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推荐15篇)

2023-03-25 11:17: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推荐15篇)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1

一、教材说明

这是一篇略读课文。课文是根据波兰著名作家显克微支的短篇小说《音乐迷扬科》的主要内容改写的,反映了波兰19世纪的农村生活。课文记叙了一个酷爱音乐的波兰男孩子——扬科,为了摸摸管家的小提琴而遭受毒打含恨死去的悲惨故事,表达了作者对饱受苦难的劳动人民的同情。

全文以小扬科对音乐的“爱”和命运的“惨”为线索,先介绍了扬科和他穷苦的身世,又讲扬科酷爱音乐和他具有卓越的音乐天赋,接着讲小扬科对小提琴的痴迷向往,最后讲他为了偷看地主仆人那把迷人的小提琴而遭受毒打丧生。

选编本文的目的是让学生从小扬科悲惨的命运中体会作者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同时,能根据课文描述的语句展开想象,正确领悟课文的思想内容。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读懂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述语句,体会作者为小扬科、为受苦受难的劳动人民鸣不平的思想感情。

二、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三、教学建议

1.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距离久远。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上课伊始,老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本篇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便于学生对波兰19世纪的社会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2.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法来进行。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比较快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要求学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作者写扬科是围绕“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两个方面来写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由学生独立思考来归纳。

第二步,可以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两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的事例?这个问题可以边读书边做不同的标记;也可以摘抄下来。课文在讲述这两方面内容时,事例并不是完全集中来写的,需要从全文中整理、提炼。感到有难度的同学,也可以由小组间合作学习来完成。

第三步,教师可将课文中描写小扬科“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的具体事例提炼出来,用教学投影或课件等教学手段出示。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理解课文中重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情境做准备。

下列内容可供参考:

(1)扬科对音乐是极为敏感的。

①他对音乐极为敏感,具有卓越的天赋才能。“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凡

是乡村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田野里的小虫,果园里的麻雀;青蛙、啄木鸟、甲虫,甚至“风吹木杈”在他的耳中都是美妙的音乐。因此,大伙儿叫他小音乐家。

②他对音乐痴迷的追求。

“他到树林里采野果”,为倾听大自然之声,常常是“一个野果也没采到”。堆草料时,听“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而入神,因而被监工狠狠地抽打。“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河边去做笛子”;傍晚,又静静躺在河边听虫鸣;“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声音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可是扬科还一天到晚拉着”;为了能听到乡村旅店里传出的脚踏地板的声音、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的轻欢乐曲以及大提琴应和着的“低沉的调子”,他常常悄悄地躲在墙角下静听着。

(2)小扬科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

①小扬科出身低*。母亲是个短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因此扬科年仅八岁就去做牧童。

②扬科遭遇惨。他为了进食具间看小提琴,不小心弄出了“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惊醒了睡在屋里的那个“粗鲁”的人,于是遭到一场毒打。第二天,更夫在管家的授意下,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再一次毒打了他,小扬科就这样在惊吓与毒打下死了。

第四步,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可以引导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谈;也可以从赏析文中的语言文字、表现手法方面谈;学生还可以朗读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引导学生品评语言文字,下列句子可作参考:

①“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作者用象声词“噢咦”来模拟树林的响声,并且连用两个,说明在扬科耳边听到树林的乐声非常清丽,很有节奏。后面再加上省略号,说明他还感到这乐声悠远、持久、连绵不断,难怪他听得入了迷,沉醉于此而忘记了采野果子。从这个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扬科的乐感十分强,有音乐才能。

②“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

听着。”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描写了春天傍晚小河边各种动物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在小扬科的耳朵里分辨得那样仔细。“呱呱”的青蛙声是粗犷的;“笃笃”的啄木鸟是清脆的;“嗡嗡”的甲虫是低微的,而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在小扬科听来简直是一曲交响乐。由此可见他对音乐是多么敏感。

③“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就够满足的了。”这段话是对小扬科向往小提琴的心理描写。“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交换的结果是“能有”一把小提琴,但小扬科知道除了自己,他是一无所有的,所以这个奢望太高,是达不到的,所以降低奢望为“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但地主仆人的小提琴怎么会让他“随便的摸”呢?小扬科不得不再次降低要求,认为“哪怕只摸一下”就满足了。从小扬科对小提琴“能有一把”,到“能摸一摸”,又从能“摸一摸”到“只摸一下”的强烈向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小提琴酷爱的程度,其间的奢望一降再降,让人感到他的命运的悲哀。读后多么令人心酸啊!

④“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烛光在窗户里闪动,院子里闹哄哄的。”这里只讲了各种声音,并没有直接写扬科挨了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声音想象得出那个人先是骂扬科,接着用鞭子抽打他。扬科哭了,打骂声、哭声引出来一些人吵吵嚷嚷,连狗也受到惊动叫了起来,烛光闪动,闹哄哄的,说明人很多,七嘴八舌,议论不休。这里作者采用“声音”场面描写,让人能想象出小扬科在这样的场面之中,会受到怎样的惊吓,他会……,在这种“声音”场面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对小扬科寄予深深的关注和同情。

⑤更夫“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扬科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这里作者采用了比喻:夹一只小猫似的,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从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小扬科是多么可怜,孤苦无援,就这样一个弱小无助的孩子,还要再一次遭受毒打,多么值得同情啊!

⑥“扬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这段话是对扬科死前周围景物的描写。这段描写中突出一个“美”字。景美:樱桃树、小燕子、姑娘;音乐美:燕子在风中唱歌;姑娘在路上唱歌;小溪边传来笛声。而这一切都是在反衬小扬科命运的悲惨。就是这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美妙的音乐对扬科是“最后一次”,小扬科就是带着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带着对音乐的依恋与热爱死去了。

⑦“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里赋予白桦树以人的情感,通过白桦树不住地“号叫”,来诅咒暗无天日的剥削社会,来为小扬科悲惨遭遇鸣不平。

3.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流畅,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想象丰富。课文中出现许多比喻句、拟人句。例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应鼓励学生做摘录笔记,鼓励学生背诵。同时,鼓励学生在理解中运用。读完课文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写读后感。

四、参考资料

显克微支(18461916)波兰19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的童年是在农村度过的。他原先学医,后改学喜爱的语文专业。1872年开始文学创作,发表了《火与剑》《洪流》《你往何处去》《十字军骑士》等大量作品,1905年获诺贝尔文学奖。他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情劳动人民,这是他的作品深受人们喜爱的原因之一。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2

教学目标:

1、学习第四五两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波兰社会的黑暗。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具准备:录音带(配乐音带)、投影片、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引入:同学们,张老师今天和大家是第二次见面,对同学们还不够了解,但是从你们的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我们班人才济济,兴趣爱好广泛,请你用一二句话向张老师以及在座的所有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兴趣和爱好!

下面欢迎我们的小提琴小小演奏家来表演一曲!

(同学上台拉小提琴)

2、上课: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一段乐曲怎么样?

3、小提琴的乐声的确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学习第三段时,有一个句子强烈地表达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愿望?(出示实物投影?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一遍!

4、老师过渡: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伏笔逐步推向了高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四五两段。

二、学习第四段: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朗读第四大段,同学们细细地听,从中你有什么感受?(放音乐)

1、听了这一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板书:渴望小提琴

热爱音乐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扬科对小提琴的万分渴望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那么课文这个部分哪些词句写出了扬科的这种感情呢?这些句子又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体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大段,用读书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2分钟独立理解 半分钟一位置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说说你找出了哪个句子?是怎么体会的?

重点理解:

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

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

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体会情感:

(1)望了很久很久

(2)从矛盾中发现: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最终战胜了害怕与恐惧,压倒了一切。(怕、不敢动与往前走、悄悄移动)

(3)从对比中发现:身体的弱小与音乐诱惑力量的强大,进一步突出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

过程:一位同学提出这一句后

你这个句子找得很好,体会到了什么呢?

能不能有感情地把刚才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是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还可体会到其他的许多含义。下面,就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抓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四个人一小组讨论讨论!

教师点拨引导!(从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从读中感悟,剥笋深入)

指导朗读同学们体会得很不错,那么能不能把这种体会到的感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呢?A、自练B、指名评读(中等、优秀各一)C、男女比读D、让我们的感情凝聚到一起吧!齐读

(继续交流)注意:凄惨一句,引导学生质疑,小提琴的声音是十分美妙的,课文这里怎么写成了凄惨?

4、(过渡:通过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朗读,我们体会到扬科对小提琴的渴望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扬科的可怜、无奈!

5、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有感情地把第四大段朗读一遍,感受这种复杂的情感。

齐读第四大段!

三、学习第五段前三个自然段

(过渡:这个充满着音乐才能的可怜的孩子在第二天又挨了一顿毒打。这是一顿怎样的毒打?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三个自然段。找找有关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师板书:挨打 毒打 凶残 小小的愿望 可怜

1、学生交流是怎样毒打扬科的!

2、教师:(引导发现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2)更夫点了点头,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把他带到一个小木棚里。

(3)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4)他母亲来了,把他抱回家去。第二天,他没有起床。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

四、学习最后二个小节

1、(过渡)扬科的命运真悲惨呀!仅仅想看一眼摸一下小提琴,竟遭受了这样残酷的毒打。扬科的要求过分吗?地主和仆人的毒打过分吗?他们是那么凶残!那么没有人性!可是,在当时的波兰,那是一个十分残酷的社会,哪有穷人说话的份。(板书:社会残酷)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听老师读最后二个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问题?(教师放音乐)

3、听了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1)扬科马上要死了,课文为什么还要写那么美的景物?那么美妙的声音?

(2)扬科死了,为什么还要写扬科睁着眼睛?

(3)白桦树是不会号叫的,课文为什么说白桦树在不住地号叫?

教师引导理解1、2两个问题后,重点体会第3个问题:

教师放音乐。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图。你们听到了白桦树在号叫吗?仅仅只是白桦树在号叫吗?

让我们和白桦树大自然为小音乐家扬科鸣不平!来控诉这个吃人的残酷社会吧!

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训练。

4、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5、比较:扬科死得太可惜了!从小小的愿望 狠狠毒打 悲哀死去。从中你又会体会到什么?(板书:社会残酷)

五、教师小结:

作者对扬科小小的愿望竟也无法实现,被毒打而死的细腻描写 控诉当时万恶的波兰社会。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小音乐家扬科的深切同情!让我们饱含深情再一次齐读(手指板书)小音乐家扬科。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激发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分辨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扬科对音乐的“爱”和他命运的“惨”形成的强烈对比,深入了解课文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月光曲》后三个自然段。

2、小音乐家扬科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教师介绍:

本文作者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童年在农村渡过。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情劳动人民,深受人民的喜爱。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在本世纪初就把它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

4、朗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重点体会一下最能表现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讨论课文可分哪两个部分。(从开头到“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是第一部分,重点讲扬科具有杰出的音乐才能;从“地主仆人有一把小提琴”到结束是第二部分,讲扬科想看一看小提琴而被打死。)

三、深入学习第一部分,体会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重点语句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学生提出自己画的最能表现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重点语句。

3、讨论交流对这些重点语句的理解。

(1)这一部分课文中有些话概括地描写扬科对音乐的敏感,是哪些句子?(“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凡是乡村是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2)这是概括的描写,我们再来看一下具体的描写。有些地方是说自然界的事物好象在奏乐,有些地方是说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好像在奏乐,有些地方是说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发出的一些声音,你们能分别体会一下吗?(描写自然界的事物好像在奏乐的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描写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发出的一些声音的如:“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这说明扬科对声音非常敏感,他善于从声音中欣赏到音乐的美。)

(3)这是自然界的声音,那么人间的音乐呢?谁能把有关的句子读出来(“旅店里有人在跳舞……都在歌唱,都在演奏。”这更说明扬科对声音的敏感,他非常善于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再读课文的这一部分,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准备做思考练习1。

板书设计7小音乐家扬科

听大自然的音乐(树林田野)|

小音乐家扬科听旅店里的音乐(躺在墙角)|酷爱音乐家

想有把小提琴(想看想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做思考练习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是实在事物,哪些是扬科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1)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凡是乡村是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小虫和麻雀是实在的事物,“演奏”“歌唱”是扬科引起的联想。)

(2)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是实在的事物,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歌唱、演奏则是扬科引起的联想。)

二、深入学习第二部分,重点体会扬科的悲惨命运

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2、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扬科的悲惨命运?说说你的感受和体会。

3、学生思考、准备后自由发言。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扬科悄悄地到食具间去,只想把那把小提琴拿在手里,仔细地看看。但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反而为此送了命。

(2)扬科“觉得自己好象闯进了笼子里的小动物”。闯进了笼子里的小动物随时都有被逮住和打杀,这形容扬科的恐惧心理,恐惧已经越来越紧地抓住了他。

(3)更夫把扬科带出去毒打时,课文中用了两个比喻句。从这两个比喻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更夫是多么强壮,扬科是多么弱小,可怜的扬科落到这样的更夫手里,将会受到怎样的毒打啊!

(4)扬科在他临死前,还是在听着音乐。说明他是多么热爱音乐,多么富有音乐才华啊!但是残酷的剥削制度却夺去了他的生命。

(5)扬科死了以后,“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悲愤感情。万恶的剥削制度扼杀了一位音乐天才的生命,连白桦树也在不住地号叫,仿佛在为他呜不平。

三、总结

从扬科的悲惨命运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内容应包括:在吃人的剥削制度,穷人的孩子没有发展才能的机会,连生命也没有保障;今天我们有这样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要加倍珍惜,利用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能,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7 小音乐家扬科

穷孩子短工寄居牧童|

爱音乐无论……都|憎恨剥削制度

想提琴听、想、做|

望提琴躲进墙角|同情劳动人民

被打死不再动号叫|

使用教材:人教版第十册。

教学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语文教学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主学习,学会求知。还要让他们感受语言文字的美。”教学时,以读为主,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感受语言的美。

设计特色:

以读为主,从问题入手,启发思考,感受语言美。

教学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简介作者,揭示课题。

1、前面我们学习了《最后的辉煌》这篇课文,知道了有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奖项,其中有一位获得者——显克微支,他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作家,被称为波兰语言大师。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一篇作品《小音乐家扬科》,这篇作品波兰农村在封建地主的统治下,劳动人民过着悲惨的生活,揭露了贵族地主阶级的罪恶。

2、板书课题。

(对于学生来说,前面学到的诺贝尔文学奖,在他们心目中是很遥远的,很崇高的。在这里用它导入课文,可激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顺序。

1、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轻松读课文,提出自己弄不明白的问题?

3、师引导生提出以下几个问题。

(1)扬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2)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

(3)扬科的命运如何?

(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环节,从读中去理解课文,从读中提出自己需要了解的知识。)

三、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1、各自选出自己最喜欢的问题,分成三组,各组合作探究。

2、各组汇报学习情况。

3、师小结。

(这一环节尊重学生的选择,让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体现了现金社会既注重个人发展,又培养学生团体的合作和竞争意识。)

四、读中品味,领悟言语表达的精妙。

1、再读课文,找出文中一些描写生动,感情表达强烈的句子,体会这些句子表达的感情色彩。

2、再找出文中一些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读一读。

3、指导感情朗读。

(通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可加深理解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通过读运用修辞手法的句子,可感受到语言文字的优美。)

五、延伸课外,激发再研读的兴趣。

1、如果扬科生活在我们这个时代,会是怎样一种结局?

2、找一些显克微支的作品读一读。

(让学生感受社会主义社会的美好,让学生延伸课外再读作品,拓展语文学习的新天地。)

一、教材分析

《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感情真挚,动人心弦。特别是文题“小音乐家扬科”中的“家”字,份量很重、内涵丰富,牵动着全文,用得妙!剖析有三:

1.“家”是扬科酷爱音乐的美称。

课文中的扬科是个酷爱音乐的形象,不仅爱音乐,而且懂音乐。不仅对大自然的各种音响,都有乐感,而且悄悄地静听旅店内真正的音乐;不仅如饥似渴地听音乐,而且亲自动手做笛子、做小提琴,甚至不顾遭鞭打,摸一摸食具间里的真小提琴,这一层进似一层的描写,足见小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已达到如醉如痴的境地,概之为小“家”,是再恰当不过了,展现了他美好的心灵。

2.“家”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

一个小音乐迷,在那样的社会里,年仅8岁就做了牧童,在饥饿线上苦挣扎,竟因为爱音乐而被惨遭杀害。恶劣的社会环境扼杀了一个未来的天才。既然当时社会不能造就一个音乐家,文章却偏要冠以“音乐家”的尊称,这是悲愤的心声,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是一种有力的反抗。这可从结尾段中明显地看出。

3.“家”是对小扬科的爱称。

可分两个角度看。一个是村民们对小扬科爱好音乐非常熟悉,又很喜爱,所以课文中写道:“大伙儿管他叫‘小音乐家扬科’”,足见“家”又是一种爱称。另一个角度则是作者对扬科酷爱音乐十分感动,为他的惨死鸣不平,失去的就更感珍贵,就更加喜爱这不可多得的小扬科,称为“家”,寄托着作者的爱。

综观一个“家”字,包揽了全文的内容、思想、情感,涉及了扬科、作者、社会,乃是统领全文的“牛鼻子”。教学中可紧扣“家”字,三审文题,牵一发而动全身。

二、教学要求

1.学习本文,使学生了解在资本主义社会,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的命运。从而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对劳动人民的同情。

2.引导学生掌握“牵牛鼻子课题问读法”。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时间 4课时

四、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初读课文自学生字(略)

第二三课时:分析课文

第四课时:总结练习(略)

五、教学过程

第一、二课时

教学思路:三审课题“家”字,牵住“牛鼻子”

教学步骤:

(一)审“家”字——看扬科

1.齐读课题

(1)思全文主要写的是谁?(扬科)

(2)思扬科是个怎样的孩子?(爱音乐)

(3)思课题哪个词概括了扬科爱音乐?(小音乐家)

2.自由读全文。边读边画出表现扬科爱音乐的词句。

3.教师引导学生按照课文顺序,分层次地归纳出小扬科酷爱音乐的表现。

板书设计1

4.看看课题,哪个字集中概括了扬科酷爱音乐,又非常懂音乐,是个天才的?(家)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现出扬科爱音乐)

(二)审“家”字——思社会

1.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边读边画。

(1)小扬科被毒打,惨死的起因是什么?

(2)小扬科挨毒打的经过?

(3)小扬科挨打的结果怎样?(归纳出板书)

2.横比:扬科挨打的起因(即他的要求)说明了什么?扬科挨打的经过(即管家怎样做)说明了什么?扬科挨打的结果又告诉我们什么?(见板书2)(重点分析词句之间的联系)

3.纵比:(1)扬科惨死的起因、经过、结果联系起来思考,说明什么?(见板书2)

(2)再从扬科惨死的直接原因找找社会上原因,说说扬科为什么会惨死?(见板书2)

板书设计2

4.再看课题,想想既然当时社会不能造就一个音乐天才,却扼杀天才,课题为什么要称扬科为“音乐家”?(这个“家”是悲愤的心声,是对黑暗社会的控诉,是有力的反抗。)

5.指名读结尾段,体会“白桦树……不住地号叫”蕴含的悲愤、控诉、反抗之情。

6.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联系当今儿童天才的充分发挥,感受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

(三)审“家”字——想作者

1.指名读课文的部分语句,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

(1)对扬科外貌的描写:“闪闪发光的……”(聪慧)

(2)关联词的运用:

(3)环境的衬托:

(4)象声词运用:“白桦树‘哗哗,地号叫”

(表达悲愤之情)

2.总结字里行间浸透着对扬科喜爱之情,怀念之情。

3.第三次看课题,课题哪个字抒发了作者喜爱、悲愤、怀念之情?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总结全文的中心思想。

(四)回顾学习过程,悟出阅读方法。

1.齐读课题,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围绕课题的哪个字思考的?又是分几次思考的?

2.这个“家”字带动全文的学习,这叫什么方法?(课题阅读法——也称“牵牛鼻子法”)

3.分析这种阅读方法的操作步骤

4.引导学生掌握这种方法,主动学习其它课文。

板书设计◆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有命运;感受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重点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揭题。

同学们都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幸福。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的穷人的孩子的悲惨命运。

2、以题设疑。

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他能成为音乐家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按要求课内预习课文。

(1)课文写了小音乐家扬科的什么事?结果怎样?

(2)根据拼音,自己读准生字的字音。

(3)查字典,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屋檐抗拒恐惧凄惨憋着惩办寄居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按下列提纲把课文分成五大段。

1、扬科过着贫苦的生活。

2、扬科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3、扬科在旅店外边听音乐。

4、扬科去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遭受毒打。

5、扬科又一次被毒打后,悲惨地死了。

五、学习第一段。

1、带着下列问题阅读第一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扬科家里十分贫困?

(2)说说你读了扬科的外貌描写后的感受。

2、交流评议阅读情况。

3、朗读指导(用深沉、缓慢的语气朗读)。

六、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读读议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十分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

3、朗读指导。

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体会扬科酷爱音乐的情感,仿佛也像他一样在欣赏自然界的乐声,读的节奏应该轻松活泼一些。

二、学习第三段。

1、读读议议:这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扬科爱音乐,但是有哪些地方不同?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先说说下列句子字面上的意思,再议议它们含着的意思:

(1)“窗户里灯光闪耀--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含着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扬科沉浸在音乐欣赏中的感受,反映出他十分喜爱音乐。

(2)“小提琴的声音--他也够满足的了”--含着的意思:反映了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渴望和追求。

3、朗读指导。读这一段时,语调要轻快,表现出扬科兴奋、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地主仆人的那把小提琴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扬科被抓住,并且被毒打了?

(3)说说自己对扬科被毒打的看法。

2、交流评议。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的第(2)(3)小题。

4、朗读指导。

读扬科进食具间看小提琴的部分时,语调要急促,表现出扬科恐惧、紧张和渴望的感情。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2题的(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五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段。

1、默读思考:

(1)扬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导致了怎样的结局?你是从哪些话里看出来的?

(2)更夫夹扬科“像一只小猫似的”,说明了什么?

(3)扬科“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又说明了什么?

2、检查交流。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第(3)小题。

4、朗读指导。读杨科之死的部分,语调要缓慢,表现出对杨科之死的惋惜和同情。

5、总结全文。

(1)杨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被打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最能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

6、课堂练习。

(1)填空:课文记叙了这件事,反映了。

(2)摘抄2-3句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说明了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不但不能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无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而且在遭到迫害致死的悲惨命运。

2、第2题:第(1)题应选(2);第(2)题应选(2);第(3)题应选(2)。

教学目的:

1、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使学生体会到在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只能被埋没,甚至惨遭迫害,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痛恨,对社会主义制度的热爱。

2、继续引导学生注意分辨事物和联想。

3、学会生字新词,注意多音字的读法。

教学重点:

扬科因偷看小提琴而惨遭毒打致死的过程是分析课文的重点,要激发起学生的同情心和痛恨感。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引出课文题目。

一百多年前的波兰,正处于封建剥削制度的统治之下,封建地主横行霸道,毒辣凶狠,使得当时波兰人民的生活处于水深火热之中,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正是在这样的社会环境里,一个具有音乐天才的孩子诞生了,他就是小音乐家扬科。

板书课题:小音乐家扬科。

二、分析课文。

1、扬科的外貌特征以及生活情况。

提问:有谁能够找出课文中描写扬科外貌的句子?你喜欢扬科吗?

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从一个人的眼睛中可以看出一个人是愚笨的还是聪明的,扬科有一双“闪闪发光的眼睛”,可以看出小扬科是一个怎样的人?

从哪些地方能看出扬科的生活状况来?

深刻理解:好象寄居在人家屋檐底下的燕子。

2、扬科喜欢音乐。

提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扬科喜欢音乐?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句子)

“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抖、都在歌唱、都在演奏。”这句话有什么含义?柱子真的会唱歌吗?

扬科最爱得到的是什么?

为什么扬科被人们称为“小音乐家”?

3、偷看小提琴被发现惨遭毒打。

教师导语:对小提琴的特别喜爱,使扬科产生了要看一看小提琴的强烈愿望,以至于在一个傍晚,他认为没人的时候,进入了地主的食具间。

提问:当扬科眼巴巴地看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时,他的心理是怎样想的?找出有关词语或语句加以分析。(可进行讨论)

“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呢?

当扬科进了食具间时,他的心情是怎样的呢?

找出描写当时环境的句子,说明起了什么作用?

“跪”、“抬”、“望”等词说明了什么问题?(扬科喜爱小提琴,表现了他对小提琴的一种崇拜心理)。

扬科偷看小提琴是怎样被发现的?

为什么小提琴的声音会是“轻微的凄惨的”?

请同学来模仿一下小扬科惨遭毒打时的场面。

扬科快要死了,这时他又听到了什么?说明了什么?

躺在他身上的是什么?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找出课文中有关描写扬科死去的句子。

为什么“白杨树哗哗地响,在所科头上不住地号叫呢?”

(注意引导学生分析)

4、总结全文。

三、课后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把小扬科的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4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2、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

3、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有命运;感受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3课时

教学重点 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

教学难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自学生字新词;学习第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

1、谈话揭题。

同学们都生长在社会主义制度下,每个人的生活都很幸福。今天我们来看一看生活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的穷人的孩子的悲惨命运。

2、以题设疑。

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他能成为音乐家吗?

二、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

1、按要求课内预习课文。

(1)课文写了小音乐家扬科的什么事?结果怎样?

(2)根据拼音,自己读准生字的字音。

(3)查字典,给带点的字选择恰当的解释。

屋檐 抗拒 恐惧 凄惨 憋着 惩办 寄居

三、检查、交流预习情况。

四、再读课文,按下列提纲把课文分成五大段。

1、扬科过着贫苦的生活。

2、扬科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3、扬科在旅店外边听音乐。

4、扬科去看地主仆人的小提琴,遭受毒打。

5、扬科又一次被毒打后,悲惨地死了。

五、学习第一段。

1、带着下列问题阅读第一段:

(1)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扬科家里十分贫困?

(2)说说你读了扬科的外貌描写后的感受。

2、交流评议阅读情况。

3、朗读指导(用深沉、缓慢的语气朗读)。

六、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二、三、四段。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二段

1、读读议议: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扬科十分爱听自然界的乐声?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第2题的第(1)小题。

3、朗读指导。

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们要认真体会扬科酷爱音乐的情感,仿佛也像他一样在欣赏自然界的乐声,读的节奏应该轻松活泼一些。

二、学习第三段。

1、读读议议:这一段和第二段都是写扬科爱音乐,但是有哪些地方不同?

2、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

先说说下列句子字面上的意思,再议议它们含着的意思:

(1)“窗户里灯光闪耀--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含着的意思:这句话实际上是写扬科沉浸在音乐欣赏中的感受,反映出他十分喜爱音乐。

(2)“小提琴的声音--他也够满足的了”--含着的意思:反映了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渴望和追求。

3、朗读指导。读这一段时,语调要轻快,表现出扬科兴奋、激动的心情。

三、学习第四段。

1、默读思考:

(1)课文是怎样具体地写出扬科多么想仔细地看看地主仆人的那把小提琴的?

(2)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扬科被抓住,并且被毒打了?

(3)说说自己对扬科被毒打的看法。

2、交流评议。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习题第2题的第(2)(3)小题。

4、朗读指导。

读扬科进食具间看小提琴的部分时,语调要急促,表现出扬科恐惧、紧张和渴望的感情。

四、课堂练习:

课后习题第2题的(1)(2)小题。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学习课文第五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总结全文。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五段。

1、默读思考:

(1)扬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导致了怎样的结局?你是从哪些话里看出来的?

(2)更夫夹扬科“像一只小猫似的”,说明了什么?

(3)扬科“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又说明了什么?

2、检查交流。

3、体会句子里含着的意思,完成课后练习第2题第(3)小题。

4、朗读指导。读杨科之死的部分,语调要缓慢,表现出对杨科之死的惋惜和同情。

5、总结全文。

(1)杨科只想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被打致死,这说明了什么?

(2)你认为这篇课文的哪些地方写得最能使你感动?为什么?

(3)有感情地朗读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地方。

6、课堂练习。

(1)填空:课文记叙了这件事,反映了。

(2)摘抄2-3句自己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

参考资料:

一、关于课后习题

1、第1题:说明了在人吃人的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不但不能拥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无法实现自己的美好愿望,而且在遭到迫害致死的悲惨命运。

2、第2题:第(1)题应选(2);第(2)题应选(2);第(3)题应选(2)。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5

在简略介绍课文背景之后。

师:这里教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

(播放奥地利作曲家斯特劳斯作品《春天的歌》)

师:你们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生:——听到鸟的叫声很好听。

——听到啄木鸟的声音、它在吃虫子。

——还有蝉儿的叫声。

——还有小溪在流着,有水声。

师:这首乐曲是奥地利音乐家斯特劳斯的作品,音乐家在春天里穿过田野,来到树林,他们听到了鸟儿的歌声,溪水的奔流,春风轻拂下树叶沙沙的声响,看到了春天里美丽的景色,这一切,使音乐家创作了这首动听的乐曲,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他像音乐家一样走到哪儿,总能听到美妙的声响,就像乐曲一样在耳畔回荡。小扬科听到了哪些乐声,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读时,请大家带着听音乐的心情来读,特别要把象声词读的像一些。

(学生一边读,教师一边板书)

树林里:树林在奏乐,喔咦,喔咦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堆草料时: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

春天里的傍晚:青蛙呱呱叫起来

啄木鸟笃笃地啄树干

甲虫嗡嗡地叫

师:小扬科听到很多声响,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树林里扬科听到什么?

生:喔咦、喔咦。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可能是鸟叫声。

——是野兽的叫声。

——是风吹过树林的响声,像海涛一样。

师:树林有各种各样的声响,扬科听见了,他觉得就像乐曲一样:喔咦,喔——咦,使他入迷,陶醉。扬科还听见了什么声音。

生:鸟叫声“啾啾”。

小虫声音:唧唧,吱吱,嗡嗡。

青蛙叫:呱呱。

啄木鸟:笃笃。

……

师:你们想想,这么多动听的声响,在爱好音乐的扬科听来,是多么美妙的大自然的旋律啊!请大家再读一读四、五两段。

(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教师以轻轻的乐曲伴读。)

师:扬科是个爱音乐的孩子,但他和你们不同,他生活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他的音乐天才受到了扼杀和打击,当他听音乐出了神时,他怎样了?

生:被监工看见了,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也忘不了。

师:扬科屈服了吗?没有,请大家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生读)

师:扬科对音乐的爱好是阻止不了的,他仍然追求音乐,经常偷偷地听旅店里的奏乐和歌唱。大家想象一下跳舞时声音。

(学生想象、议论。)

师:很清脆,有节奏,对吧。想想少女的歌唱是怎样的。

(学生想象、议论。)

师:歌声像银铃似的,婉转动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响是怎样的?刚才大家听了乐曲,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响是多么柔和啊!所以扬科完全沉浸在乐声中,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本来柱子是不会颤动和歌唱的,但扬科入迷于音乐时,产生了这样的感觉。扬科对音乐多么着迷,他的才华如果得到培养,一定是个出色音乐家。大家把第七,八两自然段读一读。

师:扬科爱好音乐,他多么希望有一支自己的小提琴,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虽然不好听,像蚊子哼哼似的,但他还是一直拉着,如果有一支真正的提琴属于扬科的,那么他会怎样?

生:——他高兴得跳起来。

——他会抱着提琴拉个没完,结果监工又会打他。

——会把他的琴没收。

——他会到树林去,边听树林的声音边拉出美好的乐曲。

师:大家说得很好。请接着读第九自然段,村里谁有真正的小提琴?

生:地主的仆人。

师:扬科那么喜爱小提琴,他非常羡慕地主仆人的琴,他多想把它拿在手里,亲自摸一摸啊!一天傍晚就发生那件可怕的事,老师把第十段到十二段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大家听过了这段可怕的事。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扬科来到食具间,那把小提琴就挂在对着门的墙上,这时扬科怎么做?

生:他望着小提琴,望了很久很久。

师:是呀,小扬科就像走进笼子的小动物害怕极了,但心爱的小提琴使他克服了恐惧,他还是悄悄地向门口移动。大家把下面一段的描写扬科的动作的词找出来。

生:跪、抬、望。(教师板书)

师:跪,表现了扬科小心的心情,又体现了他对小提琴的喜爱,崇敬的心情。这把小提琴在他看来是那样贵重,就像是——

生:宝石一样。

生:像是无价之宝。

师:对,所以,他只能抬起头,望着琴一时还不敢去碰它。这时候,周围的环境怎样?夜静得可怕,月光偏偏照在他身上。

板书:静——可怕

月光——偏偏照在身上

师:这时扬科怎么做?又怎么想?

生:——他去摸了心爱的小提琴。

——他不知不觉地站起来,轻轻摸着小提琴。

师:回答的很好,课文并没有写他怎样站起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扬科太喜欢这把心爱的提琴,他不知不觉地就站起来,轻轻地摸着小提琴,这时他怎么想呢?

生:——他一定非常高兴。

——他想,这琴要是弹起来,会有多好听啊!

——他想象自己正在拉一支优美的乐曲。

师:是的,扬科这时一定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世界里,所以他才会不小心碰响了琴弦。在那样安静的夜里,一声响声会引起什么效果?

生:——把人们吵醒了。

——人们以为贼来了。

——大家都起来了。

师:这一声琴弦的响声,在扬科听来是多可怕啊!因为这引起人们惊醒。所以,院子里一阵闹哄哄的,请大家把表示声响的词找出来。

(学生找词,教师板书)

“谁在那儿”——粗鲁的问

划火柴的声音——仆人

骂声——仆人和惊醒的人们

鞭打声——仆人

小孩哭声——扬科,还有被惊醒的孩子

吵嚷声——惊醒的人们,管家

狗叫声——狗

师:大家想象一下当时伙食间的情景。

学生议论:——仆人看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

——人们以为贼来了都冲出来。

——仆人打了扬科,扬科哭了。

——一大群人围着扬科,七嘴八舌地责问他。

……

师:是呀,一声琴响引来了这么大的变化,夜的安静被打破了,扬科怎么样了?

生:——他闯祸了,怕极了。

——他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呆住了。

师:是呀,作者并没有写出扬科的样子。但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出来,作者采用由静到动由无声到乱哄哄的转折的写法,使我们对当时的情景有更深的体会。下面,我们来看看扬科的命运,老师读一读:(第十三段至结尾)

师:沉默一会儿,我们来看看管家、更夫怎样对待小扬科的。大家找一找有关句子。

(学生找句子,教师板书)

管家、更夫扬科

看了一眼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教师提示:为什么看了一眼?怎样看?管家怎样想?扬科为什么害怕?他怎样想?)

决定打他一顿算了。把更一句话也没说,只是瞪着眼

夫找来说:“把这孩子带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走,打它一顿”

更夫夹起扬科,像夹一只

小猫似的

师:大家想一想,管家处置扬科有没有问一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没有,有没有给扬科申诉的机会呢?没有。他只是下令打一顿算了。在他看来打一顿只是家常便饭,根本不当一回事。于是小扬科就像小猫一样被夹住,像被抓住的小鸟似的无力挣扎,就这样挨了一顿打,这一顿打怎么打我们从课文里看不出,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得出打得一定十分狠。因为小扬科打得起不了床,他快要被打死了,对这样一个善良的孩子,对这样一个有美好心灵和音乐天才的孩子,万恶的旧社会是多么凶残啊!

师:现在,老师再把最后两个自然段朗读,请大家仔细体会。

(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教师以悲怆、缓慢的语调朗诵最后两段课文。孩子们的眼里渐渐涌出泪水。)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6

教学目标:

1、学习第四五两段,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孩子的悲惨命运,体会当时波兰社会的黑暗。

教学重点和难点: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教具准备:录音带(配乐音带)、投影片、小提琴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课前引入:同学们,张老师今天和大家是第二次见面,对同学们还不够了解,但是从你们的班主任老师那里了解到我们班人才济济,兴趣爱好广泛,请你用一二句话向张老师以及在座的所有老师介绍一下你的兴趣和爱好!

下面欢迎我们的小提琴小小演奏家来表演一曲!

(同学上台拉小提琴)

2、上课:同学们,你们觉得刚才这一段乐曲怎么样?

3、小提琴的乐声的确十分美妙呀!所以在学习第三段时,有一个句子强烈地表达了扬科对小提琴的愿望?(出示实物投影?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意的了。)让我们一起深情地再读一遍!

4、老师过渡:课文就是围绕着这一个伏笔逐步推向了高潮。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的四五两段。

二、学习第四段:

教师范读:请同学们把书打开,先听老师朗读第四大段,同学们细细地听,从中你有什么感受?(放音乐)

1、听了这一遍朗读,你有什么感受?

2、教师板书:渴望小提琴

热爱音乐

教师小结:同学们,在这里我们再一次感受到了扬科对小提琴的万分渴望对音乐的无比热爱之情。

那么课文这个部分哪些词句写出了扬科的这种感情呢?这些句子又是怎么写的?你是怎么体会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第四大段,用读书符号划出有关的词句,联系上下文体会一下!

(2分钟独立理解 半分钟一位置交流讨论)

5、全班交流: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交流说说你找出了哪个句子?是怎么体会的?

重点理解:

他望了很久很久,他怕,他不敢动,

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

推着他那柔弱的、瘦小的身子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

引导学生理解含义,体会情感:

(1)望了很久很久

(2)从矛盾中发现: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最终战胜了害怕与恐惧,压倒了一切。(怕、不敢动与往前走、悄悄移动)

(3)从对比中发现:身体的弱小与音乐诱惑力量的强大,进一步突出对音乐的热爱、对小提琴的渴望。

过程:一位同学提出这一句后

你这个句子找得很好,体会到了什么呢?

能不能有感情地把刚才的想法表达出来?

这是个含义深刻的句子,还可体会到其他的许多含义。下面,就请大家再读读这个句子,抓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以四个人一小组讨论讨论!

教师点拨引导!(从中你还有什么问题吗?)(从读中感悟,剥笋深入)

指导朗读同学们体会得很不错,那么能不能把这种体会到的感情用朗读表达出来呢?A、自练B、指名评读(中等、优秀各一)C、男女比读D、让我们的感情凝聚到一起吧!齐读

(继续交流)注意:凄惨一句,引导学生质疑,小提琴的声音是十分美妙的,课文这里怎么写成了凄惨?

4、(过渡:通过对含义深刻句子的理解朗读,我们体会到扬科对小提琴的渴望和对音乐的热爱以及扬科的可怜、无奈!

5、下面,让我们一起用朗读有感情地把第四大段朗读一遍,感受这种复杂的情感。

齐读第四大段!

三、学习第五段前三个自然段

(过渡:这个充满着音乐才能的可怜的孩子在第二天又挨了一顿毒打。这是一顿怎样的毒打?请同学们自由读下面三个自然段。找找有关的词句,你从中体会到什么?教师板书:挨打 毒打 凶残 小小的愿望 可怜

1、学生交流是怎样毒打扬科的!

2、教师:(引导发现 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

(1)这个瘦小的孩子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2)更夫点了点头,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把他带到一个小木棚里。

(3)孩子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4)他母亲来了,把他抱回家去。第二天,他没有起床。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

四、学习最后二个小节

1、(过渡)扬科的命运真悲惨呀!仅仅想看一眼摸一下小提琴,竟遭受了这样残酷的毒打。扬科的要求过分吗?地主和仆人的毒打过分吗?他们是那么凶残!那么没有人性!可是,在当时的波兰,那是一个十分残酷的社会,哪有穷人说话的份。(板书:社会残酷)

2、下面就请同学们再听老师读最后二个自然段。想想你有什么问题?(教师放音乐)

3、听了最后两个自然段,你有什么问题?

学生交流:(1)扬科马上要死了,课文为什么还要写那么美的景物?那么美妙的声音?

(2)扬科死了,为什么还要写扬科睁着眼睛?

(3)白桦树是不会号叫的,课文为什么说白桦树在不住地号叫?

教师引导理解1、2两个问题后,重点体会第3个问题:

教师放音乐。请同学们边听音乐,边看图。你们听到了白桦树在号叫吗?仅仅只是白桦树在号叫吗?

让我们和白桦树大自然为小音乐家扬科鸣不平!来控诉这个吃人的残酷社会吧!

教师引导学生说话训练。

4、让我们饱含深情齐读课文的最后两个小节。

5、比较:扬科死得太可惜了!从小小的愿望 狠狠毒打 悲哀死去。从中你又会体会到什么?(板书:社会残酷)

五、教师小结:

作者对扬科小小的愿望竟也无法实现,被毒打而死的细腻描写 控诉当时万恶的波兰社会。字里行间体现着作者对小音乐家扬科的深切同情!让我们饱含深情再一次齐读(手指板书)小音乐家扬科。◆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7

福建福州师范第二附小方公琼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特别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利用情感的作用强化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类型的情感因素。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把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分为智力情感,即学生对智力活动的热情,兴趣、自信、厌恶、消极、迷惑、惧怕等情绪;道德情感,即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善恶表现出来的喜欢、追求、接纳、反对、抵触等情绪;审美情感,即学生对事物的美丑所产生迷恋、欣赏、向往、害怕、逃避、厌恶等情绪。上述这些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综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对于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呢?

一、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学生课堂情绪明显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我曾利用识字课进行过简单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教师采用严肃的神志、严厉的语调进行教学,对学生的答问错误和书写错误不断评点时,学生学习精神压抑,识字能力大大降低。如果教师教学态度和蔼,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发言踊跃,答问连贯,记忆力提高,识字能力也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使学生的情感保持在对学习充满热情的状态之下。让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协调于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绪。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其次教师要力求在课堂上形成师生相互信任,喜爱的亲近关系。例如: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往往只根据人的衣着打扮、动作表情来评价一个人,也常常为了很平常的鼓励而高度兴奋。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言行。在上课之前带着微笑迎接每个学生入座。并以期待的目光与每个学生接触。有的教师喜欢用简短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注意。改善他们的学习情绪。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善于掌握教学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围绕着教学中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要配合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所学内容中去。

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课,课前教师在教室前方黑板上挂上一帧披着黑纱的周总理像。上课后,小录音机放出哀乐,教师进行课文范读。这时,学生完全被强烈的悲痛气氛笼罩,含着泪花上完课,教学效果很好。再如我教《八只小猫》,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八只小猫虽然各自有独立的神态,但它们又是一个相互关心的集体。有时可以看出谁是它们的队长,谁最调皮,谁的行动引起大伙的注意……总之,一种摆法,是一个童话……摆弄这些,孩子们比我有办法,也比我认真。八只小猫真的成了和他们共思想,共行动的好朋友。”课文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心。我抓住“摆弄这些,孩子们比我有办法也比我认真”这句话鼓励学生“摆弄”这八只猫,编写新童话。孩子们热情地投入这个工作,都想比一比谁摆的故事好。于是一篇篇趣味横溢的作文交上来了。有的孩子写了一篇童话,还要再写一篇。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想像力、思维力都充分地调动起来。

孩子们遇到剌激后,情感变化无常。这是儿童情感上的一个特点棗易变性。根据儿童这个特点,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情感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次,我在上作文课,讲的是怎样观察和想像。课上一半,窗外传进了隆隆声,一架直升飞机掠屋而过。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飞机过后再想继续上课,可飞机又来了。原来,它在上空打圈。我想这时如果硬要孩子压制好奇心理,定下心学习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顺势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到走廊上观察直升飞机,边观察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飞机盘旋圈之后飞走了。我就利用刚才所见继续跟学生议论。接下来写一篇观察日记《直升飞机》。打这以后,孩子们对观察产生了兴趣,对写作文不但不怕,还挺感兴趣。

再以为例。这是一篇悲剧性的文章。作者运用艺术的力量,“把美好的东西打破了给人看”。这又是一篇以音乐为素材的课文,具有强大的音乐感染力。我在教学中抓了以下三点。

1、从声响入手。在课堂上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同扬科一样对音乐热爱的感情,同扬科感情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听一两段录音,如斯特劳斯《春天的歌》造成音乐环境。然后以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为重点,通过老师范读或配乐朗诵、学生想像、模拟声响等手段,启发学生的音乐想像。一层层地把音乐美烘托上去,以与下一步扬科悲惨遭遇的描写形成强烈对比。

2、注意启发学生联想和情绪。课文第七到第十二自然段描写扬科在夜里想去摸摸心爱的小提琴被发现,受毒打的情形,我通过课文关键词联想和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先是体会到静——可怕的寂静中扬科的恐惧。到动——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造成骂声、打声、哭声……让学生展开充分想像,使扬科命运的悲剧充分展现出来。

3、抓住文章重点句、段,适时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如课文的最后扬科快死了,他躺在长凳上。这时我以缓慢的悲哀的语调朗读课文结尾部分:“屋子前面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这样的美好世界,扬科就要见不到了”。接着再次放音乐,让学生进入音乐世界中。教师不必多作说明,学生自然地从这课学习中受到了巨大的情感洗礼。

没有情感的人是浅薄的人,伟大出自炽热的爱。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们应认识到:惊奇、愉快、妙趣、幽默等这些情感因素,是教学的好帮手,正确地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但有利身心健康、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教案实录

在简略介绍课文背景之后。

师:这里教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

(播放奥地利作曲家斯特劳斯作品《春天的歌》)

师:你们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生:棗听到鸟的叫声很好听。

——听到啄木鸟的声音、它在吃虫子。

——还有蝉儿的叫声。

——还有小溪在流着,有水声。

师:这首乐曲是奥地利音乐家斯特劳斯的作品,音乐家在春天里穿过田野,来到树林,他们听到了鸟儿的歌声,溪水的奔流,春风轻拂下树叶沙沙的声响,看到了春天里美丽的景色,这一切,使音乐家创作了这首动听的乐曲,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他像音乐家一样走到哪儿,总能听到美妙的声响,就像乐曲一样在耳畔回荡。小扬科听到了哪些乐声,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读时,请大家带着听音乐的心情来读,特别要把象声词读的像一些。

(学生一边读,教师一边板书)

树林里:树林在奏乐,喔咦,喔咦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堆草料时: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

春天里的傍晚:青蛙呱呱叫起来

啄木鸟笃笃地啄树干

甲虫嗡嗡地叫

师:小扬科听到很多声响,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树林里扬科听到什么?

生:喔咦、喔咦。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棗可能是鸟叫声。

——是野兽的叫声。

——是风吹过树林的响声,像海涛一样。

师:树林有各种各样的声响,扬科听见了,他觉得就像乐曲一样:喔咦,喔棗咦,使他入迷,陶醉。扬科还听见了什么声音。

生:鸟叫声“啾啾”。

小虫声音:唧唧,吱吱,嗡嗡。

青蛙叫:呱呱。

啄木鸟:笃笃。

……

师:你们想想,这么多动听的声响,在爱好音乐的扬科听来,是多么美妙的大自然的旋律啊!请大家再读一读四、五两段。

(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教师以轻轻的乐曲伴读。)

师:扬科是个爱音乐的孩子,但他和你们不同,他生活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他的音乐天才受到了扼杀和打击,当他听音乐出了神时,他怎样了?

生:被监工看见了,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也忘不了。

师:扬科屈服了吗?没有,请大家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生读)

师:扬科对音乐的爱好是阻止不了的,他仍然追求音乐,经常偷偷地听旅店里的奏乐和歌唱。大家想象一下跳舞时声音。

(学生想象、议论。)

师:很清脆,有节奏,对吧。想想少女的歌唱是怎样的。

(学生想象、议论。)

师:歌声像银铃似的,婉转动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响是怎样的?刚才大家听了乐曲,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响是多么柔和啊!所以扬科完全沉浸在乐声中,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本来柱子是不会颤动和歌唱的,但扬科入迷于音乐时,产生了这样的感觉。扬科对音乐多么着迷,他的才华如果得到培养,一定是个出色音乐家。大家把第七,八两自然段读一读。

师:扬科爱好音乐,他多么希望有一支自己的小提琴,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虽然不好听,像蚊子哼哼似的,但他还是一直拉着,如果有一支真正的提琴属于扬科的,那么他会怎样?

生:——他高兴得跳起来。

——他会抱着提琴拉个没完,结果监工又会打他。

——会把他的琴没收。

——他会到树林去,边听树林的声音边拉出美好的乐曲。

师:大家说得很好。请接着读第九自然段,村里谁有真正的小提琴?

生:地主的仆人。

师:扬科那么喜爱小提琴,他非常羡慕地主仆人的琴,他多想把它拿在手里,亲自摸一摸啊!一天傍晚就发生那件可怕的事,老师把第十段到十二段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大家听过了这段可怕的事。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扬科来到食具间,那把小提琴就挂在对着门的墙上,这时扬科怎么做?

生:他望着小提琴,望了很久很久。

师:是呀,小扬科就像走进笼子的小动物害怕极了,但心爱的小提琴使他克服了恐惧,他还是悄悄地向门口移动。大家把下面一段的描写扬科的动作的词找出来。

生:跪、抬、望。(教师板书)

师:跪,表现了扬科小心的心情,又体现了他对小提琴的喜爱,崇敬的心情。这把小提琴在他看来是那样贵重,就像是——

生:宝石一样。

生:像是无价之宝。

师:对,所以,他只能抬起头,望着琴一时还不敢去碰它。这时候,周围的环境怎样?夜静得可怕,月光偏偏照在他身上。

板书:静——可怕

月光——偏偏照在身上

师:这时扬科怎么做?又怎么想?

生:——他去摸了心爱的小提琴。

——他不知不觉地站起来,轻轻摸着小提琴。

师:回答的很好,课文并没有写他怎样站起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扬科太喜欢这把心爱的提琴,他不知不觉地就站起来,轻轻地摸着小提琴,这时他怎么想呢?

生:棗他一定非常高兴。

——他想,这琴要是弹起来,会有多好听啊!

——他想象自己正在拉一支优美的乐曲。

师:是的,扬科这时一定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世界里,所以他才会不小心碰响了琴弦。在那样安静的夜里,一声响声会引起什么效果?

生:棗把人们吵醒了。

——人们以为贼来了。

——大家都起来了。

师:这一声琴弦的响声,在扬科听来是多可怕啊!因为这引起人们惊醒。所以,院子里一阵闹哄哄的,请大家把表示声响的词找出来。

(学生找词,教师板书)

“谁在那儿”棗粗鲁的问

划火柴的声音——仆人

骂声棗仆人和惊醒的人们

鞭打声——仆人

小孩哭声——扬科,还有被惊醒的孩子

吵嚷声——惊醒的人们,管家

狗叫声——狗

师:大家想象一下当时伙食间的情景。

学生议论:——仆人看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

——人们以为贼来了都冲出来。

——仆人打了扬科,扬科哭了。

——一大群人围着扬科,七嘴八舌地责问他。

……

师:是呀,一声琴响引来了这么大的变化,夜的安静被打破了,扬科怎么样了?

生:——他闯祸了,怕极了。

——他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呆住了。

师:是呀,作者并没有写出扬科的样子。但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出来,作者采用由静到动由无声到乱哄哄的转折的写法,使我们对当时的情景有更深的体会。下面,我们来看看扬科的命运,老师读一读:(第十三段至结尾)

师:沉默一会儿,我们来看看管家、更夫怎样对待小杨科的。大家找一找有关句子。

(学生找句子,教师板书)

管家、更夫看了一眼

扬科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教师提示:为什么看了一眼?怎样看?管家怎样想?扬科为什么害怕?他怎样想?)

决定打他一顿算了。把更夫找来说:“把这孩子带走,打它一顿”

更夫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师:大家想一想,管家处置扬科有没有问一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没有,有没有给扬科申诉的机会呢?没有。他只是下令打一顿算了。在他看来打一顿只是家常便饭,根本不当一回事。于是小扬科就像小猫一样被夹住,像被抓住的小鸟似的无力挣扎,就这样挨了一顿打,这一顿打怎么打我们从课文里看不出,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得出打得一定十分狠。因为小扬科打得起不了床,他快要被打死了,对这样一个善良的孩子,对这样一个有美好心灵和音乐天才的孩子,万恶的旧社会是多么凶残啊!

师:现在,老师再把最后两个自然段朗读,请大家仔细体会。

(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教师以悲怆、缓慢的语调朗诵最后两段课文。孩子们的眼里渐渐涌出泪水。)

点评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文。首先,它反映的是旧社会的一段悲惨故事。其次,它讲述的又是国外的事情。而且,课文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方老师充分运用情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她十分注意,使用音乐、朗诵等方式,烘托气氛、把学生的情感和注意力引导到课文所展现的意境中去,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如歌如诉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二、在教学中,方老师较好地掌握了教学节奏,善于运用舒缓、紧张、静默、急促等不同方法,使教学过程起伏有致。例如,在教课文前八个自然段时,她采用较舒缓的教学节奏,极力使学生进入大自然的音乐的境界中,而在教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中时,她采用由静至动,由缓而急的节奏使学生情绪由舒缓转向紧张,继而迅速进入激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感受到扬科的悲剧,而后,又由动而静,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这样教法富有特色。

三、方老师还比较注意不使教学完全离开书本,在教学中,她运用朗读、学生找句子、板书关键词等方式,使学生不是盲目的想象,而是结合课文进行想象和学习,情感教学和课文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方老师的教学给我们的启发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是情感的教育,只有重视情感教育,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够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8

教学目标:

1、学会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

2、学会本课11个生字:理解“寄居、颤动、眼巴巴、抗拒”等词语的意思;能用“无论……总……”、“只要……哪怕……也……”、“眼巴巴”造句。

3、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家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的命运;感受课文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理解句子含着的意思;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2、难点:激起扬科之死的同情和对剥削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进行有感情地朗读。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初读课文了解大意,自学生字词,给课文进行分段,学习第一段,了解扬科的身世。教学过程:(略)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阅读课文第二、三两段,体会扬科对音乐和小提琴的喜爱之情,完成作业本1—4题。教学过程:(略)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

深入阅读课文第四、五两段,体会扬科进食具间时爱、怕交杂的心理,感受扬科命运的悲惨,激起对扬科的同情和对剥削制度憎恨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谈话:

1、说说对小音乐家扬科了解多少,把课题补充成一句话:小音乐家扬科( )。

师:从课题中,我们感受到小音乐家扬科是那么热爱音乐,尤其对小提琴是那么挚爱。

2、找一找,划一划直接描写扬科对小提琴渴望、向往的句子(提示:到7—9自然段中找),结合学习第9自然段中的2个句子。

逐句出示句子加以朗读。

二、整体感知4、5两段。

1、从刚才的朗读,可以看出扬科实在对小提琴渴望极了,可是事情又是怎样发展的?快速浏览课文的最后两个大段,说说小音乐家扬科做了什么事儿,最后怎样了?

三、研读4、5两段。

(一)读扬科进食具间的这部分内容(10、11自然段)

1、自由读,看看能读懂什么?从哪些语句体会出什么?在读懂的地方作个记号。

2、学生汇报读懂哪部分,读懂什么。

(1)哪个词写出害怕?(板书:恐惧)

(2)哪些句子写出害怕?

(3)朗读写“害怕”的这几句话。(学生选择一句话来读)

(进行朗读训练,从扬科的“怕”进一步感受扬科对小提琴的“爱”。)

(4)扬科怕什么呢?为什么还要进入食具间?(想摸摸小提琴,板书:摸)

(5)是什么力量使扬科进入食具间?(对小提琴爱的力量,板书:无法抗拒的力量)

指名朗读:“他望了很久……悄悄地向着门口移动。”学生评价,齐读。

师:正是这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使扬科来到小提琴前,读下面这句句子:

出示:“扬科跪在……望着心爱的小提琴”

从这个“跪”字,你感受到什么?你能读好这句话吗?(朗读)

3、师:扬科心中交织着爱与怕,恐惧与渴望,只要抓住这一点,我们就能读好课文。(感情朗读10、11自然段。)

(二)读扬科被打致死的这部分内容

1、扬科为了摸小提琴,却付出了血的代价,你从哪里看出扬科被打?(学生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被打的程度,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

(三)学习课文的最后两个自然段。

1、扬科挨了两次打,起不来了,躺在长凳上,同学们再读读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想想读懂什么,用笔划划。

2、扬科快要死了,他还注意什么?你体会到什么?(扬科快要死了,还不忘音乐)

3、师朗读(配以音乐):“扬科听到了……”

这欢快的音乐中,你还体会到什么?(欢快中透着悲伤)

4、同学们体会到这一点,肯定能读好下面一段文字。

“扬科躺在……还躺在他的身边”(指名朗读,小组读,再配以音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3、启发想象:扬科死了,连白桦树也鸣不平,白桦树如果会说话,会说什么?

四、摘录句子。

师:老师读这篇课文时,课文中的许多句子深深地触动了老师的心弦。(教师朗诵课文中的句子)

师:同学们也肯定有这样的感受,把触动你心弦的句子摘录下来。

板书:

小音乐家扬科

恐惧——————摸

无法抗拒的力量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9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人们在与任何事物的接触中,总是会产生多种多样的情感。列宁指出:“没有人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对于真理的追求。”我国古代教育家孔子也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些论述,都说明了情感的作用。教学活动是具有强烈情感因素的行为。特别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重视情感因素,利用情感的作用强化教学效果是十分重要的。

在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各类型的情感因素。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把教学过程中的情感分为智力情感,即学生对智力活动的热情,兴趣、自信、厌恶、消极、迷惑、惧怕等情绪;道德情感,即学生对事物的是非善恶表现出来的喜欢、追求、接纳、反对、抵触等情绪;审美情感,即学生对事物的美丑所产生迷恋、欣赏、向往、害怕、逃避、厌恶等情绪。上述这些情感因素,在教学过程中所产生的影响是综合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的作用,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和感情素质,提高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增加对于所教内容的理解,从而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教学中教师应当怎样调动和利用情感因素呢?

一、要善于创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对于小学教学来说,学生课堂情绪明显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效果。我曾利用识字课进行过简单的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当教师采用严肃的神志、严厉的语调进行教学,对学生的答问错误和书写错误不断评点时,学生学习精神压抑,识字能力大大降低。如果教师教学态度和蔼,用启发式进行教学,则学生学习积极性高,发言踊跃,答问连贯,记忆力提高,识字能力也大大提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使学生的情感保持在对学习充满热情的状态之下。让学生知、情、意、行各方面生动活泼地协调于学习过程中,这样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成果。

要创设和谐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情绪。教师首先要有正确的教学观。其次教师要力求在课堂上形成师生相互信任,喜爱的亲近关系。例如:儿童的情感往往是比较肤浅的。他们往往只根据人的衣着打扮、动作表情来评价一个人,也常常为了很平常的鼓励而高度兴奋。因此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十分注意自己的衣着言行。在上课之前带着微笑迎接每个学生入座。并以期待的目光与每个学生接触。有的教师喜欢用简短的开场白来吸引学生注意。改善他们的学习情绪。在教学中有的教师还善于掌握教学节奏,有张有弛使学生的情感始终围绕着教学中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二要配合教学过程,调动学生的情感投入所学内容中去。

语文教材,往往具有很强的感染力。为学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情感世界。教师如果在教学中能充分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在情感上与课文的情感产生共鸣,就会大大促进教学效果的提高。如教《十里长街送总理》这课,课前教师在教室前方黑板上挂上一帧披着黑纱的周总理像。上课后,小录音机放出哀乐,教师进行课文范读。这时,学生完全被强烈的悲痛气氛笼罩,含着泪花上完课,教学效果很好。再如我教《八只小猫》,课文中有这么一段话:

“八只小猫虽然各自有独立的神态,但它们又是一个相互关心的集体。有时可以看出谁是它们的队长,谁最调皮,谁的行动引起大伙的注意……总之,一种摆法,是一个童话……摆弄这些,孩子们比我有办法,也比我认真。八只小猫真的成了和他们共思想,共行动的好朋友。”课文深深地打动着孩子们的心。我抓住“摆弄这些,孩子们比我有办法也比我认真”这句话鼓励学生“摆弄”这八只猫,编写新童话。孩子们热情地投入这个工作,都想比一比谁摆的故事好。于是一篇篇趣味横溢的作文交上来了。有的孩子写了一篇童话,还要再写一篇。这样孩子们的创造性、想像力、思维力都充分地调动起来。

孩子们遇到剌激后,情感变化无常。这是儿童情感上的一个特点棗易变性。根据儿童这个特点,教学中采取灵活多变的形式进行情感培养也是很重要的。一次,我在上作文课,讲的是怎样观察和想像。课上一半,窗外传进了隆隆声,一架直升飞机掠屋而过。孩子们的注意力被吸引了,飞机过后再想继续上课,可飞机又来了。原来,它在上空打圈。我想这时如果硬要孩子压制好奇心理,定下心学习是不可能的。于是我顺势让孩子们走出教室到走廊上观察直升飞机,边观察边指导学生观察的方法。飞机盘旋圈之后飞走了。我就利用刚才所见继续跟学生议论。接下来写一篇观察日记《直升飞机》。打这以后,孩子们对观察产生了兴趣,对写作文不但不怕,还挺感兴趣。

再以《小音乐家扬科》为例。这是一篇悲剧性的文章。作者运用艺术的力量,“把美好的东西打破了给人看”。这又是一篇以音乐为素材的课文,具有强大的音乐感染力。我在教学中抓了以下三点。

1、从声响入手。在课堂上创设音乐情境。使学生进入角色。产生同扬科一样对音乐热爱的感情,同扬科感情产生共鸣。教学时先让学生听一两段录音,如斯特劳斯《春天的歌》造成音乐环境。然后以第三自然段到第六自然段为重点,通过老师范读或配乐朗诵、学生想像、模拟声响等手段,启发学生的音乐想像。一层层地把音乐美烘托上去,以与下一步扬科悲惨遭遇的描写形成强烈对比。

2、注意启发学生联想和情绪。课文第七到第十二自然段描写扬科在夜里想去摸摸心爱的小提琴被发现,受毒打的情形,我通过课文关键词联想和意境的创设使学生先是体会到静——可怕的寂静中扬科的恐惧。到动——扬科不小心触动了琴弦造成骂声、打声、哭声……让学生展开充分想像,使扬科命运的悲剧充分展现出来。

3、抓住文章重点句、段,适时激发学生对剥削制度的憎恨。如课文的最后扬科快死了,他躺在长凳上。这时我以缓慢的悲哀的语调朗读课文结尾部分:“屋子前面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这样的美好世界,扬科就要见不到了”。接着再次放音乐,让学生进入音乐世界中。教师不必多作说明,学生自然地从这课学习中受到了巨大的情感洗礼。

没有情感的人是浅薄的人,伟大出自炽热的爱。从这个意义上说,情知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一环。教师们应认识到:惊奇、愉快、妙趣、幽默等这些情感因素,是教学的好帮手,正确地利用情感因素使学生学得轻松、愉快、不但有利身心健康、而且对提高教学质量是大有益处的。

教案实录

在简略介绍课文背景之后。

师:这里教师请同学们听一段音乐。

(播放奥地利作曲家斯特劳斯作品《春天的歌》)

师:你们从乐曲中听到了什么?

生:棗听到鸟的叫声很好听。

——听到啄木鸟的声音、它在吃虫子。

——还有蝉儿的叫声。

——还有小溪在流着,有水声。

师:这首乐曲是奥地利音乐家斯特劳斯的作品,音乐家在春天里穿过田野,来到树林,他们听到了鸟儿的歌声,溪水的奔流,春风轻拂下树叶沙沙的声响,看到了春天里美丽的景色,这一切,使音乐家创作了这首动听的乐曲,小扬科是个有音乐才华的孩子,他像音乐家一样走到哪儿,总能听到美妙的声响,就像乐曲一样在耳畔回荡。小扬科听到了哪些乐声,请同学们找出有关段落读一读,读时,请大家带着听音乐的心情来读,特别要把象声词读的像一些。

(学生一边读,教师一边板书)

树林里:树林在奏乐,喔咦,喔咦

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

堆草料时: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

春天里的傍晚:青蛙 呱呱叫起来

啄木鸟 笃笃地啄树干

甲虫 嗡嗡地叫

师:小扬科听到很多声响,大家一起来体会一下,树林里扬科听到什么?

生:喔咦、喔咦。

师:这是什么声音。

生:棗可能是鸟叫声。

——是野兽的叫声。

——是风吹过树林的响声,像海涛一样。

师:树林有各种各样的声响,扬科听见了,他觉得就像乐曲一样:喔咦,喔棗咦,使他入迷,陶醉。扬科还听见了什么声音。

生:鸟叫声“啾啾”。

小虫声音:唧唧,吱吱,嗡嗡。

青蛙叫:呱呱。

啄木鸟:笃笃。

……

师:你们想想,这么多动听的声响,在爱好音乐的扬科听来,是多么美妙的大自然的旋律啊!请大家再读一读四、五两段。

(学生带着情感朗读,教师以轻轻的乐曲伴读。)

师:扬科是个爱音乐的孩子,但他和你们不同,他生活在万恶的资本主义社会,他的音乐天才受到了扼杀和打击,当他听音乐出了神时,他怎样了?

生:被监工看见了,监工解下腰带,狠狠地打了他一顿,要他永远也忘不了。

师:扬科屈服了吗?没有,请大家读一读第六自然段。(生读)

师:扬科对音乐的爱好是阻止不了的,他仍然追求音乐,经常偷偷地听旅店里的奏乐和歌唱。大家想象一下跳舞时声音。

(学生想象、议论。)

师:很清脆,有节奏,对吧。想想少女的歌唱是怎样的。

(学生想象、议论。)

师:歌声像银铃似的,婉转动人,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响是怎样的?刚才大家听了乐曲,小提琴和大提琴的声响是多么柔和啊!所以扬科完全沉浸在乐声中,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本来柱子是不会颤动和歌唱的,但扬科入迷于音乐时,产生了这样的感觉。扬科对音乐多么着迷,他的才华如果得到培养,一定是个出色音乐家。大家把第七,八两自然段读一读。

师:扬科爱好音乐,他多么希望有一支自己的小提琴,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虽然不好听,像蚊子哼哼似的,但他还是一直拉着,如果有一支真正的提琴属于扬科的,那么他会怎样?

生:——他高兴得跳起来。

——他会抱着提琴拉个没完,结果监工又会打他。

——会把他的琴没收。

——他会到树林去,边听树林的声音边拉出美好的乐曲。

师:大家说得很好。请接着读第九自然段,村里谁有真正的小提琴?

生:地主的仆人。

师:扬科那么喜爱小提琴,他非常羡慕地主仆人的琴,他多想把它拿在手里,亲自摸一摸啊!一天傍晚就发生那件可怕的事,老师把第十段到十二段读给大家听。

师:刚才大家听过了这段可怕的事。现在我们再来回顾一下,小扬科来到食具间,那把小提琴就挂在对着门的墙上,这时扬科怎么做?

生:他望着小提琴,望了很久很久。

师:是呀,小扬科就像走进笼子的小动物害怕极了,但心爱的小提琴使他克服了恐惧,他还是悄悄地向门口移动。大家把下面一段的描写扬科的动作的词找出来。

生:跪、抬、望。(教师板书)

师:跪,表现了扬科小心的心情,又体现了他对小提琴的喜爱,崇敬的心情。这把小提琴在他看来是那样贵重,就像是——

生:宝石一样。

生:像是无价之宝。

师:对,所以,他只能抬起头,望着琴一时还不敢去碰它。这时候,周围的环境怎样?夜静得可怕,月光偏偏照在他身上。

板书:静——可怕

月光——偏偏照在身上

师:这时扬科怎么做?又怎么想?

生:——他去摸了心爱的小提琴。

——他不知不觉地站起来,轻轻摸着小提琴。

师:回答的很好,课文并没有写他怎样站起来。但是我们可以想象出,扬科太喜欢这把心爱的提琴,他不知不觉地就站起来,轻轻地摸着小提琴,这时他怎么想呢?

生:棗他一定非常高兴。

——他想,这琴要是弹起来,会有多好听啊!

——他想象自己正在拉一支优美的乐曲。

师:是的,扬科这时一定沉浸在美好的音乐世界里,所以他才会不小心碰响了琴弦。在那样安静的夜里,一声响声会引起什么效果?

生:棗把人们吵醒了。

——人们以为贼来了。

——大家都起来了。

师:这一声琴弦的响声,在扬科听来是多可怕啊!因为这引起人们惊醒。所以,院子里一阵闹哄哄的,请大家把表示声响的词找出来。

(学生找词,教师板书)

“谁在那儿”棗粗鲁的问

划火柴的声音——仆人

骂声棗仆人和惊醒的人们

鞭打声——仆人

小孩哭声——扬科,还有被惊醒的孩子

吵嚷声——惊醒的人们,管家

狗叫声——狗

师:大家想象一下当时伙食间的情景。

学生议论:——仆人看见扬科站在那儿立即揪住他。

——人们以为贼来了都冲出来。

——仆人打了扬科,扬科哭了。

——一大群人围着扬科,七嘴八舌地责问他。

……

师:是呀,一声琴响引来了这么大的变化,夜的安静被打破了,扬科怎么样了?

生:——他闯祸了,怕极了。

——他在那儿发抖一句话也说不出。

——他不知道自己怎么办,呆住了。

师:是呀,作者并没有写出扬科的样子。但大家完全可以想象出来,作者采用由静到动由无声到乱哄哄的转折的写法,使我们对当时的情景有更深的体会。下面,我们来看看扬科的命运,老师读一读:(第十三段至结尾)

师:沉默一会儿,我们来看看管家、更夫怎样对待小杨科的。大家找一找有关句子。

(学生找句子,教师板书)

管家、更夫看了一眼

扬科睁大了惊恐的眼睛

(教师提示:为什么看了一眼?怎样看?管家怎样想?扬科为什么害怕?他怎样想?)

决定打他一顿算了。把更夫找来说:“把这孩子带走,打它一顿”

更夫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一句话也没有说,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师:大家想一想,管家处置扬科有没有问一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没有,有没有给扬科申诉的机会呢?没有。他只是下令打一顿算了。在他看来打一顿只是家常便饭,根本不当一回事。于是小扬科就像小猫一样被夹住,像被抓住的小鸟似的无力挣扎,就这样挨了一顿打,这一顿打怎么打我们从课文里看不出,但是我们可以想像得出打得一定十分狠。因为小扬科打得起不了床,他快要被打死了,对这样一个善良的孩子,对这样一个有美好心灵和音乐天才的孩子,万恶的旧社会是多么凶残啊!

师:现在,老师再把最后两个自然段朗读,请大家仔细体会。

(在如泣如诉的音乐声中,教师以悲怆、缓慢的语调朗诵最后两段课文。孩子们的眼里渐渐涌出泪水。)

重视发挥情感教育的作用

——《小音乐家扬科》课堂教学评析

方 舟

《小音乐家扬科》是教学难度较大的课文。首先,它反映的是旧社会的一段悲惨故事。其次,它讲述的又是国外的事情。而且,课文具有很强的音乐性,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音乐感受力。在这一课的教学中,方老师充分运用情感教学手段在教学中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一、她十分注意,使用音乐、朗诵等方式,烘托气氛、把学生的情感和注意力引导到课文所展现的意境中去,使学生能够在一种如歌如诉的氛围中受到教育。

二、在教学中,方老师较好地掌握了教学节奏,善于运用舒缓、紧张、静默、急促等不同方法,使教学过程起伏有致。例如,在教课文前八个自然段时,她采用较舒缓的教学节奏,极力使学生进入大自然的音乐的境界中,而在教第八自然段至第十二自然段中时,她采用由静至动,由缓而急的节奏使学生情绪由舒缓转向紧张,继而迅速进入激动状态。从而更好地感受到扬科的悲剧,而后,又由动而静,给学生留下充分想象和回味的余地,这样教法富有特色。

三、方老师还比较注意不使教学完全离开书本,在教学中,她运用朗读、学生找句子、板书关键词等方式,使学生不是盲目的想象,而是结合课文进行想象和学习,情感教学和课文的学习有机地结合起来。

方老师的教学给我们的启发是:课堂教学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而且也是情感的教育,只有重视情感教育,发挥情感因素的作用,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才能够生动活泼,有声有色。◆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10

学习目标:

1.认识5个生字,了解新词的意思。

2.能快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

教学建议:

1.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年代距离久远。为了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感情,上课伊始,老师可向学生简单介绍本篇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便于学生对波兰19世纪的社会状况有个大致的了解。

2.本课的教学,可以采用“自读自悟,相互交流”的方法来进行。

首先,可以要求学生比较快地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接着要求学生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作者从哪些方面来写的,使学生能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作者写扬科是围绕“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两个方面来写的。这个问题的答案,应当由学生独立思考来归纳。

第二步,可以让学生再次读课文,想一想:围绕这两方面作者选取了哪些具体的事例?这个问题可以边读书边做不同的标记;也可以摘抄下来。课文在讲述这两方面内容时,事例并不是完全集中来写的,需要从全文中整理、提炼。感到有难度的同学,也可以由小组间合作学习来完成。

第三步,教师可将课文中描写小扬科“酷爱音乐”和“命运悲惨”的具体事例提炼出来,用教学投影或课件等教学手段出示。这样一方面可以帮助学生巩固学习成果;另一方面为下一步理解课文中重要的语句,边读边想象作者描写的情境做准备。

下列内容可供参考:

(1)扬科对音乐是极为敏感的。

①他对音乐极为敏感,具有卓越的天赋才能。“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凡

是乡村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田野里的小虫,果园里的麻雀;青蛙、啄木鸟、甲虫,甚至“风吹木杈”在他的耳中都是美妙的音乐。因此,大伙儿叫他小音乐家。

②他对音乐痴迷的追求。

“他到树林里采野果”,为倾听大自然之声,常常是“一个野果也没采到”。堆草料时,听“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而入神,因而被监工狠狠地抽打。“春天来了,他常常跑到河边去做笛子”;傍晚,又静静躺在河边听虫鸣;“他自己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声音小,太小,就像蚊子哼哼似的。可是扬科还一天到晚拉着”;为了能听到乡村旅店里传出的脚踏地板的声音、少女歌唱的声音、小提琴奏出的轻欢乐曲以及大提琴应和着的“低沉的调子”,他常常悄悄地躲在墙角下静听着。

(2)小扬科的命运是十分悲惨的。

①小扬科出身低贱。母亲是个短工,“好像寄居在人家屋檐下的燕子”,因此扬科年仅八岁就去做牧童。

②扬科遭遇惨 。他为了进食具间看小提琴,不小心弄出了“轻微的凄惨的响声”,惊醒了睡在屋里的那个“粗鲁”的人,于是遭到一场毒打。第二天,更夫在管家的授意下,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再一次毒打了他,小扬科就这样在惊吓与毒打下死了。

第四步,学生交流学习体会。可以引导学生从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方面谈;也可以从赏析文中的语言文字、表现手法方面谈;学生还可以朗读的方式表达对课文的理解。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由表达,想怎么说就怎么说。引导学生品评语言文字,下列句子可作参考:

①“他到树林里去采野果……他说:‘妈妈,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作者用象声词“噢咦”来模拟树林的响声,并且连用两个,说明在扬科耳边听到树林的乐声非常清丽,很有节奏。后面再加上省略号,说明他还感到这乐声悠远、持久、连绵不断,难怪他听得入了迷,沉醉于此而忘记了采野果子。从这个句子中可以感受到扬科的乐感十分强,有音乐才能。

②“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扬科躺在河边静静地

听着。”在这个句子中,作者描写了春天傍晚小河边各种动物的声音,而这些声音在小扬科的耳朵里分辨得那样仔细。“呱呱”的青蛙声是粗犷的;“笃笃”的啄木鸟是清脆的;“嗡嗡”的甲虫是低微的,而这些声音组合在一起,在小扬科听来简直是一曲交响乐。由此可见他对音乐是多么敏感。

③“小提琴的声音多么美妙呀!要是能有一把小提琴,扬科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就够满足的了。”这段话是对小扬科向往小提琴的心理描写。“真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交换的结果是“能有”一把小提琴,但小扬科知道除了自己,他是一无所有的,所以这个奢望太高,是达不到的,所以降低奢望为“只要让他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但地主仆人的小提琴怎么会让他“随便的摸”呢?小扬科不得不再次降低要求,认为“哪怕只摸一下”就满足了。从小扬科对小提琴“能有一把”,到“能摸一摸”,又从能“摸一摸”到“只摸一下”的强烈向往中,可以感受到他对小提琴酷爱的程度,其间的奢望一降再降,让人感到他的命运的悲哀。读后多么令人心酸啊!

④“后来听到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烛光在窗户里闪动,院子里闹哄哄的。”这里只讲了各种声音,并没有直接写扬科挨了打。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这些声音想象得出那个人先是骂扬科,接着用鞭子抽打他。扬科哭了,打骂声、哭声引出来一些人吵吵嚷嚷,连狗也受到惊动叫了起来,烛光闪动,闹哄哄的,说明人很多,七嘴八舌,议论不休。这里作者采用“声音”场面描写,让人能想象出小扬科在这样的场面之中,会受到怎样的惊吓,他会……,在这种“声音”场面的描写中,表达了作者对小扬科寄予深深的关注和同情。

⑤更夫“夹起扬科,像夹一只小猫似的”,“扬科一句话也没有说,他也许是吓坏了,只是瞪着眼睛,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这里作者采用了比喻:夹一只小猫似的,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从比喻句中可以感受到当时的小扬科是多么可怜,孤苦无援,就这样一个弱小无助的孩子,还要再一次遭受毒打,多么值得同情啊!

⑥“扬科躺在长凳上。屋子前边有一棵樱桃树,燕子正在树上唱歌。姑娘们从地里回来,一路唱着:‘啊,在碧绿的草地上……’从小溪那边传来笛子的声音。扬科听村子里的演奏,这是最后一次了。”这段话是对扬科死前周围景物的描写。这段描写中突出一个“美”字。景美:樱桃树、小燕子、姑娘;音乐美:燕子在风中唱歌;姑娘在路上唱歌;小溪边传来笛声。而这一切都是在反衬小扬科命运的悲惨。就是这美好的大自然、美好的生活、美妙的音乐对扬科是“最后一次”,小扬科就是带着对生活的依恋与热爱,带着对音乐的依恋与热爱死去了。

⑦“小音乐家扬科睁着眼睛,眼珠已经不再动了。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里赋予白桦树以人的情感,通过白桦树不住地“号叫”,来诅咒暗无天日的剥削社会,来为小扬科悲惨遭遇鸣不平。

3.这篇课文语言朴实、流畅,描写细腻,感情真挚,想象丰富。课文中出现许多比喻句、拟人句。例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应鼓励学生做摘录笔记,鼓励学生背诵。同时,鼓励学生在理解中运用。读完课文后,还可以引导学生写写读后感。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11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激发憎恨剥削制度、同情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

2、学习分辨哪些是实在事物,哪些是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扬科对音乐的“爱”和他命运的“惨”形成的强烈对比,深入了解课文容。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背诵《月光曲》后三个自然段。

2、小音乐家扬科的故事发生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

3、教师介绍:

本文作者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的作家。他童年在农村渡过。他的作品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同情劳动人民,深受人民的喜爱。我国伟大的作家鲁迅在本世纪初就把它的作品介绍到中国来。

4、朗读课文。

二、自学课文,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1、提出自学要求:认真朗读课文,想一想,怎样把课文分成两个部分;再重点体会一下最能表现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句子。

2、学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3、讨论课文可分哪两个部分。(从开头到“可他还一天到晚拉着。”是第一部分,重点讲扬科具有杰出的音乐才能;从“地主仆人有一把小提琴”到结束是第二部分,讲扬科想看一看小提琴而被打死。)

三、深入学习第一部分,体会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重点语句

1、指名读第一部分

2、学生提出自己画的最能表现扬科具有音乐才能的重点语句。

3、讨论交流对这些重点语句的理解。

(1)这一部分课文中有些话概括地描写扬科对音乐的敏感,是哪些句子?(“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奏乐声。”“凡是乡村是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2)这是概括的描写,我们再来看一下具体的描写。有些地方是说自然界的事物好象在奏乐,有些地方是说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好像在奏乐,有些地方是说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发出的一些声音,你们能分别体会一下吗?(描写自然界的事物好像在奏乐的如:“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描写扬科欣赏自然界的事物发出的一些声音的如:“树林里在奏乐呢,噢咦!噢咦!……”“他听到风吹得他的木杈呜呜作响。”“傍晚,青蛙呱呱地叫起来,啄木鸟笃笃地啄着树干,甲虫嗡嗡地叫”这说明扬科对声音非常敏感,他善于从声音中欣赏到音乐的美。)

(3)这是自然界的声音,那么人间的音乐呢?谁能把有关的句子读出来(“旅店里有人在跳舞……都在歌唱,都在演奏。”这更说明扬科对声音的敏感,他非常善于欣赏音乐。)

4、指名学生再读课文的这一部分,要求读得流利、有感情。

四、作业

1、朗读课文。

2、准备做思考 练习1。

板书设计 7 小音乐家扬科

听大自然的音乐 (树林田野)|

小音乐家扬科 听旅店里的音乐 (躺在墙角)|酷爱音乐家

想有把小提琴 (想看想摸)|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作业

1、指名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做思考 练习1。读下面的句子,说说哪些是是实在事物,哪些是扬科由实在事物引起的联想。

(1)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凡是乡村是里能听得到的一切响声,他都注意听着,他觉得都是音乐。

(小虫和麻雀是实在的事物,“演奏”“歌唱”是扬科引起的联想。)

(2)小提琴奏出轻快柔和的乐曲,大提琴用低沉的调子和着。窗户里灯光闪耀,扬科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

(小提琴和大提琴的演奏是实在的事物,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歌唱、演奏则是扬科引起的联想。)

二、深入学习第二部分,重点体会扬科的悲惨命运

1、指名朗读第二部分。

2、你觉得哪些地方最能体现扬科的悲惨命运?说说你的感受和体会。

3、学生思考、准备后自由发言。

主要有以下几点:

(1)扬科悄悄地到食具间去,只想把那把小提琴拿在手里,仔细地看看。但是,这么一个小小的愿望都不能实现,反而为此送了命。

(2)扬科“觉得自己好象闯进了笼子里的小动物”。闯进了笼子里的小动物随时都有被逮住和打杀,这形容扬科的恐惧心理,恐惧已经越来越紧地抓住了他。

(3)更夫把扬科带出去毒打时,课文中用了两个比喻句。从这两个比喻句中我们可以看出,更夫是多么强壮,扬科是多么弱小,可怜的扬科落到这样的更夫手里,将会受到怎样的毒打啊!

(4)扬科在他临死前,还是在听着音乐。说明他是多么热爱音乐,多么富有音乐才华啊!但是残酷的剥削制度却夺去了他的生命。

(5)扬科死了以后,“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悲愤感情。万恶的剥削制度扼杀了一位音乐天才的生命,连白桦树也在不住地号叫,仿佛在为他呜不平。

三、总结

从扬科的悲惨命运中,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内容应包括:在吃人的剥削制度,穷人的孩子没有发展才能的机会,连生命也没有保障;今天我们有这样好的生活和学习条件,要加倍珍惜,利用一切机会,发展自己的才能,为祖国和人民服务。)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五、作业

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7 小音乐家扬科

穷孩子 短工 寄居 牧童 |

爱音乐 无论……都 |憎恨剥削制度

想提琴 听、想、做 |

望提琴 躲进墙角 |同情劳动人民

被打死 不再动 号叫 |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12

教学目标:1、知识能力领域:

(1)了解“无论……总……”“凡是……都……”的用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过程方法领域:

体现学科综合理念,引导学生读懂音乐的语言,从而感受课文所蕴涵的情感。

3、情感价值观领域:

感受小音乐家扬科对音乐的热爱,初步形成对弱者同情、悲悯的情感。

课前谈话:

1、自我介绍“费,费用的费;蔚,蓝色的天空”,大家怎么叫我?用名字怎么叫?

2、今天和我们坐在一起的学习的是来自浙江各个地区的老师,作为我们热情的杭州人,用我们的家乡话向他们问声好吧!

3、各地都有自己的语言,不熟悉的人是很难听懂了。但有一种语言,全世界都听得懂,你才是什么?(音乐)

4、游戏:读懂音乐的情感

课件播放(听——说):

(1)自由、开放的,柔和、舒畅的

(2)忧伤、凄凉的

(3)紧张、恐惧的

小结:音乐这种语言,人人都能听懂,不同的人会有自己不用的感受。这节课,我们将随着小音乐家扬科去倾听音乐、感受音乐。

一、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反复认真地读课文,不理解的词语写在黑板上。

2、交流解决。

3、你读懂了什么?

生说。

齐读“母亲是个短工……”理解“短工”,为理解扬科的生世垫下基础。

三、丰富体验过程,多元感悟课文语言

导语:大多数同学读懂了扬科很热爱音乐。哪些句子写出了他很爱音乐?

1、自由读课文3——5段

2、交流,指名读。

出示:

(1)扬科很爱音乐,无论走到哪里,他总能听到乐声。

师:扬科会走到哪儿呢?

说话训练:他走到,能听到乐声。……

师(走到刚才说话的同学身边):扬科走到这儿能听到音乐,走到那儿能听到音乐,走到这里也能听到音乐,走到哪儿都能听到音乐。课文中用了一个词——“无论”。

师:谁来读一读这句话?

指名读。

师:“无论”读得特别好,激昂一些会更好。

齐读。

再指名读。

(2)凡是乡村里能听到的一切响声,他觉得都是音乐。

师:乡村里能听到些什么响声呢?从课文中找找。

生说。

师:还可能听到什么响声?

生:水滴答滴答的声音……

师:是啊,小鸟掠过天空的啾啾声,雨点滴答滴答的响声,村里老钟撞击的当当声,这些在扬科听来都是音乐。

谁再来读读这句话?

齐读。

3、出示:小虫为他演奏,麻雀为他歌唱,树林“噢咦”,木叉“呜呜”,青蛙“呱呱”,啄木鸟“笃笃”,甲虫“嗡嗡”。

师:这些就是扬科听到的大自然的音乐,你能听懂这大自然的语言吗?

读读课文,体会这大自然的音乐。

选择一个句子,读出自己所说的情感。

指名读。

师:这音乐的语言在不断变化,是那么丰富。

还想读其他句子吗?

生选择读。

师:如果配上音乐来读这一部分内容,该选刚才我们听的哪段?(优美、活泼)

配乐朗读3——5段。(师读前一部分,生跟着读)

4、读读课文,看看还有像这样的描写吗

师:课文3——5段是用这样的方法来描写,课文中还有这样的描写么?

生自由读,找。

出示:白桦树“哗哗”地,在扬科的头上不住地号叫。

师:你能读懂此时此刻大自然音乐情感吗?

生说。

朗读,读出情感。

四、整体感知,体验全文情感

师:同是大自然的语言,情感却如此不同。

配乐齐读课文1、3部分(低沉)

师:我们再来听这音乐,你仿佛听到什么?(呐喊声,地主抽打扬科的鞭子声,地主逼近扬科是紧张的气氛……)

(音乐起)师:扬科死了……

带读课文第2部分

下课(气氛凝重、凄凉、悲愤)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13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的含义。

(二)能力训练点

1、理清文章的层次,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分辨事物,并启发学生展开联想。

(三)德育渗透点

使学生认识到旧社会剥削制度的罪恶,懂得穷人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即使有才能,也要被埋没。

(四)美育渗透点

感受扬科享受到的美好的音乐。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引导法、朗读法。

(二)学生学法

朗读法。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理解“扬科摸小提琴惨遭毒打直至含冤死去”这部分内容,体会扬科的可怜和社会制度的残酷。

(二)疑点

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从扬科悲惨的命运中,你想到了什么?

(三)解决办法

引导学生采用默读理解和朗读体会、表达的方法,使学生弄清重、难点问题。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课前,布置学生初读课文,了解主要内容;课上,让学生充分读书,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经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再引导、训练学生进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已达到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在读中表达的目的,从而使学生被课文内容所感染,真正受到教育。

五、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直揭课题

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第28课——“小音乐家扬科”,看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本文主要写扬科家生活贫穷,但他酷爱音乐,为了看一看地主的仆人的小提琴而惨遭毒打,含冤死去的事。)

2、再读课文,采用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边读边记下你不懂的问题。

3、小组交流,归纳问题。

4、全班归并提出的问题。

(1)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

(2)从扬科悲惨的命运中,你想到了什么?

(3)含义的深刻的句子的理解:

如:“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头上不住地号叫。”

(三)精读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学生自由读,你怎么理解这句话?

(这一段用打比方的方法,突出了扬科家境贫寒,生活无保障。)

2、交流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大伙为什么称扬科为小音乐家?

(1)扬科对音乐爱得很深,达到了入迷的程度。他觉得自然界的任何声音都是音乐,他都可以听出音乐的旋律。他常常听得出神,沉浸在自然界美妙的音乐之中。他虽然没受到过有关音乐方面的教育,但他却有独特的音乐天赋。

体会扬科听到大自然的声音时的心情,指导学生读第二自然段,注意读出欢乐的气氛。

(2)傍晚,收工了。扬科躺在河边尽情地听着大自然的乐声,但是,他还想听听真正的音乐,他终于在一个地方听到了真正的音乐,这个地方是哪儿呢?(乡村的旅店)

扬科在乡村旅店的墙角下都听到了什么声音?听到这真正的音乐,他心情如何?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扬科终于听到了真正的音乐,他兴奋,激动。他觉得旅店里的每一根柱子都在颤动,都在歌唱,都在演奏。在扬科的眼里,万物都沉浸在小提琴欢乐柔和的乐曲声中,都和着小提琴那美妙的乐声在演奏。)

理解后指导学生用兴奋激动的心情朗读这一段。

(3)扬科特别喜欢小提琴,他愿意用自己的一切去交换一把小提琴,他把小提琴看得比自己的生命更宝贵,可见他多么爱小提琴啊!但他知道,他一无所有,他不可能得到一把小提琴,他只要能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就可以使他满意了。但就是这么一点点要求,也无法满足。有音乐天赋的扬科,就自己用树皮和马鬃做了一把小提琴,尽管那是一个很不像样的小提琴,但他却爱不释手。

指导学生把突出扬科爱小提琴的地方(如:真愿意,一切、只要,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一天到晚拉着等)读得重一些。

(4)扬科自己做了一把心爱的小提琴,但是他还要看看别的小提琴。这是为什么?扬科当时的心情如何?你从哪儿知道的?

引导学生从书上找出扬科渴望看到小提琴的词(多么想、很想,哪怕一次、眼巴巴,望了很久很久)。

扬科开始躲在草堆后不敢动,在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的推动下,他偷偷地,非常小心地移动,终于来到提琴下。

引导学生看图说图意。

他的心情有什么变化?

扬科那么害怕为什么还会进到食具间去摸琴弦呢?(因为他太爱小提琴,这种爱超过了怕;这种爱推动他不由自主地往前走;这种爱使他情不自禁地摸了摸小提琴。这就是无法抗拒的力量。)

指导感情朗读。

3、他触动了琴弦,发生了一连串意想不到的事情,谁能说一说到底发生了什么事?

(这一段描述的几种声音使我们可以推想出发生了什么事,给人以想象的余地。)

理解课文中的两个比喻句。

“……像一只被抓住的小鸟”;

“……像夹一只小猫似的”。

指导朗读,注意用怜悯的口气读出扬科可怜的样子。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如此可爱的有天赋的小音乐家扬科,就因为想看一看真正的小提琴是什么样子,被管家一次又一次地毒打。第三天傍晚,他快要死了,但他想的还是他酷爱的音乐,惟一陪伴他的仍旧是那把树皮做的小提琴。

(二)学习最后一段

1、师范读:这时的扬科又一次听到了什么?

启发学生回忆前边扬科听到的大自然的声音。

扬科在回忆,他在回忆什么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启发学生进行想象,突出他酷爱音乐,酷爱生活,在河边做笛子,做小提琴,在旅店墙角下听音乐。

可是,他死了。就这样睁着眼睛死了。他还有什么没看够,还有什么问题没想通呢?

2、理解“白桦树哗哗地响,在扬科头上不住地号叫”一句。

3、指导朗读。

(三)解决质疑中的第二个问题

1、热爱音乐,又有音乐天赋的牧童——扬科,最后并没有成为音乐家,他为了看一看,摸一摸小提琴却被打死了,为什么他的命运这么悲惨?

让学生分组讨论,认识到:

(1)旧社会剥削制度的罪恶;(2)在那种制度下,穷人只能被剥削、被奴役,没有受教育,发展自己的权利;(3)穷人的理想不可能实现。即使有才能,也要被埋没。

由此,你们想到了什么?

(四)说话练习

假如小扬科来到我们身边,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发挥你的想象力,互相说一说。

(五)指导字形

采用小组交流记忆方法,全班介绍经验的形式来完成。(重点强调:噢、惧、憋)

(六)布置作业

1、选取自己最喜欢的片段读一读,背一背。

2、摘抄自己喜欢的词语写下来。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14

一、设计理念

教学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这是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育提出的崭新要求。它以全新的视角诠释了语文教学的意义及任务。“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这一观念已经深入人心。的确,使学生掌握必要的语文知识固然重要,但是,从长远来看,让学生在学习语文时,促进他们自身的发展,奠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显得更为重要。

在语文学习中,学生的发展是多方面的,它包括听说读写能力的发展;情感世界的丰富;观察领悟能力的提高以及创造、探索精神的培养等。

因此,我在设计《小音乐家扬科》一课的教学时,着重体现了以下指导思想。

(一)、紧紧把握语文课程改革的走向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学习方式的转变。阅读教学必须摆脱以情节分析为主线,以提问应答为载体的低效模式。《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极富感情,更不宜分段训练,层层分析。那样反而会搞得支离破碎,破坏文章的整体性,削弱文章的感染力。因此我在教学中,从整体着眼,引导学生以自主、合作、探究来整体解读课文,感悟课文,并从中获得语言和精神的整体共提,全面提高语文素养。

(二)、充分挖掘课文的情感因素

从本质上讲,阅读教学就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情感交流、心灵沟通的过程。因此教学不能停留在理解内容的层面上,而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小音乐家扬科》一文故事扣人心弦,感情深刻强烈,在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运用多种方式使学生体味扬科的悲惨,激起对资本主义的憎恨。

二、设计思路

(一)、抓住一条主线

即以“扬科爱音乐”为主线。抓住这一主线,把“爱听大自然的乐音”、“向往小提琴”、“摸琴遭打”等情节串联起来,引导学生探究,从而把语言文字的训练、情感的熏陶、想象力的培养等目标有机地融为一体。

(二)、把握一条情感脉络

《小音乐家扬科》第一段,刻画了一个穷孩子的形象,使人油然而生一份同情。第二段和第三段,描写了他出色的音乐天赋和他对小提琴的渴望,使人立刻喜欢上了他,并为他的处境感到悲伤;第四、五段,写扬科偷摸了一下小提琴,就被毒打至死,让人扼腕叹息,凄然泪下,同时对资本主义世界产生痛恨的感情。因此教学时应紧扣住情感脉络“由怜生爱,由爱生悲,由悲生愤”。不断提升学生的情感体验,升华情感。

(三)、落实两个训练点

1、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这是本单元的重点训练项目。本课中有许多含义深刻的句子,如“田野里,小虫为他奏乐;果园里,麻雀为他歌唱。”对这些句子的理解,不能停留在表面上,要使学生体会出其蕴涵的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本文语言朴素,但是,字里行间饱含着对扬科的同情和对资本主义的控诉。教学中,应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以读代讲,以读悟情,以读达情。

(四)、培养两种能力

1、探究感悟能力

作者的思想情感是通过文字来表现的,因此要善于引导学生探究文字,从文字中获得感悟,产生共鸣。在《小音乐家扬科》中,让学生围绕主问题“杨科爱音乐爱到什么程度”进行探究,要求学生说说是“通过哪些词句读懂的”。这样的操作形式,首先可以让学生有目的地读文探究,同时又让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感悟。

2、想象能力

本课蕴涵着丰富的训练学生想象力的因素,如扬科偷摸提琴被发现后,文中只写了“有人听到了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可在此空白处,让学生发挥想象,从各种声音中,猜测扬科受到的遭遇,说说扬科被毒打的情景,激发对扬科的深切同情。

三、教学设计

1、范读导入教师配乐声情并茂地朗读课文,带领学生进入情境。让学生听后说说,你觉得扬科是一个怎样的孩子。

2、提炼主线从学生的回答“扬科是个热爱音乐的孩子”入手,引导学生抓出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教师可请学生抓住“爱音乐”扫读全文,看看围绕扬科热爱音乐写了几个方面,然后给课文分段。

3、组合研读专题根据主线,教师可以出示研读专题:“扬科爱音乐爱到什么程度?你是通过哪些语句读懂的?请你选择你体会最深的部分,与同学交流,并试着读出感情。”

4、展开研读这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主要环节,作如下安排:

(1)、自学自研保证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思考分析,边读边划边注。教师应在座间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自学自研活动,并注意吸收反馈信息。

(2)、小小组或自学伙伴作交流相互合作,丰富阅读认识

(3)、组织全班交流让学生按自己的选择,交流感受最深的部分。在交流过程中,穿插落实训练点,即“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和“有感情地朗读”。教师还应组织讨论补充、评议深化、相机诱导。

5、拓展创新这是深化阅读并引导运用创新的环节。让学生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进行想象说话和写话。

(1)、“扬科躲在草堆后面,眼巴巴地透过开着的门,望着挂在墙上的小提琴。他望了很久很久……”(杨科在想些什么?请把他的心理活动描写下来,并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2)、“扬科偷摸了一下小提琴,被人发现了。后来,有人听到了骂声,鞭打声,小孩的哭声,吵嚷声,狗叫声。”(院子里发生了什么事?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写一段话。)

这样的教学设计,给学生提供切实可操作的探究方法和过程提示,让他们围绕自己的最深感受进行深入研读,避免了条分缕析,变教师的讲解灌输为学生的主动探究,既落实了训练点,又实实在在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小音乐家扬科》综合资料 篇15

学习目标:知识目标: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能力目标: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继续学习读懂句子含着的意思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情感目标: 了解在剥削制度下,穷人的孩子即使有才能,也不可能摆脱悲惨命运;感受作者同情受压迫者和憎恨剥削制度的思想感情。学习过程:一、 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新的文章《小音乐家扬科》,(板书课题)老师知道大家都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老师,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生答)教师介绍:本文作者是显克微支(板书)显克微支是波兰十九世纪著名作家,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被称为波兰的“语言大师”。他的早期作品描写波兰农民的痛苦生活,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今天我们学习的这篇文章就是他这个时期的作品。二、 初读课文下面请大家拿出课本,身坐正,脚放平,给大家五分钟的时间再来读读课文,用你自己喜欢的方式,想一想(1)作者是怀着一种怎样的心情来写这篇文章的?(悲痛,惋惜)(2)作者笔下的小扬科你认为是个什么样的孩子?(生回答)在回答之前,老师有一个要求,在课文中找到依据(热爱音乐,有音乐天赋;命运悲惨)三、重点探究重点:第三自然段用“无论……总能”说句话指导朗读,读出欢快的语气。第十、十一自然段(出示插图)从这里能不能看出扬科很爱音乐?(学生讨论)他虽然很怕,但是有一股无法抗拒的力量在推着他往前走无法抗拒的力量是什么力量?(对音乐,对小提琴的热爱的力量)反复读(出示投影)自己先读一遍,你认为应该怎样来读?(生答)教师总结:朗读时要用“深沉的语调”“缓慢的语速”,并且要注意较多的顿歇(如在“他”“很久”“很久”之后安排顿歇),要有拉长的停顿(如在“他怕”“他不敢动”后加长停顿时间),要把这种“怕”和“爱”的冲突变得异常沉重这么爱音乐,有音乐天赋的扬科他的命运是怎样的呢?(非常悲惨)(音乐)对音乐,对小提琴的热爱让扬科情不自禁的去看看那把小提琴,但是他还想摸一摸,哪怕只摸一下,他也够满足了,但就因为这一下,让扬科付出了多么惨痛的代价啊,同时也开始了他的悲惨命运,下面就请同学们读一读下面的文章,小组讨论一下,把你认为最能体现扬科悲惨命运的部分找出来,读一读,说一说从这些句子当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汇报重点:17自然段1、 读2、 白桦树也在为他号叫,如果你是白桦树,你会号叫些什么?(我会说扬科你死得真是太惨了,管家和更夫也太残忍了)(在这样黑暗的社会里,扬科到另一个世界去吧,那儿没有痛苦,但是有你最爱的音乐和小提琴)(扬科你才八岁,正是花一样的年龄,怎能死呢,)(扬科,你的天赋,以后一定能成为一个音乐家的,我在为失去了一个音乐家而悲痛号叫)同学齐读,然后接说三、感悟有人曾经说过,童年是一个人生命当中最美好的阶段,可扬科的童年却充满了悲苦、艰辛,甚至为了摸一摸心爱的小提琴就被无情的打死了,我们大家也有童年,我们的童年和扬科的童年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引导学生再深层次的体会社会制度的灰暗)四、总结:希望大家珍惜我们现在的好时光,好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