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文本解读(推荐14篇)
《早》文本解读 篇1
《早》是著名作家吴伯萧先生写的一篇游记。因为情感真挚、结构缜密、语言清丽,为读者津津乐道。作者所写之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幼年求学之地。游览之地的特殊性,决定了作者是带着一种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对鲁迅人格的敬仰之情,来访问这一名迹的。所以作者在写作时就不仅仅是为游览而游览,因景及人,写出三味书屋背后隐藏的鲁迅做事时时早、事事早,珍惜清晨、珍惜春天、珍惜光阴的精神。文章以“早”为题,别具深意。
围绕这一中心,作者构思精巧别致、层层叙述。课文第一节交代了游览的时间、地点。因为深冬,才有后文关于梅花的描写;因为游览之地为三味书屋,才有后文的书香的猜测、关于鲁迅事迹的联想。这一节在不经意间,为下文的写作埋下伏笔。所谓草蛇灰线,大概如此。
到了三味书屋,作者没有急于为读者介绍它的陈设,而是先写迎面扑来的一阵“清香”。迎面扑来?说明清香浓郁,这又为下文梅花开得旺、开得多设伏。假如梅花开得不旺、开得不多,清香何至如此。因为不知清香为何花之香,所以引来诸多猜测、诸多联想。三味书屋是几十年前的书熟,作者自然会由清香联想到书香,联想到读书声,自然过渡到下一节关于三味书屋陈设的描写。
三味书屋陈设的叙述有条不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前面——东北角,可称得上描写屋内陈设的典范,在这里就不作叙述了。三味书屋是一处颇具文化气息和纪念意义的场所,是鲁迅幼年学习的地方,作者自然是触景生情,由眼前的实在景观生发开去,展开了丰富的联想,延伸出许多东西来:由鲁迅的书桌联想到鲁迅在这里读书、习字、对课、描像;由空空的椅子联想到学童们全部跑到后园玩耍;联想起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书屋后面有一个园子,园子里有许多腊梅……于是,才有了第四节关于突然明白清香来源是腊梅花的巧妙叙述。这样的过渡自然而来,绝无生硬之态。不是大手笔,是写不出的。
第五节对于腊梅花的描写,作者费了不少笔墨,是下了功夫的。腊梅花的美,除旺盛之外,作者还写了它的颜色美、形态美。色、香、味 、形的描写,都是为写腊梅花高洁的品质服务,正如文中所说: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花的高洁品质、风韵情致令人难忘,更为重要的是梅飘香而送暖,预示春来。再加上作者的以花喻人,梅花的高洁暗喻了鲁迅先生的高洁,所以自然联想到“早“字来历的故事,引出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鲁迅做事时时早、事事早,学习珍惜清晨、珍惜春天、珍惜光阴的精神”,使文章有了深度,意境广远,给人以诸多的思考、感慨。假如只是满足于叙述三味书屋在什么地方,布局是怎样的,陈设如何,会使文章单薄、失色。我们常说文以载道,就是如此。
在“早”字来历的故事中,作者虽然笔墨简省,但我们仍可以清晰的感受到当时场景。这主要得益于作者刻画了鲁迅在书桌上刻“早”字的细节描写:默默回到座位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默默说明鲁迅先生已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早字虽刻得小、刻得轻,但却深深地烙在鲁迅幼小的心灵里,影响了他的一生,成为他人生的信条之一。就像文章叙述的那样:“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课文最后一节,揭示了全文的主题,回应了课题。更为重要的是,它可以使读者在即将读完全文时,在对鲁迅幼学足迹的追寻和对鲁迅人格的敬仰中,对“早”的意义有深入的理解:要珍惜一天中最好的时光清晨,珍惜一年中最好的时光春天,要开好头、启好步,时刻不忘鲁迅做事事事早、事事早的精神,把鲁迅的精神化为自己的行为,永久相传。
课文在写作上有以下几点:一为以花喻人;二为方位记叙有条不序(三味书屋);三为由实在景观生发开去,展开丰富的联想;四为结构缜密。这四条足可成为学生学习写作的范本。
教学这一课可从三味书屋的陈设入手,感受鲁迅当年学习的环境,学习作者对方位记叙的有条不序。接着体会早字的意义。体会早字的意义,可由梅花飘香开始。在体验梅花高洁品质后由花及人、由花喻人,在早字来历的故事中,学习鲁迅的精神、学习鲁迅高洁的品质。然后揭示出文章的主题。最后学习文章结构缜密、处处照应的写法,进行写作迁移。
《早》文本解读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具体的语句,了解梅花的特点。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案例描述】
{预习导航}
1.课文有7个生字,你觉得写哪几个生字时要特别注意?请写一写
2.查一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的意思,在书上写一写。
3.这是一篇游记,作者先来到 ,然后又来到
。文章哪些地方写到了梅花?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梅花的特点是 。想一想梅花与鲁迅先生有什么联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名人名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这句名言是谁说的?
你还想到了他哪句有关珍惜时间的名言?(哪里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功夫用在工作上了。)
[设计意图:有一部分学生能够知道这是鲁迅有关时间的名言,以此引出课题]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鲁迅小时候珍惜时间的事。
出示课题《早》,学生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情况
1.开火车朗读课文,说说需要注意什么?(正确、流畅,读懂内容等)。
[设计意图:读书,要达到什么样的要求,以前我是要求学生怎样做,这次是让学生谈谈自己认为应该达到什么程度,然后再让学生去做,是主动建构读书的方法。]
2.出示两条绿线里面的两个生字:
biǎn yàn
匾 砚
3.出示田字格里的7个生字:
niàng pǔ mò shòu nǎ mò bàn
酿 朴 墨 寿 哪 默 瓣
个人读,集体读。
以上生字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用钢笔在课文后面的田字格里描红。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在让学生自己说一说记住生字方法的过程中,其他同学也有一定的收获,提高识字效率。]
三、读文品析
1.本文是一篇游记,我们一般会把题目写成“冬游三味书屋”、“参观三味书屋”等,而课文题目却是《早》,那么,读这篇课文的时候,你们有没有想过“早”这个题目与内容之间的关系呢?如果没有现在想也不迟。
(学生已有经验:(1)有的是用人物的语言做题目的;有的是用课文中的主要人物做题目;有的是课文的主要事情做题目。(2)内容是围绕着题目写的等,以后读文章时要注意思考。)
[设计意图:这里的教学,关键在于引导学生读书时要注意质疑,让学生感受到这既是对本课学习的需要,也是读书要学会思考,是读一切书的必需。]
2. 大家读了课文,发现文章写了哪些方面的“早”?(物:梅花 人:鲁迅)哪几个自然段写到了梅花?(2、4、5、8)
3.第二自然段中,写作者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你认为作者当时心里会怎样想?
4.第二自然没有一句话写到梅花,你是怎么知道是写梅花的?(由第4自然可知)那么,第4自然段起到了什么作用?(承上启下)
5.自由朗读第5自然段的内容,找出以下句子:
⑴梅花开得早: 。
⑵梅花开得多: 。
⑶梅花开得美: 。
⑷梅花开得香: 。
[设计意图:这是对本次教学难点的分解,通过具体的语句,写出梅花与鲁迅品格的相似之处,学生感悟到“以花喻人”]
6.品析第8自然段,填空:
“清晨”——( )的“早”
“春天”——( )的“早”
“梅花”——( )的“早”
7.为什么要写梅花?
小组讨论,再在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感受作者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用蜡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蜡梅花一样。]
8. 历来有许多名人吟颂梅花,它还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群花之魁”,想想有那些吟颂梅花的诗句?(王安石的《梅花》、王勉的《墨梅》等)
《早》文本解读 篇3
ⅰ、预习方向标——“仙”人一步!
一、资料介绍。
1.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通过对访问三味书屋时所见、所感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浙江绍兴人,字豫才。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毛泽东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鲁迅先生一生写作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3.吴伯萧:吴伯萧(1906—1982)原名熙成,笔名山屋、山荪,是我国当代著名文学家和教育家。
4.寿镜吾:寿镜吾(1849~1930),名怀鉴,又字镜吾,晚号菊叟,是鲁迅在三味书屋时候的老师,为人正直,尚气节,崇礼义,生活俭朴。
5.三味书屋:鲁迅十二岁时到三味书屋师从寿镜吾先生读书。三味的意思,按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寿洙邻后来的解释是:经书之味,史书之味,子书之味。
二、生字词。
bái biǎn shū shú xiǎo qì sān wèi shū wū
( ) ( ) ( ) ( )
hǔ pò huā bàn pǔ sù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
三、课文结构
全文八个自然段,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1自然段)
第二段(2到4自然段)
第三段(5到8自然段)
四、本课要求
⒈正确地朗读课文,学会生字新词,并能理解重点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并能试背描写梅花的句子。
2.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3.在阅读中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ⅱ、与课堂同行——“圣”人一绝!
一、看拼音,写词语。
niàng zào pǔ sù mò shuǐ
( ) ( ) ( )
shòu mìng mò xiě huā bàn
( ) ( ) ( )
二、写同音字。
lì:呕心( )血 再接再( ) 勉( )
( )程 史无前( ) 宝剑锋从磨( )出
mò:( )水 ( )水 ( )日
( )生 沙( ) 寂( ) 泡( )
三、选词填空。
朴素 简朴
1. 妈妈的穿着向来很( )。 2. 我家的陈设很( )。
韵致 韵味
1. 这首古诗( )很浓。 2. 水仙花有一种淡的( )。
ⅲ、当日练兵场——“快”人一刻!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ū cài yùn zhì hǔ pò bīng qīng yù jié
( ) ( ) ( ) ( )
niàng zào shū shú là méi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
二、组词。
历( ) 熟( ) 趟( ) 讯( )
厉( ) 塾( ) 躺( ) 迅( )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 )的桂花 ( )的三味书屋
( )的书塾 ( )的读书声
( )的蜡梅 ( )的寿镜吾先生
四、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1.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_____,______,花瓣_____,像_______,很有点____________。
2.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后,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其实,他刻下的不只是一个“早”字,更重要的是____
。
3.“致”的意思有:①集中于某个方面。②达到;实现。③招致。④精细,精密。⑤情趣。“韵致”中的“致”的意思是____。请根据其他的几种解释分别组一个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五、课内阅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胜,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碉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1.这段文字选自《早》,它是一篇( )(体裁),它的作者是被称为现代散文家的( )。
2.这段话分别描写了梅花的( )、( )和开得早三方面的特点。
3.选文中有四个错别字,请把它们画出来,再把正确的字依次写在下面。
ⅳ积累大比拼——“悠”进一步!
一、关于“早”的诗歌
登飞来峰
宋·苏轼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早梅
唐·齐己
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
二、关于“早”的成语
起早贪黑 早出晚归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闻鸡起舞 起早摸黑 早知今日,悔不当初。
三、收集一些劝人勤学惜时的诗句。
1.
2.
3.
4.
《早》文本解读 篇4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谈话:大家有没有听说过“鲁迅”这个名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课文。
2、板书课题:13早,生齐读课题。
3、质疑: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学生字
1、带着上述问题自读课文。
要求:标出节次,划出生字词以及认为难读的地方。
2、自学生字新词。
3、提出文中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解决。
4、快速阅读课文,回答: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三、指导分段
1、这篇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2、按照游览“三味书屋”的先后顺序给课文分段。
3、班级交流。
四、指导朗读
1、提出难读之处。
2、教师指导朗读,学生练读。
3、指名读。
五、指导写字
1、仔细观察字型以及间架结构。
2、提出难写的字。
3、师指导书写。
4、生临写。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练习写生字。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根据文中介绍,了解“三味书屋”的陈设,并能口述。
2、体会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目标:
一、导入
这节课就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访问“三味书屋”。
二、精读指导
1、总体感受。
自由朗读课文,回答:课文为什么用“早”作课题?
2、第一部分
(1)指名读,质疑:从这节中你知道了什么?
(2)齐读本节。
3、第二部分
(1)过渡:“三味书屋”到底是什么样子?它有哪些特别之处?
(2)自读2—4节,想一想:每节都告诉了我们什么?
第2节
①自由朗读,你知道了什么?
②一进门就闻到了一股清香,当时,作者心里是怎样想的?
过渡:是呀,这是哪儿散发的香气,不是桂花,又不是兰花,看来只能是书香了。到底是不是?等我们观赏了“三味书屋”后,答案自见分晓。
第3节
①指名读,其余同学划出描写方位的词语。
②自由读1—6句,根据插图找到正确的方位。集体辨位,教师指导看图,
提问:作者是按从哪到哪的顺序写的?
③自由练习介绍“三味书屋”的摆设。
④自由朗读第3节后半部分,思考:寿镜吾老先生是怎样的一个人?
第三部分
过渡:腊梅是怎样的一种花?让我们走进后园去看看?
1、读课文,边听边划出描写梅花样子的词语句子。
(1)指导朗读。
(2)是呀,梅花太美了!除了美丽之外,梅花还能带给大家什么?齐读第5节的最后两句,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2、自读6、7节。
(1)指名述说“早”的由来。
(2)分组讨论:从这些事中,可以看出鲁迅是个什么样的人呢?这一个小小的“早”字对他有什么作用?
3、真没想到,这么一个字对他的一生都起到了作用。此时此刻,你有什么想法?
4、让我们把所有的决心都放到最后一句话中吧!齐读最后一节。
《早》文本解读 篇5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
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早》文本解读 篇6
一、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精美的游记,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的描述,教育学生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梅花是作者的一个写作重点。作者在文章中着力描写腊梅花,有闻到的花香到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具有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所以引导学生对其反复品读是本课的重点。
以花喻人是课文的另一大特点。由腊梅的清香纯净引出鲁迅桌上“早”字的来历,进而讲到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质,可谓蕴涵深刻,让学生体味其中妙处是本课的一大难点。
介于教材的以上特点,本课要求学生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目标:
知识能力:学会本课的生字,能联系上下文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词语;过程方法: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梅花的美,体会鲁迅的人格品质;
情感态度:产生希望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4~8自然段。
三、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一、揭示课题
1、板书:11早
2、这是吴伯萧爷爷写的一篇散文。看了课题,同学们想知道什么?(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学课文
(1)提出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③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诗云、子曰:云、曰,表示说的意思。“诗”是古代“六经”之一,“子”是对孔子等人的尊称,“诗云”、“子曰”是“四书”、“五经”中常见的话。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代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有小寒到谷雨有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梅花风最早。
3、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
(1)同座讨论。
(2)集体交流。
①课文分几段,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每段写什么?
按访问三味书屋的顺序,分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深冬,我们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
第二段(第2~4自然段):三味书屋的陈设。
第三段(第5~8自然段):有腊梅花开得早,想到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②课文主要写什么?(“我们”访问三味书屋,看到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并由后花园)的腊梅花想到了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
4、分段朗读课文。
三、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强调“蔬菜”、“曰”的写法,“蔬”字笔画较多,要写得紧凑一点,“曰”字笔画少,不能写得太瘦小,要适当向两边伸展:“琥”、“珀”是左右结构,写时要左窄右宽)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作业
1、练读课文。
2、搜集鲁迅的名言及他的一些小故事。
《早》文本解读 篇7
相关链接
鲁迅(1881.9.25~1936.10.19)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大名樟寿。“鲁迅”是发表《狂人日记》时开始用的笔名。浙江省绍兴人。6岁开始进私塾读诗书经传,一直到17岁,但他喜欢的却是野史杂记。1898年到南京,考入江南水师学堂学习,第二年到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铁路矿务学堂学习,毕业后赴日本留学,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后来痛感“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第一要着,是在改变国民的精神”,于是他放弃医学,用笔杆子写文章唤醒民众,和敌人斗争。1909年8月回国任教,辛亥革命时,亲自组织“武装演说队”,宣传革命。1918年起,积极参加文化革命活动,参加了《新青年》的编辑工作,同年五月发表第一篇划时代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这篇小说极其揭露了中国封建社会是人吃人社会的本质,是“五四”思想革命和文化革命的第一声号角,是中国新文学的第一篇创作。1921年写成著名小说《阿q正传》。1923年第一本小说集《呐喊》出版,1926年又出版了第二本小说集《彷徨》。两集反映了从辛亥革命前夕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前夕广阔的社会生活,是那时中国社会的一面镜子。1930年参加“左联”的领导工作和各种革命活动。一生著、译近1000万字。杂文集有《坟》、《华盖集》、《南腔北调集》等。小说集除《呐喊》、《彷徨》外,还编有历史小说集《故事新编》。散文集有《朝花夕拾》等。
毛泽东曾给以崇高评价:“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二十四番花信风:古人认为应花期而来的风。风应花期,其来有信,故称花信风。由小寒到谷雨共八个节气,一百二十日,每五日为一候,计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小寒节三信:梅花、山茶、水仙;大寒节三信:瑞香、兰花、山矾;立春节三信:迎春、樱桃、望春;雨水节三信:菜花、杏花、李花;惊蛰节三信:桃花、棠棣、蔷薇;春分节三信:海棠、梨花、木兰;清明节三信:桐花、麦花、柳花;谷雨节三信:牡丹、酴醾、楝花。梅花风最早,所以说“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基础训练
一、看拼音写词语
shū cài yùn zhì hǔ pò bīng qīng yù jié
( ) ( ) ( ) ( )
niàng zào shū shú là méi rùn zé tòu míng
( ) ( ) ( ) ( )
二、组词
历熟趟讯
厉塾躺迅
三、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的桂花的三味书屋
的书塾的读书声
的蜡梅的寿镜吾先生
四、根据课文内容按要求填空
1、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_____,______,花瓣_____,像_______,很有点____________。
2、鲁迅听了老师的批评后,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小小的“早”字,其实,他刻下的不只是一个“早”字,更重要的是____
3、“致”的意思有:①集中于某个方面。②达到;实现。③招致。④精细,精密。⑤情趣。“韵致”中的“致”的意思是____。请根据其他的几种解释分别组一个词,按顺序写在横线上。
拓展训练
到底还剩几只鸟
有一回,我(代、带)学生(坐、座)车到(踪、综)合实践基地——“绿野村”。车上有两个活泼好动的男生(提、题)议玩“脑筋急转弯”。
他们先出题□题目是□学生证掉了怎么办□我说□那就做一个嘛□错了□掉了捡起来不就好了□然后换我出题,想起我在10岁时,被问过一个脑(lǎo、nǎo)筋急转(zhuǎn 、zhuàn)弯的问题,那时被大家嘲笑了一番,现在我可以问学生了。“树上有10只鸟,猎人开枪打中(zhōnɡ zhònɡ)一只,还剩(chènɡ 、shènɡ)几只?”“当然一——只——也——没——有!”
这真是说到我心里的痛。我当时回答还剩9只,大家都笑我太笨了。答案应该是:另外9只听到枪声就都飞走了。尽管我认为有可能有耳聋的鸟,但是没人理我。
如今我的学生比我当年聪明。可为何思维也如此单一?为什么“脑筋急转弯”有标准答案?如果有标准答案,还能称为脑筋急转弯吗?孩子的创造力与幽默让我担忧啊!
于是,我说:“我没错,可以还剩下9只。因为——它的爸爸、妈妈、姐姐、哥哥、妹妹、弟弟和许多朋友都很疼爱它,他们舍不得飞走,都留下来直到它的葬礼完了才走。”
经我这么一说,学生思路大开,争先恐后地说出自己的答案。
“树上还有8只,因为有一只是聋子,听不见枪声。”
“树上还有1只,因为打中的一只刚好挂在树丫上了。”
“树上还有15只,因为那10只鸟原来是一个和睦的家庭。被打中的是鸟爸爸,当全家正在悲痛时,来了6只鸟声称是鸟爸爸的骨肉,要来分遗产。”
“树上还有20只鸟,因为打中的是一只母鸟,留下了一只幼鸟成了孤儿,又引来了11只鸟要抚养它。”
“树上还有30只鸟,因为被打的是一只恶鸟,又来了21只鸟表示庆贺。”
“树上还有49只鸟,因为树上原有5对恩爱的鸟,猎人打中的是一只雄鸟,使得一只最美丽、歌声最好听的雌鸟成了寡妇,有40只雄鸟来追求它。”
“树上还有若干鸟,因为许多鸟都来抗议猎人的行为。”
……
听了孩子们的回答,我感慨万分!
1、划去第一自然段括号里不恰当的字。
2、划去第三自然段括号里不正确的读音。
3、给第二自然段补上空缺的标点。
4、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嘲笑疼爱庆贺
悲痛声称抚养
5、写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恩爱美丽活泼
悲痛聪明单一
6、在11、12、13三个自然段的括号中添上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语(不重复)。
7、文中的“我”开始担忧什么?后来又“感慨”什么?
8、像文中的学生一样,你也说一种可能情况,不能与文中的内容重复。
树上还有只鸟,因为
拓展阅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节选)
……
出门向东,不上半里,走过一道石桥,便是我的先生的家了。从一扇黑油的竹门进去,第三间是书房。中间挂着一块匾道:三味书屋;匾下面是一幅画,画着一只很肥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树下。没有孔子牌位,我们便对着那匾和鹿行礼。第一次算是拜孔子,第二次便是拜先生。
第二次行礼时,先生便和蔼地在一旁答礼。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
不知从哪里听来的,东方朔也很渊博,他认识一种虫,名曰“怪哉”,冤气所化,用酒一浇,就消释了。我很想详细地知道这故事,但阿长是不知道的,因为她毕竟不渊博。现在得到机会了,可以问先生。
“先生,‘怪哉’这虫,是怎么一回事?……”我上了书,将要退下来的时候,赶忙问。
“不知道!”他似乎不高兴,脸上还有怒色了。
我才知道做学生是不应该问这些事的,只要读书,因为他是渊博的宿儒,决不至于不知道,所谓不知道者,乃是不愿意说。年纪比我大的人,往往如此,我遇见过好几回了。
我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先生最初这几天对我很严厉,后来却好起来了,不过给我读的书渐渐加多,对课也渐渐地加上了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
三味书屋后面也有一个园,虽然小,但在那里也可以爬上花坛去折腊梅花,在地上或桂花树上寻蝉蜕。最好的工作是捉了苍蝇喂蚂蚁,静悄悄地没有声音。然而同窗们到园里的太多,太久,可就不行了,先生在书房里便大叫起来:——
“人都到哪里去了!”
人们便一个一个陆续走回去,一同回去,也不行的。他有一条戒尺,但是不常用,也有罚跪的规则,但也不常用,普通总不过瞪几眼,大声道:
“读书!”
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有念“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的,有念“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的,有念“上下潜龙勿用”的,有念“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的……。先生自己也念书。后来,我们的声音便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
“铁如意,指挥倜傥,一坐皆惊呢;金叵罗,颠倒淋漓噫,千杯未醉嗬……。”
我疑心这是极好的文章,因为读到这里,他总是微笑起来,而且将头仰起,摇着,向后面拗过去,拗过去。
先生读书入神的时候,于我们是很相宜的。有几个便用纸糊的盔甲套在指甲上做戏。我是画画儿,用一种叫作“荆川纸”的。蒙在小说的绣像上一个个描下来,像习字时候的影写一样。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因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罢。
《早》文本解读 篇8
《早》教学反思
《早》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文中借梅花"开得早",赞美了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人们要学习这种品质,做"东风第一枝".
备课时,我首先考虑到,既是"以物喻人",那么只有让学生体悟到"物(梅花)"与"人(鲁迅)"之间的相同之处,才可能真正读懂课文.全文主要写的就是梅花的早开与鲁迅在书桌上刻了"早"字两件事.如何让学生自发的去挖掘这两者的间的内在联系呢
当学生充分读熟课文,理清脉络之后,我抛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作者先是写梅花,后又笔锋一转谈及鲁迅,这两者有联系吗 作者又是怎样将这两者联系起来的呢 学生仔细阅读课文,很快发现了其中的联系,那便是一个"早"字,并读懂了,在两段落中"早啊!"一句为过度,上承梅花之早,下启鲁迅之早.
仅仅是找找过度句吗 仅仅是"早"之相同吗 我不满足!梅花的品格之高洁,鲁迅的品德之高尚,我又该如何让学生们体会到呢
对于梅花的高洁,学生们颇有体味,然而,鲁迅在文学界的盛名,他们却并不了解,对鲁迅关注民族事业,弃医从文的一生,他们也是知之甚少.课堂上,尽管我慷慨激昂,学生却是无动于衷,正在我黔驴技穷之际,曾经文选课上的一个残缺记忆跳入我脑海.那是关于一个"铁屋子"的讨论,我记不起具体的文字,大意却能复述,于是我让同学们做了个选择题:假使有一座密不透风,坚不可摧的铁屋子,一群人正在里头酣睡,不久,他们将在睡梦中窒息而死.这时,一个人醒来了,他面临两种选择,一是保持沉默,让其他人就这么不知不觉地死去,二是喊醒他们,做死前的抗挣,当然,希望是极其渺茫的,也许他们饱受了垂死的痛苦,最后却是无谓的徒劳.你以为鲁迅会作何选择呢
学生据此展开了争辩,通过我的从旁引导,问题越辩越明,鲁迅宁愿"四处碰壁"也要奋力"呐喊"的高大形象渐渐清晰起来.这时,我又追问:梅花与鲁迅,难道只是个"早"字的相同吗
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们激情昂扬,回答精彩纷呈:
生: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做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
生:梅花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作出了贡献,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
……
教学过程中,使学生能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潜能,学习知识,理解文本,受到人文精神的熏陶,这不正是对教师职业最有效的诠释吗
《早》教学反思
摘要:本文从三个方面进行论述:1、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2、在语文教学中提高德育;3、以物喻人,做“东风第一枝”。
关键词:美育教育 德育教育 时时早 事事早 以物喻人 东风第一枝
《早》是小学语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一篇讲读课文,是一篇以物喻人的散文,以前课题为《三味书屋》,作者吴伯箫。本文很贴切农村孩子的生活实际,教育意义也十分深远,我对于本课的教学,感受颇深。
文中的主人公——鲁迅,学生对他的了解要么是他的一些作品,要么是他的某些名言,而本文则带学生走进他的童年,和同学们一样求知的童年,进一步去了解小时候的鲁迅。在本文的教学中,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入手。
一 、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美育教育。
在作者的整个访问过程中,随着地点的不断转换,观察点的不断转移,学生理解起来很抽象。于是我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找出有关地点转换的词语,绘一幅行走线路图,其中三味书屋陈设的叙述,结合方位词在课文的擦图上标出方位,用序号标出所写物件的先后顺序。在学生们的努力下,课堂教学中,学生所作的图及所标顺序虽然不尽人意,也有弄错方位的,但是大体是合理的。在进一步的教学探讨中,我加以简笔画板书,学生很快就理清了行走路线和观察顺序。在找鲁迅的书桌时,有少部分同学找错了,我以寿镜吾先生的座位为中心稍加点拨,东南西北一标出来,同学们就都找到了,即擦图左上角那张。随着教学的深入,梅花随之出现。在梅花的分析学习后,学生对梅花有了更深的认知,也深深地爱上了它。我让学生欣赏了一些梅花的图画后,让学生也画一画梅花,结果效果超出我想象的好。就这样,学生们的审美能力得以提高的同时,也让他们得以作画练习,使学生在轻松学文的同时,美育也得以应用。
二、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德育教育。
“岁寒三友”学生都熟悉,梅花从古到今都被世人所喜爱,它以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令我们敬佩。在二十四番花信风中,一侯就是梅花,它开得最早,不惧严寒,独自争春,首先就让学生在了解梅花的基础上学习并具有梅花一样的品格。紧接着进入鲁迅书桌上刻的“早”子的来历的学习。小时候的鲁迅,一次特殊的迟到,在先生的教育下,他决心从此要早到,并时时早,事事早。学生们从鲁迅身上就受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成长在幸福的今天,也争做时时早,事事早,用功读书。可是,却不能随意在课桌,墙壁,树木等上面刻字,要爱护公物,爱护环境,要做一个文明的小学生。特别是鲁迅父亲病重,小小年纪,在用功念书的同时,他又是帮家务,又是当东西,又是抓药,很累,很懂事。学生们讨论后,也要做一个体贴父母,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三 、以物喻人,争做“东风第一枝”。
在分析文中的物“梅花”与人“鲁迅”的相同之处时,以梅花“开得早”来赞美鲁迅的“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教育学生们要像鲁迅一样,要像梅花一样做“东风第一枝”。不仅如此,梅花和鲁迅难道只是“早”子相同吗?进一步的探讨后,得出梅花敢于迎风傲雪,鲁迅敢于同反动派作斗争,他们都是顽强的;梅花的盛开预示着春天的到来,鲁迅为民族的解放事业奉献了毕生精力,他们都是“光明的使者”。回到课堂来,学生们应该怎么做呢?讨论后,得出在学校做一名好学生,在家里做一个好孩子,努力学习,学好知识和本领,长大了去建设祖国,建设家乡,把爱回报给社会。
我们校长说过:“一课即使不能几得,一得也足也。”是啊,积沙成塔、集腋成裘。在我们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教有法,但教无定法。在素质教育的今天,教师们都各显神通,妙招无穷。对于农村教育,还很原始,但是我们要尽量地运用好现有的教育资源,最大力度地培养祖国的花朵,今天的小树,明天的栋梁,让孩子们健康活泼地成长。这就是我们一名教育者的天职。
《早》文本解读 篇9
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高年级语文
2.课时:1课时
3.学生课前准备:
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②理解词语的意思
③学生根据同步导学进行预习
教学课题:《早》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早》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作者从游览的三味书屋时的所见、所闻、所感,联想到鲁迅先生桌上“早”字的来历,借以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方法:以读代讲 合作探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直接导入,畅谈收获
1、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些什么?(师适时板书:三味书屋的陈设、蜡梅花、“早”字的来历)
[设计意图:上课伊始,让学生畅谈上节课的学习收获,旨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学生在交流中历练语言表达能力,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二、自读课文,感悟语言
1、快速浏览课文,蒙胧中你对文章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为什么?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屏示自读提示:自由朗读课文,读你最感兴趣的部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高声朗读,可以默读,也可以和小伙伴一起读……
[设计意图:巴士卡里雅曾说:“只有自由,才能学到知识。”让学生自由选择学习内容,自由选择学习方法,是对学生阅读个性的尊重,让学生意识到自己是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主人,创造的活力才有可能在学生身上迸发。]
三、自主交流,加深体验
交流的过程完全尊重学生的阅读个性,教师跟着学生走,还学生自主的天空,帮助学生冲破思维的束缚,让学生畅所欲言、各抒已见,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设计意图:个性是一切创造活动的生命,每一个有阅读习惯的人都有自己的个性。在交流的过程中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氛围,让学生以无拘无束的心态研读课文,充分表达自己充满个性色彩的阅读感受,努力使课堂成为表达与交流的乐园。课堂是动态的,学生行为无法预料,笔者只能针对课文的主要内容作如下大胆的预设。]
1、评读醉“清香”
(1)激情导读:同学们,作者还没进门就已经闻到了纯净疏淡的清香,可见,这“清香”诱人啊!我们读文章就是要把作者的感情读出来,把自己的感情读进去,谁能把这股“清香”读出来?
(2)学生自由练读。
(3)指名读,读后评价。
(4)赛读。
[设计意图:“评价”将竞争机制引入了课堂,可以极大地调动学生读书的积极性。但“评价”的同时也会带来一些负面影响,教师需注意引导,力避“找缺点”、“挑毛病”的一边倒倾向,逐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评价观。被评价的孩子往往一下子会成为“众矢之的”,需为其创造“反扑”的机会,保护其自尊心,树立其自信心。]
2、导说游“书屋”
(1)师:想到三味书屋去看看吗?
(2)课件展示三味书屋(凸显三味书屋方位的变换,教师配以生动的解说词。)
(3)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预设:①让学生明白作者是按方位顺序向我们介绍三味书屋的;②引导探究:学生们为什么冲着古树底下的梅花鹿行礼?从这段文字中你还能感受到什么?)
(4)对照屏幕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5)指名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设计意图:给学生提供生动活泼的语言实践的情境,学生将书本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体现了语文课程的实践性。]
3、设境赏“梅花”
(生读书后)
(1)你感受到什么?
(2)想到三味书屋的后园去看看那冰清玉洁的梅花吗?谁能把这段文字读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
(3)生练读后,指读。
[设计意图:“谁读得好,老师就和谁去看梅花。”自然巧妙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4)课件展示梅花图片,配以优美的音乐,最后图片淡化,出示课文关于梅花的描写。
(5)我们再来读读这段话,看看你又有什么新的感受?
[设计意图:这段情境创设既体现了教材特点,突破了教材难点,从而促进儿童知识的、能力的、智力的、情感的尽可能大的发展。]
4、品析悟“来历”。
品析“那年鲁迅的父亲生了病……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1)你读懂了什么?
(2)探究“天天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的含义。
(3)激情:十一、二岁的鲁迅一面读书,一面还要挑起家庭的重担,多么不容易啊!自由练读,体会少年鲁迅生活的艰辛。
品析:“鲁迅听了没有说什么,……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1)自读感悟。
(2)师范读,说说你听出了什么?
(3)指名朗读,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想起了——
(预设:想起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以及鲁迅珍惜时间的故事。)
(4)屏示鲁迅珍惜时间的名言,丰富学生的积累。
[设计意图: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提出要“重感悟”、“重积累”,这一环节,强化了学生在读中悟,在悟中读,读出文章的意境,并联系鲁迅的生平,加深学生体验,将课外积累和课内阅读巧妙地揉和在一起。]
(四)总结升华,延伸主题
1、齐读最后一节,谈感受。
2、探究板书,整体把握。
(1)屏示梅花图片,配以音乐。
师:这梅花虽不如牡丹的婀娜多姿,也不如月季的绚丽芬芳,但它却是人们最喜爱的花,不仅仅因为它开得最早,预示着春天的到来,更重要的是它是最有气魄、最有品格、最有骨气的花。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就愈挺拔,愈神气。千百年来,中华民族涌现出许多具有梅花品格的人,他们在恶势力面前从不低头折节,鲁迅就是其中的一个。
(2)同学们,看了梅花图,听了老师的介绍,再看看板书,你发现了什么?
[设计意图:课文最后一节和教师板书惟妙惟肖地将文章各部分内容整合在一起,用心感悟,学生不难发现“早”、“三味书屋”、“蜡梅花”三者之间的联系以及作者写梅花的用意,同时还能感受到这篇游记的独到之处和教师板书的匠心独运。]
3、激情拓展,布置作业。
(1)师激情:鲁迅的一生是奋斗的一生,也是战斗的一生,鲁迅用笔和黑暗势力作出了不屈不挠的斗争,写下许多壮丽的诗篇。
(2)屏示并齐读。
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自题小像》
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惯于长夜过春时》
(3)师:就是这样一位愿意用自己的鲜血唤醒全民族觉醒的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凌晨5时25分与世长辞了。四年以后,在延安窑洞里,伟大领袖毛主席在昏暗的油灯下这样写道:“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的身上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半封建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
同学们,课文我们读完了,但我们对鲁迅的认识并没有结束,课后请同学们认真研读鲁迅的作品和生平事迹,走进鲁迅的精神世界。
板书设计:
三味书屋
3、早 腊梅花
“早”字的来历
教学反思:
这一教学设计突显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为学生营造了自主读书、自主感悟、自主交流的情绪化的“场”。教师真正把学习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欢乐还给学生,学生必能主动地、专注地读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阅读实践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的熏陶,享受审美的乐趣。从而,实现了学生、文本、教师三者之间的平等对话和真诚交流,体现了《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的意旨。
雄鹰翱翔于蓝天,骏马驰骋于原野。给学生广阔的天地,还孩子自主的空间,学生必能无拘无束地徜徉在文章的意蕴之中,尽管孩子的感悟是零散的,需要老师帮助梳理和整合,尽管孩子的体会是粗浅的,需要老师精心点拨和指导,但那是孩子们真切的体验和实在的感受,饱含着创新的火花和智慧的灵光,言语之间写满了孩子的个性。顺之孩子的天性,学生必然心胸坦荡、思维开阔,创造的活力不断迸发,进而轻松发展,在宽松、自主的环境中张扬个性、放飞潜能。我们必定会欣喜地看到学生兴致勃勃地读、热情洋溢地说、生动活泼地交流,这不正是我们所追求的理想的教学境界吗?
《早》文本解读 篇10
教学时间:2005年4月30日
教学内容:《早》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二、同学们,这节课老师和你们继续学习课文《早》(板书),谁来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1)三味书屋陈设(能为我们介绍一下吗?按顺序指方位行吗?)
过渡:上节课有些同学想知道为什么要用“早”做题目,心中有答案了吗?
课文哪几节的内容与“早”有关?
请同学们细细看读(5-8)节,看看课文,写了哪几种“早”?
现在我们就来研究一下这两种“早”,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试读课文,边读边批注,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在书上作记号。
学生自学,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梅花的早
噢,原来是后园的腊梅花开了,让我们一起去赏梅,好吗?
细读5小节——自由读——能谈谈你赏梅后的感受吗?
随机出示幻灯片一: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
(1)指名读(2)评价(3)齐读(4)读了这一句,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一下吗?
幻灯片二:那花百里……开的最早。
课文用了哪一个词来形容梅花是?你了解冰清玉洁吗?看过这样的东西吗?
师适当介绍“二十四番花信风”
指导朗读,能把这种美读出来吗?
试读——指名读(评价)师指导:花儿真美啊!我们这些游人应轻轻,不要惊扰了它们,禁不住发出赞叹。
齐读。
师:是啊,历来许多文人吟颂梅花,它还是中国十大名花十大名花之一,被称为“群花之魁”。想想看,有哪些吟颂梅花的诗句?指名说
人们爱梅花是爱它的不畏严寒傲雪开放,送来春的信息,爱它的冰清玉洁。(板书)它一般来形容什么?你觉得是在讲谁的品德高尚?你是从什么地方哪个看出来的?
它还有一段来历呢》谁来说说“早”字的来历。
师生交流:(1)句子:奔走“当铺”和“药铺”心情怎样?
(2)鲁迅听了“默默地”“轻轻地”“小小的”怎样理解?怎么读?
是啊,就是一次小小的迟到,却深深地烙在了鲁迅的心中,成了他的座右铭,成了他一生奋斗的目标,学到这你想说什么?
你觉得“东风第一枝”指的仅仅是梅花吗?
齐读最后一节,你现在该明白了为什么要用“早”作题目了吧?
是啊,老师学了这一课,也深有感触我也有了自己的座右铭,想听吗?你们有吗?说来听听。可以想一个刻在心里。
作业超市:小黑板(1)把你的座右铭说给大家听
(2)演课本剧《早的来历》
教学要求
1.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梅花的特点和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2.感受鲁迅作为“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的民族灵魂。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具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检复导入: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你对课文还有印象吗?(板书:梅花、鲁迅)
二、自由读课文,把你感受深的地方画下来,多读几遍。
(一)、学生自学;
(二)、大组交流。
交流“早”的来历
1、出示语段;
2、自由读;
3、指名读,相机指导朗读(天天、奔走);
4、引读:鲁迅迟到了,他是怎么做的?
5、想象:此时此刻,鲁迅会说些什么?
6、指导朗读鲁迅表现的语段(默默、轻轻、小小);
7、导读:为什么说鲁迅奋斗了一生?
8、小结。
交流梅花
1、学生汇报,教师出示语段;
2、梅花给你留下什么印象(美丽、早、香、冰清玉洁、暖)?相机指导朗读:个别读,结合图片整体读;
3、交流文人墨客写下的许多关于梅花的诗篇(坚强、冰清玉洁、不畏严寒);
4、你想对梅花说写什么吗?
(三)、过渡、引导:
人们说鲁迅是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你能说说为什么吗?
1、学生用笔写话;
2、学生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三、总结全文
愿同学们长大后也成为一朵梅花,一朵永不凋谢的梅花!
教学目的:
精读课文,完成课后练习4、5。
从课文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课后练习3的词语:
2、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3、齐读第一段
二、精读课文:
精读第二段:
(1)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
这就是鲁迅小时侯就读的书塾三味书屋。请仔细看图,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2)指名说图中的陈设,师评价: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说,语句是否通顺、简洁。)
(3)课文是怎样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默读第2段,画出有关句子。
①指名读
②讨论: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介绍的?介绍了哪些陈设?
(方位顺序:南墙上——东面正中——画面前——东北角上)
(匾、画、先生座位、学生书桌)
找一找鲁迅的书桌
③教师引读:(书屋朝西……东北角上……用过的一张。)
④生看图练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⑤指名说
(体会作者叙述有条理,语言简洁)
(4)自由轻声读这一段,想一想:作者在这段中除了重点写三味书屋的陈设,还写了哪些内容?
(还写了闻到的清香和想到的)
过渡:这股令作者无限欣喜的纯净疏淡的清香是不是腊梅的香味呢?让我们跟随作者去看个究竟。
精读第三段:
1、默读课文第5--8自然段:
(1)画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体会含义。在书上写写体会。
(2)交流:
①找出课文中写梅花的句子,读一读。
迈进后园,腊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
说说体会(颜色美、形态美、品格美),读出赞美喜爱之情。
②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腊梅花开得最早,作者把腊梅花的清香、颜色、花瓣写得那么美,以花喻人。)
2、理解:
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①“从那以后”中“那”指什么?
(上学迟到,被老师批评。)
②鲁迅为什么会迟到?
(父亲生病,奔走于当铺和药铺之间。)
③体会:鲁迅从小就严格要求自己,虽然是不得已才迟到的,但他还是牢记老师的教导,树立了时时早,事事早的信念,并为此奋斗了一生。
3、出示:
要珍惜清晨,要珍惜春天,要学梅花,作“东风第一枝”。
①这里的“清晨”、“春天”指的是什么?
(生命中最美好的光阴)
②这句话告诉我们什么?
(要学梅花,学鲁迅,珍惜时间,时时早,事事早。)
③再次讨论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
(梅花开得最早,而鲁迅也时时早,事事早。)
(以花喻人,用腊梅花开得早、冰清玉洁来比喻鲁迅一生的品格就像腊梅花一样。)
三、总结拓展:
1、说说课文为什么以“早”为题目?
2、还可以用什么作为课题?
(访问三味书屋、东风第一枝)
3、推荐阅读《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朝花夕拾》
四、完成作业:
1、选择阅读推荐的课外书。
《早》文本解读 篇11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直奔主题。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生齐读课题)《早》,板书课题。
2、上一节课,同学们通过自学、交流,解决了哪些问题?交流。
3、你知道文章写了谁的“早”?
(板书:梅花 鲁迅)
4、对,这篇课文主要写了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课文是怎样写梅花的早的呢?
【设计意图】在第一课时初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已经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了解,上课伊始,引导学生复习第一课时内容,让学生在回忆、梳理中看到自己的学习收获,从而增强继续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这样的安排达到三个目的:回顾了课文内容;理清了文章的脉络;为下面的教学提供切入点,从而直接抓住主线,直奔主题展开研究。
二、精读课文,体悟“早”的含义
1、学习第五自然段,研读梅花的“早”
(1)出示梅花图,学生欣赏。
(2)你觉得梅花有什么地方吸引你?交流发言。
(3)课文中又是怎样描述梅花的呢?出示课文第五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找出自己认为特别好的句子,多读几遍感悟。(提示由“正盛”“满树”体会梅花的多;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润泽透明”“冰清玉洁”等体会梅花的美;由“飘香而送暖”再联系前文“清香纯净疏淡”体会梅花的香;由“二十四番花信风”等体会梅花的早。)
(4)联系上下文,作者是什么时候去三味书屋的?(深冬 酿雪的天气)
在这样的季节,百花凋零,然而梅花却开得这么盛、这么美、这么香、这么早,
难怪成为诗人赞颂的对象。
出示: 《梅》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 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足雪 ,为有暗香来。
《梅花绝句》 陆游雪虐风号愈凛然, 花中气节最高坚。 过时自会飘零去, 耻向东君更乞怜。 学生朗诵,交流,体会梅花品格。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梅花的品质。在教学中首先出示梅花图片,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梅花的美。然后放手让学生诵读,感悟,选择自己觉得特别好的交流,读得多了,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学生便能发现潜藏在文本中的细节,从而体悟出文章的深意。最后,在学生对梅花有了充分了解的基础上,出示诗歌让学生反复诵读,拓宽了文本,增加了学生的知识积累,也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梅花品质的了解,丰富了主题。
2、学习课文第六、七自然段,研读鲁迅的“早”
(1)出示:早哇!鲁迅的书桌上就刻着一个“早”字。(提示:过渡句,由梅花的早过渡到写鲁迅的早)
(2)出示第七自然段,学生自由朗读,思考:鲁迅为什么要刻这个“早”?
(3)鲁迅为什么会迟到?你能替他找到迟到的理由吗?这个理由能打动人吗?
(4)理解课文,相机出示填空
因为 ,所以 。(鲁迅迟到的原因)
虽然 ,但是 。(替鲁迅辩解)
即使 ,鲁迅也 。(鲁迅没有解释的原因)
(提示:通过“一面……一面……”“天天奔走”等体会鲁迅因为父亲生病的忙碌。通过“默默”“再也”“轻轻”等看出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思考:如果你是鲁迅的老师,听了这样的解释会原谅鲁迅吗?鲁迅为什么没有向老师解释呢?进一步理解鲁迅对自己要求严格。)
【设计意图】鲁迅因为照顾父亲而迟到应该能够得到老师的理解,然而鲁迅没有辩解。这里的细节描写值得我们注意,只有充分挖掘这些细节,才能够洞悉人物的内心世界,把握人物形象。在充分诵读的基础上,我设计了三组关联词语,一面寻找鲁迅可以说服老师的理由,一面思索鲁迅沉默的原因,在矛盾冲突中逐步深入人物内心,让学生形成共鸣,从而领悟到鲁迅对自己严格要求的品质。
(5)鲁迅是因为父亲生病才迟到的,如果像老师解释是能得到老师原谅的。然而鲁迅什么也没说,而是默默地回到座位上,在书桌上轻轻地刻了一个“早”。同学们,鲁迅刻这个“早”时心情怎样?他在提醒自己什么?
(6)是啊,这个“早”难道仅仅刻在鲁迅的书桌上吗?
【设计意图】一个反问句将学生由文本引入更深的思考中,由表及里,从而更深地挖掘文本内涵。
(7)刻下了这个“早”之后,鲁迅迟到过吗?齐读“从那以后,鲁迅上学就再也没有迟到过,而且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
出示填空:
从那以后,鲁迅依然在当铺和药铺之间奔波,然而他 。因为他知道 ,所以他只有 。
再读这段话,体会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品质。
简介鲁迅成就。
【设计意图】发挥学生的想象,通过填空,引导学生理解鲁迅再也没有迟到背后所付出的艰辛,从而让学生明白,目标的实现是需要有毅力的支撑,是需要有恒心的。对鲁迅的简介让学生明白正是有着这种恒心毅力,正是鲁迅要求“时时早事事早”才能取得那些辉煌的成就。
3、思考:作者写鲁迅的“早”为什么又要写梅花呢?梅花和鲁迅之间有什么相似之处?文章为什么以“早”为题目?(抓住“清晨”“春天”“东风第一枝”等理解梅花的“早”,抓住鲁迅刻在书桌上的“早”“时时早,事事早”理解鲁迅的“早”的含义,从而找到他们的相似之处。)
学生自由朗读,寻找依据。
因为梅花 ,鲁迅 。所以 。
【设计意图】借助关联词语填空三、小结
鲁迅与梅花都具有“早”的品质,写梅花的“早”就是为了衬托鲁迅的“早”,这样的写作方法叫借物喻人。鲁迅就是这样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了一生,最后终于成为了世界上有名的大文豪,一生写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青年人,课后请大家搜集有关鲁迅的故事和他的作品,阅读感悟。
文本解读:
《早》是一篇文质优美的游记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的陈设、腊梅花以及鲁迅课桌上的“早”的来历的描述,教育人们要珍惜时间,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课文有两个部分写的很有特色。第一是对腊梅花的刻画。由闻到的花香到看到的花的颜色、形状,把腊梅的特点栩栩如生地描写出来。字里行间充满喜爱、赞美之情。第二是借物喻人手法的运用,由腊梅花的清香纯净,开的最早,引出鲁迅桌上“早”的来历,进而讲到“时时早,事事早”的人格品格。腊梅清纯的特点与鲁迅高洁的人格品质,多有相似之处。所以选好切入点,紧抓主线,通过朗诵、对比,体悟鲁迅的高洁品质,是教学的重点。
《早》文本解读 篇12
教学流程
一、发现话题
出示图片:
同学们,请看屏幕,知道他是谁吗?说说你对他的了解。
是的,鲁迅是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他毕生追求真理,英勇战斗。对敌人,他横眉冷对;对人民,他满腔热忱。他曾经说过这样的话:“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关于鲁迅的文章。
出示:早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什么?你最想知道的又是什么呢?
同学们,对于读懂这篇文章来说,我们应该关注以下一些问题:第一,《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第二,这篇文章是怎么写的?第三,文章为什么要用“早”作为题目?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著名作家吴伯箫先生写的《早》这篇文章。
二、通读全文
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这篇文章,那么,文中的生字你们是不是都认识了呢?那我们一起来读读,好吗?
出示:酿 朴 墨 寿 哪 默 瓣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里有两个生字的读音是一样的,请大家比较一下它们的字形的差异,然后,再拿出钢笔来把这两个字认真地描一描,临一临,细细体会它们写法。
出示:墨 默
下面这几个字,字形比较接近,也请你们比较一下它们的差异,然后,给它们组一组词,分辨它们的差异。
出示:瓣 辩 辨 辫
出示:匾 砚
这是两条绿线内的生字,谁来带领大家读一读,注意读准它们的字音。
课文都读了吧,能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吗?下面请同学们汇报一下自己的读书情况。你们可以选择自己最有把握读好或者给自己感受最深的段落来读。为了能更好地展示你们的读书水平,建议同学们,先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再把课文读一读,以做好充分地准备。好吗?
读完了课文,我们先来聊一聊第一问题:出示:《早》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什么?
正如同学们所说的那样,这篇课文是一篇游记,课文是以游踪为序来介绍了三味书屋的。在课文中,我们可以找寻到作者的游览路径:新台门→石桥→三味书屋→后园,空间转换十分自然。课文通过对三味书屋陈设的介绍、蜡梅花的赞美以及鲁迅书桌上“早”字来历的讲述,启迪人们要学习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珍惜清晨,珍惜春天,做“东风第一枝”。
三、精读理解
1.出示图片:
同学们,这就是鲁迅小时侯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请你们仔细观察,并按一定的顺序介绍一下三味书屋的陈设。
2.那么,课文是怎样具体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呢?就让我们跟着吴伯箫爷爷一起走进三味书屋。请大家默读课文的第2、3、4三个自然段,用笔画出有关描写三味书屋陈设的语句。
3.通过阅读,你们发现课文的是以什么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呢?作者在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时候,还写了什么?
同学们,作者对三味书屋的描绘是本文的重点之一,为我们展示了一则有顺序、有条理地介绍建筑房舍内陈设的绝佳范例。从刚才的交流中,同学们已经弄明白了课文的第三自然段是以方位为顺序来介绍三味书屋的。文中表示方位的词语依次是:南墙上→东北正中→画前面→东北角上。每个方位的陈设介绍得也非常清楚明白。
南墙上:南墙上有一个小洞,里边有小匾,上题“停云小憩”。
东北正中:挂一幅画。
画前面:正中是先生的座位,朴素的八仙桌,高背的椅子,桌子上整齐地放着笔墨纸砚和一把不常使用的戒尺。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作者在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的时候,还写出了自己的感受和联想。
下面请同学们,再读读课文的这一部分,想一想,你觉得这一部分与课题“早”有什么联系?
其实,三味书屋是鲁迅接受启蒙教育的地方,从这里让我们可以感受到鲁迅从小就接受了良好的启蒙教育。这就为我们揭示文章题目“早”的第一层内涵:那就是鲁迅接受启蒙教育之早。
同学们,你们发现了吗,这一部分作者还点示了自己所闻到的清香,并写出了由此引发的联想,很自然地过渡到下文,使上下文巧妙地勾连了起来。
《早》文本解读 篇13
《早》是国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的精读课文,是吴伯萧先生访问三味书屋后写的一篇散文,主要记叙了三味书屋的陈设,后园的梅花和鲁迅书桌上“早”字的来历,赞扬了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暗示人们要珍惜时间。
文章形散神聚,写放灵活。不光记录访问的所见所闻,同时展开丰富的联想,把对书屋的工笔描写与对梅花的写意描写结合,把现实的静态描写和对历史的动态描写相结合,把借物喻人和直抒胸臆相结合, 使得今天的三味书屋依旧充满文化气息,依旧折射出伟人的不朽精神,这些,最是值得引导学生仔细的读悟品。
基于对教学对象的分析,我认为学生对腊梅的“早”和对与鲁迅的“早”的沟通,对学生来讲有些抽象,借物喻人所包涵的深刻道理在理解上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学中要把握一定的“度”,并且加以引导和突破。
鉴于以上对教学对象和教材的分析、认识,本课设置如下的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3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凭借课文语言材料,教育学生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其中,目标1中“能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写梅花的用意”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目标1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和目标3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为了达成以上教学目标,分两课时组织教学。
第一课时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练习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指导朗读的同时结合生字新词理解的检查和指点。在学生初步熟悉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叙述条理和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本课时主要采用抓住文本的重点和难点,充分体现老师的“导”和学生的“读”的方式组织教学,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重点段落(1-5)自然段进行“读悟品”,理解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进而指点学生沟通梅花的早和鲁迅的早二者的联系,感受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伟大品格,并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初步领悟“时时早,事事早”,做“东风第一枝”的人生道理,从而突破文本的教学难点。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的主要内容:梅花“早”开——鲁迅刻“早”——时时早,事事早——东风第一 枝
二、精读感悟
1、首先让学生总览全文,循着作者目光,去追寻鲁迅幼学足迹,以课题切入:作者瞻仰三味书屋,接触到了哪些实实在在的事物,又由此想到了什么?
2、读悟花香。
抓住第二自然段中花香一句引导学生感受:是因为作者的内心是沉浸在对鲁迅先生、三味书屋的崇敬之情中,才会由花香联想到书香、读书声,这是作者的内心世界的表现。
3、学习“三味书屋”的陈设描写。
这一段主要引导学生感受作者严密的方位叙述,同时学习作者在叙事时,适时地加入自己的联想,以充实所叙之物的方法;抓住联想的内容, 印证上一环节“作者是怀着追寻鲁迅先生幼学足迹的心情”这一说法。也可由第二自然段相关环节直入此处的联想的解读。
4、读悟蜡梅“早”。
围绕对梅的“早”的感悟,设计先让学生自由读文,求得整体把握后,再划出文中反映梅花特点的词语,然后引导学生体会蜡梅的品质——早,在此基础上,适当地训练一下朗读。
5、读悟“早”的来历,沟通4、5自然段的联系。
抓住故事内容,引导学生分析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然后抓住重点句“从那以后……”展开朗读感悟,深化认识。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沟通蜡梅的“早”和鲁迅的“早”两者的联系,从蜡梅“早”放——书桌刻“早”——时时早,事事早——的确要早,感受文章借物喻人的用意,进一步解读鲁迅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6、读悟末节。
主要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东风第一枝”,比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将一个“早”字引申开去,劝诫学生珍惜时间。
三、拓展延伸。
1、向学生推荐《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感受《三味书屋》浓浓的书香气息,引领学生追寻鲁迅幼学足迹。
2、布置阅读鲁迅先生的其它作品,如:《少年闰土》等。
3、收集关于珍惜时间的名言。
四、课外练笔。
要求:学习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自己熟悉的场所。
板书设计:
早
梅花“早”放 书桌“早”字
时时早 事事早 做东风第一枝
的确要早
《早》文本解读 篇14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作者写梅花的用意。
3.通过课文语言材料,体会并学习鲁迅先生时时早、事事早的精神。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挂图、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揭示课题
1、今天老师带领同学们去浙江绍兴访问鲁迅先生早年求学的地方——三味书屋。在三味书屋的东北角上有一张鲁迅先生曾经用过的书桌,在书桌上鲁迅曾刻了一个字“早”你们想知道这个“早”字的来历吗?
2.板书课题:13 早
二、范读课文(听录音)
听课文录音,提出学习要求:课题“早”指什么?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三、自读课文(自学要求):
1、读准宇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2、画出不懂的词语,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了解它们的意思,仍然不懂的请做上记号。
四、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引导学生把课文读正确。
2、了解词语的掌握情况,对学生不懂的词语教师作适当讲解。
五、指导书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六、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练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
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是按什么顺序写的?
二、精读讲解:
1、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想知道哪些知识?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
(1)三味书屋的陈设(第三自然段):
①按方位顺序介绍三味书屋:
南墙上----匾
东面正中----画
画前面----先生座位
四面----学生书桌
东北角上----鲁迅用过的一张书桌
②出示三味书屋的挂图,请学生说说三味书屋的陈设。
③当你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时会想到什么呢?而作者看到鲁迅先生用过的书桌又想到了什么?
(2)鲁迅在桌上刻“早”的原因(第6、7自然段)
①自由读
②思考:
鲁迅迟到的原因是什么?
鲁迅后来迟到过吗?为什么?
(3)描写梅花的句子(第五自然段)
出示:迈进后园,蜡梅开得正盛,几乎满树都是花。那花白里透黄,黄里透绿,花瓣润泽透明,像琥珀或玉石雕成的,很有点冰清玉洁的韵致。梅飘香而送暖,梅花开的时候,正预示着春天的到来。二十四番花信风,一候是梅花,开得最早。
a.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b.指名说
c.理解“润泽透明”、“冰清玉洁”、“韵致”等词的意思。
d.腊梅花美在哪儿?
e.指导朗读这段话。
f.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呢?
三.朗读全文
四.总结课文
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1.朗读课文。
2.按方位顺序,写一段话介绍你的教室或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