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伦凯勒》教学实录(推荐17篇)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1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八课《海伦凯勒》,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告诉老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对海伦凯勒有哪些了解?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他对虽然是一个残疾人,但是她具有不屈不挠的精神,她战胜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取得了常人难以取得的成绩,
生: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知道了海伦凯勒虽然是残疾人,但她很努力,最后成为世界著名的人。
生:…….
师:‘对,这是我们上节课对海伦凯勒的认识。继续深入体会韩轮不屈不饶的精神,是我们本节课要完成的任务(板书:不屈不挠)
师:谁能告诉老师课文是通过那几件事来体现海伦凯勒的奋斗精神?
生:课文通过写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学会了盲文。
生:课文通过写海伦早萨勒老师的指导下,学会了说话
(板书学会盲文学会说话)
师:也就是文章的二、三部分,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5)自然段,想一想,你都读懂了什么?
1.默读思考
2.2.交流收获
师:老师的收获可真不小,那么在这部分中,那些语句最能体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生: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露。….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师:他找的和大家一样吗?(一样)。大家和他一样聪明。好,把这句话齐读一遍。
生:(起读)
师: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了什么?
生:我感受到海伦凯勒学习盲文特别不容易,我们健康人学写文字,学会阅读、算术也不算什么,但是海伦却要“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书写””甚至摸出血“才能做到,由此可见,小海伦在学习过程汇总,所承受的痛苦是常人难以想象的。
师:语言有画面,你能抓住关键语句,上联下串,深刻的体会到海伦的不容易,真不错,请你把这种感受朗读出来好吗?
生:(自由读)
师:还有谁想交流?
生:我感受到了海伦学习的热情很高涨
(指导生读出学习的热情)
生:我感受到了海伦坚忍不拔的奋斗精神,
师:是啊。语言有温度,字词知冷暖,从大家的读书咯交流声中,老师能看出大家是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接下来,请大家根据小白板的自学提示,自学文章的第三部分,(学会说话)
师出示小白板:
1.自由读文章第三部分(6—7自然段),思考:你明白了什
2.文中那些语句体现出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师:请一位同学读一下自学提示
(生读后,学生讨论,并在小组内交流)
师:刚才大家的学习热情很高,想把你们的精彩展示给听课老师吗?(想)
(生汇报交流)
师:正是海伦凯勒具有这样不屈不挠的精神,她不仅学会了真正说话,还在1900年考上——(生接读大学)
师:大学毕业后,她—(生接读最后一自然段)
师:听到这里,老师有一个疑问,大家愿意帮帮老师?(愿意)我就知道大家各个都是乐于助人的孩子
师:问题是:为什么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会永留流世人心间?
生:……
师:其实,在海伦凯勒的成长历程中,处处都浸透这许多人的关爱,有爸爸妈妈的爱,有老师的爱,有朋友的爱,正是这些爱的浇灌,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立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的全部的爱倾注到其他残疾人的身上,她想让所有需要帮助的人都能感受到这份爱
板书:完成“心”形图案
师:说到这,我突然有一个想法,想制作一起《实话实说》访谈节目,现在我就是节目主持人,大家都是节目参与者,在这里你可以畅所欲言,但必须是实话实说。好,开始
师:大家好!我是《实话实说》节目主持人,很高兴大家都来参与这个节目,本期我们的话题是:假如我是海伦凯勒…….给大家3分钟时间考虑
生:……
师:节目就要结束了,在节目的最后,让我们用一句话说说你最想说的话
生:海伦凯勒你是好样的!
生:海伦凯勒,你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生: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生:世上无难事,只要肯攀登
……..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2
[教材简析]:《海伦·凯勒》主要写海伦一岁半的时候遭到了双目失明、两耳失聪的不幸以后,在沙利文、萨勒老师的鼓励和指导下,以惊人的毅力顽强刻苦的学习并取得辉煌成就的故事,表现了她对生活的无比热爱以及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目标预设]:1、能通过对具体语言文字的感悟和朗读,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2、适度拓展,让学生与海伦凯勒对比,让学生知道自己虽然身有残疾但一样可以成为残而不废的人。
[重点、难点]:通过语言、文字想象,感受、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1、出示下面一句话:人走多远,不是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问双手而要问毅力。
联系今天我们所学的内容,老师为什么要出示这句话呢?
(这句话是对海伦一生的赞美。海伦是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但她却通过自己的努力学会了阅读写作说话,写了14部著作。)
2、她走得远吗?她攀得高吗?
她靠的是什么?(是志向,是毅力。)
3、这种毅力用课文中的一个词来讲就是——不屈不挠。
让我们一起举手写下这个感动人心的词语(板书:不屈不挠)。
让我们一起呼唤这个顶天立地的名字—(齐读课题)海伦·凯勒。
二、精读品悟第二段
1、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课后第四题的学习要求。(指名生读)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画下来,再读一读。
a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b“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
2、ppt(第一段文字)这段文字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大家再读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品味。
(不分昼夜,拼命、不停地,如饥似渴,摸出了血)
a“不分昼夜”说明海伦学习时间之长,白天学了还不够,夜晚还接着进行。
海伦学习不仅时间长,还十分投入。是拼命地摸读,不停地书写。
b是的,海伦十分地渴望知识,学习非常投入,用课文里的词讲就是(如饥似渴)
c如同饥饿的人看到了食品,如同干渴的人看到了水源,怎么样?
扑上去。扑上去干什么?
(吮吸,吮吸知识的甘霖)。
3、同学们注意了吗?这里用的是“甘霖”,为什么不说“甘露”呢?——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露”。
“露”是什么?(露水) 太阳一出就—— 消失了。
“霖”是连续下几天的雨。
(虽然它们都是甘甜的知识,但“露”就在草皮上一点点,太阳一出来也就没了,“霖”是下了几天的雨,量很大,也就是说,不管有多少知识,海伦也能像干燥的海绵一样把它吮吸干净,对于学习她始终没有满足的时候,没有懈怠的时候。)
4、这就叫“如饥似渴”,对知识保持强烈的渴望。“不停地” 在——(生:书写)。“拼命地”在——(生:摸读盲文)。以到于小小的手指头都——(生:都摸出了血)。
5、什么叫“都”?
(不是一个手指头,可能是十个手指头。)
有根据吗?下面有一句,“沙莉文老师心疼地将的手指头一一包扎起来”。
6、同学们你们知道怎么书写盲文吗?
出示资料,学生朗读:盲人的书写也比我们困难多了,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扣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书写,手腕手指都会酸痛、甚至变形。(师手势比划。)请你们按照老师介绍的方法自己敲桌子,体会有什么感受?
海伦是在五六岁的时候开始学习拼读盲文的。五六岁的孩子,皮肤是很柔嫩的。难怪沙莉文老师心疼。
三、品悟第一段
1、她为什么这样拼命地学?她不觉得苦累吗?(稍停顿)我请两位同学来读课文1-3小节,读完后,同学们心里也许就有答案了。
(她生活在一个无光无声的黑暗世界里,课文中的“暴躁”一词说明了她当时内心的痛苦。她拼命地学习,知识给了她重生。)
2、世界是有声有色的,都有哪些美妙的声音?你的脑海里浮现哪些词语?
(鸟语花香 ,泉水叮咚 ,莺歌燕舞 ,欢声笑语 ,谈笑风生)
这个世界还有哪些美丽的色彩和景色?
(小桥流水 ,亭台楼阁 ,青山绿水 ,五彩缤纷 ,百花盛开)
3、还有太多的词可以来形容这个精彩的世界,然而对于海伦凯勒来说,
她看不到小桥流水、亭台楼阁,看不到青山绿水、百花盛开的美景,她的眼前只有—— (眼前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
她听不到婉转的鸟语,动听的莺歌,听不到欢乐的笑声,动情的歌唱;她的耳畔只有——(只有死一般的寂静 )
4、读读课文中海伦认识“水”后内心的喜悦吧。
(海伦猛然醒悟,…
师问:同学们,你们都接触过水,你见到的水是怎样的?接触到水时你有特别的感受吗?
(透明的,清凉的,接触时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无色无味的)
a对于我们来说再普通不过的水,海伦为什么觉得它清凉而奇妙?(指名答)
因为海伦以前从来没有接触过水
因为她一直都活在黑暗无声的世界里,看不见也听不见。
b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吗?(生读、评)
c我们知道水是生命的源泉。海伦·凯勒的新生命也是从“水”开始的呀!是知识之光照亮她黑暗的心房。这一天她学会了父亲、母亲和老师等30个字,这一天学的比以前5个星期学的还多。所以——(指屏幕)
ppt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过渡)摸出了血算什么?她要让她的生命开出更美的花儿。十岁时,她强烈地渴望开口说话,可这对于一个失聪失明的她来说,谈何容易?
5、ppt“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 ……难吗?具体说说?
(萨勒发音时 ,要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与喉咙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a注意句子里的破折号了吗?“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我们知道,作为伙伴经常生活在一起,一个手势眼神都能明白彼此的意思,更何况说话呢?而海伦为了让自己的最亲密的伙伴明白自己的意思,常常为了一个词一句话反复朗读几个小时。最亲密的伙伴尚且如此,不是伙伴的外人呢?难啊!
b“练习”后面的省略号也说明海伦是在无止境“坚持”。
这里的逗号换成顿号行不行?
(不行,只有用逗号才更能说明每一次练习都是漫长的过程,一个痛苦的过程。
是的,但这也是一个充满期待的幸福过程。你看,当夏天来临,海伦回到家就大声呼)
c(接读)“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了海伦,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多少日想念祈祷,多少次模仿坚持,生命里幸福的花朵就在这一刻绚丽绽放了
四、品悟第三段
1、课文前面还写了一个“说话”,在哪儿?
ppt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是真的说话吗? (是用手指拼写盲文,与人交流。)
所以这里引号的作用是—— 表示特殊的含义。
2、课文里就有一段海伦用手指说出的令人感动的话。
ppt“我常常感觉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a(接)她用这样动人的笔调描绘着她心中“看”到的世界。(读时强调“看”)
这里的“看”也是特殊的含义,其实是心里的想象。
b我们来把答案写下来,翻开书,看课后第三题:说说下面引号的用法。后面的“说话”“看”我们知道都表示特殊的含义。第1句呢?
c“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海伦学会了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了拼写‘泥土’、‘种子’等许多单词。”这里“泥土”“种子”上的引号表示强调,突出来一下。
有一点同学们一定没有想过,这里为什么恰恰列举“泥土”“种子”,而不说“蔬菜”、“水果”?种子需要在泥土里生长。这“种子”让我想到了海伦,海伦就是在沙莉文老师关心、指导爱的土壤里发芽、长叶,长成参天大树的。
这种子也许就是知识的种子,是爱的种子,是沙莉文老师播下的,在海伦渴望知识适宜的泥土里快速生长。
3正是心中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我们来读一读:
ppt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冲出黑暗》
我要把别人眼睛所看见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别人耳朵所听见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别人嘴角的微笑当作我的快乐。——《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还记得开头我们听写的那句话吗? (齐)人走多远,不是问双脚而要问志向;人能攀多高,不是问双手而要问毅力。
五 作业
推荐学生读书:《我生活的故事——海伦·凯勒自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板书设计
8海伦·凯勒
不屈不挠
生病——失聪失明
奋斗——复聪复明
奉献——永生留名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3
让情感流逸课堂——《海伦凯勒》教案案例
南京市江宁区湖熟中心小学 贾天春
一、教材依据: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段元第三课。
二、设计思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重点词语入手,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体会句子的内涵,感受人物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以声传情。朗读指导没有机械的固定程式,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读。应该说,这种教学思路对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读书方法很有益处,朗读训练也很扎实。但是如果仅止于此,那么这节课也只会流于一般,学生的情感也无法与文中人物产生真正的碰撞与对接,不能产生拨动学生心弦的力量。有了下面教学的延伸,我们才能有了一个精彩的情感课堂。在紧接着的教学设计中,教者匠心独运,让学生想象画面读,并在语言情境的描述中,帮助学生走进海伦的世界,抽象的文字渐渐灵动起来,鲜活起来。学生是最易打动的,他们在穿越时空的漫游中,感性而细腻地根据自我已有经验,个性化地还原人物活动场景,实现“人”入我心的效果。于是,一个真正的、“不屈不挠”的海伦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着我们。这是的“读”的水到渠成,课本的语言融入学生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变得句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这样的课堂是感性的、厚实的、同时也是学生精神的栖居的“家园”。
三、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五、教学准备:收录机、背景音乐磁带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节,想一想: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学小组间交流。
3、集体评议。
4、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的身边,她是怎么做的?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评议。
①沙利文老师开始是怎么教海伦的?后来呢?
②海伦开始是怎样的表现?
③海伦接着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文中哪些语句能帮助我们理解“不屈不挠”这个词,同学们刚才也默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画的第一处句子是什么?
“他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他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他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师:请大家读读这段话。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一下子引起你的注意,请用笔画出来。(生自读画圈)
生:我认为这段话中重要的词语有:不分昼夜、吮吸、拼命、如饥似渴。
师:谁有补充吗?(生补充:摸出了血)为什么觉得这些词重要?
请大家再读这段话,注意刚才圈画的词语,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词语写出了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是的,这些词语突出了海伦所具有的精神。那么,这段话该怎么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海伦的精神吗?试试看,现自己练习读一读。
师:谁来读出你的理解?(指生读、评议、分组读、齐读)
师:要想讲这段话读得更好,我们可以一边想象着这段话的画面一边读,请大家再来边读边想,争取读得更好。(生练习朗读)
师:你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海伦在拼命的学习,不停地摸着盲文。
生:我看到海伦不分昼夜地学习,小手指摸出了血。
生:我还看到海伦在书写单词和句子,他学的如饥似渴。
师:就这些画面吗?远远不止啊,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用想象走进海伦的世界。好吗?
(小提琴音乐响起,师语言描述)也许,这是一个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海伦已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吗?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呢?她在做什么呢?我们继续看,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在干什么,你看到了吗?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做着什么?连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在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同学们,你还看到了些什么?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透过你们的表情,我知道同学们看到了,同时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请你选择你所看到的一幅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让同学们也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感动吧。(生动笔并交流)
生:夜已经很深很深了,爸爸、妈妈早已进入梦乡,海伦却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她一遍又一遍地摸着、摸着,直到摸到对了为止。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仍打起精神,在不停地学习着,她似乎已经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休息。
师:谢谢你精彩的想象,你的文字让我们到了海伦的身边。
生:海伦得手都磨破了,血一滴一滴地落在书本上,一阵阵钻心的疼痛让海伦不由得紧咬着牙,可是她仍用没破的手指头在盲文书上摸着。她的额头因疼痛而流出了一层汗,但为了学习,他仍在坚持着,他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师:好一个坚强的海伦啊!我们还看见——
生:冬天到了,雪盖住了整个原野,海伦坐在书桌前,握着笔在本子上拼写着单词,她的手都快冻僵了,连笔也几乎握不住了,海伦不时放下在嘴边呵一下,取取暖,便又接着一丝不苟地写起来……
师:是的,无论是在白天、中午、黄昏、深夜,也不论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海伦她不分昼夜——(引读第四自然段重点句)
师:(指一生)从你的眼神我发现你的感动了,将你的感动读出来吧!(生读:他不分昼夜——)
师:全体女同学准备,读(女生齐)这才是不屈不挠啊!让老师倾听你们投入的朗读,分享你们内心的感动!(全班齐:她不分昼夜——)
4、指导反复朗读有关语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1、用“喜悦”、“如饥似渴”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课后反思: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铭心。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 一 ) 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 “ 弦外之音 ” 等。
( 二 ) 用艺术激发学生情感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
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
总而言之,把艺术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
( 三 ) 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 “ 外显点 ”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
所以,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于创意的艺术,不知满足,不懈追求最美好的境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努力创设高潮迭起,真情涌动的课堂,需要我们多向思维,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策略,不仅是让学生知道了,还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动了,陶醉了、感动了、成长了……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想一想,在想一想”,将每一节课当成学生精神与人格丰富、完善的新的起点,教师应不囿于已有的经验,多一些用心与开拓,站在学生“生命”享受课堂,享受成长的角度来预设我们的教学,在学生经历一次次难忘的情感之旅,心灵之旅后,课堂才真正走向一个更美的境界。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4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通过朗读体会课文语言,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3、情感教育:学会乐观面对生活,做生活的强者。
教学重、难点:本人是一篇人物传记,为了更进一步感悟海伦与命运抗争,因此,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方法:采用了重点语段品读法和教师情境启发式教学。
教学准备: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活动:日有所诵
1、谈话:今天,老师准备了一段文字送给大家。请推荐一个同学来读。
投影出示:我有时在丛林中漫步,有时和朋友在湖上泛舟。我喜欢同风浪搏斗,驾驭坚固的小船服从于我的意志和臂力,它轻轻地掠过那波光粼粼的湖面,水波不停地使它上下颠簸。此情此景,令人心旷神怡。
2、引导交流:读(听)了之后,有什么感受?
3、多美的文字呀,让我们也身临其境,美美地读,用心去感受!(齐读)
4、设疑:如果老师告诉你这段文字出自于一个生活在盲聋哑世界里的人,一个度过了87年无光、无声孤独岁月的弱女子。此时,你又想说些什么?
5、板书课题:请同学们伸出手,和老师一起写下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二、体验“厄运”
1、提问:小海伦遭遇了怎样的不幸?(生交流:双目失明、又耳失聪)
2、这对小海伦来说意味着什么?(生交流,课件出示句子)
教师引读:她再也看不见——那绚丽多彩的世界;再也听到不见——那动听悦耳的旋律。她不能亲口喊一声——爸爸、妈妈,我爱你们,也不能向他们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面对她的只能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只能是——死一般的沉寂。
3、情感体验:小海伦心情怎样?如果是你,你会怎样?
她变得——脾气也——是啊,这对任何一个人来说,无疑是一个致使的打击。何况海伦还只是一个一岁半的娃娃呀!
4、过渡:那么,小海伦是不是从此悲观消沉,向命运低头了呢?(生:不是)他怎么做的呢?(生答:凭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创造了生命的奇迹)
三、感悟“奋斗”
1、出示自学要求:课文哪些语句最能表现小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画出来,用心品读感悟。
2、组织交流:
a、语段一: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指名读,注意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2)交流:
a、不分昼夜:无论白天还是黑夜,小海伦都在读。是的,海伦的世界里只有无边无际的黑暗,也许,妈妈无数次地嘱咐她:“海伦,夜深了,睡吧!”但海伦哪顾得上休息啊!
b、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如饥似渴:海伦对知识的渴求远远超过了正常人,知识就是维持她生活的精神食粮,如果夺去了她学习知识的权利,那就是夺去了她的生命!
c、拼命摸读、摸出了血:海伦的学习远比正常人要艰难得多,你能想象到那份艰辛吗?她只能用娇嫩的小手指反复摸着凸起的盲文,多少次手指头被磨破,她会喊一声疼吗?她会哭着去找妈妈吗?她只会默默地忍耐,继续学习。
(3)从这些关键词语中,你真切地体会到了什么?(学生交流)
课件出示: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4)指导朗读
b、语段二: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1)指名读,注意关键词语的表达作用。(2)交流:
a、为什么要加上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
(学生交流,引导体会学习的艰难)
b、从哪些词语看出海伦学习的艰辛?
(学生抓住“夜以继日、反复、甚至、每天坚持”等词语体会)
c、想象训练:父母是最心疼自己的孩子的。海伦的努力,妈妈看在眼里,疼在心里。女儿练习说话的一幕幕时常活现在模糊的泪眼前:
课件出示: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海伦已经在——
夜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仍然在——
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接着——
口干舌燥,嗓子都快冒烟了,海伦忍着疼痛继续——
无论是数九隆冬,还是盛夏三伏,海伦总是在……
(3)从妈妈泪眼的回忆中,你再次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生回答)
课件出示: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3、过渡:春去秋来,寒来暑往,小海伦不分昼夜,凭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终于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说话,这难道不令人敬佩吗?
知识也在改变着海伦凯勒的生活,让我们带着这份敬佩的心情,一起读读下面的句子。(课件出示)
她一次次地向世人宣告:她要战胜命运,做生活的强者。让我们一起深情赞美:海伦凯勒,你是生活的强者!
4、小结:
四、深华“精神”
1、课文小结:凭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又回到了______________;
海伦考上了___________________; 海伦决心像沙利文老师那样__________;
海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______;海伦永远 ______________;
2、美文诵读:海伦留给人们的是宝贵的精神财富,除了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外,还有她对残疾人无私奉献的爱。正是心中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许多感动世界的文字。我们一起来听一听。
3、联系生活:生活中也有许多这样“身残志坚”的人物(课件出示)。他们的人生给了我们怎样的启迪?
面对逆境,要有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4、深化主题:最后,我们一起记住这位感动世界的伟人。
课件出示,集体诵读
5、教师寄语:人能走多远,不要看双腿而要看志向;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而要问毅力。
板书设计:
海伦凯勒
不幸奋斗奉献
不屈不挠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5
教学过程:
一、从“隔绝”中联想,激发学生情感
一场重病,让小海伦遭受了怎样的厄运?(指名回答。)
指导朗读。“无边的黑暗”“死一般的沉寂”
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二、在细节中体会:触摸有声有色
1、一场重病,可怜的小海伦从此跌进了黑暗与沉寂的深渊。但是,文中却分明有海伦“看”到的有色世界和“说话”的声音。找出来,读一读。(指名回答)
2、有色的世界
⑴在文中,海伦“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她是怎样描绘的?
出示文本:我常常感受到一阵微风吹过,花瓣散落在我身上。于是,我把落日想象为一座很大很大的玫瑰园,园中的花瓣从空中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指名配乐朗读后齐读。
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怎样的画面?指导读图。从这里你觉得海伦是怎样的一个人?讨论交流。(敢于大胆想象未知的世界,感觉生活就像“玫瑰园”一般的美丽,对生活充满勇气和信心。)
⑵除了这些,文中还有哪些事表现了海伦对生活的勇气和信心?
指名回答,板书:林中漫步 湖上泛舟
从这些,你读到的是怎样的海伦?(充满喜悦,获得新生的海伦。)
⑶这些“前所未有的喜悦”,“生命有了的新的开始”是因为什么?(指名回答)板书:爱
预设理解:
“沙利文老师把海伦的一只手放在……拼写了‘水’字。”你读到了怎样的老师?(有智慧、有耐心,善于启发海伦用触觉去学习知识。)(指名读)
除了教学“水”,沙利文老师还教会了海伦“泥土”和“种子”,读一读,体会其中的奥妙:
水:生命的源泉;
种子:生命的希望;
泥土:生命的沃土。
“沙利文老师心疼地用布把她的手指一一包扎起来。”(部分同学读)
“学会了……学会了……学会了……”(教师引读)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你读到了怎样的海伦?
齐读课文第三自然段。
3、有声的世界
⑴在标点中抒怀
出示文本:海伦回到家里,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这一句话,仅仅八个字,如果是你,你会怎么说?标点可以怎么点?(指名回答)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掷地有声)〔正面描写〕
⑵读着,读着,你仿佛看到了海伦怎样练习说话的情景?(指名回答)
理解:
“萨勒让海伦摸清……怎样发音。”这是靠什么来学习说话的?
讨论,然后做“拷贝不走样”的游戏。
“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诵读……”你能用你的朗诵来表现海伦的坚持不懈吗?
此时此刻,回到家的海伦会怎样喊出自己久违的心声?(指名读,齐读。)
⑶听到这句话后,爸爸、妈妈的反应是怎样的?(指名回答)
出示文本: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地抱住了海伦,流下了兴奋的泪水。
(指名朗读后齐读。)
可以用哪些成语来形容爸爸和妈妈的心情?(指名回答)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有志者事竟成,可怜天下父母心等。)〔侧面描写〕
四、在奇迹中拓展:丰富不屈不挠
1、从一个脾气暴躁的失意的海伦,转变成一个对生活充满勇气和信心的海伦;从一个生活在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的海伦,到一个独步森林、泛舟湖泊的海伦——简直是一个奇迹。想一想,是什么使奇迹发生?
(讨论交流,指名回答。分享:a、刻苦学习,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 b、学会说话。提炼关键词:夜以继日、吸吮甘霖、如饥似渴等)
其实千言万语化为一句话,那就是——(板书:不屈不挠)
2、文中的哪些地方表现了海伦的不屈不饶?(讨论交流)
3、海伦真是一位不屈不挠的小姑娘。让我们带着敬佩之情齐读课文的第8自然段。
4、不屈不挠的海伦不仅打开了黑暗、沉寂与光明、缤纷的世界的通道,而且,写出了包括《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在内的14本著作。让我们怀着敬意,念一念这个名字。(师指板书,齐读课题)
5、此时此刻,如果让你为海伦·凯勒写一句颁奖词,你会怎么写?(讨论交流)
五、课后作业:
⑴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⑵搜集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精神故事。
板书设计:
有 说 无
声 声
海伦·凯勒 隔绝
有 无
色 “看” 色
教学目标:
⒈深入理解课文内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体会海伦的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能结合语言环境了解引号的用法。
⒉凭借对具体语言的诵读、品评,结合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体会海伦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⒊体会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以及她不屈不挠的精神创造出的生命奇迹。
教学重难点:
⒈让学生凭借具体语言文字体会海伦不屈不饶的精神是本文的教学重点。
⒉重视学生的字词及表达的积累。
教学准备:小黑板 ppt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6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围绕学校提出的高效课堂,《海伦凯勒》一课该如何设计呢?显然,课文的内容并不复杂,是典型的写人类的文章。而海伦凯勒是一位多么不寻常的一位女性啊!基于对文本体裁的认识,我把教学重点放在凭借文本语言来感悟人物品质,领悟语言的表现手法。处于取舍的考虑,我舍去了老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而集中精力品味表现海伦“不屈不挠”的段落。因为我觉得:文中教师教海伦学习、说话的故事虽然感人,也有助于理解人物品质,但这样的故事学生一读就懂,没有必要过多地纠缠,而要把时间花在重点段落上精品细读,做足文章。
一、从学生学习的原点出发,设计自主学习的活动。
学生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能认识到海伦的精神品质,但对于文章怎样表现海伦品质和海伦奋斗的艰辛历程没有更深刻的体验。于是,根据文本内容,我设计了以“不屈不挠”这个点来辐射全文,带动深入理解的教学策略。学生拥有了自主阅读、批注的空间,教师所要做的就是激发、引导和组织交流,形成对于海伦品质进行研讨的教学场。当然,海伦的品质不难理解,关键是文章语言的表达,比如关注重点词语、重点句子,透过语言想象画面,反复有感情地诵读。通过设计这样的学习活动,学生的思想形成了碰撞,进而提升对于语言本身和人物形象的认识。
二、从班级实际出发,创设展示才华的平台。
孩子的认识需要表达,而展示需要教师精心搭建平台。在表达的过程中,学生会整合自己原有结构中的认识,进行创造性的描述,给更多的伙伴以启发。课上,我让学生把想对海伦说的话写在书中的空白处,学生有了与文本、与主人公的深入对话,有了对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深刻体验,在表达时也不由自主地沉浸其中了。
三、注重激发学习的情趣,让学习语言和体验情感水乳交融。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字里行间充盈着深沉的情感。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努力把这样的情感变成课堂的氛围,形成一种情境,使学生浸润其中,带动他们的朗读、理解,强化情感体验,语言学习达到高效内化的目标。当学生想象海伦学习盲文、学习说话的情境时,教师适当拓展诸如盲文的知识、殷殷鲜血滴下的场面、成千上万次练习使喉咙出现血泡等,以此来感染学生,激发学习的情感,引入文字所创设的情境中。当海伦学会说话高声喊父母的时候,泪水真的会湿润眼眶,教师告诉学生真实的感受,以情牵情,在充满情感的声声呼唤中,课堂上洋溢的真情令人动容。注重情感的激发,以情激趣,学生会徜徉在语言艺术和人文精神的世界里,流连忘返。当然,在课堂实施的过程中,还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如“怎样让学生准确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如何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达?”,这都是今后教学中应该思考的。
品读文字,走进人物内心
----《海伦·凯勒》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它以感人的笔触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这是一个正常人眼里的奇女子,虽然盲聋哑,可却创造了奇迹:毕业于哈佛大学拉德克利夫女子学院;一生写14部著作,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20世纪美国十大英雄偶像。
怎样让海伦精神震撼学生的心灵?怎样让人物形象深入学生的心灵?怎样使教学结构简单化,教学思路清晰化?只有真切地体验,走进人物的内心,才能很好地理解语言文字,深刻认识海伦这一坚强的人物形象。
强化情感体验,做好铺垫。
只有深入了解海伦的不幸,才能很好地感悟她不屈不挠、热爱生活的精神。教学一开始,我设计了“你从哪里读到了海伦的不幸?"让学生走进文本;接着提出:“在我们看来,世界是有声有色的,你听过哪些美妙的声音?你又见过哪些美丽的色彩和景色?”我又引导学生亲身体验捂住耳朵装成聋子,学生身临其境,切身体会到海伦学习说话之艰难,对海伦的不幸感同身受。正是这样一位又盲又聋又哑的不幸的姑娘,却创造了奇迹,怎能不令人敬佩?怎能不令人震撼?从而为顺利理解全篇课文做好铺垫。
二、教学结构简单化,教学思路清晰化。
课文比较长,人物较多,需要理解的地方很多,有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父母的心疼、沙利文老师的关爱等等,可如果眉毛胡子一把抓,就什么都抓不好。这一课我抓住“不幸的海伦为什么能创造奇迹”这一主线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词句自读自悟,走进人物的内心,深刻认识了海伦这一坚强的人物形象。
三、阅读文字,大胆想象。
在学习海伦克服困难的情景时,我引导学生展开合理想象,层层推进,深入感悟文字,用想象走进海伦的世界。我用语言描述: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经在——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还在——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食指摸麻了,就换中指……左手的五个手指都摸麻了,都摸破了,血一滴滴滴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就用——右手……体会到人物不屈不挠之奋斗精神与如饥似渴的学习品质。
四、品味文字,个性化阅读。
本课的重点是研读词句,学生对文字进行多元解读,个性化阅读。如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一次次与文本对话,不仅体会出环境的美,体会出海伦的勇气和信心,体会出她敢于独步森林,敢于大胆想象未知的世界,更体会她对生活的热爱。教学伊始,学生初读仅体会出海伦的不屈不挠,随着品读的深入,体会逐步全面,海伦敢于与命运抗争,热爱生活和关爱他人的形象深入学生的心灵。
五、课内延伸课外。
除了让学生走进文本,我还引导学生走出文本,从课内走向课外,阅读与之相关的背景材料,把积极的学习状态,渴求知识的心境带到课外,这也是语文教学的一个要务。我向学生介绍《海伦凯勒自传》,开展“走近海伦”的读书活动,拓展了学生的视野,明亮了学生的心灵。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7
★学什么
学会生字,理解新词,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一想,一生无光、无音的孤寂海伦•凯勒是怎样面对的?
★怎样学
一、 读文想象
配上一段好听的音乐,一边放声朗读课文一边想象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
二、 日积月累
把文中感染你的词和句子划下来,抄在你的积累本上吧。
★测一测
一、字字斟酌(比一比,再组词)
躁( ) 脾( ) 挠( ) 摸( )
燥( ) 牌( ) 浇( ) 莫( )
绵( ) 泛( ) 瓣( ) 勒( )
锦( ) 乏( ) 辩( ) 肋( )
三、 择优录用(选词填空)
1、暴躁 干燥
他是个脾气( )的人。
这些天非常地( ),要注意防火。
2、倾注 倾诉
她有一肚子的委曲,却不知该向谁( )。
奶奶在小红身上( )了所有的爱。
三、课文传真(读课文、谈认识)
你认为海伦•凯勒是个怎样的人?课文中哪些句子表明了这一点。
★再提高
相关链接
查询资料,了解更多的海伦•凯勒的情况,把你查到的资料抄在下面或贴在下面吧。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8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字只识不写。理解一些词语的意思。
3.了解课文大意,理清课文脉络,初步感知人物形象。
4.精读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师述:十九世纪,有一位平凡而又伟大的女性,让世界都为之震惊。她
志存高远,坚忍不拔,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人生的意义。她的名字就是——海伦凯勒。
(板书课题:8.海伦 凯勒)
2.读课题。
二、交流资料,初识人物
请学生自由交流收集到的有关海伦 凯勒的资料。
(让学生通过资料的交流,加深对海伦这个人物的印象,为更好理解课文中的人物形象作好铺垫。)
三、了解大意,理清脉络
1.学生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浏览,说说课文主要讲了海伦的几件事。想想课文可以分成几个部分,每个部分讲的是什么。
第一段(1)写了一场重病使只有一岁半的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第二段(2~5)写了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学习,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
第三段(6~7) 写海伦在萨勒老师指导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终于学会了说话。
第四段(8)讲海伦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3.快速浏览全文,找一找文中哪个词语最能概括海伦的精神。
(不屈不挠)(板书:不屈不挠)
(让学生通过默读浏览课文,回顾课文写了哪些内容,找出能概括海伦精神的词语,凭借课文中的介绍,对海伦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初步印象,为精读课文,体会海伦的内心世界奠定情感基础。)
四、指导精读第一段
1、自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一段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组织交流:
①海伦命运太悲惨了。②对海伦的打击极大。
教师引导:a.让我们闭起眼睛来设想一下,双目失明会带来哪些不便?
(看不见红花绿草,看不到日出日落,看不到亲朋的笑容……)
课文中怎么说?(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
b.再让我们塞住双耳,体会一下海伦双耳失聪带来哪些困难?
(听不见鸟唱虫鸣,听不到悦耳的歌声……)
课文中是怎么写的?
(面对的死一般的沉寂。)
(这种强烈的对比,会使学生更加真切地体会到“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给小海伦所带来的巨大痛苦和悲哀,理解她变得“暴躁起来”、“脾气越来越坏”的原因。)
师述:从这两句话看出海伦的命运太悲惨了,这种遭遇对她的打击是极大的。我们应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
(通过引导、启发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让学生在朗读、交流中体会海伦内心的痛苦和悲哀。)
五、作业
1.指导用钢笔临写生字。
2.抄写词语。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结合语言环境,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结合课文的具体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一下,用文中的一个词来概括海伦的精神(不屈不挠),为了突出这一点,课文写了海伦的哪些事迹?
二、围绕“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 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这一主线展开教学
(一)课文中哪些语句表现了海伦 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请学生默读课文第二、三部分,画出来,再读一读,并在旁边写批注。
(小学生没有可供借鉴的生活经验和情感储备,对海伦“不幸”的命运,艰难的成长过程和“永远留在世人心中”的“奋斗精神”不易产生共鸣。因此,要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文本,细品重点词句,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借助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再现海伦的内心世界。)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9
一、背景分析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我们的语文课堂也渐渐地发生着变化。作为一线的老师,在教学中除了要进行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我试着以文本教材为载体,挖掘和利用学生的发散思维,巧妙地将课堂教学引向写话训练,强化语文之根本---写作。因此,我让学生贴近于课本之中,参与到文本之内,在读中写,在写中悟,赋予语文课堂以力度和深度,使学生得到扎实的语言训练,语文课堂教学就更有实效。
二、案例描述
《海伦凯勒》是一篇非常感人的文章。课文通过描述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小海伦学盲文、学说话的故事,感悟海伦凯勒不屈不挠与命运作斗争的自强不息的精神。案例中,我力求引领学生反复品味语言,透过文本语言,走进人物内心世界。
课文第四自然段“她不分昼夜。。。。。。摸出了血”集中体现了海伦的“不屈不挠”。但是,课文语句凝练概括,要读出其中内涵,则需要创设情境,营造适合学生想象与读写的最佳氛围。
师:无论白天黑夜,海伦的世界中只有黑暗。所以她对知识的渴望越来越强烈(出示句子“她不分昼夜。。。。。。摸出了血”),所以她学起盲文来如饥似渴。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由点数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的摸读,这样的学习远远比我们正常人来的困难。你能想象到那份艰难吗?但是海伦年仅七岁,为了学习,她小小的手指头竟摸出了血,她会喊一声疼吗?她会哭着去找妈妈吗?
首先,请想象海伦当时学习的情景,边读边想象,肯定可以读得更好。
(生各自自读第四自然段。)
师:她是那样的如饥似渴,她是怎样如饥似渴呢?
(学生沉思,教师继续点拨):夏日的午后。。。。。。;冬日的夜晚。。。。。。
指名一学生读(配乐),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画面,让我们也走进海伦的世界。
师:你们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啊?
(生思维活跃,争相发言)
生:我仿佛看到--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小海伦就早早起床,摸索到书桌旁开始摸读盲文了。
生:我仿佛看到—夜已经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了梦乡,小海伦却还在学习盲文呢!
生:我仿佛看到---爸爸妈妈一声声的呼唤小海伦吃饭,但海伦似乎没有听见,她完完全全沉浸在盲文的学习中了。
师;你们真会想象,的确,小海伦就是这样不分昼夜,无论严寒酷暑,刻苦努力的学习知识啊。但是,我们能不能再想细致些,把其中那不言而喻的艰辛再像画面一样展示在大家眼前呢?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众说纷纭)
生:我仿佛看到---摸读了一上午的盲文,海伦的小手已是又僵又麻,她只是揉揉双手,搓搓手指头,又继续摸读起来。
生:我仿佛看到---一阵阵倦意袭来,筋疲力尽的海伦伸伸腰,转转脖子,就又扎进了盲文的世界中了。
生:我仿佛看到—冬日里,小海伦的双手冻得像根红萝卜,她不停的把手凑近小嘴哈哈热气,又继续摸读起盲文来。
生:我仿佛看到—口干舌燥,嗓子开冒烟了,小海伦却全然不顾,为了学习,她似乎连喝水的时间都没有了。
。。。。。。
师:大家能联系自己的学习经历,想的真好,说的也好。正是凭着不屈不挠的意志,小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这难道不令人敬佩吗?让我们再来齐读这一段。
(生有感情的齐读。)
师:让我们拿起笔来,把自己想象到的,感受到的感人画面写下来吧。
(学生练笔)
(练完后,小组内交流)
三、案例反思
以上教学片段,让我看到了学生的世界是充满无限想象力的,他们思维的发散性很强,并富有开拓性,他们对课文的理解有自己独特的感受。结合现代语文教学的新理念和新思想,以上教学片段主要体现了三个方面的新观念:
一、以学生为主体。
学生成了课堂的主人翁,而教师却成了课堂的开发者、欣赏者和引导者。整个教学片段当中,教师不去干涉学生的学习行为,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让学生在课堂中充分的读、思、说 …… 教师只是规范学生学习行为,根据学生反馈作适当地引导。学生在课堂上尽情地发言,抒发对课文的感悟: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展开了自己的想象,有的甚至把海伦的艰辛想象的很细腻很具体,可以看出学生是思考了,是探究了,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使课堂成了他们学习的演练场。
二、开放式教学思想的体现。
新课程所提出的开放式教学思想的渗透,并不是放任学生,而是对教材的开放,对教学目的的开放,提倡多元化教学。以上教学片段就是体现了教师不是照本宣科,不只是对课文内容深挖深究,而是鼓励学生把文本人物、文本内容展开来,说开去,已达到走进人物内心世界的目的。教师通过多种途径,让学生置身于浓烈的情感体验中,把蕴涵于语言文字中的情感、画面读懂读透,以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熏陶,努力体现“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的过程”。也把语文教学语言训练落到了实处。
三、联系生活,激发创新思维。
生活是海洋。凡是有生活的地方就有快乐和宝藏,就孕育着灵感和热望。语文源于生活,读写结合,想让学生有话说,有话写,就必须从语文中去寻找生活、感悟生活、创造生活,这是实施语文读写结合教学的一个出发点。只有联系生活,才能在生活的碰撞中点燃灵感的火花,有生活的积累,就有灵感的迸发。案例中,正是学生联系自己的学习状况,联系小伙伴的学习画面,才会有了那一条条精彩的发言。案例中,学生说话的过程中,也迸发出了让我意想不到的创造性思维的火花,使课堂闪烁出亮点,呈现出课堂精彩。
总之,新课程、新理念导引下的语文教学还有许多东西要我们去探究,去实践……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10
“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为了理解这句话,并让学生真正走进文本,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与海伦一起感受痛苦,特设计了以下片段的学习:
师:“有声有色”什么意思?
生:有声音有色彩。
师:换句话说“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意思就是?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了声音,没有了色彩。
师: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哪些声音,没有哪些色彩呢?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了汽车滴滴的声音。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了知了的叫声。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了悦耳的歌声。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了妈妈亲切的呼唤。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了快乐的笑声。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了小雨沙沙的声音。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七彩色,只有黑暗。
…………
师:难道小海伦的世界里只是没有颜色和声音吗?还没有什么呢?
生:没有形状,没有大小,没有高矮
师: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_____(出示句子,请学生完成练习。)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汽车,没有高楼。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鸟语花香,没有春光烂漫。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洋娃娃,没有儿童乐园,没有碰碰车。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课本,没有七彩笔。
生:小海伦的世界里没有电视,没有音乐。
生:小海伦不知道什么是电闪雷鸣,什么是细雨绵绵。不知道什么是白雪皑皑,什么是银装素裹。不知道什么是蓝天白云,什么是青山绿水。
…………
师:所以说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他面对的是_____
生: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齐读。)
师:相信大家已经理解了海伦凯勒双目失明,双耳失聪时的感受,请带着你的感受再读文章的第一自然段。
生带着自己的理解感悟读文章。
反思:身为健全人,无法体会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通过练说自己所熟知的美丽世界,来感受海伦看不到,也听不到的心理,变抽象为直观,有效解读了海伦为什么如饥似渴的学习,为理解“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奠定了基础。
可以说这是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教学片段。在这个片段中大部分的学生能根据老师的问题开动脑筋,调动积累,积极思考,踊跃发言。课堂气氛活跃。 我认为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多鼓励学生阅读文章,应该走进文本,走进主人公,与主人公同苦同乐。应该拓宽思维,联系生活,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个性化的感悟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11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2、运用自己掌握的读书方法,感受海伦在困难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精神。
3、感受海伦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并结合自己有所启示。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反复认真地读自己感受最深的内容,体会她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难点:感受海伦在困难的环境中战胜困难创造奇迹的勇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走近人物
1、今天我们继续认识海伦凯勒(齐读板书课题)。
2、通过昨天的学习,你知道课文主要介绍了海伦凯勒的哪几个经历?
第一自然段:一场重病使只有一岁半的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
第二——五自然段:介绍海伦在沙利文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刻苦学习,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
第六、七自然段:写海伦在萨勒老师指导下,付出了常人难以想像的艰辛,终于学会了说话。
第八自然段:将海伦考上了大学,毕业后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二、感知“不幸”和成就,提出疑问
1、轻声朗读第一节,思考:此刻你心中产生了怎样的情感?为什么?
出示: “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她面对着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她不能喊一声‘妈妈’,也不能倾诉心中的希望和要求。”
交流感受。
总结:海伦凯勒是不幸的,命运给了她常人难以忍受的黑暗、寂静,命运对于一个一岁半的孩子来说,是多么的残酷啊!
2、同学们再来读读老师搜集到的这一段话,自己轻声读读。
出示:海伦-凯勒出生在美国南部。十九个月大时,因为一场大病,使得她从此失去了视力及听力。八岁时,海伦的母亲为她找到了一位家庭教师——安妮沙利文小姐,并进入帕金斯盲校学习。十六岁时,海伦进入哈佛大学附属剑桥女子学院学习英文史,德文,拉丁文,数学及许多文学名著。四年后,她如愿进入哈佛大学,开始尝试写作。大学毕业后,海伦把心力集中在推行盲人关怀的社会运动上,诸如出版盲人刊物,成立保障盲胞的委员会,使得盲人的心声终于受到社会的重视。一九五九年,在联合国大会中,各国代表一致称赞她对人类的贡献。一九六八年,海伦凯勒平静的走完她艰辛又充满荣耀的一生。
同学们,读了这段话你有什么疑问吗?
“就是这样一个不幸的孩子,为什么最终能取得那么大的成就?”
三、感受“不屈不挠”,树立人物形象
1、快速浏览课文,用一个词说说海伦成功的原因。
总结出 “不屈不挠”。(板书:不屈不挠)
2、默读课文,你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不动笔墨不读书,拿出你的笔,画一画,写一写你的感受和体会。
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1)学生结合词语谈感受
(2)盲人的书写比我们困难多了。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书写,手腕、手指都会酸痛,甚至变形。
你能理解她吗?让我们和海伦来一次心灵沟通吧!假如你现在就是她,我来问问你:海伦,你看,你的手指都摸出血了,多疼啊,别摸读了,休息一下吧。
学生换角色,体会人物的内心。说到几点原因,她这么做是因为——(对知识的如饥似渴)是因为——(她要战胜自己)是因为——(超人的毅力)是因为——(她有不屈不饶的精神)。
(3)言为心声,看来同学们都理解了她内心的感受,能度好这句话吗?
个别读、齐读。
就这样,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板书:摸读盲文)
出示: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1)学生结合词语谈感受(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夜以继日 反复 甚至 每天坚持)
学语文就要有这样的敏感,通过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海伦是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孩子,她听不见,也看不见,她用摸读来看书,那她是怎样练习发音的呢?
是呀!这种完全靠触觉学习说话的方法,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这困难反衬出海伦的不屈不挠的精神。
(2)师范读,把你们体会到的也好好读读!齐读
(3)功夫不负有心人,读第七自然段。那个完全靠触觉学习发音的孩子,现在,她说出的每一个字,难道不都是震撼人心的吗?
读“爸爸,妈妈,我回来了!”
爸爸和妈妈紧紧抱住海伦,留下了兴奋的泪水!(板书:学会说话)
四、感受“爱”,丰富人物形象
1、同学们,真会读书,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算术”、学会了写字、学会了说话。这也是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的。不过,这篇课文还告诉我们海伦凯勒的什么方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特别注意3、5、8几节,你能有什么发现?
2 、你又对海伦有什么认识?
(对生命的喜悦、想象世界的美好、把毕生的精力奉献给残疾人等)通过这些,我们发现,海伦的内心充满了——(板书:充满爱)正因内心有爱,她才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她才会将世界想象的那样美好,她才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残疾人身上。也是爱,才给了海伦不屈不挠、战胜命运的力量。
3、 正是心中充满了“爱”,海伦才会写出那样多感动世界的文字。
我们来听一听:出示:
只要朝着阳光,便不会看见阴影。
——《冲出黑暗》
虽然生命中有很多缺陷,但世界是美好的,无论处于什么样环境,都要不断努力,都要学会满足。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不要埋怨别人对你设下困难,只要自己努力一把,克服那些困难,即使失败了我觉得也不会太伤心,但我坚信那只是偶然,而必然则是你肯定会成功!
——《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五、走出文本,内化人物形象。
同学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你一定对海伦凯勒这个人有了很多的了解。你有哪些收获呢?
海伦:不屈不挠,内心充满爱,她的人生是精彩的人生,虽然命运对她十分的残酷,但是凭着这种坚强的毅力,顽强的生活态度,获得了巨大的成功。她的一生,是精彩的一生,是令人敬佩的一生!希望同学们课后能读一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相信你们一定能汲取更多的人生感悟。
板书设计:
海伦凯勒
不屈不挠 充满爱
摸读盲文
学习说话
教学反思:
《海伦凯勒》主要选取了海伦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来写:如饥似渴地学习盲文;夜以继日地学习说话,从而成功地考上大学。作者通过对这两件事的详细描写,表现了海伦不屈不挠的与命运作斗争的精神。她心中充满爱,把毕生经历奉献给残疾人事业,写出了许多感动世界的文字。她用自己奋斗的一生告诉世人生命的价值。海伦成了一种精神的象征,她的这种精神永远激励着人们面对挫折与不幸,我们始终应该做一个强者,做一个永远“凌驾于命运之上的人”,做一个内心充满爱的人。
对于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不仅只是十来岁的孩子,而且海伦的生活可以说与他们存在着两个世界的距离。他们从未体验过盲、聋、哑的生活的滋味,是很难走近海伦的生活世界的。必须使海伦凯勒的形象在孩子们心中立体化,丰满起来,要使学生对海伦凯勒有一个全面认识。所以我设定了以上的教学目标。
教学本课,我按如下思路展开:1、复习导入,温故知新;2、感知“不幸”,提出疑问“海伦为什么能取得如此大的成就?”;3、提纲挈领,自主学习4、6、7节,感受“不屈不挠”,树立人物形象;4、学习3、5、8节,感受“爱”,丰富人物形象;5、走出文本,内化人物形象。
我采取了“情境教学法”、“提纲挈领,自主学习法”、“读写结合训练法”来突破教学重难点。“情境教学法”: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多,必须力透文字张力,引导学生领悟文字内涵,读懂悟透文本,把学生置身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营造烈烈的语文味道。而“提纲挈领,自主学习法”,也是现代教育改革所倡导的,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教学课文4、6、7节时,;让孩子细细品读,在书上做批注,抓住重点句子,渗透领悟。“读写结合训练法”充分利用文字空间,拓展文字的张力。让学生紧密结合文本,展开丰富的想象,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让学生对海伦凯勒有一个全面的理解。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12
一、教材依据:苏教版第十二册第一段元第三课。
二、设计思想:在案例教学中,教师让学生从重点词语入手,学会抓住关键词来理解句子,体会句子的内涵,感受人物精神,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有感情朗读,以声传情。朗读指导没有机械的固定程式,让学生以自己的理解来读。应该说,这种教学思路对帮助学生学会阅读,掌握读书方法很有益处,朗读训练也很扎实。但是如果仅止于此,那么这节课也只会流于一般,学生的情感也无法与文中人物产生真正的碰撞与对接,不能产生拨动学生心弦的力量。有了下面教学的延伸,我们才能有了一个精彩的情感课堂。在紧接着的教学设计中,教者匠心独运,让学生想象画面读,并在语言情境的描述中,帮助学生走进海伦的世界,抽象的文字渐渐灵动起来,鲜活起来。学生是最易打动的,他们在穿越时空的漫游中,感性而细腻地根据自我已有经验,个性化地还原人物活动场景,实现“人”入我心的效果。于是,一个真正的、“不屈不挠”的海伦出现在我们的眼前,感动着我们。这是的“读”的水到渠成,课本的语言融入学生的发自内心的情感,变得句句具有震撼人心的效果。这样的课堂是感性的、厚实的、同时也是学生精神的栖居的“家园”。
三、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片断。
四、教学重点、难点:体会海伦对生活的无比热爱和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五、教学准备:收录机、背景音乐磁带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听写词语。
2、课文主要讲了哪些事?
(二)、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自读第一节,想一想:这一节告诉了我们什么?你是怎么知道的?
2、同学小组间交流。
3、集体评议。
4、指导朗读。
(三)、学习课文第二部分。
1、就在这时,沙利文老师来到了海伦的身边,她是怎么做的?海伦又是怎么做的?在文中画出有关句子。
2、分小组讨论。
3、集体交流、评议。
①沙利文老师开始是怎么教海伦的?后来呢?
②海伦开始是怎样的表现?
③海伦接着是怎么做的?找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
出示课文第四自然段
师:文中哪些语句能帮助我们理解“不屈不挠”这个词,同学们刚才也默读了课文,谁来说一说你画的第一处句子是什么?
“他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吮吸着知识的甘霖。他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他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师:请大家读读这段话。在这段文字中,哪些词语一下子引起你的注意,请用笔画出来。(生自读画圈)
生:我认为这段话中重要的词语有:不分昼夜、吮吸、拼命、如饥似渴。
师:谁有补充吗?(生补充:摸出了血)为什么觉得这些词重要?
请大家再读这段话,注意刚才圈画的词语,你能有什么发现?
生:这些词语写出了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师:是的,这些词语突出了海伦所具有的精神。那么,这段话该怎么读,你能通过朗读表达出海伦的精神吗?试试看,现自己练习读一读。
师:谁来读出你的理解?(指生读、评议、分组读、齐读)
师:要想讲这段话读得更好,我们可以一边想象着这段话的画面一边读,请大家再来边读边想,争取读得更好。(生练习朗读)
师:你看到什么画面?
生:我看到海伦在拼命的学习,不停地摸着盲文。
生:我看到海伦不分昼夜地学习,小手指摸出了血。
生:我还看到海伦在书写单词和句子,他学的如饥似渴。
师:就这些画面吗?远远不止啊,请大家闭上眼睛,我们用想象走进海伦的世界。好吗?
(小提琴音乐响起,师语言描述)也许,这是一个清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海伦已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吗?早过了吃午饭的时间,但海伦呢?她在做什么呢?我们继续看,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在干什么,你看到了吗?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打起精神,她仍在做着什么?连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在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同学们,你还看到了些什么?
师:请大家睁开眼睛,透过你们的表情,我知道同学们看到了,同时也被深深地打动了,请你选择你所看到的一幅画面,用文字记录下来,让同学们也能感受到你内心的感动吧。(生动笔并交流)
生:夜已经很深很深了,爸爸、妈妈早已进入梦乡,海伦却一个人坐在书桌前,她一遍又一遍地摸着、摸着,直到摸到对了为止。一阵阵倦意袭来,海伦仍打起精神,在不停地学习着,她似乎已经忘记了时间,忘记了休息。
师:谢谢你精彩的想象,你的文字让我们到了海伦的身边。
生:海伦得手都磨破了,血一滴一滴地落在书本上,一阵阵钻心的疼痛让海伦不由得紧咬着牙,可是她仍用没破的手指头在盲文书上摸着。她的额头因疼痛而流出了一层汗,但为了学习,他仍在坚持着,他在心中默默对自己说: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师:好一个坚强的海伦啊!我们还看见——
生:冬天到了,雪盖住了整个原野,海伦坐在书桌前,握着笔在本子上拼写着单词,她的手都快冻僵了,连笔也几乎握不住了,海伦不时放下在嘴边呵一下,取取暖,便又接着一丝不苟地写起来……
师:是的,无论是在白天、中午、黄昏、深夜,也不论是春天、夏天、秋天、冬天,海伦她不分昼夜——(引读第四自然段重点句)
师:(指一生)从你的眼神我发现你的感动了,将你的感动读出来吧!(生读:他不分昼夜——)
师:全体女同学准备,读(女生齐)这才是不屈不挠啊!让老师倾听你们投入的朗读,分享你们内心的感动!(全班齐:她不分昼夜——)
4、指导反复朗读有关语句。
(四)、有感情地朗读第二部分,进一步体会老师对海伦的爱和海伦对知识的渴求。
(五)、作业
1、用“喜悦”、“如饥似渴”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七、课后反思:如果只是让学生呆板机械地死记硬背、生吞活剥地接受吸纳,是很少有效果的。只有打动他们的内心世界,才能做到刻骨铭心。具体方法有以下几种:
( 一 ) 用情感朗读激发学生情感
文质兼美的课文往往音韵和谐,琅琅上口。教师在朗读教学中,除要求学生读出节奏,注重声调和音量外,还要满怀感情地读,读出文句中蕴含的情感、哲理、意境以及 “ 弦外之音 ” 等。
( 二 ) 用艺术激发学生情感
语言和艺术是同源的,将艺术中那些为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拿过来,以用于教学,是完全可能的。
例如,用图画再现课文内容;用音乐渲染与课文相似的氛围,帮助学生想像课文描写的画面;用戏剧的形式让学生担当角色、扮演角色,利用角色的新奇感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使学生更深切地理解课文中角色的思想、情感、语言和行为。
总而言之,把艺术引进课堂,就是把课文描写的形象让学生仿佛能看到、听到、触摸到,使他们的感受更真切,也更容易激起学生的情感。
( 三 ) 用体态语言显示学生情感
眼睛是心灵之窗,脸面是心灵之镜。师生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是一种动态的无声语汇,它蕴含了大量的情感信息,是师生心理交流的重要 “ 外显点 ” 。课堂教学时,教师应根据教材提供的情感线索,恰如其分地让学生运用自己的面目表情、动作神态,直观、形象、真切地进行情感体验,产生共鸣。
此外,在教学中适时地引入录像、幻灯、电脑软件等电教手段,可以使原本单调枯燥的讲述变得生动、形象,激发学生的情感,使课堂充满生机。
所以,课堂教学是一门充满智慧于创意的艺术,不知满足,不懈追求最美好的境界,是我们共同的目标。努力创设高潮迭起,真情涌动的课堂,需要我们多向思维,寻找课堂教学的最佳策略,不仅是让学生知道了,还需要的是让学生激动了,陶醉了、感动了、成长了……正如于永正老师所说,“想一想,在想一想”,将每一节课当成学生精神与人格丰富、完善的新的起点,教师应不囿于已有的经验,多一些用心与开拓,站在学生“生命”享受课堂,享受成长的角度来预设我们的教学,在学生经历一次次难忘的情感之旅,心灵之旅后,课堂才真正走向一个更美的境界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13
教学目标:
1、能用普通话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深入体会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用心感悟文章表达方法。
2、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理解“倾诉、倾注”等词语的意思及表达的情感;掌握文中双引号的用法。
3、拓展阅读,进一步认识海伦的形象,感受爱的教育。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营造情境。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第9课《海伦·凯勒》,这就是海伦﹒凯勒,一位传奇女子 !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课件出示)让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再次呼唤这个名字──生齐读:海伦·凯勒。
2、通过上节课学习,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吗?生说
师板书:生病——奋斗——奉献
3、谁来说说海伦凯勒给你留下的初步印象?生说,师板书:不屈不挠
这节课咱们来继续学习课文,通过细读文本,深入体会海伦凯勒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并感悟作者是如何写的。
二、品读语言,感悟形象。
(一)走进海伦凯勒一生中最痛苦最不幸的时光。
1、默读课文第一节,说说从中你读懂了什么。
(课件出示课文第一节)
交流所得:
重点抓住:“天哪,谁能……一岁半的娃娃呀!”(对海伦的同情、担心)
“倾诉”是什么意思,理解吗?“不能,也不能”
想想该如何读好这一节?自由练读,指名读,齐读。
过渡:才一岁半的小海伦就要面对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命运看似已经无情地抛弃了她,残忍地把她禁闭在孤独的世界里。可事实上海伦凯勒却“看”到了这个世界。请同学们齐读第五自然段。
课件出示第五节文字
1、海伦看到的是怎样的世界?(板书:“看”)(美丽、玫瑰园、花瓣)
2、这是她真正看到的吗?双引号里边的这个“看”字你怎么理解?这里双引号的作用是什么呢?同学们,你认为,是什么让海伦看到了如此美妙的世界?(知识)
(二)深入感悟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
过渡:从面对黑暗沉寂到“看”到美妙的世界,海伦靠什么走过了这条常人难以想象的道路?
生说:勇敢、不怕困难、“不屈不挠”……
师抓“不屈不挠”: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个词语,这个词语只是个大概的、泛泛的说法,如果没有具体的细节描写,是支撑不起来的。
出示学习活动单一:请同学们快速浏览课文,画出最能表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语句,再反复读读,透过语言想象当时的情景,并在句子旁写写你的感受。
生自学
集体交流
1、如饥似渴地学习。
课件出示: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① 说说你的阅读感受。
③ “如饥似渴”什么意思?(如同饥饿的人需要食物,口渴的人需要水。)海伦凯勒此时最需要的是什么?(知识)作者还把海伦比作了什么?生动形象地突出了什么?(对知识的渴求十分强烈)读着句子,我相信你眼前会浮现出海伦渴求知识的情景。
师语言点拨:也许这是一个早晨,太阳还没有升起,可是你看到海伦已在做什么?她是怎么做的?来说说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生说
也许夜很深很深了,万物进入梦乡,海伦还是在干什么,你又看到了吗?生说
连手指头都摸出了血,血一滴滴落在书上,海伦忍住疼痛,她还在……(生接着说)
同学们,这才叫不屈不挠。
④ “这样的如饥似渴”完全是为了学习盲文。
大家对盲文了解有多少呢?介绍盲文(多媒体展示)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地摸读,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不管是盲文的摸读还是书写,与我们平时的读书、写字相比都要困难的多,可这些困难能阻挡海伦学习的热情吗?师引读:为了走出这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海伦——(生齐)
同学们,这才真正叫——(生:不屈不挠啊!)
继续交流
2、夜以继日地朗读。
课件出示: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① 交流你们的阅读感受。
② 又有哪些词跳入你的眼帘?(根据学生回答,突出:夜以继日 反复 甚至 几个小时 每天坚持)学语文就要掌握这样的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来理解句子和人物的品质。这段话该怎么读好呢?生练读后,指名读,齐读。
功夫不负有心人,有志者事竟成!终于海伦凯勒能开口说话了,夏天放假,她回到家大声喊道:“——(生接: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克服了重重困难,经历了成千上万次的练习,小海伦终于能开口说话了,她大声喊道——(生接)十年了,她终于能喊一声辛苦养育自己的父母了,她感激地大声喊道——(生接)刹那间——(生接读)后来,海伦考上了哈佛大学,学会了五种语言:英、法、德、希腊、拉丁文,写了14部巨著,成为著名的演说家、作家,被评为世界十大杰出妇女,荣获总统自由奖章。
毫无疑问,海伦能有现在的成绩靠的是?生:不屈不挠的精神。
是啊,一个人如果有了这种精神,还有什么困难克服不了呢。
三、回味爱心,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想一想,除此以外,还有什么原因使海伦的内心世界变得丰富起来,明亮起来?(是老师的帮助老师的爱改变了海伦凯勒的一生。)
2、对,这个社会是有爱的,课文的第三、第六小节生动地写了老师帮助海伦学习的故事。后来,海伦也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
出示:“她把自己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学生齐读,理解倾注的意思。
3、最后,让我们一起来听一听,海伦文章中那些感动世界的文字。(音乐渐起)
黑暗将使人更加珍惜光明,
寂静将使人更加喜爱声音。
在我生活的漫长黑夜里,
我读过的书以及别人读给我听的书,
已经变成一座伟大光明的灯塔,
向我揭示出人类生活和人类精神的最深泉源。
我要努力把别人眼中的光明当作我的太阳,
把别人耳中的音乐当作我的乐曲,
把别人唇上的微笑当作我的幸福。
我的身体虽然不自由,
但我的心是自由的。
就让我的心超脱我的躯体走向人群,
沉浸在喜悦中,
追求美好的人生吧!
把活着的每一天看作生命的最后一天。
——海伦凯勒
师:这些流露真情的文字终将成为我们指路的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
四、回顾全文,感悟典型事例的选取。
课文学到这里,回顾全文,请同学们想一想: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写人离不开叙事,而海伦凯勒一生的事迹可以说是不胜枚举,要在一篇文章中全部介绍出来,显然是不可能的。而作者为何只选取了她的生病、学盲文、练说话,然后取得成功这样几个片段来写呢?
可以乱说的哦。
五、课后请大家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节选)文章,完成《小练习册》。同学们,让我们记住这种精神——生接,让我们记住她的名字——生接,下课!
板书设计:
9、 海伦凯勒
生病————奋斗————奉献
“看”
不屈不挠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14
华昌小学“校本教研下的教师备课模式研究”课题(表一)教研组集体备课教案(一磨)
教研组 高年级语文组 组长 刘云霞 参备人员 全体成员 主备教师 董继兰 学科 语文 年级、单元、内容 五年级第9课《海伦凯勒》 主备教师教材分析及设计思路: 全文共8个自然段,可分为四个逻辑段。第一段写海伦遇到的灾难。第二段具体海伦如饥似渴学习盲文感受世界。第三段写海伦夜以继日练习说话,获得成功。第四段写海伦的精神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我在教学《海伦凯勒》一课时,旨在让学生通过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教学渗透主人公的如饥似渴、夜以继日、克服困难、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提高课堂效率。真正做到有语文味的学生自主的高效课堂。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组员集体备课记录: 刘云霞老师建议: 第一课时特诊明显,但在作品介绍完后加上过渡语:就是这样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孩子的什么事值得我们学习呢?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应抓“倾诉”倒推;想象困难不够,应抓“有声有色”来想像。 杨静老师建议: 在感受海伦遇到困难时可让学生将手塞住耳朵感受“无声”。先抓“有声有色”在进行感受。 杨永芸老师建议: 整体感知课文时再加第三个问题:课文主要讲什么?
西山区华昌小学教研组磨课教学设计
课题 9.海伦•凯勒
课型 新授 课时 2课时 上课时间 6周 3 月22 日 教学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绿线内的生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知识打开了海伦的眼界,增强了海伦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等句子的含义。
4、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 重难点 凭借课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不屈不挠的学习精神 教学 准备 课件、收集资料。 教学过程设计 第 一 课时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集体修改意见 一、导入 1、出示课件,揭题。 2、读题,从课题上你知道什么? 学生简介人物后读57页名著便览,从中获得哪些信息? 3、出示课件再次让学生认识主人公和主人公的作品。 二、新课及应用 一、初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 2、从课文中获得哪些信息? 二、反馈 1、出示课件,指名读两个字的词语,区分“躁、燥”的字形,找出:“甘霖、倾注、倾诉“所在的句子读句子理解词义;出示四字词语指名读,找出词语所在的句子读句子理解词语,用左边的后三个词说一句话,引出右边一列的词语都是描写人的品质或精神的词。 2、从刚才读的课文中你获得哪些信息? 三、理清课文层次。 扫读课文,按小标题分段。 四、学习一段。 1、自由读此段,从中获得那些信息? 2、想想海伦遇到哪些困难. 3、抓“天哪,……娃娃呀!”体会作者的感情。感情朗读此句话。 4、齐读此段。 三、总结 就是这样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孩子为什么他的精神会永远留在人们心中,我们下节课接着学习。 板书设计 9 海伦•凯勒
生病 失聪失明
奋斗 复聪复明 不屈不挠 奉献 永生留名 课后反思 此节课是第一课时,我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同时在教学词语时做到词不离句理解词义,在几位老师提出的意见的基础上对教学环节进行了修改:质疑,从课题上想知道什么?学生通过质疑想了解课文写海伦的什么事;在介绍完海伦的作品后增加了过度语“就是这样一个双目失明双耳失聪的孩子的什么是值得我们学习呢?大家一起来学习课文。”使教学环节进一步自然衔接起来。抓特征明显词语教学渗透了主人公的精神。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特别多,必须力透文字张力,引导学生领悟文字内涵,读懂悟透文本,把学生置身于浓浓的情感氛围之中,营造烈烈的语文味道。但在理解“倾诉”一词时只停留在此词的表面的理解上,缺乏联系上下文来进一步深入理解此词。所以对走近海伦的内心世界,获得真真切切的情感体验显得欠缺。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15
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早上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海伦凯勒》,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环节进行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三)说教学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五)说教学过程
(六)说作业设计
(七)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本单元的主题是“有志竟成”-------只要有决心、有毅力,事情终究会成功的。《海伦凯勒》是一篇人物传记,本文以感人的笔触向我们介绍了一位与命运抗争的英雄-------海伦凯勒。课文字里行间充满了爱的温馨,文章语言朴实感人,爸爸、妈妈、沙利文老师以及周围人们对海伦的关爱,唤起了海伦对生活的热爱;从不幸中站起来的海伦又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其他残疾人身上。这是一篇对学生进行励志教育的好教材。
二、说教学目标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结合新课程的要求和这篇人物传记以及五年级学生的特点,我设计了以下三维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结合语言环境理解课文中引号的用法。
3、体会海伦不屈不饶的学习精神和生活态度。
三、说教学重难点
这篇课文是一篇人物传记,为了更进一步感悟海伦与命运抗争的精神,因此,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饶的学习精神作为本课教学的重难点。
四、说教法学法
新课标指出:“语文课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感情,在读中受到熏陶。”根据教学内容和五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本课以朗读贯穿始终,自读探究、以读代讲、读中悟情、关键词语突破真情等教学方法。通过学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的朗读,帮助学生体会语言的精确,感受海伦不屈不饶的精神。
在教学本课时,我以学生为主体,教给学生自读自悟、读书批注的读书方法,在自主学习的前提下,再进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在轻松活泼的氛围中获得知识。
五、说教学过程
根据教材安排,我打算用两课时完成本课教学工作。第一课时,初读课文,学习文中生字新词,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理清思路。我今天说的是第二课时,通过这一课时的教学,我要完成精读课文的任务,落实教学重难点,即让学生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海伦不屈不饶的学习精神。
为了完成这些任务,我主要分为以下几步展开教学:第一步,复习导入;第二步,品读课文;第三步,拓展延伸。
第一步,复习导入。
上课伊始,通过复习回顾,引导学生读书,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海伦凯勒》这篇课文,通过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主要讲了海伦那几件事情?从中看到一个怎样的海伦凯勒?(板书:不屈不饶)这样的教学,不但使学生温故而知新,而且又很自然的过渡到下文的学习中。
第二步,品读课文。
接着让学生自主品读课文3---8段,抓住课文中学习盲文、学习说话等段落,圈画出体现海伦“不屈不饶”的词语、句子并在旁边写下自己的感悟,这里我向学生指出了精读的范围和要求,要求学生自读、自悟、自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做旁批的要求,意在使他们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这一环节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独立思考,教师随堂巡视。在充分自读、自悟、自得后,组织交流,交流时先让学生读出相关句子,再谈感受,有不同感受可以补充,然后指导学生读出自己的想象,读出感情。
文中体现海伦不屈不饶精神的句子很多,我把他们整合成几个片段:片段一,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摸出了血。片段二,为了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
片段一,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我引导学生体会正常人学会拼写自己的名字,学会拼写“种子”、“泥土”、甚至学会“阅读”、“书写”,也许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但是海伦凯勒却要“不分昼夜”、“拼命摸读”、“不停地书写”,甚至“摸出了血”才能做到。尽管如此,他还是像一块干燥的海绵……还是如饥似渴。看是平淡的语言文字,却可以真实再现海伦在学习过程中所经受的磨难是平常人难以想象的,由此体现了海伦不屈不饶的精神。
片段二:字词知冷暖,文字有温度,我抓住“夜以继日”、“反复高声地朗读”、“甚至要读几个小时”、“坚持着练习练习……才能做到”等词语与同学们交流感悟,反复朗读这些句子,感受海伦学习说话时的画面,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的情境。
针对片段一和片段二,在同学们交流的基础上,我通过语言的描述,要求学生通过想象、联想等体验方法,让学生试着走进海伦的内心世界,感悟体会海伦的“不屈不饶”,受到情感的熏陶,并进行朗读训练。
第三步,拓展延伸。
马克•吐温说:“19世纪出了两个杰出人物,一个是拿破仑,另一个是海伦•凯勒”。梅特林克夫人评价海伦•凯勒是一个让我们自豪与羞愧的名字,她应该得到永世流传,以对我们的生命给予最必要的提醒。是的,海伦凯勒不屈不饶的精神激励着我们前进。因此,我设计了这样的说话练习:海伦凯勒,我想对你说——既立足文本,又超越文本。
六、说作业设计
课后推荐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七、说板书设计
本课的板书,教师抓住海伦不屈不饶的精神,简明扼要地阐明了文章的主题,起到了突破重、难点,帮助学生理清思路的作用。
这堂课的教学,我本着“学生的发展为本”的理念进行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真正实现了读中悟情,移情体验的教学目标,追求“真实而简单”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有深度的简单”的语文课堂教学,追求“学生、教师、文本”充满生活对话的教学。以上说课仅仅是我对本课的一种教学预设,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我将以学定教,顺学而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真实性、创造性,达到“无为而治”的教学境界。
这堂课还有很多值得提高和改进的地方,还望各位评委老师提出宝贵的意见。谢谢!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16
一、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想象、感悟海伦不屈不挠的精神;
2、以事例贯穿,来感受老师与海伦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一个十九个月的孩子,应该享受这世界的新一抹阳光、雨露,及父母的微笑。但这对于小海伦来说却是一个前所未有的苦难。(请同学说说海伦的灾难)我们可以理解,在无声无色的世界里,她变得暴躁。有时,她会在屋里乱碰乱撞,打破易碎的东西,还把妈妈锁在厨房里。可到了海伦二十岁,她却成了一名大学生。并有着远大的理想,想为更多像她一样的人服务,她也是这么做的。大学毕业,她把全部的爱都倾注在残疾人身上,还四处讲学,写书,就为了鼓励他们坚强地活着。想一起感受一下她的成长历程吗?
二)学习第2—5小节
1、自由读读这一部分的内容。
要求:划一划:小海伦心情变化的句子。想一想: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讨论交流:
展示“她心中充满了前所未有的喜悦,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读一读这句话,注意哪些词,现在她的生活将与以前有何区别?)
(学生说:她学会了用盲文来认识这个世界)
3、学会盲文对海伦来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指名读第三、四两小节。思考:海伦有如此大的进步,靠的是什么?
讨论:沙利文老师的帮助(读读老师的方法,并说说对老师的看法)
海伦的努力(读一读海伦是如何学的,你想对海伦说些什么?)
4、过渡:海伦与老师都在努力着,她们的辛苦没有白费。盲文的学习,让海伦认识了知识,而知识又让海伦重新认识了这个世界。(默读第5小节)
你觉得应该用什么样的心境来读这一段?(指名读,齐读)
三)学习第六、七小节。
1、过渡:海伦在她的自传中曾说,只要你对生活充满着希望,你就会拥有平常人所拥有的一切东西。她不仅学会了盲文,她还超越了自我,学会了说话。
2、自学第六、七小节。
1)读一读,再想一想你此时内心什么感受?
2)交流学习体会:海伦是怎样学说话的?结果呢?读到这我的感受是?
四)小结:海伦用她的一生告诉全世界,一个人该怎样活着,即使遇到了挫折,又该怎样面对自己的生活。在中国像海伦这样身残志坚的人也有,我们来认识一位少年。(展示:少年王小彬的事例)说说你的感受。谈谈你还认识哪些这样的人物。
五)作业:写一篇读后感。
《海伦凯勒》教学实录 篇17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这节课,请同学们再次伸出右手食指,和老师一起工工整整地写下这个名字,这个曾经感动世界的名字——海伦·凯勒。让我们一起轻轻地满怀尊敬地念这个名字——海伦·凯勒(齐读课题)。
2、我们知道只有一岁半的小海伦遭遇天大的不幸,她怎样啦?这意味着什么?从此,小海伦与有声有色的世界隔绝了,面对的是无边无际的黑暗和死一般的沉寂。不能喊,也不能倾诉,这日子在痛苦中煎熬,几乎生不如死。就是这样一位身有残疾的弱女子,却成为哈佛大学的优秀毕业生,总统自由勋章的获得者,一生完成14部作品的作家、教育家,20世纪美国英雄偶像之一。她是如何创造出辉煌的成就?这节课,就让我们再次走近她——海伦·凯勒。
二、整体感知,走近人物
1、打开课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思考:你读出了一个怎样的海伦?(学生自主读书,整体感悟人物)
2、由同学们读书的神态看出海伦·凯勒深深地吸引住了大家,现在请你用一个词来形容一下海伦·凯勒,你会一下子想到什么词?
读出了一个“不幸、可怜”的海伦,一个坚强的、不屈不挠的海伦,还读出了快乐、幸福的,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海伦,……(学生交流)
3、文中是怎样评价海伦凯勒的?(用文中的一个词)
(板书:不屈不挠)这是课文结尾对海伦精神的概括,谁来读出这句话。
4、我们一起读读这个词,你是怎样理解这个词的?
(不屈不挠:曲,屈服。挠,弯曲,在逆境或困难面前不屈服,不低头。)小海伦面对的逆境、困难是什么?她的态度怎样?
5、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边读边想:你从课文的什么地方读出了不屈不挠的海伦?(在书上圈圈画画,简单写写自己的感受。)
三、细读课文,感动内心
(一)(1).现在同学们的书本上留下了一道道充满你智慧的标记。谁来说,你找到的第一处句子是什么?
(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她拼命摸读盲文,不停地书写单词和句子。她是这样地如饥似渴,以至小小的手指头都摸出了血。)
谁来读读这段话?请大家齐读这段话。这段文字仅仅读一遍是不够的。大家再读读,你发现有哪些词语值得我们注意,用笔将它圈出来同桌讨论讨论,可以在旁边写上一些自己的体会。
(2)交流:抓关键字体会海伦的坚强、不屈不挠。
a.“她不分昼夜,像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知识的甘霖。”
点拨(此时的海伦渴求知识,求知的欲望越来越强烈。每天的开始,海伦就是“一块干燥的海绵”,吮吸着,吮吸着,直至“这块海绵”装得满满的,饱饱的。体会海伦的坚强)
b.“拼命摸读” 点拨(我们知道盲文是向外凸出来的,由点数和点位的不同来区分,只能靠着手指慢慢地、仔细地摸读,这样的学习远远比我们正常人来得困难。)
c.“如饥似渴”
“摸出了血” 点拨(盲人的书写更加困难。需要用食指的指节用力叩击盲文笔,在厚厚的纸上扎下一个个突起的盲文点。长时间摸读、书写,手指都出了血。) 4、了解了这个知识,再读这段话,你最想说什么? 学生交流(困难这么多,她还能坚持,不屈服,太坚强了。她有不屈不挠的奋斗
精神。……)
5、让我们 想象着海伦摸读盲文时的艰辛,带着你深深的感动之情读好这些词,这段话。
小结:真是功夫怒负有心人,凭着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阅读、书写和算术,学会了用手指“说话”。
(二)还从哪些语句中读出她的不屈不挠精神的?
1、(第6段)
(1)首先请同学们想想:海伦既聋又盲,那她是怎样学习说话的?
(学生指出:海伦把手放在她的脸上,用感觉来判断萨勒舌头和嘴唇颤动的情况,以此体会怎样发音。)
(2)请学生闭上眼睛,触摸自己的脸,体会一下海伦学习的情形,亲身体验她学习的难度。
小结:这种靠触觉练习说话的方式,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所以海伦这样说(师生齐读:“为使我的伙伴――即使是最亲密的伙伴――能听懂我说的话,我夜以继日地努力,反复高声朗读某些词语或句子,有时甚至要读几个小时,直到自己觉得读对了为止。我每天坚持着练习,练习,练习……”
(3)再联系下文看看(7自然段)后来“她说话的能力竟然和一般人没什么两样了”当她大声喊道:“爸爸,妈妈,我回来了”刹那间,爸爸和妈妈紧紧抱住了海伦,留下了兴奋的泪水。
这是兴奋的泪水,也是心酸的泪水,因为他们仿佛看到海伦曾经 ……曾经 ……(学生思考自由说)
(4)指导朗读
让我们体会着海伦说话的艰辛,想象着她付出的常人难以想象的努力,一起来读这段话。
四、深入体悟,升华认识
1、正是靠着这种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海伦学会了“算术”、学会了写字、学会了说话。这也是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的。不过,这篇课文还告诉我们海伦凯勒的什么方面?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最后一段,你能有什么发现?
2、你又对海伦有什么认识?(把自己全部的爱倾注在残疾人身上。)“倾注”如何理解?通过这些,我们发现,海伦的内心充满了——(板书:爱)正因内心有爱,她感到生命有了新的开始,才会将世界想像的那样美好,才会将毕生的精力倾注在残疾人身上,也是爱,才给了海伦不屈不挠的奋斗精神,给了海伦克服重重困难的勇气和信心。
3、最后让我们再次朗读这两个最能体现海伦凯勒不屈不挠奋斗精神的句子
五、结合实际,升华认识。
六、拓展作业,课外延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