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推荐13篇)

2023-03-24 17:27: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推荐13篇)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1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此文2006年12月获江宁区一等奖)

南京市东山小学 王小兵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的情感,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手段: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激发情感

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进行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灿烂辉煌的一页.今天我们所学习的课文描述的就是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感人肺腑的故事.

看录象(红军过草地时的一个电影片断)

交流感受.

师:看完这段录像以后,同学们心中一定有不少的感受,能说一说吗

生:让我深深地感受到红军在长征的途中,环境非常恶劣.

生:让我想到了一句老古话:苦不苦,想想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想想红军老前辈.

生:让我感受到我们今天的生活来之不易,我们要牢牢记住老一辈的革命传统.

……

(通过情境的渲染,将学生仿佛带进那长征的途中,仿佛与红军战士们融为了一体,这是一种超越时空的心灵的沟通,为学习下文作了铺垫.)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出体会.

2,学习生字词.

三,深层对话,积淀情感

(一),学习第一小节

1,自由读,读出体会.

2,交流体会.结合"饥寒交迫"等.

(二),交流爱大黑骡子的语段.

1,师:在这恶劣的环境里发生了一个怎样的故事呢

2,学生自由默读这一部分内容,作批注.

3,交流,实录如下:

教学实录:

师:大黑骡子可是彭德怀将军的坐骑呀!从江西出发,一路跟随在他左右,是他"无声的战友"呀!下达杀大黑骡子的时候,彭德怀真的忍心吗 他的内心经受了怎样的煎熬呢 请大家抓住重点句子,词语甚至标点符号仔细揣摩,说说自己的理解.

生: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我从这里的"深情"一词体会到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有深厚的感情,非常喜欢它.但是我从后面的"平静"可以看出彭德怀下令杀大黑骡子时,内心十分矛盾

师:从"深情地望着"里他体会到了这么多,还有谁有补充

生: 我从第13小节 "彭德怀背过脸去."看出.彭德怀虽然嘴上说要杀掉大黑骡子和其它五匹牲口来解决燃眉之急,但当大黑骡子要献出生命的时候,他还是不忍心,所以要背过脸去,当时,他的心在忍受着煎熬.

师:一个"背"字里包含了太多的不忍,无奈与伤感.这个看似细小的动作,却让我们体会到了彭德怀波澜起伏的内心世界,让我们看出他深爱着他的大黑骡子.

生:彭德怀是忍痛割爱才把大黑骡子杀掉的,一个人的帽子象征着他的拳首,是很重要的,它是人最高的地方,像彭德怀这样的将军是不随意脱帽的……

师:(及时打断追问点拨)摘军帽一般来说是表示——

生:对一个人非常尊重,或表示一种哀悼.而他却向他的大黑骡子脱帽,看出他是很敬爱他的大黑骡子的.

师:还有谁要说

生:"摘下军帽"这个动作中里包含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太多的不忍,大黑骡子为了革命立下了大功,舍弃了自己的生命,使更多的战士有了走出草地的可能,它也挽救了许多战士的生命,所以彭德怀很敬佩它,缓缓地摘下军帽,用这种最高的礼节向大黑骡子行礼.

生:彭德怀"摘下军帽"不仅代表了他对大黑骡子的敬意,还表达了对大黑骡子的歉意.因为彭德怀杀大黑骡子也是没有办法,那么多战士倒在草地上,现在只能杀大黑骡子充饥,那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师:(小结)一个驰骋沙场,横刀立马的铮铮铁汉竟然向一头骡子——一头牲口摘下军帽,行此军人最高的礼仪,让我们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板书:爱!)同时我们也感受到了他的侠骨柔情……这个在战场上叱咤风云的将领,是有情有义的真男儿.

师:同学们,这句话后面是个省略号,你认为省略了什么

生:省略号代表了彭德怀想对大黑骡子说的许多话,包括对大黑骡子的道歉的深情话语.…….

师:你能说说吗

生: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我对不起你呀!一路上,你帮了我们这么多忙,而我却把你杀了给战士充饥,希望我们来世还能相见.

……

师:继续交流.

生:"……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我觉得这里彭德怀有些后悔,他让警卫员把大黑骡子杀了,现在要吃它的肉,他在愤恨自己为什么要把最心爱的大黑骡子杀掉.

师:你刚才用了一个词——"后悔",这里有"后悔"的意思吗

生:没有.

师:那是什么

生:是歉意.

生:我从这里看出彭德怀当时的心情是很不平静的,对大黑骡子充满了歉意的,不忍心吃它的肉,可以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很深.

师:小结:是啊,眼前的这碗肉汤了散发出的都是大黑骡子的气息啊!闻着大黑骡子的气息,彭德怀眼前又浮现出和大黑骡子朝夕相处的一幕幕情景,心里是多么地难过啊!他怎么忍心吃呢 我们一起把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语段连起来读一读.(配上音乐)

(三),交流更爱红军战士的语段.

1,彭德怀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它呢 结合板书:杀

(结合板书:更爱战士)

2,将描写彭德怀更爱红军战士的语段找出来读一读,体会一下.

3,交流体会.

教学实录:

师:从哪儿看出来他更爱红军战士呢

生: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看出彭德怀爱战士们,不想看到战士们挨饿.

师:说的好,还有吗

生: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从这句话我还体会到彭德怀虽然对大黑骡子十分喜爱,但是他更爱自己的战士,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不得不杀掉自己心爱的大黑骡子,说明他有和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结合板书:同甘共苦)

师:还有吗

生:"深情地望着"可以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真的非常深,因为大黑骡子多次救过他和战士们的生命.但是他不能因为自己喜爱大黑骡子,而让战士们因饥饿倒地.后面的"平静"可以看出彭德怀希望大黑骡子为革命做出更大贡献.他想得更多的是战士.

师:他的内心真的"平静"吗

生:他的内心在滴血,很不平静,是波澜起伏的.他是忍痛割爱,这毕竟是他最心爱的大黑骡子.

师:是的,他竭力把对大黑骡子的爱压在心底.这"深情的一望"里,有感激,有不舍,有眷恋,有痛楚,谁来把这小节读好

生:齐读.

……

师:自由地再将这几句话连起来读一读,深深体会一下彭德怀更爱战士们的情感.

(学生通过反复地朗读,通过与文本逐步深入地对话,受到了情感的熏陶,在情感熏陶中受到了智慧的启迪,在智慧的启迪中进行了言语的训练……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那么的和谐.)

四,心灵润泽,升华情感

渡:大黑骡子离开了彭德怀,离开了战士们,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了,但是, .

1,引读课文.

2,谈感受,有感情地朗读.

3,总结:告诉我们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更让我们体会到了彭德怀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奋勇前进,最后终于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

4,齐读这一段话.

5,分角色朗读课文.(配上音乐)

作业:

课堂作业:

1,摘抄文中你喜爱的词语.

2,摘抄文中让你感动的句子.

课外作业:

1,有感情地练读课文.

2,请你查找有关书籍,读一读有关彭德怀的故事,并做摘记.

板书设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 杀 更爱战士!

同 甘 共 苦

总评: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从学生的主体地位出发,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生的学出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优化了教学过程,使整个的教学过程成为学生自主学习,

探究并自我评价的过程.课堂上建立了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了和谐的课堂氛围,注重学生积极主动的全面参与,有效的促进了学生的主体发展.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本节课我还强调了读书的重要性,不过,从另一个侧面看,它似乎还在强调:教师一定要给予学生多读几遍的机会.通过读书,让学生的情感尽情彰显,通过激励性的语言鼓舞了学生的信心,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唤醒了学生的情感,这是一种心灵的润泽,是一种情感的体验,学生在这样的课堂里才会幸福地成长.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2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600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三

教学要求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爱战士的感情以及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指黑板,齐读)

2、师: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体会到了哪些爱?(板书:爱)

把这样的一份“爱”融入课题中,再来读读。指读课题。

二、 学习2至20小节

(一)学生注读

师:老师相信,对于这个“爱”字,每个同学都会有自己独特而真实的感受。这是非常宝贵的。但是,对于学习课文,光有这点感受是不够的,请同学们再走近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看看你是从什么地方,哪些文字,哪些句子当中深切地体会和理解了这个“爱”字,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第2——20小节,,用波浪线画出有关语句,把你的感受简要地写在旁边。

(二)交流

师:所有的同学都已将自己的理解转化成了一条条深深的波浪线,非常美丽的波浪线。老师想问一下,哪些同学已经找到了有关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的语句?

1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

1)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师:哪些词触动了你,让你震动了?

评议: 能体会到流淌在细微之处的爱,真细心!

指导朗读:这份爱真挚而含蓄,谁能通过朗读把它表达出来?

小结:当时,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溜一溜,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粮,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彭德怀骑上去再慢慢起来。打仗时,只要彭德怀一声令下,它就勇往直前,从不退缩,多少个日日夜夜,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都能看见彭德怀与大黑骡子相依相伴的身影啊!

师: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还流淌在我们课文的其他语句中,你们读到了吗?

2)彭德怀深情地望着……平静地对……

能把你的目光再缩小一下,缩小到一个词来谈谈你的感受吗?你缩到了哪个词儿?把“深情”这个词再放大了,你想到了什么?(爱大黑骡子)

此刻,大黑骡子已不仅仅出现在彭德怀的眼前,更留在了我们心中,让我们来读好这一句。齐读。 3)心中的悲痛彭德怀终于掩饰不住了,但是男儿有泪不轻弹,更不能让大家知道自己有多么不舍,所以他把心中积压的痛苦用别的方式宣泄出来,他有些不耐烦了,引读——

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

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引读——

“不耐烦”和“怒吼”的背后,我们读到的了什么?(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

4)师:六匹牲口还是集中到了一起,军令如山啊,彭德怀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老饲养员难过啊,他拍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又在轻轻絮语——引读

师:枪口对准了大黑骡子,彭德怀背过脸去。

此刻,你们是彭德怀身边的警卫员,你们从彭德怀转过来的脸上看到了什么?(表情)

体会彭德怀的心境,让我们来品味这个句子,齐——

5)范读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你们感受到了什么?我相信你说的话也是其他同学最想说的话。谁能把心中的体会表现出来?

6)过渡:这天晚上,草地上多了些生机,战士们终于可以吃真正意义上的食物了,可是彭德怀吃了吗?他是怎么做的?谁能把有关句子读一读?

g、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从彭德怀的语气中,你能读懂他的内心世界吗?(爱大黑骡子)

小结:彭德怀是绝对喝不下肉汤的,那碗肉汤里散发出的都是大黑骡子的气息啊!他深深的爱着大黑骡子,又怎么能喝下这碗肉汤呢?

1、 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爱

过渡:同学们,对大黑骡子深深的爱仅仅体现在彭德怀身上吗?(战士们也很爱)你从哪些语句中读出了战士对大黑骡子的爱?

a、“什么?杀掉?……”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

好的,找得很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位同学的新发现。为什么“着急”?(爱大黑骡子,爱彭德怀:这是组织上派给彭德怀的坐骑,尽管他很少骑,但是彭德怀一路上不但要走路,还要指挥队伍前进,辛苦啊,战士们心疼他,希望大黑骡子能减轻他的负担。)

小结:是啊,长征以来,大黑骡子受尽了苦,一路上不是驮着粮食,就是驮器材,战士生病了,它驮着伤员一步步朝前走;过大江时,是它一次次将不会游泳的战士运过江;过雪山时,是它将奄奄一息的战士从死亡的边缘拉了回来。战士们是多么地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啊,我们听见那发自内心的请求声:(引读)

b、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他为革命立过功

c 大家仍在请求……。

能读出请求的语气吗?

命令下了,而枪声 ,10分钟 ,20分钟 。这分分秒秒里凝聚的都是人们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

练习朗读:同学们把这份真挚的感情体会的多好!是啊!此时此刻,每个爱大黑骡子的人都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这份深埋在心底的爱此刻又是那么地痛苦,让我们走进每个人的心里,读出他们内心真实的感受。

分角色朗读3—12小节

评价:同学们出色的合作让老师仿佛置身在那艰苦的年代,那痛苦的时刻。

3)彭德怀对战士的爱

质疑: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战士们也是那么不舍得大黑骡子,那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板书:(杀?)

师: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默读课文第1、2小节。

读一两遍显然是不够的,再细细地读,不要放过一个字,一边读一边感受,你会发现,这一段话中突然有一个词语跳入了你的眼帘,把它抓住,不要放过了!(同学再齐读)告诉大家哪个词语突然跳入了你的眼帘?交流:最为艰苦为什么这个词语会突然跳入你的眼帘?(杀的原因)

你心里有什么感觉?带着这沉重、难受的心情读一读这一小节好吗?

出示图片;可以说草地一望无际如浩淼大海,沼泽遍布,荒无人烟,满目凄凉,正如诗中所说:

三十里草地二十里水,

荒无人迹鸟不飞,

如有行人误入内,

十有九个去难归。

除了恶劣的自然环境外,连一粒粮食都找不到,野菜、草根、马鞍、皮带都成了红军充饥的食物,很多人到达草地前身体已经很虚弱,有的倒在泥浆里永远也爬不起来了,有的小战士临死的时候,已经骨瘦如柴了,作为红三军的军团长,彭德怀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而牺牲,又怎么能舍得?他决定了“杀骡子”,(板书:杀!)从这决定中,你感受到的是什么?(更爱战士们)板书:(更爱战士)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a、 他眼见着……把目光盯在……

b、 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

c、 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同甘共苦

“如果你是其中的一个战士,看到彭德怀将军忍痛杀大黑骡子,你想到了什么?”

生谈,有没有同学找出相关语句?能读好吗?

a、 你们能走,我也能走。

b、 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大黑骡子的身影了……

过渡:枪声响起的那一刻,铁骨铮铮的将军彭德怀此刻的内心是痛苦的,是挣扎的,是压制的,是哭泣着的,而这份交织在一起的情感也融在了这个省略号里,(出示第19小节),你能揣摩透这省略号里包含的话语吗?

[挖掘课文空白点,联系课文内容展开想像,练写彭德怀心理活动的片断]

练笔: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配乐谈感受 ,你们的眼神告诉了老师,有一份深深的感动在你的心中涌动!来,让我们来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吧!生谈

同学们,陈老师完全有理由相信,让你感动的地方还有很多,比如……第十五小节等。指名读,谈

5)学习最后一小节

枪声响了,永远带走了大黑骡子,它永远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它——(引读最后一节)

师:如果我们把这篇课文当作一部电影来欣赏的话,那么,课文结尾则更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魅力。请大家细细欣赏。(生读最后一段)师:这一段里,大家对“铁流”这个词理解吗?对于这个词,大家不要忙着查字典,求教人。只要你把这部分内容当电影来看,你就一定能读懂它。(生边读课文边想象画面)师:如果说“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是个特写镜头,是个近景,那么,你说结尾是个什么镜头?师:说说你看到的远景?师:在崇山峻岭之中,在茫茫草地之间,你又看到了什么?师:联系你所看到的,你一定能理解“北进的滚滚铁流”。师:(引导)“北进”这个词,还在课文的什么地方出现过? “红军指战员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向北挺进。” 师:联系这两句,并想象画面,你能理解“北进的滚滚铁流”吗?师:你看,你们不都看出来了吗?不过,为什么把“红军队伍”称作“铁流”呢?师:“铁流”就是指战斗力强的队伍。弄清了这个词的意思,我们再来读读这一段,说说你对这一段的理解。(生边读边批注,随后交流)

师:同学们,这段文字还是音与像的绝妙结合,你看一个远镜头,再配上铿锵有力的画外音“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不就给人一种精神振奋的感觉吗?我们再一起读读这段,并背下来。

在长征路上象这样作最后奉献的骡吗,实在难以计数!推荐同学们读一本书:《领袖将帅和他们的战马》

三、 小结:

四、 这节课上,我们和彭将军一起着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对大黑骡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但这爱是伟大的,这爱是感人至深的,这爱激励着战士们奋勇向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板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 杀?

更爱战士!! 杀!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3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反思

今天,教研室安科长来我校视导,听了我讲的一节《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虽然我经过了精心的准备,但是我还是觉得有很多的缺憾。

本课的主要教学目的是引领学生走进彭德怀的内心世界,体会彭德怀为了战士们,不得已枪杀了他的坐骑大黑骡子,但是他的内心是痛苦的,矛盾的,不舍的,然后进一步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怀着这样一个美好的目的,我首先让学生回顾: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彭德怀率领的红三军团在长征途中过草地的时候,由于断粮,而枪杀他的坐骑大黑骡子的事)。然后引领学生走进文本:彭德怀几次下令枪杀他的大黑骡子?战士们的表现如何?请同学们划出有关的语句,然后读一读,想一想,写一写自己的感受。给学生一定的读和想的时间,我接着和同学们一起交流彭德怀三次发火的情景,欲想揭开彭德怀发怒的面纱。

在交流第一次下令枪杀大黑骡子时,我紧紧抓住“全部”、“命令”,让学生体会彭德怀的果断和能与战士们同甘共苦。在交流第二次下令枪杀大黑骡子时,我紧紧抓住“不耐烦”,欲让学生走进彭德怀的心里,理解他的痛苦、矛盾、和不舍,在交流第三次下令枪杀大黑骡子时,我紧紧抓住“怒吼”,

欲进一步理解他的痛苦和矛盾。十几分钟的指导朗读,学生能模仿读出彭德怀的语气,但是学生还是不能走进彭德怀的内心,有几个学生竞说:彭德怀怒吼是因为他烦了。

当讲到战士们身无御寒衣,肚内饥。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的时候,我问:同学们,力量来自哪里?问了几个学生,都说来自于吃了大黑骡子的肉。几乎没有学生说出来自于彭德怀军团长对战士的关爱,战士为有了这样的好首长而激动,浑身充满了力量。

课讲到这儿,我的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从始至终,我都充满了,并且尽力用语言的描述来感染学生,可学生表现出来的还是木然和不理解。我实在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儿?去年我也讲过这一课,当时我感觉效果还是比较好。同样的课,不同的学生,出现两种不同的课堂教学效果。问题出在哪儿呢?

到了第三节评课的时间,安科长一语道破其中的玄机,让我茅塞顿开:点抓得太多,就会出现处处兼顾,处处难顾的局面。仔细想想,确实是这样,我应该着重抓住一点,然后想办法引领学生从彭德怀的动作、神态、心理方面去体会,从而走进彭德怀的心里去,我想那样效果会好得多。

语文课确实也够复杂,但能把语文课上得简单也确实不易。这须要我们静下心来,既要吃透教材,还得了解学生。

教师要想“吃透”教材,就必须多读教材,甚至做到背诵教材。在熟读的基础上,教师还要从整体入手,加强前后知识点之间的沟通,用联系、发展的观点来分析教材。内容为什么这样设计?教材为什么这样编排?结论为什么这样导出?还要想一想:学生学习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基础是什么?它对后续学习起到什么作用等等。

新课标中也强调:教学应以学生为本,让不同的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在设计课堂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状况。如果教师无论针对什么基础的学生,都使用相同的教案来上课,肯定是不行的。一个优秀的教师还能预设到课堂上可能出现的问题,然后针对出现的问题,运用教学技巧,迅速把学生拉上正规。

语文教学,想说爱你不容易!今后还须多学习,多思考!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4

[教学目标预设]:

1.练习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引导学生品读感悟文中语言文字,特别是描写彭德怀神情、动作、语言的词句,从中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3.联系课文,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空白点(第19自然段),展开合理想象,进行彭德怀心理活动片段描写的训练。

[教学重点]:凭借课文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教学难点]:抓住关键词句,感情朗读,体会彭德怀杀大黑骡子时的心理感受,感受他对战士浓浓的爱。

[教学过程]:

一、歌曲导入,渲染气氛。

1.课件1:播放歌曲《过雪山草地》

一曲《过雪山草地》,仿佛把我们引入了红军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过草地。让我们一起走进那永恒的岁月,去目睹那悲壮的一幕,去品味那浓浓的真情,去感受彭德怀元帅伟大的人格魅力。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教师示意,学生读题)

【设计意图: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首饱含激情的长征歌曲一下子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把他们的注意力带到了那段艰苦的岁月里。】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对课文内容有了初步的了解,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结合自己的体会,你觉得课题中的“和”可以用什么词替换?(爱 板书)

3.彭德怀是多么地爱他的大黑骡子啊!让我们把这样的一份“爱”融入自己的朗读中,再指读课题。

【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从文题入手,引导学生整体回顾课文的同时,能有效把握文章的主旨。】

过渡: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朝夕相处,征战沙场,深埋在他心底的是对大黑骡子的关心和疼爱。这份爱渗透在课文的字里行间,请默读课文2—20小节,找出体现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句子,用“ ”画出,轻声读读,在旁边简单地写上自己的体会。

二、以问促读,边读边思,感悟真情。

(一)走进文本,品味彭德怀的“爱骡之情”。

1.找相关语句,感受“爱骡之情”。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划出相关句子。教师巡视点拨。

(2)请将自己画出的句子读出来,简单谈谈感受。

(课件2:随机出示下面句子)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b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

c彭德怀背过脸去。

d彭德怀向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e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2.抓关键词语,品读“爱骡之情”。

(1)有人说:“读书给人智慧,给人灵气。”再认真读读这几个句子,看看哪一句最能打动你,反复读读,在关键词下面加“·”,体会体会,先在四人小组里交流,后到班级展示。

(2)交流(建议发言句式:最能打动我的句子是 ,其中我加点的词语有 ,我从中这些词语中感受到 ,请听我来读这个句子 。)

(3)一个细微的动作,一个深情的眼神,一句简单的话语,都表现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这是多么深沉的爱啊!现在,就让我们带着各自的体会再读一读这几个句子,体会彭德怀这份深深爱骡之情。(整体再现课件2:)

【设计意图:此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感悟细节描写的妙处。通过初读找句子,再读品词语,让学生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在读中悟,在悟中读,实现了与文本的对话,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体会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饱含深情的爱。】

过渡:既然彭德怀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杀了它呢?请大家快速浏览课文1-2自然段,用一句话说明原因。

(二)结合相关材料,体会彭德怀的“爱兵之情”。

1.师生交流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

(课件3:出示诗文和图片):草地一望无际,如浩淼大海,沼泽遍布,荒无人烟,满目凄凉,正如诗中所说:

三十里草地二十里水,

荒无人迹鸟不飞,

如有行人误入内,

十有九个去难归。

2.恶劣的自然环境,敌人的围追堵截,没有一粒粮食,野菜、草根也找不到,马鞍、皮带都成了红军战士充饥的食物,很多人到达草地前身体已经很虚弱,有的倒在泥浆里永远也爬不起来了,有的小战士临死的时候,已经骨瘦如柴了。作为红三军的军团长,彭德怀看到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而牺牲,又怎么能舍得?于是,他决定——“杀骡子”,(板书:杀!)

【设计意图:借助形象的诗文和直观的图片,让学生真切感受红军长征途中所经历的艰难困苦,让学生理解彭德怀纵然对大黑骡子有万般不舍,为了战士,也要忍痛割爱的伟大人格。】

3.(课件4:出示句子)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1)要杀大黑骡子了,此时彭德怀的心情真的平静吗?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a是呀,此时,复杂的情感交织于彭德怀的内心,眼见他亲爱的战士们没有牺牲在战场上,而是每天近百人活活饿死在草地上,这怎能不让他心痛呢?所以,他深情地说(引读)____________。

b然而,杀了大黑骡子,他忍心吗?在多年的征战中,他早已把大黑骡子看做出生入死,任劳任怨的战友,此刻,却要在他的命令之下,永远地离开他。他多么不舍啊,但是,只要有食物吃,就能多一颗革命的火种,多一份希望,让革命走向胜利。所以,为了革命的胜利,他深情地说(引读)_______________。

c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同生共死的战友,舍去哪一边都是如同割去自己的心头肉,彭德怀内心复杂的情感撕扯着他的心,但是,看着战士们一个个倒下,他怎么忍心呢?所以,他他深情地说(引读)_______________。

(2)从彭德怀看似平静的外表下,我们可以看出,他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板书:更爱战士)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为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巧妙创设情境,引领学生反复朗读,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的真正内涵,从而产生真切的情感体验。】

过渡:这是一匹劳苦功高的大黑骡子啊!现在彭德怀却要杀了它,战士们同意吗?用你喜欢的方式自主阅读3—19自然段,找找相关的句子,想想战士们为什么不同意?并在旁边写下你的体会。先小组交流,后班级展示。

(三)研读关键语句,品味彭德怀与战士的“互爱之情”。

1. 学生交流预设:

(1)“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 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说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2)老饲养员流着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3)“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大家仍在请求。

(4)老饲养员拍着大黑骡子的脖子又在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

2.战士们为什么不同意?你读懂了吗?(大黑骡子立过功,这不仅是老饲养员和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感情,也是对彭德怀司令员的深厚感情。)

3.此时此刻,每个爱大黑骡子的人都挣扎在爱与痛的边缘,大家不得不看着大黑骡子离他们而去,让我们走进每个人的心里,读出他们内心的真实感受。分角色朗读3——12自然段。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找找画画中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4.战士们多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啊,让我们来听一听那发自内心的无声请求吧。

【(课件5:出示句子)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10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6匹牲口都好像预感到了什么,集体嘶叫了几声,又都默默地低下了头。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1)这分分秒秒里凝聚着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的爱,更凝聚着战士们对谁的爱?战士们对大黑骡子爱得那样不舍,对彭德怀爱得那样真诚,让我们带着这份感动再读这部分。

(2)在生活中,20分钟瞬间即逝,然而此情此景却是那样漫长。彭德怀理解战士们的爱,但多耽搁一分钟,就又会有许多战士悄然逝去。所以,他再也压抑不住内心的情感,双手叉在腰间吼道_______________

【设计理念:紧扣教材,设计有效问题,以问促读,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感悟真情。】

4.(课件6:出示句子)引读: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彭德怀双手叉在腰间怒吼道。

(1)你能体会彭德怀此时心情怎么样?带着自己的体会再读句子。

(2)枪声终于响了,让我们一起走入长征,感受这令人揪心的一幕。

(课件7:先播放枪杀大黑骡子的镜头后出示句子)

【设计理念:这一环节,借助视频,给学生再现枪杀大黑骡子的画面,把整个课堂推向高潮,让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真切感受彭德怀内心的痛苦和不舍。】

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3)同学们,一个驰骋沙场,横刀立马的大将军,竟对这头骡子致以最高的礼遇,让我们看到他对大黑骡子哪难以割舍的爱,也感受到他的侠骨柔情。这么一段打动我们内心的文字,怎能让六个小圆点戛然而止?你认为可能省去了哪些内容?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拿起我们的笔,在书中空白处写下来。(写后交流)

(4)千言万语都凝聚在这个动作中。让我们再一次见证彭德怀那神圣而又庄严的动作,见证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引读课件7。(板书:同甘共苦)

【设计意图:读写结合,自主补白,走进彭德怀的内心深处,体会他此时此刻的痛苦心情。】

三、品评精神,升腾文本。

枪声响了,永远带走了大黑骡子,它永远消失在了大家的视线里,漫漫征途再也见不到它的身影,它——(引读最后一节)

1.“融进”是什么意思?你从两个“融进了”读懂了什么?(引导学生读懂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生命,是大黑骡子给了战士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和力量)

2.红军长征,翻雪山,过草地,历尽艰难万险,战士们身无“御寒衣”,忍受着饥饿和寒冷,晕倒了能勇敢地爬起来,紧紧地跟上去。”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仅仅来自大黑骡子吗?(是彭德怀关心战士,爱护战士的无私精神,誓与战士同甘共苦的品质深深地感染和激励着每一位红军战士。)

3.是的,我们的红军队伍正是有了这样的首长,这样的战士,才有了战无不胜的力量,才能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心潮起伏,激流涌动,想说点什么吗?或是对彭德怀,或是对大黑骡子,或是对红军战士们,又或是对我们自己。

四、升华主题,延续文本。

1.总结课文:这节课上,我们和彭德怀元帅一起着急,一起悲痛,一起把对大黑骡子的爱深深地埋在心底,这爱是伟大的,这爱是感人至深的,这爱激励着战士们奋勇向前,最终取得了革命的胜利。

2.课外延伸:

(1)以8人小组为单位,编排课本剧。

(2)推荐阅读:

在漫漫二万五千里长征路上,像这样可歌可泣的故事,数不胜数,曲曲动人情,篇篇催人泪!建议大家去读《丰碑》《金色的鱼钩》《倔强的小红军》《草地夜行》《领袖将帅和他们的战马》等。看完后,可以与其他同学交流感受,共享情感。

【设计意图:在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虽然是主要阵地,但课堂教学的时间毕竟有限,在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也是有限的,仅靠这些也是不够的,因此要开辟语文教学中的另一块阵地——课外阅读。如果我们能从有限的课堂时间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会学生读书的方法,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就能使他们在无限的课外时间里,读更多的书,获得更多的知识。】

板书设计: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 (杀)

同甘共苦

更爱 战士

[ 教材简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六单元的第二课,是一篇记叙文。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五头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刻画人物形象,情节感人,文字精炼含蓄,耐人寻味。

[设计理念]:《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本课教学中,力求为学生创设个性化的阅读空间,采用“以问促读,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写结合”的方法,精心为学生安排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增加学生感受语言的机会,让学生运用“读、画、品、悟”的方法,抓住的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读懂人物的内心世界,感悟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领会战士们对彭德怀深切的爱戴之情。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在听说读写的语言文字实践中,培养阅读能力,形成良好的语感,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从而提高语文素养。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5

教学要求: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6个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3、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教学重点、难点: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1、同学们,通过课前搜集资料,你了解哪些红军长征的故事?(指名说)

2、师针对学生回答,简介一些红军长征的故事。

过渡:今天我们学习的这个故事就发生在长征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

出示课题:14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让学生齐读)

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些什么?

根据学生回答,师简介彭德怀生平。

过渡: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快速读课文。

(二)学习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情?(指名回答)(课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2、指名分段读课文,教师随机纠正读音。

3、再读课文,本文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

4、小组讨论课文可以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讨论交流:

第一段:(1节)讲红军过草地时饥寒交迫,后继部队连野菜都挖不到。

第二段:(2~20节)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充饥的事

第三段:(21节)讲大黑骡子的身影融进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5的竹板声里。

5、指名按分好的段落朗读课文并评议。

(三)指导写生字

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第二课时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板书: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2、这是一头怎样的骡子呢?(学生找句,读句)

二、学生品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一)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彭德怀非常喜欢他的大黑骡子?

2、学生一边读,一边找出描写彭德怀喜爱大黑骡子的语句:

理解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句(1).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理解“悄悄地”一词的涵义:)你能读出感情来吗?

句(2).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说……

句(3).彭德怀背过脸去。

句(4).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对于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句(5).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3、学生读找出的句子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对于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师: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体会。

4、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二)感悟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

2、读读课文,对于这个问题,其实课文有一节已经告诉我们了,找找看?

3、齐读第三节。理解“燃眉之急”什么意思?近义词(迫在眉睫)。请用“燃眉之急”造句。

4、“燃眉之急”在课文中指的是什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

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读第一节)

5、是啊,草地上断粮了,战士们的情况已迫在眉睫了,怎么办?

6、所以,彭德怀决定杀坐骑来解决燃眉之急。你从彭德怀杀骡子看出了什么?

板书:更爱战士们

7、战士们同意彭德怀杀骡子吗?战士们在这个问题上是怎样的态度?

师引读课文3——11节

8、请大家找出11——20节描写彭德怀在杀大黑骡子问题上有什么感情变化?找词语。

9、你能读懂彭德怀“不耐烦”的背后的原因吗?指导朗读。谁来读出“怒吼”背后的感情?

引读13——19节

10、“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这时的彭德怀又在想些什么?

三、小结。从这我们可以看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更爱他的战士。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段。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为什么说:“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

(这句话看来是写大黑骡子,实际暗含着彭德怀要和战士们一起徒步走出草地,后面路途将更加艰难。后面两个“融进了”告诉我们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大功,更是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鼓舞了战士们奋勇前进。)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6

自读感悟 对话交流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苏铜山县三堡中心小学 滕衍平

设计理念:

运用“批注”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学生自读感悟。关注课堂生成信息资源,师生、生生对话交流。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4课(学生齐读课题)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知道了什么?

(指名回答。)

师:是啊,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一路上又驮粮食又驮器材,深得彭德怀的喜爱。

板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爱! 杀?

师:可是,他却亲自下命令要把大黑骡子杀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板书:?)下面就请同学们仔细品读课文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画出相关的语句。(板书见上)说说自己的感受。

二、学生品读课文

1.学生按要求阅读课文。

2.老师巡视。

三、交流

(一)通过以下句子体会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喜爱。

1.彭德怀深情地抚摩着大黑骡子……一直看着它吃完。

2.彭德怀背过脸去。

3.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我吃不下,端开。

训练方法:

与学生一道找出以上几句话,并能诱发其谈谈读完后的感受并相机训练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延伸训练:

1.相机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句中“悄悄地”一词的涵义。

2.对于第四句中的省略号,引导学生展开想像,补充一些令人感动的细节(场面)。

师:彭德怀这位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得深情,下面请同学们把这些话连起来读一读,再来体会体会。

(二)学生自由练读这几句话。

(三)体会彭德怀的情感,他是更爱战士。

师:彭德怀是那么喜爱他的大黑骡子,可最后还是把它杀掉了。这到底是为什么呢?你是怎样想的?

学生自由发言。

师总结板书: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战士

爱! 杀? 更爱!

从而可以看出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更爱他的战士。

师:这种深沉的爱,多么感人啊!同学们,你们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然后再进行分角色朗读。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略)。

五、引读课文最后一节(略)。

六、总结全文(略)。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7

清新干练重点突出——评张家港李洪霞上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作者:佚名转贴自:转载点击数:553

清新干练 重点突出——评张家港李洪霞上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苏教版教材小学语文十二册第四单元,是一篇记叙文,记叙了红三军团长征过草地时,因为断粮了,彭德怀忍痛命令把自己最喜爱的大黑骡子和其他牲口全部枪杀的事,表现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们的感情,赞扬了他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根据《课程标准》对高年级学生阅读的要求,李老师把细读课文,品味朗读,增加体验,拓展延伸作为教学手段,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材特点,她主要采用下列方法:①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自主探究让学生自读自悟,自主获取知识,发现问题,体悟感情,从而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朗读感悟法 朗读使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他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情感、积累语言词汇、陶冶情操。

上课伊始,李老师通过猜人物激情导入。被称为“真正的男子汉,一块会说话的钢板!堪称军神。”的将军是谁?(刘伯承)被日本人民把他称为“活菩萨”, “中日友谊的使者。”是谁?(聂荣臻)“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的是谁?(彭德怀)这些都是过去学过的内容,加上老师干练的外形、激情的朗诵,学生怦然心动,一下子就进入课文内学习。接下来通过出示描写心理活动的词语“平静、不耐烦、怒吼、发火”,“深情、背过脸、抚摸、缓缓”等词感受彭德怀将军对大黑骡子的爱,深情地朗读课题读出“爱”,然后让学生自主找找彭德怀将军对大黑骡子的爱的语句,通过深情朗读,简练的对比练习“他不忍心_______,不忍心______。”“他怎么忍心______,怎么忍心________?”让学生充分感受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疼爱。再读课文,问:“读了课文,仅仅是彭德怀爱大黑骡子吗?”回答是显然的,从语言文字中可感受到“老饲养员、警卫员、在教学中紧紧扣住彭德怀的语言、动作、神态等细节描写,以及彭德怀与饲养员、战士们关于杀与不杀大黑骡子的分歧和彭德怀内心的矛盾来展现彭德怀爱战士胜过爱自己的坐骑。一是让学生自学;二是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三是在班级交流,学生提出疑问互相解决。整个过程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独立自主的学习理解,相互交流,学得主动,参与率高。驾驶的主导作用在于为学生创设主动学习、探求的课堂分为提供条件。旨在重点、难点处给予引导,并给学生的学习以积极的评价。本课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悟体验,表达自己所体验的情感,同时对学生朗读进行适时评价,激发学生向更高的朗读目标努力。

使用搜索引擎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输入课文题目关键的字就行!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8

在执教《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时,我致力于引导孩子们用“两只眼睛”来读书--一只眼睛看到纸面上的话,另一眼睛看到纸的背面。深入品味文中细节描写,师生共筑朴素而有效的课堂风格。现就我的课堂教学片断作简要分析研究。

【片段一】:

师:你们从哪些语句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的?谁来读读你勾画的语句,并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生:“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从这句话中,我可以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师:能抓住重点词语来说一说你的体会吗?

生:“抚摸”写出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关心、爱护、疼爱有加。

生:“念叨”说明彭德怀说的次数多,他好像觉得对不起大黑骡子,总觉得是自己让大黑骡子太受委屈似的。

生:“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我可以看出彭德怀对黑骡子的深深的愧疚,也可见在彭德怀的眼中,大黑骡子已经不是一匹普通的牲畜,而是一位知心朋友。

生:由“分出、塞进、一直看着它吃完”等,可以看出彭德怀对黑骡子的关爱远远胜过了对自己的关心。

…………

师:是呀,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大黑骡子却有如此深情,能通过你们的朗读把这种挚爱表现出来吗?

(自由练习、个别读、读给同桌听一听。)

评析:阅读乃是向课文提出问题,并通过朗读、体悟来解决问题。从作品中获取信息,凭借自己的经验去兑换课文的思想感情。在交流中,我尊重学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断、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问。

【片段二】:

生:从“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中,我可以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

师:能谈谈感受吗?

生:看到大黑骡子斜倒下去,彭德怀知道大黑骡子再也站不起来了,心里非常沉痛,所以动作“缓缓”。

生:“摘下军帽”是向在战场上献出生命的战士表示哀悼,而彭的这个举动,说明他早已把大黑骡子当成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友。

师:同学们,一个驰骋沙场、横刀立马的大将军,竟对这头骡子致以最高的礼遇,让我们看到他对大黑骡子哪难以割舍的爱,也感受到他的侠骨柔情。这么一段打动我们内心的文字,怎能让六个小圆点戛然而止?你认为可能省去了哪些内容?此时此刻,他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生:大黑骡子,你为革命立大功了。

生:安息吧,大黑骡子。

生:他会自责地轻轻絮语,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

生:大黑骡子,我对不起你这个战友啊!

评析:此环节,我引导学生在文本空白处展开人物内心世界的续编,意在鼓励和引导学生大胆地想,自由地说,尽情地读,任意地论,从而不断扩展学生创新思维的空间,使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得到真正的培养和发展。

【片段三】:

师:通过这些细微的动作、简短的话语,甚至是一个稍纵即逝的表情,我们读到了一份深沉而含蓄的爱,真是“字词有深意,言行总关情。”可是,他却亲自下命令要把大黑骡子杀掉,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生:彭德怀见战士们一个个饿得昏倒过去,一定心如刀绞,挽救战士们的生命,杀牲口是解决危机的唯一办法。虽然他爱大黑骡子,但还是战士们的生命重要呀!

师: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要杀大黑骡子了,此时他的心情真的平静吗?能谈谈你的体会吗?

生:我认为他的心情虽然很难过,但是,此时此刻有多少战士正挣扎在死亡线上,一边是心爱的大黑骡子,一边是忍饥挨饿的战士,为了长征的胜利,彭德怀只能做出痛苦但很坦然的抉择,那就是杀大黑骡子!所以,他决定杀的时候很平静。

师:是呀,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所以他忍痛割爱,下令杀了大黑骡子。

评析: 在这个片断中,我引领学生抓主要矛盾,潜心着力地分析主人公内心矛盾挣扎的原因。只有这个矛盾被学生参悟了,学生才能真正体会到彭总不是不爱大黑骡子,而是以大局为重,以革命利益为重,为保住战士的生命而不得已才这样做的。他不是不矛盾,不是不挣扎,不是不难受,而是情非得已。

作为一名称职的语文教师,我们要做护花人,让一棵棵“小花”在课堂中焕发出生命光彩,给他们以自能获取知识营养的正确方法,提高阅读文本的能力,让我们的孩子都能学会“用两只眼睛来读书”,着眼于孩子的终身发展,能够早日做到不用教师教也能读懂文本。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9

切都缘于一个“爱”字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设计与预设

江苏省常熟市谢桥中心小学

215523 黄惠娟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正确地朗读课文,并能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学会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燃眉之急、饥寒交迫”,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爱战士的感情。

3、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4、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品读课文,感受彭德怀虽深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怀,体会他与战士们同甘共苦的精神。

教学过程:

布置预习

1、读通读顺课文,学会生字,划词,对生字进行描红临写。画出不理解的词,查字典写好解释。(饥寒交迫、殿后、坐骑、燃眉之急……)归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分段,写出段意。

2、搜集课外资料:关于彭德怀的资料;关于红军长征的资料。如:红军长征故事,红一方面军长征路线图以及有关的诗文等。

准备推荐:

红军不怕远征难

——毛泽东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3、谈体会(通过阅读,你读懂了什么?)

4、提问题(提一两个有价值的问题。)

第一课时

一、阅读课文,交流预习题,解决一些比较简单的问题。

二、重点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请大家读读第一自然段,想想写了什么。

预设学生回答:这部分写了红军过草地时处境身份艰苦。

师:那句话最能突出“艰苦”两字。

生读: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还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连野菜也找不到了。

师:老师也来读这句话,比较一下,有什么不同的滋味?

师读:走在前面的部队断粮了可以挖野菜吃,走在后面的部队则野菜找不到了。

预设学生回答:

原句强烈地突出了红军处境的艰难,可以读出作者心情很沉重。而你说的那句话因为少了“还……连……也……”就显得很平淡。

师:这说明同样的意思表达方式不同,所表达的效果也有所不同,我们在平时说话写作时要注意琢磨琢磨。

(生练读)

指名读。齐读。读出效果

师相机指导造句“艰苦”。

相机推荐:《红军不怕远征难》并要求学生背熟。

作业:抄词3遍,读好课文。

第二课时

一、读文看图,引入第二课时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请大家放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有一些问题要问大家。

(生放声朗读课文)

师:请大家看课文插图,找到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看看他们的神态表情,你能看出些什么?然后来说一说。

预设学生的回答:

我看到了彭德怀复杂的表情,他的眉头似皱非皱,可见,他的内心好像很痛苦,但是他昂着头,两眼平视前方,很坚定的样子;大黑骡子,眼里好像汪着一些泪,但没有哭,可以看出它有些依依不舍,但好像又有一份坚定的坦然,总之很通人性……

可以想见彭德怀和大黑骡子感情很深,就像亲密的朋友一样。

(这一环节充分利用插图资源,既检验了朗读效果,又能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抓住一对矛盾,激发学生自主学习

师:不难看出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感情很深,可是我们的彭总却坚决地下命令要杀这头可敬可爱的骡子。老饲养员、战士们会同意吗?

预设学生的回答:不同意,舍不得杀

师:于是双方围绕该不该杀大黑骡子展开了一场激烈的争辩。

相机板书: 杀

不杀

师:为什么彭德怀要杀大黑骡子,而饲养员和战士们不愿意杀大黑骡子?请大家默读课文(2---20),能不能自己解决。

生默读课文中……

(要求学生从课文中找出相应的句子并说出自己的体会。明确了阅读目标,学生一定会认真阅读,深入思考探究。同时老师适当穿插一些知识训练点。)

师: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请你在课文中找找语句,并说说你的感受。

预设学生交流情况:

(一)彭德怀杀大黑骡子的理由

生: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大骡子上。彭德怀为了解决红军的食物问题才把目光盯在大黑骡子身上的。

生: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他把饲养员喊了来,问道:“总共还有几头牲口?”因为断了粮,必须杀骡子来解燃眉之急。

师:很好,能把课文中的句子读一读吗?(生读)

师:这位同学理解得很好。能通过“燃眉之急”来说明了杀骡子的原因。

(这里相机穿插“燃眉之急”造句的指导)

师:“燃眉之急”是什么意思。

生:火烧眉毛了,没有时间想出更好的办法了。

师:这是字面上的意思,文中指的是?

生:部队没有吃的东西了,战士们因断粮危在旦夕。

师:平时你经历过或看到过类似火烧眉毛的事吗?

生:……

师:你能把“火烧眉毛”放进去说一说吗?

生造句: ……

师: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昏倒了。如果再没有办法,大家就危在旦夕。

师:所以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说:——(让学生接读)

生:“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师:有位同学在预习本上提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只杀其它五头。看看课文,彭总是怎么认为的?

生:“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为革命立最后一次功吧”。他认为杀了它可以为革命立最大的功劳,能给战士增加营养,能使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

师:同学们把这段话读一读:

“彭德怀拍着老饲养员的肩膀说:“你们能走,我也能走。雪山不是已经走过来了吗?革命又算得了什么!大黑骡子是为革命立了功,这次就让它立最后一次大功吧!”

师:你还能体会到更深层次的意思吗?

生:他想和普通的兵一样。和士兵同甘共苦,同呼吸共命运。

生:彭德怀爱他的骡子更爱他的战士。

师:可以看出他与其他士兵一样。把感情放进去,读。

生读……

(二)老饲养员和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理由

师:我们理解了彭总为什么要杀大黑骡子,那么战士们为什么舍不得杀大黑骡子呢?把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语句找出来读读

生找读……

“什么,杀掉?你不出草地啦?”老饲养员着急了。几个警卫员听后也急忙围拢过来,大声说:“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

20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生:这大黑骡子一路上驮战士,驮粮食,器材……为革命立了功,这两点可以看出战士们舍不得杀大黑骡子的。(见课文第二节)

生:我认为“这大黑骡子为革命立了功”,他比一般人都好,他在战士的眼里已经不再是一只畜生,而是一位战士,大家都舍不得他。

师:再读读老饲养员的话,想想。

老饲养员流着眼泪对彭德怀说:“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生:它能帮助彭德怀,帮助战士们。

师:彭德怀一路上要骑着他指挥战士们走出草地。如果没有大黑骡子,他想走出去就更加——

生:艰难。

师:疲惫不堪。

师:彭德怀有些不耐烦了,他大声地对身边的警卫员说(师引读)——

生:“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师引读:“副官长,——

生: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在腰间怒吼道。

师:这个彭总也真是的,这么凶,又是“不耐烦”又是“怒吼”,这跟他的身份多么不相称呀!

(可相机启发: “不耐烦” “怒吼”他为什么会这么凶?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彭德怀心里急,战士们正饿着呢!……

生:彭德怀爱他的战士,胜过爱他心爱的坐骑。

(通过找句子分析矛盾双方杀与不杀的理由。使学生深刻理解彭德怀为红军战士处境艰难而心急如焚,不惜牺牲自己心爱的骡子,彭德怀爱她的骡子,更爱他的战士,歌颂了彭德怀与普通战士同呼吸共患难,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

(待续)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10

“同学们,1934年10月至1935年10月,红军开始了举世瞩目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今天我们学的这个故事就是——”正当我伴着深沉的音乐边向学生娓娓动听地讲述故事,边板书课题: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一位学生突然站起来说:“丁老师,您把课题写错了。这篇文章的题目是《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而您把‘他的’两字漏掉了!”教室一阵哗然,许多学生也都“是呀”、“对呀”地附和着。

我仔细一看,真的!由于我一时疏忽,竟犯了一个教师不该犯的小错误。面对评判他人的意识不断增强的六年级学生,我是不露声色地迅速添上漏掉的两个字,还是维护师道尊严,自我辩白呢?我略一思索,突然灵机一动,真诚地对那位学生说:“我真佩服你的细心和勇气!谢谢你给我指出错误,更要感谢你打开了我的思路。我的脑中突然冒出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咱们不妨来讨论一下:你们觉得添上这两个字后,与先前的课题有什么不同呢?”说着,我便用红笔在“大黑骡子”前,郑重其事地添上两个大大的字——“他的”。

短暂的沉默后,学生开始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

“加上这两个字后,我觉得这头大黑骡子不是别人的,而是彭德怀同志的。”

“第一个题目讲的是彭德怀与普通动物之间发生的事。而我从‘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个题目中体会到彭德怀与大黑骡子之间的关系肯定非同一般,大黑骡子一定是他的心爱之物。”一学生像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惊喜地说道。

“发生在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故事一定非常感人,我想马上阅读这篇文章!”

“你们的审题能力真强!那好,现在就请你们带着两个问题去读课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之间到底发生了怎样的故事呢?你们从文中哪些地方体会出大黑骡子是彭德怀的心爱之物呢?”我顺势把第二课时的教学内容提前了。学生立即专注地阅读起文本来……

经过认真地阅读、思考,我从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读中体会到他们已被彭德怀与他的大黑骡子之间的真挚情感深深地打动了。我又问道:“读到这儿,你有问题要提吗?”

“既然彭德怀这么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还要把它杀掉呢?”

又是一番深入地阅读……从学生发自肺腑的表达中,我感觉彭总的精神已融进了他们的血脉之中!

“学到这儿,你觉得这篇文章还可以定什么题呢?”

“《痛苦的抉择》。”

“《爱兵如子的彭德怀》。”

“《大黑骡子,委屈你了!》。”

“《别样的爱》。”

……

一个个绝妙的题目,从学生头脑中源源不断地流淌出来了!

真没想到,一次小小的疏忽,竟促使我从生命的高度重新审视我的课堂教学,审视我的学生,使新课堂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精彩纷呈的喜人场面。真的,这次疏忽完全是我课前没有预设到的,但由它生成出的许多新问题却与我的预设不谋而合。我不禁想到一位特级教师曾说过的一句话:“好的课堂应是预设与生成相融的对话场。”在这里,师生平等对话,生本自由“交谈”,预设和生成并存。这堂课中,我充分利用这次小小的疏忽,引导学生一遍又一遍地阅读文本,使他们在与同学、老师、文本的多次对话中,不断迸发思维的火花,不断生成许多有价值的新信息、新问题,从而走进作者的心里,走进彭总的心灵世界。此时,阅读已成为学生的自觉行为。从课堂反馈来看,每一个学生在课堂上获得了全方位的满足和发展,而我也与学生一样,时常感到智慧的闪现,生命活力的涌动。

我真的要好好感谢这次美丽的“疏忽”,感谢学生带给我灵动的智慧,带给我在师生交往过程中的成功体验!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11

一读课文,就知道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的感情很深:

●“这匹从江西出发时就跟随彭德怀的大黑骡子……”,江西是红色长征的起点。1934年10月17日,红军乘迷雾从江西瑞金向西踏上茫茫征途。那个时候,大黑骡子就跟随着彭德怀,一路连破三道封锁线,鏖战湘江,二渡赤水,攻桐梓、打遵义,抢金沙江,渡大渡河,翻大雪山……大黑骡子一直陪伴在彭德怀的身边,一起出生入死,是老伙计,是老战友,感情深哪。

●“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句中的“抚摸”可以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过草地时,最可怕的是没有任何可吃的东西,连野菜、树皮都被前面的部队吃光了,最珍贵的是粮食,粮食比金子还珍贵。就是这样珍贵的粮食,彭德怀“悄悄”地从自己的口粮中分出一部分,塞给大黑骡子吃。“悄悄”是不让别的人看见,是怕其他战士不理解。“念叨”的意思是“因惦记而谈起”,可见在这段艰难的岁月里,彭德怀一直惦记着大黑骡子,一直将大黑骡子放在心上。“一直看着它吃完”,可以想见,彭德怀看着大黑骡子的时候,眼里是充满爱怜的,就像父母有了好吃的,给孩子吃,看着孩子把东西吃完一样。

当时,每到宿营地,彭德怀总要牵着大黑骡子溜一溜,给它刷毛、掸土,喂些草料和自己的干粮,这头大黑骡子很通人性。只要彭德怀轻轻一拍它的脖子,它就会很乖地卧下,等着彭德怀骑上去再慢慢起来。多少个日日夜夜,在荒芜人烟的草地上,都能看见彭德怀与大黑骡子相依相伴的身影啊!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拴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的都是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啊!“平静”的外表下掩饰的都是那份忍痛割爱的伤啊!

●“彭德怀背过脸去。”一个“背”字,渗透着无限的不忍。并且,这一段话独立为一节,情感和意思就更为突出和强调。

●“十分钟过去了,谁也不愿意开枪”“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这个“谁”指在场的所有人,也包括彭德怀,他也不愿意开枪,他更是下不了手啊。这等待的10分钟,15分钟,10分钟,是煎熬啊。

●“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缓缓”中满是沉重,“摘下军帽”是把大黑骡子当作了自己的战友,省略号里写满了无尽的无奈与悲痛,也可以看出对自己的“老战友”的悼念的时间之久。一个“向着”与前文的“背”,是彭德怀要最后见一见自己的“老伙计”,从此之后,再也见不到心爱的大黑骡子了啊。

●“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发火”是难过到了极致,控制不住了,火发得越大,越能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不舍!“吃不下”,不是彭德怀不饿,他和战士一样,饿啊,但是那碗肉汤里散发出的是大黑骡子的气息啊!他深深的爱着大黑骡子,怎么喝得下这碗肉汤呢?

大黑骡子之于彭德怀是老友,是战友,是一个不会说话的伴,大黑骡子非杀不可吗?不,不是的。种种理由都可以不杀大黑骡子。

●老饲养员:“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大家:“还是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

●方副官长:“枪声没有响,谁也不愿意开枪。”“十分钟过去了,没有谁下得了那个狠心。”“二十分钟过去了,仍然没有听到枪声。”

●一路上又驮伤病员,又拖粮食和器材。事实上,路上留下一头骡子来驮东西,未尝不可啊,

有那么多可以不杀的理由,有那么多人为大黑骡子求情,彭德怀自己又和大黑骡子有那么深的感情,但是,意外的事情发生了——是他几次亲自下令杀大黑骡子的:

“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

“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不仅是下杀骡子的命令,每一次下的“命令”里全带有强烈的、不容改变的感叹号。这个感叹号里是他对大黑骡子的恨吗?从这些感叹号里你能读出什么呢?

不只如此,对邱南辉说话时,是“大声”的,是“不耐烦”的;对方副官长说话时,是“双手*在腰间怒吼”的。从彭德怀这些不容置疑的神态、语气中,你又感受到了什么呢?

这个时候,再回到课文的第一部分,联系“饥寒交迫”,联系“他眼见着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晕到在地上”,眼见着一个个战士吃草根,吃马鞍,吃皮带,眼见着虚弱的战士倒在泥浆里再也爬不起来了,眼见着骨瘦如柴的小战士饿晕了再也没有醒过来……作为红三军的军团长的彭德怀,一次又一次地下命令:

“好,全部集中起来,杀掉吃肉!”

“邱南辉,传我的命令,让方副官长负责杀骡子!”

“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要向你开枪!”

这一个又一个的强烈的不容置疑的感叹号里,蕴涵着什么呢?对战士的爱,这是超乎个人感情之上的爱,这是大爱。

是的,如果说彭德怀爱着他的大黑骡子是一种个人的小爱的话,那么,他杀大黑骡子是一种无私的大爱。一支饥寒交迫的部队,一支“身无御寒衣,肚内饥”的部队,正因有了这种大爱,晕到的战士才会“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一支“身无御寒衣,肚内饥”的部队,正因有了这种大爱,才成为一支钢铁般的队伍。书上有个叫“铁流”,像钢铁一样坚强的“人流”,叫“铁流”。

此刻,你问问那个晕倒了依然爬起来的战士,问他是什么力量使他爬起来的,他会说,是军团长给了他力量。

此刻,你问问那个饿了三天三夜的骨瘦如柴的小战士,为什么能支撑着自己不倒下,走,走,走出去,他会说,是军团长给了他力量。

那是大爱的力量。

附写两个想法:

1.课文的题目也值得一玩。将“和”字去掉,说一句完整的话,学生会说“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彭德怀喜欢他的大黑骡子”,再将话说具体,“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因为大黑骡子和他一起患难与共”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为了战士还是将大黑骡子杀了”,这就把握住了全文。以一个人名和一个物名来命名的课文,学过的有《大作家和他的小老师》《狼和鹿》《爱因斯坦和小女孩》等,提取文章中的主要人或物来作题目,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命题方式。从这类题目中可以看出很多信息,这也算是一种阅读技巧。

2.读这篇文章,使我想起吴起。《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上记载:

起之为将,与士卒最下者同衣食。卧不设席,行不骑乘,亲襄赢粮,与士卒分劳苦。卒有病疽者,起为吮之。卒母闻而哭之。人曰:“子卒也,而将军自吮其疽,何哭为。”母曰:“非然也。往年吴公吮其父,其父战不旋踵,遂死于敌。吴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以吴起善用兵,廉平,尽能得士心,文侯乃以为西河守,以拒秦、韩。

吴起的善用兵,在于得“士心”。作为将军的吴起,在军队中居然不愿享受一丝一毫的特殊待遇。他穿的是粗布衣服,和士兵一模一样;吃的是杂粮粗食,和士兵一模一样;睡觉也经常是席地而卧,和士兵一模一样;行军也从不躺在担架上,和士兵一模一样;甚至在行军的路上还和最下等的士兵一样身上背负着军粮。士兵生了脓疮,他亲自趴在毒疮上为他吸脓……真正的善用兵者,正在于他善“爱兵”。彭德怀和战士们一起步行,一起受冻,和一起挨饿,一起背着小山似的行军物品,在饥寒交迫的情况下,将自己的心爱的坐骑杀了,这是真正的善用兵。彭德怀之所以成为元帅,从中可见一斑。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12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齐读:课题,读两遍。(要求第二遍做到有感情).

2、把课题改动一个字,使它成为一句话: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3、用关联词语,把这句话说具体。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是因为( )。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是因为(他和大黑骡子感情深厚)。

学生回答,再请一名学生上来板书。

二、重点讲解: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

1、默读课文,寻找课文中那些语句反映了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为什么?(小组合作交流)

【出示四色学习单】

红色:找出相关的语句,直接反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的感情深厚

黄色:从句子中找出重点词语

蓝色:说明这些词语为什么反应出德怀和大黑骡子的感情深厚

绿色:对上述三位同学的表达进行评价

交流顺序:红——黄——蓝——绿

然后再进行汇报

(让学生寻找,找到后再进行回答)

一般认为有五句:

a.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句中的“抚摸”可以看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悄悄”是不让别的人看见,是怕其他战士不理解。“念叨”的意思是“因惦记而谈起”, “一直看着它吃完”,可以想见,彭德怀看着大黑骡子的时候,眼里是充满怜爱。)

b.彭德怀深请地望着拴在不远出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深情的眼神里写满了对大黑骡子的不舍)

c.彭德怀背过脸去。

(一个“背”字,渗透着无限的不忍。并这一段话独立为一节,情感和意思就更为突出和强调。)

d.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缓缓”中满是沉重,“摘下军帽”是把大黑骡子当作了自己的战友)

e.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吃不下”,不是彭德怀不饿,他和战士一样饿,但是心里难受,让他吃不下。)

对于这部分的教学,边分析边朗读,深入体会课文。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调整教学过程。

2、齐读:黑板上的板书: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是因为(他和大黑骡子感情深厚)。

三、课文过渡

1、通过关联词语的变换进行过渡

把“是因为”,换成转折关系的“但是”。

彭德怀爱他的大黑骡子,但是(他忍痛割爱把大黑骡子给杀了)。

2、这是故事 ?(发生的结果)

3、为了这个结果的实现,彭德怀下达了几次命令?分别在课文的那几小节?

(下达了三次命令:分别在5-10小节;11-16小节;17-20小节)

四、重点讲解:彭德怀第一次下达命令,却没有成功的过程

1、仔细阅读课文的5-10小节

2、思考:这一次大家为什么没有执行彭德怀的命令?从原文中找原话。

( “军团长,大黑骡子可不能杀呀!”

“可是你怎么走出草地?别的可以杀,大黑骡子一定要留下,它为革命立过功。”)

3、彭德怀是什么样的态度?

(彭德怀认为自己可以走出草地; 彭德怀深情地望着栓在不远处的大黑骡子,平静地对警卫员们说:“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

4、抓住“平静”,让学生思考:彭德怀的内心是否是平静的。(学生一定会认为,彭德怀的内心是不平静的)

5、教师提出反对意见:认为彭德怀的内心是平静的。(关键词:盯着)

教师提出自己的论据:

6、回荡到前文,出示红军长征艰难困苦环境的画面,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当时环境的恶劣,战士们缺衣少食。

7、强化前文中“盯着”,说明彭德怀内心坚定,早已作出决断,心如止水。

五、简要介绍:彭德怀第二次、第三次下达命令

这一部分略说,强调提示语:“不耐烦”“大声地”“怒吼道”,让学生体会人物的内心情感变化。

六、课文导读

多媒体课件出示提示:如果说彭德怀爱着他的大黑骡子是一种个人的“小爱”的话,那么,他杀大黑骡子就是超越个人感情色彩的一种无私的“大爱”。

七、课文最后一段

指名朗读课文最后一小节

1、抓住“滚滚铁流”,什么样的队伍可以称为“滚滚铁流”?

(像钢铁一样意志坚强的队伍)

2、为什么一支缺衣少食的队伍,能够成为“滚滚铁流”?

(有了彭德怀作为司令员对战士们无私的爱)

3、齐读课文最后一小节,突出“滚滚铁流”、“晕倒了爬起来,跟上去,走到宿营地。”

【教后反思】

一、这篇课文的教学有难度

1、《音乐之都维也纳》和《埃及的金字塔》,是我曾经教过的相对比较成熟的课文。这两篇课文比较客观,教学中相对便于操作。从上《真情的回报》这节公开课开始,我力争课路上拓宽,也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真情的回报》这篇课文,无论是从情感还是从语言文字,深度上都比不过《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

《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是描写人物内心细腻情感的文章,主观性强,比较难把握。怎样通过语言文字的铺设,引起学生的共鸣,是教师教学前和教学中最为困难,也是应该重点进行思考的问题。

2、这是一篇原来六年级下册的教材,现在放在五年级教,课文的篇幅也比较长。如何更加合理地解构教材,进行取舍,是这次备课过程中重点思考的又一个问题。

二、对传统教学的反思

这篇课文,在传统教学上,教师的教学一般都围绕“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爱”,把他的内心挣扎、依依不舍,一遍又一遍地渲染。而对于彭德怀的“更爱士兵”,轻描淡写地带过。我个人觉得语文学习,就是要让学生读出文字背后的东西,深层次地把握人物内涵。这篇课文,文字的背后就是彭德怀对士兵的热爱。

因此,在教材的处理上,我选择了前半部分强化“彭德怀爱大黑骡子”,后半部分强化“彭德怀更爱士兵”。两者之间通过,关联词语“但是”进行连接,从时间分配和语言训练上来讲各占一半,力争侧重后者,升华主题。教学过程中,有一段“大爱”的感言,是我预先准备好的。这一段内容,最好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学生能力达不到,就用这样的方法体会一下也可以,同样,有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三、教学中所作的努力

1、如何展现过程

“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他更爱士兵!”这个主题并不难把握,普通的学生都能一眼看穿。难的是,我们如何把教材表现的这个主题,所涉及到的过程很好地展现在学生面前。

我觉得,依然是分两步走,第一步:课文从哪里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第二步:课文又从哪里看出彭德怀更爱士兵。中间要有梯度,这个梯度就是关联词语“但是”和“更”,这里的“但是”,表示转折,“更”表示递进。“大黑骡子”和“挨饿的士兵”,孰重孰轻,一目了然。

到了课文的最后结尾,特别强调了“滚滚铁流”,也是为了说明彭德怀“更爱士兵”的重要性。什么样的部队才是“滚滚铁流”。一支缺衣少食的部队为什么会是“滚滚铁流”?这是因为士兵们的意志坚定。为什么士兵们意志坚定?因为彭德怀更爱士兵。课文这样的结尾,强化了彭德怀更爱士兵,以及彭德怀更爱士兵的结果。课文结尾和教学的结尾没有悲伤和忧愁,有的是对革命胜利的无限向往,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长征精神”。

2、把语言训练和课文内容相结合

在这次教学的连接过程,以词语的变换、句子的调整、关联词语的更迭为线索,既让学生不觉得枯燥、贴近情境,又让学生进行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巧妙地让学生认识到课题和课文内容之间的种种联系。

对于,教学中的第一步:课文从哪里看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第二步:课文又从哪里看出彭德怀更爱士兵。都是通过找关键词和关键句的方法,这是我们语文教学中的传统方法,没有什么特别。但学生如何把这些关键的地方要理解透彻,表达到位,就是我们教师要努力的。在这个环节的操作中,我认为,教师的努力首先就是自己对于教材的理解入木三分,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解读教材。相关具体内容,在教案中有所体现。

3、课文讲解中,我首次尝试有详有略

彭德怀三次下达命令,如何处理。三次下达命令都很重要,其他人物的反应也都有所不同。但课堂的四十分钟是有限的,我首次尝试采用有详有略地来进行取舍,重点讲第一次下达命令。第二次和第三次下达命令中,如果有和第一次下达命令相似的内容学生自读自悟,不同的内容教师点拨。从课文内容来看,命令是相同的,士兵的阻拦是相同的,不同的是彭德怀的态度级级攀升,从“一出口就是命令”,到“不耐烦”,再到“怒吼”。课文中反映彭德怀态度的文字,主要体现在提示语上。这也告诉学生,提示语不是可有可无,它在语言文字的学习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教师努力做到更高一筹。让学生做到豁然开朗。

在课文中有一组很关键的词“平静”和“盯着”,更多的人会认为,“平静”是彭德怀的外在表现,而不是内心感受。其实,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这是彭德怀内心真实的情绪反应。我的依据,就是前文的“盯着”,什么叫“盯着”:“盯着”在字典中的解释,就是长时间专注的看。眼睛是心灵的窗口,眼神对内心反应,远比语言对内心的反应来得更真实。既然是“盯着”,就是说彭德怀此刻的眼神是专注的,又是长时间的,这就是折射出人的内心是坚定的。可见,杀掉大黑骡子的主张,彭德怀早就有了。彭德怀得为了这个决策想了很长时间,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思考也就愈加成熟,一个成熟的内心一定是平静的。这样的剖析会让学生觉得有滋有味、豁然开朗。

稍微有些历史常识的人都知道,彭德怀果断和倔强的性格,在中共老一辈领导人中是极为典型的,“谁能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优柔寡断、犹豫不决从来都不是他的作为。至于,后面课文中彭德怀表现出的种种不舍,我个人认为,是因为炊事员和警卫员们触动了他内心的苦楚,和文中此时的“平静”无关。即使有所触动,他的内心里对士兵的爱一直都没变。这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他是“平静”的。

我不知道,有没有老师和同学对文本进行这样的解读有不同的意见。从课堂中的情况来看,没有出现。如果有不同的意见,同样也是件好事,因为打开了我们对文本理解的思辨空间。

这是教师对文本理解,力图更高一筹的地方。这样的思考,从语言文字出发,又回归到语言文字,前后呼应、上下联系,是教师解读文本过程中应有的追求。

四、自己觉得在教学中有些遗憾的地方:

1、在后两次彭德怀下达命令时,没有强调内容,强调的是提示语。所以,学生在回答时,也希望学生回答“这里的不同是提示语的不同”。学生回答是“态度的不同”,其实这样的回答就可以了,已经很不错了。我却还在等自己希望的答案,现在看来实属画蛇添足。

2、抓“平静”,就是抓“更爱士兵”,这个时候回荡到前文。突出环境的恶劣,应该抓前文中“饥寒交迫”“殿后”这几个词。出示红军长征艰难困苦环境的那幅画,也可以让学生,用语言描述一下,既是回顾课文,又是进行说的练习,一举两得,可以起到训练的效果。教师口述,节约了时间,但是放过了一个好的训练机会。

3、课堂上对于前面的“盯着”这个词发现,表现得很匆忙,最后是我自己说出来的。对于这个词的发现,应该给足时间,让学生好好找一找,最后才自己说出来。这样一来,如果学生找到了,是自己千辛万苦发现的,会倍加珍惜;如果学生找不到,教师再点拨,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这样的好处就是,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得到了语文学习的方法。

心灵的润泽 情感的体验——《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教学案例 篇13

佚名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结合课文内容说出“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

3.通过具体的语言材料,体会彭德怀与战士同甘共苦的精神。

4.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教具准备 投影片

三、教学时间 三教时

第一教时

一、谈话导人课题

1.今天我们学习的是红军长征途中发生的事。板书课题:14彭德怀的大黑骡子)

2、简介彭德怀。

3、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二、自读课文:

1、自学要求:

①读准字音,认清生字字形,读顺每句话。

②画出不懂的词语,借助字典,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③思考揭题时所提出的问题。

2、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适时辅导有困难的学生。

三、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读课文,帮助纠正字音和读得不通顺的地方。

(2)指名回答彭德怀和大黑骡子之间发生了什么样的事?

四、指导书写生字

1,学生仔细观察田字格中的生字后,指名板演。

2.引导评价,适当范写。

3.学生用钢笔描红、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五、作业

1.练渎课文。

2.抄写生字词。

第二教时

一、默读课文,思考:

1、彭德怀既然那么喜爱大黑骡子,为什么要把它杀掉?

2、小组讨论交流。

3、全班交流归纳出: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土,为了让更多的战士走出草地,他才杀了牲口。

二、再读课文:

1、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用“══”画出表现彭德怀爱战士的语句。

2.同座交流,讨论,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

(1)学生读表现彭德怀爱骡子的语句。

(2)彭德怀是个铁骨铮铮的军人,对待大黑骡子却是如此深情,让我们再好好地体会体会。

(3)投影映示其中的几个句子,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感情地朗读。

出示:有时彭德怀抚摸着大黑骡子念叨着:“你太辛苦了,连一点料都吃不上。”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①读了这段话,你们有何感觉?

②彭德怀为什么这样爱大黑骡子呢?

③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

①这里为什么用省略号?你认为可以补充什么内容?引导学生想象彭德怀的内心活动、神情,体会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

②指导朗读。

出示:彭德怀推开警卫员端来的一碗肉汤,发火道:“我吃不下,端开!”

①彭德怀为什么吃不下肉汤?你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吗?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的体验中去将心比心,体会彭德怀内心的痛。

②指导朗读。

(4)学生读能表现彭德怀更爱战士的语句。

①他眼见战士们一个个因饥饿而昏倒在地,便把目光盯在自己的坐骑大黑骡子上。

②现在,草地上断粮了,彭德怀决定杀坐骑解决燃眉之急。(理解“燃眉之急”)

③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

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4、分角色朗读2-20自然段。

(1)同座练读。

(2)指名读,评价(要读出彭德怀爱骡子但更爱战士的心理)

三、谈谈你对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的理解。

四、作业:

1、分角色朗读课文。

2、收集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第三教时

一、复习

分角色朗渎课文。

二、指导造句

1.找出“艰苦”“燃眉之急”这两个词所在的句子

2.讨论:

“艰苦”可以与哪些词语搭配?(岁月,环境……)

你觉得什么情况才可以称为“燃眉之急”?你碰到过“燃眉之

急”的时候吗?

3.同座讨论造句。

4.指名造句、评价。

三、总结课文:

在这篇课文中你学到什么?

四、实践活动:

讲述有关彭德怀的小故事。

五、作业:

1、用“艰苦”“燃眉之急”造句。

2、小练笔:写你喜欢的一种小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