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秘帮教案设计内容页

《顶碗少年》教案(推荐15篇)

2023-03-29 11:38:01教案设计访问手机版

《顶碗少年》教案(推荐15篇)

《顶碗少年》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

2、学习“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3、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学习“顶碗少年”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课前预习:熟读课文,利用工具书疏通字词,完成课后阅读题和积累题。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你看过杂技表演吗?请说一说你看杂技表演时的感受?(台上完美三分钟,台下辛苦十年功)——引出《顶碗少年》

2、 介绍作者,

赵丽宏 青年散文家、诗人,1951年生,上海市崇明县人。1968年高中毕业后回故乡插队,当过木匠、乡邮员、教师、县机关工作人员。1978年考入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并开始创作诗歌和散文。大学毕业后当过《萌芽》杂志编辑,后为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曾任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现为上海作协副主席。出版有《珊瑚》《生命草》《心画》等三十多部诗集、散文集、报告文学集。作品曾数十次获奖,《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并说说理由。

明确:不怕失败、勇于拼搏。(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正面描写

2、除了正面描写少年之外,作者是如何通过其他方面的描写巧妙地把人物的精神表现出来的?

不同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氛围渲染——侧面烘托(姑娘从容、老者的鼓励、观众的反应以及乐曲氛围的渲染)——突出少年沉着冷静、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

强调: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

3、读文章第7节,说一说如何理解文章最后三句话的含义?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要像顶碗少年一样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勇于拼搏,就是胜利。

三、拓展思考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少年说些什么?

(3)学完这篇课文后,你得到了什么启示?(可以是精神上的,也可以是写作上的)

(4)、比较阅读《折枝的玫瑰》,学生能通过对两个文本的阅读,感受到人物的神态、动作描写对表现中心的作用。

四、作业布置

折枝的玫瑰

一次,我应一家报社之邀采访一位17岁的残疾女孩。

这之前,我已得知这位女孩在第四届全国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了两项冠军,是四川队仅有的三枚金牌中的两枚的获得者。为此,家乡人欣慰不已,报社也辟出大块版面,作重点报道。

那天上午,阳光和煦。我心情愉悦地穿过田畴,经一段短途跋涉后,来到一户满是鸡啼和狗吠的农家前。这是一户普普通通的农家,而我要采访的双料冠军正住在这里。

想象中,她该是一位较为野气的女孩。她不仅短跑出众,而且铅球和标枪也曾获得省残运冠军。在心理,我早已无数次描绘过她了。

穿过院坝,我看见一丛在阳光下盛放的玫瑰。这丛玫瑰栽种在院坝的一角,让这户农家小院充满馥郁的芳香,同时,也是它具有了一些不同寻常之处。

出乎我意料的是,采访对象是一位很清秀的女孩。她很文静地坐在母亲的身边,讲话时,脸上还会浮起两条浅浅的红晕。

“是一朵折枝的玫瑰改变了我。”她是这样开始谈话的。

在她8岁时,一场横祸降临。一次玩耍中,一块滚动的石头从她的左腿上压了过去。从此,她失去了左腿,成了小朋友们恶作剧的对象。“小跛子”的称呼,常常让她泪满眼眶。她渐渐沉默了,躲在家里足不出户。

“可是,一个初夏的黄昏,我还是走出了屋子。在一条僻静的小路上,我拾到一支被折断的玫瑰,上面有一朵发蔫的花蕾。那是一朵小小的花蕾,当时,它已萎靡不振,却仍然散发出淡淡的芳香,让我觉得它就像一个忧郁的天使。”她深情地说,眼里满是亮莹莹的光。我想,充满希冀和信心的人,总不会消沉得太久。她继续说:“也许那只是一枝被遗弃的花蕾,可它却激起了我心底全部的柔情。我小心翼翼地把它带回家,再找来一只盛水的玻璃瓶,把花蕾放进瓶中。”

“我用全部的怜爱爱护着这支遭受摧折的小花蕾。当时,我小小的心灵并不懂得太多,但我渴求着它的开放,热烈盼望着它开出世上最绚丽的花朵——这种莫名的情怀让我现在想来还觉得惊讶……”女孩深情地说,情绪是激动的。

“一周后,它终于绽放成了一朵艳丽的花朵。那天上午,我惊动了所有的人,他们分享着我的快乐,而我却欣喜地哭了……这天,我懂了一个深刻的道理:挫折并不算什么,只要生机不息,它仍然可以开出艳丽的花朵……”女孩结束话语时,双眼深情地凝视着院子里的那丛盛放的玫瑰。而我,早已被深深感动了。

配上假肢后的女孩以坚韧的毅力扔掉拐杖。随后,她得了一个又一个冠军。不同寻常的是,后来她还以优异的成绩考进了一所财会中专。这期间,那枝被折断的玫瑰始终在激励着她。

《顶碗少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8个生字及2个认读字。

2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知道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能够获得成功。

4能结合可闻内容或者生活实际,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

5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教学重点:1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

2体会作者写作方法(动作、神态、侧面烘托)

教学难点:通过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我”所受到的启迪。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1齐读课题

2回忆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对于少年表演时所顶的碗,作者是怎么说的?

二 新授

1文中几次出现了“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四次)分别在哪?

2默读课文,文中每次出现“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都给你怎样的感受?你是从哪感受到的?做批。

3汇报交流

(1)学生分析

(2)读一读

(3)小结方法

a 一次出现——技术高超

“顶着……舒展……做……卧倒……跃起……”

(展开,舒展) (变化无穷)

b“二次出现——勇气十足(信心)

“台上却没有慌乱。……歉疚……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动作、神态。 (歉意,内疚)(有足够信心和勇气)

t:虽然失败,但顶碗少年有足够的勇气和信心。

“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

t:作者通过抓住少年的什么来表现他面对失败仍勇气十足。

(除了直接描写少年的,还从哪方面也能感受到少年的信心)

“……惊呆……吹起口号……”——侧面烘托

t:通过观众的喝倒彩,惊呆地形象来衬托少年的信心十足,这叫什么写法?

c三次出现——敢于拼搏

“……呆呆……汗珠……不知所措……”

(沮丧,尴尬,信心顿失,勇气锐减……)

t:即使这样,他仍在老者鼓励下进行了第三次表演。

“镇静……鞠了一躬”

(两次失败,少年没有被吓倒,经受住了失败的考验,又一次进行了表演)

t:但这一次表演并非像前一次那么容易,少年能够继续 表演还多出了一个人?

读描写老者的语句。

t:老者可能说些什么?(想一想:交流)

“场子里一片喧哗”

“观众……大声地喊……好多人附和……”——(侧面烘托)

“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生息。有些…….” ——(紧张的气氛-烘托)

t:在紧张的氛围中,当少年沮丧,没有了信心和勇气时,老者的及时鼓励,帮助了少年,让少年能够在经历了两次失败的情况下,敢于进行第三次拼搏,那么这一次的表演成功了吗?你是从哪一段知道的?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哪……爆发出来”

读读这段——分析

t:顶碗少年为什么最终获得成功?(老者和自己的坚持和拼搏)

d 四次出现——激励前进

“当我迷惘……响起”

“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 ……微微的激动”

(与1句照应,突出这次表演给作者留下了难忘的印象)

最后一段。(启迪)

t:你是怎么理解这段的?

4 想一想你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过什么困难或挫折,面对困难你又是怎样做的?

三 总结

相信通过这篇课文的学习,顶碗少年也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希望他那敢于拼搏,坚持到底的精神也能时刻激励着你前进,不放弃。

《顶碗少年》教案 篇3

荣成市实验小学 五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题

12 顶碗少年

课型

新授

课时

一课时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方法设计学生对于人物描写的各种方法比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特别是细节描写都没有相关的概念,所以我喜欢通过句段的交错品读,师生间跟读,让学生在朗读间体会这写写法的作用,体会语言文字的力量。在他们有所体会后,再让他们接触这些具体描写手法的概念,形成基本认识,为以后的阅读以及写作作伏笔。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组块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组块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组块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组块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学生发散思维。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教材分析: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激发兴趣,导入新课提出要求,进行朗读。

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出示思考题,让学生小组自学讨论。组织汇报交流。课前诵读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默读课文分段。

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5.有感情朗读全文组块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组块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提示)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在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这个环节上,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这样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集体汇报交流时,如果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并启发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推荐阅读:《赵丽宏散文选》

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总结升华。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有感情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12 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通过让学生对比在表演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和少年的表现来让学生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在观众的巨大压力下永不放弃的精神。当时我设计了两条线来帮助学生理解。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观众的反应,另一条是抓两次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在这两条线的设计力度上很平均,致使学生没有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少年由失败再失败直到成功这一过程的理解上,使学生的感悟不够到位。

《顶碗少年》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读课文。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细节描写、前后照应。

3.明白在困难面前像顶碗少年那样拼博、不气馁、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写了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新授:

预习时同学们根据课题、根据文中人物、根据首尾段、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其中一个同学抓住文中感叹句,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场表演中顶碗少年到底和什么在拼博?(板书)

1、带着问题我们边读边想,做好批注,等会我们交流。

2、相机归纳:

全班交流:

①找出描写碗的句子,体会难在自己高难度的动作。

a要教学的句子:

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他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b齐读思考:

为什么反复强调是金边红花白瓷碗?

指名读说从打点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自由读找出描写碗摇晃的句子,体会难度大。

②顶碗少年与高难度动作拼搏,他的困难仅仅来自于碗吗?(观众的压力)

哪些描写观众的语句可以感受到压力?(找出描写观众的句子和体会)

读、议

③找描写少年神态的句子体会最大的困难来自他内心。

歉疚、微笑——信心尚存

不知所措 ——自信全无

镇 静 ——找回自信

3、回归整体

①师述:他的压力这么大,他的表演关系到杂技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关系到整个表演团的声誉,关系到他的前途……。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最终取得成功,是什么让他成功的?

a少年:挑战自我……

b老人、少女……给了他支持鼓励。

②这场表演让作者二十年来难以忘记。每每想起总有些激动,我们也有许多感悟。我们也从这三个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三、总结全文

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记住了这位顶碗少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之路上也应该像他那样……

板书设计:

碗 → 动作难

顶碗少年:拼搏(困难) 观众→ 压力大

少年→ 信心少

《顶碗少年》教案 篇5

【说教材】

本篇课文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文章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文章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文章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说学情】

学生在生活中有过一定的失败体验,课前又做过相关调查,掌握了有关资料,很可能与顶碗少年在某些地方产生共鸣,容易激发起学生向顶碗少年学习百折不挠的精神的热情。

【说理念】

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

联系学生生活实际,进行激qing。

抓住人物语言,进行积累。

【说预设】

教学目的:

1.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2.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3.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第6、7自然段。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说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

二、指导深入理解:

1.默读课文,想一想: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再次对课文进行整体感知,并对上节课内容进行回顾。]

可用以下问题进行启发:

少年两次失败,当时情况如何?观众反映怎样?

少年表现有何变化?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自学课文。

可以自己学,也可以小组学习探究,也可先自学,再小组合作。

[用学生喜欢的方法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在新的学期面对新的学生要教一些合作学习的方法。

强调不必把问题一一思考解答,可选择感兴趣的去品读思考。]

3.集体交流

[小组合作进行汇报,要注意小组组员之间的合作关系,避免成为“一言堂”。发言的人要能够代表本小组的不同意见,要逐步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的本领,并要养成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

学生结合自己找的重点句谈想法,并注意“推己及人”想象顶碗少年两次失败时的想法,并探讨他能够取得最后成功的原因。

可通过以下两题进行读中想象:

(1)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

(2)老者可能会对我说些什么?

4.有选择的朗读:抓住印象最深的场面,反复朗读,想象当时的情景,和同学交流感受。

三、通读深入探究:

1.思考:假如你在现场,你会想什么?说什么?

[引导学生认识到生活中只要坚持下去,不屈不挠就一定会取得成功!]

2.重点理解结尾句。体会文章表达的感情。

(1)自读思考作者有哪些想法?。

(2)引导学生结合生活实际来谈体会。

人生会有许多挫折,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也不要丧失信心,不要退却。要看到光明,要以极大的韧性去战胜困难,坚持到底,就是胜利。

(3)背诵第6、7自然段。

a.朗读第6、7自然段,想主要写了什么?

第6自然段有两个意思:

(1)深信当年那位顶碗少年已成为一名称职的杂技艺术家。

(2)那一夜顶碗少年的演出给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

第7自然段用文学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深切感受。

b.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背诵。

c.同学互背。

d.看谁背得又多又对。

四、有感情通读全文,进一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五、课外延伸:

1.学习了这篇课文,对你今后做事有哪些启发?想一想用一两句话说一说。

2.你还了解哪些不怕困难,勇于拼搏的人物和事迹,给大家讲一讲。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顶碗少年》教案 篇6

课前准备

1、预习课文,自学生字词。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2、搜集并阅读其他面对失败,勇敢坚强战而胜之的故事。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教师谈话:学习第三课《桃花心木》,我们知道林清玄是个善于观察生活的人,他看种树的人给桃花心木浇水,悟出了人的成长的道理。其实,在我们的生活中也会偶然遇到一些人和一些事,从这些偶遇的人和事中,有心人也能得到启示,悟出一些人生的哲理。今天,就让我们去看一场杂技表演,去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赵丽宏,1951出生,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4、指生自读阅读提示,明确学习要求。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句子画下来,多读几遍。

2、指生逐段朗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3、指生朗读自己标画下来的喜欢的句子,谈感受。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问激趣:老师在备课时,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可是始终没有找到满意的答案,你们想知道老师思考的是一个什么问题吗?请同学们猜一猜。(学生猜问,教师及时引导)

2、教师根据学生猜问题的情况,提出自己一直思考的问题:顶碗少年的表演精彩吗?他表演成功了吗?

3、教师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则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4、分组学习:同组内观点不一致的同学先进行辩论,同组内观点一致的同学互相交流,归纳总结自己的观点。教师及时参与学生讨论,给予指导。

5.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1)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也认为少年的表演是精彩的,成功的。

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一次:“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2)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3)教师要在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从表演的过程来看,顶碗少年的表演出现了两次失误,没有一次成功,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就获得了成功,观众欣赏到的就只是一次“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已。正因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在出现了两次失误后的第三次成功的,观众才不仅看到了精彩、成功的杂技表演,而且从这位顶碗少年的身上感受到了那种不怕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这种精神远比看到一场没有失误的杂技表演更有意义。每一位观看过表演的观众,都可能“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因为,他们从中“得到了启示,悟出了一些人生的哲理――面对困难和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四、感情朗读,体会人物内心活动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拓展延伸,想象说话(请学生任选一、两个话题展开想象,进行说话练习)

1、“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学生找到这句后,教师要及时引导体会为什么一次杂技表演成为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在与谁搏斗?这场搏斗何以惊心动魄?

2、如果顶碗少年的第三次表演仍然没有成功,你觉得他该怎么办?是放弃了,不再表演,还是继续表演第四次?如果你就是顶碗少年,你会怎么做?

3、表演结束后,如果你是一位记者,你会怎样采访这位顶碗少年?向他提些什么问题呢?

4、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顶碗少年》教案 篇7

拼搏──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温州市营楼小学六年级⑴班苏繁丽

题记:人生,需要拼搏!拼搏的胜利,才是最高的享受。幸福,属于生活中无畏的拼搏者。

在20多年前“我”在上海大世界露天剧场看了一场杂技表演。一位英俊的少年表演顶碗。起初12个碗就想少年的士兵一样乖乖地躺在少年的头上。可是,到了最后一个极高难度的时候,12个碗想故意似的,跳起了舞蹈从他头上掉了下来,重重地摔到了地上。第2次也一样。当台下的观众起哄说着:“看下一个表演!下去,下去!”顶碗少年进行了第3次表演。这一次他吸取了前两次的教训,终于成功了。他在两次失败后博得了成功,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我”被这种不怕失败,敢于拼搏的精神深深的打动了。

不错。在困难的时候只有不断地拼搏才能迈向成功的道路。正如居里夫人。

1895年玛丽(居里夫人)与他的丈夫比埃尔。居里结婚后,俩人同甘共苦,攀登科学高峰。居里夫人为了寻找一种能透过不透明物体的射线经常要把20读千克重的容器般来般去……提炼中经历了无数次的失败,但他没有被困难下倒和灰心。整整坚持了4年终于成功了,以好几万吨的矿渣是提炼出110克的镭化合物 ──氧化镭,它具有极大的放射性。从而获得了诺贝尔奖。

居里夫人和顶碗少年是靠什么成功的?是不别的,正是那一次次失败后的拼搏。他们并没有像“大雪天吃冰条──凉了心”一样丧气和灰心,而是通过拼搏踏上成功之路。

高尔基曾说过:“敢于拼搏的人才是命运真正的主人。”只要顽强拼搏就会成功;在山穷水尽时博一博也许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寒冷的冬天博一博可能就回迎来温暖的春天……

敢于拼搏,才可能获得成功──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杭州市秘密小学菲飞

每个人都有失败的时候,但面对失败的态度却各不不同。有的人不敢面对现实,垂头丧气,一厥不振;而有的人却敢于拼搏,百折不挠,善于从失败中总结经验教训,坚信“失败乃成功之母”,最后终于获得成功。

有一次在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里,一位少年出场表演杂技,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碗,做出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当他在表演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时,他骑在了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人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一大叠碗忽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少年歉疚地微笑着,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可是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但是顶碗少年没被失败吓倒,再次向观众鞠了一躬,音乐第三次奏响了,顶碗少年稳定一下情绪,继续进行表演,当碗又晃动起来时,顶碗少年果断地把头一晃终于把碗稳住了。雷鸣般的掌声一下子呼啦啦地从每个座位上响起来,顶碗少年表演成功了!

在我读《顶碗少年》之前,我并不是一个敢于向失败“挑战”的人,当失败降临在我身上时,我曾垂头丧气,失去信心。记得有一次,我在做一道数学思考题,看完了题目,苦思冥想,就是想不出来,在草稿纸上画草图,可还是做不出,我急得把草稿纸满桌乱扔,结果自然做不出。还有一次,我期末语文考试识字和作文考了良,两个基本的部分我都考了良,差点就要掉“珍珠”了,我对自己的语文学习能力失去了信心。

这次,我读了《顶碗少年》之后,从顶碗少年身上看到了百折不挠、迎难而上、敢于拼搏的精神,也明白了张老师在奖品簿上给我留的名言“一时的的失败不能决定一切,坚持自己的理想!”的真正含义,我相信自己今后一定能够勇敢地面对困难,面对失败而不气馁,努力不断地取得进步。

读《顶碗少年》有感

浙江省诸暨市浣江小学城北校区卓荣杞

今天,我怀着激动而崇拜的心情再一次认真阅读了《顶碗少年》一文。那位少年真了不起,实在是我们学习的榜样。他是东方杂技团的一位表演者。

在一次演出中,这英俊的少年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出场了。只见他头上顶着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了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会掉下来。最后,是一组难度较大的动作──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用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使得有些观众都惊呆了。

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又从一位姑娘那儿接过12只碗高高地顶到头上。一切都重新开始。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可是碗又一次掉了下来。

这时场上一片喧哗。观众中有人大喊起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人,依然捧着12只白瓷碗交给少年。少年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个躬。第三次音乐奏响了,有一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掌捂住眼睛。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掌声,不约而同地从每个座位上爆发出来,汇成了一片暴雨般的声音。

这暴雨般的掌声也给了我莫大的教育和鼓舞。使我也不再害怕困难了。因为我知道了,不管什么都要经过努力才可以获得成功。比如我为了校田径运动会,积极训练真正起到体育委员的作用。但由于我个儿小,相对来说耐力不够,可我不怕苦,不怕累,跌倒了爬起来再跑,失败了再来。在我的带动下,个个"运动员"坚持不懈地锻炼,争取在运动会上显示自己的实力。

这也让我进一步知道了: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指导老师:钟秀萍】

《顶碗少年》教案 篇8

一、角色──少年

我呆呆地站在台上,头上汗如雨淋,全身汗流浃背。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望着台下的各界观众,此时此刻,平时沉着稳定的我不知为何已跌入了失望、尴尬、慌张、紧张的深渊。面对一些观众的指责,我居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卑。

我彻底地崩溃了,紧张、绝望、慌张像一种无形而又沉重的压力,压的我几乎喘不过气来,为什么?我平时训练得已经完美无缺,但我准备将其展现给观众时,为什么会接二连三地失误,这是天妒英才,还是我资质不够啊?

二、角色──观众

唉!我怎么这么倒霉啊!花了几百块买了门票,竟是来看训练的。听见有人叫喊,要求那位少年下台,换下一个节目。此时气愤的我也大声地附和起来。可喊着喊着,我渐渐地停了下来,莫名其妙地红了脸……

终于,我意识到:每一个成功的人,不都是跌倒了再爬起来,跌倒了在爬起来的吗?这位少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是别的演员,第一次失败早就不知所措了。他还能不失风度地鞠上一躬,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指责他呢?

《顶碗少年》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变化。

2、通过学文,使学生感受并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勇于拼搏,走向成功的精神。

3、学习作者注重人物动作神态描写把事情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难点: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变化,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勇于拼搏,走向成功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复习前文,导入新课

1、前几节课,我们认识了刻苦学习的范仲淹,坚持不懈的涅利,机智勇敢的纳塔莉,这一节课我们继续来认识一位了不起的少年­­­——顶碗少年。

2、回顾学习方法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小黑板出示自学要求):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2)、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全班交流。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为什么说顶碗少年是强者,是勇于拼搏的人呢?(在两次表演失败的情况下,能勇于面对失败,继续拼搏,并最终取得成功。)

2、他是怎样失败的,失败后表现怎样,又是怎样取得成功的?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把课文2—6自然段读一读,拿出笔,画出相关句子,并把自己的体会写出来。完成之后和同桌或前后桌互相交流。

3、学生交流

4、全班交流

①第一次是怎样失败的?

②第一次失败后,他表现怎样?(出示:台上并没有慌乱……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体会

指导朗读

③第二次是怎样失败的?他的表现怎样?

(出示:台上……不知所措)

学生谈感受

体会当时少年的心情

指导朗读

④第三次他是怎样取得成功的?

⑤是谁?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并取得成功? 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⑥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笑了),老者__?(笑了),观众__?(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⑦这样的一场表演,这样的一位少年给作者怎样的启迪?请同学们把课文最后两个自然段读一读,画出相关语句。说说自己的理解。

⑧学生交流

⑨小结:失败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放弃,再拼搏一下,成功就在下一刻等着我们。

四、总结全文。

五、体会作者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把事情写具体的写作方法。

六、作业:同学们,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也曾遇到过失败,在失败面前,你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下课后与同学相互交流一下,把它写在日记里。

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顶碗少年》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表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表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表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表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板题: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部分写的,每部分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部分:1──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部分:8自然段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部分,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学生朗读相应的部分,朗读第一部分让学生充分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白发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引导学生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白发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常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想起……

《顶碗少年》教案 篇11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拚搏”这句话,从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来品读了解。

2、难点:从少年的表演过程体会文章的主旨。

【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平时课堂讨论发言热烈,但是在公开课场合却

噤若寒蝉,需要花大力气引导,激其兴趣。二是喜欢朗读课文的人比较多,但是朗读水平不高。

教学过程简说:

一、课前读书汇报:

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目的:唤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以便迅速地披文入义;词语的认读也是下一步朗读课文的需要,尤其是“惊心动魄”一词,是把握全文核心的关键和切入点,需要由此引入。】

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句子的答案后,再一次品读这句话。

【目的:从“惊心动魄”这个词引发对全文重点内容的思考。】

三、组织学生仔细读一读描写这三次表演的段落,尤其要将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况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划出来。 【PPT表格出示】

教学步骤:先组织研读每一次表演的经过,然后再整体地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完每一次表演的部分,以及全部段落读完后,要引导学生回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从一次次的分析中,读出不同的味儿。

【目的: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要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特别是研读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态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来感悟表演的高难度和表演现场的紧张气氛。而这些环节,就是为了体现少年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引导学生讨论:少年连续两次失误,他内心已经没有多少信心,非常灰心了,这个时侯,是谁给了他鼓励和信心呢?

1、学生指读第四段有关白发老人的段落。

2、这位白发老人究竟低声说了句什么话,使之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少年“镇静下来”?

思考:

【PPT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领悟,体会到另一层意思:在人生中,宽容和鼓励也很重要。】

五、追问: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什么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组织学生讨论:点出主旨,这个环节可以众说纷纭了。

【目的:这是很关键的部分,少年的成功和信心,不仅来自老者的鼓励,其实更要紧的是内因:他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六、引导探究,这次表演对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将首位两段连起来读一读。

【PPT出示首位两段。重点放在“激动”、“碎裂声”】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突破中心,少年的成功只是个案,作者等人得到启迪才是一个普遍化的道理。】

七、拓展:少年的表演能否真正算得上成功?(讨论,辩论)

【目的:考虑到到此为止,还有部分学生并不很明白少年的精神,所以,故意进一步将矛盾激化,让学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辩论中进一步明白道理。】

八、结课:以林肯的故事和顶碗少年的启示结尾。

【PPT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最初有两条思路,一是上述的思路,二是在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然后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

按理说,第二个思路会比较精彩,容易产生*。但是本班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时侯,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我担心这一预想的矛盾如果激化不起来,就容易出现问题。故而从“稳妥”的角度考虑,选择了第一个思路,仅把第二个思路的矛盾讨论作为补充拓展。

从上课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

第一,从林肯的故事切入,抓住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态度。

第二,从复习词语入手,抓住“惊心动魄”以及相应的“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话进入课文,应该说抓住了主要问题披文入义,基本达到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而且思路比较清晰的目的。

第三,设身处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不只一次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观众和老人,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从以上三点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高效”的目的。

欠缺的是:

第一,中间对少年三次表演的有关句子的品读落实不够,对学生预想不够,有些匆促。

第二,重点和难点突破不够。

《顶碗少年》教案 篇12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l【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拚搏”这句话,从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来品读了解。

2、难点:从少年的表演过程体会文章的主旨。

l【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平时课堂讨论发言热烈,但是在公开课场合却噤若寒蝉,需要花大力气引导,激其兴趣。二是喜欢朗读课文的人比较多,但是朗读水平不高。

l教学过程简说:

一、课前读书汇报:

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目的:唤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以便迅速地披文入义;词语的认读也是下一步朗读课文的需要,尤其是“惊心动魄”一词,是把握全文核心的关键和切入点,需要由此引入。】

二、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句子的答案后,再一次品读这句话。

【目的:从“惊心动魄”这个词引发对全文重点内容的思考。】

三、组织学生仔细读一读描写这三次表演的段落,尤其要将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况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划出来。 【ppt表格出示】

教学步骤:先组织研读每一次表演的经过,然后再整体地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完每一次表演的部分,

以及全部段落读完后,要引导学生回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从一次次的分析中,读出不同的味儿。

【目的: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要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特别是研读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

态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来感悟表演的高难度和表演现场的紧张气氛。而这些环节,就是为了体现少年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引导学生讨论:少年连续两次失误,他内心已经没有多少信心,非常灰心了,这个时侯,是谁给了他鼓励和信心呢?

1、学生指读第四段有关白发老人的段落。

2、这位白发老人究竟低声说了句什么话,使之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少年“镇静下来”?情景思考:

【ppt出示: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领悟,体会到另一层意思:在人生中,宽容和鼓励也很重要。】

五、追问: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什么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组织学生讨论:点出主旨,这个环节可以众说纷纭了。

【目的:这是很关键的部分,少年的成功和信心,不仅来自老者的鼓励,其实更要紧的是内因:他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六、引导探究,这次表演对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将首位两段连起来读一读。

【ppt出示首位两段。重点放在“激动”、“碎裂声”】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突破中心,少年的成功只是个案,作者等人得到启迪才是一个普遍化的道理。】

七、拓展:少年的表演能否真正算得上成功?(讨论,辩论)

【目的:考虑到到此为止,还有部分学生并不很明白少年的精神,所以,故意进一步将矛盾激化,让学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辩论中进一步明白道理。】

八、结课:以林肯的故事和顶碗少年的启示结尾。

【ppt出示: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l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最初有两条思路,一是上述的思路,二是在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然后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

按理说,第二个思路会比较精彩,容易产生高潮。但是本班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时侯,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我担心这一预想的矛盾如果激化不起来,就容易出现问题。故而从“稳妥”的角度考虑,选择了第一个思路,仅把第二个思路的矛盾讨论作为补充拓展。

从上课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

第一,从林肯的故事切入,抓住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态度。

第二,从复习词语入手,抓住“惊心动魄”以及相应的“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话进入课文,应该说抓住了主要问题披文入义,基本达到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而且思路比较清晰的目的。

第三,设身处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不只一次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观众和老人,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从以上三点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高效”的目的。

欠缺的是:

第一,中间对少年三次表演的有关句子的品读落实不够,对学生预想不够,有些匆促。

第二,重点和难点突破不够。

《顶碗少年》评课稿

刘爱民

今天,聆听了陈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受益匪浅。这堂语文阅读课,陈老师的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在读读悟悟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调了师生对话的互动,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语文,在用语文。现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整体把握,抓主线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因此,陈老师的教学首先是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以此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环节中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文章的主线很清晰、明朗。陈老师沿主线引、沿主线导、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沿主线思,沿主线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如导言中教师让一位学生讲述林肯的生平,以此来引导学生明白课文中要讲的道理也和课前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样。然后从生字词的认读、理解中导出文章的重点句也是文章的主线“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老师以此为切入点让学生提出问题进而自由读文,解决问题。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绕“为什么这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一中心进行。这样设计,既找准了切入点,又适当地进行了变序教学,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从而让学生理解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既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2、抓好字眼,重感悟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抓住了文中的重要字眼“少年”“碗”“观众”,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少年不放弃希望,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精神。同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不失时机的进行朗读指导,加以点拨。实实在在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最后出示一到扩展填空,进一步让学生在填空时理解少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总之,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细节上看出陈教师的教风朴实,不设花架子,语文功底扎实,潜心研究文本。正像崔峦老师说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小小建议:1、可否以小组为单位,把表格印发下来,让学生边讨论表填写重点的词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写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文章的重点字眼的理解更加到位。而且我个人认为对这几次表演的描写的分析要有轻重、详略之分。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的成功离不开两点因素:自身的努力和功底;老者适时地鼓励。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最后一节的理解有所突破;2、进一步指导朗读,学生读书的拖腔比较严重;3、能否变说体会为写体会呢?4、缺少了一点板书。)

《顶碗少年》教案 篇13

【教学目的】

1、掌握生字新词。

2、品味课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相关句子,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3、懂得只要坚持就能成功的道理。

【教学重点】

品味课文中描写顶碗少年的相关句子,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当你生活中碰到挫折时,你如何处理 学生回答后,导入新课。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默读课文:

有生字或不理解的词语就查字典(词典),做好圈划。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等。

三、整体感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问:“一叠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请在文中找出描写顶碗少年的相关句子,进行朗读品味,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思考: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小组讨论学习。)

思考: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对少年有何帮助(小组讨论学习。)

四、延伸和拓展

学生朗读课文最后一段,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谈读完课文后你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六、布置作业

1、朗读课文。

2、抄写词语并解释。

3、结合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我的成长经历”为题,写一篇随笔。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失误──努力失误──努力==成功

《顶碗少年》教案 篇14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变化.

2,通过学文,使学生感受并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变化,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录像(09年春晚杂技表演《抖杠》).

2,说说你在观看时的感受.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我想,读过课文后这位少年会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那么究竟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句子交流:

(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 从哪里看出来 结合 "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不知所措",结合"呆呆地,不知所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3,是谁 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 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 (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 (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 (笑了),老者__ (笑了),观众__ (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什么

四,小结全文: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回归文本:

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以这件事让学生分3段,明确这种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六,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教后反思:

阅读课文的教学要舍得取舍

《顶碗少年》是一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的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解读教材时发现文本有很多的点可以切入,如顶碗少年的表现,观众的反应,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的几次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不可能照顾这么全面,权衡之下,只能忍痛割舍,抓住少年的表现来设计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现来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同时穿插观众的反应,老者的描写,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适时进行习作的指导.

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领悟做人的道理.

本堂课我的整体思路是清晰的,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学生后面的理解会更轻松,更到位.其次是课文结束的省略号的处理,我只是把学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进行想象,而没有让学生更深地领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微微激动"上展开想象,这样或许会更好.

一堂课,一次锻炼,从锻炼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得驾驭课堂的能力逐步提高,能更加从容地站立在课堂之上,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顶碗少年》教案 篇15

【学习目标】

1.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理解课文内容,理清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搜集勇于面对失败的名言警句。

【设计意图】

让学生明确课堂的学习目的,能使他们更有效地利用时间完成学习任务。带着问题,通过默读课文、小组讨论、感情朗读等多种形式弄清课文主要内容,写作顺序并悟出作者从这件事中受到的启示,目的是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并从中受到启迪,享受到读书的乐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明确学习任务

1、今天我们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这是我国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同学们交流一下你对赵丽宏先生的了解。

2、认真看看课文前面的“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

(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了解作者,明确学习目的。

二、默读思考,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 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

(1)课文哪几个自然段描写了少年的表演过程?(3~7)

(2)自由朗读3—7自然段,边读边勾画批注,想一想:为什么说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也可以小组讨论。

(3)全班交流。①从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可以感受到表演难度很大;②从观众看表演时的反应可以表现表演难度大;③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可以结合课文中的具体语句来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从少年两次表演的失败中,我们感受到,作者看到的的确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3、4自然段。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充满关爱和宽容的表演。

这可以从姑娘的动作,老者的神态和动作及从少年前后表现的变化感受到。

句子:

①“一位姑娘走出来,扫起了地上的碎瓷片,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②“还是那一位姑娘,走出来扫去了地上的碎瓷片。”

③“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从姑娘和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他们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1)少年在第一次失败后“没有慌乱,而且不失风度”,可是第二次失败后“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如果你是这位少年,面对两次表演失败会想些什么?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体会有了姑娘两次扫起碎瓷片,对少年来的无声的支持和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

我们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关爱和鼓励。

(5)带着这样的感受,朗读三个句子。

【设计意图】

让学生懂得这既是一场惊心动魄的表演,也是一场充满理解、关爱与支持的表演。懂得成功需要自身的努力还需更多人的理解与支持。学会在别人失败的时候给予更多的理解和鼓励。

三、感悟写话,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1.引导写话。

作者在开篇就说:——生读第一自然段。作者从这件事,从顶碗少年身上悟出怎样的人生哲理?请同学们把第一自然段和最后一自然段连起来读一读,想想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2.写话交流,体会“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3.小结:这惊心动魄的表演让我们看到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让我们获得人生的启示!

【设计意图】

领会文章要表达的中心: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四、摘录词语

1.词语积累。课文中有很多值得积累的词语。请同学们把你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抄写下来。

2.词语推荐。推荐一个词语和大家分享。

3.结束语。相信同学们会把这些词语记在脑海里,运用在我们的习作中。

【设计意图】

引导积累词语,学习运用。