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练习4》(推荐15篇)

2023-03-29 11:02: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练习4》(推荐15篇)

《练习4》 篇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2、练习写好木字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3、说说写写,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二、能力目标:

1、朗读并背诵四个成语。

2、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遇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的好习惯。

2、培养学生端正的写字态度。

3、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3、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准备:配套光盘,教学挂图,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查字典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遇到不懂的字就查字典的好习惯。

教学重、难点:继续练习用部首查字法查字典。

教学过程: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一、审题

(1)读题

(2)明确要求

二、指导

1、学习第一小题

(1)看图提问:图中画了些什么?

(2)调整栏:

师述:这是一幅“老牛舐犊”图。板书:老牛舐犊

(3)用部首检字法查“舐、犊”两个字。

(4)查到字后练读字音。

(5)指名读生字,齐读“老牛舐犊”。

2、学习第二小题

(1)指名说“舐”(舔)和“犊”(牛犊、小牛)的意思。

(2)自由说说“老牛舐犊”的意思。(老牛舔小牛,比喻人非常疼爱儿女)

(3)指名说。

(4)评议。

3、学习第三小题

(1)看到老牛这样疼爱小牛,你心里会想些什么?

你想对小牛说些什么?

(2)小组讨论、练说

(3)自由说、指名说

(4)把想说的话写在图中的对话框内。

三、作业设计

1、复习本单元的词语并默写。

课后小节:学生能根据图画,联系成语理解字意,学生在对小牛说话中,体会到了深深的母爱,有的学生说:“小牛,你妈妈这么爱你,你真幸福啊!”“小牛,你长大了可要好好孝顺你的妈妈啊!”从这些话中,学生的感情获得了升华。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练习写好木字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二、能力目标: 朗读并背诵四个成语。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端正的写字态度。

教学重、难点: 熟记成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二题:写好铅笔字

1、指导学习

(1)说说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2)调整栏:

出示:桑、根、柳。指名读一读,并说说三个字各是什么结构。

(3)这三个字中都有“木”,但写法一样吗?

(4)出示“桑”,指导书写。

说说“桑”是什么结构,书空。

教师范写“桑”,注意“木”的一横写在横中线下一点儿,并且写得长一些。

学生练习在田字格里描红并临写。

(5)按以上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书写“根、柳”两个字。

二、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 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读四条成语:舐犊情深、乌鸟私情、天伦之乐、其乐无穷。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

(4)结合课文,让学生自己理解四条成语的意思,教师做适当的补充。

2、练习

(1)指名读。

(2)自由练读。

(3)同桌练习,互相背诵。

3、反馈

(1)指名读。

(2)集体齐背。

三、作业设计

1、写出带有木字旁的字。

2、 调整栏:

让学生在学习成语之前现说说自己的妈妈时如何照顾自己的。

用部首查字法查“私、伦、穷”三个字,并说说他们的意思。

3、读背四个成语。

课后小结:学生通过自己的观察和老师的指导,能将练习中三个带有木字部的字写好。在学习三个成语时,让学生先讲讲母爱的故事,再观察图画理解成语,效果较好。

第三课时

(说说写写——可爱的动物)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说说写写,要求学生能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

二、能力目标: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培养说话写话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审题

1、揭示说话的话题:可爱的动物。

2、学生自由读读图上的要求。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观察要求:图上画了哪些小动物?你最喜欢哪一种?说说它的样子。

(2)学生回答上面的问题,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2、指导说话

(1)指导学生说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的特点。

(2)指导学生按从头至尾的顺序说说小动物的。

(3)同桌练说。

(4)指名说,评议,补充。

3、指导写话

(1)教师小结同学们说话情况。

(2)调整栏:在观察前先交给学生观察要按照一定的顺序,要找出小动物的特点。

请同学们把刚才说的话写下来。

(3)写好后,指名读读自己的作品。

课后小结:学生能根据自己的仔细观察,通过老师之前先交给学生观察的方法和顺序,学生开始观察,在学生将观察结果说出来时,老师要及时进行板书归纳,在学生写时,就能理清条理,也不会无话可写了。

《练习4》 篇2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把句子写具体。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话: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4)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5)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

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

(2)学生试着补写句子。

(3)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句子。(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4)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5)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

(3)小结。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1)讨论:同学们,你们去过祖国的边疆吗?边疆是个什么样子?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2)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节奏。

(3)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

读出

(4)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

(5)学生有感情地朗读,注意表情和手势。

(1)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

(7)学生练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2.反馈。

(1)指名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2)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板书设计:

练习5

上海的金茂大厦可真高哇,__________________

早晨的雾可真大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溪里的水清得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2、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教学难点:

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3)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金字旁、绞丝旁。两个例字是:钉、给

2.指导。

(1)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2)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3)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1)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2)练习“钉、给”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板书设计:

练习5

尊 朔 智 慧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重点:

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教学难点:

设计有意义的公益用语。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

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公益用语的话。

(3)教师略加讲解: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

(4)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5)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6)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3.练习。

(1)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2)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3)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4.反馈。

(1)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2)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

板书设计:

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知识就是力量!

水,生命之源!

《练习4》 篇3

教学目标:

1. 复习巩固汉语拼音。

2. 初步句式的训练。

3. 初步写左右结构的字。

4. 熟记成语。

5. 朗读背诵诗歌。

6. 按要求连贯地说几句话,写一句话。

教学重难点:拼音训练、词句训练、写字训练、读背训练、说话训练。

教具学具安排:小黑板。

主要板书:练习1。

教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 教学第一题

1. 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

(2).教师讲清题目的要求。

2. 指导。

(1).指导读字母的呼读音或名称音。

(2).教学《汉语拼音字母歌》,熟记字母名称和顺序。

(3).背诵大写字母,并练习默写。

3. 练习。

(1).出示卡片,集体练读。

(2).按字母表顺序背诵。

(3).默写大写字母。

4. 反馈。

(1).请学生试背字母表,从读音、顺序、连贯等方面给予评价表扬。

(2).展示默写写得好的字母,表扬默写写得好的同学。

二.教学第二题

1. 审题。

教师帮助学生弄清学习要求。

2. 指导。

(1).指导学生学习第一组句子。

a. 朗读句子,要求读通顺,读连贯。

b. 再读句子,想想每句话的意思。

c. 这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d. 初步认识句式。

第一句:用两个句子把意思说明白。

第二句:用一个并列复句把两个意思说明白。

第三句:用一个单句把句子说明白。

(2).指导学习第二组句子。

a. 指名朗读,读正确、读流利。

b. 分角色朗读。注意语气。

c. 师生共同评论朗读情况。

3. 练习朗读。

4. 反馈。

用开火车的方法,检查学生的朗读情况,争取检查到每个学生。

三.教学第三题

1. 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 指导。

(1).出示卡片,认读汉字。

(2).引导学生回忆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3).指导书写。

(4).学生练写,师巡视。

(5).反馈。

表扬姿势好、写字写得好的学生。

第二课时

一. 教学第四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位练习背诵。

4. 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五题

1. 审题。

2. 指导。

(1).学生自由读。

(2).教师范读。学生了解诗歌的内容。

a. 诗歌写的是什么季节的事?

b. 第一、第二节分别写什么?

(3).学生边读边想象庄稼的样子和水果的色彩。

(4).再读诗歌,读好停顿和轻声,逐步达到生动和流畅有感情。

(5).练习背诵。

3. 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指名读。

(3).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 反馈:检查朗读、背诵。

第三课时

教学第六题

一. 审题

1. 揭示说话的话题:9月10号是教师节,小朋友给老师祝贺节日,还亲手做了贺卡送给老师,大家都是尊敬老师的好孩子。那天,你最想对老师说什么?

2. 板书课题;老师,祝贺您

二.指导

1. 指导观察。

投影出示图画,问:教师节到了,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小朋友怎样做贺卡?贺卡上会写些什么?

2. 指导说话。

(1).看看图,想想你自己在教师节来临之际,是怎样做贺卡的。

说话时用上“什么时间、什么地点、怎样做,卡片上写了些什么”等,用几句连贯的话说说。

(2).你把贺卡送给哪位老师?送贺卡时,你对老师说了什么?老师又会怎样?

(3).分角色扮演老师和学生,练习对话。

3. 句式训练。

(1).你去送贺卡,先干什么,再干什么,最后干什么?

(2).句子练习。

找老师

a. 你去送贺卡,怎样找老师?

b. 你看见老师正在干什么?你有什么想法?

把“找老师”是这部分内容连起来说说。

送贺卡

a. 你找到老师,把贺卡送给他,当时你是怎么做的?

b. 全班讨论,板书动词。

c. 要把内容说具体,还可以加上:你怎样走到老师那儿,怎样把贺卡递给老师,怎么说的,是什么神情?

d. 出示句式:我地说:老师。

把“送贺卡”的经过说说。

收贺卡

这时,老师非常高兴,脸上是什么神情?会对你说什么?

句式:老师地说:。

4. 练习说一段话。

个别练说、指名说、集体评议。

《练习4》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母的认读和比较,巩固汉语拼音,提高认读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偏旁、生字、词语。

3.抄写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4.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认识能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用偏旁写字和看图说话。

教学难点:区分形近的拼音字母。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和音节的拼读,巩固汉语拼音,提高拼读能力。

2.复习巩固学过的偏旁、汉字、词语。

教学过程:

一、明确任务,提出要求

1、揭示学习目标:本堂课我们学习练习6的1——3题。

2、提要求:学习练习,我们必须搞清每一道习题的要求,开动脑筋,把学过的知识更好地复习巩固。

二、学习第1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一比、二读。

2、自由轻声读,告诉老师你发现了什么?(这些字母的形状很像)。

3、用卡片出示每一组字母,让学生认读并区分每一组有什么不同。

4、复习顺口溜,帮助区分。

5、开火车认读——指名上来拿老师发音卡片。

6、音节拼读

nǔ nǚ mù nián hǔ

三、学习第2题

1、读题,明确要求。

2、卡片出示偏旁,认读复习偏旁的名称,也包括本单元的小字头和目字底。

3、学生独立写,校对。

注意“力字旁”错答成“劳”,“劳”是“草字头”。

4、超额题。竞赛:看谁组字成字速度快。

卡片出示:口小禾生日大力云

四、学习第3题

1、组字开花游戏。

花蕊内写“果”和“学”,比比哪组的花瓣多。

2、卡片出示第3题的词语,认读并想想词意。重点说说哪些是水果?

3、任意挑选一个词说一句话。

4、指导在作业本上抄写词语。

重点指导:放、学、看的结构和笔顺。

5、讲清要求:看一个字再写一个,不要看一笔写一笔。看谁的字写得最漂亮。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抄写句子,初步建立句子的概念。

2.看图说话,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过程:

一、学习第4题。

1、指名读句子,一齐读一读。

2、两个句子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意思?

提示:谁和谁怎么样?

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3、再读句子,分别说说句子中有哪几个词?

4、补充练习:出示有关插图,用“什么时候,淮在什么地方干什么”说。

5、指导抄写句子:抄写时不要看一个字抄一个字,要以词为单位来抄,标点符号也要抄上。抄完后再读一读,看看有没有添字漏字。

二、学习第5题

1、看图说说图上的动物,用“这是……那是……”句式指点着进行说话训练。

随机出示动物的名称。

2、中上生指点两种以上动物,进行连贯说话,用上“有……还有……”的句式进行说话。

3、分别说一说羊、狗。鸭、公鸡。母鸡。小鸡是怎么叫的?

指名后,示范说:羊“miē miē miē”地叫或“miē miē miē”是羊在叫。依次说。

4、自己拼读旁边的音节,用线连起来。

5、听动物叫声的录音,说说是什么动物在叫。

6、把动物和它们的叫声连起来读一读。

7、你知道其他动物是怎么叫的吗?

《练习4》 篇5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偏旁,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2.复习学过的词语,能帮学生积累词语。

3.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4.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复习学过的偏旁,会说出它们的名称和带这些偏旁的字,并给这些偏旁归类。

2.能把熟字按偏旁归类。

3.读读写写,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区分完整的句子和不完整的句子,进一步建立句子概念,学习运用句号。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1题

1、读题。

2、要求说说各个偏旁的名称。

3、分别说出带这些偏旁的字。

4、把这些偏旁归并成几类。

第一类,组成左右结构的字的偏旁;第二类,组成上下结构字的偏旁;第三类,组成半包围结构的字的偏旁。再告诉学生第一类叫“旁”,第二类叫“头”,第三类也叫“旁”。

二、指导练习第2题

1、读题。

2、教给方法。

如第一个是口字旁,先到上面一行字中找出带口字旁的字,把它写在一起,每写一个,在这个字上打个钩。然后换写带第二个偏旁的字。四个偏旁都写完了,检查一下,这8个字有没有漏写的。

3、指导做“口”字旁。

4、学生练习做另外三个偏旁,注意方法。

5、小结。

三、指导练习第3题

1、读题。

2、轻声自由读词语。

3、指名读、正音。

4、齐读词语。

5、抄在课堂作业本上。

四、指导练习第4题

1、读题。

2、告诉学生怎样才是完整的句子。完整的句子能完整地表达一个意思,一般由“谁”或“什么”、“怎么样”或“干什么”两部分组成。

3、以第一句为例,师生共同分析一下意思是否完整。“我种花。”谁——我,干什么——种花,意思是完整的,在句子后面应加上句号。

4、以此逐句讨论②、③、④的意思是否完整。

A.轻声读②、③、④,思考:句子的意思完整吗?为什么?

B.讨论:

②生病了(句子不完整,缺少“谁”)

③奶奶讲故事(句子完整,加上句号)

④我和同学(句子不完整,缺少“干什么”)

5、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培养尊敬老人的好思想。

2.初步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指导练习第5题

1、读题。

2、看图说说图意。

左图:丁丁把大苹果送给奶奶吃。

右图:小明嚷着要奶奶给他洗脚。

3、讨论:谁做得对?为什么?

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从小要尊敬老人,自己能做的事自己做。

4、小结。

二、指导练习第6题

1、过渡:那么哪些事情该自己做呢?

2、指导学生按顺序说说图意。

这6幅图中“穿衣”、“系鞋带”、“洗脸”、“洗脚”的图意清楚,与口语一致。其中“洗手帕”一幅图意不清,可灵活处理。“整理书包”一幅图,可提示学生:“做完作业后,该怎么做?”或“要放学回家了,该怎么做?”然后让学生说。

3、看图一一对照自己,会做的打上五角星,暂时不会做的、不曾做过的事情要求学生学着做,逐步做到力所能及的事情要自己做。

4、小结:行为指导。

我们从小要养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习惯,比一比,谁的小手最灵巧。

《练习4》 篇6

[教学要求]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按顺序填写小写字母。

2.区别三组由形近偏旁组成的字,并正确组词。

3.给句子加标点,根据标点读出句子的语气。

4.练习写好带偏旁的字,注意字的间架结构。

5.熟记4个成语。

6.朗读、背诵十二地支和十二属相。

7.看图说几句通顺的话。

[教学时间]

四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渎题目。

(2)学生说说题目中的两点要求:背诵字母表,然后按字母表的顺序在横线上抄写小写字母。

2.指导。

(1)出示《汉语拼音字母表》指导朗读。

(2)集体背诵《字母表》。

(3)分组比赛背诵。

(4)"开火车"接背《字母表》。

3.练习。

(1)出示小写字母卡片,指名读、集体读。

(2)在横线上抄写小写字母。

4.反馈。

(1)检查填写情况。

(2)出示"b"按字母顺序说出前面和后面的字母。

(3)出示" "按字母顺序说出前面和后面的字母。

(4)集体读填写的小写字母。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借助拼音读题目要求。

(2)讲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祖一被。

①指名读。

②按左右结构的顺序说说"祖"和"被"的左部偏旁。

③指导学生观察比较"守"和"丰"这两个偏旁的差别。(只有一点之差)

④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祖"和"被"的意思。

(2)出示卡片:房一层。

①指名读。

②按半包围结构说说"房"和"层"的上部偏旁。

③指导学生观察比较"户"和"尸"这两个偏旁的细微的差别。

④用组词的方式,让学生弄清"房"和"层"的意思。

(3)出示卡片:写一家。

①指名读。

②按上下结构说说"写"和"家"的上部偏旁。

③指导学生辨"一"和"山"这两个偏旁的细微的差别。

④练习组词,弄清"写"和"家"的意思。

3.练习。

(1)分组出示卡片,集体认读。

(2)指导学生在方格里照样子抄写。

4.反馈。

(1)检查学生抄写情况。

(2)出示卡片,指名再读一读这一组词,巩固字形字义。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教师引导学生自读题目要求,弄清学习要求。

2.指导。

(1)出示《标点符号歌》,朗读复习逗号、句号、问号和感叹号的用法。

(2)指导学习第一句:"西湖风景真美呀"。

①让学生认读,读好"呀"的语气。

②根据句子的意思和语气练习加标点。(句后加感叹号)

③教师范读。

④学生练读,读出赞美的语气。

(3)指导学习第二句:"这是不是菠萝"。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认读,读好"是不是"的语气。

③根据疑问语气和句子的意思练习加标点。(句后加问号)

④学生练读,读出疑问的语气。

(4)指导学习第三句:"万里长城是我国古代的伟大建筑"。

①学生认读。

②教师引读:万里长城是--

③根据句意和语气练习加标点。(句后加句号)

④学生朗读,读出陈述语气。

(5)指导学习第四句:"妈妈 这个星期天你一定要教我包饺子"。

①教师范读。

②学生弄懂句意。

③练习给祈使句加标点。(中间加逗号,句末可用句号,也可用感叹号)

④学生朗读,读出恳求的语气。

二、教学第四题

1.审题。

教师谈话,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认读"暖、冻"这两个字。

(2)说说这两个字的部首。

(3)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写字要求和描红要求。

(4)指导书写日字旁的宇:"暖"。

①引导学生观察,用比较的方法,启发学生把"日字旁"写得 略窄一些,右半部分宽一些。写左窄右宽的字注意左半部稍向上提,勿使下坠,力求间架合理。

②教师在黑板上示范描写"暖"。

③学生在田字格里描红生字。

④教师示范仿影、临写生字。

⑤学生在田字格里练习仿影、临写生字。

按上面的步骤和方法,指导学生学写两点水旁的"冻"。指导写"冻"时注意"?"稍向上提写得窄一些。

3.练习。

让学生按照要求认真练习描红、仿影、临写,教师进行个别辅导,教室里要注意保持安静,让学生凝神练字。辅导时还要注意纠正学生不正确的书写姿势。

4.反馈。

教师相机展示优秀写字作业,表扬书写姿势正确及有进步的 同学。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教师谈话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学习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集体齐背。

(2)指名背。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读练习要求。

(2)让学生说一说该项练习的要求是什么。(一是朗读,二是背诵)

2.指导。

(1)学生借助拼音自读。

(2)指名试读。

(3)教师范读。

(4)教师结合插图讲解:这是我国传统用做表示次序的符号十二地支和十二属相。十二地支在古代表示时辰,并以十二属相搭配。

(5)教师再次范读。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教师注意帮助学生纠正易读错的字音:"巳、子"都是平舌音,"辰、申"都是翘舌音、前鼻音)

(2)指名朗读。

(3)"开火车"接读。

(4)看图练习背诵,指名试背。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第四课时

教学第七题

课前准备:

1.教师仔细观察,收集学生一些说话姿势不正确的实例。

2.教学挂图或投影片。

一、揭题

1.教师谈话:同学们,我们在与别人交往中说话时要注意些什么呢?老师曾提过一些要求,谁还记得?谁能来说一说?

2.将学生的回答引导到说话"要注意姿势"时出示话题:说话要注意姿势。

3.引导学生自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二、指导看图,引导讨论

1.第一幅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一位女老师和一位女同学在办公室里说话)

2.你觉得女同学说话时的姿势正确吗?(不正确)

3.她说话时的姿势怎么不正确?为什么?

4.指导学生看二、三幅图,要求同座边看边讨论。讨论主要围绕三个问题:

(1)图上画的是谁和谁在什么地方做什么?

(2)你觉得他们的姿势正确吗?

(3)为什么说他们的姿势不正确?

5.按二、三幅图的顺序,让学生自由发表自己的意见。

6.教师根据讨论情况作一个简要的小结。

三、利用课本插图,帮助学生弄清说话时的正确姿势

1.引导学生再次看图,想一想:图上的小朋友应该怎样做才对?

2.根据图的内容,创设情境,鼓励学生将正确的说话姿势表演出来。教师在学生表演时,要根据表演情况及时给予指导。

四、扩展训练,让学生进一步进行口语交际的实践

1.启发思考: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我们还见到过哪些不正确的说话姿势?(问题提出后让学生分组充分讨论)

2.交流发言:引导学生说出平时口语交际中的一些不正确的说话姿势。

3.选择一些实例,指导学生进行尝试性表演。每一例表演后,让学生说说:表演得怎么样?有什么问题?你觉得应该怎样演?

五、教师小结

要点:我们在与别人交往中说话,除了要把话说好之外,还要注意有大方、得体的说话姿势。这样不仅会增加说话的表达效果,还会给人留下良好的印象。希望同学们平时说话时要多注意自己的说话姿势。

《练习4》 篇7

教学要求:

1、认识、了解俗语,懂得具体俗语的意思,并能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

2、诵读积累十二个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3、用钢笔描红一段话,注意整体布局。

4、学会在遇到被别人误会的时候,冷静、诚恳地解释。

5、学写毛笔字。

教学过程:

一、教学第一题(语文和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学生读题,问:这句俗话是什么意思?

(2)学生根据自己在日常生活中获得的知识来回答。(教师:有具体的含义)

(3) 教师提问:这句话在日常生活中用得多不多?(使用广泛)

(4)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俗语,它是为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五个俗语,看看各自是讲什么的。(有的讲自然风光,有的讲乡土特产,有的是讲民风民俗的)

(2) 师提问:这些俗语分布很广,你们听说过吗?(都是比较有名的,学生大部分应该听说过)

(3) 听说过的同学试着说说他们的意思。(教师可以适当加以补充)

(4) 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 教师预先准备一部分的教学导入俗语的地域性。(本地也有这样的俗语)

(2) 要求学生当堂回忆生活中知道的当地俗语。(学生交流、讨论)

(3) 指明说一说。(师生评议,看是不是当地的,是不是俗语)

(4) 教师拓展:在学习和生活中要注意发现和搜集俗语。把语文学习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养成时时学、处处学的好习惯。

二、教学第二题(诵读与积累)

1、诵读词语。

(1)出示词语,请同学自由认读。

(2) 全班交流,教师范读,指导读准字音。

(3) 同座的同学讨论每条词语的大概意思。

(4) 学生连说这些词语的意思。(让学生知道这些都是和中国传统戏剧有关的词语)

(5) 通过读讲词语故事,引导学生学习分类积累词语。

(6) 学生练习背诵。

2、积累反馈。

(1)指明读。

(2)集体练读。

(3)集体齐背。

(4)指明背。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 指导。

(1) 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2)要求学生亮度这段话,指明这段话选自《姥姥的剪纸》。

(3) 引导学生观察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4)让学生说出哪些字与相邻的字繁简相差较大,笔画的间架要匀称。

(5) 教师重点指导学生掌握整体布局和“清清爽爽、剪枝、梦境”等词的间架结构。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教师注意对学生写字习惯的养成教育)

(2)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3)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第二课时

四、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次的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学生读一读题中所列的三种情况。(思考怎样去解释)

(2)分组分问题练说。(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解释时态度要诚恳,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说清楚)

(3)让学生从题中提供的三种情况中,任选一种,认真阅读、领会,并要想清楚以下一些问题:向谁解释?解释什么?怎样解释?

(4)每组推荐代表表演,师生评议。

3、反馈。

(1)评议后,让同学自由上讲台说说自己被误会时是怎样解释的。

(2)推选一名同学上台谈谈自己本次口语训练的收获。(可以从材料准备、语言组织、表达时的经验等几个方面谈)

(3)评议小结。(说话的语气和态度要得体,说话要通顺连贯,声音要响亮,速度要适中)

第三课时

五、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优秀书法作品让大家欣赏。

2、学生对照自己的毛笔字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即、吹”。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即、吹”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再指导。

(3)学生练写。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这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课前思考:

在现实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俗语。练习中俗语的出现,既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考察了学生平时积累的常识。俗语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因此在平时多积累这方面的素材,并在平时的授课中要重视俗语的渗透,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让学生抓住了特点,更利于知识的记忆。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需要我们教师的正确引导和培养与呵护,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一定能事半功倍。

授后小记:

俗语是汉语言中固定的短语或定型化的句子,它是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并广泛使用的语句,有着具体的含义。我们江南也有一些俗语:

秋天的螃蟹顶盖肥

心有余而力不足

大人不记小人过

哪壶不开提那壶

功夫不负有心人

脸朝黄土背朝天

老虎屁股摸不得

打开窗户说亮话

身在福中不知福

一人做事一人当

不看僧面看佛面

强中自有强中手

面不改色心不跳

得饶人处且饶人

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语文,在生活中发现和搜集俗语,以提高语文水平。

课前思考:俗语与谚语的区别

俗语的定义:通俗并广泛流传的定性型的语言,反映生活经验和愿望的。

谚语的定义:通俗并广泛流传的定性型的语言,反映深刻道理的。

俗语:

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不求同日生,只愿同日死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课后反思:

关于“学会解释”的口语交际,学生现在会的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解释,而是狡辩或是强辩。每次发生学生间的摩擦和矛盾总是将矛头指向别人,我想这次口语交际,教给学生的不仅是如何正确的向别人解释,而是如何勇敢的面对事实,关键是勇于认错。

课前思考:

中国戏曲特有的表演体制是角色行当。分为生、旦、净、丑四个基本类型,行当包含的内容比较复杂:有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一看就能分清形象的美丑。

唱、念、做、打是戏曲表演中的四种艺术手段。同时也是戏曲演员表演的四种基本功。通常被称为“四功”。

可以用来形容唱歌、唱戏、念白 字正:吐字清楚,发音正确。腔圆:声音饱满、圆润、厚实。

授后小记:

京剧中的 “生”,一般指剧中扮演男子的演员,其中又可细分为“老生”、“小生”和“武生”。旦行中的“花旦”,多扮演天真活泼或放荡泼辣的青衣妇女,在表演上注重做工和念白,例如《红娘》中的红娘。在京剧中,“净”角是舞台上具有独特风格的人物类型,脸部化妆最为丰富彩。“净”因面部化妆要用各种色彩和图案勾勒脸谱,所以又俗称“大花脸”。京剧中的“丑”角演员又称为“小花脸”。通过课前的搜集和课堂上的大讨论,学生大概能知道个所以染然。

授后小记:

“学会解释”是一项交际说话练习。通过学习让学生明白:当自己被别人误会时,态度要冷静、诚恳,要心平气和地把事情的原委向对方说清楚。练习中所创设的三种情境都是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能碰到的,所以通过表演,样学生明白解释的重要,并且学会解释的就技巧。

《练习4》 篇8

教学要求:

1、学会认识不同的风及不同等级的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云游能力。

2、通过诵读,学习欣赏,让学生形成丰富的语言积累。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学习口语交际,锻炼听话能力、复述能力、讲述能力等。

5、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1、在反复诵读中受到美的教育和情感的熏陶。

2、培养学生有条理的说话能力和交际能力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1)创设情境:爸爸带小芳到云南去旅游,看到“风成偏形树”——

(2)学生读这段文字。思考:为什么都向一个方向倾斜?

(3)学生帮小芳回答这个问题。

(4)教师引导学生小结:由于风的原因。

2、教学第二部分。

(1)学生读这些词语,思考它们的区别。(“风”的等级、冷热及感情色彩的理解)

(2)学生读句子,试着填上适当的风。

(3)师生给出恰当的答案,让学生说出理由。

(4)教师小结

3、教学第三部分。

(1)学生诵读“风速歌”。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生活实际直观的认识、了解风速。

(3)拓展:要求学生在日常生里用这种方法来推测分速,并跟气象台报告的风速比较,凡是否和接近。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诵读。

(1)讨论:同学们,现在已是秋天了,你们能用最简洁的语言描述一下秋天吗?

(2)学生回答。(师鼓励,不评价优劣)

(3)出示《秋》,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4)指名读,教师相机指导。

(5)学生有感情地读,要求读出韵味。

(6)学生练读,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欣赏。

(1)指名说出小诗写的是什么。

(2)欣赏“如一叶扁舟/上面坐着秋天”。

(3)学生谈谈读后的感想。

二、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1)让学生读这两段话,指名这次所写内容选自刚刚学过的课文《青海高原一株柳》。

(2)引导学生读帖。重点观察整体的布局,行款的优美,,还要细心观察每个字结构的匀称、合理。

(3)通过观察,让学生说出书写的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在一行中的位置,哪些字不宜和其他字写整齐,写成一样大小。

2、练习。

(1)学生练习描红。注意观察整体,一气呵成。

(2)学生临写,教师巡视、辅导。

(3)教师及时小结,在让学生仿写。

3、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并请学生说说好在哪儿。纠正写得不够好的字。

(2)教师范写。

(3)学生再次描红临写。

第三课时

一、教学地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2)教师进一步明确要求:①你最喜欢的电视栏目是什么?②为什么喜欢③这个栏目中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2、指导

(1)学生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准备好说话的内容。

(2)学生跟据自己选定的栏目用几分钟的时间作准备。(教师巡视指导)

(3)分组练说各自得话题。(各组学生互相评议)

(4)每组推荐代表上台演讲,师生评议。

3、反馈

(1)指名上台进行口语交际。(师生共同评议演讲的态度、情感、习惯和行为举止等是否得当)

(2)评议小结。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出示学生的优秀书法作品让大家欣赏。

2、学生谈感受。

3、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字是“林、颗”。

4、指导。

(1)教师边范写边讲解“林、颗”的书写方法。

(2)学生练习、反馈,发现问题在指导。

5、练习。

(1)学生再次练写,教师巡视,帮助有困难得学生。

(2)学生在米字格中练习,教师指导两个字的位置和大小。

6、反馈。

(1)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2)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课前思考:

《秋》湖波上, 荡着红叶一片, 如一叶扁舟, 上面坐着秋天。

这首诗确乎“小”矣,选材小,格局小。但它又不“小”,不小气,不纤细,是小中有大。一片凋零之上,竟坐着一个秋天,坐着一个凝重的季节,一个广漠的天穹,坐着如许的明澈和寥廓。这是多么空灵的境界啊!不能认为诗人仅仅是在欣赏这湖中之秋,秋中之湖。那湖边矗立着一位思考者的形象——他有着超脱、自得、旷达如湖的人生意趣,有着殷实凝重,豁朗高远如秋的心境呵。原来那红叶之上坐着的阔大的空灵,正表现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博大。可见,诗的空灵美,其内涵意蕴是极为深浑的。

课后反思:

本次练习的《诵读和积累》中安排了沙白的一首特别耐人寻味的小诗《秋》,学生通过反复朗诵,熟读成诵,欣赏到了小诗的神奇和隽永,并根据所配图画和自己的感受进行了合理的想像,领悟到了秋的韵味:一片凋零之上,竟坐着一个秋天,坐着一个凝重的季节,一个广漠的天穹,坐着如许的明澈和寥廓。学生或多或少形成了一定的语言积累。

授后小记:

在上一次的口语交际中学生没有能够尽展风采,所以孩子们要求本次的口语交际,要让他们自己组织和交流。我很赞成孩子的想法。于是在课堂上有了我是听众,且从头至尾不能随意发表自己的意见。孩子是课堂上的主人,他们每一个小组派一名代表上台介绍。另每一组选派一名评委进行打分。学生热情高涨,评委的评判也比较公正,而且具有说服力。我感觉这次的教学比较有意义,学生也能够在比较愉悦又有点紧张的气氛中展现自我。

课前思考:

1.关于对各种风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时首先要在字面上帮助学生区分风的大小、种类。在句中选择填空时,还是有许多约定俗成的搭配可以讲给学生听,如(凉风)习习、(狂风)呼啸、(暖风)熏人、(寒风)刺骨、(微风)拂面、(春风)得意、(秋风)送爽、(和风)细雨……

课后反思:

看看我学生写的诗

秋 春

天空中 花枝上,

飘着金叶一片, 绽开黄花数朵,

如一只黄蝶 如把把金号

上面乘着秋天。 里面奏着春天。

冬 夏

屋檐上 池塘里

低垂冰凌几柱, 浮着荷叶片片,

如银条闪烁 如无数璧盘

里面藏着冬天。 上面躺着夏天。

课前思考:

提供关于风的成语:

迎风招展 形容旗子等迎风飘扬。

移风易俗 改变旧的风俗习惯。

意气风发 形容精神振奋,气概豪迈。

腥风血雨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引风吹火 比喻从中煽动,挑起事端。

文风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一路顺风 旅途平安(多用于祝人)。

月露风云 比喻无用的文字。

月黑风高 比喻险恶的环境。

月白风清 形容幽静美好的夜晚。

谈笑风生 有说有笑,兴致高。形容谈话谈得高兴而有风趣。

栉风沐雨 风梳发,雨洗头。形容人经常在外面不顾风雨地辛苦奔波。

望风披靡 比喻军队毫无斗志,老远看到对方的气势很盛,没有交锋就溃散了。

望风而逃 远远望见对方的气势很盛,就吓得逃跑了。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一切都准备好了,只差东风没有刮起来,不能放火。比喻什么都已准备好了,只差最后一个重要条件了。…

一帆风顺 船挂着满帆顺风行驶。比喻非常顺利,没有任何阻碍。

一代风流 指创立风尚、为当时景仰的人物。

血雨腥风 风里夹着腥味,雨点带着鲜血。形容疯狂杀戮的凶险气氛或环境。

望风捕影 比喻说话做事根据不可靠的传闻或表面现象。

蔚然成风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蔚成风气 指一件事情逐渐发展盛行,形成一种良好风气。

通风报信 把对立双方中一方的机密暗中告诉另一方。

闻风丧胆 听到风声,就吓得丧失的勇气。形容对某种力量非常恐惧。

树欲静而风不止 树想要静下来,风却不停地刮着。原比喻事情不能如人的心愿。现也比喻阶级斗争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

树大招风 比喻人出了名或有了钱财就容易惹人注意,引起麻烦。

无边风月 形容无限的美好风景。

兴风作浪 比喻煽动情绪,挑起事端。

斜风细雨 斜风:旁侧吹来的小风;细雨:小雨。形容小的风雨

晓风残月 拂晓时的清风,残余的月影。形容冷落清凉的意境

十风五雨 十天一刮风,五天一下雨。形容风调雨顺,气候适宜。

满脸春风 形容心情喜悦,满脸笑容

满城风雨 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重阳节前的雨景。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

天有不测风云 比喻灾祸是无法预料的

山雨欲来风满楼 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关于风的古诗:

1.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王维:《观猎》)

3.林暗草惊风,将军夜引弓。(卢纶:《塞下曲》)

4.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5.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6.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杜甫:《春夜喜雨》)

7.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8.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9.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

10.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敕勒歌》)

课后反思:

《秋》这首小诗太精彩了,妙在一片红叶表现了秋的神韵。虽然只有一句话,却十分的耐人寻味。上课时,一个念头,于是给学生介绍了马致远的小令《秋思》。

通过两首秋的诵读,让学生感悟,同样是秋天,在不同人的眼里,确是不同的。有的表述着悲愁的凄凉,而书上的《秋》表达了对秋天的热爱,寄托着诗人的精神与情趣。

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练习4》 篇9

[训练内容]

这个练习共安排8道训练题,包括以下几项内容:

1.用钢笔描红。

2.了解“一”的变调规律。

3.按要求写词。

4.照样子扩展句子。

5.熟记成语。

6.读背谚语。

7.说话练习。

8.学写毛笔字。

[教学要求]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略)

二.教学第二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引导学生弄清楚题目的要求。

2.指导。

(1)请学生自由试读这两行词语,注意“一”的声调变化。

(2)指名读,思考:“一’’的声调是在什么情况下发生变化的?有什么规律?

(引导学生对这两行词语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悟出:第一行的前三个词语,“一’’都在词末,故仍读本调第一声;后两个词语,因“切”、“致’’这两个字念第四声,在第四声字前面的“一”应该念成第二声;第二行词语中“一”,后面的“杯”、“条”、“本”、“丝”都不念第四声,“一”在非第四声字前面声调应该变读为第四声)

(3)集体读,加深体会。

(4)教师小结:“一”的变调是口头上的自然变化。拼写时,声调符号仍按原调标注。书上这样标,是为了方便我们学习“一”的变调规律。

3.练习。

采用指名读、自由读、齐读等形式,让学生反复练读,从读中进一步体会“一”的变调规律。

4.反馈。

(1)请学生说说在什么情况下,“一”的声调要发生变化。

(2)出示黑板或投影片,让学生认读以下词语:

万一周一二十一百里挑一

一夜一册一遍一阵

一把一年一顶一根

一心一意一前一后

三.教学第三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让学生说说本题的要求。

2.指导。

(1)引导学生思考:在学过的词中有哪些词语含有看的意思?哪些词语含有“走”的意思?

(2)同桌进行讨论,比一比,看谁说得又多又正确。

(3)指名回答。(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补充,回答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

3.练习。

(1)请几位学生上黑板填写,其余学生填写在书上。

(2)让学生大声读读自己所填的词语。

4.反馈。

(1)同桌互查练习情况。

(2)表扬做正确的同学,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四.教学第四题

1.审题。

2.指名读题。

3.让学生说说本题要求。

4.指导。

(1)学生自由试读这两组句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有何不同?

(3)学生进行比较,知道每组的后一个句子都是由前一个扩展来的,分别把“高”和“安静”具体化了。

(4)后一个句子的表达效果好?为什么?

(让学生体会到后一个句子显得生动具体,突出了‘“安静”的程度,表达的意思更明白。)

(5)指导朗读,加深体会。

5.练习。

(1)让学生独立思考,用笔在书上尝试填写。

(2)自由练读补充后的句子,凭借语感体会补充的内容是否恰当,句子是否通顺。

4.反馈。

(1)指名汇报补充的情况。

(2)指出存在问题并进行矫正性练习。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五题

1.审题。

指名读题,弄清题目要求。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不认识的字可以查字典或问老师。

(2)教师范读正音。

(3)学生自由读,要求一边读一边思考这些成语的大概意思。

(4)同桌讨论每条成语的大概意思。

(5)学生练说这些成语的意思,教师重点讲解以下几条成语的意思:

志同道合:志向相同,意见相合。

和衷共济:大家一条心,共同渡过江河。

比喻同心协力,克服困难。

休戚相关:比喻彼此利害一致,祸福相连。

众志成城:大家一条心,就像坚固的城堡一样不可摧毁。

比喻团结一致,力量就无比强大。

集思广益:集中众人的智慧,广泛吸取有益的意见。

急公好义:热心公益,爱帮助别人。

3.练习。

(1)自由读。

(2)同桌互相练背。

4.反馈。

(1)指名试背。

(2)集体背诵。

二、教学第六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请学生说说本题练习的要求。

2.指导。

(1)让学生小声地、自由地练读,要求读通,读顺,读懂。

(2)指名试读,教师注意纠正字音。

(3)教师范读后请学生齐读。

(4)再次让学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要求联系课文《学会合作》来说说这几条谚语在意思上有何相同之处。

3.练习。

(1)给学生以充足的时间自由练读。

(2)指名读、齐读。

(3)练习背诵。

(4)指名试背、全班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检查背诵。

(指名背,表扬当堂能背诵出来的学生)

第三课时

课前准备

1.把班级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每组3~4人。

2.在黑板上写上“名言交流会”,并加以美化。

一、教学第七题

1.审题。

(1)指名读题目。

(2)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训练要求。

2.指导。

(1) 启发谈话:名言以通俗而精炼的语言反映丰富而深刻的道理,难怪同学们在书上、报刊上看到它时,总喜欢把它抄录在自己的摘抄本里。这样做既可以积累和丰富自己的语言,又可以用它来激励自己,鞭策自己进步。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举行一个“名言交流会”,待会儿请同学们把自己喜欢的一句名言讲给大家听,看谁讲得最精彩。

(2)你知道哪些名言?在这些名言当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3)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名言?

(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生活、学习的实际情况,或说出自己从中受到的启示、教益,或对照总结出自己的经验、教训,或说出对自己的鼓舞、激励)

3.练习。

(1)让学生照刚才指导的样子轻声试说。

(2)学生轮流在小组里练讲,教师巡回指导。

(要求说话的同学做到语句通顺,条理清楚,声音响亮,速度适当,听的同学要认真)

(3)小组评议每人练说的情况,并推选出代表。

2.反馈。

3.小组的代表上台讲述。

[要引导全班学生认真地听,并对同学的讲述作出评价,以鼓励为主]

第八题(略)

[1][2]下一页

《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继续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课前准备:

一周前布置同学们收集各类名人名言。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

师:同学们,相信我们在平时的阅读中一定也读到了许多的名人名言吧。你们想过没有,这些名人名言是什么意思呢?这些“名人”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些名言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示呢?

二、启发点拨,读文明理

师:读读下面的故事,每个同学手里有两份从网上下载的故事,(一)关于司马迁发愤写《史记》的故事;(二)关于于永正老师让学生自己写名言的故事。想一想,你从中受到什么启发?(学生阅读故事)

生:读名言,就像在聆听名人的教诲,就像在和名人对话。这些名言语言简洁,富有个性,好像就是他们的真实写照。

生:听到“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我们就好像看到了刚正不阿的鲁迅;听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我们就仿佛看到了忧国忧民的范仲淹;想到“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勤奋好学的数学家华罗庚仿佛真的出现在我们眼前……

师:是呀!这些语言是他们在特殊时期的真实感悟与体验。

生:写出自己的感悟,写出自己对学习、生活的理解,我们自己也能写名言。

师:同学们,名言,确实能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带来动力,带来希望。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喜欢收集名人名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学习习惯。有的同学把名言铭记在心,还有的同学把它写下来放在自己的房间里、书桌旁,成为自己的座右铭,让这些名言时刻鞭策着自己,鼓舞着自己。今天我们就来开一个“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交流会。想一想你最喜欢哪句名言?这句名言是什么意思?这句名言给了你哪些启发,或者说你为什么喜欢它?请同学们认真准备,在班级举行的名言交流会上说一说。

三、激励学生,对话交流

生1:我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是在我们的语文课上,滕老师说的“三分文章七分改”。

师:(笑)谢谢,可我要声明,这是一句名言,是我把它推荐给大家,不是我的“原创”!请你接着说。

生1:我在《小学生语文学习》这本杂志上看到过相关的文章。有一年秋天,著名作家赵树理体验生活,住在乡下一个农民家里。一天他发现一件好事,就对房东的孩子说:“小李,你把这件事写个稿子好不好?”在赵树理的鼓励下,小李把稿子写好了,赵树理看了一遍,说:“你先改一改,明天让我看。”第二天,小李把改过的稿子交给赵树理,赵树理又看了一遍说:“你再改一改,明天送给我。”就这样,直到第六天,小李把改过五遍的稿子送来,赵树理看完,才满意地说:“好了,把它寄到《山西农民报》去。”小李把稿子寄走后,对赵树理说:“你光叫我改、改,你是大作家,那么多写作经,为什么不给我讲一讲呢?”赵树理笑着说:“小李,我已把我的真经都传给你了。”小李惊讶得瞪圆了眼睛。赵树理认真地说:“我的真经只有两个字———‘耐’、‘改’。你那个稿子改了五遍,每遍我都看了,看出你会改,有耐性,这样你不是把我的真经学去了吗?”小李这才恍然大悟。滕老师让我们写作文后,要求我们仔细修改,不仅是写完,还要求写好。大家可以自己改还可以让其他同学或老师帮助修改,的确我们的作文水平提高很快!

生2:俗话说:团结就是力量。说起它,我真要感谢这句话,是这句话伴随着我从小到大帮我克服了许许多多的困难。让我真正认识到在这个世界上不是一个人孤立存在的,只有许多人团结起来才能产生一种不可阻挡的动力,做好每一件事。想起那一天,是多么难忘:“加油……加油……”我们学校正在举行一场别开生面的拔河比赛。时间很快过去了,我们班与六(1)班的比赛开始了,随着一声哨响,绳子立刻绷得直直的。由于我们班开始没有团结、合作起来,所以输掉了第一局。但我们并没有气馁,“振作起来还有两局呢”,我们心想。比赛又开始了,我们汲取了上次的教训,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汇成了一种势不可挡的力量,终于赢了第二局。第三局六(1)班也不甘示弱,我们双方持续了一分钟不分胜负,上一局的胜利使我们信心倍增,最后,终于一鼓作气拿下了第三局。胜利的我们体验了前所未有的成功喜悦。我们就是这样谨记着“团结就是力量”这句话,连续三年获得校拔河比赛第一名。“团结就是力量”,是我的朋友,是我的老师,是我们成功的秘诀……

师:这是一种难得的团队精神,就让它伴随你的一生!

生3:我喜欢的一句名言是“一切都会过去”。这句话据说是一位阿拉伯国王刻在戒指上的。我十分欣赏这句话,每当我有什么不顺心的时候,我就想起这句话。一次我的表姐误会了我,我再三解释,她也不听,后来我想“一切都会过去”,没过多久,表姐果然原谅了我,她竟笑着对我说:“一切都会过去”,你们说有意思吧,我的名言让她给用上了!

生4:“尽力而为,便是成功。”这句话,乍看平平庸庸,但细细推敲之后,方可知妙在其中。那是在一次辩论赛上。赛前我方做好了充分的准备,有说有笑,有十足的信心能把对方“打倒”。我是主力辩手,可比赛那天我竟然“扁桃体”发炎了,心里很烦躁,队员们也纷纷为我惋惜。我好似那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对方辩友也讥笑道:“哎呀,还是让我说吧,今天你就是拔了牙的老虎———并不吓人!”我听了之后火冒三丈,可又无话与他对言,只好沮丧地跑开了。开始比赛了,我方队员的雄辩口才也退色一半,到了半场我再也忍不住了心里只有一个念头:尽力而为,便是胜利。于是便站起来大声反问了一个令对方哑口无言的问题,就是在我的这一个问题下,我方赢了,队友们都露出了由衷的笑脸,我也笑了,同时我也更加坚信:“尽力而为,便是成功。”朋友,我真诚的把这句话送给你们:尽力而为,便是成功!

师:自己的感悟,自己的名言,有个性!

生5:“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毛泽东最爱说的一句话,也是我最喜欢的一句话。还是在二、三年级的时候,我的数学成绩非常好,就在别人面前骄傲起来。有的同学劝我不要骄傲我不听,没想到,过了一段时间,学习成绩就下降了。老师找到我,对我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上五年级时,学校举行乒乓球比赛。我就在学校里练呀练呀,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乒乓球技术有了很大进步。但由于骄傲,结果被不太会打乒乓球的同学给打败了。我又想到了教师对我说的那句话:“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不再骄傲了,别人夸我,我只当成是对自己的鼓励。“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敬佩毛泽东,更喜欢毛泽东说的这句话!

师:这句话也送给我们每一位同学。

生6:在开学典礼上,学校给进步大的同学发奖;在班会课上,教师表扬进步的同学。谁都想进步。那怎样才能进步呢?看了达尔文的这句话———“任何改正,都是进步”,你就知道了。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哪怕是一丁点的小毛病,只要你改正了,就是进步。”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因为你这一次改正了,做得很好。那你能保证下一次或者以后,都不犯同样的错误吗?这就不能肯定了。所以贵在坚持,凡事都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有所成就。达尔文的“任何改正,都是进步”这句名言让我懂得了怎样才能进步。它每时每刻都在激励我,它好像是一位和蔼可亲的母亲,告诉我:“进步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慢慢地克服掉不足,这样你就会成为一名优秀的学生,成为一个成功的人。”

生7:在上二年级的时候,老师给我们讲周总理的故事说:“周总理在上学时,老师问同学们为什么要读书,为了什么而读书。有的同学说:为了挣钱,有的同学说为了面子,而周恩来却回答: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这句话至今还在我的脑海里回荡。”“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让我领会了周恩来总理的爱国热情,更能让我为中华之崛起而发愤读书。我们一定要铭记“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生8:俗话说的好“人心齐,泰山移”。意思是说只要同心协力,什么困难都不怕,这句话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我时时刻刻都铭记着这句名言。

想到这,我想起了《愚公移山》的故事。齐心协力就是力量,它充满着勃勃生机,充满活力。同学们,我们是一个集体,不能因为一点小事而闹矛盾,我们要像故事中的愚公和他的家人那样同心协力,把我们的班级建设得更好,在和其他班的比赛中脱颖而出。我还是那句话“人心齐,泰山移。”

…………

师:名言可以给人启迪,它具有催人奋进、使人聪慧的魅力。一句名言可以改变人的生活和学习,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收集名人名言,使之成为自己的座右铭!

教室里笑声、掌声不断,一个个精彩的发言还在进行着……

这掌声,是对智慧的赞美!

这笑声,是对心灵的放飞!

附:

故事一:

名言是名人生活、工作、学习经验的智慧结晶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大家都知道这句话是编写《史记》的史学家司马迁的名言。许多有志之士把它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可是你们知道司马迁为何写出这样的人生感言吗?

司马迁的父亲是汉朝专门掌管修史的官员,小时侯的司马迁就深受影响,在他父亲死后,他就继承了父亲的遗愿,开始编写史书。司马迁是一个正直的人,天汉二年(前99),他的同僚李陵出征匈奴时被围,在矢尽粮绝的情况下投降匈奴。消息传到长安,武帝大怒。朝廷的文武百官都大骂李陵投降可耻,只有司马迁不作声。武帝问他有什么意见,书生气十足的司马迁直言不讳地说:“李陵转战千里,矢尽粮绝,古代名将也不过如此。他虽投降,尚属情有可原。臣以为只要他不死,他还是会效忠汉朝的。”盛怒中的汉武帝听了司马迁这番话,认为他是在为李陵辩解,是在故意贬低当时正在打匈奴而又很不顺利的李广利,于是命令把司马迁判为死罪(或以腐刑代替)。汉武帝时代,判了死罪的可以出钱五十万免死一等。但家境并不富裕的司马迁拿不出这一笔钱,只能受“腐刑”(宫刑)来选择“偷生”这条路。不幸的遭遇,使司马迁精神受到极大刺激,曾一度想自杀,但他想起了父亲的遗言,又以古人孔子、屈原、左丘明、孙子、韩非等在逆境中发愤有为的精神鼓励自己,终于以惊人的意志忍辱负重地活了下来。身心备受摧残、忍辱含垢生活的司马迁深知,“人固有一死,死有的重于泰山,有的轻于鸿毛”。这句话是他当时心灵的真实写照,是他面临的生死抉择。他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他选择了有意义的人生。他决心在残烛之年,完成父亲要他完成的史书。经过六年的囚禁生活,终于在他60岁时完成了《史记》一书。

故事二:

我们也能写“名言”

前一段时间,特级教师于永正教《全神贯注》课的一开始,他就背诵了一段名言:“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属于每个人只有一次。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接着,他谈了这句保尔?柯察金的名言给自己带来的影响。这堂课上,他让学生抓住茨威格在罗丹工作室说的一段话进行质疑、讨论、交流。课的结尾,他是这样说的:“其实,名人写名言,老百姓也能写名言,农民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庄稼一枝花,全*肥当家。’老人说‘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们在座的是未来的名人,都能写名言,读了这篇课文,感触很深,也一定能写。比如我写一句:‘啊,干什么事都要一丝不苟,全神贯注。’你们根据这件事,各自也写几句,写好后画上破折号,并写上自己的名字,未来的什么家。”学生在于老师的鼓励下,几分钟后,一句句名言诞生了。

“最有出息的人是最谦虚的人。未来的诗人。”

“生命是人类的保护神。未来的作家。”

“学问是学与问的结合,只有学和问,才能学好学问。未来的科学家。”

“学习是我们的母亲。”

(师问:怎么理解?

生答:学习能给我们营养,就像母亲哺育我们,给我们乳汁。)

“不要拿自己的优点比别人的缺点。未来的作家。”

…………

还有许多经典的“名言”,我们不能全听到,于老师对学生说:“大家把名言送给听课老师,请老师指教。”

上一页[1][2]

《练习4》 篇10

教学目标:

1.能给6个多音字组成词语,能说出同一个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在句子中。

2.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能在一段话中正确使用标点符号:逗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和感叹号。

教学时间:2教时

第一课时

一、习题1给下面的多音字组词。

先让学生给多音字独立组词,然后全班交流。

说说词语的意思和这个词语是在什么地方学到过的,知道多音字的基本用法。

如“喝”,“把”液体喝下去,‘‘喝酒”的“喝”要念“hē ”:“大声喊叫”的意思要念“hè”

二、习题2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读题后尝试练习。

再指名回答,交流、评析,然后做在课本上。

三、习题3说说同一个字在不同句子中意思有什么不同。

查字典,联系课文独立练习,指名逐题回答,讨论(答案见《教参》p27)

四、习题4选择恰当的关联词语填写在括号里。

尝试练习,讨论交流,说说填上什么及为什么要这样填的理由。(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五、习题5改正下面句子中前后矛盾的地方。

轻声读,思考:逐题说说哪些词语的意思前后矛盾及怎样改正。(统一后做在课本上)

第二课时

一、习题6给下面一段话加上标点符号。

指名读,独立尝试练习,讨论交流更正。

二、习题7默读短文,简要复述内容。

1、自由轻声读课文。

2、指名朗读课文,并理解下列词语:

蝙蝠:哺乳动物,头部和躯干象老鼠,四肢和尾部之间有皮质的膜。

夜间在空中飞翔,吃蚊、蛾等昆虫。

视力很弱,*本身发出的超声波来引导飞行:

干扰:扰乱。

不妨:表示可以这样做,没有什么妨碍。

3.各自准备简要复述。

4.小组内轮流复述。

5.全班交流复述。

三、作业:

完成《练习本》

教学目标

1、能将6个多音字按不同读音组成12个词语;能正确填字,把词语补充完整;能正确地辨别4个多义词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意思,并能选择恰当的关联词填在括号里。通过四项训练,培养学生辨析、运用文字的能力。

2、能改正意思前后矛盾的病句;在一段话中正确使用逗号、顿号、句号、引号、冒号和感叹号。

3、能独立阅读一篇短文,按要求简要复述短文《一封信》的内容。

教学重点

教学重点:进行句子训练,改正句意前后矛盾的病句;独立阅读短文,简要复述短文内容。

教学难点:独立地、简要地复述短文内容。

教具:投影片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指导完成第1题。给6个多音字组词。

1、指名读题,明确练习目标:按6个多音字各自的两个不同读音,各组两个词语。

2、指名学生读准6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教师指出一个多音字的不同读音意味着它可以组成不同意思的词语。那么你们想想看“喝”的两个读音“he”和“he”,各自可以组成哪一个词语?“喝”(he)是把东西咽下去的意思,喝水、喝茶、喝酒……“喝”(he)是大声叫喊的意思,如喝彩、大喝一声……(教师把这些词语分两行写在黑板上,让学生理解、读一读。)

3、学生独立组词后全班交流,订正。(在交流时要让学生说说词的意思,出示正确答案后还得读一读。)

二、指导完成第2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填上恰当的字,把词语补充完整。

2、完成作业:学生先轻声读一读,再书面完成作业。

3、反馈交流,纠正错误,正确答案通过投影显示。

三、指导完成第3题。

1、指名读题,搞清题意。说说“信、计、道、喝”四个多义词在不同句子(环境)中的不同意思。

2、指名读句子。指名说说“信”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一封信的“信”是“书信”的意思;失信的的“信”是“信用”的意思。

3、按照上述方法,让学生先自己说说,同桌议议,再大组讨论,搞清意思。要指点学生“读清楚句意,正确理解词的意思”;要引导学生纠正同学的错误;要给说错的学生以机会,纠正自己的错误。

不计其数的“计”是“计算”的意思。

用计的“计”是“计策或计谋”。

怒喝道的“道”是“说”的意思。

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的“道”是“以为或认为”的意思。

大喝一声的“喝”是“大声叫喊”的意思。

八戒捧起酒壶大喝起来的“喝”是“把液体咽下去”的意思。

四、指导完成第4题。

1、指名读题,明白要求:把三对关联词经辨析、选择,正确填入括号。

2、学生轻声读句子,体会句意,选词填空,完成书面作业。

3、根据学生回答,投影显示正确答案,要求学生说说道理,从实际运用中懂得三对关联词分别表明了选择关系、递进关系和条件关系。读读这三个句子,体会句意,从而了解《西游记》、《三国演义》确是两部闻名中外的优秀古典文学作品。

(1)不是……而是……

(2)不但……而且……

(3)不管……总是……

五、指导完成第5题。

1、指名读题,明确题意。改正前后意思矛盾的四个病句。

2、读句子,试改第(1)句,主学生发言指出“病根”:“基本上”和“全部”意思矛盾;应删去其中一词。

3、按上述方法,先划出句子前后意思矛盾的词语,然后独立地完成书面作业。

4、反馈,纠错,求得正确答案。学生发言时要说明改的理由,如何改,改的结果。

5、齐读修改正确的句子。

六、指导完成第6题。

1、指名读题,明确要求:给下面一段话点标点符号。

2、点标点符号必须明确六种不同标点符号的作用。让学生想想说说“顿号、逗号、冒号、引号、叹号”等标点符号的不同用法。

3、各人自由轻声读句子,想想该如何点标点符号,然后完成书面作业。

4、反馈,交流,纠正错误。

5、齐读这一段话。

第2课时

一、回顾单元“学习提示”,读提示,并说说简要复述课文内容的方法。让学生自己说出这一练习题,就是要按照提示所指点的方法进行复述。

二、让学生独立阅读短文《一封回信》,自己按要求拟复述提纲,拟时允许前后、左右同学“交头接耳”。教师可对有困难的同学作指点。

三、交流复述提纲。可以选择优秀的以及带有典型性问题的提纲交流,让学生相互帮助,确定相对的最佳复述提纲,在投影上显示。

1、第一种提纲:

(1)蝙蝠在冬天怎么会出来飞行?

(2)写信去问中科院动物研究所的叔叔阿姨。

(3)中科院来信。

(4)蝙蝠冬天出来飞行有两个原因。

(5)中科院叔叔阿姨赞扬“我”认真观察、细心思考。

2、第二种提纲:

(1)“我”写信问中科院的叔叔阿姨,为什么冬天蝙蝠会出来飞行?

(2)叔叔阿姨回信告诉“我”,蝙蝠冬天出来飞行有两个原因,还赞扬“我”。

(3)回信中的话令“我”难忘。

四、自己试着按提纲复述短文内容。同桌或左右可以相互说说,评评。

五、指名复述,进行评议。

六、选择两位学生上台复述。

《练习4》 篇11

教学目的:

1, 处处留心,读短文,理解诚信对于做人的意义。并学习结合课文语境理解课文关键字词的意思。

2, 读读背背,积累成语。

3, 写好钢笔字。

4, 做做说说,学会搜集和处理资料。(本次口语交际的要点:认真倾听,并及时地将要点记下来;认真复述,将要点讲清楚;学习根据要求查找资料。

5, 学写毛笔字。

教学重点:

处处留心,做做说说

课时安排:

三课时(可安排一课时练习)

第一课时

一,自由读短文,要求:

1,读通读顺,划出疑问处。

2,了解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读短文,解词义。

1、根据练习要求,理解“红火”与“物美价廉”的意思。

2、在平时的阅读学习中,你积累了哪几种理解词语的办法。你认为这过程中要注意些什么?

3、在这篇短文,你还注意到了哪些词语,它们在文中又是什么意思呢?

三、思考问题再学短文:

1,指名回答:短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分小组探讨:

哥俩生意破产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指名回答

3,联系自己的生活和相关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感受。

4,完成课后练习,集体订正

三,学名言:

1, 自由朗读名言,你对哪一句感受最深?谈谈你的感受

2, 试背诵名言。

第二课时

一,成语积累:

1, 学了本单元的几篇课文后,你们悟道了什么?

2, 读读成语,注意读准字音。

3, 查阅词典,结合实际,说说你对成语的理解

二,分组读背成语

1, 教师巡视检查

2, 小组竞赛

三,写好钢笔字

1, 观察范字,要注意的笔画

2, 练习写钢笔字

第三课时

口语交际

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应搜集核潜艇的有关资料,了解有关核潜艇的知识,并能熟练介绍给学生。

1.指名读本次说话要求

2.指导

(1)帮助学生弄清本题的要求是什么?(复述老师所讲的内容)

(2)师生共同讨论复述的注意点:

①认真观察图画,仔细听老师介绍;

② 按照提示作相应的复述;

③ 复述时内容要正确,语句要通顺,条理要清楚。

(3)教师指图介绍核潜艇的特殊性以及它能完成的军事任务。

3.练习。

(1)出示提示(1),请学生自由复述。

(2)同桌互查练习复述。

(3)指名复述,师生共同评价。

(4)同样方法练习复述提示(2)。

4.反馈。

每组选择两名同学上台前指图复述,全班评价,表扬优秀的学生。

5。布置回家练习。

查找你感兴趣的其他现代兵器的资料,并进行整理,练习与同学们交流。

[1][2]下一页

课前思考:

处处留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则短文,第二部分是一组短语。短文的主要内容是围绕“诚信”而展开的一个小故事,故事写的是兄弟俩卖酒,原先生意十分兴隆,后因弟弟在酒里搀水,最终破产的事,告诉人们做人要诚实守信,才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教学时,可先放手让学生自己读短文,然后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在此基础上,可引导学生再联系自己知道的相关的人和事讲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最后,要求学生完成短文后的练习。第二部分的短语,也是讲诚信的可贵和重要,可先让学生自己读读、想想,然后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教师加以适当点拨,最后让学生抄写下来。读读背背中八个成语都是讲人与人相互间应该信任、互助、亲密合作。八个成语的意思只要教师帮助大致理解就行。8个成语可以通过整体吟诵烂熟于心,对于词语解释不要死背。

课前思考:

本次练习有一个重点,同时也是一个难点:指导学生根据上下文理解文中的词语,这对学生的要求比较高,必须先理解文章内容,才能够完整合理地解释。另外,虽然文后只给我们安排了三道习题,但我们可以根据学生的需要,适当安排些内容,如:文中的“我行我素”是什么意思?老师可以灵活调控。成语部分,学生查词典都比较积极,但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学生学了很多成语,但实际运用的学生并不多,我们能不能增加一个练习,比一比谁用成语说的话多,说得精彩?口语交际部分,我先让学生回去查阅资料,共同交流学习。

听课感受

今天上了练习六中的处处留心,首先让同学们自己读这个小故事,然后划出文中的关键词语.之后老师请同学们解释了一下那些词语,同学们昨天的预习工作都很不错,所以都说的很好,即使没预习的也能很好的联系上下文理解.在简单概括故事大意的时候也都说的不错.给这个故事取题目的时候,虽然有些同学不能一下起到点子上,但基本也都离不了诚信这层意思,看来同学们通过这单元的学习,已经都能明白诚信对于一个人的重要性了.再加上下面五句诚信谚语的学习和理解,相信诚信这种品质应该已经能灌输到大部分同学的脑海中了,希望孩子们能真正拥有诚信这种品质.

授后小记:(第一课时)

“处处留心”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一则短文,第二部分是一组短语。短文主要内容是围绕“诚信”而展开的一个小故事。我先让学生自己读短文,然后说说短文的主要内容,谈谈自己的阅读感受。短文内容很简单,学生基本上都明确了课文主要讲了怎样一个故事,在谈到阅读感受时,都能涉及到诚信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联系自己知道的相关的人和事讲讲,加深对文章的理解,短文后面的练习也就水到渠成。

第二部分的短语,也是讲诚信的可贵和重要,我还是先让学生熟读、再想一想,然后提出自己不懂的地方,我再加以点拨,学生自己再理解,在此基础上牢记于心。

授后小记:(第二课时)

“读读背背”环节中,八个词语都是讲人与人之间应该信任、互助、亲密合作。我先让学生自读,把字音读准确 ,再观察字型,看看哪些地方需要注意,点出“唇”、“辱”、“齿”。解决这些之后,在小组之间交流这八个词语的意思。通过指名读、小组读、整体吟诵烂熟于心。

“学好钢笔字”,先让学生观察田字格当中的这3个字,发现它们的共同点:都是半包围结构,都是“广字头”在“包围”,并且“广字头”的一横都较短,而一撇都写得长些。在指导书写后,展示写得好的作品,让全班同学欣赏并学习。

授后小记:(第三课时)

本次练习有两个要求,一是复述老师讲的关于核潜艇的内容,二是搜集其他现代兵器的资料,再相互交流。

第一部分的教学,我先精心准备,绘声绘色地介绍了核潜艇的有关知识,同时让学生仔细观察书上的图片,边听边理解。在介绍的时候,我也故意放慢了语速,便于学生记忆。接着,指名学生复述。我并要求一个同学面面俱到,谈到一点是一点,多给孩子们一些机会,力求多一点的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第二部分的教学,我事先布置学生课前从网络、报刊、书籍中查找自己感兴趣的现代兵器的资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我发现,一说到兵器,还是男生比女生的兴趣浓厚,有些男孩子还做了相当充足的准备,搜集了很多照片和图片,还有文字介绍,可见下足了功夫,而且介绍起来也头头是道,非常精彩。

上一页[1][2]

《练习4》 篇12

【教材分析】

词句训练:意在巩固积累词语。写字训练:在田字格里练写半包围结构的字,既要正确又要匀称。读背训练:熟读巧记《二十四节气歌》,初步了解我国二十四节气的内容。言语交际训练:礼貌待客。要求学生根据图意和提示,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教学要求】

1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她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3 熟记成语,读背《二十四节气歌》。

4、会文明礼貌的接待客人。

【教学重难点】

1、能读懂不别人的自我介绍,学会使用“它她他”。会写一封简短的信

2、写好半包围结构的字,做到正确、匀称。

【教学时间】

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

1、审题

2、指导。

(1)各自读迈克的自我介绍

(2)同桌交流:你知道了什么?

(3)动手帮他填写

(4)写一封回信

3、练习

(1)动手写一封简短的信

(2)同桌相互讨论,交流

(3)教师指导

二、教学第四题

(一)熟记成语

1、审题

2、指导。

(1)学生自由读4条成语。

(2)教师范读。

(3)学生自由读。

(4)理解4条成语的意思:(学生只要大体说出成语的意思即可,对一些理解有难度的成语,教师给予讲解)

义正辞严:道理正当,言辞严正。

大义凛然:形容坚持主义,英勇不屈的英雄气概。

3、练习

(1)学生自由练读。

(2)同座位练习背诵。

4、反馈。

(1)检查朗读

(2)指名背诵

(二)《二十四节气歌》

1、审题

2、指导

⑴自由读

⑵指名读

⑶教师范读

⑷解释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3、练习

⑴自由读

⑵小组读

⑶练习背诵

4、反馈

⑴检查朗读

⑵指名背诵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

1、审题。

2、指导。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席”“句”“达”3个字。

(2)引导学生回忆前面提出的描红要求和写字要求。

(3)指导书写“席”:

3、练习。

4、反馈。

教师展示学生写得好的字,表扬书写姿势正确的学生。指出存在的问题,并进行矫正训练。

二、教学第六题--口语交际

(一)、审题

1、提示说话的话题。

2、学生借助拼音自读图下面的要求。

3、让学生明确本次说话练习的两个要求:一是说说“我”是怎样接待王阿姨的,二是根据图意,把一段话补充完整。

(二)、指导

1、指导观察:

(1)出示第一幅图,启发学生弄清图上画的是什么。(同事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小华请阿姨进屋)

(2)出示第二幅图,老师启发:阿姨进屋后,小华是怎么做的?(小华请阿姨坐在沙发上)

(3)出示第三幅图,老师启发:阿姨坐下后,小华又怎么做的?(小华给阿姨送上一杯茶和一张报纸)

(4)出示第四幅图,教师启发:王阿姨会对小华说什么?(王阿姨夸奖小华真有礼貌)

2、看图,让学生把四幅图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

3、指导把一段话说完整。老师要求根据图意,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

王阿姨来找妈妈,妈妈不在家。我请王阿姨进屋,____________________。王阿姨夸奖我是懂礼貌的孩子。

指名补充后连起来读。

(三)、练习

1、同桌互相说。

2、全班同学交流(扩大说的面),教师点拨。

3、分角色上台表演。

4、练习写话。

《练习4》 篇13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在于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用词得体,以体现文明修养和语文素养。

2、在日常交往中,要用词得体,体现礼貌与文明。

3、列举人们在日常交往中常用的词语,要学会在一定场合中正确使用。

4、能够联系生活经验感受“诵读与积累”中词语的含义,体会四季更替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1、学会在一定场合中正确使用常用的词语,以体现文明修养和语文素养。

2、感受描写四季特点的词语的内涵。

教学过程:

一、语文与生活:

1、在书信中要词得体。围绕莹莹的信的格式和内容一读二思三忆四攻,进行启发,有所发现。

2、重在现有词语的运用上,不求在内容上扩展。

3、读读日常交往中常用的词语。

4、理解后学会运用。

完成练习。

二、诵读与积累:

1、12个词语,它们意义相连,讲了四季景色特征;中心突出,讲了惜时意义,有意境,有韵味,易读易记。

2、在诵读中,引导学生思想悟境明中心,从中得趣生乐。

3、首尾四个讲的是一年开始和结束,中间分别讲春夏秋冬四季的主要特点。

三、写好钢笔字。

1、内容,是在赞颂人民子弟兵的两组排比句。

2、要在规范、端正、整洁的基础上,做到行款整齐,有一定的速度。

3、取得字正气通意连的效果

四、练习:

1、背背成语

2、练练钢笔字。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深刻认识节约用水的意义、方法,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道理,参与节约用水的社会活动。

2、学做社会调查,学写公益广告,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目标: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深刻认识节约用水的意义、方法,积极宣传节约用水的道理,参与节约用水的社会活动。

2、学做社会调查,学写公益广告,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堂:

1、指名读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

2、交流,明确交际的内容和要求。

3、形成小组展开“环境调查”汇报会。

(1)、交流环境状况

(2)、提出相关建议

4、进行有效点评。

第三课时

教学目标:

1、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深刻认识到节约用水的意义,方法,集即宣传节约用水的道理,参与节约用水的社会活动。

2、学做社会调查,学写公益广告,提高语文素养和实践能力。

教学内容:

一、谈节水,学成语。

1、指名读题目,知道题目要求。

2、练读有关“水”的成语。

3、了解成语含义。试背。

二、介绍节水小窍门

1、指名读片段。

2、交流:你在生活中节水的小窍门。

3、点评,评出最佳金点子。

三、编写公益广告

1、指名读公益广告,了解广告特点。

2、学生试着编写。

3、注意点评。

四、大家来抢答

1、完成书中的抢答题。

生继续深入了解。

教学反思:

关于语文与生活:这部分的练习与生活的关系十分紧密,难点之处就在于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但不知道该在何种场合面对何种身份的人物而恰当地运用。因此,帮助他们在具体的语境中尝试运用大关键。

关于口语交际:学生进行一番调查之后,知道周围生活环境有着许多不如人意的地方,于是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但是有些建议似乎过于理想化了。

课前思考:

12个词语的诵读训练,旨在帮助学生积累语言知识,提高文化素养。这12个词表达意义相连,描写四季的更替,时光的变化。通过诵读既能丰富学生的词汇,又能增强学生的时间观念,让学生学会珍惜时间。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版块,12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四季的风云变幻,暗示时间的流逝之快。教学时可先读准字音明白词义,寻求特点熟读成诵,其次用心感悟选词精当,读出内容读出韵味,然后联系诗文充实词义,想象情景诵读展现,最后补充谚语、古训,立足行动。

教学反思:

对于“语文与生活”中的第二个内容,这些词语在生活中使用的比较多。学生对“拜托、恭喜、打扰、请教”是非常熟悉的。可对“久违、劳驾、包涵、借光……”几个词了解还是不够的,教师除了要精心创设情景帮助理解外,还可借助字典,课前学生的积累也是课堂上充分的表现,让学生相互交流,在交流中获得知识。也可以用造句的方法对词语的运用,在运用中理解词语。

教学思考:

语文与生活是通过生活中一个关于语言运用的实例,引出礼貌用语,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讲文明、懂礼貌的好习惯,知道日常交往中的常用的文明礼貌用词,并学会运用。让学生知道生活中处处有语文,处处有知识,只要把语文与生活联系起来,留心观察,认真思考,随时可以学习语文知识和生活知识,使自己变成一个既有知识,又懂礼貌的好学生。

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是通过训练使学生既得到口语交际的训练,又能认识到人类只有一个地球,环境保护要从身边的事做起,从每一个人做起,懂得关注我们的周围环境状况,在口语交际中对家乡的环境保护提出自己的建议。

教学反思:

信的格式有的学生忘记了,让记得的学生讲解,这样的效果会更好。纠错中出现的问题是,学生对敬辞和谦辞的用法不理解。对书书出现的这些常用的词语,学生大多能理解意思,但在完成填空的练习中却出现了一些问题,对“打扰”、“赐教”、"请教"的用法有的学生分不清。

练习中的“诵读与积累”版块,12个成语,形象地描绘了四季的风云变幻,暗示时间的流逝之快。我觉得我们的教学只定位在熟读成诵,积累12个成语上是不够的。

首先读准字音明白词义,寻求特点熟读成诵,

其次用心感悟选词精当,读出内容读出韵味,

然后联系诗文充实词义,想象情景诵读展现,

最后补充谚语、古训,立足行动。口语交际是听与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我采用“创设与生活实际相似的交际情境,努力在教学中实现口语交际的双向互动,增加学生口语交际的实践机会”作为这次口语交际《七嘴八舌话环保》的教学策略。

《练习4》 篇14

教学目标:

1、语文与生活,学习把句子写具体,把自己的意思具体表达出来。

2、读背《边疆小夜曲》,领会诗歌的意境。

3、写好钢笔字,注意整体布局。

4、练习口语交际,学习设计公益用语。

5、学写毛笔字。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第一题(语文与生活)。

1、教学第一部分。

⑴、教师创设情境,学生读情景对话。

⑵、教师把爸爸的话提出:想想看,怎么写才能让人具体地感到大海的大呢?

⑶、学生说出小芳的话:大海真大,一眼望不到边。

⑷、教师引导学生讨论;该句还可以怎样补写,也能写得具体?

⑸、教师归纳把句子写具体的基本方法:要紧紧抓住前句的中心词来写,使中心词的意思表达更具体、生动、准确。

2、教学第二部分。

⑴、学生读这部分的句子,想想每句后半部分横线上可以怎么补写,才能使前半部分更具体。

⑵、学生试着补写句子。

⑶、学生分组读自己补写的句子。(师生评议,有错误的及时纠正。)

⑷、学生说“把句子写具体”的方法。

⑸、教师设计巩固练习。

a、今天晚上可真黑呀, 。

b、天安门广场真大啊, 。

c、小明可真着急, 。

d、演出就要开始了,我的心里紧张极了, 。

⑴、学生读《莫高窟》一文中的相关内容,感受文章是怎样把情景写具体的。

⑵、模仿课文的写法,将家乡的某处自然景物(或名胜古迹)写具体。

⑶、小结。

课后札记: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二题(诵读与欣赏)

1、读背《边疆小夜曲》。

⑴、讨论: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国的边疆是怎样的吗?你们听过小夜曲吗?

⑵、出示《边疆小夜曲》,学生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⑶、指名试读,教师相机指导。

⑷、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诗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这是边疆战士们心中的歌,写出了这些守卫祖国边疆的战士对祖国,对人民的爱,祖国的安宁、人民的幸福是他们唯一的心愿。)

⑸、多美好的境界啊!指导学生动眼,动脑,动口,动情,正确理解诗人的感情,贴着诗人的心来想,走进诗歌的境界。指名朗读,读出味儿,读出感情。(比一比,看谁朗诵得最好)

⑹、学生练读,在熟读基础上背诵。

二、出示《军港之夜》

⑴、指名有感情地朗读

⑵指名说出诗人的思想感情,并有感情地朗读。

三、教学第三题(写好钢笔字)

1、指导。

⑴、指读题目,教师进一步明确练习要求。

⑵、要求学生朗读这段话,指名这段话选自《莫高窟》。

⑶、引导学生观察书写格式,字与字之间、字与标点之间的距离以及每个字放在一行中的位置。

⑷、教师重点指导“尊、彩塑、智慧”等字的书写和整体布局。

2、练习。

⑴、学生练习描红。

⑵、教师根据描红情况及时小结。

⑶、学生仿写。要求一气呵成,注意行款布局。

3、反馈。

⑴、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⑵、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纠正,强化训练。

课后札记: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

1、审题。

⑴、学生读题,并说说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⑵、教师进一步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①明确什么是公益用语。②设计一条公益用语。③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设计。

2、指导。

⑴、学生读题中的三条公益用语。

⑵、学生读一读介绍什么是公益用语的话。

⑶、教师略加讲解:公益用语通常是用来教育我们关注公共的利益,维护公共的利益。

⑷、引导学生回忆见过、听过的公益用语。

⑸、讨论这些公益用语的作用。

⑹、想一想为什么这样设计。

3、练习。

⑴、思考设计一条公益用语。

⑵、集体讨论交流,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到要这样设计的。

⑶、集体评议补充,互相完善。

4、反馈。

⑴、教师对学生的设计进行点评。

⑵、鼓励学生关注公益事业,大胆设计公益用语,并在学校、家庭等地进行宣传。

5、组织设计公益用语 填空

(1)、爱花惜草,( )。

(2)、播种爱心,收获( )。

(3)、共织一片绿荫,常留( )。

二、教学第五题(学写毛笔字)

1、审题。

明确本次学写的左偏旁:金字旁、绞丝旁。两个例字是:钉、给。

2、指导。

⑴、学生细心观察偏旁和例字的写法以及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⑵、教师边范写边讲解书写方法。

⑶、学生初练,教师及时指导。

3、练习。

⑴、学生临摹,教师巡视,帮助写字有困难的学生。

⑵、练习“钉、给”的写法。(注意在米字格中的位置)

4、反馈。

⑴、展示写得好的字,指出好在哪里。

⑵、指出不足,进一步纠正。

三、作业:请你为江阴设计三四条公益用语(名胜、特产等)

课后札记:

《练习4》 篇15

教学要求:

1.进行根据上下文理解词义的词句练习。

2.写好带有“撇”、“竖”的钢笔字

3.读读背背一组描写景物的成语

4.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教学时间:

三课时

课前准备:

字典、成语词典

第一课时

一、教学第一题:学用字词句

1.第一部分。

(1)审题: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小黑板:明镜一样的水面顿时漾起了一道道波纹。

(3)学生自由读原句

(4)根据上下文意思,谈谈你对“漾”的理解,哪个确切?为什么?

2.第二部分。

(1)读题明确题意:指名读。

(2)自由读通、读顺句子。

(3)小组学生查字典,讨论选择确切的解释。

(4)小组交流:根据句子和字典选出合适的字义。

焉:在这里比喻小象性格内向,不好动。

挎:在这里是指篮子是在小白兔胳膊上挂着的。

蹑:这里指小彼得踮着脚,动作很轻。

3. 第三部分。

(1)师:根据上下文确定字词的意思,这是学习的一种重要方法。掌握了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在今后的阅读中快速、准确地了解一些难解的字词的意思。

(2)指定一篇后面的课文,请学生用此法预习生字词。

二、教学第二题:写好钢笔字

1.认识要写的字。

2.在仔细观察的基础上,讨论:这几个字中的撇和竖怎样写才好看?

3.交流汇报,指名总结

4.教师范写,提醒学生注意间架结构和布局。

5.学生练写,老师巡视、辅导。

6.展示优秀作业!

第二课时

一、教学第三题:读读背背

1.指名读题目,弄清本题要求。

2.出示8个成语

(1)自由读成语,不会读的字查字典

(2)指名做小老师朗读8个成语,学生连读成语歌。

3.讨论8个成语的意思。

点拨:联系本单元课文的内容和书上的插图,展开联想和想象。

4.连度成语,体会意思。

5.讨论对成语的理解,教师适当点拨和表扬。如:玉宇琼楼、错落有致、曲径通幽。

6.练习读背。

(1)自由练读

(2)同桌互相背诵

(3)小组背诵

(4)背诵比赛

二、教学第五题:学好毛笔字

1.今天我们学习“竖”的写法。指导:竖有悬针竖和垂露竖之分。

2.小组讨论:仔细观察悬针竖和垂露竖的运笔方法。

3.小组汇报。

4.老师书写悬针竖、垂露竖,指导运笔方法。

5.学生练习。

第三课时

一、教学第四题:口语交际---当有人敲门的时候

课前准备:挂图。

1.审题。

(1)指名读题。

(2)说说本题的口语交际的要求。

2.指导。

(1)出示挂图,说说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2)讨论:当有人敲门的时候,可能会出现几种情况?

在不同的情况下,我们应注意什么呢?

(熟人:热情招待;生人:设法核实,无法核实,拒绝开门)

3.练习

(1)分小组进行角色表演。教师巡视,提醒学生将后一种情况作为重点。

(2)指名上台表演。

(3)学生可以进行适当的补充,教师适当指导。

二.总结。

教学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