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相和导学案(推荐6篇)
将相和导学案 篇1
课题 18、将相和 导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隆重、约定、胆怯、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等词语。 2、引导学生说出课文的主要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3、引导学生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品质。 学习重点 抓住人物言行,感受人物形象。 学习难点 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课型 新授课 课时 2课时 主备人 孙丹 审核人 王治香 第一课时:预习课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策略 一、预习指导 (3分钟) 明确学习目标,结合学案指导学生有条理地预习 引导学生有条理的预习:①初读,学会本课字、词。②再读,想想三个故事各讲了什么?③细读,在文中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用特殊的符号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句子。④品读,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 齐读学习目标,了解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学习重、难点,明确预习步骤。 预见性问题:学生经常在预习课中为了完成学案而没有深入地读课文,使其对文本的理解过于肤浅,答案的呈现过于单一。 策略:向学生提出切实可行的“四读”即初读、再读、细读、品读。每一次读课文都要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有目标的一次次深入思考,使问题的答案多元化。 二、自主学习 (20分钟) 1、自由朗读课文。 2、独立完成学案内容。 3、在文中画出自己不懂的句子。 ①巡视学生的预习情况。尤其关注每组5、6号学生朗读课文的情况和学案完成的情况。 ②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记录。 ①在教师的预习指导下,独立完成学案内容。 ②在书中将自己不懂的句子进行标注。 预见性问题:课文篇幅较长,而且有许多如今不常用的词语,如:“和氏璧、鼓瑟、击缶、上大夫、上卿”对学生熟读课文,理解课文造成了阻碍。 策略:可课前布置学生查字典,了解其本意或查阅资料了解战国的历史。 三、组内交流 (12分钟) ①针对学案内容讨论交流,完善答案,弥补个人预习的不足。 ②整理与本课相关的学习资料。 ①提出合作交流要求。 ②巡视交流情况,参与各组的讨论交流。 ③讲解自学中共性问题。 ④对有争议的问题及时点拨。 ①由组长主持交流学案内容。 ②小组成员有序的发表自己的见解,达成共识。 ③修改学案。 ④对有争议的问题要询问老师或向外组成员请教。 预见性问题: ①交流时完全脱离教材。 ②交流时成了一两个人的舞台。 ③通过自主学习遇到共性的问题。 ④针对某一问题有争议。 策略: ①引导学生明确书与学案的关系,学案是为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提供指导,它不能替代教材。因此交流时不能脱离教材。②由组长负责,根据交流内容的难易程度,分配任务,使人人都参与到交流的过程中,体会学习的乐趣。 ③发现共性问题,及时讲解。 ④针对争执的问题,教师要适度点拨,以激发学生深度思考。 四、 准备展示 (5分钟) 准备展示内容 ①分配展示任务。 ②深入小组,巡视指导。 ①组长分配任务。 ②板书展示内容,练习展示。 预见性问题: ①每组6人不可能人人都展示。 ②板书内容是否标准。 策略: ①由组长负责,合理分配学习任务,使课上无闲人,人人有事做。 ②对于每组板书的内容教师都要把关,使其呈现的答案要准确。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展示课 教学过程 教学任务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预见性问题及策略 一、学生展示 (30分钟) 完成学案中重点题的展示: ①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哪几个故事?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故事,说一说主要内容。②选择你喜欢的一个故事,画出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句子,说一说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③说一说文中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①点拨:注意说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 ②指导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体会人物的品质。 ③穿插范读课文,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 ④及时的评价激励学生间的补充,质疑。 ⑤总结人物特点,体会人物品质。 ①小组根据分配的任务依次展示。 ②学生间互相补充,大胆质疑。 ③多种形式朗读,体会人物性格。 预见性问题: ①对个别句子朗读不到位。如:廉颇很不服气的话。 ②对个别问题理解的不够透彻。如: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③重点语句的挖掘不够深入。如:17自然段蔺相如的话。 策略: ①通过对前两个故事的学习,体会廉颇的嫉妒、不服气,指导学生朗读。 ②根据收集的资料联系上下文,理解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 ③指导朗读,品味话中含义。 2.自由展示 (7分钟) 选择文中的一个小故事进行表演。 关注表演,及时点评。 进行表演 预见性问题: 学生的表演不够生动,缺乏创造性。 策略: 以表扬鼓励为主,并提出可行性意见。 3.达标测试 (3分钟) 完成课内小达标 教师明确检测内容。 学生独立完成课内小达标的内容。 预见性问题: 个别学生不能完全掌握。 策略: 批改每组1、6号,了解情况。利用帮扶对子,当堂解决问题。
将相和导学案 篇2
【学习目标】
1、通过课前预习,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自学生字,通过查资料理解词语的意思;在读通课文的基础上,能够运用抓关键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总结出课文的三个小故事,理清课文思路。
2、通过抓住人物语言的句子采取学生质疑,自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组汇报展示,教师归纳梳理的方式交流将相不和的原因及蔺相如是如何做到上卿的。
3、能够按照要求,根据自己的理解,结合课文语言品读人物的语言,了解人物的特点,感受蔺相如的智慧、勇气、爱国心。
【教学重点】学习蔺相如言行的语句,感受蔺相如的智慧、勇气、爱国心。
【教学难点】通过语言学习体会将相和之间的故事联系。
【课时安排】两课时
第一课时
【自主预习】
一、生字学习,可以试着这么学习:
通过_________识字方法,我们记住了_________字
通过学习,我们认为本课难写的字是__________,请大家跟我一起书写
我们认为本课易写错的字是_________,请大家注意,跟我一起书写
二、词义理解,可以试着这么解释:
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我们理解了________词语的意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哪个同学有不理解的词语,想跟我们交流。
三、诵读句子,可以试着这么朗读:
通过阅读文章,我们找出了比较难读的句子,请同学们看课文第___段,因为这个句子断句容易出错(或句子里有多音字),请大家跟我一起朗读一遍。
四、读文理解题意,理解课文主要内容:
读完课文,我理解了课题的意思:题目中“将”指 ;“相”指 ;
“和”的意思是: ______ ; “将相和”的意思是: 。 我知道这篇课文通过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小故事讲述将相从不和到和的过程。
【整体感知】
1、读了课题《将相和》,你有什么疑问?
2、快速浏览课文,你读到什么地方,觉得将相要不和了? 找出文中的相关语句,试着用横线划线来。
细读这段话,思考:导致将相不和的原因是什么?
廉颇是怎么做到上卿的?他认为蔺相如是靠什么做到上卿的?此时的廉颇对蔺相如的态度是什么?
【合作探究】
研读“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这两个故事。(赴秦前、朝廷上、归璧后、渑池会上四个场合)
a) 划出四个场合中对蔺相如语言描写的句子。从蔺相如的语言里你体会到了什么?
b)通过“抓关键词、联想、联系生活、结合资料”等方法,在句段旁边批注上自己的感受。
c)小组之间交流自己最感兴趣的语句。(有序讨论,互听想法,交流补充)
你可以运用以下模式进行交流:你认为蔺相如是靠_____________做到上卿的,他是一个____________的人,因为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达标检测】
1.词语补充
( )﹙ ﹚之宝 ( )直( )壮 完( )归( )
( )无不( ) 负( )请( ) ( )心( )力
2.我认为蔺相如是一个________________的人。
将相和导学案 篇3
课题:18将相和 第一课时 课型:自主探究主备人:樊树丰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我要学会写“赵、璧”等9个生字,会认“璧、诺”等7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允诺”等词语。
2.我能正确流利朗读课文并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学法指导及反思
不理解的词语作标记!
学习流程:
一. 明确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20分钟)
1、读课题:题目中“将” 指 ;“相”又是指 ;“和”的意思是 ;“将相和”的意思是: 。
2、读一读“资料袋”批画知识点。查找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3、把课文读几遍,读通顺;
4、把课后的生字读两遍,读准字音,给课后方格中的生字组词。读读词语盘点中本课的词语。
三.合作与探究(10分钟)。
1、互相读字词、合作读课文并对子交流自主学习环节中不懂的问题。
2、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 》和《 》。
不懂的问题及时提出在小组内交流。
3、课文的主要内容是: 4.完成课后第四题。
四.达标测评:8分钟
1.指名读字组词
2.听写词语
3.抽读课文
五、整理导学案(红笔完善,批改)1分钟
了解时代背景
1.战国时候:公元前475一公元前221,离现在两千多年了。
2.秦国是当时“七雄”中最强的一个,总有吞掉其他国家的野心。赵国的东面是比较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因此在军事和外交方面的措施,就具有关系国家兴亡的重大意义。
北蒙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导学案姓名: 班级小组: 编号:
课题:18将相和 第二课时 课型:展示提升主备人:樊树丰 审核人:
学习目标:
1. 我能通过读、议、演等形式感受人物形象。(重点)
2. 我能领悟三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难点)
学法指导及反思
最好用上关联词语!
蔺相如、廉颇后来怎样了?还想知道《史记》中其它精彩故事吗?课外找来读读吧
要演出人物的特点呀!
学习流程:
一. 明确学习目标
二.交流、预展(10分钟)
1、我来概括第一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并讲讲方法,再考考其他人。
(谁干什么?)
2、默读故事一,我来演演其中最精彩的部分。
我认为蔺相如是个 的人(说理由)
3、读故事二,我来与同学讨论:蔺相如为什么逼秦王击缶?秦王击缶后,为什么“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我体会到 。
4、我来与同学分角色读故事三:
我感受到廉颇是个 、 的人,因为;
蔺相如是个 的人,因为。
5、我来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提示:可以参考达标测评第2题。
展示任务:
组内分工:
三.展示与提升(20分钟)
积极展示,认真倾听,抓住机会,及时补充
四. 达标测评:8分钟
1.你喜欢的人物是谁?为什么?
2. 蔺相如与秦王斗智斗勇,在( )、( )上立了大功,被封为上卿,职位比( )高。廉颇很不服气,有意给蔺相如下不了台,于是将相( )。蔺相如( ),廉颇被蔺相如( )感动,主动上门( )。从此,将相( )保卫赵国。
五、整理导学案(红笔完善,批改)1分钟
将相和导学案 篇4
第一课时
* 课前热身
1. 给带点的字加拼音
赵( )国 召( )集 胆怯( ) 鼓瑟( ) 拒( )绝
诸 ( )位 负荆( )请罪 完璧( )归赵
2、认读生词(见屏幕课件)
二、学习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九个生字,正确读写“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2、把握文章内容,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三、知识卡片
司马迁与《史记》
司马迁(前145或前135~?)西汉史学家,文学家。字子长,夏阳(今陕西韩城西南)人。生于汉景帝中元五年(前145),一说生于汉武帝建元六年(前135),卒年不可考。司马迁10岁开始学习古文书传。约在汉武帝元光、元朔年间,向董仲舒学《公羊春秋》,又向古文家孔安国学《古文尚书》。 20岁时,从京师长安南下漫游,足迹遍及江淮流域和中原地区,所到之处考察风俗,采集传说。不久仕为郎中,成为汉武帝的侍卫和扈从,多次随驾西巡,曾出使巴蜀。元封三年(公元前108年)司马迁继承其父司马谈之职,任太史令,掌管天文历法及皇家图籍,因而得尽读史官所藏图书。因替投降匈奴的李陵辩护,获罪下狱,受腐刑。出狱后任中书令,继续发愤著书,终于完成了《史记》的撰写。
《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或称“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本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全书130篇,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迹)、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十表(记大事年月)、三十世家(记侯国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历史人物的言行事功)5个部分,共52万字。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太初年间长达三千年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历史,比较全面而深刻地反映了我国古代的社会面貌,对后世史学研究有深远影响。
《史记》既是历史的“实录”,同时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战国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期(前475—前221)。当时,比较强的国家有七个,即秦、楚、齐、赵、燕、魏、韩,称为“战国七雄”。七雄并峙,战火频繁。秦国是最强的一个。秦国地处函谷关以西,其余六国在函谷关以东。赵国的东面是富强的齐国,西面是强大的秦国。赵国处在两大强国之间。“完璧归赵”的故事发生在秦国全力进攻楚国的时候。秦国不能集中更多兵力对付赵国,主要是用威胁的手段占赵国的便宜。
大夫、卿
官职,分别分为上、中、下三等,上大夫是最高一级的大夫。上卿是诸侯下面最高的官职。廉颇在赵惠文王十六年(前283年)的时候,因伐齐有功,已经被提升为上卿。蔺相如也做上卿,但由于是文官,上朝集会时,位置在廉颇的右边。秦汉以前以右为尊,所以课文中说蔺相如的职位比廉颇高。
和氏璧
是一块宝玉的名称,有一段不平凡的来历。相传在春秋时期的楚国,有个叫卞和的人,在楚山中拾到一块玉璞(即未经过加工的美玉),把它奉献给了楚厉王。厉王就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鉴定的结果说是石头。厉王大怒,认为卞和在欺骗戏弄自己,就以欺君之罪名,砍掉了卞和的左脚。不久,厉王死了,武王即位,卞和又把这块玉璞奉献给武王。武王也叫辨别玉的专家来鉴定,结果同样说是石头,武王又以欺君之罪砍掉卞和的右脚。武王死后,文王即位。卞和抱着玉璞到楚山下大哭,一直哭了三天三夜。眼泪哭干了,最后哭出了血。文王听说后,就派人问他,说:“天下被砍掉脚的人很多,都没有这样痛哭,你为什么哭得这样悲伤呢?”卞和回答说:“我不是为我的脚被砍掉而悲伤、痛哭,我所悲伤的是有人竟把宝玉说成是石头,给忠贞的人扣上欺骗的罪名。”文王于是就派人对这块玉璞进行加工,果然是一块罕见的宝玉。于是就把这块宝玉命名为“和氏璧”。由于这块宝玉的珍奇,加之来历的不平凡,因此,便成了世间所公认的至宝,价值连城。这也是秦王不惜以十五座城为诱饵来骗取“和氏璧”的原因所在。
四、学习流程
(一)学生自学
要求:1、认识本课生字词;2、阅读知识卡片,了解课文相关知识,读懂课文,提出自己感兴趣的或不懂的问题;3、给文中故事加上小标题;
(二)小组讨论
1、不认识或不理解的字词主动请教同学;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讨论故事的小标题及同学提出的问题
(三)教师导学
内容:1、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全班交流;2、故事的小标题
(四)检测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yǔn nuò zhào jiàn gǔ sè dǎn qiè
( ) ( ) ( ) ( )
zhū wèi jù jué bì yù jīng tiáo
( ) ( ) ( ) ( )
1. 补充词语
完( )归( ) 理( )气( ) 攻无( )( )
同( )协( ) 负( )请( ) 战无( )( )
1. 填写适当的关联词。
(1)( )秦王真的拿十五座城来换,我( )把壁交给他;( )他不肯交出十五座城,我( )把璧送回来。
(2)秦王双手捧着璧,( )看( )称赞,绝口不提十五座城的事。
(3)秦王( )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 )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五、整理与评价
1、课堂表现:(1)认真,自我奖励 (2)还可以 (3)需加油
2、参与度 : (1)展示( )次 (2)质疑,补充( )次
第二课时
一、课前热身
听写生字词:召集、商议、允诺、隆重、约定、胆怯、推辞、拒绝、能耐、诸位、和氏璧、无价之宝、理直气壮、完璧归赵、攻无不克、战无不胜、负荆请罪、同心协力。
* 学习目标
1. 阅读“完璧归赵”、“渑池相会’两个故事,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把握故事间的联系。
* 学习流程
(一)学生自学
要求:读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两个故事,思考: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学法提示:1、一边读一边划记描写蔺相如动作或语言的句子;2、品味找到的句子,体会人物特点。
蔺相如是个 的人。我找到的句子有
(二)小组交流
组内交流自学收获,倾听他人收发言,取长补短。
(三)教师导学
品读句子,感知蔺相如的形象。
1. 蔺相如看这情形,知道秦王没有拿城换璧的诚意,就上前一步,说∶“这块璧有点儿小毛病,让我指给您看。”
1. 蔺相如捧着璧,往后退了几步,靠着柱子站定。他理直气壮地说∶“我看您并不想交付十五座城。现在璧在我手里,您要是强逼我,我的脑袋和璧就一块儿撞碎在这柱子上!”说着,他举起和氏璧就要向柱子上撞。
3、蔺相如说和氏璧是无价之宝,要举行个隆重的典礼,他才肯交出来。秦王只好跟他约定了举行典礼的日期。到了举行典礼那一天,蔺相如进宫见了秦王,大大方方地说∶“和氏璧已经送回赵国去了。您如果有诚意的话,先把十五座城交给我国,我国马上派人把璧送来,决不失信。不然,您杀了我也没有用,天下的人都知道秦国是从来不讲信用的!”秦王没有办法,只得客客气气地把蔺相如送回赵国。
4、蔺相如说∶“您跟我现在只有五步远。您不答应,我就跟您拼了!”
(四)趣味练习
选择喜欢的故事,组员合作演一演
五、整理与评价
1、课堂表现:(1)认真,自我奖励 (2)还可以 (3)需加油
2、参与度 : (1)展示( )次 (2)质疑,补充( )次
第三课时
* 课前热身
通过阅读“完璧归赵”和“渑池相会”两个故事,我体会到蔺相如是个( )的人。
秦王击缶后,不敢拿赵王怎么样,是因为( )
* 学习目标
1. 阅读“负荆请罪”,了解故事内容,把握人物形象。
2. 理清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 学习流程
1. 学生自学
要求:读“负荆请罪”这个故事,思考:廉颇是个怎样的人?蔺相如为什么躲让廉颇,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学法提示:找出描写廉颇或蔺相如动作语言的句子品读体会。
1. 小组讨论
交流自学收获。
3、教师导学:
(1)小组汇报,品读句子,感知人物形象。
廉颇很不服气,他对别人说∶“我廉颇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立下许多大功。他蔺相如有什么能耐,就靠一张嘴,反而爬到我头上去了。我碰见他,得给他个下不了台!”
蔺相如说∶“秦王我都不怕,会怕廉将军吗?大家知道,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如果我们俩闹不和,就会削弱赵国的力量,秦国必然乘机来打我们。我所以避着廉将军,为的是我们赵国啊!”
于是,他脱下战袍,背上荆条,到蔺相如门上请罪。
(2)将相不和及将相和好的原因;(3)三个故事间的联系。
四、趣味练习
小组合作演一演
五、整理与评价
1、课堂表现:(1)认真,自我奖励 (2)还可以 (3)需加油
2、参与度 : (1)展示( )次 (2)质疑,补充( )次
将相和导学案 篇5
【学习目标】
1、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学习重点难点】
了解课文内容,领悟3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人物的爱国思想和他们各自的美好品质。
【知识链接】
读一读“资料袋”。查找历史背景和相关资料。
【学法指导】
启发式教学法、朗读、小组讨论、
【自主学习】
1、读课题:题目中“将”指 ;“相”又是指 ;“和”的意思是:
; “将相和”的意思是: 。
2、分段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其他小组注意倾听,指出问题。
3、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思路:
这篇课文共讲了 个小故事,分别给故事加上小标题《 》、 《 》和《 》。
4、课文的主要内容:
。
【合作探究】
1、读课文1----10自然段,思考:
①说说蔺相如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去秦国的?
②他是怎样一步步与秦王展开斗争的,结果怎样?
2、读课文11----14自然段,思考:
①蔺相如为何拼命地坚持要秦王为赵王击缶?
教师复备栏或
学生笔记栏
②秦王为何不敢拿赵王怎么样?
③说说从前面两个小故事中你可以看出蔺相如是个怎样的人?
3、读课文15----18自然段
①用“﹋﹋”画出廉颇的语言,读一读,思考:
a、从廉颇的话中能读懂些什么?
b、蔺相如真的仅仅靠一张嘴吗?
②廉颇负荆请罪,可以看出廉颇是是个怎样的人?你对蔺相如又有哪些认识?
4、回归全文,总结提高
①说说三个故事之间的联系。
提示:全文由“完璧归赵”“渑池之会”“负荆请罪”3个小故事组成,每个故事都有矛盾的 、 和 ,有相对的独立性,但又紧密联系,第2个故事是第1个故事的发展,前两个故事的结果,又是第3个故事的 ,合起来构成“将相和”这一完整曲折的故事。
②选取三个小故事中的一个表演课本剧。
【整理学案】
【达标测评】
1、按要求改写句子。
(1)蔺相如对手下二人说:“秦王我都不怕,我会怕廉将军吗?”
改为陈述句:
改为转述句:
(2)秦王不敢进攻我们赵国,就因为武有廉颇,文有蔺相如。
改为“因为……所以……”的句式:
。
2、找出文中的过渡句,写出过渡句的作用。
【课外拓展】
读《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将相和导学案 篇6
课题:18、将相和
课时: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生字:璧、允、廉、颇、侮辱、拒。新词:理屈、示弱、抵御、推辞、侮辱、拒绝、无价之宝、绝口不提、完璧归赵、同心协力、负荆请罪。
2.给课文分段,并给每段加上一个合适的小标题。
3.通过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
4.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了解故事之间的联系。
学习重难点:学习蔺相如对敌不畏强暴、机智勇敢,对友胸怀宽广、忍辱退让的高尚品质;学习廉颇知错就改、勇于改过的精神;学习他们两个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学生活动预设:
教师活动预设
一、自学目标。(3分钟)
与以往不同的是目标较多,要边学边标记重点。
二、挑战自我。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本课的朗读比拼进行一部分,请同学们做好准备。
2、很多同学在家里已经对生字新词进行了学习,所以只给大家6分钟的时间练会(田字格),在听写比拼中注意把字写正确,更要写漂亮。
三、品读感悟。
1、自主学习。
(1)、概括主要内容,写在规定处。
(2)、默读课文,给三个故事加上小标题,并批注三个故事的主要内容及之间的联系。有好提示:1>批注时要抓住人物的言行,分析人物的性格特点。2>批注时要边读边找出文中含义深刻的语句做好批注。
(3)、通过刚才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写在书的空白处。(篇章结构、写法等)
2、组内交流,二次批注。
按4321号的顺序对以上学习内容进行交流,在交流中要认真倾听,提出质疑和补充。结合别人的建议再进行梳理,查缺补漏。(蔺相如、廉颇各有哪些高尚品质?他们的共同点是什么?你更喜欢谁?为什么?)
四、老师分工。
五、准备汇报。
1、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2、各组自己选择汇报内容,每组选一个小故事。
3、根据任务组内分工。注:说清故事的前因后果。
六、作业。
1、抄写喜欢的词语和句子。
2、有条件的可以看一看《将相和》内容的录像。
七、资料推荐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刎颈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