评
语文学习带有很大的主观性、形象性,学语文重在感受、体验,在读书中感受、体会、接受熏陶、感染。这堂课中学生的主体功能充分发挥,他们自行读文、自主感悟、自由讨论,适合了学生的差异性,发挥了学生相互启发教育的作用,使学生在学语文的过程中,在精神上得到不同的满足。
课堂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评价同学的发言、朗读,评价教师的讲解、答复,这样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评价能力,也有利与从评价中了解学生。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9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其中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3.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
感情朗读课文,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子弟兵的大无畏精神。
三、教学准备:
(1)vcd光盘
(2)投影仪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大江保卫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
2.读课题。
3.过学习,大江保卫战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板书:气壮山河 惊心动魄 过渡:你的概括能力真强!我们先随记者去抗洪抢险的第一线去亲身体验当时的情景。
(二)第2节
1.节中有一句很特殊的话概括了本节的内容,请找出来。
2.句话讲是什么内容? 师引导:点与面的关系
3.本节中找出能体现这副对联内容的句子 生找、画、读 全班交流 点拨:狂风、暴雨、巨浪只能阻挡战士们前进的步伐,为什么这里却说为他们呐喊、助威、加油呢? 师总结:同学们感受的深刻,读得也投入,正如对联所说 齐读 师:官兵们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护大堤奋不顾身的大无谓精神无不让人钦佩。我们有必要再来完整的读一读这一节,加深感受。
4.读第二节。
(三)学习第3、4两节。
过渡:面对肆虐的洪水,更显示人民子弟兵铮铮铁汉的本色。 分开一部分同学演黄晓文接受采访,一部分当记者进行采访 演黄晓文的同学自由读课文,当记者的拟订采访提纲(以三题为宜) 分别活动 指名表演:一个记者,一个黄晓文。 师总结,过渡:大堤终于保住了,战士们又投入了救护受灾群众的战斗中去。
(四)习第5节。
1.做批注
2.全班交流
3.抓住省略号交流搜集的有关抗洪抢险的人和事 4.齐读全节 是啊!(师范背)“哪里有洪水,哪里……,……看到了大救星。”同学们想不想把这感人至深的语句永远铭记在脑海中呢? 练背——指名背——齐背。 过渡:千言万语不足以表达人民的心声,让我们记住这样一句话
(五)观看vcd
让我们听一听人民的心声,看一看人民子弟兵英勇抗洪的生动场景。
四、教学结束:
作业: 《给抗洪战士》的一封信。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0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56
《大江保卫战》的整合教学设计
戴晓燕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五自然段。
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惊心动魄”、“闪烁”造句。
通过对具体语言材料的阅读赏析,理解含义较为深刻的句子。
(2)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学习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
运用媒体让学生充分感受子弟兵的英勇事迹,从而使情感得到升华。
运用媒体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在情感场中悟文、明理、端正人生价值观。
教学内容:
本文是一篇洋溢着时代气息的通讯,记叙了解放军几十万官兵与长江特大洪水进行顽强战斗的动人情景。热情赞颂了解放军展示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子弟兵与人民的鱼水深情。这篇课文分两课时学习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给文章分段,并学习第一段内容。
第二课时:运用媒体创设情境,再现大江保卫战实景片断,让学生在情感场中读文、品文、悟情。
教学重点:
教学资源:
1、课件。恰当合理地运用了影片《惊涛骇浪》。1998年夏天,我国长江流域遭受了多年未遇的特大洪涝灾害,沿江各地特别是长江中游一带险情不断。在这万分紧急的关口,几十万解放军官兵日夜兼程,和几百万人民群众一起战洪水、斗恶浪,共战洪魔。课文《大江保卫战》与影片《惊涛骇浪》都以此为背景。因此,我根据课文内容对该影片做了剪辑,把能服务于教学的资源都加以利用,从而丰富课堂。
2、文字资源。针对文章的空白处,收集了课外资料,拓展了文本,如《周运兰老师获救记》
3、该课的教学在多媒体教室完成。
教学策略:
抗洪抢险,学生没有情感体会,对他们来说十分陌生、遥远。因此运用多媒体给学校创设情境,并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十分可行。
1、上课伊始,显示“山洪爆发”这一场面,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的心在洪水来临时跟着紧绷起来,感受洪水之猛,从而奠定情感基础。
2、在“大堤抢险”中,子弟兵们为抢险伤痕累累,为了进一步加深学生对伤痕累累的情感体验,运用媒体播放伤痕累累的手,引起学生思想上的震惊,唤起内心的情感。
3、在“铮铮铁汉”这段内容中,课文黄晓文“为了抢险不顾伤痛”这一铁汉形象,在此基础上,运用媒体再现了“为了抢险英勇献身这一铁汉形象,拓展课文内容,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
4、在课文总结这一环节,播放了《惊涛骇浪》片尾曲,通过声、形、色再度冲击学生感官,从而升华情感。
教学评价:
知识和技能。
1、朗读上,能否读出感情,把对课文的理解通过读表现出来?
2、能否通过课文的重点词句,正确理解句子所蕴涵的含义?
情感、态度、价值感。
1、能否融入课文情境,与作者的情感交汇?
2、能否深刻体会子弟兵的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价值观是否得到上升?
《大江保卫战》教案
项目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复
习
旧
知
1.同学们,上堂课我们学习了《大江保卫战》,情同学们回忆一下,这篇课文主要描写了哪三个场面?
(板书:大堤抢险
铮铮铁汉
勇救群众)
回忆课文主要内容,唤起旧知。
情
境
导
入
媒体播放“洪水泛滥”的惊心动魄场面,配以旁白(第一段的内容)
观看洪水肆虐的情景,进入课文情境
“洪水泛滥”场景,学生没有体验,上课伊始运用媒体展示了这一场景,就把学生一下子带入课文情境中,学生耳听着咆哮声、目睹这洪水的猛兽之势,尾学习课文奠定了情感基础。
学习“大堤抢险”
(1)思考:哪些句子表现子弟兵们的“抢”提出问题:他们又是怎样抢的?
(2)组织交流。
(3)小结:经过几个小时的鏖战,大堤抱住了,官兵们浑身上下却是伤痕累累(媒体展示“官兵们把手伸出来”这一特写镜头)
自由朗读课文,根据问题划出相关语句,读读、体会体会。
交流思考结果
谈谈自己此时此刻心中想些什么?
那一双双伤痕累累的手伸出来十分具有震撼力,学生亲眼目睹那布满血口子的双手,耳边又回荡着低沉凄婉的音乐,心中涌起了无限不忍、辛酸。也真切地体会到了子弟兵们大堤抢险的艰辛,从而引起感情共鸣,加深了情感体验
学习“铮铮铁汉”
(1)提问:哪些字词能反映出铮铮铁汉本色?用笔划出来。
(2)引导学生交流划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划出相关字词
学
文
悟
情
出的字词:一连串动词。
(3)提问:说说为什么要用“扯“,不用”撕“等字词?为什么要用“捆“不用包、扎”等词?省略号省略了什么内容?从一连串动作描写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这种感动崇敬的心情读读这三、四两段。
指名读
引导学生理解“在那几十个难忘的日日夜夜,有多少感人的事迹啊!”(先播放子弟兵累倒在泥水中“的镜头,再让学生发挥想象说一说)
汇报学习情况
读文,回答问题
学生谈体会
学生朗读
学生观看后发挥想象,手说还会有哪些?
一个子弟兵再泥泞中来回奔波,最后体力不支累倒再泥泞中,再也没爬起来,这具有说服力的事例让学生动容了,从而体会到了什么叫“铮铮铁汉“,无须许多言语,学生的心灵受到了强烈的震撼。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1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146
教学《大江保卫战》一文的几点想法
武进区戴溪小学 吴宏伟
苏教版第十二册语文第8课《大江保卫战》是一篇通讯稿,事件背景是1998年夏天发生在九江抗洪前线的真人真事。备课时,每读一遍文章,我都会感动得热泪盈眶,是战士们奋不顾身、舍生忘死的精神感动了我,是浓浓的军民鱼水深情感动了我,是中国人民在灾难面前团结一致、众志成城的壮志豪情感动了我。
教学本文有一定难度,因为本文所描写的场景学生们前所未见,怎样让他们读懂文本、体验文章作者所饱含的情感?教学本文时,我体现了下面几点想法:
1、一条主线
既然它是一篇通讯稿,我就以记者采访作为教学的主线,这样不仅把文本内容全部串联起来,让学生有一个整体的感知,更重要的是这样的设计一下子就可以把学生带到抗洪救灾的第一线,从而更及时地进入到文本所描述的场景中去。
2、两个目的
本文的教学我贯彻两个目的,一是抓住文本中描述精彩的段落、词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二是学习作者选材典型、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
3、三种设计
三个片段就是三个典型的事例,有描写英雄群体的,也有描写英雄个体的。针对不同的内容,我的设计也不一样。第一部分“大堤抢险”,我就抓住“鏖战”一词来理解文本内涵以及所表达的情感;第二部分“铁汉本色”,在充分阅读的基础上,我让学生模拟采访,让黄晓文这个英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更加完整;第三部分“勇救群众”,让孩子们搜集资料,充实对文本的理解。
4、满腔深情
要想让文章打动学生的心,教师必须入情入境。整堂课,我的情感一直是高昂的,让孩子们感觉到,大家一直处在抗洪第一线,这样才能让他们迸发出激情。除此以外,“鏖战”一词资料的补充,说话训练“敬爱的解放军叔叔,我想对你们说____”,祖海的歌曲《为了谁》等细节,都为学生的情感升华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
我想:深入的预设是精彩文秘帮的前提和保证,也是语文课教学的最终目标。虽然这个过程充满艰辛,但捧着沉甸甸的收获,喜悦是不可言表的,并且更能激发再创佳绩的豪情和自信。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大江保卫战》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篇12
作者:亚亚转贴自:转载点击数:80
《大江保卫战》教学谈
亚亚 发表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
大家好!
今天我执教的是江苏省编教材12册第8课《大江保卫战》。下面,我向大家汇报一下教学本课的一些思索。
《大江保卫战》这篇课文真实的记叙了1998年解放军几十万官兵英勇抗洪的动人情景。是一幅融情、理于一体的文章。课文可分为三个版块:险情危急、保卫大堤、救护群众。作为教师或许对1998年的那场世纪洪水,还可说记忆犹新,读着文章,那些解放军官兵与洪魔奋战的镜头便会重现在脑中,便会激起心中的情感。但是学生没有这种情感体验,而且,这是一篇简洁的通讯报道,如果仅用常规的教学手段,就难以让学生仅仅依靠文本实现情景的再现,从而完全投入进去,进而影响理解的深度。那么,如何实现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呢?针对本文的特点和新课程标准:“通过阅读加深感悟”的要求,我设计了这样的教学目标:运用各种手段,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充分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之深刻体会人民子弟兵在洪水恶浪面前,为了保卫大堤和国家、人民的生命财产而奋不顾身的大无畏精神。课堂上我努力指导学生经历如下的情感体验。
一、怦然心动,以情激情
德国教育家斯多惠说:“教学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的本身,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因此,课一开始我就播放了当年长江流域洪水肆虐的场面,将学生带入到特定的情境,有力地渲染了课堂气氛。无需多言,立刻就使学生感受到了情势的危急,激起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他们探究的欲望,使之怦然心动。
接着,录像停止,我便深情并茂的引导他们诵读课文第1自然段中的部分语句。由于先前的实况录像已经扣动了他们的心弦,再加上激昂的叙述,很容易就使学生的心灵受到震撼,使他们的意念很快走向了文本,走向了98,走进了那令人心惊肉跳的现场,课堂上学生的诵读明显的让人感觉到洪水的疯狂,情况的紧急,为下文“险中见英雄”做好了情感的铺垫。
二、情动辞发,以读激情
保卫大堤与保护群众是本文两大动人的场景,其中第2自然段是场面描写,第4自然段是典型事例描写。在教学这两部分时,考虑到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了较强的学习能力,于是我给了他们较大的学习空间,让其自读2——6小节,找出最令自己感动的场景,并划出有关语句细细品读。在这一过程中,学生读着课文,脑中便会自觉不自觉地想象文本所反映的一些画面,此时让他们互相交流一下,理清思绪,是让其在读与思中充分的获得文本信息,这便是文本向“主体”的流动,是用文本去感动学生。
在2、4小节的处理上,我将第4小节作为第2小节,官兵们奋不顾身运沙包的一个补充,这是因为,我细细品读了文章,翻阅了大量当年抗洪的资料后,感觉第2小节中“嶙峋的片石割破了脚趾”还远远不能表现战士们遇到的艰辛与困难,而黄晓文连长的典型事迹正好是一个有力的补充,不仅是内容的补充,也是情感的补充。学生在感动的状态下,思维和情感积极活动,所有的积累都被激活,这样就对文本继续进行补充,产生出新的信息,在交流了一些搜集的事例后,原有的认识更加“有血有肉”,便能更深刻的体会到官兵们运沙包的不易与艰难。这时学生是用自己的创造进一步感动自己。于是,学生在交流中使感动升级,并通过“言”与“声”尽情抒发了自己的感情。此时此刻我再让学生观看录像。通过播放解放军抗洪录像,以声和形再现当年气壮山河的长江保卫战。学生亲眼看到了人民子弟兵在汹涌的激流中,怎样与洪水搏斗,怎样在泥水中抢运沙包,怎样为了保住大堤日夜奋战甚至牺牲生命的英勇壮举,不由自主的受到感染和教育,形象地体验到了人民子弟兵那种大无畏的精神。学生的感情本已在心中激荡,此时情感的闸门一开,感动便倾泻而出。
在教学保护群众一段时,我也是借助学生已有信息的积累,去再现官兵们在湍急的水流中救人的艰难与危险。然后,通过激情引读使感动升华。
当学生的感动达到一定程度时,他们的思维与感情已完全贯通,一触即发,但凭借已有语言积累表达自己的激昂的情感,对学生来说有难度的,因为“所有的语言此时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因而,最好的方式是“以读代讲”:让学生尽情地诵读,让激情在读书中飞扬。此刻学生朗读文章,就会将文中的语言与录像中的一个个镜头联系起来,这样文本所包含的信息便通过录像这一中介再一次传递给了学生,使学生透过语言文字又看到了那震撼人心的场面、那一个个高大的形象,因而他们的读书是投入的,是声情并茂的。
同时第5自然段也是课后要求背诵的一段。课上我便让学生尝试着背诵三个飞向组成的排比句,情动词发,学生很容易便有感情地背诵了出来。
总之,在这堂课上,我注意了通过体验锻炼学生读的能力、背的能力以及信息处理等多种能力,并且注意通过激励、点拨,引导学生朗读,加深学生感悟。不当之处还请各位领导、专家批评指正!
本资源转载于网络。
使用本站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